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章节小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章节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a808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8.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章节小结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章节小结第一章导论1.简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世界出口增长率超过世界生产增长率。
2)各国经济发展史:在16世纪以前,威尼斯、佛罗伦萨、布鲁日和汉萨同盟的一些城市。
当今的美国,日本的经济水平。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
3)各国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各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4)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基本政策和操作技巧,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乃至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2,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与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有何不同?这一区别对于我国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有何启示?第二章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 1,试述重商主义的要旨。
P40第二段主要观点: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即减少本国的财富。
增加英国的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当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
2,试述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要点。
P44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3,试述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内容,并简评之P47 内容: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评价:1、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萨缪尔森:“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不可动摇的基石基础。
”2、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在现实中不能实现。
3、忽略了贸易对于收入分配和就业的影响,认为所有的国家都能获利,实施上,国际贸易中总存在富国剥削穷国的事实。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0ee4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6.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经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两大类。
1. 经典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领域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仍可通过专注于相对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生产并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共赢。
-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贸易的产生是由于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的禀赋差异,各国会倾向于出口要素禀赋丰富的商品,并进口要素禀赋稀缺的商品。
2. 现代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由克鲁格曼提出,强调规模经济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 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新贸易理论,强调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及退出的动态过程,认为企业的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关键驱动力。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包括合同的条款、支付方式、交货条件等。
2. 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如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等,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划分。
3. 国际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汇付、托收等,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4.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了解不同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及配额、禁令等非关税措施。
5. 国际物流与货物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和多式联运等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的运输成本和风险管理。
6.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包括通过国际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程序和方法。
7. 跨国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链的设计、优化和风险管理,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了解这些理论和实务知识,有助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管理跨国交易中的风险。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d475421eb91a37f1115cc1.png)
总论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贸易条件:一国(全部)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贸易依存度:一国对外贸易额同其GNP或GDP的比率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对外贸易分类1.按交易内容和标的物形态:货物贸易(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含技术贸易)2.按货物和服务移动方向(商品流向):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过境贸易3.按交易参与国(地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4.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5.按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6.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第一章国际分工上绝对利益理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那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比较利益理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339d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c.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就具有该商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该商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虽然不是成本最低,但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拥有丰富资源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它拥有较少资源的商品。
4、国际贸易的动态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雁行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
雁行理论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个阶段来发展其产业。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术语: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包括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和CFR(成本加运费)。
这些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2、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电汇、信汇、票汇和托收等。
这些支付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国际贸易单证: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等。
这些单证是国际贸易交易中的重要文件,必须准确无误。
4、国际贸易运输: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和陆运。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中的保险主要包括海上货运保险和国际运输保险。
投保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6、国际贸易谈判:国际贸易谈判是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成功的谈判可以帮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实现双赢。
7、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当出现国际贸易争端时,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对双方都有利。
8、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是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关键。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
9、国际贸易市场开发:开发新市场和扩大现有市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精品文档)_共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精品文档)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5ccad5f524ccbff12184bd.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总结:这个学期是大二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接触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崭新的认识与了解。
并对这么课程产生的更加深刻的感想。
我是一名学外语的学生,主修商务日语,从我的专业来看,商务和日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也是相当重要的,我想学好了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把商务与日语链接起来,更好的把自己学的日语专业立足于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都知道,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想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使自己更强大。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下,学习日语专业对国际贸易业必须有着一定的认知以及相应的知识。
一、课程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它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
这本教材中虽然没有在目录中明确标明整本书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两部分,但经过到现在为止近一学期的学习,可以看出这本书也是在结构分为这两部分。
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2.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合同条款和付款方式等。
贸易术语是构成国际贸易单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又称为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同时还是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
而交货地点往往成为划分责任、风险、费用的界点。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567b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2.png)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规则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1.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的原因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优势,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益。
2.全要素生产力理论:由贝克尔和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相对丰富性不同,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3.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由莱昂傅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通过消除生产要素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通过计算产出中各要素的投入量和价值,研究国际贸易的效益和成本。
4.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理论: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
这些壁垒的存在会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和效益。
5.汇率理论: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汇率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降低汇率会提高出口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部分:1.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
了解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对于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2.贸易合同和支付方式: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的法律依据,包括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
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和跟单托运等。
3.贸易术语: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交流和交易的工具,如FOB、CIF、DDU等。
了解和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对于国际贸易操作十分重要。
4.贸易风险管理:贸易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输风险等。
通过风险管理和保险可有效降低贸易风险。
5.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双边贸易协定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83170d998fcc22bdd10d8d.png)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2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3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4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5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6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7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国际分工名词解释: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学说介评: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较成本说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d5ea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8.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提出,他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这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交换各自擅长的商品来获得利益。
这一理论表明,贸易可以使所有参与方受益。
2、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John Stuart Mill发展,他认为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贸易应该基于各自国家的绝对优势进行。
3、规模经济:由美国经济学家Robertson提出,他认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规模增加,生产成本会降低,那么国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该产品获得利益。
4、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被认为是完全竞争的,即每个公司都是价格接受者。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通常是不完全竞争的,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影响价格。
这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 Vernon提出,他认为产品有其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设计、技术和其他特性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这解释了为什么贸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方向性的改变。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壁垒:指阻碍贸易进行的各种政策和法规,包括关税、进口配额、国内补贴等。
这些壁垒可能阻碍比较优势的发挥,导致资源浪费和福利损失。
2、关税: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它通过对进口商品的提高来保护国内产业,但过高的关税会阻碍贸易并降低经济效率。
3、出口补贴:指政府对出口商品的直接补贴,这可以促进出口,但过度的补贴可能导致过量出口和国际贸易冲突。
4、进口配额:指限制进口数量的政策,它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但过度的配额可能导致黑市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5、原产地规则:指规定某种产品必须在哪里制造或组装才能被认为是该产品的原产地的规则。
这可以用于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贸易扭曲和资源浪费。
2023年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总结(5篇)
![2023年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1bea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6c.png)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总结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距离越来跃居,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发展不断加快,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进入社会有更好的发展,也为了我们有更强的能力去适应这个复杂变化的社会,更为了我们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学校在大二的实训中为我们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这门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作为实验对象,我们通过实训软件在各自的计算机上找到自己交易对象,进行商品交易。
我把我的第一个企业设置为了出口商,毫无疑问,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完全摸不到门路,但是后来通过查看实训软件中的帮助项,了解到了作为一个出口商,我应该做些什么。
而且还知道了为了完成一比业务,我到底需要做多少工作以及达成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流程。
首先我需要在公司库内找到一个进口商,并且需要与他进行联系以及洽商合同事宜。
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我开始拟定合同,打开起草合同之后,看到了满目的英文,在经过查看“帮助项”之后,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终于把合同填好后交给了进口商。
在合同填好后,等待着我的是另外的一些单子,比如和工厂的合同,报关单,装箱单等二十多张单子。
不可否认,在完成第一笔业务的时候,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研究和填报以及计算保险费等。
后来在熟悉了业务之后,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填表和计算的速度更加迅速了,对其中的英文也更加了解了。
从填写那一张张英文的表单可以预见:在进出口贸易中,英语是相当重要的,商务英语对进出口贸易就尤为重要。
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应用,还学习到了很多商务英语。
除了出口商,后来我还尝试了下进口商以及工厂,相比之下,工厂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定制一张纯中文的合同即可。
而进口商的工作量和出口商的工作量差不多,也是需要填很多单子以及计算,和出口商相同的是,进口商也很容易在填制表格是发生错误,在实训中,因为时间的不充裕,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少错误。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2ece0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6.png)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主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它是不同国家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国际分工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其中以企业为主要参与者。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由贸易原则:国家在贸易中应尽量避免限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
2. 互惠原则: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3. 最惠国待遇原则:各国之间应平等地对待对方,不得给予某一国家特殊待遇。
4. 国民待遇原则:各国在处理外国商品和服务时,应给予与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同的待遇。
三、国际贸易的形式和方式1. 商品贸易:包括货物出口和进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咨询、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直接投资:指企业或个人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
4. 间接投资:通过购买国际证券、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5. 外商直接投资:指国外企业在本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
6. 对外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援助。
四、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制度1.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和技术壁垒等,限制了贸易的自由流动。
3. 汇率政策: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比例,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4. 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的争端和冲突,各国常常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5.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五、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保护1. 市场风险:包括需求波动、市场萎缩和价格变动等,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2. 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面临汇兑损失。
3. 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动、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eb48e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52.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第一章国际贸易基金知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1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交换比价。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即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总贸易(GeneralTrade)是指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无第三者参与其中。
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是指进出口商品的买卖不是由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间接进行的贸易。
商品通过第三国转卖给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TransitTrade),也称中介贸易。
影响国际分工形式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殖民主义的政策与殖民体系的瓦解对国际分工体系的变迁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5.资本输出和资本流动对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起着愈益深刻的推动作用。
影响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1.国际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2.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价格规律在国际范围作用的形式和结果。
3.价格弹性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幅度。
4.货币价值的升降与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9f42ba0975f46527d3e164.png)
第一章:导论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与服务交换得活动,从一个国家得角度来瞧,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瞧这种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就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得总与,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得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得依赖程度P46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得地位、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就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 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瞧,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09、10,P42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就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得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得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得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得贸易活动P43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她P45(多选考点。
07、01,0710,08、10,)ﻫ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得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ﻫ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就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得比重、狭义得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就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特点就是什么?P50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得主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a045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a.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引言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加强经济联系的重要手段。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研究旨在了解和解释国际贸易的原理和规则,为实际贸易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总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方面的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经典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即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上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基于比较优势,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贸易互利。
经济规模理论经济规模理论是由保罗·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核心之一。
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拥有一定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竞争力。
而国际贸易则可以提供更大的市场规模,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经济规模效益。
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是由雷蒙德·维农等经济学家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在产品初始阶段,生产国通常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因此会出口该产品。
随着产品的成熟和市场饱和,生产国逐渐转向其他新兴产品,而传统产品则由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
国际贸易实务贸易政策与关税壁垒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目标而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政策。
其中,关税壁垒是最常见的贸易限制手段之一。
关税是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用于调节贸易规模和保护国内产业。
不同国家对于关税的设定和调整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自由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和限制,实行深度经济合作的贸易形式。
自由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消费者福利和促进经济增长。
而区域贸易协定则是一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签订的贸易协议,旨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减少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而建立的制度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2ddc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e.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在特定商品生产中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
2.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在特定商品生产中具有的比较成本优势。
3.因素禀赋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因素禀赋差异。
4.国内需求差异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内需求差异。
5.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
6.新贸易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新产品的出现和技术变革。
7.重心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的重心转移。
8.利益集团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利益集团的存在。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配额:配额是指对进出口商品数量进行限制的措施。
3.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给予经济补贴的措施。
4.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对进口倾销商品进行的反倾销行动。
5.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国家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6.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政策措施。
7.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国家对待其他国家的贸易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相同。
8.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9.多边贸易:多边贸易是指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10.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上负责监督贸易规则的组织。
三、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方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贸易方式。
2.贸易方式选择:根据企业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贸易方式。
3.贸易合同: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中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合同。
4.报关报检:报关报检是指进出口商品需向海关进行申报和检验。
5.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属性、成本和时效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6.支付方式选择:根据风险、成本和信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6a3ea17cd184254a353529.png)
1.对外贸易额:这就是用货币金额表示得一国一定时期内得进出口得规模,就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得重要指标。
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得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得商品总额构成。
出口额--FOB进口额-—CIF2.对外贸易量:这就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得实际数量变化儿定制得一个指标,它能准确得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得实际规模。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3、国际分工:4.关税:就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得还噶UN对本国进出口商课征得一种税收。
特点:1)间接性:税收主体为进口商,最终承担着为消费者.2)强制性:海关凭国家权力征税,纳税人无条件服从。
3)无偿性:海关代表国家从纳税人方面加以征收,双方不得随意变动。
4)预定型:海关据预先规定得法律与规章加以征收,双方不得随意变动。
5)涉外性:关税得设置、调整与征收都会不同程度得影响国际贸易往来,影响贸易各国政治、外交与经济关系。
5、非关税壁垒特点:1)灵活性:关税就是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制定得具有一定延续性得贸易政策,所以调整或更改税率得随意性有限,关税壁垒得灵活性很弱.而制定与实施费管事壁垒促使,通常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改变或调整都十分迅速、简便、伸缩性大。
2)有效性:面对高额得关税,出口国可以通过商品倾销与出口补贴等行为来加以抵消。
而许多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得限制就是直接得,例如用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得数量与金额,超过限额就禁止进口,这些措施在限制进口方面都更严厉,因而也更有效。
3)隐蔽性:非关税壁垒一般不公开关税税率,或者规定极为复杂繁琐得标准或手续,使出口商难以适应与对付.它既能以正常得海关检验要求得名义出现,也可借用进口国得有关行政规定与法令调理,使之巧妙得隐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而无需公开得规定.4)歧视性:每个国家只有一部关税税则,因而关税壁垒想第八一样同样程度得限制了所有国家得进出口,而一些国家往往会针对某个国家或某种商品采取相应得限制性非关税壁垒措施,更加强了非关税壁垒得差别性与歧视性。
国贸理论与实务总结打印版
![国贸理论与实务总结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e05da7e518964bcf847ce9.png)
1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区别?答:1、货款清偿的时间不同,分期付款,货一交完,钱立即就要付清,所以它属于即期交易;延期付款,大部分货款在交货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付清的。
2、所有权转移不同:分期付款,款一付清,所有权即转移;延期付款,货物所有权交货时即转移,尽管付款时间还要苦干年。
3、利息支付不同:分期付款,属即期交易,不存在利息问题;延期付款,因为买方利用卖方的资金,而且付款时间有的时间拖得还比较长,所以买方要向卖方支付一定的利息。
2、我国基本险别除外责任的主要内容?答:1、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过失所造成的损失2、属于发货人责任所引起的损失3、在保险责任开始前,被保险货物已存在的品质不良或数量短差所造成的损失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以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5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和货物运输罢工险条款规定的责任范围和除外责任。
3、构成一项有效接受的四项条件?答:1接受必须是由受盘人作出,其他人对发盘表示同意,不能构成接受。
2、受盘人表示接受,要采取声明或作出其他行为。
3、接受的内容要与发盘的内容相符,既要与发盘的条件保持一致。
4、接受的通知要在发盘的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
1. 简述发盘终止的几种情况是什么?答:⑴在发盘的有效期内或合理时间内未被接受;⑵发盘被发盘人依法撤销;⑶发盘被拒绝或还盘之后,拒绝或还盘送达发盘人时;⑷发盘人在发盘之后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⑸发盘人或受盘人在发盘被接受之前丧失了行为能力。
2 •简述托收业务的特点。
答:1、卖方风险大。
在跟单托收业务中,银行仅提供服务,不提供任何信用和担保。
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如果进口商拒不赎单从而无人提货和办理进口手续,则货物无人照管,出口商面临很大风险。
2、进出口双方的资金负担不平衡。
在跟单托收业务中,出口商在签订合同时就需垫用自己的资金备货、装运,然后等到进口商付款后才能通过银行收回货款。
在承兑交单方式下,进口商可以在承兑后取得单据,凭此提货,用售出货物的所得款向银行付款,相当于出口商给以了进口商资金融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总结:
这个学期是大二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接触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崭新的认识与了解。
并对这么课程产生的更加深刻的感想。
我是一名学外语的学生,主修商务日语,从我的专业来看,商务和日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也是相当重要的,我想学好了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把商务与日语链接起来,更好的把自己学的日语专业立足于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都知道,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想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使自己更强大。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下,学习日语专业对国际贸易业必须有着一定的认知以及相应的知识。
一、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它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
这本教材中虽然没有在目录中明确标明整本书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两部分,但经过到现在为止近一学期的学习,可以看出这本书也是在结构分为这两部分。
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2.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合同条款和付款方式等。
贸易术语是构成国际贸易单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又称为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同时还是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
而交货地点往往成为划分责任、风险、费用的界点。
商品交换离不开运输,对外贸易运输是外贸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外贸易运输方式种类很多,其中,海洋运输占有重要的地位。
货运保险与货物运输一样,是国际贸易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保险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也较复杂且技术性强。
货运保险的种类取决于运输方式,而海运又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海运货物保险在国际贸易中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价格、装运、结汇是国际贸易中的三大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大多以汇票作为支付工具、以信用证(L/C)作为支付方式进行货款的结算。
货款的收付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受到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
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把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加以具体运用。
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评价
在于老师的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当然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相当的有趣,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采用奖“钱”的方式很能带动上课的气氛以及同学的的兴趣,我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很好,每次采用PPT的形式为大家讲解课本,可见于老师每次的备课都是做的非常充分的,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阶段的课程,老师让大家模拟广交会,或是其他的表演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的国际贸易这门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社会的一些贸易情况以便我们今后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一门技术。
三、学生自己参与的情况
每次老师布置的任务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尤其是以比赛为前提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程度可是无法言语的,在PPT演示、情景剧演示以及广交会模拟,同学们都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投入到任务当中,在这些演示中,个人印象最深的是:PPT演示,因为我代表我们团队得了第一,获得了十块钱奖励,那个心情是激动啊。
四、学生的收获和感受
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内外常用的贸易政策,认识和理解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启发加入WTO后我国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的改革,让我们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即通过课程学习,使我们既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能为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与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操作性非常强,有助于强化我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自己认识与了解了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熟练了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还熟悉了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了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
通过调整商品成本和价格、调整汇率、业务费用、海运费、保险费率及突发事件等让我们了解到在相关法律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合同条款和付款方式等。
贸易术语是构成国际贸易单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又称为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同时还是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
而交货地点往往成为划分责任、风险、费用的界点。
商品交换离不开运输,对外贸易运输是外贸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外贸易运输方式种类很多,其中,海洋运输占有重要的地位。
货运保险与货物运输一样,是国际贸易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保险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也较复杂且技术性强。
货运保险的种类取决于运输方式,而海运又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海运货物保险在国际贸易中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价格、装运、结汇是国际贸易中的三大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大多以汇票作为支付工具、以信用证(L/C)作为支付方式进行货款的结算。
货款的收付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受到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
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把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加以具体运用。
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涉外活动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应用。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内容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操作性强,既有出口业务,又有进口业务;既要掌握国际法律与惯例,学会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又要学会有关的计算方法。
面对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作为一名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我认为掌握一些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知识有助于培养全方位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
以上是我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学习所领悟到的,其中也容纳了我个人对这门学问的感想和认识。
总之,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感觉到,国际贸易这门课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使我们了解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做法,熟悉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同时也掌握了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我发现了这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光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国际贸易知识,并且要学会把各门知识融会贯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生活阅历。
五、意见和建议
希望老师讲课时讲慢点,因为有些时候这课程都还理解就跳到下章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