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配套教学教案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60e236f0b4c2e3f5727636f.png)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计划学时:计划学分:先修课程:选用教材:适用专业: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频繁接触新媒体,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和支付交易等各种活动。
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全新的业态,全方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新媒体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但很多人仍然不太了解新媒体,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尤其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采、写、编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并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的用户研究、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因此学校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会更高,也更全面。
面对如此深刻的变革,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我们编写了《新媒体概论》一书。
本书通过介绍新媒体的界定、类型、特征、产业、发展概况、运营和管理等知识,搭建了一个由新媒体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思想构筑的学习框架,并将新媒体相关理论和应用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希望读者能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习框架和培养相关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按照本书的目录从头到尾依次学习,阅读书中提供的大量案例;2.通过在线视频讲解来学习与巩固所学知识,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取更多的资源;(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七、课程改革与建设本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基础进行编写,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本书系统介绍了新媒体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知识。
新媒体概论(教案讲稿)
![新媒体概论(教案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d25d4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总结词
新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阶段 。
详细描述
新媒体的发展始于互联网的兴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 媒体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新媒 体更加普及和便捷,社交媒体则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高 效和个性化。
02
新媒体类型
数字电视
高清晰度
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远高于传统模拟电视, 提供更清晰的画面和更丰富的色彩。
机浏览器等。
便携性
手机媒体的终端设备手 机可以随身携带,方便 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个性化
手机媒体可以根据用户 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
性化的服务和内容。
社交性
手机媒体支持社交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媒体
与其他用户互动。
社交媒体
01
社交媒体
是指以社交互动为核心的媒体形式, 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内容多样性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新媒体领域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它能够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使得新媒体能够更 加高效地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和内容。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新媒体更好地应对高并发和大规模访问的情况,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同时,云计算技术也可以帮助新媒体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升商业竞争力。
02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新媒体更好地了解用户需 求和行为,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内容。 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可以帮助新媒体更好地了解市场 和竞争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商业策略。
03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 服务,如数据挖掘、精准营销、智能推荐等。这些新的商 业模式和创新服务不仅丰富了新媒体的内容和服务,也带 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0fb7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3.png)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求,新媒体概论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被引入到许多大学的教学计划中。
本文将围绕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展开讨论,探讨其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简介新媒体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新媒体的技术基础、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本质:通过学习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新媒体的本质和特点,认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新媒体的技术基础:学习新媒体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云计算等,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新媒体创作和传播。
3. 了解新媒体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新媒体在新闻传播、广告营销、社交媒体、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分析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学生将深入认识到新媒体对社会变革、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对新媒体的基本认识。
2. 新媒体的技术基础:讲解新媒体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分析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3. 新媒体的应用案例:通过分析新闻传播、广告营销、社交媒体、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4. 新媒体的社会影响:探讨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包括社交关系的变革、传媒业态的转型、文化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洞察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和技术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媒体的基本认识。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7634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f.png)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课程设计。
3、注重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熟练掌握新媒体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4、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和传播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理论分析新媒体现象和问题。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等)占40%。
2、期末考试占60%。
七)参考教材1、《新媒体概论》(第2版)作者:XXX、XXX2、《新媒体与传播学》(第2版)作者:XXX、XXX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作者:XXX4、《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法律》作者:XXX、XXX作为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新媒体概论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研究这门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认真研究理论和知识,也要多接触和参加新媒体案例实践,了解新媒体工作动态,并在实践中应用新媒体的科学观念、基本原理和原则。
研究新媒体概论不仅是提高理论水平,还应该成为掌握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过程。
需要边研究,边训练,在试教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将研究过程变为训练技能、提高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过程。
本课程有较为集中的教学内容,但这种内容决不局限于本学科。
尤其是在开放研究中,更需要运用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来关照和解释新媒体现象,揭示新媒体的本质,使新媒体规律的研究真正成为全方位的科学研究。
每周完成小组汇报,对一个新媒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期末完成一篇学科小论文。
本课程与新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
本课程着力于系统讲解新媒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新媒体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新媒体的操作能力。
选定教材为XXX的《新媒体概论》,参考书包括《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等。
总之,研究新媒体概论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注重训练和提高能力,同时与其他课程联系,掌握新媒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考核形式为笔试闭卷,评分办法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大学新媒体概论教案
![大学新媒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1b0c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9.png)
大学新媒体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影响以及相关技术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发展的思考能力,增强对新媒体产生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影响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1.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2. 新媒体的发展史和趋势3. 新媒体对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影响4. 新媒体的技术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2. 互动式教学3. 实践式教学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入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学习新媒体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讲授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通过讲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认识,涵盖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步:学习新媒体的发展史和趋势以历史和现状为主要探讨,说明社会、科技和文化环境如何共同促进其发展,并探讨未来新媒体的趋势和发展前景。
第四步:探究新媒体在文化、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剖析新媒体在各个领域上的影响,比如文化交流、社交媒体、政治控制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价值概念,并分析新媒体给人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五步:学习新媒体的技术及应用探究并讲解新媒体相关技术和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新兴技术和应用的优缺点和潜在的发展前景。
第六步: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人任务,让学生实践新媒体应用,比如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设计一个网站等,并进行评估和反馈,加深了对新媒体的理解和应用。
第七步:总结课程内容对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并总结学生的反馈和提出的问题,为下一次课程的改进做出准备。
五、教学评价1. 测验:通过测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业,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互动讨论: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沟通技能。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ac6ac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1.png)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 课程学时:36学时-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 先修课程:无- 任课教师:XXX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媒体及其相关概念、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在新媒体领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新媒体的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2. 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3. 理解新媒体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4. 分析新媒体对传统传媒的冲击和变革;5. 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新媒体概念与演变- 新媒体定义和特征- 新媒体与传统传媒的比较-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2. 新媒体技术与工具- 网络技术与应用- 社交媒体平台及其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3. 新媒体与社会变革- 新媒体对社交关系的影响- 新媒体对商业模式的改变- 新媒体与公共舆论4. 新媒体与传统传媒的冲击- 新媒体对新闻传媒行业的影响- 新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的关系- 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影响5. 新媒体发展趋势和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新媒体的结合- 大数据与新媒体的发展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方式传达新媒体概念、理论和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新媒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桌面演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考核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媒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的论文。
4. 实践项目:学生需自行策划并完成一个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项目,并进行报告。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cb4bb7f8c75fbfc67db235.png)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611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总学时数: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总学分:1选用教材:[1]《新媒体导论》蒋宏,徐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1参考书目:[1]《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9-1一、课程说明进入21世纪,“新媒体”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将所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统统成为新媒体。
可以说新媒体无处不在,而且数字新媒体产业正在加快步伐前进。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新媒体概论》这门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同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门课程强调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使用能力。
表现形式和社会内涵相结合:“新媒体”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本门课程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新媒体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帮助学生对新媒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但是今天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本门课程的讲授仅仅是最初步的工作,是对新媒体深入研究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着眼新媒体发展前沿,将新媒体置于传媒生态之中,在了解新媒体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从“技术—传媒—社会”三维视角考察新媒体。
掌握新媒体的特征、规律,把握其发展脉络,认识其发展现状;从而逐步掌握新媒体内容的创意思维。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新媒体概述第二章网络新媒体教学目的:对网络新媒体的各种产品分别进行讲解,并对由此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介绍。
第三章手机媒体第四章新概念电视第五章户外新媒体教学目的:简要介绍当今社会户外新媒体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新媒体传播教学目的: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将新媒体知识与社会学、传播学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执笔:刘立群审核:张芳瑜制(修)订时间:2010.12。
12。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6269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d.png)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新媒体概论是一门介绍新媒体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以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方式,同时掌握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和技巧,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对新媒体挑战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新媒体的类型和传播方式。
2、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掌握新媒体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学习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和技巧,掌握新媒体营销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新媒体概述1、1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2、2新媒体的种类和类型3、3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第二章:新媒体的传播方式2、1新媒体的传播特点21、2新媒体传播的途径和方式211、3新媒体传播的效果和影响第三章: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和技巧3、1新媒体的运营理念和策略31、2新媒体营销的技巧和方法311、3新媒体运营中的风险和挑战第四章:新媒体实践操作4、1新媒体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41、2新媒体实践操作的案例分析411、3新媒体实践操作的实践项目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新媒体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传播方式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新媒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运营策略。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新媒体的运营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2、作业: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实践项目:根据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媒体概论》教案
![《新媒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17ab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4.png)
《新媒体概论》教案课程教案专业名称: 网络与新媒体课程名称: 新媒体概论学时/学分: 32/2授课对象:任课教师:院部:2022 年9 月授课内容第一讲新媒体概述授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授课班级与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了解媒体的概念和分类、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传播的特征、新媒体的本质特征以及新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教学要求:1、上课积极主动多参与互动2、课堂上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及其本质特征教学难点媒体与媒介的区分;媒介生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探究式教学法作业布置第一章名词解释第1-3题;简答题第1-4题参考资料主教材:《新媒体写作与传播:文案写作图文编辑内容传播》,李华、廖晓文、贾悟凡主编,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参考书:1、《新媒体概论》(第八版)宫承波著,2020年07月,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经典重译版)》,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201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3、新媒体概论(第三版),匡文波著,2019年0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4、《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著,2019年;南海出版公司。
5、《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杉、华楠著,2019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6、《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李军著,202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7、《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唐铮编著,202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教学后记教学设计内容备注与后记1、自我介绍,在黑板写上姓名,联系电话。
2、明确课堂纪律要求,教师授课期间不允许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允许迟到早退情况发生,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请假;平时成绩会根据大家的考勤、作业等情况如实打分。
3、分享课堂学习方法,我的授课方式会采用理论加讨论的形式加深大家对理论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堂中仔细听课,讨论时积极参与。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212f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4.png)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简介A. 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B. 课程编号:XXXC.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D. 学时安排:36学时(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E. 先修课程:无F. 教材:《新媒体概论导论》II. 课程目标A. 掌握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B. 理解新媒体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C. 探索新媒体技术与应用D.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E. 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III. 教学内容A. 第一部分:新媒体基础1. 新媒体的定义与分类2. 新媒体发展的历史和背景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比分析B. 第二部分:新媒体与社会1. 新媒体与社交网络2. 新媒体与公共舆论3. 新媒体与政治传播C.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文化1. 新媒体与文化传承2. 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3. 新媒体与全球化的文化交流D. 第四部分:新媒体技术与应用1. 网络技术与应用2. 移动互联网与应用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中的应用E. 第五部分:新媒体创新与创业1. 新媒体创新案例分析2. 新媒体创业环境与机会3. 新媒体创新团队的管理与合作IV. 教学方法A. 理论课1. 讲授新媒体基础理论知识2. 分析新媒体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3. 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B. 实践课1. 学习新媒体应用软件的操作与实践2. 设计并实现小型新媒体项目3. 实地参观新媒体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现状V. 评价方式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B. 课堂考试:对理论知识的考察C. 实践项目评估: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估VI. 参考资料A. 教材:1. 《新媒体概论导论》2. 《新媒体与社会》3.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B. 阅读材料:1. Jenkins, H. (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2. Castells, M. (2009). Communication Power.3. Shirky, C. (2010). 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a Connected Age.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可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具体内容以实际教学计划为准。
《新媒体概论》配套教学教案
![《新媒体概论》配套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90478f8c75fbfc67db249.png)
课时
3
教学目标
了解微信及其相关应用。
了解微博及其相关应用。
认识直播及直播应用的典型案例。
认识短视频及短视频应用的典型案例。
教学重点
常见新媒体应用的基础知识
常见新媒体应用的典型案例
教学难点
1、掌握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2、微博粉丝的获取方式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1)通过对微信的了解,让学员掌握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对微博的了解,让学员掌握微博的类型、内容规划、粉丝获取与维护的方式;(3)通过对网路直播的了解,让学员掌握网络直播的营销方式和实施方式;(4)通过短视频的了解,让学员掌握如何制作与发布短视频。
2、如何使用云计算?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2.1了解新媒体技术
2.1.1新媒体技术的概念
2.1.2新媒体技术的构成
2.1.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2.2常见的新媒体技术
2.2.1信息存储技术
2.2.2数字视听技术
2.2.3信息安全技术
2.2.4移动终端数字技术
2.2.5移动通信技术
(1)简述个人微信号和微信公众号的不同之处。
(2)举例说明微信公众号的类型。
(3)打开自己的微信,看看有哪些常用的小程序。
(4)简述常用的微博类型,并举例说明。
(5)简述微博设置的常见项目,并举例说明。
(6)结合具体的实例说明微博的应用价值。
(7)举例说明如何规划微博的内容。
(8)通过典型的案例来说明微博在新媒体信息传播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如何使用支付宝支付水电气?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2.1了解新媒体技术
2.1.1新媒体技术的概念
2.1.2新媒体技术的构成
2.1.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2.2常见的新媒体技术
2.2.1信息存储技术
2.2.2数字视听技术
2.2.3信息安全技术
2.2.4移动终端数字技术
2.2.5移动通信技术
1.4.4文化特征
1.5新媒体产业及发展概况
1.5.1新媒体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1.5.2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
小结
1、掌握传播媒介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新媒体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思考及作业
想一想:
新媒体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
练一练:
(1)请简述媒介、传播媒介、新媒介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从现实生活中
找出三者的具体实例。
新媒体技术
授课时间
135分钟
课时
3
教学目标
了解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
熟悉常见的新媒体技术。
了解未来的几种新媒体技术。
教学重点
了解新媒体技术。
教学难点
如何对新媒体技术进行运用。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1)通过了解新媒体技术,让学员了解新媒体技术的概念、构成和发展趋势;(2)通过对常见的新媒体技术的学习,让学员掌握信息存储技术、数字视听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移动终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爬虫技术、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3)通过未来的新媒体技术,让学员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2.2.6爬虫技术
2.2.7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
2.3未来的新媒体技术
2.3.1人工智能
2.3.2大数据
2.3.3云计算
2.3.4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小结
1、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
2、熟悉常见的新媒体技术。
3、掌握未来的几种新媒体技术。
思考及作业
想一想:
数字动画技术属于新媒体技术吗?
2、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和疑难提问;(2)对于重点操作可以着重演示,并加强举例说明。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还从网络中了解受众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帮个更好的掌握内容。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讲解了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本章将对新媒体用户研究进行介绍。
135分钟
课时
3
新媒体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的受众理论。
受众向用户的转变。
用户特性。
教学重点
了解新媒体用户研究的受众理论。
熟悉新媒体用户几种转变方式。
熟悉新媒体用户的特性。
教学难用户研究的受众理论,让学员了解8种受众理论;(2)通过受众向用户的转变,让学员掌握受众和用户的区别、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从消费商品到生产内容、从匿名到公开、从受众反馈到用户体验的方式;(3)通过用户特性,让学员掌握小众化和碎片化的相关知识。
(2)说说自己理解的新媒体。
(3)举例说明你手机中安装了哪些新媒体应用,并说明这些应用为什么是新媒体。
(4)举例说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哪些不同之处。
(5)选择一种新媒体平台,从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分析其具备哪些新媒体的
特征。
(6)从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分析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
第2章
课时内容
《新媒体概论》
配套教学教案
第1章
课时内容
新媒体概述
授课时间
90分钟
课时
2
教学目标
了解传播媒介的相关知识。
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熟悉新媒体的类型和特征。
熟悉新媒体产业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掌握新媒体的概念。
掌握新媒体的类型。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新媒体进行传播。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1)了解传播媒介,让学员了解传播媒介的概念、发展、类型和特点;(2)学习新媒体的界定,让学员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构成要素;(3)通过新媒体的类型,使学员掌握不同分类的新媒体类型;(4)通过对新媒体特征的讲解,使学员掌握新媒体的特征。
1.1.2传播媒介的发展
1.1.3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1.1.4新传播媒介
1.2新媒体的界定
1.2.1新媒体的概念
1.2.2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1.3新媒体的类型
1.3.1按传播途径进行分类
1.3.2按传播媒介进行分类
1.3.3按传播形态进行分类
1.4新媒体的特征
1.4.1传播特征
1.4.2产业特征
1.4.3舆论特征
2、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和疑难提问;(2)对于重点操作可以着重演示,并加强举例说明。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还可以对小提示中的内容进行了解,便于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在前面讲解了新媒体概述,本章将对新媒体技术进行介绍。
讨论问题:1、如何对新媒体技术进行运用?
讨论问题:1、受众和用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了解受众与用户的关系?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3.1用户研究的受众理论
3.1.1受众市场论
3.1.2受众商品论
3.1.3个人差异论
3.1.4社会类型论
3.1.5社会关系论
3.1.6文化规范论
3.1.7使用与满足论
3.1.8社会参与论
技术。
(6)从网上下载一些具体的参考资料,对比4G和5G的主要区别和应用,将其制作成一张表格。
(7)收集应用了爬虫技术的新媒体平台的相关资料,并对照本章所学知识对比该平台的基本构架。
(8)在自己的计算机或手机中查看应用软件和App,看看哪些和新媒体技术相关。
第3章
课时内容
商品图片的美化与修饰
授课时间
练一练:
(1)简述新媒体技术有哪些类型。
(2)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有什么区别?现实中常见的动画电影属于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请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手机和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
(4)任意选择一个新媒体平台,仔细研究其主要使用的数字认证技术,看看到底
有几种?
(5)通过上网搜索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手机使用了哪些触摸屏技术和智能语音
2、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进行疑难提问;(2)对于重点知识可进行举例说明。
3、教学资料及要求:通过平时的收集,学习收集到的
4、。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如何进行新媒体的传播?
2、新媒体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1.1了解传播媒介
1.1.1传播媒介的概念
3.2受众向用户的转变
3.2.1受众和用户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