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介绍

合集下载

岩溶地貌的概念

岩溶地貌的概念

岩溶地貌的概念
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原是亚得里亚海北端东海岸(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19世纪末,司威治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各种石灰岩地形,并把这种地貌叫喀斯特。

以后,喀斯特一词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在我国,以前也称作喀斯特,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改为岩溶。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4.6 岩溶地貌岩溶又称喀斯特(karst),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所引起的可溶性岩石溶蚀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溶蚀现象的总称。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岩溶作用。

在岩溶作用下所产生的地貌形态,称为岩溶地貌。

4.6.1 岩溶地貌的形态与类型1. 岩溶地貌的形态岩石分布地区,溶蚀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一系列溶蚀现象,称为岩溶的形态。

岩溶形态可分为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形态有溶沟(槽)、石芽、漏斗、溶蚀洼地、坡立谷、溶蚀平原等。

地下岩溶形态有落水洞(井)、溶洞、暗河、钟乳石等(图4-11 )。

①溶沟(槽)、石芽和石林溶沟、溶槽是微小的地形形态,它是地表水沿地表岩石低洼处或沿节理溶蚀和冲刷,在可溶性岩石表面形成的沟槽称溶沟。

溶沟溶槽将地表刻切成参差状,起伏不平,其宽深可由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

当沟槽继续发展,以致各沟槽互相沟通,在地表上残留下一些石笋状的岩柱。

这种岩柱称为石芽。

石芽一般高1~2m,多沿节理有规则排列。

如果溶沟继续向下溶蚀,石芽逐渐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像石芽林,称为石林。

如云南石林。

②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由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一种封闭、半封闭洼地称为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多由地面漏斗群不断扩大汇合而成,平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由数十平方米至数万平方米。

溶蚀洼地周围常有溶蚀残丘、峰丛、峰林,底部有漏斗和落水洞。

坡立谷是一种大型封闭洼地,也称溶蚀盆地。

面积由数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进一步发展则成溶蚀平原。

坡立谷谷底平坦,常有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谷周为陡峻斜坡,谷内有岩溶泉水形成的地表流水至落水洞又降至地下,故谷内常有沼泽、湿地或小型湖泊。

底部经常有残积洪积层或河流冲积层覆盖。

③漏斗及落水洞漏斗是由地表水顺着可溶性岩石的竖直裂隙下渗,最先产生溶隙,待顶部岩石溶蚀破碎及竖直溶隙扩大,岩层顶部塌落形成近乎圆形坑。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峰丛是指连座的石灰岩山(丘)峰。
越南下龙湾
桂林
越南下龙湾
峰林则是成群的石灰岩山(丘)峰。 广西桂林
石灰岩峰相对高度100-200m,坡倾角 大于45°。成串的石灰岩峰常依构造线 方向排列。 中国桂林、阳朔、贵阳、柳州等地有典 型的峰林,国外学者称为塔状喀斯特 (Tower karst)、中国式喀斯特等,并认 为这种类型的喀斯特发育与低地的季节 性淹没有关。
第五节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是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一种 奇特现象。
在我国,以前也称作喀斯特, 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区 昂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 斯特改为岩溶。大多数学者 认为: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 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 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 现象和地貌现象。
越南下龙湾
第五节 岩溶地貌
溶蚀剥蚀速度 (mm/1000a)
450 300 200 160 100 80 80
当地气候特征
热、湿 牙买加 西爱尔兰 暖、湿 东英格兰查尔克 冷、干 暖、干
溶蚀剥蚀速度 (mm/1000a)
80 72 55 45 25 14 6
上表中的溶蚀剥蚀估算,特别鲜明地反映了温度与水中CO2的含量 和CaCO3溶解度的关系。
白云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细晶生物微粒结构 隐晶质向镶嵌结构过渡
2.13 1.44
细晶及隐晶质镶嵌结构 1.65
中晶及细晶质镶嵌结构 1.53
中晶质镶嵌结构
1.36
中粗粒镶嵌结构具溶孔 1.73
相对溶解度
1.09 0.88 0.85 0.71 0.66 0.65
(2)岩石的透水性
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裂隙度对岩石的透水性影响最大。它的大小与岩石 的构造、纯度和厚度等有关。背斜轴部或破碎带中 的灰岩因张性破裂构造密集,透水性强,有利于地 下水运动而易被溶蚀,发育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 比白云岩(白云石,CaMg[CO3]2)又比硅质灰岩 易受溶蚀。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一种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喀斯特地区。

它的特点是地表上几乎没有地表水流,地下水通过地下溶洞和地下河流动,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

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钙碱矿物质反应,生成了溶解性很强的碳酸钙。

随着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岩石中的碳酸钙逐渐被溶解,形成了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道。

而这些溶洞和地下河道的形成,又加速了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岩溶系统。

在喀斯特地区,岩溶地貌呈现出独特的景观特点。

首先是溶洞,这是岩溶地貌中最为典型的景观之一。

溶洞内常常有丰富多样的钟乳石、石笋等石灰岩溶蚀产物,宛如一个幻境。

其次是地下河道,这些地下河道常常宽阔而深远,水流湍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还有一些地下河道的出口形成了天坑,形状各异,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漏斗,令人叹为观止。

岩溶地貌还有一些其他的景观特点,如岩溶塌陷、岩溶峰林等。

岩溶塌陷是由于地下溶洞的坍塌而形成的。

当地下溶洞被长时间的水侵蚀后,地表上的岩层会发生塌陷,形成一个个突出的凹陷区域。

而岩溶峰林则是由于地表的岩石在长时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和岩柱。

岩溶地貌的形成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也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岩溶地区的地下河道可以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提供给周边地区的居民使用。

同时,岩溶地貌也为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提供了研究的对象,揭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质构造的变迁。

总的来说,岩溶地貌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它的形成过程既神奇又复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探索的乐趣。

希望大家能够亲自去体验一下岩溶地貌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岩溶地貌的分布及特点

岩溶地貌的分布及特点

岩溶地貌的‎分布及特点‎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态,也称为地形‎。

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地貌旅‎游资源。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只有29%的面积是陆‎地。

因此地球表‎面的地貌分‎为海洋地貌‎和陆地地貌‎两大类。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貌旅游资源‎基本上是陆‎地地貌。

而我国正有‎着丰富的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就‎是其中的一‎种。

岩溶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岩溶‎地貌研究始‎于前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高原而‎得名。

岩溶地貌景‎观的主要类‎型有:1、.石峰、石林和石芽‎。

石峰有峰丛‎、峰林及孤峰‎,石林和石芽‎也会有多种‎造型。

上述景观地‎貌在我国以‎广西桂林和‎云南路南石‎林最具代表‎性。

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名,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皆源于那里‎发育的典型‎的岩溶地貌‎。

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漓江水清如‎镜,两岸诸峰叠‎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把这里称作‎“碧莲玉笋世‎界”;云南路南石‎林位于路南‎彝族自治县‎,是另一处典‎型的岩溶峰‎林景区。

数十米高的‎石峰,组成壮观的‎石的森林,不受寸土,峭拔挺立,似刀峰剑丛‎,直指青天。

怪石嶙峋,多惟妙惟肖‎造型,如“阿诗玛”,“万年灵芝”,“凤凰梳翅”等。

造型生动,步移景换,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

2、岩溶洞穴。

我国著名的‎岩溶洞穴有‎:广西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南宁的伊岭‎岩,贵州安顺的‎织金洞、龙宫洞,江苏宜兴三‎洞,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洞,广东肇庆七‎星岩等。

有些溶洞内‎还有大量的‎石笋、石钟乳、石花、石幔等岩溶‎凝聚物,令人目不暇‎接。

有些溶洞内‎还有地下暗‎河、地下瀑布,更使人流连‎忘返。

3、石灰华。

四川黄龙是‎我国最大的‎石灰华岩溶‎景观分布区‎,密布着30‎00多个石‎灰华五彩水‎池,乳黄色的石‎灰华堆积成‎的“岩溶边坝”,犹如梯田,景色异常迷‎人。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4.6岩溶地貌岩溶又称喀斯特(karst),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所引起的可溶性岩石溶蚀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溶蚀现象的总称。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岩溶作用。

在岩溶作用下所产生的地貌形态,称为岩溶地貌。

4.6.1 岩溶地貌的形态与类型1.岩溶地貌的形态岩石分布地区,溶蚀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一系列溶蚀现象,称为岩溶的形态。

岩溶形态可分为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形态有溶沟(槽)、石芽、漏斗、溶蚀洼地、坡立谷、溶蚀平原等。

地下岩溶形态有落水洞(井)、溶洞、暗河、钟乳石等(图4-11)。

①溶沟(槽)、石芽和石林溶沟、溶槽是微小的地形形态,它是地表水沿地表岩石低洼处或沿节理溶蚀和冲刷,在可溶性岩石表面形成的沟槽称溶沟。

溶沟溶槽将地表刻切成参差状,起伏不平,其宽深可由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

当沟槽继续发展,以致各沟槽互相沟通,在地表上残留下一些石笋状的岩柱。

这种岩柱称为石芽。

石芽一般高1~2m,多沿节理有规则排列。

如果溶沟继续向下溶蚀,石芽逐渐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像石芽林,称为石林。

如云南石林。

②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由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一种封闭、半封闭洼地称为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多由地面漏斗群不断扩大汇合而成,平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由数十平方米至数万平方米。

溶蚀洼地周围常有溶蚀残丘、峰丛、峰林,底部有漏斗和落水洞。

坡立谷是一种大型封闭洼地,也称溶蚀盆地。

面积由数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进一步发展则成溶蚀平原。

坡立谷谷底平坦,常有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谷周为陡峻斜坡,谷内有岩溶泉水形成的地表流水至落水洞又降至地下,故谷内常有沼泽、湿地或小型湖泊。

底部经常有残积洪积层或河流冲积层覆盖。

③漏斗及落水洞漏斗是由地表水顺着可溶性岩石的竖直裂隙下渗,最先产生溶隙,待顶部岩石溶蚀破碎及竖直溶隙扩大,岩层顶部塌落形成近乎圆形坑。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大理石、石膏等溶解性岩石地区。

以下是对岩溶地貌的详细介绍:1. 定义: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水在溶解性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等形成的地表地貌。

在岩溶地貌中,水通过溶解岩石表面的溶解孔洞和裂隙,进而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2. 特征:岩溶地貌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溶蚀地貌: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形成溶洞、溶壑、溶谷等地貌。

这些地貌特征通常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如钟乳石、石笋等。

- 塌陷地貌:溶洞或溶壑的天花板或地面因为溶蚀而发生崩塌,形成塌陷洞、塌陷丘等地貌。

- 地下河谷:地下溶洞中的水流形成地下河谷,有时会形成地下河流。

- 岩溶塌陷:溶蚀作用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引发地表地面塌陷。

3. 主要地貌类型:- 溶洞:由于水在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

溶洞内部通常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溶蚀物形成的景观。

- 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中最典型的类型,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如石峰、石林、溶洞群、地下河等。

- 溶谷:由于水在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溶蚀沟谷。

- 塌陷地貌:由于溶洞或溶壑地表或地下部分的崩塌而形成的地表塌陷地貌。

- 岩溶小丘: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圆顶状小丘,通常由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组成。

4. 分布: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石灰岩地区较为常见。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广泛,如贵州黔南地区的黔南喀斯特地貌、广西的桂林喀斯特地貌等。

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地质学家的关注。

同时,岩溶地貌也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域,对地下水的储存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伯利兹大蓝洞
越南下龙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 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 泉华。贵州著名景点安顺龙宫和织金县的织金洞就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 杰作
开发利用: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系数在 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喀斯特区域为30~40%,温带为10~20%。在华北一些石灰岩 分布地区,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河南辉县的百泉、山西太原的 晋祠泉、济南的趵突泉等。 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泉堵地下 河,钻井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地下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筑坝 发电。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国第1座利用地下河的水电站。湘、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 建造了多座400千瓦以上的地下水电站。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对坝体、交 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不稳定的因素。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特地 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膏和岩盐等。 在喀斯特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积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 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喀斯特区域。有些溶 洞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旅游景点: 中国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 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桂林山水(见桂林市)、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见九寨沟 自然风景区)、贵州黄果树(见黄果树瀑布)、济南趵突泉和北京附近的拒马河等都已成为闻名于世 的游览胜地。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成因原理:
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 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 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 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 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 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 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 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 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 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 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2.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 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 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 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 断扩大的2.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 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 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 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 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 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 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 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 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 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在 水库大坝选址时应尽量避 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 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 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 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 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 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 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 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 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 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 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 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 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地表地貌
6.地表钙华堆积 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 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 外逸,形成瀑布华。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 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 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随着水温 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类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钙华沉积。 钙华中含许多杂质和多种不同元素,并且有水生植物的影响,使得钙 华呈现出多种色彩。这种地貌在我国四川黄龙寺一带分布较广,黄龙 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与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紧密相连。 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 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 形状,这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幅美景。这种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 南较为常见。

岩溶(喀斯特)地貌

岩溶(喀斯特)地貌

第三节岩溶(喀斯特)地貌岩溶又称喀斯特。

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叫岩溶作用。

岩溶作用包括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坍陷和堆积等)。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

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广泛,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为最普遍。

西南地区的岩溶区面积就有55×104km2。

一、岩溶作用(一)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岩溶作用主要是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这种过程又为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创造了条件。

就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而言,当水中含有CO2时,溶解能力就大为提高。

CO2与水化合成碳酸,碳酸电解析出H+离子,与石灰岩中的离子起化学作用:这种离子状态的溶解物质()随水流排泄而流失。

上述化学反应过程是可逆的,如果空气中CO2减少,或者水中游离CO2减少时,化合的CO2就要向相反方向转化,使水中碳酸含量减少,这时CaCO3就要发生沉淀作用。

水中CO2的含量随空气中CO2的分压加大而增加,随水温增加而减小。

但温度的升高可加速化学反应。

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提高一倍。

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大量CO2,所以土壤中CO2的含量大大高于大气中的含量。

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竹林中,土壤中CO2含量更高,可比大气中的含量多数十倍。

(二)岩性与构造条件可溶性岩石可分为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和卤化物盐类(岩盐、钾盐)。

卤化物盐类的溶解度最大,硫酸盐类次之,碳酸盐类最小。

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

泥灰岩中除方解石外还含有大量不溶解粘土。

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

一般说来,石灰岩比白云岩易受溶蚀,白云岩又比泥灰岩易受溶蚀。

地质构造对溶岩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从大地构造来看,地台区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广,岩性变化小,单层厚度大,有利于岩溶的发育。

而地槽区的岩性很不稳定,多紧密褶皱,岩溶发育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石灰岩地层中节理发育的地段以及区域性的大断裂带(特别是张性断裂),岩溶比较发育。

岩溶地貌资料

岩溶地貌资料
01
岩溶地貌的定义
02
岩溶作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
象鼻山
阳朔风景甲桂林
漓江凤光-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溶蚀作用为主所塑造的各 种地表和地下的地貌。 岩溶地貌发生在可溶岩分布地区, 可溶岩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卤盐类岩石。由 可溶岩构成的地貌,景观奇特,有“奇峰异洞”之称。 我国的岩溶地貌以贵州、广西、云南一带最典型。
1. 1980-1999年,我国岩溶地貌科研工作进展迅速, 我国近期岩溶研究的发展趋势:岩溶研究在近年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01 第二节 岩 溶 作 用
02
岩溶作用的概念 岩溶地貌由岩溶作用所成,岩溶作用主要是指水对可溶岩石的溶蚀、冲蚀、 崩塌和沉积的总称。作用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但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 物理作用为次。岩溶作用的空间十分广阔,既在地表也在地下,从而造成 了丰富多彩的地表与地下地貌。
01 02
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可容岩,岩石的可溶 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与岩石的结构。 地球上卤盐类和硫酸盐类岩石分布不广,厚 度小,加上溶解速度快,地貌不易保存,故 地貌意义不大。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虽小, 但分布广,岩体大,地貌保存较好,所以最 有地貌意义,世界上绝大多数岩溶地貌都发 生在该类岩石中,特别以石灰岩为突出。
年平均气温(℃) 6~8
12~15 15.6 15.1 20~22
年溶蚀量(毫米) 0.02—
0.06 0.036 0.051 0.12~
四 影响岩溶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 生物与土壤
生物参与岩溶作用,加速溶蚀或沉 积过程与现象的总称。一方面普遍发生,因生物活动 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源源进 入溶蚀作用系统,打破化学平衡,使溶蚀继续。生物活动还 生成有机酸,增加溶蚀。据雅库斯(L. Jakucs)计算,全球碳酸盐岩溶蚀因素份额中,生 物成因二氧化碳占49.26%,有机酸占37.11%。如 生长苔藓的碳酸岩岩面上加深发育的 溶盆、树木生长处常发育成溶囊、腐殖层或 沼泽下发育覆盖型浑圆状溶沟与石芽 等。另 一方面,植物起阻挡扰动水流、吸收与吸附作用,使水中碳酸钙沉积。如著名的南斯拉夫 十六湖石灰岩坝、中 国贵州黄果树水帘洞石灰岩、南方许多洞口与崖壁上悬挂的钟乳石 状向阳斜出 的灰岩沉积物及偶尔在近洞口的石刺等。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是地球表面上最广泛分布的地貌类型之一,经常出现在石灰岩、石膏、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的地区。

下面将详细介绍岩溶地貌的特征。

1.洞穴系统:岩溶地貌最著名的特征就是洞穴系统,也被称为岩溶洞穴。

这些洞穴通常是由地下水侵蚀岩层形成的。

洞穴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从狭长的通道,到宽敞的大厅,再到复杂的洞穴系统,形态各异。

有些洞穴中可见钟乳石、石笋等溶蚀物。

2.地下河流: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水经过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河流。

这些地下河流可能非常宽广,它们为形成洞穴提供了侵蚀力量。

地下河流通常贯穿整个岩溶地区,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

3.喀斯特塌陷:在岩溶地区,地下岩石溶蚀后,地表可能会发生塌陷现象,形成不规则的凹陷地形。

这些凹陷地形常被称为喀斯特塌陷,通常有深度较浅的漏斗状坑洞或大面积的平原形成。

4.喀斯特断崖:岩溶地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喀斯特断崖。

断崖是由地下水侵蚀岩石层所形成的陡峭崖壁,常出现在河流附近。

这些断崖可能高耸陡峭,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效果。

著名的喀斯特地区如中国的桂林、美国的大峡谷就有大量的喀斯特断崖。

5.突出地形:岩溶地貌中还经常出现突出地形,如岩溶塔、天坑等。

岩溶塔是由溶蚀作用侵蚀周围地层而形成的孤立的峰状地形。

天坑则是地表坍塌形成的凹陷地形,通常有深度很大,可以看到地下岩层。

这些突出地形形态各异,具有特殊的地貌景观。

6.岩溶地形的多样性:岩溶地貌的形态多种多样,不仅有洞穴、地下河流等地下形态,还有突出地形、喀斯特塌陷、喀斯特断崖等地表形态。

这使得岩溶地貌区的地貌景观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岩溶地貌具有洞穴系统、地下河流、喀斯特塌陷、喀斯特断崖、突出地形等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科学和旅游业研究的重点领域。

另外,岩溶地貌还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保护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对于地质学和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岩溶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岩溶地貌

Vegetative roots and fractured bedrock significantly increas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
b
Loess Plateau Fragmental rock
6号 5号 4号
2号 3号
1号


In the karst region, hillslope surface runoff is usually less than 1% of precipitation, but for the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the surface runoff increases sharply.
➢ 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多少
• 一般石灰岩的原生孔隙度Porosity都很小, 小于3%,
透水性较弱。
• 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受由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构造 (各种断层、裂隙)所控制。断层、裂隙不仅提供了水 进入岩体内部的通道,而且增加了水与岩石作用的 面积
水的溶蚀力
➢ 溶解于水中的CO2越多,水的溶蚀力就越强;水 中的Ca+2的含量越高,水的溶蚀力就越弱。 水中不同游离CO2时的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 纯水的溶解度11.5mg/L 含1mg/L CO2水的溶解度 60~50 mg/L
„(4)老年期:地下河和溶洞大量崩塌,成为地面岩溶盆地和平原地貌 。此时石灰岩已大量蚀去,不透水层广泛出露。除了溶蚀平原上残 留少量的残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很小,形成一个准平原。
岩溶地区水文特征: (1)地表河网密度较小 „(2)地下径流往往大于地表径流 „(3)流域的非闭合现象 „(4)地下径流的复杂性与不均匀性
(2)季节变动带,岩溶作用很活跃,岩溶地貌 的垂直形态和水平形态均很发育;

地质地形知识:揭示地球上的岩溶地貌

地质地形知识:揭示地球上的岩溶地貌

地质地形知识:揭示地球上的岩溶地貌地球上的岩溶地貌是一种形态奇异的自然景象,是由于地质作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和自然风化,岩石表面被水、风、冰等自然因素侵蚀和磨蚀,形成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主要是指由于岩石溶解和侵蚀而形成的地形和景观,如洞穴、宝石湖、地下河流等。

岩溶地形的形成岩溶地形是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涉及的各种类型包括卡斯特地貌、熔岩洞穴和基岩孔穴等。

通过各种侵蚀和磨蚀作用的步骤,岩石表面会逐渐破裂、溶解和腐蚀,最终形成各种独特的地形,如天然桥梁、峡谷和内突等。

在地球上,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岩溶地形,如中国的钟乳石和蝴蝶泉、印度的艾洛拉洞穴、美国的大峡谷和圣地亚哥山谷等。

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岩溶地形,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岩石种类和化学成分、气候条件、地下水流动速度以及地形的形态。

例如,喀斯特地区由于石灰岩的存在,常常呈现出喀斯特、溶洞和峡谷等独特的地形景观。

在流域和河床的深部地区,水流会侵蚀地下岩石最脆弱的部分,形成峡谷和溶洞。

而在山地和沿海地区,河流和海浪的冲击作用以及雨水和风的侵蚀和溶解作用,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凹陷和崖壁等地形景观。

岩溶地形的特点岩溶地形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质和生态特点。

它们常常是美丽而罕见的自然景观,是地球上稀有的天然遗产。

通常,岩溶地形表面裸露,没有植物,但是在它们的周围环境中却是生态丰富的。

在岩溶地形区域,常常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稀的生物,包括特殊的地下水生态系统、珍稀的岩溶生物和品质出色的矿物资源等。

另外,由于岩溶地形是由地下水流动形成的,其水资源质量也很高,通常是饮用和工业用水的优质来源。

岩溶地形的特殊地形和独特的地下水流动系统,使得其对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用。

在历史文化上,岩溶地形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许多岩溶洞穴和地下河流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场所,是古旧文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例如,中国的石林和鞍山岩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等,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岩壁画的真实样本之一。

岩溶地貌名词解释

岩溶地貌名词解释

岩溶地貌名词解释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凡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统称为岩溶地貌,如石芽、溶沟、溶斗、峰林、溶洞等。

这类地貌虽在各种可溶性岩石(严格地说是易溶性岩石)中都有表现,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石膏和岩盐分布区,但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最广,岩溶地貌也最为发育。

有些碎屑岩,由于含有大量的钙质胶结物,也能形成一些岩溶地貌。

在黄土中由于地下水的机械侵蚀作用(潜蚀),冻土中由于热力的融化作用,均可形成类似岩溶地貌的一些现象,诸如黄土中的陷穴、管道;冰川表面的冰塔与冰洞统称类岩溶地貌,曾称为假喀斯特和热喀斯特。

它们主要是以物理潜蚀作用为主,而不是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因此应属另一类型的地貌,如潜蚀地貌、塌陷地貌、融陷地貌和冰融地貌等。

岩溶地貌与各种工程建筑有密切
关系,既有危害的方面,如溶洞、暗河、落水洞等的存在可能造成水库、坝下或坝肩的渗漏,影响坝基、桥基、厂基的稳定,导致隧洞、地下厂房、坑道的涌水等;但也有有利的方面,如岩溶水可作为山区重要供水水源,某些大型干溶洞可用做天然的地下仓库和地下厂房及旅游胜地等。

利用岩溶首先应调查研究其发育的规律,结合工程建筑特点,针对其主要危害采取相应措施,如水工建筑方面,为了防渗对岩溶大通道采取围隔、堵塞、回填,对小通道采用灌浆、铺盖、淤积等;铁路方面路基采用填堵、加盖、跨拱、引排,隧洞采用衬砌、引排、截导、架桥等措施。

中国岩溶地貌分布极广,但因气候条件和岩性差异,造成岩溶地貌的地区性特征也不同,如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厚层灰岩出露区,岩溶充分发育,多形成以峰林为代表的裸露型岩溶地貌;而华北地区因气候较干燥,厚层灰岩区多形成以常态山为代表的岩溶地貌。

简述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

简述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

简述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
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其特点是形状奇特、多姿多彩、变幻莫测。

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包括:
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代表类型,主要由碳酸盐岩在化
学溶蚀和物理侵蚀作用下形成。

其特点是石灰岩地表上布满了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的洞穴、峰丘、潭池、峡谷等地貌形态。

2.石漠化地貌:石漠化地貌是由于人类开垦、过度放牧等活动导致的土地
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地被石头或裸露的岩石所覆盖,地表无法生长植被,
形成裸露的石质地貌。

3.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下的物理侵蚀和化学风化而形成的地
貌,如沙丘、沙漠、风蚀石林等。

4.溶洞地貌:溶洞地貌是岩溶地貌中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主要由化学侵
蚀和物理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地下河等。

5.石灰岩峰林地貌:石灰岩峰林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长期的化学溶蚀和物
理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山地地貌。

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峰一
般呈圆锥形或钟乳状,山间的沟壑纵横交错。

6.岩溶峡谷地貌:岩溶峡谷地貌是由于岩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而形
成的地貌,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地形多变,山峰、峡谷、瀑布等地貌形
态错落有致。

15大典型岩溶地貌景观

15大典型岩溶地貌景观

15大典型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貌,又叫喀斯特,是可溶岩石地区,岩石溶蚀或沉积的地貌现象。

英文名字k a r s t源于斯洛文尼亚地名k r a s,意思就是裸露贫瘠的石头山。

1840年,第一次使用此名,后正式流通。

中国岩溶地区分布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计,可达34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以滇、黔、桂为主体的我国西南岩溶区最为重要,其碳酸盐岩总沉积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

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构成我国岩溶地貌形成的雄厚物质基础。

中国及周边岩溶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

地表水流沿着可溶岩的层面节理或裂隙进行下渗,以及地下水长期溶蚀(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造成地表和地下奇特的地貌。

(图/中国国家地理/大石围天坑)(图/中国国家地理)喀斯特地貌中:天坑的形成,是先有条地下河,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地下洞穴,洞穴顶部不断塌陷,形成地下大厅,继续受地下水侵蚀搬运,再加上重力作用,继续塌陷,连地面也塌陷了,就形成了天坑。

中国岩溶地貌景观是所有各类岩溶景观中演化最充分的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15类岩溶地貌景观以及各类景观中一些典型地区代表。

峰林峰丛地貌景观典型地区:桂林阳朔葡萄峰林平原、桂林雁山峰丛洼地、贵州兴义万峰林峰丛洼地、云南普者黑、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广州英西峰林桂林阳朔葡萄峰林平原桂林雁山峰丛洼地贵州兴义万峰林峰丛洼地云南普者黑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广州英西峰林钙华堆积地貌典型地区:四川九寨沟、四川松潘县黄龙沟、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四川九寨沟四川松潘县黄龙沟五彩池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石林地貌景观典型地区:云南路南石林、湖南古丈红石林、四川兴文石林、广西贺州玉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云南路南石林湖南古丈红石林四川兴文石林广西贺州玉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石柱林地貌景观典型地区:湖北清江石柱林、河南关山、涞源白石山湖北清江石柱林河南关山涞源白石山天生桥地貌景观典型地区: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广西布柳河天生桥、广西鹿寨香桥岩天生桥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广西布柳河天生桥广西鹿寨香桥岩天生桥岩溶峡谷地貌景观典型地区:长江三峡、漓江峡谷、湖北清江峡谷、重庆奉节地缝式峡谷、台湾太鲁阁峡谷、太行山峡谷、乌江(或芙蓉江)峡谷长江三峡漓江峡谷湖北清江峡谷重庆奉节地缝式峡谷台湾太鲁阁峡谷太行山峡谷乌江(或芙蓉江)峡谷岩溶瀑布地貌景观典型地区:广西大新德天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大新德天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与生物有关的岩溶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贵州荔波、广西弄岗、安县生物礁贵州荔波广西弄岗安县生物礁与文化有关的岩溶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龙门石窟、中国猿人洞、广西花山岩壁画、桂林甑皮岩龙门石窟中国猿人洞广西花山岩壁画桂林甑皮岩名山和象形山石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桂林象鼻山、安徽琅琊山、浙江金华北山桂林象鼻山安徽琅琊山浙江金华北山岩溶湿地(湖泊水库)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贵州草海、桂林西塘、广西临桂会仙湿地、贵州红枫湖贵州草海桂林西塘广西临桂会仙湿地贵州红枫湖岩溶大泉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娘子关泉、趵突泉、晋中洪山泉娘子关泉趵突泉晋中洪山泉重要洞穴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武隆竖井群、贵州双河洞、北京石花洞、凤山江洲洞、湖北腾龙洞、丰都雪玉洞、广西巴马水晶宫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武隆竖井群贵州双河洞北京石花洞凤山江洲洞湖北腾龙洞丰都雪玉洞广西巴马水晶宫地下河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广西地苏地下河、广西坡心(月)地下河、贵州册亨洛帆地下河广西地苏地下河广西坡心(月)地下河贵州册亨洛帆地下河岩溶天坑(群)地貌景观地典型地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四川兴文天坑、贵州兴义万峰林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四川兴文天坑贵州兴义万峰林天坑岩溶地貌中有丰富的沉积矿床,世界上50%的石油储藏在多孔的岩溶系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发育于地下水水力坡降变陡处,是地下河袭夺地表河所致,因此, 在地表水没入落水洞的上方为一陡壁。由喀斯特陡壁下流出的喀斯特 泉或地下河,在地表出露形成的河流,称为断头河。
• 干谷: • 岩溶区无水
的河谷。
云南宣威地下截弯取直形成的干谷
• 暗河(subsurface stream)也叫“伏流”,指地
(2)碳酸盐类岩石的矿物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碳酸盐类岩石按所含矿物成分的重 量百分比, 可划分为7 个类型。
溶解度高
Ⅰ.石灰岩类 Ⅱ.石灰岩—白云岩类 Ⅲ.白云岩类 Ⅳ.泥质灰岩类 Ⅴ.泥质白云岩类 Ⅵ.泥灰岩类 Ⅶ.碳酸质砂页岩类
溶解度低
R——粘土岩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 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 为重要。
• 天坑的形成条件
一 石灰岩层厚度大。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 足够的空间。
二 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 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 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 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 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 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 垮塌。
doline的音译,石灰岩地区呈 碗碟状或漏斗状的凹地。 • 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状,直 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 至十余米。漏斗壁因塌陷呈 陡坎状,在堆积有碎屑石块 及残余红土的漏斗底部,常 发育有垂直裂隙或溶蚀的孔 道,孔道与暗河相通,当孔 道堵塞时,漏斗内就积水成 湖。 • 岩溶漏斗是地表水流沿垂直 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 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 隐伏的孔洞,随孔洞的扩大 上部土体逐步崩落,开始在 地面出现环形的裂开面,最 后陷落成漏斗。
剑状石林
柱状石林
2.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平原、 坡立谷(Polje——岩溶盆地)
峰丛
洼地
坡立谷 峰林 泉
溶蚀平原 河流 孤峰
• 峰林
• 国外称锥状和塔状喀斯特(kegel andturm karst)。高耸 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
• 分散立和丛聚两类。
• 丛聚的连座峰林又称峰丛。
• 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 降水量>1500毫米)。
• 竖井
洞壁直立的井状管道,称为竖井,实际是一种坍陷漏斗。 在平面轮廓上呈方形、长条状或不规则圆形。长条状是 沿一组节理发育的,方形或圆形则是沿着两组节理发育 的。井壁陡峭,近乎直立,有时从竖井往下可以看到地 下河的水面。
• 盲谷 blind valley 喀斯特区的地表河下游消失于落水洞或溶洞中形成的无出口的河谷。 又称断尾河。
长湖为岩溶湖泊,因地质断裂作用而生成。长湖位于石林县城东南 18公里,距昆明市区约120公里,湖长约3公里,宽仅300米,湖 面呈长形,状若卧蚕,又似新月,得名长湖,因其深藏丛山密 林之中,又称“藏湖”。长湖是民间传说中阿诗码的故乡,而 且在电影《阿诗玛》中也有许多镜头是在长湖拍摄的。因此, 当地人把长湖看成是神湖。
非饱和区
过饱和区
三、地下水的动态
上层滞水 悬挂泉 ① ② ③

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①垂直循环带; ②季节变动带; ③水平循环带; ④深部循环带
石灰岩中洞穴的形成及演化示意图
落水洞
四、岩溶地貌
1.溶沟与石芽(石林-Stone Forest)
埋藏石芽
半裸露 石芽
裸露石芽 石芽 溶沟
• 石芽:溶沟间突起的石脊称石芽。
(a)溶蚀 漏斗
(b)崩塌 漏斗
(c)陷落 漏斗
(d)下伏岩溶崩 塌漏斗
漏斗的类型
• 规模巨大的漏斗可称为天坑(小寨,大石围)。
• 天坑(tiankeng).
• 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特指重庆奉节县 的小寨天坑。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 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 “tiankeng”,通行国际。
2.岩溶(Karst)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一切岩溶现象的 总称。
Karst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一座石灰岩高 原的名称。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 威 治 (J.Cvijic) 研 究 了 Karst 高 原 的 奇 特地貌,并把这种地貌称为Karst。
1966年2月,我国第二届喀斯特会议, 决定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
二、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1)岩性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易溶的卤盐岩 岩盐(NaCl),钾岩(KCl),镁岩(MgCl2) *中等溶解的硫酸盐岩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难溶的碳酸盐类 石灰岩(CaCO3) ,白云岩(CaMg(CO3)2)
第五章 岩溶地貌
一、岩溶作用
1.岩溶作用
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 酸盐岩类、硫酸盐岩、卤盐岩)所进行 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 为辅的溶蚀作用、侵蚀—溶蚀作用以及 与之相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
Stone Forest
路南石林
Stone Forest
早在300多年前,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 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石灰岩地貌,探索了许多地 下溶洞,并作了详细记录。
四川奉节 小寨天坑
重庆武隆天坑
• 乐业天坑群位于中国广西乐业县,占地约20平方公 里。初步已发现有大石围、白洞、风岩洞、穿洞等 20多个天坑。
• “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悬崖绝壁所围,形成一 个巨大的竖井,底部是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几十万平 方米的原始森林,并有地下河相通。
• 森林中有大量珍贵的动植物品种。其地下原始森林 面积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积居世界 第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湖北利川伏流
伏 流 景 观
• 天生桥 natural bridge • 地下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河谷的残留顶板,
其两端与地面连接,中间悬空而呈桥状。 • 广义地说,一切横跨沟谷或河流上的岩体都可称天
生桥。
贵州天然石灰岩桥洞
5.岩溶湖、地下河、溶洞
岩溶湖——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
• 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 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经汇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
• 石芽有的呈尖脊状、尖刀山状、车轨状、棋盘状、石柱装。 石芽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常受地形、节理及岩性的控制。
溶沟与石芽
• 石林是一种大型石芽。 • 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石林风景区。
坐落在昆明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
• 石林发育地层岩石是下二叠统茅口组的浅灰色厚 层状的生物碎屑石灰岩,经各种溶蚀作用,形成 了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
被峰林环绕的溶蚀洼地
4.落水洞、竖井、干谷、盲谷、伏流
盲谷
落水洞伏流竖井落水洞盲谷泉 河流
• 落水洞:
• 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 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
• 落水洞主要可分为裂隙状的,筒状的,锥状的及袋状的。 它们既可直接表现于地表面,也可套置于岩溶漏斗的底部。 由于落水洞常沿构造线、裂隙和顺岩层展布方向呈线状或 带状分布,因此是判明暗河方向的一种标志。
坡立谷的特点
•面积较大,数十~数百平方公里; •底部平坦,地表有河流通过,堆积物有冲积、坡积及残余的各类堆积; •周围有时发育峰林地形,内部可以有孤峰、残丘; •长轴方向常与构造线一致。
峰丛
坡立谷 峰林
溶蚀平原
洼地

河流 孤峰
3.漏斗、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 漏斗
河流
漏斗的形成过程?
• 岩溶漏斗又称斗淋,即
面以下的河流,是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是由地下 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经过 岩石溶蚀、坍塌以及水的搬运而形成的地下河道。 主要是在喀斯特(岩溶)发育中期形成的。
暗河的空间分布受岩性、 地质构造和排水基准面 的控制。在地层褶皱的 轴部、裂隙和断裂部位、 可溶岩同非可溶岩的接 触处和排水基准面附近 常发育暗河。暗河有自 己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系统。大的暗河也形成 地下河系,主要沿构造 破裂面发育。地下河和 伏流是岩溶地区重要的 水源。
(1)岩石的孔隙度与岩石结构的关系
原生碳酸盐类岩石的孔隙度可达40%-70%。
成岩及变质的碳酸盐类岩石孔隙度仅占5%-15%。
粗晶及中晶结构的岩石孔隙度大,易溶解。
细晶结构的岩石孔隙度小,又易受非可溶性矿物颗粒的包围,不 易溶解。
(2)岩石的透水性与构造的关系
风化裂隙一般较浅,只影响地表岩溶的发育。 构造裂隙(特别是张性)透水性好,岩溶发育(例如
漓江)。 软弱岩层或具有压性裂隙的岩层,其裂隙呈封闭
状,透水性弱,岩溶不发育。
漓江
3.水的溶蚀性
空气:CO2
纯水的溶蚀作用很弱 人类活动———酸雨
水: CO2+H2O H2CO3 H++HCO3-
岩石:H++ CaCO3 HCO3- +Ca2+
综合:CO2+H2O+CaCO3 Ca2++2(HCO3-)
岩溶湖泊排列无一定方向,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可呈长条形。岩溶湖 一般面积不大,水深也较浅。我国岩溶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的黔、桂 和滇等省(区)。
贵州省咸宁的草海,它原是一个构造下陷 而成的盆地,早期的湖泊大约形成于15万 年以前,当时湖面面积达90平方公里以上。 据称“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落雨 40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大部落 水洞被堵,洪水无法渲泄,盆地东部被掩 成湖”。因湖中滋生繁茂的水生植物,故 名草海。当湖水位为海拔2170米时,水 深为2-5米,湖面积为45.5平方公里,容 积为1.4×108米3。 草海是我国湖面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洞,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