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情感和意志
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与意志完整PPT
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 (四)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 (五)感染作用。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
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 (六)迁移作用。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
人有关的对象上。
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既是一种主观感受或体验,又是对客观现实的一 种特殊反映。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与情感相比,情绪较不稳定。 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的联系 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
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也有反 作用。 近年来提出的情绪智力概念,充分体现了情绪情感与 认识的紧密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作用。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
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
情美绪国理 心论理1学:詹家姆沙通斯赫-特过兰(格动S.作能够唤醒情绪。 他们认为:(1)如内果脏表是相情对和不姿敏感态的能器引官,发其情反感馈很,差那,么仅依模靠仿内别部器人官的的反表馈情我是们不否可有能助区分于所我体们验到感的同多身种情受绪呢;?实
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要求一些学生当看到他们所观察的人遭到电击时做出 痛苦的表情,而对另一些学生不作要求。结果呈现电击时,做表情的观察者比不做 表情的观察者出汗更多,心跳更快(Vaughn & Lanzetta,1981)。所以,要使我 们更具同情心,就要去体验他人的感受,而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巧妙的方法是,让你自己的脸去模 仿他人的表情。 达尔文(Darwin,1872)认为,情绪的外显特征的自由表达会强化情绪本身……表 现暴力的手势将会增强其愤怒。詹姆斯(James,1890)说:“拒绝表达一种激情, 它就会消失……如果我们想控制我们不期望的情绪倾向,我们必须……通过做一些 想要形成的相反情绪的外部活动而达成。”希望读者微笑着读这本书,希望读者以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五讲情感和意志
2)身段表情
3)言语表情
愤怒
人类与动物表情的相似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指情绪和情感具有维持机体 与环境相适应,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功能。 2)动机功能:指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行为、 活动具有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3)信号功能:指人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能通 过表情进行信息传递的效能。 4)保健功能:指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身心健 康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
艾利斯的理情行为疗法认为,尽管我们可能无时 无刻不在非理性地思考,但是我们能够减轻这种 倾向。完全消除这种非理性思考的倾向是不可能 的,但是我们能够借助三种领悟方法减弱这些倾 向,减少它们的持续时间,减轻他们的轻度: 1.我们不是仅仅感到困扰而已,而是持有死板的 信念让我们感到困扰。 2.不管何时以何种方式我们开始困扰自己,我们 烦恼的原因是还牢牢地把持着我们的非理性信念。 3.唯一改善的方式是努力改变自己的信念。这需 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2.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成因 1)生理因素 2)学习因素 3)人际交往因素
3.青少年建立健康情绪的途径 对青少年的批评和表扬应适时、适度; 建立具有温暖、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和校
园文化; 向青少年介绍情绪自我调试的方法: 理情疗法; 行为放松疗法; 环境调适法。
9、出现感情冲动或发怒时,能够较快地“自我 熄火”? 10、听到批评意见包括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意见 时,没有耿耿于怀的不乐? 11、在人生道路上的拼搏中,相信自己能够成 功? 12、决定了要做的事不轻言放弃? 13、工作或学习上遇到困难,能够自我鼓劲克 服困难? 14、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15、办事出了差错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不怨天 尤人?
第一种信念常常会导致焦虑,抑郁,羞耻和 罪疚。 第二种信念往往带来暴怒,消极的攻击和暴 力行为。 第三种信念通常会导致自怨自怜,和拖拉。 这些信念的要求本质导致了问题的产生。要 求越少,更多灵活的信念会导致健康的情绪 和有益的行为。
小学校本课程心理咨询与疏导第五章 小学生情感意志辅导
第五章小学生情感意志辅导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的概念2、了解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掌握小学生情感辅导的措施4、了解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5、掌握小学生意志品质辅导措施第一节小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良好的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
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情感自控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
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他们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
同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
此外,小学阶段,儿童高级的: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发展。
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三、小学生情感辅导措施(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1. 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
2. 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
3. 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促进小学生的高级情感发展1.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
第五章情绪与意志
第五章情绪与意志第五章情绪与意志第一节情绪概述一、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二、情绪的分类(一)基本的情绪分类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心理学界一般把它划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四种基本形式。
1.快乐快乐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的满足程度和目的与愿望突然达到的程度与意外程度。
快乐的程度可绌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
2.悲哀悲哀指所热爱的对象的遗失或破裂,以及所盼望的东西幻灭时的情绪体验。
悲哀的程度依存于失去对象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大小;也依赖于主体的意识倾向和个体特征。
悲哀可细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等。
伴随悲哀,人有时哭泣,从而带来紧张性释放。
3.愤怒愤怒是由于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的程度取决于干扰的大小及违背愿望的程度,同时也受人的个性的影响。
根据其程度不同,愤怒可细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忿、激愤、狂怒等。
4.恐惧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
突然的变化,奇怪陌生而又可怕的事物突然出现,身体失去平衡等,都可能引起恐惧。
当险情极度威胁生命时,有时还会产生绝望的体验。
(二)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从情绪活动发生时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状态。
1.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如暴跳如雷、呆若木鸡、面如土色、欢喜若狂、绝望厌世等都属于激情体验。
最可靠的控制激情的办法是加强思想修养和意志锻炼。
养成涵养谦逊,办事热情,处理问题冷静的良好品德,才能有效地控制激情,防止过火的行动发生。
情感和意志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医学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课件
于清醒、安静、闭目状态时,脑电波呈现出α波;在焦虑、紧张状
态下,出现高频率、低振幅的β波;在熟睡时,则出现低频率、高
振幅的δ波。
9
o 一.外周学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William James) 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 ·兰格(Carl Lange)各自分别于1884年和 1885年提出了这第一个现代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植 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环境刺激通过生理本能反应先引起体内 的生理变化,而后这些肌肉、内脏变化成为刺激反馈到脑,才产 生了情绪体验。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o 二.丘脑学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坎农(W.B.Cannon)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受器官的神经冲动,经传 入神经传入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丘脑的 神经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皮层,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另一方面 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到达外周血管、脏器,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第六节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阶段
16
o 自觉性:指有明确的行动目的,能充分认识行动效果的 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品质, 具体表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确定目的的自觉性、行动服 从目的的自觉性、克服困难的自觉性、行动结束时自我 评价的自觉性。它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全过程。o 果断性: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 理地做出决定并实现决定的意志品质。果断性是以自觉 性为前提的,不仅敢于做出决定,而且所作的决定是有 依据的。o 坚韧性: 指在执行决定时能坚持到底,顽强地克服各 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具有坚韧性品质的人,在行动中目 标专一、不为一时的冲动或困难而改变方向,始终不渝 地朝着目标前进。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和表现
第五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作业答案(1)
《心理学》课后作业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五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D)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行为反应D.生理唤醒2.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
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A )。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C )。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目的性4.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
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
A.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况是(A)。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6.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 A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7.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烟雾冲天,诺贝尔从烟雾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种情绪状态属于(B)。
A.心境B.激情C.理智感D.应激8.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他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该情绪状态为( C)。
情绪情感和意志
目 录
• 情绪情感概述 • 情绪情感的生理机制 • 情绪情感的认知过程 • 意志的概述 • 意志的心理机制 • 情绪情感与意志的相互影响
01 情绪情感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 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的内 心感受和主观认知。
特征
情绪情感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社会 性和功能性。
意志通过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等方式,帮助个体保持对目标的专注和努 力,直至实现目标。
目标导向行为与意志的关系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例如个性特质、价值观和经验 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意志表现。
自我控制与意志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能够 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实现长期目标的能 力。
意志是自我控制的核心要素,通过坚定的决心 和自我调节能力,个体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 抵制诱惑,保持行为的理智和克制。
意志与行为的关系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意志能够调节个体的行为,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克服困难和挑战。
行为对意志的影响
个体在行动中会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行为的结果也会对意志产 生反馈和强化作用。
意志的作用与功能
01
02
03
04
目标导向
意志能够使个体明确目标,制 定计划,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皮质醇
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免疫系统、记忆和情绪 调节能力。
神经递质与情绪情感
多巴胺
01
与快乐、满足和兴奋等积极情绪相关,多巴胺的分泌可以激发Leabharlann 动力和行动力。血清素
02
与情绪稳定和幸福感相关,血清素的不足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201702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①帮助儿童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 挫折的方法。
•②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 •③提高小学儿童的挫折耐受力。
如何在困难情境中锻炼小学生的意志?
•1.教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但不要代替 他们去解决问题
•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简答]
• 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 1.动机冲突有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也可分为: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 2.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 现目标过程称之为决策。在一般情况下,当做出决策 的时候,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已基本解决。
•1.道德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 产生的情感体验。(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富 有同情心和对事有责任感,助人为乐,告状行为)
•2.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 (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3.美感: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 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如对英雄人物行为的歌颂等)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情感
• 一、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简答,选择]
• (一)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 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
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
• 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情感稳定性比较差, 中高年级儿童稳定性逐渐增强,情感的境遇性减 少,选择性提高,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 行为的情感体验。
• 2.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总是通过行动 表现出来的。这种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 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第五章消费者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
▪ 能力目标:具有熟练分析消费者情绪情感 特点的能力、在产品广告和产品定位中运 用情绪情感的有关理论的能力。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与作用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 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 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内心 体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老板骂 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 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 晚了,“啪”给了儿 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给它狠 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 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 死了。可见,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情绪影响个 体的行为。
情绪。这就是众所周知 血管扩张的结果产生
的著名的“詹姆士-朗格定 愉快情绪,血管收缩
理”。
和器官痉挛的结果产
生恐怖情绪。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 沃特·坎农:情绪反 应要求大脑在输入刺 激和输出反应中起作 用。来自丘脑的信号 到达皮层某一位置, 产生情绪感觉,到达 另一位置而引起情感 的表达。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 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则与 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
➢从反映的角度看,情绪易变,情感稳定;
➢从活动的向性看,情绪冲动、爆发,情感含 蓄、深刻;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情感仅为人类所独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和意志一.填空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以实现()的心理过程。
意志和行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得以表现。
人的意志有三种特征:()、()和()。
2.意志行动可划分为()和()两个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和()。
3.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目的是一个期望在其行动中()。
4.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其最佳地实现,称之为()。
在意志行动方案选择中,主体的()、()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5.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的过程中,克服(),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称之()。
6.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和()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选择1.“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1意志对认识的影响○2情感对认识的依赖○3意志对情感的作用○4情感对意志的影响2.“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持性3.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水平比较低。
○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持性三、判断1、“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情的体现。
()4、“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感。
()5、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6、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
这种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7、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困难。
()8、受意识支配的那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9、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10、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四、分析1、一位高年级的教师在上课中,发现一位中队委员思想开了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成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
于是,教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却站了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必须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班轰动,气得这位教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教师为什么会碰壁?答题要点:这位教师的碰壁,原因在于这位教师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儿童形成与教师对立的情绪。
2、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男孩,平时非常好动,就是在上课时也不能好好安静下来,总显得手脚不停,影响别的同学听讲。
为此老师一连给他换了三次坐位,但仍收效不大,这个毛病总也改不掉。
这个小朋友自己也很苦恼,为了改掉这个老毛病,早日加入少先队,他自己动手画了一条红领巾,放在桌角上,以些来约束自己,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
渐渐地,他果然不再那么好动了。
请运用意志品质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答题要点:围绕自觉性和自制性来答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填空1.品德是个人依据()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包括、、和等心理成分。
3.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总的趋势是。
4.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 -到;从 -到;从 -到。
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 ;2 ;3 。
选择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属于()。
A.初步的B.较高的C.相当高的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A.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C.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从总体上说()。
A.知落后于行B.比较协调C.行落后于知三、判断1、品德也就是道德。
()2、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或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三年级下学期。
()3、品德一方面依存于道德,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品德;另一方面品德对道德也有反作用,许多人的品德又构成或影响社会的道德面貌。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四、简答1、品德和道德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92页)2、从总体上如何估价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我们从中应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要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发展比较协调的时期,道德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道德知识逐渐系统化,道德行为的发展与道德认知水平相适应,并且逐步养成了一些道德行为习惯。
言行一致,而且年龄越小越是这样。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言与行之间逐渐出现了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小学儿童道德发展的总体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系统的道德认知与相应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要加强小学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越早越好,持之以恒。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填空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 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交往是由、和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3.班级中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和。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和 - 两大特点。
5.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一般可分为、 -----和三种类型。
二、选择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
A.活动B.交往C.人际吸引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
A.电视B.动作C.语言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师生关系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友谊B.同伴C.同伴团体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社会测量法B.观察法三、判断1、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四、讨论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108页)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教育实践中有什么积极意义?特点:(112页)意义: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利用这些特点,推动儿童的人际交往,并使他们在交往中得到有得的身心发展。
3、你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在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模式上有何设想,其出发点是什么?答案要点:现有的教学模式虽然是在集体中进行,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比较少,因而本质上仍然是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个别交往,这种个别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交往技能,不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建议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如教程中介绍的把班级建成若干个课堂学习小组,教师安排适当时间让各小组进行集体性学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集体内部的交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往能力,发展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一、填空1、心理学中的个性指的是个体在()活动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的()的。
2、个性作为心理现象,具有性、性、性和()性的特征。
3、心理的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
从功能上讲,个性具有性,从发展的角度看,个性又是具有()性。
4、个性是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各种过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心理活动的整体。
这一整体的,决定着个性发展的高度。
5、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的,而不是()的。
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结构、结构和()结构。
7、个性的动力结构包括、、、世界观。
(小学儿童表现为。
)8、个性的特征结构包括()和等心理成分,它是个性的()的集中表现。
9、个性的自动调解结构包括、和()三方面。
10、一种较有影响的分法是将需要分为、、、和。
11、儿童的兴趣只有在()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发挥动力作用。
12、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和叫做价值观。
它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判断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3、交往需要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交往需要的强度日益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6、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地发展。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三、论述1、心理学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个性”有什么区别?(122页)2、为什么说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答案要点:(123页)社会性一点,要求答出:(1)人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所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是社会的;(2)个性所反映的各种关系是社会的。
3、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请简述之。
要求简述小学儿童活动需要、认识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发展的特点,如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表现特点(如低年级儿童喜欢玩小动物、做游戏,高年级儿童喜欢课外读物和文体活动);小学儿童认识需要发展的两个特点(从外部需要向内部需要转化,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转化);交往需要(主要向教师和同学两个方向发展)及成就需要发展的四点表现。
第九章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一、填空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
2、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有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包括、(和。
3、儿童的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选择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A、潜意识B、自我意识C、无意识2、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3、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
A、晚B、同步C、早4、自我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
A、认识功能B、调解功能C、动力功能三、判断1、自我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自我认识()2、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对于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主导作用。
()3、学习上的“平等竞争”是指全班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普遍竞争。
()4、社会视角转换技能是指在社会认识过程中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评判自我的技能。
()四、问答1、为什么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态度和评价,对于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答案要点:整个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具有崇尚权威的特点,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水平低下,一般是以权威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的。
2、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答案要点:儿童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
因为这会降低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一、填空1、和、品德及自我意识等交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人的完整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