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要求规范
沉降观测1 一般规定1.1 建筑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1.2 各类沉降观测的级别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速度确定。
1.3 布置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
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1.4 各类沉降观测应根据剧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2.1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地面沉降。
2.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
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
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墙外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物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
浅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于直径25cm的水泥管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冰冻线以下。
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窨井加以保护;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浅埋标志。
2.4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路线布设、观测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表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着重规范观测的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等各方面,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方法1.观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类型和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数学模型法等。
2.观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需要进行连续观测。
二、仪器设备1.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观测的要求。
2.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有相关证书和检测报告。
三、观测点的选择1.观测点应根据工程区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部位,以及周围的监测点。
2.观测点应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1.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式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沉降量等数据。
2.观测数据应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相关图表和图像,以便于观察沉降趋势和变化规律。
五、观测报告1.观测报告应包括沉降观测的目的、观测方法、观测点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2.观测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和科学性,必要时还应提出相关改进和建议。
总之,沉降观测规范要求对于工程建设中的沉降观测提供了详细、准确的要求和指导。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才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堤坝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堤坝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堤坝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以确保观测结果准确可靠。
观测设备1. 观测设备应具备以下要求:- 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仪器,确保高精度测量结果;- 具备自动记录数据功能,以减少人为误差;- 具备持续可靠工作的能力,确保长期观测稳定性。
2. 观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以下条件:- 与堤坝结构接触紧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观测误差;- 不受周围环境因素(如振动、温度变化等)影响的区域;- 确保方便的数据获取和维护。
观测参数及频率1. 观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 水平位移:用于监测堤坝的水平移动情况;- 垂直位移:用于监测堤坝的垂直沉降情况;- 温度变化:用于了解周围环境对堤坝的影响。
2. 观测频率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堤坝结构及材料的特性;- 监测对象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工程监测的要求和建设进度。
数据处理和报告1. 观测数据应进行以下处理:- 数据清洗:排除异常值和干扰数据;- 数据校正: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观测数据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观测结果的详细描述;- 结果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图表;- 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对异常情况和可疑现象的解释和讨论;- 建议的处理和应对措施。
安全措施进行堤坝沉降观测时,应遵守以下安全措施:1. 观测设备和人员应远离施工区域和危险区域;2. 观测操作应在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下进行;3. 如有风险和紧急情况发生,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堤坝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包括观测设备、观测参数和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将确保堤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和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 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 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 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doc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doc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如何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是怎样的?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沉降观测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观测技术要求
1、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仪标准
沉降观测仪标准一、概述沉降观测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建筑物、桥梁、路基等工程建筑物沉降量的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建筑物表面的位移变化,计算出沉降量。
由于沉降观测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沉降观测仪的标准也至关重要。
二、技术要求1. 精度要求沉降观测仪的精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一般来说,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即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05mm。
同时,在观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传感器要求沉降观测仪所使用的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低零漂、高分辨率等特点,同时应具备防尘、防水、防震等性能,以保证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3. 仪器稳定性要求沉降观测仪应具有稳定的性能,即在长时间连续观测过程中,其测量结果应保持一致。
此外,仪器还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4. 外观要求沉降观测仪的外观应简洁、美观,操作界面友好,方便用户使用。
同时,仪器应具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坏。
三、使用要求1. 观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置,并确保观测点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观测点的设置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2. 观测周期与频率沉降观测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在施工期间应每2-3天观测一次,而在使用期间则应每周观测一次。
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应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3. 数据记录与分析沉降观测的数据应准确记录并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建筑物的沉降量以及沉降速度是否正常。
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还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四、质量保证体系要求1. 产品质量保证沉降观测仪的生产厂家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和经验,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产品出厂前,应对每一台仪器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建筑物施工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本细则仅适用于房建中一般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测量工程以及工业厂房中土建部分的测量工程。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放样、标高复核、建筑物总高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
一、测量前准备⒈测量前应对拟采用的测量仪器(水准仪、红外线测量仪等)进行校正和定期精度认定,以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
⒉校核测量配套工具,如标尺刻线、丈量长度所用圈尺的精度。
⒊准备好不同测量内容所用的测量记录表。
⒋检查判明测量用的原始点是否已破坏。
⒌测量前应确定测量方案,由于测量方案关系到测量精度,因此,测量方案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其次,测量人员应有职责分工。
二、工程测量⒈建筑物的定位测量:⑴建筑物定位测量前,应由建设项目法人提供规划测量位测量并确认的建筑物角标的坐标,(包括书面通知和现场坐标移交)角标一般为三点以上,其中两点作为定位测量用,其余点作为校核用。
⑵所提供的角标施工单位应妥善保护,当角标位于建内或施工过程可能会破坏时,应在单体定位后,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
⑶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以所提供的两个角标进行测量定位,然后利用其余角标反向测量校核;属角标有误时,应及时通知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法人代表进一步证实;属放样本身轴线有误,应重新放样。
⑷放样后的轴线应标于龙门板上,用于基槽轴线放样,模板定位,地梁轴线复核,以及±0.00以下的墙体轴线放样,每次测量前均应先根据角标复核龙门板轴线。
⒉轴线放样:⑴在基础回填之前,可利用龙门板的轴线,先放样底层轴线,也可以先把龙门板的轴线后移至不影响回填土的地方,待回填土后再进行底层放样。
当底层墙体或柱施工完毕,应把后移的轴线标点移至建筑物的四大角和转角墙、柱上,并用铁漆标好,这些标准轴线将随建筑物的施工一直往上引,作为本层其它轴线放样的依据。
为确保框架结构中外框架的垂直和观感要求,外排柱应每柱都引通高轴线。
⑵本层内的墙体或框架中排柱应以边轴线拉通长线进行内墙或内排柱的轴线定位。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要求,满足当地政府法律法规要求。
2、沉降点的埋设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埋设,沉降观测应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观测,并要有针对性的观测方案。
3、沉降观测的测量,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优先采用精密水准仪DSZ05或DS05,具有测微装置的,最低使用DS1水准仪。
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
4、承担沉降观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测量人员应具有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不宜设站。
5、沉降观测应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最大沉降量为80mm,每层施工完毕后均应观测,应有不少于3个的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6、沉降观测应有专项施工方案。
应明确首次测试、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使用阶段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7、沉降观测点应做好保护,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在方案中明确。
8、沉降观测过程中应采用相同的图形和观测方法、采用固定的仪器、固定的观测人员。
9、工程竣工观测资料整理观测过程中应及时归集每次沉降观测成果,整理相关资料。
认真分析沉降情况,出现异常时采取措施。
工程竣工时,应提交下列有关沉降观测资料:A、沉降观测成果表;(测量施工记录、垂直位移成果表)B、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C、沉降量――时间――沉降速度(s-t-v)曲线图;D、沉降量――时间――荷载(或加载楼层数)(s-t-v)曲线图;E、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相邻沉降点影响曲线图F、沉降观测技术报告;G、观测工作方案。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一、铁路路堤沉降观测是啥?哎呀,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铁路路堤沉降观测这个事儿哈。
你看那铁路,是不是觉得它就那么稳稳地在那,火车跑得可欢快了呢?其实呀,这路堤的沉降观测可重要啦。
这就好比咱们盖房子要看看地基稳不稳一样,铁路路堤的沉降要是不弄清楚,那火车跑着跑着出问题可咋整呀。
这沉降观测呢,就是看看路堤有没有慢慢下沉或者变形。
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铁路要安全呀,要是路堤沉降得太厉害,那铁轨就不平了,火车就容易出事故呢。
二、沉降观测的技术有哪些?1. 水准仪测量这水准仪可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呢。
就像是一个超级精确的眼睛,能看出路堤高度的微小变化。
咱们把水准仪架好,然后在路堤上找一些固定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高度变化来知道路堤是不是在沉降。
这就要求我们测量的时候得特别仔细,稍微有点偏差,那数据可能就不准啦。
2.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就更高级一点啦。
它不仅能测量高度,还能测量角度啥的。
用全站仪来观测路堤沉降的时候,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路堤的信息。
就像给路堤做一个全方位的体检一样。
不过呢,这全站仪操作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得好好学一学才行。
3. 测量频率这沉降观测可不是测一次就完事儿的。
得有一定的频率呢。
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测的勤一点,因为这个时候路堤可能变化比较大。
随着时间推移,如果路堤比较稳定了,那测量的间隔就可以稍微长一点。
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刚开始要时刻盯着,大一点了就不用那么紧张啦。
三、沉降观测的要求又有啥?1. 测量精度这精度可是重中之重呀。
我们测量出来的数据必须得很精确才行。
要是误差太大,那我们就不能准确判断路堤的沉降情况啦。
所以呢,不管是仪器的选择,还是测量的方法,都得保证精度。
2. 测量人员的素质测量人员可得是专业的呢。
他们得懂得怎么操作那些仪器,还得知道怎么处理数据。
而且呀,要有耐心和责任心。
不能随随便便测一测就完事儿了。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
沉降观测资质要求标准
沉降观测资质要求标准?
答:沉降观测资质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沉降观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例如土木工程、地质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观测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 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专业的观测设备,例如自动水准仪、变形仪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并且需要经过校准和检验。
3. 观测环境:进行沉降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并且保证周边环境稳定。
例如,在城市中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避免地铁、桥梁等工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干扰。
此外,不同级别的沉降观测资质对观测的要求也不同,主要从建筑面积、层数、高度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甲级单位无限制,乙级单位要求总建筑面积50万m2以下,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不得承担。
丙级单位要求总建筑面积30万m2以下,30层以下的住宅、高度70m以下的非住宅性质的民用建筑,不得承担精密工程测量。
丁级单位要求总建筑面积20万m2以下,7层以下的住宅、高度24m以下的非住宅性质的民用建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沉降观测资质要求标准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规定文件。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选择合适的资质单位,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环境,以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沉降观测资质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当地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招标技术要求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在进行沉降观测招标时,技术要求包括观测装置、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制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沉降观测招标的技术要求,供参考:1.观测装置要求:沉降观测装置应具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特点,能够实时监测目标物体的沉降情况。
观测设备应采用合适的传感器,能够进行高精度测量,并具备抗干扰能力。
观测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应是技术要求的一部分。
2.观测方法要求:沉降观测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重力法、全站仪法、GNSS法等。
招标要求应明确所使用的观测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观测方法应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如观测时间间隔、观测点的布设等,并能够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要求: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等过程。
招标要求应明确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流程,并要求数据处理结果满足相关的精度要求。
数据处理过程应具备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4.报告编制要求:沉降观测的报告应详细记录观测过程、观测结果和数据处理情况,并对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招标要求应明确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并要求报告具备清晰、准确、科学的特点。
报告还应具备可读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便于相关人员进行后续决策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5.相关要求:除了上述的基本技术要求外,招标还可以要求投标方提供相关的技术资质、工作经验、技术人员的资质等。
招标还可以要求投标方提供一定规模的参考工程,并对其进行评估。
总之,沉降观测招标的技术要求应涵盖观测装置、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能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供清晰、科学的观测报告,为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一、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1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1.2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位于墩身两侧中心距地面0.5m处;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桥梁墩身、承台观测标设置位置1.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1.4梁体观测标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设观测标的每孔简支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
桥梁梁体徐变观测平面布置图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所有观测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会形成相关闭合环。
并以固定端其中一点为固定点,其他点相对于该点的沉降。
梁体徐变观测标观测方向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二等精度平差),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墩身观测标观测方向工作基点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123456二、观测元件埋设技术要求2.1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如图所示承台观测标设置示意图2.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8mm不锈钢加工制作,全长120mm。
见图所示:2.3观测技术要求1、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说明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说明一、沉降板沉降板用于无堆载预压地段路基沉降观测,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管组成。
钢底板尺寸为40cm×40cm×1cm,测杆采用φ40mm厚壁镀锌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钢管采用直径不小于φ75mm,厚度不小于4mm的硬PVC管。
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路堑基床底层施工前)埋设沉降板,沉降板埋入褥垫层10cm为宜(基床底层底面),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管并在周围填筑相应部位填料稳定保护管,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施工面高度不大于50cm。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次接长以1m为宜。
金属测杆由内接头连结,保护套管以外接头连结,接长前后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杆顶标高变化确定接高量。
路基填筑和运架期间应注意保护沉降板。
(详见沉降板设计图1)二、组合式沉降板组合式沉降板用于由堆载预压地段路基沉降观测,组合式沉降板观测装置主要由沉降板和连接管组成。
(详见沉降板设计图2)1、沉降板沉降板采用钢底板,尺寸为40cm×40cm×1cm。
沉降板中间穿套有管,管与板需焊牢,相互垂直。
管可用镀锌钢管(作防锈处理),外径54mm,壁厚3mm。
板以上的管为上管,以下为下管,上管长30cm,下管长50cm。
上管也可作成可拆卸的结构,上管与沉降板用丝扣连接。
2、连接管可用镀锌钢管(作防锈处理)或其他不产生锈蚀的管材,外径70mm,内径64mm,壁厚3mm,长度根据沉降板在深度上的布置,一般取沉降板间距减15cm。
每组沉降板的最下端是底管,它与连接管直径一样,长120cm,下端焊接封口。
3、“0”形圈用于沉降板下面小管套大管时封口,其内径稍小于沉降板管的外径,圈的粗细直径8—10mm。
可在橡胶厂按要求定作。
4、组合式沉降板埋设埋设步骤(1)成孔填土前在预定位置用洛阳铲掏出约1.5m深(使底管上口距地面约30cm)、直径约80—90mm的孔。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内容提要: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一、观测标的设置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 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2)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覆盖型岩溶地段,沉降监测断面适当加密。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原则上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设置原则;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单点沉降计等设备。
其中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其余剖面沉降管、分层沉降计等设备用于特殊监测项目,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情况明确设置位置、规格型号、观测技术要求及成果输出格式。
4、路基面沉降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于路基成形后设置。
本线一般不采用预压措施。
当路基有预压土时,在中心两侧向外3.5m处增设2个沉降板,位于基床底层顶部,并将基底沉降监测的中心沉降板接管至预压土顶部,预压期间按规定要求进行观测;预压土卸除后,将基底沉降板截管至基床表层高度,两侧沉降板拆除,待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再设沉降观测桩。
5、基底沉降监测:1)一般情况于线路中心预埋1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原则上应将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强风化岩面,当强风化岩埋深很大,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应根据路堤填高等确定,即黏性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2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路堤基底单点沉降计的顶面应至路基基底垫层底面。
沉降观测要求
沉降观测示意图内容为:工程名称、沉降观测点及水准基准点平面布置示意图、沉降观测点标志示意图等。
1)水准基点的设置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或称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
如水准点与观测的距离过大,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定并不得少于3个。
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不应埋设在道路、仓库、河岸、新填土、将建设或堆料的地方以及受震动影响的范围内),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50m,水准点帽头宜用铜或不锈钢制成,如用普通钢代替,应注意防锈。
水准点埋设须在基坑开挖前15天完成。
水准基点可按实际要求,采用深埋式和浅埋式两种,但每一观测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2)沉降观测点标志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下沉的观测点,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类型。
观测点标志上部应为突出的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观测点标志本身应牢固。
沉降观测点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稳定牢固,与柱身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
3)沉降观测点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砖墙承重的各观测点,一般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m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上。
当建筑物的宽度大于15m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每一个桩基或部分桩基上安设观测点。
具有浮筏基础或箱式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设置。
新建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处两边,都应设置观测点。
烟囱、水塔、油罐及其他类似的构筑物的观测点,应沿周边对称设置。
沉降观测点具体布置位置,应由设计单位负责确定。
对设计未作规定而按有关规定需作沉降观测的建筑或构筑物,其沉降观测点布置位置则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负责确定。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项目沉降观测技术要求二○一一年十二月审批: 审核: 拟制:沉降观测技术要求检测单位应依照建设方提供的观测点布置要求、基准点设置要求编写沉降方案。
方案的测量方式及仪器选用、观测点数布置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及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
一、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阻碍范围之外且便于长期保留的稳固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夺目警示。
躲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和施工机械等。
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固性,发觉高程变异超过许诺精度当即采取处置方法。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查验,分析缘故,采取处置方法。
3、依照沉降观测的有关文件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需在建筑物周围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固的地址设置很多于3个永久性的基准点。
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固性,选择稳固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基准点的布设是依照现场踏勘的情形,考虑基准点的稳固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
4、按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测量单位等一起确信,在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
5、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及主体荷载的全数沉降量。
6、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爱惜,发觉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阻碍,要当即采取处置方法。
7、观测时,仪器应幸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阻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机械周围也不宜设站。
8、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样情形。
9、施测进程中要常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觉异样应及时校正。
10、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不然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更正。
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候恶劣时进行观测。
1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刻:第一次观测在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主体结构每三层观测一次。
利历时期第一年观测4次,第二年观测2次,第三年后每一年观测1次,直至稳固为止(观测周期和观测时刻且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标准)。
沉降观测相关要求
沉降观测相关要求一、沉降观测的目的通过对多期的观测数据分析,推断建筑变形的发展趋势,获取可靠的变形信息,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
注:变形:建筑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的现象。
可分为沉降和位移两大类。
沉降指竖向的变形,包括下沉和上升。
二、建筑沉降观测建筑沉降观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参照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沉降观测点标志(沉降观测钉)的安装1.符合设计要求符合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施工监测与观测的相关要求,注意图纸上要求的埋入深度及伸出长度。
2.符合规范要求(1)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宜高于室内地坪(±0面)0.2~0.5m为宜。
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
(2)标志埋设前,要与建设、监理、设计进行沟通,了解建筑外墙装饰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并提前考虑建筑外墙装饰后要能够继续观测,使沉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不被破坏。
3.常见的沉降观测标志(1)规范上的(2)项目上常见的临时观测标志:最终完成效果:四、沉降观测的方法及仪器1.沉降观测等级(精度等级)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对于建筑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的精度不应低于三等。
(以设计图纸上明确要求为准)2.观测工具:水准仪,全站仪等3.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应根据现场作业条件,采用水准测量、静力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进行。
(1)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2)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3)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4.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规范要求:5.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a.固定观测人员b.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c.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d.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五、沉降观测数据处理1.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1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
2施工准备2.1材料准备2.1.1 φ18钢筋2.1.2 标准砖240×115×53;2.1.3 预制砼盖板400×400×50:C20,内配φ16@200双向钢筋;2.1.4 水泥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2.1.5 砂: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2.1.6 碎石:粒径10~30mm,含泥量应不大于1%,不应用风化石子。
2.2 机具准备2.2.1 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需经过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2.2.2 FS—光学平板测微器一台,需经过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2.2.3 精密因瓦水准标尺两根,圆水泡需校核居中,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2.2.4 尺垫两个;2.2.5 水准测量记录簿;2.2.6 建筑物沉降测量记录表;2.2.7 钻机一台;2.3 作业条件2.3.1 沉降点预埋,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及时进行首次测量观测。
2.3.2 应在晴天风力小于3级的情况下测量观测。
2.3.3 避开施工震动较大的时段进行测量观测。
3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3.1.1 基准点预埋: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建筑物、构筑物或设立墙上水准点。
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在变形区内可埋设深层金属水准基点:用钻机钻孔至微风化层,外埋φ180,5mm厚钢管,内用C30砼浇筑,预埋φ18钢筋,用长1m的圆钢,顶部宜打磨成半圆形或馒头形状。
基准点四周需用1/2砖砌筑高400mm窨井,外部水泥砂浆粉刷,顶部加盖设有拉环的400×400×50砼预制盖板加以防护;3.1.2 工作基点预埋: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通视条件较好。
如观测项目比较少的工程,也可以不设工作基点,直接利用基准点直接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位于******北侧,东接建*****,北与*****相望,西侧是
*****用地。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地
下** 层,地上**层,建筑总高:****** 米。
需观测的项目包括
*****。
其中*****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为******结构,现已施工完成
主体结构工程。
2、沉降观测目的
了解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给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
同时,也为该建筑物的最终验收提供可靠的资料。
二、编制依据
1、*********《结构设计总说明》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地基与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三、沉降观测的任务及其内容
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规划设计院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第7.5条,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两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
2、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①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为二级。
②观测要求:观测点稳固后即开始,以后每层一次直至完工.完工当年每3个月测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个月一次,第三年起每年一次直到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则观测为止)。
③施工中途停顿,应在停工
前与复工前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3个月测一次。
3.未详之处参见《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中“5 沉降观测”章节。
四、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1、观测仪器:NA2配GPM3测微器的水准仪及铟钢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
2、观测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15mm;观测的视线长度:≤15m;前后视视距差:一级0.3≤m,视距累积差≤1.5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0.15 (n为测站数)
3、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4、使用的水准仪、铟钢尺在观测前要进行评定(一年一次,且需经国家认证单位标定),保证仪器和铟钢尺均能满足观测要求。
5、在每次观测时,应采用同一仪器按相同的路线进行。
还应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6、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
这些有利于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7、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
8、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
五、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
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
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3、按设计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
4、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
7、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
8、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候恶劣时进行观测。
六、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向委托单位提交下列观测成果: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及基准点图;
3、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5、建筑物等降曲线图;
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注:其中1、2项在每次观测完成后及时报送,以便招标人、设计院、监理单位及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