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2002-2011年水资源公报x
2002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毫州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
5% 4 毫 州 市 区 域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深 水 供 水 量 的 6 . ;提 水 工 程供 水 . O , 0 873 m, 5. a r 降水量 7 .9×1% 1 7 0 。境内 1 9xl , 占 地 表 水 供 水 量 的
该市人 口密集 、 工业 集中 , 传统 大量
1 ̄m , 0 2是远近 闻名 的农业大市 , 已初
步建立起农业灌溉框架体 系。 近年 , 随
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人 口的不断增 多, 用水量急剧增加 , 水资源紧缺成为 制约毫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 水资源现状
( ) 一 多年 平 均水 资源
中, 蓄水工程供水 2 8 0 , . ×1% 占地表 年地表水 资源量相差 2 4 5倍之多。
四 、 论 和建 议 结
况评价 , 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
( ) 一 结论
质状况较好 ,水 源地水质基本达到安全 评价指标 ;固镇县一水厂水源地 2 0 0 4~
年一 般污染 物超标 的是县县城 1 个集中式地 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进行 了水质安全状
8 %。 8 浅层地下水 的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 拥有涡河 、 西淝河 、 芡河 、 茨淮新河 、 包 2 .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 河等大 中型河道 19条 , 4 均为平原型 。 供水量为 2 8 0I ,占地下水供水 排人 河 , . ×1 8, 7 I l 加之上游外来 污水 , 致使全市几 该市多 年平 均地表水 资源量 1.1× 量 的 7. 2 9 6 %;深 层 地 下水 供 水 量 为 乎所有河 流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尤其 8 . 8 0 , 包河 、 宋河等 河道严 重污染 , 毫 1% 多 年 平 均 地 下 水 资 源 量 0 4×1%, 占 地 下 水 供 水 量 的 是 涡河 、 0 ,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亳州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亳州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7•【字号】亳政秘〔2018〕273号•【施行日期】2018.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亳州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经开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相关部门:现将《亳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亳州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12月27日亳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市水务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区水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具体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区水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二)负责组织对全市水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制定水中长期供求计划;(三)统筹城乡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依法实施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四)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五)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六)负责指导管理全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七)组织协调有关水资源的科研工作。
市、县区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环保、卫生计生、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在各自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2011水资源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水资源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目录综述 (3)一、水资源量 (5)(一)降水量 (5)(二)地表水资源量 (7)(三)出入境、入海水量 (11)(四)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1)(五)水资源总量 (11)二、蓄水动态 (14)三、供用耗排水量 (15)(一)供水量 (15)(二)用水量 (15)(三)耗水量 (17)(四)废污水排放量 (17)四、用水指标 (18)五、江河水库水质 (19)(一)主要水系水质状况 (19)(二)水库水质状况 (22)(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2)(四).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24)(五)跨设区市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达标率考核状况 (24)(六).主要水污染事件 (24)六、重要水事 (26)综述2011年,广西平均降水量1268.8mm,降水总量3002.7亿m3,比多年均值偏少17.5%;水资源总量1350.6亿m3,比多年均值偏少28.7%,为偏枯水年份。
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93.4亿m3,比年初减少64.1亿m3。
2011年广西雨情总的特征是:全区降雨属偏枯年景,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共发生7次区域性或局部明显的降雨,比常年偏少,其中区域性的暴雨过程仅1次,发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
全区主要江河来水总量属枯水年景,来水量与历年平均相比均偏少。
其中北流河、南流江偏少6成,柳江、右江、西江、湘江偏少4~5成,其余江河偏少3~4成。
2011年广西总供水量302.72亿m3,比上年增加1.14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91.41亿m3,地下水供水量10.8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494亿m3。
2011年广西总用水量为302.72亿m3,其中生产用水量267.21亿m3,生活用水量30.24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5.27亿m3。
2011年广西总耗水量为133.68亿m3,比2010年减少0.32亿m3,广西综合耗水率44.16%。
亳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座,其中大型水闸有大寺闸、涡阳闸、 源 量远远低于全国 1800 m 3/亩的水 幅度增加。
9
Z H IH U A I 2008.8
水文水资源
山丘区潜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与效益分析
张福春 李 刚 吕云生 范 虹
一、潜水分布规律与特征
2、潜水主要特征
松等原因,潜流坡降、渗透流速 一般要比
1、潜水分布规律
山丘区和土石山丘区。一定流域面积 程与流域内的林草植被、治理程度、岩
二、潜水资源勘探与计算
的坡沟虽有较好的含水空间和较充沛 性因素相关,林草植被丰茂、治理程度
1、潜水资源勘探
潜水资源,但由于降水入渗快、坡降 高,则潜水补给持续时间长,反之,则
开发利用潜水资源,在充分调查、了
陡、过境快,降水后坡积层下游部位地 持续时间短。
差 26 倍。
16.9%。该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占总水 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农业灌溉用水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资源量的 48%,产水模数为 17.6 万 不会有太大的增加,按规划年与现状年
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m 3/km 2。人均水量、亩均水量分别为 持平考虑;工业用水随着经济的发展,预
亳州市境 内 水 域 现 有 水 闸 378 287m 3/人和 199m 3/亩,占有地表水资 计到 2010 年和 2020 年较现状年将有大
州市保证率 75%年份,现状年 2005 可制度,提倡农业节水灌溉,控制城市
年、规划年 2010 年和 2020 年需水量 浴池和洗车业等耗水行业的发展,大力
分 别 为 8.220 亿 m 3 、9.221 亿 m 3 和 宣传节约用水,全社会参与节约用水。
11.640 亿 m 3,可供水量为 7.378 亿 m 3,
安徽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安徽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2年2月23日)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5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863.6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52.1∶33.9变化为13.4∶54.4∶32.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36986元/人,比上年增加6234元。
人均GDP达25340元(折合3923美元),比上年增加4452元。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15110.313.5第一产业2020.34.0第二产业8226.417.9第三产业4863.61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7.510.0批发和零售业1049.612.3住宿和餐饮业226.510.7金融业446.85.5房地产业619.97.4营利性服务业696.713.9非营利性服务业1236.610.72007-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涨幅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比上年高2.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8%,分别比上年低0.7个和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3%,分别比上年高2.7个和12.3个百分点。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亳政办秘[2014]63号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正文:----------------------------------------------------------------------------------------------------------------------------------------------------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亳政办秘〔2014〕6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亳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5月9日亳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13〕49号)和《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亳政秘〔2013〕18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平、科学合理、系统综合、求真务实、简便易行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实施和责任主体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对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市水务局会同市发改委、经委、监察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住建委、农委、审计局、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作为考核工作组的办事机构,承担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
第四条各县区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五条考核内容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2011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11年我国气候旱涝交织、多灾连发。
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线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组织、全力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旱区2055万群众临时饮水困难,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
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迈开步伐,确定“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水资源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重点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水量调度以及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探讨
第32卷第3期2011年6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Vol.32No.3Jun.2011收稿日期:2011-03-12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b101).作者简介:尹学英(1976—),女,安徽凤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市政、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文章编号:1002-5634(2011)03-0130-02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探讨尹学英1,李彩宜2,范一鸣1(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2.亳州市环境质量监测站,安徽亳州2368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亳州市饮用水保护出现了新的趋势.阐述了亳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概况,分析了影响亳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淮北平原,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间.近年来,随着亳州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供水水源日趋紧张.1亳州市饮用水水源地概况1.1饮用水水源区区划据安徽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可知,亳州市区域内共区划了59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均为地下水,集中供水总量15.6万t /d ,保护区总面积14.09km 2,其中一级保护区0.22km 2,二级保护区12.33km 2,准保护区1.54km 2.1.2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亳州市地处淮北平原.淮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30.32%,占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量的92.32%.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1 5m.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姜黑土和潮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低山、丘陵和平原.地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浅层孔隙含水层在0 300m 2/d 之间,岩溶裂隙含水层大于300m 2/d [1].1.3水源地水质现状2006年—2010年,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安徽省关于饮用水监测相关规定,亳州环境监测站对亳州市一水厂、三水厂进行月定期监测.23个监测项目的年均值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但氟化物在这几年均出现超标现象.据安徽省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2009年,亳州地下水源地氟化物最高超标0.34倍;2010年,亳州地下水源地氟化物最高超标0.28倍.可见,亳州市的饮水安全已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此处氟化物出现超标现象主要是由地质现象引起的.1.4供水现状目前,亳州市建有自来水一水厂和三水厂.其中一水厂12个井区,供水能力约2.8万m 3/d ;三水厂11个井区,供水能力约3.6万m 3/d.2亳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影响因素亳州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影响因素有水污染严重、水质监测管理薄弱、水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其中水质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了饮用水、工农业生产及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成为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a.水污染严重.亳州市人口密集、传统工业布局集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加之涡河上游外来污水,致使全市所有河流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涡河、包河、毫宋河污染尤其严重.亳州又是个农业大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居高不下,畜禽养殖业高速发展.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氮、磷和COD 等污染物在水体中积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地表水污染加剧,造成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转向利用地下水,使地下水过量开采,部分地区已开始出现地下水位下降,表层土质干化.b.水质监测管理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繁重的环境质量监测及综合分析任务需要充足而强大的科研能力、技术储备资源做为支撑.目前,亳州市环境监测站人员少,仪器设备(科技含量、数量、更新周期)老化陈旧,仅能勉强应对现行监测工作需要.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也仅限于亳州市市区2个集中饮用水源地,不能全面展开地下水监测,监测区域较小,且监测项目也仅限于省环境监测站要求上报的23项,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848-93)中要求的39项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管理体制上,饮用水水源地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卫生、水利、环保等部门均有相应管理职能,职能交叉,无法形成执法合力,造成规划与开发脱节,取用与保护分离,责任与权利错位,出现管理盲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十分不利.在管理措施方面,由于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执法力度不够,饮用水水源地封闭管理较少,水源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3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安全措施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加强水源地污染控制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建立与水源地特征配套的产业布局.加大水源地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实施力度.强化“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杜绝企业超标排污.加大地表水污染防治的力度,选择利用有可能利用的地表水,并加以治理和重点保护,以便补充地下水的不足.加大农业面污染源防治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b.合理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强调水源地的保护.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T338—2007)、《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年—2020年)等的要求,合理划定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依据水源地土地利用结构圈层布局规律,根据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为二级的现状,在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上游水源保护区内,自水源地敏感区域内,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植被防护区、生态农业区、产业控制区[2].c.强化水污染监督、预警机制和饮用水质通报制度,开展周期性的城市水源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测和消毒技术,完善城市饮用水水质卫生和水性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全面地掌握城市水源和供水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风险预警预报能力;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和法规,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参考文献[1]陈伟.利用DRASTIC 指标体系评价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J ].安徽地质,2006,16(1):26-30.[2]王丽红,王开章,刘锋范,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内涵、现状及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07(5):94-97.Discuss on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Areas in Bozhou CityYIN Xue-ying 1,LI Cai-yi 2,FAN Yi-ming 1(1.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236800,China ;2.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Bottom ,Bozhou 236800,China )Abstract :Drinking water safety issues relate to the people ’s health and safe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appeared a new trend in Bozhou ,the state of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area in Bozhou was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Bozhou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ointed out for the problems.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water 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blems(责任编辑:孙垦)131第32卷第3期尹学英,等: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探讨。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实
施情况考核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亳政办秘[2011]125号
【发布部门】亳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2.10
【实施日期】2011.12.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的通知
(亳政办秘〔2011〕1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亳州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亳州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为推进民生工程又好又快实施,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2011年度民生工程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办秘〔2011〕138号)、《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011年民生工程的通知》(亳政〔2011〕2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考核组织。
在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别组织实施。
第二条考核内容。
按照《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011年民生工程的通知》(亳政〔2011〕29号)要求,根据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的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主要考核各县、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基础规范、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等情况。
第三条考核原则。
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硬化考核指标;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亳州市水功能区限制排放量研究
亳州市水功能区限制排放量研究依据《亳州市水功能区划》,对亳州市水功能区纳污量及现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以COD、NH3一N为控制目标,计算平水年份枯水期纳污能力、应削减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标签:水功能区;纳污量;水质评价;纳污能力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116°25?,北纬33°25?~34°04?。
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
京九铁路从境区西部贯穿南北,涡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境中。
亳州市现辖谯城区、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一区三县,总面积8374km2。
近十年来,随着亳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直接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分析研究亳州市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改善亳州市的水环境十分重要。
本文计算了亳州市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并以纳污能力为基础,提出亳州市限排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水功能区划《亳州市水功能区划》共划分30个一级功能区,一级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下划31个二级功能区,共计19条河流,规划河流总长度979.1km。
其中开发利用区中下划10个二级功能区,共9条河流,河流总长度588.8km。
亳州市境内的地表水以供农业用水为主,河长比例67.3%;其次是工业用水,占8.1%,景观娱乐用水占7.3%,饮用水源功能区仅一个,为茨淮新河阜阳利辛交界处至利辛县阚疃闸上,占2.5%,作为市界过渡功能所占比例最小,仅1.3%,为涡河双涧大桥至涡河蒙城怀远交界处。
2 水质现状评价以2006年为评价水平年,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标准)。
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因子选取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汞、砷、铜、镉、铅、锌、铁、氟化物、总硬度、氯化物及硫酸盐等。
2011年淮南水资源公报0418发布
2011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淮南市水利局二○一二年三月发布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编制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审定:王寅生复审: 段述成张松明初审:姚诚苏娅编写: 史明礼李昭肖存燕王辉曾献娟冯清华吴升红方红春周爱勤刘国东张建目录综述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2.淮河北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三、供用水量1.供水量2.用水量3.耗水量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四、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2.湖泊水质3.水功能区水质4.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5.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五、重要水事六、相关知识和名词解释综述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
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33°00′24″,东邻凤阳、定远,西接寿县,南与长丰县接壤,北与颍上、利辛、蒙城、怀远相毗邻。
淮南市辖6区1县,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
淮南市属淮河水系,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越市境共计长87公里。
主要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主要闸坝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尹沟闸、窑河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
淮南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降水量886.5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
本《公报》按流域分区对淮南市当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水资源各要素的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00年系列均值。
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829.6毫米,较上年均值偏少1.1%,较多年均值偏少6.4%,属偏枯年份。
淮河入境水量76.9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70.3%,较多年均值偏少63.2%。
安徽省亳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亳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亳州调查队2012年3月16日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为上不动摇、民生为先不懈怠、稳定为重不折腾,主动提升发展标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626.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4.0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48.4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214.21亿元,增长11%。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6.7:37.4:35.9变化为26.2:39.6:34.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2011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626.65 12.9第一产业164.04 5.0第二产业248.40 20.2工业204.45 22.6第三产业214.21 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39 9.8批发和零售业54.75 10.5住宿和餐饮业12.39 9.4金融业8.96 8.1房地产业23.47 6.7营利性服务业24.22 16.2非营利性服务业57.03 12.8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 3.4%,上半年上涨4.4%,前三季度上涨4.9%,全年上涨4.9%。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
2011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类别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4.9其中:食品9.6其中:粮食 6.6烟酒及用品 4.3衣着 4.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3.1交通和通信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1居住 4.8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15.24万人,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0.76万人,减少2.94万人。
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2011年亳州市⽔资源公报资料综述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604.22万⼈,常住⼈⼝486.32万⼈。
年⽣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价格计算,⽐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
其中:第⼀产业164.04亿元,⽐上年增长5.0%;第⼆产业248.4亿元,⽐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上年增长10.6%。
全年粮⾷总产量468.5万吨,⽐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
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
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三县,国⼟⾯积8374平⽅公⾥。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系。
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
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源,涡河的主要⽀流左岸⾃上⽽下有:惠济河、⼩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上⽽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蒙新河等。
涡阳河⾃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蒙城县东南⼊怀远县,境内长173公⾥,流域⾯积4039平⽅公⾥: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县,在利⾟县展沟镇出境⼊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流域⾯积2267平⽅公⾥,茨淮新河⾃利⾟县⼤李集镇⼊境,向东流经利⾟县境南部,⾄蒙城县邹楼出境⼊怀远县,境内长66公⾥,流域⾯积1401平⽅公⾥。
亳州市⼤型闸坝有亳县闸(⼤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
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及《安徽省亳州市地热资源勘查报告》(普查)(2003年),对区具有形成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条件,且已经有的地热井—丰⽔源地热井验证,⽔温在50℃左右,⽔质独特、⽔量丰富。
毫州市2010-2011年旱情分析及措施建议
用沥青材料屋面等 。 4城市公共绿地设计 应尽量低化 , . 以
四、 结语
雨 水 利 用技 术 在 国 内外 发展 很 情况 , 进行 雨水 利用的科 学研 究 , 利用
( ) 立专 门机构和 专项基金 三 设
污、 化、 净 绿地 与道路 高程 、 内外雨 快 ,研究人员应根据蚌埠本地 的实际 便充分接纳地面径流 , 室 增加城市湿地 。
( ) 四 实施 推 广 雨 水利 用技 术
( 者单位 :安徽 省蚌 埠市水利局 作
234 ) 30 0
1 . 建居 民小 区、 将新 城市 道路 、 广
( 专栏 编辑 : 张
帆)
4
I防汛与抗旱 1 【 1
亿元 、 抗旱机械 9 1 . 万台套 , 5 日最大投 温 回升 和农 民工 大 量返 乡 的有 利 时 抗 旱浇灌 。 入抗旱人力 2 . 3 2万人, 2 新打机井 5 0 机 , 时落实 国家抗旱补贴政策 , 出 00 及 对
l防汛与抗旱 l 【 l
毫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黄淮 人 , 占总人 口的 8 %。 9
小、 分蘖减 少 、 叶片叶 尖发 黄 、 叶卷 曲 嫩
海平原南 端 , 业大市 , 涡 阳、 为农 辖 蒙
2 1 9月下旬 以来 ,毫州市 连 等 现象 , 重 的地块 开始 出现黄苗 、 枯 0 0年 严 青 面对 历史 罕见 的严 峻旱 情 , 毫州 市
人 口 58 8 万人 ,其 中农业人 口 52 2 万 由于干旱胁迫 出现冻 害, 出现苗弱 、 苗 1 日, 4 毫州 市累计 投入抗 旱资金 30 2 .0 4
态环境 。
充地下水源 。
亳州市2010~2011年旱情分析及措施建议
亳州市2010~2011年旱情分析及措施建议
陈海军;洪健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 毫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为农业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国土面积8374km2(耕地面积728.4万亩,2010年冬小麦种植面积645.1万亩).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陈海军;洪健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水务局,236800;安徽省亳州市水务局,236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1年彭阳县旱情分析及抗旱措施 [J], 任慧莲
2.2010年成果丰硕2011年前景向好——我国玻璃行业2010年运行分析及2011年前景展望 [J],
3.昆明地区2010年旱情影响因素分析及未来对策 [J], 张家发;冯德顺;魏岩峻;冉隆田;余才盛
4.江苏省旱情等级评估(以2010~2011年为例) [J], 沈之望;李辰霄
5.稳定物价应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2010年CPI分析及对2011年变动趋势的预测 [J], 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的通报-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
况的通报
正文:
----------------------------------------------------------------------------------------------------------------------------------------------------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的通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亳政秘〔2013〕181号)和《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亳政办秘〔2014〕63号)精神,市水务局会同市经信委等部门组成考核组,对2014年度各县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考核。
经考核组研究并报市政府同意,确定涡阳县为优秀等次,蒙城县、谯城区、利辛县为良好等次,现予以通报。
各级各部门要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认真梳理本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5年11月2日
——结束——。
亳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浅析
亳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浅析樊增楠【期刊名称】《治淮》【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16-17)【作者】樊增楠【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一、亳州市概况1.水文气象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之间。
下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总面积8374km2。
亳州市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
旱涝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多年平均降水量848.5mm,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降水量年际变幅亦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471.7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536.3mm(1966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2.7倍。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33.8mm,最大年蒸发量1081.2mm(1981年),最小年蒸发量为782.7mm (2003年),最大年蒸发量是最小年的1.4倍。
2.水资源概况亳州市多年平均(1956~2008年)当地水资源总量24.885亿m3,资源模数为29.7万m3/km2。
亳州市当地水资源总量见表1。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生活用水水平分析2008年亳州市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3L/人·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66L/人·d,均低于全国(212L/人·d和 72L/人·d)的平均水平。
对比国内及周边地区生活用水水平,亳州市目前的生活用水水平并不高,属于中等水平。
2.农业灌溉用水水平分析2008年亳州市农田亩均实际灌溉综合用水量153m3/亩,其中,水田、水浇地和菜田亩均用水量分别为417m3/亩、129m3/亩和 249m3/亩;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约0.5~0.7,而用水先进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高达0.8~0.9,加之大部分地区由于灌溉方式落后、配套不全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实际灌溉定额远高于经济灌溉需水定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常住人口486.32万人。
年生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
其中:第一产业16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万吨,比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
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阜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
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大水系。
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
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水源,涡河的主要支流左岸自上而下有: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自上而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阜蒙新河等。
涡阳河自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东南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辛县,在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
亳州市大型闸坝有亳县闸(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高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十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
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以及《安徽省亳州市地热资源勘查报告》(普查)(2003年),对区具有形成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条件,且已经有的地热井—丰水源地热井验证,水温在50℃左右,水质独特、水量丰富。
亳州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降水量827.3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3%。
本《公报》按行政分区对亳州市当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水资源各要素的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00年系列均值。
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671.1毫米,较上年偏少14.9%,较多年均值偏少19.1%,属偏枯水年份。
涡河(大寺河)入境水量4.140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54.4%,较多年均值偏多5.6%;涡河(蒙城闸)出境水量为4.384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71.6%,较多年均值偏少73.2%。
涡河大寺闸(闸上游)站、涡阳闸(闸上游)站和蒙城闸(闸上游)站年量最高水位分别为35.55米、29.57米和25.49米,分别为建闸以来的第十二位、第三十位和第四十六位。
茨淮新河(插花闸)年过境水量为0.156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95.8%,较多年均值偏少97.6%;阚疃闸(闸上游)站年最高水位为25.03米,为建闸以来的第二十位。
全市水资源总量19.41亿立方米,全市四座大型闸坝年末蓄水量约为1.881亿立方米。
全市供水总量10.7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88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6.84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总量10.7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6.4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9.7%;工业(总)用水量2.2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220.1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71.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1.7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39.8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30.4立方米。
亳州市境内地表水涡河代表断面郑店大桥段、铁路大桥段全年皆为Ⅳ类水站占25%,劣Ⅴ类水占75%。
涡阳闸上段全年Ⅲ类水占25%,Ⅳ类水占58.33%,劣ⅴ类水占16.67%。
蒙城闸上段全年Ⅲ类水占50%,Ⅳ类水~Ⅴ类水占41.67%,劣Ⅴ水占8.33%。
主要污染物氨氮。
茨淮新河代表断面阚疃闸上段全年以Ⅱ~Ⅲ类水为主,占91.67%,Ⅳ类水占8.33%。
按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评价,在以监测的13个功能区中,全年水质符合2020年水质管理目标的4个,占30.77%。
汛期水质符合2020年水质管理目标的4个,占30.77%,非汛期水质符合2020年水质管理目标的3个,占23.08%。
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1.1降水量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671.1毫米,折合水量56.20亿立方米,较上年少14.9%,较多年均值少19.1%,属偏枯年份。
四个分区的年降水量除蒙城县较上年偏大1.0%外,其余分区都较上年和多年平均值小。
各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详见表1和图1。
亳州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整个谯城区和蒙城县、利辛县的大部分,时空分部基本一致。
在蒙城至望疃站有一大于800毫米的高值区,高值区内蒙城站年降水量最大,为860.6毫米;在涡阳孙土楼附近有一个低于500毫米的低值区,低值区内孙土楼站年降水量最小,为483.6毫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集中在6、7、8、9四个月份,6、7、8、9四个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5%。
上年11、12月和本年1、2月降水量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38.3%。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见图2。
表1 2011年亳州市分布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全市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即年降水量距平分布的变化范围-37.1%~0.8%。
谯城区安溜站距平值0.8%为最大,涡阳县涡阳站距距平值-37.1%为最小。
降水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全市年降水量距平值分布见图3。
降水量(毫米)图1 2011年亳州市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示意图谯城区代表站亳县站的年降水量628.5毫米,较上年偏少5.6%,比多年均值偏少21.6%;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51.6%;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0.7%;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81.8%。
1~4月、5~9、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0.1%、64.2%、25.7%。
涡阳县代表站涡阳站的年降水量518.2毫米,较上年偏少30.3%,比多年均值偏少37.1%;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57.7%;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0.4%;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13.6%。
1~4月、5~9、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1.8%、67.1%、21.1%。
蒙城县代表站蒙城战的年降水量860.0毫米,较上年偏多14.4%,比多年均值偏少1.8%;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8.0%;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8.4%;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12.7%。
1~4月、5~9、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0%、76.6%、13.4%。
利辛县代表站王集站的年降水量674.6毫米,较上年偏少38.3%,比多年均值偏少24.8%;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6.3%;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27.5%;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2%。
1~4月、5~9、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3.4%、67.0%、19.6%。
亳州市2011年各分区代表站当年各月降水量与上年、多年月均值比较见图4.1.2地表水资源量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0.56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126.1毫米,较上年偏少17.5%较多年均值偏少18.2%。
图 2 2011年亳州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1.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全市面积8374平方公里,均为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11.92亿立方米。
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76亿立方米、2.80亿立方米、3.42亿立方米和2.94亿立方米。
各分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的比例见图7。
23.50%图7 2011年亳州市分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比例示意图1.4水资源总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9.41亿立方米。
2011年亳州市各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3.表3 2011年亳州市分区水资源总量水量单位:亿立方米1.5地下热水资源1.5.1地热田类型亳州市地热田热水温度为40~60℃,属低温地热田;根据成因及埋藏条件,定性为沉积地层型地热田。
1.5.2地热田的分布根据早期工作及近年丰水源、交通局施工的地热井资料分析,亳州城区地热田主要有;两类:早古生代(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热储。
根据埋藏条件及富水性共有三个热储较好的区块。
早古生代热储储存在亳州背斜的东南翼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中,位于谯城区政府及西南地区,热储顶板埋藏深度为1000~1200米,往西南至市区边界埋深在800米左右;早新生代热储储存在下第三系砂岩孔隙裂隙中,主要分布在亳州断裂两侧及其东南地区和张完集断裂两侧及其西北地区,热储顶板埋藏深度为800~1000米,热储厚度500~1000米。
第三纪以来,亳州地区沉降幅度较大,堆积了巨厚的湖相沉积物,深度达1500米以上。
根据近年来亳州市及近邻地区的开采实践,在埋深700米以下是第三系含水层中,赋存了较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已开发的绝大部分为该层地热资源—丰水源为该层水),水温50℃左右,局部可达55%以上。
因此,该层也成为地热流体的理想热储层(亳州市的主要分布在亳州市东南及涡河以北地区)。
1.5.3各区块热储分析(1)亳州断裂以东区块(Ⅰ-1)(南部新区,城区东南部)该区块热储顶板埋藏深度1000米左右,热储厚度1000米。
热储地层为下第三系始新统界首组、古新统双浮组的泥岩、细砂岩。
该区含水地层分布稳定,水量较丰富,井深1500米左右,水温在50℃以上(开采1000~1500米段地热水),深度增加,水温将会更高。
该区段是亳州市城区范围最好的热储带,亳州断裂东侧附近更优,是亳州市最理想的地热水分布区。
(2)张完集断裂以西区块(Ⅰ-2)(涡河以北,城区西北部)涡河以北,城区西北部该区块热储顶板埋藏深度900米左右,热储厚度600米。
热储地层为下第三系始新统界首组泥岩、细砂岩和古新统双浮组上部的细砂岩、泥岩。
该区含水地层分布稳定,水量较丰富,井深1500米左右,水温在50度左右、该区段是亳州市城区范围较好的热储带,张完集断裂两侧更好,丰水源地热井位于该区,井深1552米,取水深度900-1400米,水温51℃左右。
(3)亳州背斜区块(Ⅱ)(城区中西部)该区块热储顶板埋藏深度1000~1200米,最浅处在800米左右,热储地层为背斜核部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