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首先,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分异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其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由于东西地理差异,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内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①气候、季节变化明显。②季风降水不稳定③构造运动活跃

④地表起伏显著⑤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季风环流的特点:①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原因:海陆之间的热状况不同;行星风系的年变化;青藏高原的隆起引起的高原季风环流影响。

6、水热结构特征

①冬寒冷夏热暖,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

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④温度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带。

7、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局地受地形影响山地降水多于平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山地或是形成水汽运行的屏障,山谷形成水汽输送的通道)②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降水年际变化大;④干湿地带;

8、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气候地带分异。东部季风区等.干燥度K =年潜在蒸发/年降水量;按照湿润1.0半湿润1.5半干旱4.0干旱

9、土壤地带: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强烈,热带与亚热带幅宽广,其中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并呈东西向延伸,西侧直抵横断山系。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并常随着山体高度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0、植被地带: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自南向北随温度递减,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落叶针叶岭;我国北方温带自东向西随降水量的下降,依次分布着湿润区针叶阔叶混交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半荒漠及荒漠——极端干旱区荒漠等。

11、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模式土壤-植被纬度地带模式土壤-植被经度地带模式土壤-植被高原水平地带模式/13、

12、土壤——植被垂直带谱与水平地带的关系变化特点:①山地垂直带谱以其所在的纬度(水平)地带为基带②东部湿润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有由高而低的趋势③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植被——土壤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13、河流径流地带我国年径流深分布总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可分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

14、现代地理景观形成中的重大事件:第四纪中国景观的形成演化,一方面受到全球性的事件,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的气候控制,经历了气候的冷暖期交替、黄土的堆积与侵蚀、海退与海进等过程。另一方面,深受区域性事件系剧烈的新构造运动影响,经历了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现代季风形成、西北干旱化过程等。形成独特的三大景观区同时也经历了古人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5、理解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东部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区位条件理想,地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人口稠密,大、

中城市比较发达。②中部地带地理位置重要,便于联系东部和西部,经济基础良好,分布着较多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③西部地带地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16、中国人口结构特征

中国人口结构特征可以从性别比和年龄结构等自然构成,民族与文化结构的社会构成,城乡地域构成,职业等经济构成,以及分布与迁移等方面理解。

人口自然构成包括①性别结构不均匀②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

人口社会构成包括①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②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①从业人口增长,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②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17、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的特点①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②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少,③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人口少④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18、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①东半部汉族聚居、西半部少数民族集中②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③汉族聚居于平原和丘陵,少数民族分布于山地和高原④城镇人口的民族构成比乡村复杂

19、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1、中国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

2、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一样波动性较大

3、中国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主导

4、中国城镇化的二元结构性特点比较突出,我国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发展通常存在较大差距

影响:城镇化是一柄双刃剑,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弊:沿海和内地城镇化的差距可能可能变大, 给城市带来廉价劳动力,但这又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加剧城市交通拥挤等导致原城市人群对生活满意度的下降,而人口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又会跟不上节拍。我国的城镇化对我国的气候变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废气,废水排放更多。城市平均气温升高,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我们的一些中小城市不断得到发展,而大城市更是挤入世界前列,这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外交等各方面都有帮助。

20、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2)总量大人均量少

(3)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