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 从校训看广州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和
现代学校管理的六个维度
现代学校管理的六个维度作者:王婷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8期王婷陶行知曾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干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是的,校长从来不易,不但要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自信,更要有为生民立命的社会担当。
那么,如何做“好校长”?如何办“好学校”?笔者围绕现代学校管理的六个维度谈几点思考。
理念为行——把握教育本质,具备教育前瞻力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它是校长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
校长只有将自己对于教育的深度理解与不懈追求凝练为办学的核心理念,才能引领一个学校稳步向前发展。
办学理念的凝练首先应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入的发展。
作为校长,必须能把握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天赋才华,而不是将学校办成赛马场。
正如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如果我们不能让大家真正弄清教育的本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任何表面上的变革,都同样会迷失自我。
”学校的特点是凝练办学理念的基础。
因此,办学理念的凝练还应基于学校发展历史与环境特点。
例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成志”从一开始就深深融入学校师生的血脉之中。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成就了学生的幸福人生,成就了教师的育人之志,成就了学校的教育之道。
办学理念的凝练还应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
例如,百年老校广州市执信中学秉持“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执信”精神,形成了“崇德以立人,瀹智以育人”的指导思想,培养“基础宽厚、品行雅正、人格独立、视野开阔、有责任担当、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执信人”’。
品牌为王——创建品牌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学校品牌就是学校特色所带动的学校知名度,它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社会和公众所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的一种无形资产。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
崇德尚学启智作为校训,表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
“崇德尚学”即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学校希望通过教育启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启智”则指开启智慧的法门,培养良好品德,启迪潜在智慧,永远把孩子的教育培养放到第一位。
通过教育启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的来说,“崇德尚学启智”这一校训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学问和智慧的培养,以及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性。
执信中学 弘执德 笃信道 育儒雅执信人
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长达8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执信中学开始流离颠沛,先后到过南海、澳门、广东乐昌等地。1945年,在校长林宝权带领下,全部师生回到了广州。
1968年,恢复男女同校,校名改为“广州市执信中学”。
1978年,早在二十年代,执信中学就是国内37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再次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名人谱
廖承志 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廖承志二十年代就读于执信中学,现在挂在校门口的“执信中学”四个字就是由他写的。
蒲蛰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杰出的昆虫学家、我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率先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去解决害虫防治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运用生物环保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学家。
范文最新推荐2339构建和谐近几年工作小结结合六中全会构建和谐近几年工作小结结合六中全会构建和谐近几年工作小结结合六中全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近几年工作小结结合六中全会
曾醒 执信学校首任校长,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哲学系,是执信学校的校董之一。她是一位富有才干的教育家,首先提出男女同校,改变原来只招收女生的模式。
秦桂芳 “志在冲天”是孙中山为飞机飞行家和飞机制造师杨仙逸题的字。它激励着学生们攀登科学高峰、实现自己理想。而后,执信中学也出了新中国第一批空军女航空员,她就是秦桂芳。她曾回忆自己志在蓝天的愿望,就是得自执信校园红棉之上雄鹰高飞的形象。
对话校长
我们的目标是塑造一生的执信人
让每一粒“种子”都有温度适宜的“土壤”
让每一粒“种子”都有温度适宜的“土壤”作者:张健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60期“最伟大的教育是让人变得柔软!”“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
”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星执附小”)秉承广州执信“崇德瀹智”的校训,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育有温度的学生。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践行“生活德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学校根据《指南》的总体目标和小学阶段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育人目标,构建学校生态育人体系,让学生在温度适宜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一、文化润泽,沉淀薪火传承的育人文化1.传承百年执信的精神文化星执附小是一所纪念革命先驱朱执信先生的纪念性学校,学校秉承了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将“崇德瀹智”的校训作为锻造学校文化的灵魂。
古色古香的执信门楼,朱执信先生的塑像、生平事迹的浮雕,以及孙中山先生“在1921年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的手迹浮雕等无不象征着执信精神的薪火相传。
执信学子入执信门,唱执信校歌、讲执信故事、传承“薄身厚志砥节砺行”的执信精神2.营造独具匠心的环境文化星执校园营造了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打造了攀岩、蹦床、射击、高尔夫等学生喜爱的运动场地,更是打造了校园冰雪世界,并开设冰上运动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学习冰球、冰壶、冰上芭蕾,这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屈指可数。
3.建设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全面推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一班一品,一班一特色”,让教室有温度,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场,成为让师生心情盛开的地方。
学校的特色班级多次获广州市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称号。
二、崇德瀹智,实施特色鲜明的育人课程1.建构“崇德瀹智”的课程体系星执附小秉承广州执信“崇德瀹智”的育人理念,“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崇德瀹智”育人课程。
其中,崇德篇以“厚德、砥节、砺行”为目标,构建“先贤精神我传承”“告诉祖国我能行”“认识世界我出发”三个系列17门德育校本课程。
塑造一生的执信人
塑造一生的执信人作者:余志权来源:《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10期何勇,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委员。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革命先烈朱执信,于1921年一手创办的。
从创办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广州的名校、全国的名校。
盛名之下的执信中学,不但曾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率先推进新学制,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而且一直勇立在教育的潮头,在崇德立人、素质育人的办学之路上屡有创新,并数获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奖。
2011年9月,执信中学成为广东省首批德育示范校,这是对其校训“崇德瀹智”的最好注解。
探访这所古色古香的广州名校,与何勇校长一席交谈,我们不禁感喟于执信作为一所老牌名校的强大氛围感染力量、文化化育力量。
在这所有着整整90年办学历史,积淀了厚重文化底蕴的书院式学府里,我们处处感受着文明的熏染,时时感應着德育的浸润。
让精神长青执信中学创办至今,整整90年,时间的风雨,锻打成其独有的文化和精神,即“执德至弘,信道至笃”,这亦可看作是对校训“崇德瀹智”的分解和延展。
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丰富内涵,也是执信学校文化的主体内容。
在此基础上,执信的精神和思想不断延续。
执信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传统:新生入学的第一天,都要进行“崇德瀹智”的“入门教育”,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
为了给这一仪式性的教育活动注入时代内涵,执掌执信后,每年此时,何勇校长都会有意识地做一次主题演讲,目的就是要让执信精神、执信风骨代代传扬。
到高二年级,学校会组织开展“十八岁的思索和追求”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高三则组织无偿献血、成人宣誓活动和“为高三壮行”励志教育活动。
为增强活动效果,何勇校长要求相关年级集体备课,拿出完整的活动设计,并要求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德育课程的实施。
为了让师生接受必要的文化陶冶,何勇校长带领老师们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道德文化、先进学校文化等等纳入学校选修课程,形成了富有执信特色的德育课程序列。
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
“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从校训看广州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创建于1921 年的广州执信中学经过一代又一代执信人的努力,以其严谨的治学传统,执着的敬业精神,卓著的办学成绩而为社会所称颂,已成为一所省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学府式优质品牌中学。
面对21世纪来自教育内部和外部的热点,我们必须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校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寻求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把学校办成国际化和民族化臻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位高级中学。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
执信中学至今仍在奉行的校训——“崇德瀹智”,集中体现了“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执信精神和办学风格,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也符合21世纪的时代精神。
它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育模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都注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意蕴和内涵,应该加以挖掘、提升和发扬,作出科学的诠释,为构思学校发展新思路垒实逻辑起点。
"一、“崇德瀹智”的解读:育德立人,强智达人一所学校的校训,是在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反复的积淀、选择、提炼和发展,为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文化高度凝聚的结晶。
以校训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影响和决定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无不突现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据记载,执信中学把“崇德瀹智”作为校训,是原执信校董,上世纪30年代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先生提出的。
从字面上看,“德”指德性、品格;“智”指智慧、才能;“崇”是推崇、尊崇;“瀹”(音:yūè) 即浸渍、疏通。
“崇”与“瀹”为互体结构,意为崇尚、陶冶、培育、养成。
合成为一个词组:“崇德瀹智”,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这只是从词义学层面的解释。
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 舍得 用心 创新
生
级
广 州 市 番 禺 抗 信 中掌
一
该 校获广 州市首届 中小学生诵读 中华经 典 美文表演 大赛总决 赛一等 奖
执信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
执信中学学习心得体会在执信中学跟岗学习的两天里,让我切实观察到了执信中学师生的学习生活的真实状态,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与执信名师有巨大的差距。
通过实地学习,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而且使我对德育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及如何做好一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在此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一、参观执信中学校园,感受其学校历史和校园文化的魅力。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而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
朱执信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是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最赏识、最器重的支柱人物之一,与廖仲恺一起被称为孙中山的左右手。
1920年9月,他不顾个人安危,冒死前往广东军事要塞虎门调停桂系两部军队的纷争,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为了纪念朱执信对革命的卓越贡献,孙中山决定建立执信学校,指派廖仲恺、胡汉民、孙科三人负责筹建工作。
1921年10月1日,学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亲临大会并致辞。
学校创办初期为私立性质,校名“执信学校”,当时实行校董会负责制,廖仲恺、胡汉民、蔡元培、汪精卫、戴季陶、林森、李大钊、李济深、陈公博等人都是校董会的董事,著名留法教育家曾醒女士担任首任校长。
30年代学校转为省立公办,1928~1968年曾为女子中学,历经执信女子中学、广东省立执信女子中学、广州市第一女子中学、广州市第五十五中学,1978年定为现名。
建校以来,朱执信先生“革命好学”的精神,以及“崇德瀹智”的校训一直熏陶和激励着执信中学师生,形成了“执德至弘,信道之笃”的执信精神。
二十年代,执信中学是全国率先推行“六三三”学制的学校之一,开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又开展课程改革,实施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实行学分制;四十年代成为当时全国37所优良中学之一;新中国建国初期,执信中学所创立的“五爱教育”又成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影响较大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十年动乱后,1978年,执信中学被定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80年代曾是全国24所国家教委施行《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试验的学校之一;90年代初继续接受国家教委的任务,参加《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的验证工作。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崇德尚学启智校训,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理念,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品德培养、知识学习和智慧启迪。
这种校训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扎实知识和卓越智慧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道德修养的人才。
崇德,是指要求学生注重品德修养。
品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它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处世态度。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要求学生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要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要讲诚信、重诺言、守规矩。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尚学,是指要求学生注重知识学习。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要求学生要有求知欲望,要主动学习各种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启智,是指要求学生成为具有智慧的人才。
智慧是能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的综合体现。
崇德尚学启智校训要求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用智慧去面对挑战和困难,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只有具备了智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
第二篇示例:关于崇德尚学启智校训的文章崇德尚学启智校训,简洁而深刻,它蕴含了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业成就的殷切期望。
崇德,是强调学生应该崇尚德行高尚,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尚学,是强调学生应该对知识趋之若鹜,孜孜不倦地学习;启智,是强调学生应该追求智慧,开启智慧的大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2012)《小学管理学》
将学习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化为人生激励和爱国等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特
色
③
疯狂英语的教学特色是练和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的训练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操练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英语达到自由交流目的。
它也体现了因材思教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这些方法对于记忆有深层强化作用,特别适合语言类学习,另外五大发音秘诀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有利于后面的学习。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充分地调动各种细胞,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加上手势的话,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自己学习记忆的思维。
特
色
②
将英语学习、人生激励、自我超越和爱国成长等教育邮寄融合起来,是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提高用于总体实力,而且还能长期保持学英语的激情,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潜能和奋斗意识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管理
特色
②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创新发展,构建优质的学校教育体系。课程改革必然引发学校教育体系,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管理机制的一系列变革。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本,立足执信教育实践,取古今中外之长,走借鉴创新之路,构建优质的学校教育体系,重点是学校德育活动和学校教学活动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科学构建有执信特点的德育体系
广州市执信中学:关注多元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广州市执信中学:关注多元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作者:魏文琦邓静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1年第11期2021年6月,受疫情影响,广州中考延期举行,广州市执信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适时给每个初三学生派发了一封信——《理解自己,重塑节奏,静待花开》。
这个给中考加时赛场上的初三学子的“心理锦囊”,分享了影响学习表现、身心状态的科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尽快找到新一轮冲刺阶段的复习节奏,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执信中学是广州市第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21年获评第四批“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在“责任担当,人格独立,视野宽广,科学见长,乐学善学”五个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引导下,执信中学形成了心育理念:“关注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助力学生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该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支撑,关注个体的积极优势、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和积极组织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近年来,学校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构建了“问候心灵”系列心育实践课程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领下的生涯指导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齐心协力护航心灵早在上世纪90年代,执信中学就引进了专职心理教师,并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多年来,由10多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发展为2006年建立的60平方米的多功能心理场所“畅心苑”,到2016年升级为占地近500平方米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设有教师办公室、接待室、音乐放松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治疗室、家庭辅导室、宣泄室、档案室等多个功能室,并购置了智为线上心理管理系统、翼生涯测评系统两大线上系统。
执信中学坚持全员心育理念,主张心理教师专业指导,预防控制;制作了健全的心理咨询预约表格、记录表格,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开发了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家校共育”,制定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及时转介机制,全员敏锐识别危机,共护学生成长。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现有6位专职心理教师,其开放的心理咨询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及时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心理困境,将可能产生问题的火苗扼制于萌芽状态。
入[崇德瀹智]门 做执信人
入[崇德瀹智]门做执信人
作者:
来源:《都市人》2023年第09期
创校时间:1921年,前身为私立执信学校
划重点:孙中山先生为纪念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朱执信而创办
执信校训:崇德瀹(yuè)智
19 21年,为纪念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朱执信,孙中山先生创办了私立執信学校。
廖仲恺、胡汉民、孙科、蔡元培、林森、陈廉伯、李大钊、何香凝等人均是学校校董。
从创立之时,执信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中山先生在执信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称:“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及改造未来之社会。
”这一信念点燃了执信中学的精神火炬,在历史的起落沉浮中自强不息。
新中国成立初期,执信中学创立的“五爱教育”成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影响较大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八十年代,执信中学是国家教委施行《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的试验学校之一;新千年后,学校实施“主动发展” 的德育理念;进入新百年,执信中学的目标是——有深厚文化底蕴,有卓越办学业绩,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持续培养出卓越人才的学校。
赴广东参观学习有感范文
赴广东参观学习有感范文**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在张光宁校长的带着下,我们来到广东参观学习,先后到了广州执信中学、珠海紫荆中学和深圳外国语学校。
此行收获颇大,受益匪浅。
尤其是广州执信中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执信中学,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是育人环境的优美,总觉得这是一所美丽如画,富有诗意的校园。
门楼红墙绿瓦,巍峨壮观,古朴大气。
校区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嬉戏的鸳鸯、荷塘湖泊、垂柳……让你仿佛置身于园林当中。
而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科技馆、标准运动场、游泳池、演艺厅、陶艺馆、学农基地、文化长廊等,一应俱全。
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学习,让人心情愉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参观执信中学,仿佛走进了名人馆。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
学校创办初期为私立性质,当时实行校董会负责制,廖仲恺、胡汉民、蔡元培、汪精卫、戴季陶、林森、李大钊、李济深、陈公博等人都是校董会的董事,着名留法教育家曾醒女士担任首任校长。
而这些都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中一一得到表达。
在执信中学,不仅可以欣赏“良辰美景”,它还吸引着你去了解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得到文化的熏陶。
执信中学以校风正、质量优、爱学生、特色明着称于教育界,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果。
这与其鲜明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风学风有着很大的关系。
“崇德瀹智”是学校的校训。
其教风为:殚精求知,笃志力行,尚严善导,以身立教。
学风是: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
秉承着“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精神,执信中学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
参观了执信中学、珠海紫荆中学和深圳外国语学校,感受颇多。
其中最深的体会就是,要想打造名校品牌,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建立。
一、环境育人,精心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
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挖掘学校的人文资源,着力营造校园精神文化。
黄梓萌的“崇德瀹智”
睡觉前,黄梓萌习惯性地拿起了一堆书上最上面的一本,是《三国演义》,睡前阅读是黄梓萌雷打不动的习惯。夜渐渐深了,她才不舍地将书放下睡去。这便是黄梓萌普通的周末,也是很充实的一天。
“瀹智”,不仅仅是学习要懂得融会贯通,生活也需要和学习、爱好、审美等结合才能更加充实,通过阅读文学书籍和练习音乐,黄梓萌始终保持着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也提高了她的审美能力。
“我想过做一名作家,但是后来发现不一定非要当作家,只要能始终保持对写作的热爱就是我最大的目标。”谈到未来时黄梓萌这样说道。一句古朴的校训蕴含了大智慧,在“崇德瀹智”的指引下,相信这位执信才女能一路春光。
“交卷了!”老師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对大家说道,黄梓萌无奈只好放弃作答了。走出教室,黄梓萌心情有些沉重,倒不是一两次的考试让她情绪低落,而是现在接触的这些压轴题让她有些不太适应。小学的数学没有压轴题,黄梓萌几乎是一马平川地过来的,自从有了这些压轴题,她经常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之感,压轴题成了她面前的一道坎。她又想起近来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渐渐觉得有些吃力了,有时居然很难去把握文章的主旨,经常是语文考试丢分的“重灾区”。难道初中的知识要颠覆她“学霸”的地位了吗?
回家后黄梓萌立马购买了一套《中考压轴题》,她要练习最难的题激发自己思考,促进知识的融合贯通。放下手机,她立马又想到了“举一反三”,数学需要思考和知识融合,难道语文就不需要吗?想到这里她又买了一套《阅读之星》练习册,专攻阅读,并配备了笔记本。
'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 从校训看广州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和
“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从校训看广州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刘仕森创建于1921年的广州执信中学经过一代又一代执信人的努力,以其严谨的治学传统,执着的敬业精神,卓著的办学成绩而为社会所称颂,已成为一所省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学府式优质品牌中学。
面对21世纪来自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改革,我们必须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校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寻求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把学校办成国际化和民族化臻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位高级中学。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
执信中学至今仍在奉行的校训——“崇德瀹智”,集中体现了“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执信精神和办学风格,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也符合21世纪的时代精神。
它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育模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都注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意蕴和内涵,应该加以挖掘、提升和发扬,作出科学的诠释,为构思学校发展新思路垒实逻辑起点。
一、“崇德瀹智”的解读:育德立人,强智达人一所学校的校训,是在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反复的积淀、选择、提炼和发展,为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文化高度凝聚的结晶。
以校训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影响和决定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无不突现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据记载,执信中学把“崇德瀹智”作为校训,是原执信校董,上世纪30年代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先生提出的。
从字面上看,“德”指德性、品格;“智”指智慧、才能;“崇”是推崇、尊崇;“瀹”(音:yue)即浸渍、疏通。
“崇”与“瀹”为互体结构,意为崇尚、陶冶、培育、养成。
合成为一个词组:“崇德瀹智”,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这只是从词义学层面的解释。
手执牛耳 坚信实力
手执牛耳坚信实力走进广州市执信中学的校门,一眼便看到文科楼上方“志在冲天”的牌匾,这既是对执信学子的激励,也是执信中学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让人豪气万丈。
现在,执信中学已成为广东省内外著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高中。
4月22日下午,本刊记者对话执信中学校长刘仕森,在交谈中他为我们解读了执信的办学理念,也为考生下阶段的备考提了一些建议。
秉持校训培育精神高中:执信中学是孙中山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学校,如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在这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她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呢?刘仕森: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
学校的核心是其自身的文化和精神。
在“崇德瀹智”校训的指引下,经过历代执信人的艰辛求索和不断实践,形成了“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执信精神,“殚精求知,笃志力行,尚严善导,以身立教”的教风;“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的学风。
形成了“人文熏陶,内涵深厚”的办学特色。
它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丰富内涵,是执信学校文化的主题内容,也是执信可贵的精神文化。
因此,执信的精神和思想得到了延续。
高中:“崇德瀹智”该如何解读呢?刘仕森:“崇德瀹智”字面上的意思是“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
它是对执信培养目标完整而简练的概括。
执信的目标:在德方面,要求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在智方面,要求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协调发展,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智慧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高中:对于执信将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憧憬呢?刘仕森:首先,希望执信能复办初中,让执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拓展。
其次,希望执信的教育走向国际。
这包含几个方面的内涵:一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二要接受国际教育理念的精华,但又不被它同化;三要适当招收一些外国留学生。
高中: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目前高中阶段接收留学生毕竟还比较少。
执信中学观摩总结
执信中学观摩总结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参加了执信中学的教学观摩活动,深入了解了这所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教育理念的学校。
此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执信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与实践,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引言执信中学作为我国著名的一所学校,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此次观摩活动,让我对执信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执信中学的教学理念与特色1.以学生为中心:执信中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3.德育为先:执信中学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的公民。
4.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观摩活动的内容与亮点1.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执信中学的教师们展示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
2.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个性和特长。
3.德育教育:通过观摩德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感受到执信中学在培养学生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用心。
4.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对执信中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启示1.教育创新:观摩活动中,执信中学的教育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启示我们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
2.全面发展:执信中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3.以学生为本:学校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4.国际化视野: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结语通过参加执信中学的观摩活动,我对这所名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广州市执信中学“执德至弘 信道之笃”
广州市执信中学“执德至弘信道之笃”
佚名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上半月》
【年(卷),期】2013()11
【摘要】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而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
朱执信先生“革命、好学”的精神,以及“崇德瀹智”的校训一直熏陶和激励着执信中学的师生,形成了“执德至弘,信道之笃”的执信精神。
1994年执信中学被评为首批广东肯一级学校,2006年通过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中学;信道;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921年;纪念性;朱执信;广东省【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塑造一生的执信人——广州市执信中学何勇校长的德育传承与创新实践 [J], 余志权
2.馆校合作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以广州市执信中学校本课程《朱执信和他的时代》为例 [J], 刘琴;余冬;曹霞;
3.以校史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探索——以执信中学校本课程《执信人的爱国担当》为例 [J], 何院琴
4.执德至弘信道至笃广州市执信中学 [J],
5.献给执信的情诗——广州市执信中学优秀学生作品选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德瀹智”:解读与构建——从校训看广州执信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刘仕森创建于1921年的广州执信中学经过一代又一代执信人的努力,以其严谨的治学传统,执着的敬业精神,卓著的办学成绩而为社会所称颂,已成为一所省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学府式优质品牌中学。
面对21世纪来自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改革,我们必须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校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寻求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把学校办成国际化和民族化臻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位高级中学。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
执信中学至今仍在奉行的校训——“崇德瀹智”,集中体现了“执德至弘,信道至笃”的执信精神和办学风格,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也符合21世纪的时代精神。
它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育模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都注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意蕴和内涵,应该加以挖掘、提升和发扬,作出科学的诠释,为构思学校发展新思路垒实逻辑起点。
一、“崇德瀹智”的解读:育德立人,强智达人一所学校的校训,是在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反复的积淀、选择、提炼和发展,为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文化高度凝聚的结晶。
以校训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影响和决定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无不突现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据记载,执信中学把“崇德瀹智”作为校训,是原执信校董,上世纪30年代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先生提出的。
从字面上看,“德”指德性、品格;“智”指智慧、才能;“崇”是推崇、尊崇;“瀹”(音:yue)即浸渍、疏通。
“崇”与“瀹”为互体结构,意为崇尚、陶冶、培育、养成。
合成为一个词组:“崇德瀹智”,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这只是从词义学层面的解释。
然而,要完整而又正确地把握“崇德瀹智”的深刻意蕴和精神实质,就必须从学校办学实践、民族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发展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才能作出科学的解答。
(一) “崇德瀹智”生发于执信的办学思想和实践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
朱执信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坚定志士,也是率先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1906年朱执信便在《民报》2号、3号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列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及其学说,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内容。
朱执信认为“自待应学尼采的超人哲学,待人应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大”工作报告中说:朱执信是国民党员。
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
”执信中学从建校伊始,就践行孙中山先生对执信学子“毅勇果敢以求学,改造未来之社会”的教导,把纪念执信先生,学习执信先生的高尚品格和慧眼睿智作为进德修业的本务。
80多年的办学实践,积淀了浓厚的执信文化底蕴,培育了“崇德瀹智”的学校传统。
朱执信先生自幼即有孝顺、友爱、好学、聪慧的美名。
他以“畏荣好古薄身厚志,砥节厉行直道正辞”为座右铭,毕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对自己要求知行合一,清廉谅直,待人忠厚诚信,爱憎分明,知无不言,直陈己见,冷面热心,疾恶如仇,坚毅果敢,不怕困难,求大义,矢信念,有坚强不拔的志节,有好学不倦的精神,有去恶务尽的勇气,有突破险阻的情趣。
这是执信师生引以为荣、以之为鉴、砥砺品节、锤炼才智的活典范、活教材。
执信中学校园内还拥有浸渍着中华文化底蕴的碑刻,“厚德载物”、“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碑均立于1931年,是执信办学史的重要遗存物证。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一个是自立精神,一个是兼容精神。
厚德载物是说人应像深厚博大、滋育万物的大地那样,有淳淳的德性,“和而不同”,包容万物。
在价值观上它表现为兼容并包,既尊崇民族的主流文化,又不排斥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化。
也就是“万务求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中庸》)。
在道德观上,主张以仁爱、和谐为最高准则来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协同、共进的社会生态环境。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中国传统道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中的“八德”,是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
今天重新审视,仍有其适应时代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积极意义。
“礼义”是行为规范问题。
“廉耻”是是非判断问题;“八德”是调节和处理人际关系——对长辈、同辈、朋友乃至人类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行为养成”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去判断和协调个体、家庭和社会生活行为。
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创新和发展有执信特色的德育体系,是全体执信人大可作为、影响深远且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使命。
(二) “崇德瀹智”植根于民族文化和教育的沃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重“教化”、重“德性”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德育思想极为丰富和深刻,现代德育论的许多问题,几乎都可以在传统德育中找到理论源头。
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柱。
孔子主张为政之道就是凭借道德的力量来感化百姓治理国家,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有格”。
认为只会用政法和刑罚治国,只能使百姓不敢违法,却没有羞耻之心;而依靠道德教化则能使百姓有羞耻之心,并自觉守法走正路,从而人心归服。
《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贾谊说:“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
”这正是自古以来为了建设国家、治理百姓,稍有见地的统治者无不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上的原因。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用以调节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调节功能靠的是主体的良心和信念。
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德性、道德素养、道德面貌去认识和分析世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德性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观和生活理想观的问题。
以孔子“仁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德,把“仁”作为人的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至高境界,它的主旨在于“仁者人也”,即以人为本、不但要把自己当作人(自立、自尊、自强),同时还要尊重别人(安人、立人、达人)。
孔子构想的仁是一个切切实实的生活理想,不玄远,不神秘,人人都能做到;它同时又是一个宏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由对他人关爱,扩展到对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尽力。
他主张面向现世,尽心于道德实践,从中体验人生的最高境界,而不把心灵寄托在来世,祈福于神灵。
孟子更提出养“浩然之气”和造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人格。
在现实的义利关系上,主张义为上,义制利,义利双行。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把理想和信念放在人的德性的核心位置上,贯穿着道德主体精神。
这些丰富的思维成果,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认识和理解“崇德瀹智”内涵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树人育才这个根本大计上,我国素有“以德先人”、“进德修业”、“德才兼备”、“修已安人”的主张。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中庸》提出“尊德性而道问学”,强调的是道德的先导、引领、统率和调节作用。
“德性”既是“问学”的前提,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后来,宋代儒家后学提出“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之说,以“德性之知”为本,以“闻见之知”为辅。
前者指心性涵养、道德伦理、理想人格等方圆的智慧学识,后者指感性的生活经验、书本的间接知识。
从孔子到朱熹都强调德性养成,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才培养模式,谋求道德主体的挺立。
疏启智慧,积学育才,在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中同样可以找到相关的论述。
孔子倡导的“不愤不启,不诽不发”的启发教学,实质是“瀹智”式的教学法。
《学记》总结先秦儒家的教学实践,把“启发教学”的精粹发挥得淋漓尽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意思是说,教师教学之功在于开启和诱导。
要引导而不是牵拉着学生前行;要激发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主动性;要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引导而不牵拉,师生关系就会和谐融洽;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学习就会充满乐趣;启发而不灌输,学生思维就会积极活跃,这可以说是善于开启和诱导了。
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说,精要地点明了“崇德”与“瀹智”的融汇点。
温家宝同志就此进行了新的阐述:“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宋代朱熹极其推崇《中庸》的“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间,“博学”是“瀹智”的基础,“笃行”是“瀹智”的归宿,而“审问、慎思、明辨”则是“瀹智”的过程。
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古代先哲留下的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辉的教育思想宝藏,是我国教育赖以走向世界的理论基石。
我们当然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教育理论,致力于教育的创新,但决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邯郸学步”,一味模仿别人,抛弃自己固有的优势和长处。
执信教育的创新就是要在教育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的融合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光辉大道。
(三) “崇德瀹智”回应着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呼唤为了应对21世纪的严峻挑战,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各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或隐或现地出现“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互补和融合的趋势;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又不约而同地都聚焦于“人文精神与道德”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上。
随着信息化为标识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以及能执科技发展牛耳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现代高科技这把双刃剑带来的物质文明富足与精神文明贫困的极度反差,已经成为一个怪圈。
社会要健全地向前发展,就必须由此突围而出。
人文精神与道德的复兴,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舍“育德立人,强智达人”则别无选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作出了“‘崇德瀹智’回应当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呼唤”的论断。
学校德育面对的是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主宰国家和民族未来前途和命运,朝气蓬勃、独立自主、思维活跃、富于幻想的青少年学生。
然而,他们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
他们无时无刻都在经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负面因素影响、干扰和诱惑。
这既向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学校德育注入了富有时代特性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