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合集下载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外大国关系——日本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式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两年来,中日贸易关系渐趋佳境,但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原因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外国势力的干涉、日本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历史遗留问题等。

经过多年的贸易往来,尽管冲突不断,但中日两国清楚的认识到,不管世界的格局怎样变,双方的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才可改善双方关系,促进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共同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中日经济关系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于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即使在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问题,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危”与“机”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危机带来的挑战正在被逐步克服,中日贸易逐步恢复,不过这只是中日关系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中日政治关系现状中日政治关系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今,在钓鱼岛归属这一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但日本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妄想将其作为自己的领土行使主权,原因是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钓鱼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其次,日本对于台湾的态度也是引起双方政治纠纷的重要原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台湾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日本对此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一、早期的互动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秦朝统一六国,这个时期的日本正在通过侵略和合并形成一个统一国家。

公元57年,中国东汉的使者到达日本,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式开始。

1.两国第一次互动公元57年,日本遣唐使团成员私自前往中国,结果被当地士兵所击杀,这个事件成为了首次日本和中国交流的事件。

2.日本对汉文化的接受日本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大规模的模仿中国的文明和文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日本,成为了一部分日本文化的重要成分,包括艺术、文学、哲学等。

二、唐朝和平安时代随着中国唐朝的兴起,日本和中国的交流开始进入高峰时期。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史称为唐朝和日本的“大唐东游”时期。

1.文化繁荣唐朝时期日本的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仅艺术、文学、哲学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连一般工艺业与商业领域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大量中日人士往来此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增多,有许多人士去到彼此国家学习、旅行、做生意、扩展人际关系等等。

三、明朝和江户时代随着日本进入江户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

明朝末期,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逐渐恢复。

不久之后,日本也展开了对清朝的贸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少。

1.两国的矛盾在江户时期,日本和中国之间曾经有一些争端。

主要原因是两国之间的资本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2.互相学习尽管两国间存在矛盾,不过日本仍然有一些学习中国的活动,包括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同时,中国也吸收了日本的某些技术和文化。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互相学习的道路,也有激烈的对抗。

然而,无论什么时代,两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都会互相影响。

今天中日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国需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日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着紧张、矛盾和合作的关系。

从古代的两国交往,到现代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相近,古代的两国互相交往颇为频繁,古代的中日关系在文化、军事、贸易等方面都十分紧密。

早在公元57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皇帝汉光武帝就向日本派遣使者,此后古代的两国交往不断加强。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中国的唐代诗词在日本广为流传,日本武士的着装、军事智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双方文化的交融不断深入,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影响也不止于古代。

二、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自1840年起,中国的近代化变革引发了历次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和日本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

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打开了了一个缺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历时八年,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这一战争成为中国和日本关系中的重要分水岭。

战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保持相对疏远的态度,但是在日本的发展道路上加速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和日本的联系逐渐增多。

三、现代中日关系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关系渐趋稳定,两国高层在国际和双边场合上频繁互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增多。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困境,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2971亿美元,中国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和历史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成为了政治和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外,战争历史、对侵华行为的道义认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大阻碍。

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中日两国领导人也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复杂的谈判。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摘要:近些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渊源,冲突,合作,现状,发展一、中日关系的渊源早在西汉时,中国和就与日本三十多个小国有来往。

东汉的时候,到了光武帝时代,日本倭奴国王派遣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还赠送了个“汉倭奴国王”金印。

在经济上,中国的铁器,铜器和丝绸源源不断传往日本。

到了隋唐的时候,日本不断的派遣唐使来中国,向中国学习,在这期间有些中国人也积极向日本传播盛唐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了诸多盛唐文化。

再后来日本效仿唐制,实行了大化改新,并在当时的首都仿造了长安城建起了城市,宫殿。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茶叶种植也开始推广,后来出现了茶道,人们还仿造唐朝的服饰创造了和服。

除此之外,享有盛名的日本武士刀也是由中国的唐刀进一步演变而来。

总之能学的他们都学习了。

宋元时期,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朝的时候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进一步挖通,航海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原因海船可以直达日本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的往来与交流。

到了明朝,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垂涎自己的老师中国了,于是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沿海的倭寇问题震惊了当时的朝廷,大将戚继光带领明朝的军队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共同努力,把日本赶出了中国,解决了倭寇的问题。

清朝前期,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综合中国古代历史上中日的交往,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两国交恶的时期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是中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在古代日本一直积极的向中国学习。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对日方针、政策,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渐次发展,从中显示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及至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对日关系以及高超的外交艺术和深邃思想。

毛泽东曾多次明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股逆流。

中国一贯采取向前看的方针,要重建和加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只是由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敌视和遏制中国的政策,致使中日关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

在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外形势下,毛泽东高瞻远瞩,倡导发展中日民间往来,以民促官,官民并举,取得良好的外交效果。

最终,促成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友好关系崭新的一页。

周恩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尽管两国间战争状态没有宣告结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和贸易关系不但没有中断,而且不断发展。

促进中日友好,恢复中日邦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

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邓小平历来重视中日关系,他也是“中日友好”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在我们看来,对于中日关系一要以史为戒,二要向前看,三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关系一度处于冻结的状态。

这主要是两个阵营的划分的影响和中日民族感情的结果。

中国在这一时期,为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先后采取了一边倒和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方针。

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关系直接影响了日本对华关系。

而中国对日本的外交在国内热火朝天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中冷却。

直到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关系最终实现了破冰之旅。

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为标志,中日关系走向了战后的新起点。

1、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

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

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

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

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

加强经济合作。

2、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

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扭曲”的和平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中日两国的关系发展不仅对于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甚至世界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与日本在各个方面的摩擦不断,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主题中,中日关系呈现出了一种扭曲的和平。

回顾历史,从1972年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邦交正常化,到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两国在双边及地区与安全方面达成了共识,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内涵得到深化,再到1982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最后进入21世纪后中日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看似中日两国的关系朝着欣欣向荣,冰释前嫌的方向稳定发展着,实则每一步和平发展都伴随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历史问题等的摩擦。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及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战后40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90年代以来,日本纵容少数右翼分子在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向中国挑衅,双方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冲突和摩擦从未停止。

之所以造成和平发展与摩擦冲突并存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历史问题,领土主权问题,国际环境。

首先,历史问题。

这是每一个研究中日关系都不能避免的一个话题。

对于日本侵华的那一段历史,是许多中国人不忍直视而许多日本人不敢直视的一个问题。

在列数日本面对侵华历史的种种行为时我还是想提一下德国人的态度。

德国人在二战时期也曾经残酷的迫害犹太民族,但是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

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互惠与互益发展日中友好。

历史问题,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首相对战争受害者道歉的谈话的精神,推动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不管他个人对华感情如何,但今后他必然会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无论是谁上台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日关系。

双方和则两利,敌则两害,对立甚至战争不利于任何一方。

中国现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中日双方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

浅论二战后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浅论二战后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浅论二战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在新旧世纪转换之际,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回望历史,日本的近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

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认识问题和台湾问题。

如何认识与处理这两个问题,将成为左右今后一个相当时期之内中日关系发展快慢的关键。

而且中日关系逐步从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擦。

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表示怀疑。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以及领土磨擦,主要是钓鱼岛问题,日本右翼不断制造事端,把问题上升到军事、战略层面磨檫;还有防卫磨檫,90年代初期日本制造“中国威胁论”,其目的是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并为其扩军找借口,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在暗中采取行动支持“台独”。

这已成为阻滞中日关系健康良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今天,中日关系在激化,是中日经济地位的变化的原因,也是日本自身做法欠考虑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中日关系的发展到现在遇到较大阻力,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如下:首先国际形势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向世界施加霸权,日本在美国的东亚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有利于日本处于攻势而我处于守势的外在条件。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原以为通过援助我国改革开放会促使我国逐步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很可能已经落空。

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论文

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论文

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多极化中日关系发展前景引言: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面临的领土争议存在和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如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

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

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一、多极化下的中日关系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

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

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中日关系是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日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

对此,日本是极为重视的。

1989年后日本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1997年日本又将外交目的明确表述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

我国领导人近年来也频频对日本进行高级别的访向。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依附美国,做美国制约中国的马前卒。

在人权、民主、核武器实验、对华贷款等问题上给我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对一些历史问题极力回避;日本政府官员接二连三的“出言不慎”;对钓鱼岛事件持明显的支持纵容态度;尤其是日本与美国拼凑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明显是借助美国制约中国。

中日关系 论文

中日关系 论文

(一)历史问题。

1998年,日方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虽然这一道歉姗姗来迟,但是另一方面,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仍时有发生。

更加令人愤怒的是—今天日本政府也开始美化其侵略战争,否认当年侵略中国及亚洲各国的历史。

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

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那段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仅在90年代以来,日本一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义愤填膺。

60年前,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

对这一铁的事实,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竟说,这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1990年110日)。

(二)钓鱼岛问题。

日本右翼不断制造事端,把问题上升到军事、战略层面摩擦。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

但从大局出发,2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同福田首相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聪明,将来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

”但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

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

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最近日本又荒唐地制造出“购买钓鱼岛”事件: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募款“购买钓鱼岛”,有媒体报道称,4月27日开立的募款帐户到5月8日为止,已募得3.14亿日元。

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二、台湾问题日本国内“台湾情结”浓重,还成为了“台独”势力的诞生地及其主要海外基地之一。

1994年,日本“山村内阁”不顾中国政府反对抗议,允许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入境。

1997年,日美确立防卫合作新指针,指出日美军事防卫范围包括日本的周边事态。

2001年,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加强了对中国台海局势的干涉。

2001年4月,日本政府再次不顾中方的反对,允许李登辉访日。

2005年,日本政府开始对1999年制定的《周边事态法》进行修改,新版本明确把台海地区包括在日本的周边范围内。

三、钓鱼岛争端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2012年的购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降到冰点。

日本的购岛行为已经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我国政府和各界都对野田内阁的这一举动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表明了在捍卫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导致连续37年的日本经济会访华代表团行程被延期,中国银行等中国四大银行甚至缺席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召开的年会,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所罕见的。

日本经济也遭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的“抵制日货”行动的重创。

但是,排除美国这一大国而言,日本将是我们祖国的一个重要经贸伙伴,在处理一些问题之际,国民不可以用一种偏激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难题。

四、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日两国应该以讲清楚的认识到,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

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与冲突

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与冲突

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与冲突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与冲突引言:日本与中国是两个亚洲重要国家,虽然地理上相邻,但是它们的历史关系一直存在着纷争与冲突。

本文将围绕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与冲突展开详细讨论,探讨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的争端,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1.1 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古代中华文明和日本的古代文明都独立存在。

中国的中心领土扩展到朝鲜半岛,而日本则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两国之间有一定的文化交流,但也存在着冲突和争夺。

1.2 异族统治时期:日本的异族统治时期是两国历史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曾在13世纪时为元朝的附属国,而在19世纪日本则经历了殖民化的阶段,使得两国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关系紧张。

二、领土争端与战争:2.1 史书中的争端:有一些史领导载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其中最著名的是对于钓鱼岛(Diaoyu/Senkaku)的争议。

两国都宣称它们对该领土拥有主权,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此外,还有对于边界线的争议,如朝鲜半岛的归属问题等。

2.2 战争与侵略:在20世纪初,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多次侵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侵华战争(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和南京大屠杀等。

这些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仇恨感。

三、经济与贸易冲突:3.1 扩张经济与贸易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崛起与日本形成了直接的经济竞争。

两国在贸易上存在很多摩擦,诸如关税问题、贸易壁垒等。

另外,中国日益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市场也是与日本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投资与竞争:同时,中国和日本的投资和竞争也在不断扩大。

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并试图争夺战略性的市场份额。

这使得贸易关系复杂化,也增加了两国之间的难题和冲突。

四、政治价值观冲突:4.1 民族主义与历史歧视:中国和日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对方国家相关的历史事件。

两国对于彼此历史的解释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对方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历史歧视。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前言中日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很尖锐、很难平静对待的一个问题。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领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这也把中日关系推到了矛盾的顶峰。

尽管在1945年中国人民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却注定存在。

摘要:本篇论文以近年来中日关系现状进行观察分析,通过现状的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当今的中国和日本,综合国力都很强大,在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钓鱼岛的争夺已成为中日博弈的舞台。

嫣然成为世界的热点之一。

中日的博弈表面只是钓鱼岛及周围岛屿和东海黄海海域的划分归属问题,然而中日关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明了,而是暗流涌动,这场博弈还进行于南中国海。

关键字: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存在问题、内外因分析、客观评价中日关系等正文自古以来,中日一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自唐朝时,就开始了相互交流。

在大唐盛世时,日本向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科学文化,使日本得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然而,清朝却闭关锁国,从一个强国落后成为弱国,日本疯狂的对中国掠夺侵略,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得国人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怨恨。

直至现在,由于种种原因,中日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

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论述中日关系紧张的原因。

中日关系现状: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双方友好发展。

但近年来中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日本方面,日本几年政局不稳,连年更换首相;经济出现停滞现象。

经济不景气给日本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问题。

韦转移国内视线,以安倍晋三为首的额日本政府不断挑起事端,不断破坏中日友好邦交的良好局面。

具体表现在中日钓鱼岛及周围岛屿和东海、黄海的主权的归属划分之争;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教科书;高呼中国威胁论;参与南海争端,对越南、菲律宾进行援助,搅浑南海局势,阻碍中国南海问题的解决。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有了阶段性的发展。

中国对日态度日愈强硬。

在日实际控制的钓鱼岛派遣公务船进行常态化巡逻。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日关系直接反映出我们的综合实力,至少我是这么看待中日关系的。

中日关系呢,客观上讲,自唐时日本相对于中国来说是附庸,之后随时间推移关系变淡,自1840年中国的古老朝贡体系崩塌,以及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实力一跃超过曾经的老师并且进行军事扩展,至此中日关系交恶,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系跌入低谷;冷战至今,中日关系逐渐缓和,但仍然处于矛盾状态。

以上是至今的中日关系大体变动。

至此,接下来说现今的中日关系:利益,老生常谈了。

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与中国关系较好,主要是存在北方的共同敌人苏联。

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开始紧张,毕竟中国的崛起分走了一部分日本的利益,先将其定义为“利益挤压”。

这种“利益挤压”会越来越强,随着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至现在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多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开,中国建立亚投行对日本的“经济挤压”在程度上非常大,并且在今后的三十年里,中日关系会越来越差。

三十年后的中国会控制南海,甚至会伸张琉球群岛的主权,当然,中国要先挺过去当下的经济转型困难期和人口危机。

此时的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差距将大大减小,日本会随之失去非常大一部分中国市场,其他地方的市场在商品价格上又竞争不过中国,这些都将中日关系推向紧张的极点。

至于之后么,变数太大。

另外说到抵制日货,那就再提一句,最好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科学技术超越。

如今我们的身份证都是邻居帮的忙,根本抵制不了。

只有科技超越日本才能真正的抵制日货,设想一下我们技术做工都不输给邻居,而且成本和价格还比对岸低,日货就自然而然的抵制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中日之间肯定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

现在已经很清楚,阻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这三大问题由来已久,并非今天才构成了中日友好的重大障碍,为什么现在会愈演愈烈,似乎成了缠绕中日关系一个打不开的死结?而第一个原因是时代变了,以前中日关系只限于在政府层面展开,在高层中进行,几个高级领导人个人之间的交往就可以决定中日关系的走向,比如田中外交就可以一举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现在这样的外交方式不行了,因为时代条件变了,互联网所创造的信息充分交流的条件让政府原来独享的信息,不得不进入到公众领域,少数人的外交成了公众普遍关心的事情,民意成了外交的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

中日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

中日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姓名:李昊明学号:2013220104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摘要中日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同时也是近期最受关注的国际双边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最近几年,中日关系的总趋势是由缓和趋于紧张,除了引起全国人民愤怒的“钓鱼岛事件”外,一系列破坏两国关系的事件层出不穷。

对于中日两国的关系问题,我们要客观看待两国历史文化的不同背景,正确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

以下笔者就中日关系浅谈以下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中日关系双边关系经济政治共同发展当前的中日关系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两国建交以来,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中日关系发展展望21世纪中日两国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和经济合作在两国官民并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从长远的角度和广度来考虑和发展中日关系在维护亚洲和平、稳定、繁荣的大目标下,求同存异,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商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中日经济与技术合作,促使亚太经济合作,经过双方努力,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将会继续扩大,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经济发展将作出新的贡献。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浅谈中日关系摘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中日关系,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疑问……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谐;战略现阶段,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从这几个方面看待和处理好了中日问题,便会使得我国人民在看待和处理当前我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局势方面,有更为清醒和明晰的认识,从而,在与自身相联系的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前提。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

这样的理解中日关系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队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纵观历史,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

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南京大屠杀,371毒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恨得是咬牙切齿,但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对日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是不可磨灭的。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维系的底部。

当今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复杂之极,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垂涎中国的资源和领土,用他的鼠目寸光发动了侵华战争,犯下了种种罪行,导致了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仇日情节。

但是笔者在此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虽然说经济上的合作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但理由一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日本在政治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强硬的,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大。

近几年中日两国的首脑一直没有实现互访,虽然说距离不是问题,不过这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经济上的往来这只是利益上的需要,政治上的问题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

而且政治上的不和睦将会导致以后几十年甚至永远中国和日本是敌对的关系。

所以政治上的改革才能给中日关系带来希望。

历史问题迄今已只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

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的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憾事。

现在日本的政策决定了他是亲西方的,这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日本不会永远亲西方,因为日本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日本的野心是由于日本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日本面对的民族存亡与中华民族很相似
也许未来日本与中国会爆发战争,笔者认为战争的发动取决于日本,因为中国无意日本狭小的领土和匮乏的资源,而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也许是日本垂涎若渴的,如果日本的决策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应该能认识到发动侵华战争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

这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韩等国的由衷支持。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
其程度之深,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岐。

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今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

中国和日本在近年来崛起是比较迅速的,两强并起。

在亚洲。

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上面已经提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相似,没有被西方所同化,而中国无意与日本为敌,虽然历史造成的痛苦无法抹去。

但双方同时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富裕起来。

而中国可以促进日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消费以及基本产品的供应。

中日两国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要是彼此把对方看作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他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

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

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的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经过多年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是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

这种合作
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是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日本是亚洲国家,于中国近在咫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不是历史原因,两国友好共处不是不可能的。

放眼未来,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日本最大敌人也不是中国,中国无意损害日本民族的利益,而日本根本就不可能通过战争从中国这里得到任何领土和资源,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双方友好往来都会成为赢家,如果在解决掉领土问题的前提下(通过非战争手段),日本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下于巴基斯坦,而对于日本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日本的领导层人士清自己的归属,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国会成为日本强大的依靠而并非案板上的鱼肉,因为世界之大,何必与邻为敌,真的希望双方能共同携手面对未来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即是说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关键是致力于亚洲的整合,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国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要使得中日关系有所缓和,日本就要正视过去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中国也要改变仇视日本的看法,只有这样中国和日本才能实现共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