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叶绿素提取纯化实验报告

叶绿素提取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素的提取方法,掌握叶绿素提取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叶绿素提取纯化在科研、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主要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者结构相似,仅分子中的镁离子被铁离子取代。

叶绿素提取纯化主要通过以下步骤:1. 提取:利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溶解叶绿素,使叶绿素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

2. 离心:通过离心分离叶绿素提取液中的杂质,得到较纯的叶绿素。

3. 分离:采用层析技术(如纸层析、薄层层析等)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

4. 纯化:通过重结晶、吸附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叶绿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丙酮、无水乙醇、碳酸钙、滤纸、层析板、滤液、层析溶剂等。

2. 实验仪器:研钵、剪刀、离心机、层析缸、紫外灯、比色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素提取(1)取新鲜菠菜叶片,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

(2)将剪碎的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和丙酮,研磨至糊状。

(3)将研磨后的混合物转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

2. 离心分离(1)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入另一离心管中,以4000r/min离心10分钟。

(2)取上清液,即为叶绿素提取液。

3. 叶绿素分离(1)取层析板,用铅笔标记起始线。

(2)用毛细管将叶绿素提取液点在起始线上,重复点样2-3次,待溶剂挥发后,再点样。

(3)将层析板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层析溶剂,使溶剂面低于起始线。

(4)待层析溶剂上行至距离起始线约1cm时,取出层析板,晾干。

(5)用紫外灯照射层析板,观察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分离情况。

4. 叶绿素纯化(1)将分离出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用无水乙醇溶解。

(2)将溶液置于冰浴中,缓慢加入无水乙醇,使叶绿素沉淀。

(3)过滤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晾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质器,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

叶绿体包括一系列色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以便进一步分析其
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
1. 从新鲜的叶子中剪下片段,用无菌蒸馏水洗涤。

2. 用离心机将叶片离心,离心速度为1000 rpm,时间为5分钟。

3. 将上清液取出并过滤,过滤剂为细孔过滤纸。

5. 将上清液取出,并用1ml无菌蒸馏水洗涤叶绿体色素。

7. 取出上清液,将其光度值调至0.4-0.6。

(400nm处)
8. 将上述上清液转入紫外吸收仪中,观察叶绿素的吸收曲线。

实验结果:
实验得出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吸收最强的波长为680nm和430nm。

这对应着叶绿
体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

实验得到的叶绿体色素移液后,需要经过离心的过程,这样可去除混杂物质,获得更
为纯净的叶绿素。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色素。

叶绿素是植物所特有的,它起
到了光合作用的关键作用。

实验中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的分析叶绿素的结构
和功能提供帮助。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和提纯方法。

3. 学习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过提取和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叶绿素,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作用提供条件。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植物叶片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然后通过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最后收集纯化的叶绿素。

三、实验器材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青菜等)2. 研钵、研杵3. 乙醇、丙酮(分析纯)4. 层析柱、层析板5. 滤纸、脱脂棉6. 移液管、滴管7. 恒温水浴锅8. 显微镜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适量乙醇和丙酮(体积比1:1),研磨至匀浆。

(3)将匀浆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

(4)收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5)过滤,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2. 分离叶绿素(1)将层析板放入层析柱中,在底部铺一层脱脂棉。

(2)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移液管滴加于层析板上,确保液面低于层析板边缘。

(3)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如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4:1)。

(4)将溶剂滴加于层析板上,观察层析过程,直至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

(5)取出层析板,用铅笔标记层析结果。

3. 收集纯化叶绿素(1)用移液管收集叶绿素层,倒入小烧杯中。

(2)加入少量乙醇,搅拌均匀。

(3)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恒温水浴锅蒸干。

(5)用少量乙醇溶解残留物,得到纯化叶绿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可以得到绿色叶片提取物,表明叶绿素已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

2. 叶绿素分离:通过层析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证明叶绿素具有独特的性质。

3. 叶绿素纯化:通过蒸发和溶解,可以得到纯化的叶绿素,说明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得到了有效的纯化。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课题。

想象一下,阳光下的小植物,满身的绿色,就像穿着翠绿衣裳的小精灵。

你可知道,叶绿素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它可是植物的“魔法武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实验,顺便看看怎么把叶绿素提取出来,真是让人充满期待啊。

准备工作可得做足。

找几片新鲜的绿叶,最好是一些比较嫩的,比如菠菜或者其他绿叶蔬菜。

小伙伴们,记得洗干净哦,卫生第一。

然后,撕碎这些叶子,越小越好,这样才能让叶绿素更容易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给小植物“做美容”,哈哈。

撕的过程中,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清新的味道,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咱们要用到一些工具。

把撕碎的叶子放进研钵里,加入一些酒精,建议用乙醇。

酒精可真是个好帮手,它能把叶绿素从叶子里“撇”出来。

用杵子慢慢研磨,直到叶子变成绿油油的糊状。

这一刻,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炼金术士,手里的东西似乎在变得神奇。

油绿的汁液渐渐渗出来,真是让人心花怒放。

这时候,你会发现,液体的颜色开始变得浓郁。

小心翼翼地把混合物过滤到一个试管里,别让那些叶子的渣滓混进来哦,咱们要的可是纯粹的叶绿素。

就像在筛选黄金一样,真是小心翼翼。

一过滤,看到清澈的液体,那一瞬间,心里不禁乐开了花,感觉这就是成功的象征。

可以用薄层色谱法来分离叶绿素。

想象一下,在薄层板上,一滴滴的液体就像小小的水滴,兴奋地准备出发。

小心地把试管里的液体滴在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含有溶剂的小容器里。

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在板上缓缓移动,颜色也在不断变化。

简直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太美了!经过一段时间,取出薄层板,看到上面的色带,一条条的,绿的、黄的、甚至还有些微微的蓝色。

这时候,心里默念:“这就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咱们可以用尺子量量这些颜色的距离,分析一下不同色带的组成,原来叶绿素还有好几种呢。

真是让人意外,看来这小小的绿叶,藏着的秘密可真不少。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选二篇)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选二篇)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选二篇)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一、实验目的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

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

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一、实验目的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实验报告一: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比较1.引言叶绿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承担着捕获光能和转化化学能的重要角色。

菠菜是叶绿素含量较高的植物之一,因此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菠菜中的叶绿素,探索最有效的提取方式。

2.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新鲜菠菜叶片- 无水乙醚- 丙酮- 高速离心机- 比色皿2.2 方法:- 方法一:无水乙醚提取法将适量的菠菜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醚,用摇床震动片刻,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醚中,然后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体。

- 方法二:丙酮提取法将适量的菠菜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丙酮,用摇床震动片刻,使叶绿素溶解于丙酮中,然后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体。

- 方法三:乙醇提取法将适量的菠菜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用摇床震动片刻,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体。

3.结果在三种提取方法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二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呈现绿色,而方法三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呈现黄绿色。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三个试管中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二提取的叶绿素吸光度较高,而方法三的吸光度较低。

4.讨论方法一使用无水乙醚作为提取溶剂,乙醚能有效溶解叶绿素,并且在离心过程中上层液体的分离效果较好。

方法二使用丙酮作为提取溶剂,丙酮也能有效溶解叶绿素,并且丙酮相对于乙醚来说更易于购买。

方法三使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乙醇对叶绿素的溶解能力较差,导致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吸光度较低。

5.结论通过对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实验比较,我们发现使用无水乙醚和丙酮作为提取溶剂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取菠菜中的叶绿素,并且吸光度较高。

因此,在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建议使用无水乙醚或丙酮作为提取溶剂。

实验报告二: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研究1.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提取色素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滤液划线2)干燥后重复划2-3次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

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同类题库】.下列哪一种液体不能作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液?(c)a.丙酮溶液b.酒精溶液c.水溶液 d.汽油.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d)a.叶绿素a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收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d)a.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c.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a)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麦苗.用韭菜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不能用作提取剂的是(a)a.水 b.丙酮 c.酒精 d.ccl4.为了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碳酸钙,其作用是(b)a.调节ph,加速色素溶解 b.调节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使绿叶研磨充分 d.有利于四种色素的分开.在研磨绿叶时,下列哪种物质不需要加入(b)a.丙酮b.层析液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多选)某学生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收集到的滤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是(ac)a.叶片较老较黄 b.加入的二氧化硅多了些c.研磨不充分d.漏斗基部塞的脱脂棉多了些.做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是图中(d).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c)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装置如下图。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6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6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6篇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1)1.1 仪器与试剂仪器:研钵、分液漏斗、显微载玻片、毛细管、层析柱(20×10 cm)、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乙酸乙酯(化学纯)、无水硫酸钠、硅胶G、中性氧化铝(150目~160目)1.2 提取与分离1.2.1 浸泡法提取色素在研钵中放入20 g新鲜的菠菜叶,加入20 mL3:2(体积比)石油醚—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不要研成糊状,否则会给分离造成困难),用倾析法将提取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乙醇。

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乳化。

弃去水乙醇层,石油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滤入小圆底烧瓶,在水浴上蒸发浓缩至大约l m L。

1.2.2 薄层层析取四块显微载玻片,硅胶G经0.5%羧甲基纤维素钠调制后制板,在室温下晾干后在110°C活化1h。

选取效果最好的一块进行点样。

展开剂:(1)石油醚—丙酮=8:2(体积比)(2)石油醚—乙酸乙酯=6:4(体积比)取活化后的层析板,点样,放入预先选定展开剂的广口瓶。

瓶的内壁贴一张高5cm,绕周长4/5的滤纸,下部浸入展开剂中,盖上瓶盖。

待展开剂上升至规定高度时,取出层析板,晾干,做出标记。

分别用两种展开剂展开,比较不同展开剂的展开效果。

观察斑点在板上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f值的大小。

注意更换展开剂时,需干燥层析瓶,不允许前一种展开剂带入后一系统。

1.2.3 柱层析取少量脱脂棉在小烧杯中用石油醚浸润后,挤压除去气泡,放在层析柱底部。

在层析柱中加15cm石油醚。

加入中性氧化铝8克,打开柱下活塞,保持石油醚高度不变,氧化铝在柱子中堆积。

装完后,打开下端活塞,放出溶剂,直到氧化铝表面剩下1—2mm高为止(不能使氧化铝表面露出液面)。

将浓缩液用滴管加到柱顶部,打开下端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关闭活塞,加数滴石油醚,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几次反复,使色素全部进入柱体。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及化学性质鉴定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及化学性质鉴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及化学性质鉴定姓名班级学号一、实验原理和目的目的:1.练习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叶绿素色素成分提取、分离原理:1、溶解性。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2、吸附性。

滤纸对Chlb、Chla、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附能力不同,当用石油醚作推动剂时,其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可相互分离。

二、实验器具和步骤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器具:研钵一个,漏斗一个,刻度试管两支,剪刀一把,长滴管一个,培养皿(直径9cm)一个,圆形滤纸(11cm和7cm)各一张,滤纸条一张试剂:95%乙醇,石油醚步骤:1.色素提取(乙醇粗提液)a.取新鲜叶片洗净擦干,去中脉称1g左右剪碎于研钵b.研钵中加3-5ml95%乙醇研磨成匀浆过滤于刻度试管残渣用少许乙醇冲洗一并过滤定容至10ml2.荧光观察将乙醇提取液试管放于太阳光下观察反射光和透射光下的颜色现象: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为叶绿素荧光3.色素萃取(石油醚提取液)取乙醇提取液5ml与另一支试管加2ml石油醚摇荡静止片刻上层深绿色为石油醚提取液4.色素分离a.将(11cm)圆滤纸中间剪一小圆孔取滤纸条捻成紧实芯一端插入圆滤纸中心(孔缘与纸芯紧贴且露出少许,最好相平)用长滴管吸少许石油醚提取液滴于纸芯上端待风干后再滴加几次b.将盛有石油醚的内盖(不要过满)放于培养皿中央将插上纸芯的滤纸放在培养皿上纸芯下端浸入石油醚迅速盖好培养皿。

c.推动剂前缘接近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风干可见分离色带,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位置和名称三、实验数据和作业四、数据分析研磨叶片不充分,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浓度稀,荧光现象不明显分离色带较少的原因:提取的叶绿素的浓度稀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姓名刘伟学号专业生物科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学习中心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四、试验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

叶绿素萃取的实验报告

叶绿素萃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叶绿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3. 通过实验,提取并分析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的一种重要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参与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以通过萃取法将其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研钵、研杵、滤纸、漏斗、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酒精灯、温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药品:新鲜菠菜、丙酮、无水乙醇、碳酸钙、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新鲜菠菜,将其洗净、沥干,用剪刀剪碎。

2. 称取一定量的菠菜,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用研杵研磨成浆状。

3. 将研磨好的菠菜浆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4.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持续加热30分钟。

5. 将加热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

7. 将锥形瓶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丙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8. 将下层有机层收集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弃去上层水层。

9. 将有机层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10. 将下层有机层收集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弃去上层水层。

11. 将有机层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线。

12.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现象1. 在加热过程中,菠菜浆颜色逐渐变深,表明叶绿素逐渐被释放出来。

2. 在萃取过程中,有机层和水层分层明显,有机层呈绿色。

3. 在测定吸光度时,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相对应。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叶绿素提取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根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绘制叶绿素含量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分析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8
(二)步骤
1、称取0.5g叶片,剪碎后置于玻璃匀浆 器中加纯丙酮5mL,研成匀浆,用80%丙 酮10mL洗匀浆器,用80%丙酮定容到 25mL,避光静置5min。用移液管吸取上 面的绿色清液1mL置于一大试管中,加入 丙酮4ml稀释,摇动试管,作测定用。
9
2、测量光密度值
取上述提取液以80%丙酮作为空白对照,于 663及645nm下读取光密度值
5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PCBA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二、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叶绿素a、b在长波方面的最大吸收峰分别 为为663nm和645nm。 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 、b比吸收系数k 为已知,根据Lambert—Beer定律列出浓 度C与光密度OD之间的关系式:
7
OD663=82.04Ca+9.27Cb OD645=16.75Ca+45.6Cb Ca、C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mg/L 解方程式得 Ca=12.7OD663-2.69OD645 Cb=22.9OD645-4.68OD663 Ct=Ca+Cb=20.2D645+8.02D663
实验四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1
一、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一)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和b、 胡萝卜素及叶黄素)。这些色素均不溶 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酒精或 丙酮等提取。并可根据它们在不同有机 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在吸附剂上的 吸附能力不同,将它们彼此分离开。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过程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将除去叶柄和粗叶脉的5g 左右新鲜绿色叶片(菠菜叶或白菜叶、女贞叶),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充分的研磨,当研磨成糊状时,再加入5-6ml 丙酮,用杵棒迅速搅动后,静止3-5min,就可看到丙酮提取液为深绿色,再将澄清的提取液直接收集到有色的小广口瓶中(不经过滤)。

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尽量少吸入丙酮,搅动后静止时,用纸或塑料薄膜盖在研钵上。

因为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都是脂类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酒精、乙烷、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且用丙酮的效果较好,加入丙酮就是为了快速提取色素。

又因丙酮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挥发,所以必须在充分的研磨后加入,而不在研磨前或研磨中加入。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研钵中加入2ml 丙酮,数量不足,色素提取液量不多,如果再经脱脂棉过滤,滤液几乎全被吸走,提取色素困难,所以改成加入丙酮5-6ml。

将色素收集到有色的小广口瓶中,目的是避免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接触空气或光照下遭到破坏。

2、制备滤纸条取一张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8-9cm 长,1cm 宽的滤纸条,再将滤纸条的一端对折剪去两角。

3、画滤液细线用牙签(或用钢笔尖、六号注射针头等)代替毛细吸管,蘸取有色小广口瓶中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划的线条越细越齐(直),而且待滤液干燥后,继续重复画4~5 遍,实验效果越好。

4、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将4ml 层析液倒入100ml 烧杯中,再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与层析液离开一定的距离,即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

5、实验结果的观察层析几分钟以后(约4~5min),滤纸条上便清楚地呈现出四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一实验目的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

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

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新鲜的菠菜叶片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四实验步骤(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掌握叶绿素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3. 学习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中的叶绿素。

4. 了解叶绿素提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这些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中的叶绿素。

实验中,我们使用95%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研磨、过滤等步骤提取叶绿素。

提取液中的叶绿素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卤地菊等)2. 95%乙醇3. 研钵、剪刀、石英砂、碳酸钙粉、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植物叶片1克,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加入2-3 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

3. 再加入2-3 mL 95%乙醇,继续研磨,直至植物碎片充分溶解。

4. 将研磨好的混合物用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5. 将滤液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取一张滤纸,将滤液均匀涂在滤纸上,晾干。

7. 将晾干的滤纸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叶绿素荧光现象。

8. 将晾干的滤纸置于薄层色谱板上,用合适的溶剂进行层析。

9. 观察层析结果,确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经过研磨、过滤后,滤液呈绿色,说明叶绿素已被提取。

2. 在紫外灯下观察,晾干的滤纸上有绿色荧光,证明叶绿素的存在。

3. 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在色谱板上形成两个不同的斑点,证明叶绿素已被成功分离。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使用碳酸钙粉的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2. 乙醇的浓度对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有影响,实验中使用的95%乙醇提取效果较好。

3. 叶绿素提取过程中,温度、研磨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提取效果。

4. 薄层色谱分离叶绿素时,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层析条件对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背景资料: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

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

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

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

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

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叶绿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无水乙醇、丙酮等。

在研磨叶片时,细胞被破碎,叶绿素能够从叶绿体中释放出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提取。

2、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不同的色素就会在滤纸条上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新鲜的菠菜叶。

2、用具研钵、漏斗、脱脂棉、毛细吸管、剪刀、定性滤纸、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无水乙醇、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 20:2:1)、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步骤1、提取叶绿素(1)称取 5g 新鲜的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以及5mL 无水乙醇。

(3)迅速、充分地研磨菠菜叶,直至变成匀浆状。

(4)用漏斗和脱脂棉过滤研磨液,收集滤液到小试管中。

2、制备滤纸条(1)将定性滤纸剪成 10cm×1cm 的长条。

(2)在一端剪去两角,以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边缘扩散过快。

3、画滤液细线(1)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滤纸条的铅笔细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2)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 2 3 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

4、分离叶绿素(1)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培养皿中,液面高度不要超过 1cm。

(2)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3)用培养皿盖盖住培养皿,以防止层析液挥发。

5、观察和记录(1)一段时间后,取出滤纸条,待干燥后观察色素带的分布。

(2)记录不同色素带的颜色、位置和宽度。

五、实验结果1、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了四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

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

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实验记录】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结果与讨论】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时候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15分钟足矣。

叶绿素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素提取与分离的方法。

2. 了解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3. 掌握薄层色谱法在叶绿素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具有吸收红光和紫光,反射绿光的特性,因此植物呈现绿色。

叶绿素主要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大类,此外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的提取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将叶绿素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

分离叶绿素通常采用薄层色谱法,根据叶绿素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层析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石英砂、碳酸钙粉、95%乙醇、层析缸、滤纸、毛细管等。

2. 实验仪器: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电热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紫外灯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菠菜叶片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

2. 叶绿素提取:将剪碎的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加入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入10-15ml 95%乙醇,离心35min,提取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

3. 叶绿素分离: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将其剪成滤纸条(9cm×3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素提取液,沿纸条的长度方向涂在纸条的一边(距边约1cm),使色素扩散的宽度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重复操作数次。

4. 层析:在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推动剂,将滤纸条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层析缸中,使滤纸条下端浸入推动剂中。

迅速盖好层析缸盖,等待推动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风干,即可观察到分离的各种色素条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素条带观察:在紫外灯下观察,滤纸条上呈现出蓝绿色、黄绿色、黄色和橙黄色的条带。

2. 色素鉴定:根据色素条带的颜色和位置,鉴定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3. 叶绿素含量测定:通过比较各色素条带的长度,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解析 本题可排除错误选项。色素易被滤纸吸附, 故用纱布过滤, A错误;每次重复画色素滤液细线时, 需等干燥后再进行, C错 误;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 因此研磨叶片时需用无水乙 醇或丙酮, D错误。 答案 B
分 (1)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离 (2)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色 (3)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两次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素 (4)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
题组二: 考察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误差
种类 颜色 含量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经典高考题)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
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结果是 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
B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易错警示! 1.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目的
过程
注意事项
操作目的
(1)
(2) 提 取 (3) 色 (4) 素 (5)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
加少量SiO2 加少量CaCO3
迅速、充分研磨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溶解色素 研磨充分
保护色素,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
(6)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 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叶黄素 (黄色) (占总量1/4)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占总量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宽约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

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

如菠菜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七、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