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度而变化的。

3、平行于正面的面叫顶面,平行于底面的面叫底面。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都可以通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再求和得到。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再乘以高得到。

6、观察物体时可以用手绘制出物体的投影图,投影图是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像。

7、投影图有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和俯视图等不同类型。

8、在绘制投影图时需要注意比例关系和投影线的方向,以便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具体公式为:(a+b)×c=a×c+b×c。

此外,还有其他拓展公式,如(a-b)×c=a×c-b×c,(a±b±c)×m=a×m±b×m±c×m,以及(a+b+c)÷m=a÷m+b÷m+c÷m,(a-b)÷c=a÷c-b÷c,a×c±b×c=(a±b)×c,a÷c±b÷c=(a±b)÷c。

在简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哪种定律。

4、连除的性质有两点。

首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具体公式为:a÷b÷c=a÷(b×c)。

其次,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具体公式为:a÷b÷c÷d=a÷d÷b÷c。

5、在简算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的情况,比如0.6+0.4-0.6+0.438×99+99.此外,还需要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是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使用的表示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长度单位之间进率为10,面积单位之间进率为100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1、公顷是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0万平方米。

2、平方千米是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等于100万平方米。

3、公顷和平方千米常用于表示土地面积、国家面积等。

三、换算1、将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需要将公顷数除以10.2、将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需要将平方千米数乘以10.四、应用1、在解决土地面积问题时,需要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2、在研究地图时,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五、计算工具的认识1、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使用。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3、计算器是现代常用的计算工具,具有开关、清除等功能键。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xxxxxxx平方米,1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在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

例如,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而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

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为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为6364平方千米。

射出来的光线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量出长度,因此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②类型三:a×99+a a×b-a= a×(99+1) = a×(b-1)③类型四:a×99 a×102= a×(100-1) = a×(100+2)= a×100-a×1 = a×100+a×2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198 =588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25×4×56 =99×(125×8)=100×56 =99×1000=5600 =99000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2.合并式25×(40+4) 135×12—135×2=25×40+25×4 =135×(12—2)=1000+100 =135×10=1100 =13503.特殊14.特殊2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256×(99+1)=45×100+45×2=256×100 =4500+90=25600 =45905.特殊36.特殊4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100×26—1×26 =35×10=2600—26 =350=2574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它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 250÷8×4=256+44—58 =250×4÷8=300—58 =1000÷8=242 =125五.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125×25×32125×8837×96+37×3+37易错的情况: 38×99+99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2.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4.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组数据不同的地方·5.复式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必须要有图例·单位长度需统一·鸡兔问题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一(100-2×36)÷(4-2)=14(只)………兔;36-14=22(只)……………………………鸡·解二(4×36-100)÷(4-2)=22(只)………鸡;36-22=14(只)…………………………兔·(答略)(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解一(4×1000-3525)÷(4+15)=475÷19=25(个)解二 1000-(15×1000+3525)÷(4+15)=1000-18525÷19=1000-975=25(个)(答略)(“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52+44)÷(4+2)+(52-44)÷(4-2)〕÷2=20÷2=10(只)……………………………鸡〔(52+44)÷(4+2)-(52-44)÷(4-2)〕÷2=12÷2=6(只)…………………………兔(答略)鸡兔同笼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假设法:①假如都是兔②假如都是鸡③古人“抬脚法”:解答思路: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3.公式: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运动(二)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9.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20.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n-2)×180°=多边形内角和(其中n表示多边形边数.n-2表示多边形可以分为对少个三角形)11 / 1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②类型三:a×99+a a×b-a= a×99+1 = a×b-1③类型四:a×99 a×102= a×100-1 = a×100+2= a×100-a×1 = a×100+a×2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a÷b ×c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198 =588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25×4×56 =99×125×8=100×56 =99×1000=5600 =99000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2、合并式25×40+4 135×12—135×2=25×40+25×4 =135×12—2=1000+100 =135×10=1100 =13503、特殊14、特殊299×256+256 45×102=99×256+256×1 =45×100+2=256×99+1 =45×100+45×2=256×100 =4500+90=25600 =45905、特殊36、特殊499×26 35×8+35×6—4×35=100—1×26 =35×8+6—4=100×26—1×26 =35×10=2600—26 =350=2574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五、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125×25×32125×8837×96+37×3+37易错的情况: 38×99+99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2、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4、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组数据不同的地方.5、复式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必须要有图例.单位长度需统一.鸡兔问题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一 100-2×36÷4-2=14只………兔;36-14=22只……………………………鸡.解二4×36-100÷4-2=22只………鸡;36-22=14只…………………………兔.答略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解一4×1000-3525÷4+15=475÷19=25个解二 1000-15×1000+3525÷4+15=1000-18525÷19=1000-975=25个答略“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52+44÷4+2+52-44÷4-2〕÷2=20÷2=10只……………………………鸡〔52+44÷4+2-52-44÷4-2〕÷2=12÷2=6只…………………………兔答略鸡兔同笼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假设法:①假如都是兔②假如都是鸡③古人“抬脚法”:解答思路: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3、公式: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运动二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9、古今中外,许多着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20、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n-2×180°=多边形内角和其中n表示多边形边数,n-2表示多边形可以分为对少个三角形。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我帮你整理了一些重点内容,并结合人教版的教材特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位顺序表。

•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亿以内数,了解亿、千万、百万、十万等计数单位。

•大数的比较:比较大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角的形成: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征。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平移:认识平移现象,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旋转:认识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特征。

•对称: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的概念。

第四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混合运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小数的乘法•小数乘整数: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用一、二步计算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列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建议•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书写规范,认真审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四位数和三位数连加连减:
- 通过加减法计算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和与差。

2. 四位数的整十整百相加:
- 利用整十整百相加的性质计算四位数的和。

3.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通过加减法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 乘法的进位与退位:
- 计算乘法时,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和运算。

5. 两位数的乘法:
- 通过乘法计算两位数的积。

6. 简便算术:
- 运用简便算术的方法进行四则运算。

7.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
-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概念,进行分数的计算。

8. 百分百、五分之几与几十分之几:
- 理解百分比的概念,进行百分比的计算和转换。

9. 解决实际问题: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 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a-b×c③类型三:a×99+a a×b-a= a×99+1= a×b-1④类型四:a×99a×102= a×100-1= a×100+2= a×100-a×1= a×100+a×2三、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 ;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a÷b×c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198 =588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25×4×56 =99×125×8=100×56 =99×1000=5600 =99000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2、合并式25×40+4 135×12—135×2=25×40+25×4 =135×12—2=1000+100 =135×10=1100 =13503、特殊14、特殊299×256+256 45×102=99×256+256×1 =45×100+2=256×99+1 =45×100+45×2=256×100 =4500+90=25600 =45905、特殊36、特殊499×26 35×8+35×6—4×35=100—1×26 =35×8+6—4=100×26—1×26 =35×10=2600—26 =350=2574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五、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125×25×32125×8837×96+37×3+37易错的情况:38×99+99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12、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统计: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植树问题:1、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2、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间隔数=总长度÷间隔长度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4、封闭:棵数=间隔数二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三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五棋盘棋子数目: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③类型三:a×99+a a×b-a= a×99+1 = a×b-1④类型四:a×99 a×102= a×100-1 = a×100+2= a×100-a×1 = a×100+a×2三、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a÷b ×c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198 =588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25×4×56 =99×125×8=100×56 =99×1000=5600 =99000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2、合并式25×40+4 135×12—135×2=25×40+25×4 =135×12—2=1000+100 =135×10=1100 =13503、特殊14、特殊299×256+256 45×102=99×256+256×1 =45×100+2=256×99+1 =45×100+45×2=256×100 =4500+90=25600 =45905、特殊36、特殊499×26 35×8+35×6—4×35=100—1×26 =35×8+6—4=100×26—1×26 =35×10=2600—26 =350=2574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五、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125×25×32125×8837×96+37×3+37易错的情况: 38×99+99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统计: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植树问题:1、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2、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间隔数=总长度÷间隔长度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4、封闭:棵数=间隔数二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三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五棋盘棋子数目: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大数的认识,包括了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点。

同时,也介绍了自然数的概念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另外,还介绍了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可以将数写成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数的单位换算,例如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以此类推。

另外,我们还需要掌握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的概念,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数。

同时,自然数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概念,它包括1、2、3、4、5、6、7、8、9、10、11等数字,一个物体也没有时用0表示。

在读数时,我们需要注意每一级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在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不够用的位数需要补足。

对于亿以上的数,我们需要掌握其读写方法。

首先,可以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也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改写可以将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则是去掉末尾的四位或八位数字,将数写成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

在使用“四舍五入”法时,需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如,≈5万,≈6万,xxxxxxxx0≈7亿,xxxxxxxx0≈5亿。

10、计算工具的认识:我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计算器上的按键包括ON/C开关、清除屏键OFF关机键、AC清除键和CE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进率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0+任何数=任何数任何数-0=任何数 0×任何数=0 0÷任何数=0
0不能做除数,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注意观测点的确定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
两个数的和。

a-b-c=a-(b+c)
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
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
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 a× (b×c ) 注意:4×25=100 8×125=1000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b÷ c = a÷ ( b×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125×883.25+1.9810.32-1.9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0
1
100
1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吨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

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注意:带上单位。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
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简算)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
***数学思想集合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小数=大数
(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份数=(盈+亏)÷每份差
份数=(大亏-小亏)÷每份差
份数=(大盈+小盈)÷每份差
100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