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播学通论》

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班

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传播的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相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相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体系统、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

文化圈层:文化圈层指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的反映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要素所联结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显示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第二章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

一、名词解释

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的功能、特征

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功能、娱乐功能

特征: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永恒性、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

三、传播的途径(方式)和模式

途径:迁徙传播、商贸传播、战争和扩张传播、宗教传播、教育传播、使节互访、和亲通婚、大众传媒传播、探险、旅游观光、学术会议、图书交流与翻译传播模式:直接传播(a.链式传播b.波式传播c.根式传播)、间接传播(又称媒介传播)、激起传播(又称刺激传播)、膨胀型传播( a.传染型b.等级行等级传播)、迁移型传播

第三章物质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有人称为物态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也称第二自然,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深刻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二、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则、途径

原则:物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途径:1.探险:美国西部片;2.迁移:永嘉南渡、南唐;3.地区征服:工匠

技巧:1.舞蹈;2.绳结;3.岩画;4.鹳鱼石斧图;5.楔形文字;6.城市人际(清明上河图);7.陶文;8旗语(火车);9.鼓和锣;10.汉谟拉比法典;11. 邮驿;12.青铜器;13.烽火;14.符节;15.马拉松;16.灯语;17.胡服骑射;18. 印章文字;19.匈奴民歌;20.汉墓壁画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现象和行为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饮食的结构是谷食多,肉食少;饮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传统饮食食谱丰富,烹饪风格多彩。

中华饮食文化内涵:精、美、情、礼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现象和行为:① 商贸传播现象与行为;②宗教传播现象和行为

四、服饰文化传播的功能、理论

服饰文化的传播功能:

(1)服饰文化的人际传播功能

社会身份地位区分的标志;表现人的个性特征和社会态度取向;增强或弱化认同效应。

(2)服饰文化的组织传播功能

表明属性,产生归属感;标识团体属性,职业和社会角色。

理论:(1)西梅尔的“下滴论”,服饰文化的传播是从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实力的上层阶级兴起,通过下层阶级的模仿逐渐渗透和扩大到整个下层社会。

(2)水平流动论,在群体内部是是在同类的群体之间传播。

(3)布伦伯格的下位文化革新论,上层社会受到下位文化的反阶级、反传统、反文化、超常识的新流行冲击时,被这种新奇的,前卫的样式所标志的“年轻” 和“新颖”的魅力所折服,逐渐接受和承认这种服饰文化。

第四章精神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在思想、精神、心理意识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精神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观念、规范和模式等几个方面。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指一种文化的整体在一定范围所规定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认知关系,即客体的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由某种文化要素限定的需要。

文化价值的特性:复杂多样性。

二、教育与精神文化传播

(一)教育活动传递着文化中最重要的习惯、传统和经验,它持续于文化发展的始终。

(l )教育可以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2 )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的失

真。

(3 )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的,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

(4 )传者与受传者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建立起稳定、亲密的联系。

(5 )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精神文化传播。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

义。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二)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文化实现的。

选择和整理的尺度:

1.社会需要;

2.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

(三)教育通过发挥其传递的功能,使文化得到了再生和继承,并使自身成

为文化的工具和材料,也因此成为文化存在的原因。

三、精神文化传播的途径、渠道

途径:自然传播(迁徙)、商道传播(丝绸之路)、战争传播(十字军东征)、移民传播(朱元璋)、宗教传播(佛教)

模式:直接传播:快速、直接、贴近现实生活;媒介传播(间接):第三者;刺激传播:器物一一制度一一文化

渠道:文学渠道(特征:A.形象的间接性B.多方面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突破时空限制C.思想的深刻性)、艺术渠道(特征:形象性、主体性(个性)、审美性)、宗教渠道(本质: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哲学渠道、科技渠道。

第五章报纸文化传播

一、名词解释

报纸文化: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它以新闻、评论为主,一般以散页形式公开、连续发行,是最早成为大众化的媒介。具体而言,报纸文化可以分为报纸客体文化和报纸延伸文化两部分。

报纸客体文化:指的是报纸所传递的一切内容和信息,它通过报纸的具体实践来表现。

报纸延伸文化:也可以称报纸文化的延伸毕部分,是一种观念,之报纸把关人的观念、思想、行为以及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和对读者的影响。报纸的客体文化和延伸文化部分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和促进的。

二、报纸文化的特征

1.历史性

从办报人角度看;报纸文化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到政治家办报,到文人办报。

在办报理念上;最初的报纸文化主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到逐渐为广大人民服务。

在形式上;报纸文化逐渐从最初“不立首末”的邸报发展到现在形式和结构多样的现代报纸。

在宣传内容上;报纸文化逐渐从宣扬统治阶级的命令道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对读者的影响方面;报纸文化逐渐从政论性走向政论经济相结合的范式。

2.现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