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本文对**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作了简单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效应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其再生速度受当地自然条件制约,在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其再生状况与人类利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是掠夺性的开发,就会破坏其再生机制,使其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上人口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掠夺性的土地利用已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迅速发展的小煤窑、小矿窑等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因此,研究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对于探讨我区生态环境优化和振兴我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是我区各族人民赖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财富的源泉,土地的性质及其利用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区地处**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二者占全区总面积的93%,全区四分之三的地面海拔在1200—2200米之间,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0.6%,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垂直差异显著和类型多样的地形条件,使我区土地资源形成如下特点:①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②坡耕地面积大,适宜性差,限制性强;③喀斯特面积广,土壤瘠薄,肥力低下。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

我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地的人口负荷按国际标准已达到或超过极限,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量毁林毁草盲目开荒,增加的耕地几乎全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在威宁县一些山区,35°以上的坡耕地随处可见。我区有草山草坡747万亩,居全省首位,但利用也不合理,越近村寨过度放牧情况越严重,使草场质量变坏,甚至使一些草场不能自然更新,尤其是草坡被过度放牧破坏后,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效应,由于坡地上的自然土层很薄,尤其是喀斯特地区被开垦为耕地后,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农用地减少,使表层耕作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被冲走,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同时,因大量泥沙流失,使河床增高,溪流变小,山塘、水库淤积,给浇灌、防洪、发电带来危害。

交通运输事业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乡建设的需要,导致堆放废物、废矿渣等占用耕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占用的耕地多,非耕地少,平地多,坡土少,乱占滥用土地,加剧了耕地的不足。我区一些乡镇的农民,世世代代沿袭着焚荒铲草皮和烧土灰的习惯,放火烧山,破坏了植被,同时毁坏了土壤的有机质和腐殖质成分,使土壤结构变坏和贫瘠化,作物产量也随之下降。一些能源缺少的地方,用燃烧农作物秸杆作为生活用能,使其不能还田,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应有的积累和补充,使土壤肥力下降,当肥力被耗尽后,就丢荒了,目前我区荒山荒坡面积还有增加趋势。

三、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

我区可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内部,高原山区面积大,土地瘠薄,坡耕地面积大,土被不连续,破坏严重,承受人为压力和自然恢复能力差,使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同时,经济系统结构也不合理,耕作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用地少,发展缓慢,耕作管理粗放,投入低等,造成了经济系统的低效性,为此,我们建议:

1、重点治理喀斯特山区

我区26853平方千米的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93%,喀斯特化的高、中、低山地区,是生态环境最为恶化的地区,因而也是重点治理的地区。

2、恢复林草植被,合理利用土地

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后的经济损失最大,因而只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才能做到水土保持,搞好水土保持才能消除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对立的矛盾,实现其协调发展。

3、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必须同步

这是促使生态系统向健康方向发展,提高整个系统功能的正确途径,环境治理应以解决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为基础,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将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坚决退耕还林还草,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把广种薄收变为少种多收,建立保护性的林业,发展商品性的牧业、副业,逐步走上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4、积极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一切环境问题的核心都是人,只有积极发展教育,提高我区人口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生育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我区生态、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地理论文1500-2000字

地理论文1500-2000字 篇一:美术鉴赏论文1500至2000字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世上最年轻的的画家——毕加索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剧作家、诗人,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

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亚维农的少女》这幅画,可谓毕加索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毕加索的另一幅作品《格尔尼卡》,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全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观察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根本,教师的教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课程 一、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 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课改前的教材内容相比,新课程减少了许多名词概念,结论性的叙述变得更加简洁,多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课堂互动与自主学习的比例加大。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变化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新课程在整体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加偏向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凸显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较为重视地理学科信息资源与现实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资源给教师提供了较大创造性发展空间,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课改后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节自身的教学方法,让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面临这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教材正文的篇幅小,内容简短,概括性比较强,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教师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第二,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宽广,学生对新内容的接收能力各不相同,重点较难把握,出现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第三,教师对新教材难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浓缩,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的探究形式多,同时新教材内容比较突出时代信息,与前沿科技联系较为紧密,而教师现有知识相对陈旧,拓展实践空间 有限,新教材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详尽解释和说明,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也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大多数基层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地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地理课程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使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地理答题技巧 ( 完整版 )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 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海洋资源小专题 1.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2.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1.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5.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1.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 ---------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 --------- 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布拉马普特拉河 2.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3.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4.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 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③有利于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当今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状况及其历史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耕地、粮食、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相互关系,现有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等。 (2)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出发,研究世界自然区域系统划分方案,是地域分异研究进入全球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整体上进行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自然界对人为影响的反馈,也是地理学探讨和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途径。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要求在自然界平衡原理的指导下,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物质能量基础。将区域单元作为资源与环境的整体,研究其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变化方向,加强诊断分析和预测预报。 (3)全新世环境演变:全新世地理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舞台,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环境动态,总结演变规律,区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选择敏感地域,时间上选择特征时期开展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看,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踪迹是研究的重点。从技术上看,不同类型的高分辨率古环境代用资料的分析与校准是古环境重建的关键。 (4)自然地理界面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正在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坡地侵蚀发育过程与坡地的改良利用、水文循环过程与水量转化、土地退化过程及其逆转机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多界面过程的复杂耦合理论与模型等。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内自然地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有:①区域地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包括荒漠化发生机制与调控,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动态监测,江河源区环境退化机理及调控机制。湿地水陆作用过程与调控,湖泊及其集水域物质输移过程与耦合关系,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②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包括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西北干旱区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西南季风区近2000年气候变化与资源效应,东亚地区湖泊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南极辐合带环境变化研究;③水循环与水资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与时空变化规律,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循环过程及其调控;④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预测预警,沙尘暴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复杂地质地貌环境工程建设中重大灾害共生与演化规律及其防治,长江洪水的流域孕灾环境、致灾机理与防治对策;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包括国土资源环境时空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挖掘方法及目标特性参数数据库,全球叶绿素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遥感估算与测报,地理信息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其产业化。 2.自然地理学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地理课程不可能也不必要照搬自然地理学科学体系,关键是要完整地展示自然地理学的核心观念,使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有所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地球观念、自然观念、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地理观念的完整性远比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程应适当选择与反映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②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响应与反馈过程;③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各

高级高中地理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 一、答题总的原则: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自然原因(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土地、气压带 和风带、大气环流等)和人为原因(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 基础、历史)。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 (1)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二、需熟记的地图 ①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 ②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③世界气候分布图。④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⑤世界洋流分布图。⑥世界自然带分布图。⑦板块构造图。⑧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⑨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⑩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⑿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⒀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⒁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三、自然地理答题思路 (一)地形(背熟世界及中国各地地形分布及成因。背熟世界板块分布、名称及边界类型。)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地形组成:主要有什么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哪里高、哪里低,向哪个方向降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表状况:起伏大小、平坦或崎岖;是否有流水、风力、冰川地貌发育 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名称、分布方位、伸展方向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2、分析地形成因 ①板块作用形成的地形:板块碰撞、板块张裂 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地壳运动抬升(隆起)、凹陷;褶皱、断层(宏观地貌) ③外力作用形成地形: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的侵蚀、堆积作用(微观地貌)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三角洲形成的条件:①河流流量及流速、含沙量大小②入海口附近地形条件③海岸地形及沿岸海水运动 (3)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4)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5)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6)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高中地理小博士论文

全球理解,和谐共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作为一个整体相处的过程中,人们的相互理解显得非常重要。“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 一、事件 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在相处时摩擦不断。近来中国大妈在纽约大跳广场舞被拷的事件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说这是民族歧视,也有人说这是大妈咎由自取。事实上,两方都有过失。美国《侨报》后评论称各方都应通过文明方式冷静解决,不必到法庭上“兵戎相见”。这是典型的由于不能够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民族矛盾。 二、分析 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利益冲突、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等等。利益冲突,在这件事上大致就是中国 大妈的广场舞声音大,让美国人觉 得自己的安宁没有得到尊重,个人 权利受到侵害;而国大妈由于警方 阻挠无法练习广场舞。从社会生活 的环境来讲,中国人爱看热闹,有事情出于怕麻烦等缘故,大多私下沟通解决;而美国人讲究个人主义,处理事情直接果断,报警就是他们通常采取的措施。两种不同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这种不同直接导致了矛盾的升级,最终

会如滚雪球一般,从一件小事,上升到民族甚至国家之间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实这些冲突本可避免。利益冲突,只要双方坐下来好好沟通,把事情明明白白讲透彻了,此后各自为约,彼此退让一步,不就皆大欢喜了么。处事的行为规范不同,那就需要双方对彼此体谅,既然共同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就需要对彼此深层社会背景有起码的了解,这样才不至于发生摩擦时由于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而是冲突激化。 除了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导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差异广泛的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一场争执的导火索。在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的一次会议中,一位议员提出中国每年要杀死猫狗200万只,并用它们的皮制奢侈品,他要求对华关系代表团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尊重动物权利,同时督促欧洲停止进口这类商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番发言立刻引起激烈的讨论。各议员争论不休。其中一位名叫克拉斯的女士表示,不要轻易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加以指责。在别的文化传统里,确实有一些东西令欧洲人感到震惊,但在欧洲文化和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里,也有很多做法让别的国家的人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如果简单地加以指责,只会引起冲突和对抗。 这一番话着实说出了全球共处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国家,他所承载的文化习俗是经由历史的沉淀一日日积累变化而成,其地位等同于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我们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随意地批判,就是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不尊重。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很多,一味地捧高本民族的文化,对其他文化习俗不屑一顾,将本民族文化强加于他人,只会引发冲突,于人于己,没有半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本文对**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作了简单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效应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其再生速度受当地自然条件制约,在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其再生状况与人类利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是掠夺性的开发,就会破坏其再生机制,使其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上人口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掠夺性的土地利用已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迅速发展的小煤窑、小矿窑等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因此,研究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对于探讨我区生态环境优化和振兴我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是我区各族人民赖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财富的源泉,土地的性质及其利用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区地处**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二者占全区总面积的93%,全区四分之三的地面海拔在1200—2200米之间,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0.6%,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垂直差异显著和类型多样的地形条件,使我区土地资源形成如下特点:①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②坡耕地面积大,适宜性差,限制性强;③喀斯特面积广,土壤瘠薄,肥力低下。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 我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地的人口负荷按国际标准已达到或超过极限,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量毁林毁草盲目开荒,增加的耕地几乎全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在威宁县一些山区,35°以上的坡耕地随处可见。我区有草山草坡747万亩,居全省首位,但利用也不合理,越近村寨过度放牧情况越严重,使草场质量变坏,甚至使一些草场不能自然更新,尤其是草坡被过度放牧破坏后,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效应,由于坡地上的自然土层很薄,尤其是喀斯特地区被开垦为耕地后,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农用地减少,使表层耕作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被冲走,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同时,因大量泥沙流失,使河床增高,溪流变小,山塘、水库淤积,给浇灌、防洪、发电带来危害。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意义(两端、中间)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气温特征(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①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 例如: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 喀斯特地形广布,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又如:简述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特征? 东部分布有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地; 山地东侧地势较陡西侧较缓; 沿海分布着狭窄平原; 又如:各大洲的地形特点? 地形单一:欧洲——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总面积2/3; 地势低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冰川地形广布; 非洲——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地面地伏不大;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大陆冰川广布,冰雪覆盖(冰层厚达2000m),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分三大地形区:北美洲——南北纵列,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与高原;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西部最高);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西部是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山脉以东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大洋洲——南北纵列,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地形复杂:亚洲——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 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中部高四周低、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 3.昼长;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阳高度(即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 大气削弱作用: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2. 日照时数: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3. 纬度(即太阳高度);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 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 因为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一纬度地区: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包括 ①地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②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冬季,海洋大于陆地,沿海大于内陆;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④植被状况: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气状况:白天晴天大于阴天,夜晚晴天小于阴天;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学习方法问题是能够通过研究、讨论,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虽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但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参照,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⑴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比如初中化学中学过在一定的温度下百份比浓度的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7篇范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7篇范例 :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积极情感因素的激发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不重要,对地理的学习熟视无睹,没太大 的兴趣,也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虽然上课也听讲,但都是应付了事,为考试而听课。上课容易思想抛锚,积极性不高,状态不佳,东张西望交头接耳。高中生虽然比初中生高一级,心智上相对更加成熟,但更容易情绪化,常常会因为家庭纠纷、同学纠纷及生活中的不快等影响上课的情绪和心情。另外,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不重要,所以态度不端正,学习被动。另外,一些学生虽然不是应付了事,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给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但也是三分热度,等热度稍退,便开始放松。还有一部分学生很认真地去学,但是缺乏恒心和毅力,抵抗力不强,当遇上难点而无法解答时,就会产生挫败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半途而废。种种现象分析可得,现在的高中生并非智力水平低下,而是不愿意用心去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上课太过于僵硬化,不生动,缺乏情感因素的渗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太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 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在课堂上情感因素的渗透,弥补学生情感缺失的现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激发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情感因素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动机,积极进行情感渗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的心情,做到融情于景。此外,教师要亲切和蔼,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用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自身的积极情感形象,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采访一位学生时,他说过:“之前地理成绩很差,后来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原因在于地理老师的热情强烈 地感染了我,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堂上,让我们勇于思考,调动我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学习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本身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规律,人文地理中还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人文情怀,各地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环境教育论文: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环境教育论文: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摘要】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到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并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中学生环保意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到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并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那么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要从孩童开始,从中小学抓起。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简要论述一下我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做的一些尝试。

1.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1 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1.2 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要丰富地理学科的第二课堂,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端正环保态度。 1.3 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不断地阐释人地关系,渗透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2.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

高中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技巧.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 高中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技巧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处,原河流峡谷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因:②有盆地地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形,蓄水量大。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 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

设周期短, 投资少,施工容易。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四周高。表明地势中间低,河流向中部汇集,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 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 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 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 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 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关于地理的论文

关于地理的论文 :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地理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

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 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 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见下面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气候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