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名家 PPT

合集下载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杨宪益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成就 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成就上, 还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传播 。他们与外国作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多个高校翻译专业的教授和导师,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VS
提高翻译质量
杨宪益认为,提高翻译质量是提高文化交 流水平的关键。因此,他主张在翻译过程 中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包括对 原文的理解、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对文化 背景的了解等。同时,他也主张在翻译过 程中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以确保译 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4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观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翻译要与时俱进
杨宪益认为翻译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语言变化 ,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的精髓。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认为培养翻译人才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应该 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05
杨宪益的文化交流贡献与影 响
杨宪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他翻译 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 声誉。
03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1).译书的目的性 梁启超把兴西学、译西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强国”之道。梁启超“翻译强国” 的目的性极为明确,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弱国变成 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2).译书“当首立三义”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深人地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目 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 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 1)择当译之本 这是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梁启超指出:西人之强,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 科学技术。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 西对照表,以为参照;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 可沿用。 3)养能译之材 这是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须精通华文和西文, 并懂得与所译之书有关的专门学问。只有这样,所译出的书,才是好译本。

其他翻译理论建树:

严复的翻译理论除“信、达、雅”外,在译者 的修养,翻译态度和翻译选题等方面也有论述。 严复十分重视翻译质量,宁少而精,勿多而滥。 他的翻译态度始终是译界的模锴,他的译文一 直闪耀着光辉的文采。 此外,严复力主译者“兼通中西文字”且具备 专门知识。


主要贡献:
严译八著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律、伦理、社会学等诸多 社科领域。 1931年,商务印书馆汇集上述八种,出版《严译名著丛书》,在翻 译史上被称为严译“八大名著”或严译“八经”。 严复所选择的这些书都是西学的精髓,都是反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名著,这些著作合在一起, 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治国的思想体系。所以,严复的翻译有着 明确的政治目的。总体服务于“救亡图存、启蒙思想”的大目标。 他的八大名著的翻译意义,已远远超过翻译本身,而成为中国资产 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译著即当时所谓的“西学”,宣 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勒振聋发聩的 启蒙作用。使他成为我国近代翻译大家,和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 化、制度的第一人。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

• From the summer of 1927, he devoted himself to writing for the popular press and editing three literary fortnightlies in Shanghai between 1929 and 1935. Nobel Prize winner Pearl Buck encouraged him to write a book explaining China to the West. To do this, he retired to the mountains in the summer of 1934. What he brought back from the mountains was the publishing sensation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 which hit the top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He was married at the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Harvard he receiv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ying under literary scholar Bliss Perry and humanist Irving Babbitt. After Harvard Lin moved to France to work at the YMCA, and from there he went on to the University of Jena in Leipzig, Germany, where he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linguistics. Lin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for 13 years. He wa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from 1923 - 1926, and served as Dean at Amoy University in 1926.

林纾与翻译PPT课件

林纾与翻译PPT课件
7
时代背景:
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及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使 得立志改革的先进者看到了小说的影响力。小说成为 他们宣传政治思想以及唤醒、教育民众的工具。
晚清时期的小说翻译是一项新兴而较随意的事业,译者 也就根据时局和表达需要而对原作较为随意地进行删 节、添加或改写。
8
林纾的翻译作品大多也是小说翻译,顺应了当时的翻译 风潮。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林纾的翻译目的包括两 个:政治和文化。
9
翻译思想
林纾提出注重翻译的目的与功能,既强调译品要能达到预期目标 和效果,要求译作能够完成肩负的任务。(林纾的翻译目的是爱 国,其译作中就能看出倡导兴办实业来实现“实业救国”的理论)
林纾过分注重其译作中救国思想的宣扬,对原作进行删减和增加, 导致一定程度上对原作的不忠实。
林纾翻译中的“讹”:一种是不通西文和粗心大意的“讹”。另 一种是明知故犯,创新性的“讹”。第一种“讹”对译文产生荒 唐或有害的效果,第二种“讹”则给译文带来了活力。在林纾众 多的译文作品中,有一些确实是其滥砍滥伐后的作品,有一些也 出现不相关的增加的内容,但其创新性地为原文修枝剪叶,省略 了大量与情节发展不相关的,冗长的人物描写分析,再进行润色 补充,就大大增强了译文的活力。
10
翻译理论:
忠实论:基本上遵循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认为翻译
只能“如其所言”,忠实于原作思想。 例如:林纾在翻译中能做到因据人口译而有差错和删改外,林纾
一般都能将作者原名列出,书中人名地名绝不改动一音,尤显难 能可贵。 林译的人名、书名,如大卫·科波菲尔、耐儿、罗密欧、《鲁滨逊 漂流记》,《伊索寓言》至今仍在使用。
12
: 比较论 林纾指出中外文学共同的表现,即小说的题材、情节
、人物可以不同,但其间所反映表现的情感是相同的。在林纾看 来,不管东方西方、中国外国,小说(文学)所传达的情感形式 虽有不同,却都具有“共心”的一面。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 理,融汇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辞理本深, 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 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信达雅三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全面要求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中,首次总结了古 代佛经翻译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直 译和意译的交替。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 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 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 译的方式,保故不翻”
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 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 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 译。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 译为“无上”、“正等”、 “正觉”。但是,从东汉以来, 历代佛经翻译家都用梵文音译, 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 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 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 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 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 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 和。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林纾--翻译家 (2)15-优质课件

林纾--翻译家 (2)15-优质课件

归化与意译
归化意译也是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 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水
平,林纾的译作里经常出现任意删减或增补原文的意 译方法。 如塞万提斯的长篇巨著《堂吉诃德》第一部、林译本 《魔侠传》则成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法国著名作家 雨果的《九三年》,林纾译为《双雄义死录》,篇幅 亦减少很多。 林纾更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论文由大家网整理提 供原文一些冗长的景色和心理描写都被删去。他借助 传统的文言小说、札记以及当时流行的报刊文体,大 大增加了“林译小说”的可读性。
主要译作
《贼史》(《雾都孤儿》)(英) 《新天方夜谭》(英)斯蒂文森
狄更斯
《拊掌录》(《见闻札记》)
《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 (美)欧文
(英)狄更斯
《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
《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
小屋》)(美)斯托夫人
尔》)(英)狄更斯
《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林纾译著中的翻译理论运用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过程中解决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之间差异的两大基本模式和方法。
归化翻译倾向于用带有某些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 语词语 。
异化则更多地在译语中引进原语的表达方式 。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 , 如果某一文学多元系统十分强大 ,
使翻译文学处于一个次要地位 , 以这一多元系统为目 标系统的译者往往会采取归化式 (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的翻译方法; 而如果翻译文学多元系统处于一个主要地位 , 译者则 多采取异化式的翻译 ( foreign zing translation)。
了他的翻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 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 《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 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 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里哈葛德、欧文、司各特、迭更司的作品津津不厌地 阅览。假如我当时学习英文有什么自己意识到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够 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我这一次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 文,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 明得多。”——钱锺书

翻译家介绍精美ppt--韩素音

翻译家介绍精美ppt--韩素音

清平乐· 六盘山
High is the sky and clear the clouds, the eye follows the wild goose winging southward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If we do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we are not men. Already we count on our fingers a match of 10,000 lis.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On the crest of LiuPan our banners waft, in the west wind.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Today we hold in our hands the long rope to bind the dragon, when shall we bind fast the grey dragon.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社会活动
1989资助举办韩 素音翻译大赛 先后出版40多部著 作,有自传和小说
所获荣誉
《瑰宝》轰动欧美 文坛,改编成电影 生死恋获得三项奥 斯卡奖 1994“理解与友谊 国际文学奖” 1996“中国人民友 好使者” “了解中国历史和 现实的主要入门”
用积蓄设立了5项 奖金
曾为毛泽东周恩来 立传


沁 园 春 —— 长 沙
Alone, standing in autumn’s chill As the Xiang River Flow north past Orange Island, I see the red-stained forests trooping. On the lucid blue water a hundred barges sail, Eagles fly above, fish glide in the deeps, Under the unmoving sky, all living things strive for freedom. I ponder and ask the boundless earth Who masters the destiny? In past years, I walked here with many companions, Friends of crowded years and moths of endeavor, All of us students, all of us young, In high assurance, strong and fearless, Pointing the fingers at the things, Praising and condemning in our writings, The highest in the land we counted no more than dust But, do you remember? How, reaching midstream, we struck the water And the waves dashing against our speeding boats.

中国翻译名家

中国翻译名家

2020/4/27
28
翻译理论"优化论"
"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 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要在传达原文美
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 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
境界。 "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知之是 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
9
严复
严复则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方面 的著作。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和 亚当·斯密的《原富》等。严复还参照汉晋 六朝佛经翻译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对后人影响极大,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0/4/作翻译 了160多部西方文学作品。虽然他的译作 与原作相去甚远,但他在介绍引进西方文 学方面仍功不可没。他不但是我国著名 古文家,也是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 一人,其译作有184种之多,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20/4/27
21
早期比翼赴幽冥, 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 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做伴多成鬼, 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从来银汉隔双星。
2020/4/27
22
许渊冲(1921~)
翻译家
北京大学教授
2020/4/27
23
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 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
2020/4/27
8
徐光启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 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和《测量法义》等书。他是明末 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 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 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 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PPT

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PPT

※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
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
‚林译十大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 克逊劫后英雄略》、《吟边燕语》、 《拊掌录》、《迦茵小转》、《离恨天》、 《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不如归》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 法句法‛,他认为: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 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现出来, 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 译时期 ☆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 译时期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Q:你所知道的翻译(理论) 家有哪些?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师、著名
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 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 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 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 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 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及其观点-文档资料

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及其观点-文档资料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只要我一息犹存。
许渊冲(1921-)他的译诗融意美、音美和形美为一体,
在实践中实施自己的三美主张。 译作:《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
(一)"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
意美不仅要表达原作的字间之意,还要传达原作的言外之意; 音美即重视原文的音韵和节奏; 形美就是要再现原作的长短、对仗、重复等形式方面的特征。
(三)强调译文 “气息贯通——文脉贯通”。傅雷认为,如果意 脉不贯,“句句断,节节断,”支离破碎,全篇真的就会变成一 个徒具形式而拼凑内容的“散”文了。 例: Mettre qqn. au bord du tombeau 直译:这种痛苦的病将我置于坟墓的边缘 在规范化汉语中,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不通顺 傅雷译文:这种痛苦的病,有时候几乎把我命都送掉
Translation
中国当代翻译家及其理论
邓苡希、陆玲玲、齐鹏飞 2019年10月8日
当代翻译(新中国成立以后)
• 新中国成立初期:环境特殊、“一边倒” 苏联著作 • “文革”时期:翻译、出版领域, 基本上成 为一片荒漠 • 改革开放以来:翻译 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形 成中国翻译史上又一次(第四次)翻译高 潮。
Hale Waihona Puke 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王佐良 译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三)提倡将文体学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

郭沫若 翻译成就ppt课件

郭沫若  翻译成就ppt课件
• 精通汉语、俄语、德语、日 语、英语 。
• 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 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 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 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 优秀的翻译家。
Teenager Youth
Middle age
3
1914年(22岁)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 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 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2.译诗须像诗
郭沫若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理论, 强调“以诗译诗”, 不赞成移植和逐句直译, 强调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想与意识 再创造的过程。
3. 翻译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他认为翻译是一 种创造性工作, 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翻译 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既要精通本国的文字, 又要有很好外文基础, 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郭沫若在翻译时, 始终遵循原文思想, 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
真实》。 • 除此以外,《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新时代》、《爱
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屠场》、《美术考古发现史》、 《煤油》、《生命之科学》、《日本短篇小说集》等。
7
Opinions on Translation
1. 翻译者的素质:
⑴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 ⑵对于原书要有理解; ⑶对于作者要有研究; ⑷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能力。
1926年参加北伐(the Northern Expedition) ,其间, 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 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 骨文研究》。
4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团结进步文化 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翻译大师PPT课件

翻译大师PPT课件

的人, 她逐渐走向迟暮。)
欧文的译文保持了原文的“美人迟暮”的原意。但他有一条长长的注释:“最美的人”
是一个比喻,将楚王比喻成美丽的女人。因此,他后来寻求美人,当做王子来匹
配她,意思就是要“美人”欣赏他的价值,并用他。
4
虽然直译,这注解还是将基本意思理解得很透彻了。
CONTENTS
传奇的一生
1 个人简介
6
翻译作品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 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 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 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 《唐代传奇选》《宋明平 话小说选》《聊斋选》 《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及《离骚》《资治通鉴》 《长生殿》《牡丹亭》 《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 作品。
杨大师夫妇翻译的《红楼梦》和《离骚》
三卷本的《红楼梦》英译本便是此间的作品,这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中国 人翻译的全译本,另外仅有的一个全译本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的《石 头记》。《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的出版,不仅是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 交流的大事,也是文学翻译的大事,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进程。 在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又出版了由沙博里翻译的《水浒传》 (Outlaws of the Marsh,1988)等其他三部中国古典文学的英文全译本。 7
居然译成了“梦想实现前黄昏也许降临了”,真是有失水准了。是否是对“美人”一词
不了解呢?
看斯蒂芬*欧文的翻译:
I thought on things growing, on the fall of their leaves, (我想到万物生长,想到
它们落叶飘零)and feared for the Fairest, her drawing towards dark. (害怕最美
居然译成了“梦想实现前黄昏也许降临了”,真是有失水准了。是否是对“美人”一词

中国翻译名家

中国翻译名家
学院
中国翻译名家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翻译名家概述
02
翻译名家的分类
03
翻译名家的成就与贡献
04
翻译名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
05
翻译名家的风格与特点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THEME TEMPLATE
02
翻译名家概述
THEME TEMPLATE
翻译名家的定义
医学翻译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代表人物:王吉良
代表作品:《黄帝内经》
翻译特点:准确、流畅,保留 中医文化特色
对医学翻译的贡献:推动中医 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06
翻译名家的风格与 特点
THEME TEMPLATE
文学翻译家的风格与特点
语言风格:准确、生动、流畅,能够传达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翻译技巧: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增删等,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文化背景: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个人风格:具有独特的翻译风格,能够体现个人的审美和语言风格,使译文更具个性化和魅力
科技翻译家的风格与特点
准确传达原 文信息
注重术语的 准确性
语言简洁明 了
具备专业背 景知识
商务翻译家的风格与特点
准确传达信息:商 务翻译家注重准确 传达原文信息,确 保译文准确无误。
语言简练:商务翻 译家在翻译过程中 注重语言的简练, 避免冗余和繁琐的 表达。
专业化:商务翻译 家通常具备相关领 域的专业知识,能 够准确翻译专业术 语和行业惯用语。
代表人物:杨宪益 代表作品:《红楼梦》 翻译风格:忠实原文,注重传达原文精神 对科技翻译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科技翻译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tr the flowers, from a pot of wine
•I drink alone beneath the bright moonshine,
代译坛。
《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英 译委员会合译,1950。
《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 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辑委员会编,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79。
16
杨绛(1911年--) 《吉尔•布拉斯》[法]勒萨日,1958,人民文学出版 社。 《小癞子》,[西]佚名,1978,上海译文出版社。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1979,人民文学出版 社。 《斐多》[古希腊] 柏拉图,2000,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2
早期比翼赴幽冥, 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 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做伴多成鬼, 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从来银汉隔双星。
23
许渊冲(1921~ )
翻译家 北京大学教授
24
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 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徐光启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 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和《测量法义》等书。他是明末 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 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 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 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6
玄奘
玄奘(公元600—664年) 曾赴天竺求经,历经17载, 回国后译经、论75部, 凡1335卷。其笔法谨严, 世称“新译”。
7
2.徐光启、严复和林纾
唐代以后,由于我国对外交流不甚频繁,翻译事业也日 渐衰微。到了明朝万历年至清朝的“新学”时期,我国又 出现了一股翻译介绍西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学著作的 热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徐光启、严复和林纾(林 琴南)等。
3
1.鸠摩罗什、真谛和玄奘
在我国,有文献可查的翻译史可追溯到近两千年的东 汉时代。当时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于是便有了翻译佛经的 需要。从东汉到唐宋,是佛经翻译的高潮时期,也是中国 翻译史上第一个高潮时期。在这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翻译
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鸠摩罗什、真谛 、 玄奘,并
称为中国佛经翻译三大家。
12
傅雷(1908-1966) 一代翻译巨匠,文学评论
家。字怒安,号怒庵。
13
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 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15卷《傅雷译文集 》,共五百多万字,是中国翻译史上空前的巨 著。“傅雷体华文语言”。
14
15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对 翻译理论有独道见解,提出化境说。 提出以诗 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
《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 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
学奖候选人。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5
“翻译是把一个国家 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 界的美”
26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7

朱生豪
(1912~1944)
著名的莎士比亚戏 剧翻译家、诗人。
18
译出莎士比亚全部剧作37部中的喜剧13部、 悲剧10部、传奇剧4部和历史剧4部,共31部。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 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
19
夫妻翻译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
20
21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1947,南京独立出版社 《英国近代诗抄》 1948,中华书局 《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屈原》(话剧)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汉魏六朝小说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关汉卿杂剧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 版社 《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4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公元244—413年), 天竺(即印度)人,在东晋苻 秦时代应道安之邀来华,译经 300余卷,其中有《金刚经》、 《法华经》、《维摩诘经》等。 他的译作颇 “天然西施之趣”,为世人所称道。 现在人们公认,他的这些译作为我国的翻译文 学奠定了基础。
5
真谛
真谛(公元499—569年) 亦为印度学者,南北时期 来华,译经、论29部,其 中对我国佛教思想影响最 大的是〈摄大乘论〉。
中国翻译史及翻译名家
1
一、翻译的历史
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可以说,在人类的语言产生 的同时,就有了翻译活动。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特别 是操着不同方言或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少不了 翻译这个媒介。
2
中国翻译史上有影响的大家
1、鸠摩罗什、真 谛、玄 奘 2、徐光启、 严 复、 林 纾 3、鲁 迅、朱生豪、梁实秋、林语堂 4、傅 雷、杨宪益、钱钟书、许渊冲、草 婴
10
严复
严复则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方面 的著作。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和 亚当·斯密的《原富》等。严复还参照汉晋 六朝佛经翻译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对后人影响极大,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1
林纾
林纾本人不懂外语,他与别人合作翻译 了160多部西方文学作品。虽然他的译作 与原作相去甚远,但他在介绍引进西方文 学方面仍功不可没。他不但是我国著名 古文家,也是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 一人,其译作有184种之多,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