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步测量记录表格(1~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场检测记录表
平整度(mm)
12
纵断高程(mm)
+5,-15
见高程测量记录表(附后)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见宽度检测记录表(附后)
代表值 厚度(mm) 合±0.5
见横坡检测记录表(附后)
强度(%)
自检结论:
符合设计要求
见稳定土无侧限抗压试验检测报告(附后)
监理意见:
施工现场负责人: 质 检 工 程 师:
泸定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建设泸岚公路复建工程
施工单位: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合同号:2009-LY-02 编 号: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场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桩号及工程部位 检查项目 压实度 (%) 代表值 极值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K0+376-K0+580右幅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97 93 施工日期 检验日期 检验结果 见压实度检验报告(附后) 见压实度检验报告(附后)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年 年
月 月
日 现场监理工程师: 日
年
月
日
是否进行下道工序: 是□
否□
碎步测量记录表格(1~6)
0
07 20 06
7.3
0.000
100.076
E7
10
0
18 10 24
8.1
0.012
100.088
E8
1.443
1.378
0.065
1.412
0
45 14 00
6.5
0.000
100.076
E9
1.443
1.350
0.093
1.398
0
55 21 12
0.261
1.442
0
74 16 06
26.1
-0.034
99.751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h
点号
备注
B11
1.610
1.282
0.328
1.447
0
77 00 06
15.3
-0.087
99.836
C16
1.581
1.397
0.184
1.488
0
113 02 48
18.4
-0.068
99.855
C17
1.583
1.380
0.203
1.482
0
119 10 48
20.3
-0.062
99.861
C18
1.580
1.335
0.245
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填写范本
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填写范本---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单位: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施工者:____________检测点编号初始标高(m) 测量标高(m) 高差(m) 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注:1. 检测点编号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2. 初始标高为已经固定的点位标高。
3. 测量标高为本次测量的实际标高。
4. 高差为测量标高减去初始标高得出的数值。
5. 备注栏填写特殊情况,如测量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泥碎石稳定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水准测量则是评价水泥碎石稳定层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准确记录水泥碎石稳定层的水准测量数据,我们需要填写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施工者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水准数据,进而为工程质量的监控提供依据。
首先需要确定填写的单位和工程名称,这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管理。
接下来要填写的是日期和施工者的尊称,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追溯数据记录的时间和责任人员。
在填写具体的测量数据时,需要按照检测点编号进行编号,并填写初始标高、测量标高和高差等数据。
在填写时,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在填写高差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
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例如设备故障或者外界因素干扰了测量结果,都可以在备注栏中进行记录。
在本次文章中,我将从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定义和施工作用入手,逐步展开对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的填写范本进行解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对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的填写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对于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定义和施工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确水泥碎石稳定层是指将碎石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地面上形成的一种材料层。
这种材料层可以起到增强地面承载能力、防止地基沉降和抗冲刷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碎石或卵石检验记录表(二)- 模板
试样在160s~300s内加荷至200kN,稳定5s
压碎试验后试样的
重量(g)
压碎试验后2.5mm筛的
筛余试样重量(g)
计算值
检验1
检验2
检验3
备 注
1、计算公式(1) ( )= (㎏/m3) (2) (㎏/m3) (3) = (4)
主要仪器设备
详见记录表
校 核: 检 验:
烘干后试样质量m0(g)
吊篮在同样温度的
水中质量m1(g)
修正系数( )
计算值
(㎏/m3)
检验1
检验2
含水率
试样质量(g)
干燥容器质量 (g)
未烘干的试样与
容器总重 (g)
烘干称量(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
总重 (g)
计算值 (%)
称量(1)
称量(2)
检验1
检验2
压碎指标值
(10~20)mm标准
试样称量(g)
称取试样
量(g)
容量筒重量
(㎏)
容量筒和试样质量
(㎏)
容量筒容积
V(L)
计算值 ( )(㎏/m3)
空隙率(%)
称量1
称量2
堆积密度
1
2
紧密密度
1
2
表观密度
试样质量
(g)
试样通过5mm筛后缩分,洗刷干净缩分成两份(g)
试样装入吊篮浸水24h后,上下升降吊篮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
试样及吊篮在水中的质量m2(g)
某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碎石或卵石检验记录表(二)
一、检验项目:□堆积密度□紧密密度□表观密度□含水率□压碎指标值 委托(记录)编号:
碎部测量
测站:10
零方向:9-10 边
仪器高(cm):128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 (m)
(°′″) (m)
(°′″) (m)
(m)
(°′″) (m)
(°′″)
水平距离 (m)
测站:8 测站 水平角 (°′″)
零方向:7-8 边
仪器高 测站 水平角
(m)
(°′″) (m)
(°′″)
水平距离 (m)
体育馆
测站:1
测站 水平角 (°′″)
零方向:10-1 边
仪器高(cm):143
篮球场
测站:5
测站 水平角 (°′″)
零方向:5-4 边
仪器高(cm):131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m)
(°′″) (m)
(°′″)
水平距离 (m)
测站:6 测站 水平角 (°′″)
零方向:5-6 边
仪器高(cm):133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m)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 (m)
(°′″) (m)
(°′″) (m)
测站:9
零方向: 8-9 边
仪器高(cm):134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测站 水平角 水平距离
(°′″) (m)
(°′″) (m)
(°′″) (m)
(°′″) (m)
(°′″)
水平距离 (m)
研究生楼
测站:6
测站 水平角 (°′″)
零方向:5-6 边
RTK测量记录表
项目名称 测量时间: 年 月 坐标系统: 基准站 仪器型号: 流动站 仪器型号: 测点 点名 固 定 差 改 正 固定差改正数: 点号 点名 点 校 核 日 天气: 组长: 高程系统: 仪器编号: 数据链方式: 仪器编号: 数据链方式: 已知点X坐标 实测点X坐标 已知点Y坐标 实测点Y坐标 已知点H坐标 湿度: 测量员: 中央子午线: 参数计算: 实测点H坐标 计量单位:m 记录员:
备注
X已知/X实测
△X
Y已知/Y实测
△Y
H已知/H实测
△H
计算:平均△X= 点号 点名
;平均△Y= X(观测) Y(观测)
H(观测)
;平均△H= X平均数 Y平均数
H平均数
备注
碎 步 测 量
IRTK碎步测量记录表
项目名称 测量时间: 点号 年 月 天气: 日 湿度: 点名 X(观测) Y(观测) 组长: H(观测) X平均数 测量员: H平均数 计量单位:m
体外充击波碎石术记录表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记载表 姓名;
□男 □女 年纪: 病床: 住院号: 症状:
□反复肾绞痛 □反复性沾染, □壅塞性肾积水 诊断:
手术者:
助手:
治疗之体位: □ 平卧位,□俯卧位,□其他
麻醉.镇痛药物应用: □无 □沉着 □镇痛□其他药物及剂量:
碎石前之附加步调:
□输尿管结石推入肾
□双J 管
□输尿管导管
□逆行肾盂造影
□经皮下肾截石术
□经皮下肾脏引流
□输尿管肾脏镜
□其他
定位耗时:分 结石大小:公分 × cm(左) × cm(右) 肾积水:有□ 无□
碎石耗时:分 荧光耗时:分
启动方法:□呼吸□心电□自觉
体外碎石冲击波强度﹕ KV
体外冲击波碎石之次数:右□左□总数:
立刻成果﹕□破碎摧毁□完全□部分□不变
体外冲击波碎石之归并症﹕□痛苦悲伤,□血尿,□皮下淤血或血肿,□高血压, □心律不齐,
□其他:
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皮肤完全性: □完全 □受损
体外冲击波患者去向: □离院 □回病房。
碎步测量实验报告
#### 引言碎步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记录行走步数和步伐长度,可以评估个体的行走能力和身体平衡状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碎步测量方法,对实验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 实验目的1. 了解碎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评估实验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
3. 分析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 实验原理碎步测量是通过记录行走步数和步伐长度来评估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的一种方法。
实验者按照指定路线行走,记录步数和步伐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行走速度、步频等指标。
#### 实验材料1. 全站仪2. 碎步测量记录表3. 步频计4. 年龄、性别调查问卷#### 实验步骤1. 实验者按照指定路线行走,记录行走步数和步伐长度。
2. 使用全站仪测量行走距离,并记录数据。
3. 使用步频计测量步频,并记录数据。
4.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行走速度、步频等指标。
5. 收集实验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6.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行走速度分析表1:实验者行走速度统计表| 实验者编号 | 年龄(岁) | 性别 | 行走速度(m/min) || :--------: | :-------: | :--: | :--------------: || 1 | 25 | 男 | 105 || 2 | 30 | 女 | 100 || 3 | 35 | 男 | 95 || 4 | 40 | 女 | 90 || 5 | 45 | 男 | 85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实验者的行走速度逐渐降低。
2. 步频分析表2:实验者步频统计表| 实验者编号 | 年龄(岁) | 性别 | 步频(步/min) || :--------: | :-------: | :--: | :-----------: || 1 | 25 | 男 | 140 || 2 | 30 | 女 | 130 || 3 | 35 | 男 | 120 || 4 | 40 | 女 | 110 || 5 | 45 | 男 | 100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实验者的步频逐渐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9
1.477
1.346
0.121
1.412
0
104 26 42
13.1
0.023
100.023
A20
1.512
1.463
0.049
1.487
0
127 15 30
4.9
-0.056
99.944
A21
1.506
1.475
0.091
1.491
0
144 57 24
9.1
-0.056
99.944
碎步测量记录表格
班级小组组长
成员
测站点:1测站高程:100m后视点:仪器高i:1.435m测量日期:6.23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 h
点号
备注
A1
1.712
1.459
0.253
99.886
B4
1.380
1.094
0.288
1.238
0
36 00 06
28.6
0.170
99.955
B5
1.425
1.115
0.310
1.270
0
42 07 30
31.0
0.138
99.923
B6
1.455
1.162
0.293
1.308
0
45 24 12
29.3
0.100
99.885
B7
1.520
H=测站高程+ h
点号
备注
D1
1.941
1.595
0.346
1.764
0
21 14 06
34.6
-0.138
100.084
D2
1.924
1.586
0.338
1.755
0
21 24 00
33.8
-0.129
100.093
D3
1.879
1.596
0.283
1.737
0
23 54 24
28.3
-0.111
100.111
D4
1.852
1.644
0.208
1.746
0
28 22 30
20.8
-0.120
100.102
D5
1.831
1.648
0.183
1.742
0
30 50 42
18.3
-0.116
100.106
D6
1.792
1.653
0.139
1.722
0
38 43 48
13.9
-0.096
100.126
99.805
C13
1.614
1.413
0.201
1.513
0
87 46 30
20.1
-0.093
99.830
C14
1.602
1.423
0.179
1.512
0
89 43 48
17.9
-0.092
99.831
C15
1.584
1.431
0.153
1.507
0
92 33 12
15.3
-0.087
99.836
D7
1.763
1.648
0.115
1.706
0
44 39 36
11.5
-0.080
100.142
D8
1.679
1.602
0.077
1.641
0
82 56 24
7.7
-0.015
100.207
D9
1.687
1.592
0.095
1.637
0
87 31 24
9.5
-0.011
100.211
D10
1.732
测站点:3测站高程:99.923m后视点:仪器高i:1.420m测量日期:6.24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 h
点号
备注
C1
1.783
1.484
0.299
1.634
0
12 10 54
1.598
0.134
1.666
0
82 40 42
13.4
-0.040
100.182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水平距离m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 h
点号
备注
D11
1.754
1.604
0.150
1.679
0
91 29 00
A22
1.605
1.573
0.032
1.589
0
318 26 30
3.2
-0.154
99.846
测站点:2测站高程:99.785m后视点:仪器高i:1.408m测量日期:6.23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1.311
0.283
1.503
0
140 11 54
28.3
-0.083
99.840
测站点:4测站高程:100.222m后视点:仪器高i:1.626m测量日期:6.24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0
66 30 06
13.3
-0.004
100.072
E12
1.485
1.355
0.130
1.419
0
68 50 06
13.0
-0.007
100.069
E13
1.660
1.358
0.302
1.501
0
85 26 54
30.2
-0.089
99.987
24.7
-0.084
99.916
A5
1.530
1.338
0.192
1.434
0
34 52 24
19.2
0.001
100.001
A6
1.288
1.119
0.169
1.202
0
37 17 30
16.9
0.233
100.233
A7
1.403
1.298
0.105
1.351
0
77 09 24
10.5
0.084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 h
点号
备注
E1
1.567
1.246
0.321
1.410
0
01 06 00
32.1
0.002
100.078
E2
1.571
1.273
0.298
1.423
0
05 46 54
29.8
-0.011
100.065
E3
1.560
1.335
0.225
15.0
-0.053
100.168
D12
2.001
1.588
0.413
1.797
0
89 02 08
41.3
-0.171
100.051
测站点:5测站高程:100.076m后视点:仪器高i:1.412 m测量日期:6.25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水平距离m
29.9
-0.214
99.709
C2
1.746
1.495
0.251
1.622
0
17 56 36
25.1
-0.202
99.721
C3
1.731
1.502
0.229
1.616
0
21 42 30
22.9
-0.196
99.727
C4
1.705
1.510
0.195
1.608
0
29 49 30
19.5
-0.188
1.590
1.322
0.268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