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的案例
设计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的优秀案例

本能层面的优秀案例:(1)穆多什设计的儿童椅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的“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起来,表面饰以图案,十分的新奇,它不管其功能,设计的重点在表面,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具有在视觉上的效果。
(2):诺基亚510随心换手机1988年诺基亚设计的一款极具特色的510“随心换”手机,这款手机为追求个性化的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色彩的外壳,可以方便迅速的及时换装,使技术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更能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效果。
(3)青蛙公司设计的儿童鼠标德国青蛙公司设计的一款儿童鼠标,看上去像一只真的老鼠,诙谐有趣,都热闹喜爱,让小孩有以一种亲切的感觉,具有新奇打的特色。
行为层次的优秀案例:(1)震动指环闹钟这是一个不会嘟嘟大响的闹钟。
使用时将圆环套在手指上,到了闹钟时间它会震动。
把你从睡眠中平缓的唤醒,将圆环放回闹钟底座便可关闭闹钟。
它除了能有效避免被突然的闹铃惊醒而造成血压升高外,还有两个好处:其一、适合在不同时间起床的夫妇,当闹钟震动,你会被叫醒而不会影响到他人。
其二,这种巧妙的设计还适用于听障人士。
(2)改良前的阿特拉斯电钻改良后的阿特拉斯电钻瑞典设计师曾纳尔针对阿特拉斯–柯普柯公司生产的电钻(改良前)手握不便及噪声大的缺点,利用人机模型和“8小时执握”试验于1955年设计出了阿特拉斯手持电钻改良后,执握舒适,操作方便,而且噪声小。
把人机工程原理结合在工具设计中。
(3)桌面多点触摸计算机2007年,微软推出了Surface桌面多点触摸计算机,可以彻底摆脱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只需要双手就可以执行任何操作,诸如浏览图片、播放音乐、查询地图、管理文件等等。
反思层面的优秀案例:(1)自鸣式水壶格雷夫斯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种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为了强调幽默感,他将壶嘴的自鸣哨做成小鸟式样。
这种开水壶每年的销量约为4万只。
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设计心理学 设计案例

战后重建
打字机:
在战后社会文化环境中,为了 迅速扫盲 ,尼佐利设计的 Lexikon 80(词典)毫无疑问是 超前的产品,它满足了意大利社 会经济的更高需求。
打字机 80 设计师: 马尔切罗•尼佐利 制造: Olivetti
大战的废墟上建成了一个工业大国,而它的设计在促进
言
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意
大利的设计是杰出设计的同义词。
意大利的设计文化
(1)意大利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 ,但二战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 界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被 喻为 “设计的春天”、“现代文 艺复兴”。
(2)意大利设计体现了一种一致 性的设计文化,它融会于所有产 品如汽车、服装、办公用品,家 具等诸多领域,这种设计文化植 根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 术传统之中,反映了意大利民族 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VESPA 类型: 踏板小摩托车
设计师: 科拉迪诺•达斯卡尼奥 制造: Piaggio 设计: 1946
战后重建
脚凳MEZZADRO
Mezzadro 脚凳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椅 座和一根弯曲的镀铬的金属条组合在一起的产 物。这张椅子的灵感来自与农用机械的驾驶座 。当然不完全相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金属 支架的末端用山毛榉制成的底座,这样可以在 保证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弹性,以便使人更加舒 适。
战后重建
MIRELLA便携式缝韧机
1954年,尼佐利已为Necchi公司设计了缝纫 机Supernova BU(获金圆轨奖),在Mirella中, 他实现了对他的研究成果的完满综合,这一研究旨 在用设计来解答机器、空间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在 Mirella诞生的年代中,女性的家庭劳作有所增加 ,传统的“裁缝”艺术越来越机械化。Mirella被 定义为“缝纫机的雕塑表现”。
设计心理案例分析

认知体验
设计应符合用户的认知习 惯,降低学习成本。
情感化设计
情感表达
情感记忆
设计应传达特定的情感,如快乐、悲 伤、兴奋等。
设计应与用户的情感记忆相关联,增 强品牌认同感。
情感反应
设计应引发用户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提高满意度。
04
设计心理学应用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要符合用户需求
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设计师可以更好 地理解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 户心理的产品。
设计心理案例分析
目录
• 引言 •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 设计心理学原理 • 设计心理学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设计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人们对设计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分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满足用 户需求和期望。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产品、服务、环境等设计过程中,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和行为习惯的学科。
特斯拉的汽车设计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性,通过人性化的 驾驶舱设计和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 中感受到舒适和安全。
特斯拉的汽车设计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通过采用可再 生能源和环保材料等设计元素,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 到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
03
设计心理学原理
人性化设计
01
02
03
人体工学设计
它结合了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提高设计的可用性、易用性和吸引 力。
02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宜家家居设计
宜家家居设计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和心理,通过简单、实用的设计,让用户能够 轻松地自行组装和调整家具,满足了用户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导语: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
一、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评价。
它是幸福感的基本层面,体现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认知和感受。
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
1. 个体的性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乐观积极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的生活,更能够从困境中寻找积极的一面。
2. 生活经历也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稳定的工作和健康的身体等都会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而逆境、失业和健康问题等不利因素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3. 社会环境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而社会压力、不公平待遇和孤立感等都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二、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进一步延伸。
心理幸福感受到个体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1. 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心理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消极情绪,如悲伤、焦虑和压力等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2. 情感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与心理幸福感密切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冷漠的关系和孤独感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3. 心理健康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三、社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层面的幸福感体验,是幸福感的高级层面。
社会幸福感受到社会支持、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等因素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随着室内设计在今年来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设计风格。
尽管如此,凡优秀的室内设计无不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韵致,即“意境”的创造。
“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境界,是情与景的交融、意与象的统一。
“凡书画当观其韵”,“韵”实际上是指精神、性情,它使作品在平淡中含有意到而笔未到的深度,是超越线条智商的精神意境。
将此美学理论运用于室内设计,则可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室内环境,使其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
因此,对于精神要求较高的室内环境,都应追求一种超越空间的韵味,而这种韵味正是室内空间通过情与景之交融所产生的一种不可名状的艺术魅力,它是室内环境设计高层次的表现。
通常可以以通过对室内空间布局、比例以及环境的色彩、光线、家具的样式、室内陈设、材料质感的搭配和界面的装饰造型等一系列的实体环境的设计来形成室内空间的整体美,营造出室内空间的虚体环境的意境美感,表达出特有的意境和情调,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情感的波澜,体味出其中的艺术魅力,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首先是色彩运用上给人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
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具有打动人的力量。
色彩给予人类生理、心理等方面极大的影响。
色彩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
现在色彩环境创造的手法极为丰富。
不同室内环境设计常采用不同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特定的环境气氛,如在缺少阳光的阴暗的空间中,采用暖色调以增强亲切的温度感;在光线充足的空间中则多施以浅灰色调以降低明度;在人们逗留时间短的共享空间中使用高明度、高彩度的色彩以增强热烈的气氛;在客房、办公室空间则采用调和色、灰色以取得安定柔和、宁静的气氛;在高大空间中则以丰富的色彩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并加强空间的稳定感。
简述设计内涵的三个层面

简述设计内涵的三个层面
设计内涵为设计理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它既可以深入了解设计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设计质量。
设计内涵常用三个层面来描述:理论层面、过程层面和结果层面。
首先,设计理论层面以视觉艺术原理和认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从新的视角解析设计问题,为设计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能够帮助设计者把握设计的核心思想,更好地进行设计思考。
其次,设计过程层面则着重于设计实践,把设计理论层面的知识融入实际设计当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创作原则,结合心理学、美学等理论,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挖掘出完美的设计解决方案。
最后,设计结果层面以设计成果为基准,以客户的需求为起点,分析设计实践中的原则和原理,把握设计技术,改善设计效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设计服务。
设计内涵的理论层面需要对视觉艺术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进行
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设计问题。
借助心理学、美学和视觉创意理论,把设计理论融入实际设计,运用创新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技巧,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价值。
设计最终结果也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准则,运用设计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设计成果,以达到客户的满意度。
总结而言,设计内涵包含三个层面:理论层面、过程层面和结果层面。
它们共同为设计提供一个宝贵视角,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设计,以确保设计质量,实现创新和效率,并最终达到客户的满意。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观后感》看《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给我带来了不少不一样的感悟。
我刚看的时候就在想,原来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情感这个元素在里面居然占了这么大的比重。
在看到书中提到的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层面的设计时,我感觉眼前一亮。
本能层面的设计是最直接的,就好比我们看到一个精美的花瓶,它那流畅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首先会在本能上吸引我们。
这就像我们逛街看到一家装修得特别有格调的店铺,外面摆放的那些造型独特的小摆件,在本能上就能把人吸引过去,当时我就想到很多商品靠这种本能层面的设计勾起顾客的兴趣,吸引大家去靠近去观察。
而行为层面的设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到日常用品的易用性。
比如对于手机,当手机的系统设计从那种复杂难操作变得简洁易懂时,这就是在行为层面上做出的优秀设计。
它考虑到人们的交互习惯,使得用户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看到这里我感觉设计其实就是要用心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有很多老人们不会用智能产品,就是因为那些产品在行为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行动习惯。
特别提到反思层面的设计时,那种能勾起人们回忆或者引发深度思考的设计让人惊叹。
例如一些文创产品,把古老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
像故宫文创的口红,那古典图案印在现代的口红管上,这个场景让我感觉到把文化底蕴融入到日常用品的设计中是多么神奇。
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当人们拿起这个口红时,会反思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看完后我明白了好的设计是必须要考虑情感因素的。
如果只注重实用而忽略了情感上的设计,产品就会缺少活力缺少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设计应该是全面的,三个层面相互交融,才能创造出真正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理念,像布置自己的房间,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如果能加入一些有情感含义的元素,例如从旅行带回来的带有当地特色的小挂饰等,就能让房间富有独特的个人情感氛围。
整体上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设计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也让我学会从情感的角度去欣赏身边的各种设计。
设计心理学第六章 设计与情感化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 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 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7
2021/10/10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 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 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 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 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 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2021/10/10
16
2021/10/10
摩托罗拉公司V70手机,从使用功能上看,它并无任何突出之处,它的特点在于 翻盖方式从简单的“翻开”变为了转一圈,虽然“转一圈”对于产品的可用性 没有任何显著的益处,但是却提供了一种新的、接近娱乐的使用方式。
17
2021/10/10
新异刺激包括: 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 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 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术作品 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是与该设计的 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 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目的性, 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体验。
11
简述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简述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1.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2.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方面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
积极心理学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础;这些先天的本性还必须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外在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这里包括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和交往。
3.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
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不同文化对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判断的感觉有很大的差别。
在个人主义文化为主的国家中,当判断自己有多快乐时,会理所当然的参照他们的情感,经常感受到快乐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反,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则倾向于参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他们是否快乐,并且在评估生活时,会考虑到家庭和朋友的社会取向。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案例

班级:工业设计1201 姓名:闫红军 学号:1907120208 指导教师:王伟
目录
• a、设计心理学本身 • b、设计心理学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 c、艺术设计中的情绪与情感 • d、情感化设 • e、案例分析
a、设计心理学本身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设计心理学应作为设计学科的一门工具学科,它 帮助人们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 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达到改善和辅助设计的开 展,提高设计者创意能力的目的。
生理基础
大脑皮层:参与复杂的心理过程
,如逻辑和形象思维;
小脑:运动协调,调节肌肉紧张
程度和躯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决定脑的警觉水平和警报
系统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
负责传递
感觉信息;下丘脑负责自主神经
系统的活动;
延髓:脊椎最上端,负责调节血
液循环、呼吸、唾液、汗腺分泌、血 压和心率;
中脑:是上行和下行的传导神经
消费心理学
……
设计心理学
心理学
设计学
广告心理学
建筑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人机工程学
工业设计
设
计
心 理
消费心理学
学
b、设计心理学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美国 华生
格塔式心理学 奠基人物:魏德迈、柯夫卡、库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Love Mattress
贴心爱侣床垫,相拥而眠手不麻~~~
爱侣间短时间的拥抱是甜美的,但是如果你们敢藤缠树一 般的拥抱整夜,胳膊一定会被对方压的麻簌簌…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的主 要内容

唐纳德·A·诺曼是一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设计心理学》在设计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这本书中,诺曼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在今天的设计实践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依据这些理论,深入探讨《设计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认知心理学与设计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是如何感知、理解、学习和记忆信息的。
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指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1.2 认知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诺曼认为,良好的设计应该考虑人们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提升用户体验。
他提出了“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概念,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实践。
二、情感设计2.1 情感设计的重要性情感设计强调设计应该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
通过对产品的情感设计,可以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2.2 情感设计的原则诺曼在书中提出了情感设计的原则,包括可视化、映射、反馈和情感。
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的产品。
三、用户体验设计3.1 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用户体验设计强调设计应该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感受和情感反馈。
诺曼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诺曼提出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可用性、可理解性、诱导性和满意度。
这些原则为设计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创造出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四、案例分析:苹果公司产品设计以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产品一直以优秀的设计著称。
从iPhone到MacBook,苹果产品都体现了诺曼所倡导的情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理念。
通过对苹果产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五、个人观点与结论从个人角度看,《设计心理学》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用户,并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和优质体验的产品。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芭比娃娃芭比娃娃的使用大多为2-3岁的幼儿,幼儿对外界有着极强的感知度,他们渴望接受视觉、触觉、触觉等等方面的信息,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为他们设计的产品智能上面不能太强,但是必须满足他们对外界的感知需求,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
根据调查,妈妈们对于芭比娃娃的粉色褒贬不一,但是少女们依然对粉色情有独钟。
芭比公司的主管马若琪说,如果芭比想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不能再是单一的粉色了。
在给芭比的重新定位中,芭比公司想在保持芭比的原汁原味基础上,追求更新的创造突破。
采用一些品牌的特色标志———用美丽的鲜花和缤纷的彩条编织一个关于色彩的童话,外包装使用标志性的粉色,里面则交织着明快的橙色、绿色和粉红色,在传承粉色为主流的基础上,用尽调色板上所有的颜色绘制出一个绚丽多彩的芭比。
在芭比的不断更新中,主管约翰说:我们要做的是去发现、观察和倾听,通过与孩子们的深入接触中,更加全面的认识芭比的时代性,应该跟紧时代的脚步,设计出更加时尚的芭比娃娃,每个芭比娃娃姐妹都应该我自己独一无二的签名,这也是通过调查孩子们的签名中感知到的!只有用心倾听消费者的心声才能够做出最好的设计!!色彩丰富的芭比娃娃案例二:中国纸伞设计的需要:设计的具体领域虽然千差万别,但目的都是一个:改善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设计的产品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1.要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
当我们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
虽然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审美观念各异,但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2.要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虽然“房子是住人的机器”、“功能至上”等极端的观点已不再是现代设计的主流,但毫无疑问功能的实现仍然是设计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设计追求目标,这种简约务实的创作思潮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仍不过时;3.要满足我们的文化需求——简单的说,文化是人们用长时间累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会因地域、历史、信仰等呈现迥异的面貌。
设计心理学5(设计情感)

5.3 设计情感
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 它包含了一切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造物的设计而带来 的情感体验。
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是艺术的设计,使用性 和目的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欣赏或鉴赏并非设计物存在 的首要价值,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术作品常 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体 验到与艺术家类似的情感。
情感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
(1)对于着重于实用功能的产品与环境,应使之带 给人们“中等强度”的正面情绪体验,它们应使人感觉轻 松而愉悦。
新异刺激的三个方面
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
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
不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使人们体验适度正面情绪的设计的基本特征 造型整体而较简洁 对称、均衡的形体 要素、部件明确、一目了然 要素排列与分布规律而有秩序,变化富有节奏 一定的熟悉度,即看起来并不完全陌生 一致调和的色彩体系
3. 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 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惧怕是破坏性最大的情绪,刺激 引起个体的是兴趣、惊奇、惧怕,以及兴趣和惧怕之间 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 之间的差异性。
4. 痛苦情绪因其压抑效应对智力起到干扰延缓慢的 作用。 5. 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释放后能起到比痛 苦更好的操作效果,然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愤怒不能释放,则和其 他负面情绪一样对操作起到负性作用。
设计的情感体验则是与该设计的目的性相关,不在 于它是否能表达和传递设计师本人的情感,而体现的是 设计师对人们(特别是目标用户)对于设计结果所能产 生情感体验的理解和预期,以及设计师是否在设计中选 择了适当“情感符号”形式。
设计心理学3

4.1情绪和情感的界定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
情绪与情感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4.2.1 情绪的作用1、适应作用2、驱动作用3、组织作用4、通讯作用情感设计的基本原则:1、对于着重于实用功能的产品或环境,应使之带给人们“中等强度”的正面情绪体验,它们应使人感觉轻松而愉悦。
2、对于既注重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非用户唯一重视的因素的产品或环境,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具、灯具、家用电器等产品,愉乐场所或展会,一方面突出一些具有较强的新异刺激的部分达到唤醒观众的目的的作用;另一方面,除了那些以刺激观众为目的的特异之处外,整体设计仍应遵守适度正面情绪的原则。
3、对于无过多实用功能,以交流、宣传、传递信息和理念,或提供不同体验为主要目的的环境、产品或其他设计,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区别对待。
4、由于成年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易于回忆起情绪性质与之相同的过去事件,因此通过同类情绪体验的重演,可以唤起其相应的情绪体验。
新异刺激包括:•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认知心理学的设计案例

认知心理学的设计案例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科学,涵盖了从感知、注意、记忆到思维、决策等广泛的心理活动。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其研究成果逐渐被应用到各个设计领域中,尤其是在用户体验设计(UX Design)、教育技术、广告策划和人机交互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认知心理学在这些领域中的设计案例,展示其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提升设计效果和用户体验。
认知心理学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案例。
用户体验设计旨在提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整体满意度,其核心在于理解用户需求和优化用户交互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认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例如,信息架构设计中常运用的“分块理论”(Chunking Theory)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该理论认为,信息处理的有效性与信息的组织方式密切相关,用户更容易记住和处理分块后的信息。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会将复杂的信息系统分解为多个逻辑块,并运用视觉层次、分类导航等手段优化信息展示,从而提升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效率。
在教育技术领域,认知心理学的设计应用同样表现得尤为突出。
教育技术设计师往往需要设计能够促进学习和知识掌握的教育工具和环境。
在这方面,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John Sweller提出,主要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育技术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这一理论优化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采用分步讲解、即时反馈、互动式练习等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这种设计不仅考虑了内容的难易程度,还通过设计反馈机制、提供提示信息等手段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
广告策划领域也充分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设计理念。
广告不仅需要传递信息,还需要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并促使其产生购买意愿。
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理论”(Attention Theory)在广告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设计心理学_

()设计心理学(精品)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1一、环境心理学对人产生的影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讨论的一个领域,是由于人的行为包含在社会环境之中。
对于人来讲,人们每天都处在环境之中,人行为的对外界事物产生了肯定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与制造是转变环境的基础,事物产生变化的根本又是人类丰富的制造力量,还会对行为和制造的主体--人产生影响。
例如人们设计出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美丽空间环境使工作员工感受到这一环境氛围,能使员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紧急的工作状态中,上班族每天所在办公环境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多,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所处的最重要环境之中,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和放松。
现在许多公司对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必需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里面。
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推崇,办公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依据办公人员的状况以及办公人员的心理需要等状况,来设计和制造空间环境。
还要分析颜色、光和材料等使用对办公环境产生的影响,让办公环境更舒适、高效,让人们把工作的压力随时排解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当代的办公空间设计必需要人性化,人性化设计要贯穿整个办公环境的各个角落。
人作为使用者,心理感受打算着办公空间的尺度。
不同尺度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设计空间时必需要思索的。
这些思索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术进展所供应。
那么办公空间的布局肯定要有秩序感,这是对空间设计的一个最基本体现。
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冲突统一,应当科学处理环境的开放程度与私密程度的关系。
让人对空间有舒适感的要求是 : 小而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感到平安。
其次通过开放的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
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家具、隔断等把办公空间进行适当划分,这种办公空间可以把团体与个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设计呈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这本书中,我认为最引人注目的是诺曼博士对于情感化设计要素的独特见解。 他提出,“好的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理智和情感需求。”这一观点对我影响 深远。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需要具备实用性,更应该能够触动使用者的情感, 使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深感《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这本书带给我许多 宝贵的启示。我看到了情感化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手机应用程 序的界面设计,还是家居用品的造型和色彩搭配,情感化设计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们的使用体验。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更加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也更加欣赏那些 能够触动我情感的设计。
这句话指出了设计的关键性,即设计应当是情境和情感的产物。一个好的设 计不仅应该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情感状态和使用环境。 设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境,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和满足感。
“设计师的任务是创造出能引发人们积极情感体验的产品。”
这个观点强调了设计师的责任。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引 发人们的积极情感体验,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和愉悦。设 计师应该通过创新和想象力,创造出能够触动人们情感的产品。
阅读感受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它带领我在设计世 界的最前沿探索情感化的重要性。作者唐纳德·A·诺曼以独特的视角,丝丝入 扣地解读了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理念,使我收获颇丰。
在书中,诺曼博士巧妙地结合了心理学和设计学的知识,为读者展示了情感 化设计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使我们理 解到,设计不只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需求。诺 曼博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设计,不仅要功能完备,更要引发用户的情感共 鸣。
这句话概括了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情感化设计旨在使产品具有吸引力、友好 性、趣味性和情感价值,从而使人们更加愿意使用该产品。设计师应该通过巧妙 的设计,将积极情感融入到产品中,使人们在使用的过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前的阿特拉斯电钻
改良后的阿特拉斯电钻
瑞典设计师曾纳尔针对阿特拉斯–柯普柯公司生产的电钻(改良前)手握不便及噪声大的缺点,利用人机模型和“8小时执握”试验于1955年设计出了阿特拉斯手持电钻改良后,执握舒适,操作方便,而且噪声小。把人机工程原理结合在工具设计中。
(3)
桌面多点触摸计算机
2007年,微软推出了Surface桌面多点触摸计算机,可以彻底摆脱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只需要双手就可以执行任何操作,诸如浏览图片、播放音乐、查询地图、管理文件等等。
本能层面的优秀案例:
(1)
穆多什设计的儿童椅
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的“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起来,表面饰以图案,十分的新奇,它不管其功能,设计的重点在表面,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具有在视觉上的效果。
(2):
诺基亚510随心换手机
1988年诺基亚设计的一款极具特色的510“随心换”手机,这款手机为追求个性化的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色彩的外壳,可以方便迅速的及时换装,使技术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更能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效果。
(2)
索特萨斯设计的博古架
1981年,索特萨斯设计的一件博古架是孟菲斯设计的典型。这件家具色彩艳丽,造型古怪,上部看上去像一个机器人,它的欣赏功能比它的使用功能大。
(3)
银质咖啡具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罗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些“微型建筑式”的产品,
更注重的是一种文化,欣赏的角度。
(3)
青蛙公司设计的儿童鼠标
德国青蛙公司设计的一款儿童鼠标,看上去像一只真的老鼠,诙谐有趣,都热闹喜爱,让小孩有以一种亲切的感觉,具有新奇打的特色。
行为层次的优秀案例:
(1)
震动指环闹钟
这是一个不会嘟嘟大响的闹钟。使用时将圆环套在手指上,到了闹钟时间它会震动。把你从睡眠中平缓的唤醒,将圆环放回闹钟底座便可关闭闹钟。它除了能有效避免被突然的闹铃惊醒而造成血压升高外,还有两个好处:其一、适合在不同时间起床的夫妇,当闹钟震动,你会被叫醒而不会影响到他人。其二,这种巧妙的设计还适用于听障人士。
反思层面的优秀案例:
(1)
自鸣式水壶
格雷夫斯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种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为了强调幽默感,他将壶嘴的自鸣哨做成小鸟式样。这种开水壶每年的销量约为4万只。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