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2%

一、掌握统计学的涵义,了解统计学产生与发展,正确理解统计学对象和特点;

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算术学派,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二)国势学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德国国势学派。(三)社会统计学派,1850年,德国的统计学家克尼斯《独立科学的统计学》(四)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

2.掌握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等几个重要概念

总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分类:有限总体、无限总体。特点: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客观性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总体既可以指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是反映该事物某重要数量特征的一组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就是总体单位。

标志: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分类:按表现形式(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按有无差异(不可变标志、课表标志)

变量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指标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数值

特点1、数量性2、综合性3、客观性4、具体性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统计总体特征的(2)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指标的分类1、数量指标:反映总规模,总水平,工作总量。如企业总数,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2、质量指标: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如平均成本,死亡率,出勤率指标体系: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指标体系的分类1、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等。包括宏观、中观、微观2、专题统计指标体系:针对某项社会经济问题的专项指标体系。

设置统计指标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4%

1.理解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特点以及适用场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11%

1.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意义: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2、数据整理质量,关系到调查资料能否发挥作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3、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可能导致的问题)

2.掌握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能熟练进行分组,熟悉分组的作用,了解分组的种类;数据整理的基本原则:1.标准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5 .通俗性原则

3.掌握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熟悉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频数分布:在分组的基础上,将所有数据或总体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所有数据或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又称为分布数列。频数分布的两个要素:1.组别: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2.频数(次数)和频率:各组的单位数叫频数,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叫频率。频率具有如下两个性质:(1)各组频率都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数。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4.掌握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

第四章规模与比率度量12%

1.明确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掌握时期数和时点数的区别;

统计绝对数是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的总体规模、总水平或总成果的统计指标,以绝对数形式表现。或者是说明总体单位总数目和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指标。作用: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时期数: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过程中达到的总数量。如产品产量、进出口总额、商品销售量(额)、人口增长量、人口出生(死亡)数等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时点数:时点数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所存在的总数量。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量、企业设备台数、外汇储备额等

时期数和时点数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标数值的搜集是否连续登记;2.指标数值是否可以累计;3.指标数值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

统计相对数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的比率,反映现象的相对数量特征。2.作用:反映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用于不同对象的比较评价;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2.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几种主要的统计相对数:(一)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是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某类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对比,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二)结构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是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分组指标与总体指标对比,反映总体部分数值占总体全部数值的比重,常用百分数表示。总体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00%或1。

第五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18%

1.明确平均数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2.熟练掌握数值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众数是指社会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中位数特点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可用数值型数据,但不能用于分类数据

4.能正确区分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了解几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5.了解离中趋势指标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掌握离散系数作用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8%

1. 理解相关分析的方法和回归分析的方法。

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它反映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数值不固定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一概念表明:(1)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2)现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具体关系值不是固定的。

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于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方法。

2. 熟练计算给定的数据资料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

F 检验的步骤: ①提出假设。假设线性关系不显著。即0H :β=0 ②计算检验统计量

③确定显著性水平以及临界值F 。

设α=0.05,1f =1,2f =2-n =5 ,查F 分布得临界值61.6)5,1(05.0=F ④做出判断。

由于F=180.616>61.6)5,1(05.0=F ,所以拒绝原假设0H ,表明回归效果显著。

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 23%

1.明确时间序列的概念、种类及其编制原则;

时间序列:指将某一统计指标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统计序列,也称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分类:绝对数序列(时期序列、试点数列)、相对数序列、平均数序列,编制原则:时间长度应一致、计算口径要一致、数据内容要一致、总体范围要一致

2.掌握发展水平、增长水平,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2

2

ˆ()/1/1180.6176ˆ/(2)

()/(2)y y SSR F SSE n y y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