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学论文作物生长分析
作物栽培学总论概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概论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种植、培育和管理农作物的学科。
它涵盖了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作物的生长发育、种子繁育、土壤条件、肥料施用、病虫害预防和农作物的适应性等。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效益以及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作物栽培学中,了解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成熟等阶段。
了解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生长条件,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栽培措施,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例如,一些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才能良好生长,而另一些作物则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也较为灵活。
种子繁育是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繁育包括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种子的收获和储存等。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
同时,种子的正确收获和储存也非常重要,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子改良和遗传工程的应用也成为了种子繁育的一部分。
土壤条件是作物栽培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土壤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合理的管理是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分状况、酸碱度和通气性等因素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了解土壤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农民合理施用肥料和水源,保证作物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产量。
同时,科学管理土壤也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地下水资源,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病虫害不仅会降低作物产量,还会对作物的品质和食用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定期巡视农田,识别病虫害的征兆,采取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等。
同时,科学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植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农作物的适应性是指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能力。
水稻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水稻栽培技术分析论文水稻栽培技术分析论文摘要:水稻为四川南充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单产高的特性,在满足居民饮食需求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水稻栽培还存在机械化水平低、肥水利用效率低、防虫害能力弱的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提高当地水稻产量。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合理化建议1南充水稻栽培现状分析从栽培品种角度看,过去南充区域种植的是高秆常规稻,现在种植的是矮秆杂交稻,栽培品种的变化致使本区域水稻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育秧技术角度看,南充区域水稻经历了水育、湿润育、旱育、塑料软盘育的发展历程,水稻秧苗素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施肥技术看,经历了有机肥单用、化肥有机肥联用、化肥单用的发展历程;从肥料种类的应用情况看,存在少施钾肥、多施氮肥磷肥,少施穗粒肥、多施分蘖肥的状况;从水稻机械技术应用角度看,部分地区真正实现了机械耕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稻农劳动压力。
2南充区域水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2.1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南充区域水稻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机械耕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但从整体上看,水稻机械化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即便是应用机械种植水稻的地区,机械化的水平也较低。
2.2水稻肥料利用率低下对农业而言,化肥的应用是一场历史性变革,对水稻而言,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过量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水稻生产成本,此外,肥料的过度应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有研究指出,从氮肥的购买情况来看,中国氮肥购买量占全世界氮肥购买总量的30%。
国内应用的肥料多为速效肥,是本区域水稻肥料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2.3水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均匀,南方水资源多,北方水资源少(占全国的20.11%)。
虽然南充区域位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但南充区域的种植面积有限,难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的形式收获更多产量的水稻,此外,南充区域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栽培技术包括了一系列的操作方法、护理技巧、管理措施和实施步骤等,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高产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气候、土壤、水分、肥料、种质、病虫害防治等因素。
下面,我们从这些方面一一分析。
一、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光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季节、地域适应性和产量影响较大。
气象条件对于农作物的幼苗生长、花期开放、结实成熟等阶段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例如选育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科学施肥、采用前瞻性的气象预测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其肥力水平对于作物的产量影响非常大。
因此,进行土地改良、施肥等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这些管理措施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调节土壤质地和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三、水分条件水分充足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条件之一,特别是在生长初期需要充分的水分,缺水将会影响根系的发育、茎叶的生长以及新陈代谢等,从而对作物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结合当地降雨情况和灌溉条件,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以提高作物产量。
四、肥料条件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非常大,缺乏养分将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对农作物施肥不仅是要保证肥料的种类、数量、时机等方面合理,同时还需要考虑气温、湿度等实际生长环境的影响。
进行施肥时,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合适的施肥计划,以保证农作物在生长时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能源。
五、种质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养分丰富、产量高的农作物种质,是高产的基础。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应该注重培育优良品种,并进行科学培育,提高品种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使得农作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
六、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粮食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分析
粮食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分析《粮食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分析》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探索粮食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粮食作物栽培模式的特点与局限传统的粮食作物栽培模式往往遵循着较为固定的流程。
以小麦为例,农民们大多在特定的季节进行播种,采用相对简单的耕地、撒种、施肥和灌溉方式。
这种模式下,耕地方式可能较为粗放,比如仅仅使用简单的犁具翻耕土地,深度和均匀度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在施肥方面,可能是按照经验一次性施加大量肥料,没有精准地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传统栽培模式下的灌溉也存在问题。
很多地区是大水漫灌,这样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比如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后,透气性变差,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
而且传统模式下,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往往是等到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后才采取措施,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这样既增加了农药成本,又可能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造成威胁。
二、现代高效栽培模式的创新之处(一)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现代高效栽培模式大量运用精准农业技术。
例如,通过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精准地分析农田土壤的肥力、湿度、酸碱度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播种机可以精确地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
以玉米栽培为例,在肥力较高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在肥力稍差的区域则降低密度,确保每一株玉米都能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在施肥方面,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变量施肥。
根据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物的需求,精准地将肥料施用到需要的地方。
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进行大面积的均匀施肥,这样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避免肥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设施栽培的优势设施栽培是高效栽培模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寒冷地区或者不适宜粮食作物生长的季节,可以利用温室大棚进行栽培。
比如,在冬季种植水稻时,温室大棚可以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浅谈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论文
浅谈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论文粮食问题几乎成为全球性问题,已经对不少国家形成困扰。
研究高产良种,改进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是摆在我国农业工作者眼前的重要任务。
为了使中国摆脱粮食短缺的困境,基层农业工作者,深入研究影响农作物栽培的因素,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最大限度提升农民收益,势在必行。
介于此,我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本地农业现状、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状况,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终于找到一些促使农作物高产的举措。
一、影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一)恰当的种植时期。
选择适当的播种时期是保证农作物快速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最佳的播种时期进行播种才能保证种子在适当的温度、水分、营养成分的条件下发芽,并且能够保证农作物幼苗抵抗病虫害与各种不利气候条件实现最佳的生长状态。
播种过早,往往会造成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温度、水分、营养达不到要求而使发芽率较低;播种过晚,也会造成农作物幼苗正常生长周期缩短,果实发育不全致使产量降低。
因此,严格控制播种时期,对于保证农作物种子及幼苗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提高种子出苗率与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实现高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
农作物种植的密度是影响农作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合理密植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植株获得足够的光照面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够实现农作物各植株之间光照、水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的最大化利用。
以小麦为例进行分析:如果植株种植过密,不仅会使单个植株生长空间减小,获得光热、水分、营养成分不足,还会造成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降低,导致产量下降;种植过疏,虽然单个植株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实现单个植株的高产,但由于总量上的不足最终也难以实现较高的总产量。
因此,必须重视农作物种植的疏密程度,保证农作物植株具有合理的空间分布以及足量生长所需的养分,保证农作物具有较高的产量。
(三)田间管理。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1. 引言1.1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成为摆在农民面前的重要问题。
农作物栽培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手段,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作物的生长潜力,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种子选择、育种技术、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
种子选择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选择适合生长环境的优质种子是提高产量的首要步骤。
育种技术则可以通过改良品种、提高抗病虫性能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合利用土壤管理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水肥管理的科学施用可以有效避免作物因水肥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病虫害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综合运用各项栽培技术,才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
1.2 高产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高产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产农作物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总体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供应压力,保障粮食安全。
高产农作物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产农作物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育高产品种,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种子选择与育种技术的影响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种子选择和育种技术是影响产量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子选择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的论文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的论文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的论文摘要:水稻在兰坪县的粮食作物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的种植必须以夺高产、促丰收为基本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从选种、育秧、栽插、施肥、精细播种等细节入手,认真管理,才能保证高产。
该文论述了水稻栽培这些细节方面的关键技术,希望为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水稻作为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镇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加全镇水稻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保障全镇粮食的安全生产。
文章就目前生产上涉及的水稻栽培技术做简要探讨。
1选种提高水稻的产量,优良品种的选择很关键,根据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经济因素、栽培水平以及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不同,选择适合的品种,因地制宜选择合适、优质、高产、抗病抗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实践证明,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多多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大力推广旱地育秧技术,可以有效的培育壮秧。
早育秧具有早生快发,返青期短暂,分蘖率偏高、抵抗能力强、结果实率高等特点。
3播种3.1播种前准备水稻种子应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要选用抗病虫能力强、抗倒伏、分蘖率高、结穗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最好选用示范基地挑选出的的优良品种。
3.2苗床准备位置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且肥沃的熟旱地;整地:提前平整土地,将土壤中的大土块弄细弄碎;深度:理墒1.5-1.6m,沟深达30cm左右,厢高可达15cm左右;施肥:将腐熟的农家肥、普钙、钾肥混合均匀搅拌,待充分混合堆沤发酵后用作底肥施入苗床。
3.3浸种催芽浸种前先将种子摊晒晾1-2天,然后再用多菌灵药液浸泡种子达12个小时,再将浸泡过的种子进行清水淘洗,直至水变清澈。
种子一般要浸泡3天,其中每天都必须用清水淘洗种子3-4次。
浸泡至3天后,将种子在清水中淘洗干净,然后用50-60℃的水进行预热,将种子用湿麻袋包好,并用稻草将温度维持在30-35℃之间,一天一夜后种子即可生芽,待稻芽逐渐露出后,可将温度降至20℃左右,然后再将种子晾开,在空气中放置1天后即可进行播种。
作物栽培学第二章作物生长发育
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通常以花芽分 化(禾谷类作物称为幼穗分化)为界限,之前称之为 营养生长,之后称之为生殖生长。实际上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之间并无严格界限,有很长一段时间作
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同时迚行的。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依据其器官建成和生
长中心的不同,大多数作物全生育期可划分为三个
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迚阶段
以及生殖生长阶段。
二、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生长和发育虽然在概念上有所区分,在作物生命过程中 却是不能单独迚行的,而是交织在一起迚行的。 在农学上,为了表示作物的生长发育迚程,一般采用以下 几种方法: (1)物候期,如出苗、越冬、返青、起身、分蘖、拔节、 抽穗、开花、乳熟期、蜡熟期等。 (2)器官建成期,如叶原基分化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 期、雌雄蕊分化期、四分体分化期、抽穗、开花、籽粒建成 期等。 (3)生育时期,如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 等。 (4)干物质积累过程。
作物器官的建成包括种子萌发、 根、茎、叶,分蘖和穗(花芽)的分 化、籽粒建成(纤维发育、块根块茎 膨大)等。
一、种子与种子发芽
1.种子的概念
植物学中的种子仅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 繁殖器官,而作物生产中所说的种子则泛指用来繁 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根据其来源和特点,农 业生产中的种子可分成三类。
拔节期是幼穗分化时,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用手 可以摸得到有2-3cm的茎节的时期。
此期雄性生长锥伸长,叶龄指数30左右。
大喇叭口期:在玉米果穗位叶及其上下两
叶(即穗三叶)开始抽出而未展开之际,植株
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故称为大喇
叭口期。此期在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
的叶鞘部位,能摸到软而有弹性的雄穗。 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内部雄穗分化进入四分 体期,雌穗正处于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在61 左右。此时是肥水敏感期,也是肥水需求高峰 期,因此是施肥灌溉的重要时期。
水稻高产质量栽培技术的分析论文
水稻高产质量栽培技术的分析论文1.1潮湿育秧潮湿育秧要选择比较平坦、向阳的地方,土壤比较肥沃并且没有杂草和病虫害。
耕地深度保持在9cm左右,播种量要匀称,一般说来,杂交稻播种247kg/hm2,常规稻栽插田54kg/hm2,1hm2施肥含量为13%的氮磷钾复合肥,用量720kg左右,或者使用尿素140kg,氯化钾125kg。
潮湿育秧的秧龄大约是27d,叶龄在7叶左右。
1.2塑料薄膜育秧塑料薄膜育秧基本上是在潮湿育秧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塑料薄膜育秧是在春寒时候进行,所以必需使用塑料薄膜保温。
通过塑料薄膜育秧方式所育秧苗生长比较匀称,秧苗挺立,秧身壮实。
在移栽时,必需保证根多而白。
2插秧前的预备工作2.1整地要精细,施肥要充分耕地时间最好选择在插秧前8d左右,以耕深12cm为宜,所耕耙的土地要保持软、平、松。
所施肥料最好选择有机肥,还可以加入肯定量的硫酸铵,平均65kg/hm2。
2.2移栽早稻要把握好时间大约5万穴/hm2,预备稻苗4万左右。
假如在双季节,稻苗的数量应适当增加,5.5万穴hm2,预备稻苗4.5万个。
在两者之间的中稻大约4万穴/hm2,预备稻苗3万左右。
2.3稻苗的养护对于稻苗的浇灌要因地而异,假如是浅水地区,要在土地自然干时再上水;假如遭受低温天气,在夜间,应灌上深水用以保温;倒苗移栽后,14d左右可以中耕除草,耘稲要匀称;在水稻倒数第5叶出来时,应进行晒田,由于这是晒田的'最正确时间。
3栽插时间要适合稻苗适期早插可以缩短稻苗的返青时间,栽插的季节要选择最正确时间,不能错过农时;插秧要适龄,密度要合理。
一般来说,地块行距30cm左右,穴距12cm左右,稻苗密度约25万穴/hm2,在高水肥地方,秧苗的稀稠度可以适当调整。
4防治病虫害4.1对于水稻病害的防治水稻病害一般有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等。
稻瘟病一般发生在破口期,治理方法用70%三环唑进行喷洒;稻曲病一般发生在破口期前8d左右,治理方法用甲基托布津和井岗毒素进行防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飞虱传播病毒,整治方法是毁灭飞虱,阻断传播途径,对稻苗进行健身栽培,增添水稻抗逆性。
花生栽培技术分析的论文[大全5篇]
花生栽培技术分析的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花生栽培技术分析的论文1合理轮作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
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
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
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
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
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
一般深翻25~30cm为宜。
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
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
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
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
栽培学论文作物生长分析
作物生长分析姓名:******** 班级:*********** 学号:********摘要:本实验以测定小麦植株干物质增长为中心,同时也测定叶面积,计算与作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参数,对不同播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做出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早播小麦生长情况明显比晚播小麦好。
关键词:小麦 早播 晚播 作物生长 干物质 叶面积作物生长分析就是将作物的生育过程以干物质增长过程为对象,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来衡量作物产量形成的一种方法;作物生长分析法的特点是:(1)在测定干物质增长过程中,同时测定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面积,即与光合作用的生理生理功能密切结合,从而超越生育特性与丰产性能的简单相关关系,深入到生态生理的因果关系;(2)是对于不同种类的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育差异,均可用生长分析来进行比较。
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植株的干物质重量(注意点是尽可能包括全部器官、可以整株测定、也可以分部位、器官测定)和叶面积(注意点是测定平展开后的绿色叶片),然后计算与光合作用生理功能相关的有关参数,比较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差异,从而制定合理栽培技术和措施的研究方法。
作物生长分析研究涉及的有关参数主要有(1)叶面积比率LAR ;(2)比叶面积SLA ;(3)叶干重比LWR ;(4)相对生长率RCG ;(5)净同化率NAR ;(6)作物生长率CGR ; 1.光合器官性状1·1叶面积指数(LAI )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在田间试验中,叶面积指数(LAI )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
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种植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如何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研究之一。
本文将从栽培技术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一、栽培技术1.土壤管理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农民在土壤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土壤湿度。
合理浇水和覆盖保水膜,有利于土壤活力的提高,促进根系发育。
(2)土壤松化畦轮制度。
在开垦新地时,适当加入有机肥和化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3)翻耕制度。
通过翻压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2.种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
因此,选择育种优良、耐病性强的品种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施肥管理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营养,不同品种和生长期需要的营养也不同。
因此,在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下合理补充肥料,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高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药剂和时间,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的害虫和病菌。
二、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包括气温、降雨量、湿度等多种气象要素。
因此,农民需要在栽培中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来制定科学的栽培方案。
2.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某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栽培方式,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
3.土壤因素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栽培中,农民需要注意合理土壤管理,防治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4.采摘因素采摘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采摘时间、方法和器具等方面的选择都需要科学合理,以保证农作物品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农作物高产要保证栽培技术的正确运用,同时要注意气候、品种、土壤和采摘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高质量生产。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壤条件、气候环境、栽培措施等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因素。
土壤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土壤的肥力水分和通气性是影响农作物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
充足的肥力能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而适当的水分提供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通气性则是保证根系有足够的气体交换,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在实际的农作物生产中,要做好土壤的改良和保育工作,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提高土壤的通气性,这样才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气候环境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植物对于气候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
而且,气温、光照、降雨等气候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低温环境下,很多作物会产生霜冻伤害,导致产量的降低;在干旱环境下,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在农作物的栽培中,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农作物的栽培措施也是影响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
在栽培措施中,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适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都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施肥是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养分的前提条件,适当的施肥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而合理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适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则是能够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足的水分供应和健康的生长环境,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农作物的高产。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种子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于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应用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应用分析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作物栽培得以更加精细化、高效化和环保化。
作物栽培应用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环境、物质和条件,以及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来实现高产、优质、节能、环保的目标。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作物栽培应用分析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和品质,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并满足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在作物栽培应用分析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优选适宜的品种在作物栽培应用分析中,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科学家和育种专家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选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有良好抗逆性和稳定高产的新品种。
同时,不同种类的作物还需要根据其生长季节、需肥、耐逆等特点设计相应的种植方案,保证其生长条件稳定、良好,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二、合理化应用肥料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养分供应。
然而,如果肥料施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
因此,在作物栽培应用分析中,要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的特点,科学地施肥。
通常,可以采用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等多种方式组合使用,达到高效、环保和经济的效果。
此外,通过合理调整肥水用量等措施,还可实现省时、省力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三、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病虫害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药物和防治措施非常关键,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方面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服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均是常见的选择,病虫害防治方案的选择要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质等进行充分考虑,以确保操作科学稳妥。
四、自然环境保护措施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农业生产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之一,必须要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作物生长分析
1
其中, 为干物重 为时间 为干物重, 为时间, 时间的干物重, 为 其中,W为干物重,t为时间,即W2为t2时间的干物重,W1为 为 时间的干物重 t1时间的干物重。单位为克/克·天或克 克·周。 时间的干物重。单位为克 克 天或克 天或克/克 周 时间的干物重
(4)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 表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 量。
SLA
干物质积累量比较 单株叶面积比较 株高比较 叶片数比较 相互关系分析
四、作业
按正规论文格式写, 按正规论文格式写,结合测量数据对 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看看不同播期 玉米的生长情况。 玉米的生长情况。
L SLA = Lw
(LW 为叶片干重)
2.干物质及生长指标 .
(1)干物质积累动态 (2)干物质分配特征
冈优22 Gangyou22 茎鞘 叶 Stem and sheath Leaf 穗 Panicle
百分率 Percentage(%)
0.7 0.6 0.5 0.4 0.3 0.2 0.1 0
二、内容
1.光合器官性状 .
(1)单株叶面积 ) (2)叶面积比率 )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 , 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 对植株干重之比。 对植株干重之比。
LAR
L = W
二、内容
1.光合器官性状 .
(3)比叶面积 )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 SLA)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 叶片的厚度
0
0
14
28
42
实验一作物生长分析
一、目的
1.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分析,了解作物群体和个
体的干物质增长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规律。
2.掌握对这些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不同处理作物的植株。 2.1/1000天平、叶面积仪、直尺、剪刀、 烘箱等。
三、试验说明
(一)“生长”的介绍
一年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是按照很典型的一种过程 不同水分处理对根、冠生物量的影响 进行的。 “生长”适用于任何生物,可用于植物性能的定量研究。
L ln W 2 ln W 1 L 2 L1 LAR W W 2W 1 ln L 2 ln L 1
RGR=NAR*LAR
说明植物的生长速度同时取决于植物叶子生产新物质的效 率和植物本身多叶性的面积
4. 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比叶面积也称 叶面积干重比,为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是叶片相对 厚度的一种衡量。
器官叶面积,即与光合作用的生理功能密切结合; 二是对于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的生育差 异,均可用生长分析进行同一尺度的比较。
(二)植物生长分析的部分方法
例,两株植物在试验中都生长一周,开始一株称重1g,另一株 称重10g。一周结束后,每株都增重1g。问,哪一种植株长 得较快?还是两者生长性能一致? 1. 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或简称R), 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增加量,以整个植株或器官为研 究对象,单位是g/g · d或g/g · 周,也称“生长速度比值”。
作物的生长分析方法是将作物的生育过程以干物质增长过程
为对象,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来衡量作物产量形成的一
种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时间对植株进行取样观测,然后进 行分析,比如鲜重,干重,长度,体积,面积(座标纸测 量或纸上描绘,称重,以及叶面积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生长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实验以测定小麦植株干物质增长为中心,同时也测定叶面积,计算与作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参数,对不同播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做出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早播小麦生长情况明显比晚播小麦好。
关键词:小麦 早播 晚播 作物生长 干物质 叶面积
作物生长分析就是将作物的生育过程以干物质增长过程为对象,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来衡量作物产量形成的一种方法;作物生长分析法的特点是:(1)在测定干物质增长过程中,同时测定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面积,即与光合作用的生理生理功能密切结合,从而超越生育特性与丰产性能的简单相关关系,深入到生态生理的因果关系;(2)是对于不同种类的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育差异,均可用生长分析来进行比较。
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植株的干物质重量(注意点是尽可能包括全部器官、可以整株测定、也可以分部位、器官测定)和叶面积(注意点是测定平展开后的绿色叶片),然后计算与光合作用生理功能相关的有关参数,比较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差异,从而制定合理栽培技术和措施的研究方法。
作物生长分析研究涉及的有关参数主要有(1)叶面积比率LAR ;(2)比叶面积SLA ;(3)叶干重比LWR ;(4)相对生长率RCG ;(5)净同化率NAR ;(6)作物生长率CGR ; 1.光合器官性状
1·1叶面积指数(LAI )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在田间试验中,叶面积指数(LAI )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
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当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1
2121
21
21111nL nL L L w w nw nw W
L LAR --∙
--=
=
单位为米2
/克。
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W 为叶片干重)
2.干物质生长指标
w
L L
SLA =
2·1干物质积累动态
2·2干物质分配特征
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
RGR 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W 为干物重,t 为时间,即W 2为t 2时间的干物重,W 1
1
21
2111t t nw nw dt
dw W
RGR --=
∙
=
为t 1时间的干物重。
单位为克/克·天或克/克·周。
2·4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表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NAR 反映作物叶片的净光合效率,大体上相当于用气相分析法测定的单位叶面积净同化效率的数值。
计算公式为:
2·5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 ,CGR): 又叫群体生长率,表示
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增加的干物重。
计算公式为:
单位为克/米2·天或克/公顷·天等。
其中y 2为t 2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干物重(产量),y 1为t 1时间单位土地面积干物重。
研究认为: CGR (作物生长率 crop growth rate ) =NAR (净同化率 net assimilation rate )×LAI(叶面积指数 leaf area index ) ;在上式中,NAR 变化幅度较窄,而LAI 变化幅度较大,因而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取决于LAI ;而LAI 是随着作物种类、生育期长短、种植密度的大小和栽培条件的好坏等因素而变化;可见作物高产群体的产量增加是NAR 和LAI 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 CGR =dy/dt =(1/L·dw/dt)·F=NAR×LAI ;当NAR 一定时,CGR =(1/F·dy/dt)·∫F (dt ),(即以LAI 对时间的积分),而∫F(dt )是叶面积的持续期(LAD ,也叫做光合势,其单位势m2·d);由于(1/F·dy/dt,NAR )是一个常数,因此,CGR 值大小取决于LAD 值的大小,也就是说,叶面积大且持续期长,作物群体的产量就高;当然叶面积过大反而会降低作物的产量,可见不同作物和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要有其最适的LAI 和LAD 。
3·操作与方法
取样:田间早播和晚播小麦苗期植株,各十株(代表性),
为叶面积
其中L t t w w L L nL nL dt
dw L
NAR 1
2121
21
2111--∙--=∙=
1
212t t y y t
y CGR --=∆∆=
●洗净去根后形态观察(株高、主茎叶数)
●叶面积测量(4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简便易行的长宽系数法)
●分样(茎鞘、叶片、黄心叶)
●杀青(105℃,30-60min)
●烘干称重
一星期后,按上述操作再取同一田间早播,晚播小麦苗各十株,观察和测量方法同上。
4·数据统计和指标计算
4·1数据统计
表1 测定结果记载表①
表2 测定结果记载表②
测定日期:2012年6月11号作物:晚播小麦
表3 测定结果记载表③
表4 测定结果记载表④
测定日期:2012年6月18日作物:晚播小麦
4·2指标计算
表5 计算结果记载表
●干物质积累量比较:早播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比晚播小麦的大。
●叶面积指数计算(基本苗为3000/亩)及比较:
叶面积指数计算(m2/亩):
第一次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晚播:19.365 早播:40.116
第二次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晚播:31.092 早播:59.898 比较:早播比晚播叶面积指数大。
●株高比较:平均来说,早播比晚播植株高。
●主茎叶片数比较:早播比晚播主茎叶片数多。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并且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实验测量数据发现,播期不同对小麦的生长情况影响很大。
具体表现为,晚播小麦的相对增长率和叶面积比率比早播大,而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株高和主茎叶片数则都比早播小。
总体来说,早播小麦的生长情况明显比晚播小麦好,在植物学形态特征上较晚播优越,在整体干物质积累上也比晚播强。
可推断,试剂生产应用中,小麦适宜早播,所带来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远比晚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