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版doc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49d8b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1.png)
引言:医疗护理是一项关系到病人安全和康复的关键性工作。
为了规范和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医疗界不断更新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完整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
概述: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发生。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站等。
正文:1.操作规程的制定原则1.1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1.2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1.3全面考虑人文关怀和病人需求1.4强调安全和风险控制2.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2.1准备工作2.1.1配置所需设备和物品2.1.2检查设备完好性和有效性2.2术前准备2.2.1核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2.2.2评估病人术前状况和风险2.3操作步骤2.3.1根据病情和医嘱安排操作顺序和方式2.3.2严格按照操作要点和禁忌事项执行2.4监测和观察2.4.1定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和特殊病情2.4.2注意术中风险和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2.5操作结束和后续工作2.5.1完成操作后及时清理和消毒相关器械和设备2.5.2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3.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3.1权威指导和标准参考3.1.1参考国家和国际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3.1.2听取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和建议3.2操作的安全性和风险评估3.2.1确定操作所涉及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3.2.2针对高风险操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3.3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认证3.3.1设立专门的培训课程和考核机制3.3.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继续教育3.4操作过程的文书管理3.4.1建立完善的术前讨论和手术过程记录3.4.2对护理操作的结果和病人反应进行及时记录和反馈3.5交叉感染的防控3.5.1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3.5.2定期对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维护4.护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4.1积极参与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4.2推动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4.3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沟通与合作4.4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5.护理操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5.1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和评估5.2建立医患沟通和投诉处理机制5.3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5.4持续改进护理操作规程和标准流程总结: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关键措施。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7e4c3faa00b52acec7caaf.png)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1、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态度和蔼可亲。
(4)与病人交流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2、操作前准备:(1)洗手。
(2)备齐用物(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记录单),了解病情做好解释。
(3)保证用物完好适用(检查体温表的完整性,擦干,并将体温表水银甩至35℃以下)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有无裂隙,汞柱平面是否在零位。
(4)保证病人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如有情绪激动、剧痛或剧烈运动或饮热水后,应让病人休息15 分钟后再测。
3、操作过程:(1)测体温:a.将消毒好的体温表给病人,必要时为病人擦干腋窝。
b.协助病人将夹体温表的上臂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c.10 分钟后取出体温表,观察后记录。
(2)测脉搏:a.测脉搏前,病人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将手臂置一舒适位置,腕部伸展,手掌向下。
b.操作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按压病人挠动脉表面,默数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数30秒钟,将所得数乘2后,再做记录。
c.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等,脉搏异常时,须数1分钟。
d.如出现短拙脉时,应由两位医护人员,一人听心率、一人数脉搏,同时数1分钟,用分子式记录,分子代表心率,分母代表脉搏。
如104/80。
(3)测呼吸:a.操作者测量病人脉搏的手不移动。
b.用眼睛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默数呼吸30 秒钟,将所得数乘二后,再做记录。
c.同时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深浅度及注意呼气有无异常气味。
d.心、肾、脑疾患,昏迷,休克,出血等病人呼吸有改变时,必须数1分钟。
(4)测血压:a.携带血压计、听诊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目的。
b.协助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暴露上臂,衣袖不可过紧,伸直肘部并使手臂外展约45度,手掌向上平放(使病人心脏、测量的动脉及水银柱零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c.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并展平,气囊中部对着弘动脉,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线距肘窝2—3cm,勿过紧或过松。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cee7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c.png)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操作标准和程序。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操作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操作技术标准:对于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如换药、输液、注射等,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技术指导。
这些标准操作程序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操作依据,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措施:规程中通常包括了医疗护理操作中需要遵守的安全措施,如消毒操作、防护措施等,这些措施能有效地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应急处置:在规程中也会规定一些应急处置措施,如操作失误、患者突发状况等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4. 管理制度:规程中也会包括一些管理制度,如记录和报告要求、操作规程的修订和更新等,这些制度有助于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的要求,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对规程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35edc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a.png)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基本要求1、诊室应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2、医务人员应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门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4、凡接触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
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大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6、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7、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8、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9、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和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
10、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11、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2、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擦干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对手机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4、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及消毒者姓名。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大全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964f320740be1e650e9ac2.png)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 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
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
医疗护理技术主要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主要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b740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4.png)
医疗护理技术主要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疗护理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操作和操作规程。
正确的操作规程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医疗护理技术的主要操作规程。
二、基本操作规程2.1 洗手规程洗手是医疗护理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首要措施。
洗手的步骤包括:打开水龙头,用流水湿润双手,取适量的肥皂搓揉至起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搓手指、手掌、背部和手腕,最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手。
2.2 穿戴无菌手套规程穿戴无菌手套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穿戴无菌手套的步骤包括:先洗手并擦干,取出合适尺寸的手套,将手套的手指部分展开并套在手上,然后将手套的手掌部分展开并覆盖住手。
2.3 导尿操作规程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用于排空患者的膀胱。
导尿操作的步骤包括:准备好导尿包、导尿管和消毒液,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用消毒液消毒患者的尿道口,将导尿管插入尿道并顺利导入膀胱,将导尿管连接到导尿包,确保导尿顺利进行。
2.4 静脉输液操作规程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静脉输液的步骤包括:准备好输液器、输液管和输液针头,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将输液针头插入静脉,连接输液器和输液管,调节滴速并观察患者的情况。
三、特殊操作规程3.1 气管插管操作规程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抢救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具备高度的技术和经验。
气管插管的步骤包括:准备好气管插管器、气囊导丝和气管插管管,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用消毒液消毒患者的口腔和喉部,将气囊导丝插入气管并确认位置,将气管插管管插入气管,固定插管并连接呼吸机。
3.2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
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确认患者的心跳停止,按照正确的CPR步骤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2387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a.png)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规程的基本原则:1.安全原则:操作人员应始终以患者的安全为第一原则,操作时要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2.规范原则: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操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科学原则:操作人员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正确使用护理器械和设备,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保密原则:严守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将患者的个人信息透露给外界,确保患者的隐私权。
二、操作规程的内容:1.术前准备: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操作规程,了解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操作步骤:根据操作规程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操作要点: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的关键点,如使用正确的手法、姿势和力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等。
4.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带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避免交叉感染。
5.常见问题处理:列举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提供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6.术后处理: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将操作器械和设备进行正确的清洗和消毒,并妥善保存,做好术后整理工作。
三、操作规程的实施方法:1.培训教育:医院应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2.监督检查: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3.反馈总结:医院应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反馈,并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操作规程的改进和完善。
4.信息共享:医院应将操作规程进行文档化管理,并将其与医护人员共享,确保操作规程的实施和执行。
总之,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f8637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4.png)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下面是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静脉输液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3)消毒插管部位;(4)穿刺静脉,注意无菌原则;(5)固定静脉针头和输液管;(6)调整滴速和输液量;(7)观察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8)维护静脉通道的通畅和无菌。
2.导尿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消毒外阴部;(3)戴手套,准备导尿包;(4)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膀胱;(5)注意导尿过程中的感染预防;(6)观察导尿过程和尿液量;(7)拔除导尿管,并注意尿液的变化;(8)向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宣教。
3.给药操作规程:(1)核对药品、剂量和给药途径;(2)提前准备好药物和给药器具;(3)消毒给药部位;(4)根据给药途径进行给药;(5)观察给药后患者的反应;(6)记录给药时间和药效;(7)妥善保管未用药物和药品残余。
4.气管插管操作规程:(1)核对相关医嘱和患者状态;(2)准备好气管插管器具;(3)提前给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和麻醉;(4)消毒口腔和气管插管部位;(5)插入气管导管,并固定;(6)保持呼吸通畅和气压稳定;(7)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氧合情况。
5.换药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具;(3)消毒皮肤和伤口处;(4)妥善清洁伤口,更换包扎;(5)采用无菌原则进行换药;(6)注意伤口的观察和护理;(7)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
6.血压测量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让患者适当休息和放松;(3)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4)将袖带固定在患者的上臂;(5)调节袖带压力和位置;(6)开始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7)观察血压变化和患者的反应。
7.高压吸引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准备好高压吸引器具;(3)消毒导管和口腔器械;(4)将导管插入口腔和气道;(5)开启高压吸引器,吸引分泌物;(6)观察吸引效果和患者的舒适程度;(7)妥善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493f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5.png)
口腔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基本要求1、诊室应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2、医务人员应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门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4、凡接触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
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锻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大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6、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7、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8、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9、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和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
10、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11、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2、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擦干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对手机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4、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及消毒者姓名。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b8538a3c8d376eeafaa310a.png)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
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4f30391caaedd3382c4d36c.png)
医疗护理技巧操纵规程和规范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插在挽救室或监护室,并实时通知大夫.2.病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该保持新颖,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配,保持室温恒定.3.危重患者.行特别检讨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歇息,根据病情须要可分离采纳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病情轻者可恰当运动.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固患者每日下昼测℃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摇动较大者,随时测量.5.周密不雅察患者的性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更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留意不雅察渗出物.渗出物.治疗后果及药物不良反响等,如发明平常,应该立刻通知大夫.6.饮食按医嘱履行,向患者宣扬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进程中的感化.在履行治疗炊事原则的前提下帮忙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勉励患者按需进食.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7.实时精确地履行医嘱.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收集且实时送检.9.卖力履行接班轨制,做到书面接班和床头相联合,接班内容简明简要,语句通顺并运用医学术语,笔迹正直.10.按病情请求做好生涯护理.基本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11.对长期卧床.瘦削.脱水.养分不良以及晕厥者应该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产生.12.根据病情须要,精确记载出入量.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色备好挽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高兴药.抗心律掉常药.强心药.升压药.14.懂得患者心理需求,赐与心理支撑,做好耐烦过细的说明工作,严厉履行呵护性医疗轨制,并向患者宣扬精力身分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进程中的重要性,帮忙患者战胜各类不良情感的影响,引诱患者以乐不雅主义精力看待病情,以便更好地合营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1)基本护理操纵技巧规程:是对各科通用根本技巧制订的同一规范.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巧.各类打针采血技巧,各类穿刺技巧,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收集等.(2)专科护理技巧操纵规程:是根据各不合专科的特色,制订的各专科护理操纵技巧的规范.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3)特别护理技巧操纵规程:是对要专门进行培训.组织专门人员从事的护理操纵技巧的规范,如危重症监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以上这些技巧规程本质上是一种质量掌握尺度,是指点护理运动的根本律例,对护理技巧操纵规程的治理,重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选择和制订相符现实的技巧操纵规程,并慢慢修正.完美.配套,形成本院同一划定,便于检讨和评价;b.开展经常性检讨.监视,并与质量评定.技巧经济义务制联合,形成轨制;c.护理技巧操纵是根本功,要将其作为护士在职教导的重点,经常体系地抓好;d.在履行具体操纵前,应做好病人预备和药品器材预备,明白目标,懂理论根据,懂得病情,不盲目履行,要卖力查对,严厉无菌操纵,并在操纵后留意病人反响,防止错误变乱的产生.。
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2d90c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5.png)
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和沟通1. 对于接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友好、热情地接待和引导患者。
2. 在接待环节,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询问详细病史、症状、以往就诊经历等信息,以便进行准确的诊疗。
3. 医务人员在接待过程中需注意维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个人尊严,避免透露患者个人信息。
二、中医技术操作1. 中医诊察操作a. 医务人员应牢记中医诊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b. 应仔细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指标,记录相关信息。
c. 对于口问患者,应根据患者症状和病史进行详细询问。
d. 对于闻切患者,应仔细听取患者主诉,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
2. 中医治疗技术操作a. 医务人员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进行治疗,并在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b.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规范,使用无菌针刺具,并掌握针刺技术和穴位选择。
c. 在进行中药煎煮时,医务人员应遵循中药煎煮规范,控制煎煮时间和火力,确保药物煎煮效果。
d. 在施行拔罐、刮痧等中医理疗技术时,医务人员应注意操作力度和方法,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
三、记录和报告1.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就诊情况、诊断、治疗过程、药物使用等信息,并妥善保存。
2.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规范准确记录患者体征、症状、疗效等信息,并在治疗结束后向主治医生汇报。
3. 在记录和报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隐私保护,避免透露患者个人信息。
四、安全与卫生1.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或其他与诊疗活动相冲突的健康状况。
2.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戴口罩等基本卫生操作,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卫生。
3. 在使用中药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中药煎煮液的温度,防止烫伤患者。
4. 在进行针灸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针刺伤患者。
五、专业素养1. 医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
2. 医务人员应遵循中医伦理,并保持良好的医学道德,尊重患者隐私、遵守职业规范。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d842cb0e4b73f242336c5f63.png)
.WORD.格式.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常用各种注射法(一)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
2操作时保持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的无菌。
消毒时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混浊、失效或安瓿有裂痕,则禁止使用。
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根据注射途径、药量及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6注射药物应按规定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不可过早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
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
7在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见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8进针时针梗不能全部刺入组织。
遇折针时勿移动病人,绷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露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9熟练掌握技术,做到无痛注射。
(二)药液抽吸法1自安瓿内吸取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
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
抽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有的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处,然后驱出。
医疗护理技术主要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主要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ec6b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c.png)
医疗护理技术主要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疗护理技术是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过程中所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规程的总称。
医疗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和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护理技术的主要操作规程。
二、基本操作规程1. 洗手规程洗手是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之前必须进行的基本操作。
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湿手、取适量的肥皂、搓揉双手、清洗手指缝、清洗手背、清洗手腕、冲洗干净、用纸巾擦干,最后用纸巾关闭水龙头。
2. 换药规程换药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
在换药前,护士应该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器械,并确保工作环境清洁。
换药时,应先将患者的伤口或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干净,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再用胶布固定。
3. 注射规程注射是医护人员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进行注射前,应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透明度,并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注射部位。
在注射时,应选择正确的注射器和针头,并按照正确的角度和深度进行注射。
4. 吸痰规程吸痰是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操作。
在吸痰前,应先为患者准备好所需的吸痰器械,并确认患者的身份。
吸痰时,应先给患者进行氧疗,然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管或支气管,轻轻吸出分泌物,注意不要过度吸引或刺激。
5. 导尿规程导尿是为患者排尿的操作。
在导尿前,应先为患者准备好所需的导尿器械,并确保工作环境清洁。
导尿时,应采用无菌操作,将导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直至尿液畅通为止,然后将导尿袋固定在患者的大腿上。
三、特殊操作规程1. 翻身规程翻身是为长期卧床患者避免压疮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操作。
在翻身前,应先解开患者的衣物和床单,并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
翻身时,应找到合适的角度和力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
2. 气管切开护理规程气管切开是为无法正常呼吸的患者开通气道的手术。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时,应确保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无菌,并为患者准备好所需的护理器械。
护理时,应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并保持通气通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常用各种注射法(一)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
2操作时保持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的无菌。
消毒时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混浊、失效或安瓿有裂痕,则禁止使用。
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根据注射途径、药量及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6注射药物应按规定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不可过早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
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
7在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见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8进针时针梗不能全部刺入组织。
遇折针时勿移动病人,绷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露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9熟练掌握技术,做到无痛注射。
(二)药液抽吸法1自安瓿内吸取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
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
抽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有的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处,然后驱出。
3吸取结晶或粉剂注射剂法: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将药溶化(某些药物有专用溶媒),待充分溶解后吸取。
注射粘稠油剂时,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将瓶用两手对搓后再抽吸。
如为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吸药。
油剂混悬剂使用时应选用稍粗的针头,刺入要深,并固定好针栓部,以防用力推注时,注射器和针头脱开,药液外溢。
(三)皮内注射法(ID)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1目的: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
2部位: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处。
3用物:注射盘内放70%酒精、棉签或酒精棉球、无菌持物钳、弯盘、试敏药物、无菌1ml注射器和4 1/2—5号针头。
0.1%肾上腺素1支。
4操作方法:(1)了解有无过敏史。
(2)选好注射器及针头,吸取药液,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
(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表皮和真皮之间,推药0.05—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发白,毛孔明显。
(4)拔针时勿按揉针眼。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按时观察反应。
(5)局部反应可疑时需二人判定,必要时作对照试验,在另一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
(四)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目的用于预防接种、局部麻醉、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前臂外侧、腹部、后背、股外侧。
3用物:注射盘内放2—5ml无菌注射器、针头盒内盛5号及6号针头、无菌持物镊、消毒药物、棉签、干棉球、弯盘、砂轮、注射用药。
4操作方法:(1)抽药排气,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2)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呈30—40℃角,迅速进针2/3,固定针检,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药。
(3)注射毕,用棉签或干棉球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整理用物。
(五)肌肉注射法(IM或im)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目的:药量较大,刺激性较强,不宜作皮下注射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2部位: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常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区定位法: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身体外侧引一水平线,再过髂嵴最高点向该线作一垂直线,从而将臀部分为4份,外上1/4处(避开内下角)为注射区。
②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中、外1/3交接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区定位法:以食指尖抵病人髂前上棘,中指尖沿髂嵴下缘尽量向后延伸,使髂嵴、食指、中指构成一近似三角形,食指和中指构成的下角内为注射区。
(3)股外侧股注射区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约65cm宽,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三角肌注射区定位法: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处。
3操作方法:(1)查对后备好药液,置于注射盘内。
(2)选择好部位,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使肌肉放松。
(3)消毒皮肤,待干,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4)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进针2/3,左手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推药后,以干棉球或棉签按针眼处,迅速拔针,清理用药。
[附]集体肌肉注射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注射。
(1)用物:同肌肉注射,另备治疗巾、无菌巾、治疗碗(或脸盆)内放浸有新洁尔灭的小毛巾。
(2)操作方法:①将无菌治疗巾双折平铺于治疗盘内。
②检查、核对、准备药物,按病房床号、姓名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卡片写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
盖上无菌治疗巾。
③按床号顺序,核对姓名无误后注射,在注射另一病人前,用新洁尔灭消毒液洗净双手,擦干后再行注射。
(六)静脉注射法(IV)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1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而需迅速发生药效者。
(2)静脉营养治疗。
(3)输液或输血。
2部位: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头皮静脉。
3用物:注射盘,无菌注射器,针头或硅胶管针头,止血带,小枕,药物。
4操作方法:(1)作好查对,抽取药物,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2)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
(3)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针头斜面向上,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4)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注药。
(5)注射时随时观察病情。
(6)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随即拉开注射器活塞,整理用物。
5注意事项:(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体征,以及病情变化。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另备一盛有等渗盐水的注射器和硅胶管针头,注射时先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
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调换另一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
二、基础护理操作常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法对某种药物过敏的人,任何给药途径(注射、口服、外用等)任何剂量和任何类型的制剂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对有些药物必须做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凡首次用药或停药3天以上或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均必须做过敏试验。
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试验。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1试液配制:用生理盐水配成每01ml内含青霉素20单位的皮试液。
配制方法如下:(1)一般每支青霉素为40万单位,注入2ml等渗盐水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万单位。
(2)取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万单位。
(3)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0单位。
(4)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单位备用。
2试验方法:取0.1ml试液(含青霉素20单位)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3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其直径超过1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4注意事项:在青霉素试验及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
注射后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半小时,以防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
抢救过敏应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
[附]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1用物: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青霉素试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注射用水,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2操作方法:离子导入部的三个头子上分别包两层纱布以便吸附试液。
(1)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方形负极滴青霉素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普鲁卡因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松紧适度。
(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电流表使指针指在50—80微安之间,电压维持在9—12伏之间。
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
试验结束时,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中断。
取下电极,观察反应5分钟。
3皮肤试验结果判断:(1)阴性:青霉素与注射用水电极板下皮肤的充血、压迹程度相同,在1—2分钟后消失,全身无反应。
(2)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丘疹、荨麻疹,周围可能充血。
少数人皮肤出现白斑。
强阳性患者伴有臂部痒、刺、灼、压等感觉或全身性反应。
为防止迟缓反应,须继续观察5分钟,并于注射前再观察1次。
4注意事项:(1)试液每次1滴,不宜过多。
若试液流到电极板上,将影响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2)经常调换离子导入器铜头上的纱布,及时除去表面褐色氧化(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及脱敏注射法(二)TAT过敏试验法:(1)试液配制:一般每支TAT为1ml,内含1500国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