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比较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一、本文概述《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英汉语篇结构、语义理解和翻译策略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对英汉语篇的主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篇章组织、信息排布、逻辑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篇的本质特征,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章将首先概述英汉语篇对比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以期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英汉语篇的基本特征对比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语篇构建上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还深深植根于两种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中。
英语语篇通常呈现出一种直线型思维模式,即开篇直接点明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逐步深入,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思维模式在英语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中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往往重视逻辑性和形式化,通过丰富的连词和语法结构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个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相比之下,汉语语篇则更多地采用螺旋型思维模式。
在汉语表达中,作者往往先从外围入手,通过描绘背景、渲染气氛等方式逐渐引出主题。
这种思维模式在汉语文学作品、日常会话中尤为常见。
同时,汉语语篇更注重意合性,即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关联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而非依赖明显的连词或语法结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
英语文化强调逻辑性和客观性,注重分析和推理,因此英语语篇也呈现出一种客观、直接的风格。
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强调综合和感悟,因此汉语语篇更倾向于采用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了解英汉语篇的这些基本特征差异,对于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在语篇构建上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这是一篇报刊文章,译文风格不宜太口语化, 还要掌握政治用语的分寸,使译文尽量符合汉 语的习惯。同时,原文中划底线语句的译文也 要 根据上文语境和大语篇的提示 准确理解后 才能译出来
狭义语篇语境 ( 即上下文 ) 明确了原文中 “ it ” 、 “ these & men ” 的实际所指: “ guarantee Ronald Reagan's resounding
more healthy.(虚拟条件)
英语的意合
C.形式词被简约后构成的意合句 I don’t know exactly (that) he is a professor. How many students (whom) do you think will
succeed in this test? There is no breeze (which) came through the
译例
It should have been easy . These were battle-tested veterans with long ties to Reagan and even longer ones to the Republican Party, men who understood presidential polities as well as any in the country. The backdrop of the campaign was hospitable , with lots of good news to work with : America was at peace , and the nation's economy, a key factor in any election, was rebounding vigorously after recession. Further more, the campaign itself was lavishly finaced , with plenty of money for a topflight staff , travel , and television commercials . And, most important, their candidate was Ronald Reagan, a president of tremendous personal popularity and dazzl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 Reagan has succeeded more than any president since John F. Kennedy in projecting a broad vision of America ---a nation of renewed military strength , individual initiative , and smaller federal government.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
C. 汉英词类句法功能对比 汉语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主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补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英语
主语* 宾语 表语 定语
定语 表语 宾语补足语 谓语
汉语
英语
名词
主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表语 定语
形容词 动词
定语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补语
助词
…
…
article
2. 词的兼类
汉语大部分一词一类,有少量兼类词,一般兼两类词。英语常用词有 许多是一词多类。
A. 汉语兼类词 动词兼类名词:报告(动)英国之行/一个生动的报告(名) 形容词兼类动词:很活跃(形) ; 活跃(动)了市场 名词兼类形容词:一个完整的系统(名)/ 很系统(形) B. 英语兼类词 兼两类的词:use v. 利用,n. 用途;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C.作为辨认词类标记的,英语还有动词不定式的 记号to和冠词。
a.冠词可以标定名词,而名词是句法中主体成分之 一,找到它,在找到与之有呼应关系的动词,一个句子的 框架就可以立起来了)。
b.汉语则不同。如: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英汉语篇对比
尤其在科技政论中。 例如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汉语译文为: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
语篇对比
从小到大与从大到小 主语显著与主题显著 主谓结构与外位结构 前重心与后重心 焦点视与散点视 衔接手段对比 情感分段与逻辑分段 结尾——概括与训导
表现在语言中为——汉语:大量使用具体名词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
例如 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ain attach to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 “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 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国家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proof,importance汉译 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
英汉语篇对比
-
何为语篇?
具有完整语义的最大的语言单位 形式结构派和功能派 标语 对话 独白 谚语 广告 请柬(书面 及口语都包括) 话语构篇和信息功能相对完整和独立 的一个语言单位或片段
-
英汉思维的差异
形象 VS 抽象 综合 VS 分析 本体 VS 客体 顺向 VS 逆向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汉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英汉语文本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研究英汉语篇衔接时,关联理论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共性与差异。
一、关联理论简介关联理论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文本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在英汉语篇衔接中,关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上下文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不同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英汉语篇衔接的共性对比分析1. 衔接手段相似在英汉语篇衔接中,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语法结构的重复等。
“it”可以指代前文提到的内容,在篇章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而“而”、“但是”、“因此”等连接词也可以在不同句子之间进行衔接。
句子结构的重复也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手段,在英文中可以通过重复主语或谓语来实现,而在汉语中则可以通过重复的并列结构或者相同的动词形式来实现。
2. 衔接手段差异在英汉语篇衔接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英文中,常用的衔接手段还包括连接副词、定语从句等,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递进副词、关系代词等手段进行篇章之间的衔接。
英文中的被动语态在篇章衔接中也往往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
三、英汉语篇衔接的理论解释1. 相似之处的解释英汉语在篇衔接上采用相似的手段,反映了它们在语际交际中的普遍规律。
代词、连接词和句子结构的重复等手段是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和语系中都有相似的应用方式。
2. 不同之处的解释英汉语在篇衔接上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
英文重视定语从句等复杂句式的使用,而汉语则更注重逻辑关系的表达和主语—谓语一致的体现,因此在衔接手段上有所不同。
四、结论关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在共性和差异上的表现。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和语系中的篇章衔接规律,为英汉语的翻译和交际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将英文和汉语中的五大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排比)进行对比和翻译的方法。
英语中有五种衔接手段,包括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and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for或because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but或while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first, then, finally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not only…but also连接。
汉语中也有五种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而且”、“又”、“并且”等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因为”、“由于”、“所以”等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但是”、“然而”、“反之”等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不但…而且”、“既…又”等连接。
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英汉双方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以保留原文语义,正确运用衔接手段,使译文衔接得当,结构紧凑,读起来流畅,同时尽量避免冗余和重复。
英汉语言对比第十三讲
第十三讲英汉语篇对比什么是语篇?小到一个词,大到独立的语篇对话或文章乃至整部著作的、任何在一定语境下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篇受制于一定的语境,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
语篇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本章主要讲述语法衔接、词汇衔接、逻辑连接的差异。
第一章语法衔接手段对比连接词的对比已讲,本章主要讲照应、替代和省略。
第一节英汉照应衔接对比照应(reference)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指称说话或行文中谈论、说明的对象,从而把语篇有机衔接起来,实现语篇意义的连贯。
按照被指称的对象是否能直接从语篇内找到,照应关系分为外照应和内照应。
承担外照应作用的语言项目意义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理解。
外照应例子;It is not an easy job. We have to gather efforts from every section to accomplish it in time. And, an introduciton, if necessary, of manpower from outside will be under consideration.上面的语篇中,斜体部分的所指对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明确,仅仅依靠语篇内部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做出准确的理解。
内照应语言项目的指称对象存在于语篇内部,指称对象出现在上文的叫前照应,出现在下文的叫后照应.例:潘文石先生在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成果发表后不久就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他希望预防一种负面的情况出现:如果公众因此对熊猫保护产生误解,漠视熊猫野外生存环境的保护,那将是对熊猫最大的威胁。
“他”的指称对象出现在上文,所以叫前照应。
本节对比讨论内照应关系。
内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 人称照应一般来说,人称照应就是使用人称代词的各种形式来回上文出现过的人物,多位前照应,也可以是后照应。
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s to China, which he made as a 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ill’s 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 His------- he----Bill-------he 后照应(His------- he-- Bill -);前照应(Bill-------he)汉语中相同。
英汉语篇照应衔接对比与语篇等效翻译
? 【2004年8级测试汉译英】
? ①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②人是很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③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④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⑤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⑥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⑦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⑧这是因为,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饱了吃蜜也不甜。⑨第二,你初到一个餐馆,开始举筷时有新鲜感,新盖的茅房三天香,这也可以叫做“陌生化效应”吧。
? You will be not only favorably impressed with the first dish or cold dishes, but also profuse in praise of the first two courses. However, the more you have, the more sober you become until the dinner ends up with all the flaws exposed. Consequently, your joy would give way to anger; your praises to criticism or even fault-finding; and your nodding in agreement to shaking the head.
他们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
? They forget the system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in which the minority is subordinate to the majority, the lower level to the higher level, the part to the whole and the entire membership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英汉语篇对比翻译
浅析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作者简介:瞿颖,女,湖北黄梅人,讲师,现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胡壮麟(1994)认为,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约束的在一定环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
在交际形式上,它既可以为独白,又可为对话;在篇幅上,既可为一句,一首诗,又可为一篇一卷。
总之,语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
翻译过程是语际转换过程。
在转换过程中,双语对比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
通过对比,掌握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掌握话语转换的规律,在翻译交际活动中充分表达原语的不同层次的意义。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确定两种语言的表达法是否对应,翻译者必须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在翻译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特点,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
翻译的对象是语篇。
孤立的字,词,句脱离语境,仅含潜在的或普遍的意义。
只有具体的语境才能赋予字,词,句具体的含义。
所以,具有完整信息的语篇才是翻译的对象。
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语篇对比分析,无疑竟有助于提高英汉翻译质量,有助于语言交际。
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
自有语言研究以来,就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的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
而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因为“翻译理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反映翻译中的重要规律,必须首先明确原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处理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的方法(翻译技巧),这一任务就其实质来说,是对比语言学的任务”。
英汉语篇差异比较
语言文学研究英汉语篇差异比较陈双莲(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的语+单位,每种语+都有自己的特4,各具特色的语+建构起来的语篇有独有的风格。
本文从分析与概括、形合与意合、抽象与形象、静态与动态四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语篇的结构和语用差异,指出差异与语言本身的特4,以及语+使用者的思维定式和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汉语语篇差异语篇是交流中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语言片段,它的话语结构和信息功能是相对完整的。
每种语言都有独有的特点,各具特点的语言建构起来的篇章必然会展示独有的特性。
英汉语言使用者由于受语言自身及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使用的语言显现出一些语篇结构和语言定式。
―、分析与概括西方人使用逻辑推理式即deductive的思维,英语语篇多为演绎结构,语句的重心往往落在句首,句子喜用开门山、头短尾长的结构"例如:Gun sales surged in May as shops reported an uptick in interest and demand amid national protests after the Memorial Day killing of George Floyd and as the COVID-19pandemic wreaked havoc and stoke fear across the country.本句的重心是"Gun sales surged in May",而后的推理方式阐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这种先总结即先点出的重、结、观点、、,相关的、、、、原、、现在西方人方式中。
段落中往往句(topic sentences)于段首,句(supporting sentences)置于句后对一步解释。
汉语语篇英语语篇的先的结构相,先......................原、、结。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共49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英汉语篇深层逻辑语义对比分析
语篇中任何一个小句 复合体之 间都 存在一种 根据语义 表达需要而相互联系 的, 抽象 的, 互相依存 的逻辑语义关 系。 这种关系保证了小句复合体内语 义的完整性 , 构建 了语篇句
1依赖于语篇模式差异的逻辑语义分析 . 篇章模式取决于思 维模 式 , 英美人和汉族人在不同的语
・
收 稿 日期 : 0 0 2 9— 9—0 0 8 基金项目: 安徽 省 教 育厅 人 文社 科 项 目“ 汉语 篇 逻 辑语 义结 构 对 比 分析 与 研 究 ” 0 7k3 ) 英 (20 s19 。 作 者 简介 : 丽丽 (9 9一) 女 , 张 17 , 汉族 ,山 东 日照 人 , 师 , 士 , 要研 究 方 向 为语 言 学与 英 语教 育 。 讲 硕 主
文 章 编号 :04— 3 0 2 0 )6— 04— 3 10 4 1 (0 9 0 0 4 0
一
、
际间的语 义 连 贯 。根 据 H ldy在 ( n It dc o a ia l A n outn t r i o
语篇是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 , 在一定 语境下表示完
整语义的 自然语言 。它并非是互不相关 的句子的简单堆积 ,
义 的理 解 。 二 、 论 依 据 理
语 义关系研究 并没 a ia l 有描写高于复句 的语篇 片断或整个语 篇的逻辑语义组织关
系, 但他指 出了逻 辑语 义关 系不仅存 在于 小句之 间的复句
内, 也存在于整个语篇 中。因此 ,  ̄ d y H t a 的研究成果对语篇 U 逻辑语义结构 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使用价值。
性词语 , 语篇仍是连贯的。语篇 的连贯性并不单纯依赖表面 语言形式之 间的联系而存在 , 而是取决于各句所表述 的概念 或命题之间以及这些概念 和命 题与整个 语篇的主题之 间在 语义逻辑上的联 系。也就 是说 , 逻辑结 构是表层 的 , 逻辑语 义 关 系是 深 层 的 。语 篇 的 理 解 就 是 透 过 逻 辑 结 构 对 逻 辑 语
英汉语篇对比
Anne was a girl who lived in a children’s home. She was an orphan. Matthew Cuthbert lived in the little village with his sister Marilia . we’d better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would happen in sometimes. Matthew Cuthbert wanted to adopt a boy, but the children’s home sent him a girl Anne, who was full of imagination. she liked to imagine all of the things .just like Marilia said that she had so much trouble things around her. While she lived in the Matthew Cuthbert’s home ,she had so many different troubles. But she never gave up. she was still full of imagination for all the things.
3 重复
失业经常带来许多问题,即使没有经济问题,也 会碰到“今天我应做什么事”的问题。人们注意 到失业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问题,而且还会带来 巨大的心理上的问题。(蔡基刚,2001:265) Retirement often brings many problems surrounding the “What shall I do today?” question, even though there may be no economical care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withdrawal from work, quite aside from exerting financial pressures, brings enormous psychological troubles.
及物性视角下的英汉语篇对比分析
及物性视角下的英汉语篇对比分析作者:杨轶殊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一、引言《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时至今日,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本文以语篇《傲慢与偏见》中的典型语句为例,分析概念功能在语篇阐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语法简介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承担不同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可以归纳为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即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personal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 function)。
概念元功能又可以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
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的经历。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以体现。
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体现及物过程的小句包含“过程”(Process)、“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ce)三个部分。
及物性理论认为,人类的经验可以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在这六种过程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是三种主要过程,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三种主要过程和在文本中出现较多的言语过程。
三、语篇相似性分析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功能语法的有关概念也可用于描写汉语的语义功能。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英汉语篇指称衔接,通过分析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在英语语篇指称衔接方面,主要涉及代词、名词短语和文章中的指代关系;而在汉语语篇指称衔接方面,则涉及代词、名词短语、零指代和量短语等。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在文章中的指代关系处理方式上。
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在代词的使用上都有一定的规范性。
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英汉语篇的指称衔接特点,为跨语言交流和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共同点和差异点,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语篇指称衔接、对比研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正文、共同点、差异点、结论、研究发现、启示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语篇指称衔接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在语篇中起到承上启下、连接段落的作用。
在英汉语篇指称衔接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方面的特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特点,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英汉语篇指称衔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异同,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衔接上的各自特点,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1. 分析英语和汉语语篇中的指称衔接方式,探讨其特点和运用规律;2. 比较英语和汉语指称衔接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寻找其异同之处;3. 总结研究发现,探讨可能的启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英汉语篇指称衔接的对比,旨在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语篇中的指称衔接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部分,能有效帮助语言使用者理解信息、推断意义以及维持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
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
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
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
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
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
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
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
1
I. 英汉语音特点及比较
•1 .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里 都 有 单 音 节 词 ( monosyllabic [,mɔnəusi'læ bik] ),双音节词 (dissyllabic [,disi'læ bik] ) 和多音 节词(poly-syllabic): e.g. I我,study 学习,perseverance 锲而不舍;
23
3. 英汉语句比较
• I. Sentence structure (英语多被动,汉 语多主动 p.8) • 1.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 1). Frequency: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in English, esp. in scientific article
22
• 2. It has long been maintained that it was only during his Harvard graduate years that Eliot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primitive cultures. • 人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艾略特对原始 文化的兴趣是他在哈佛读研究生的岁月 里培养起来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
Derivation:
前缀 (Prefix) 超— 超人,超额,超支,超音速,超短波; 非— 非人,非常,非原则,非正式,非军事化, 无— 无视,无限,无线电,无名氏,无疑;
汉语中的“非”,“无”相当于英语中的前缀un-,in-, il- 和后缀-less: invalid, unconscious, unmatched, informal, illegal, endle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围城》的隐喻
1.个性隐喻 为翻译的目的区分隐喻 , 不免要考虑隐喻的可译 性问题。就 《围城 》而言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 具有独创性的隐喻 ,极其 幽默 、机智 、诙谐 , 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 ,翻译时应注意保留 。总 结《围城 》中使用的隐喻 ,有以下几个特点 :形 式多样 ; 构思新奇 ;幽默风趣 ;寓意深刻 ;中西 合璧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隐喻和其它辞格的交 织使 用 。
从《围城》看英汉语篇对比
一、中西方思维差异
1.主题意识与客体意识
英汉语思维差异的表现之一是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的不同,这也是东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区别。中国人 讲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 凡事凡物 都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subjectivity),语言表现 上多以“人”做主语;英语民族重理性,理 性的特点 是距离意识。主张理性必然要求主客分明,英语非常 强调客体意识,更多地偏重于理性的分 析及对事物 的客观审视态度(objectivity),从而导致了英汉语 篇的重心差异。
例 (方鸿渐)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 国 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 All his life he had detested those modern girls fromsmall towns without dated fashions and aprovincial cosmopolitanism.They were just like the first Western suit made by a Chinese tailor with everything copied from a foreigner's old clothes used as a model down to the two square patches on the sleeves and trouserlegs.
例 1 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 到外国留学 不可。 It may sound a bit absurd for some one majoring in Chinese to go abroad for advanced study.In fact,however, it is only for those studying Chinese literature that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study abroad.
2.螺旋形与直线型
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形(linear),一个英 语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开 头,直截了当地点明这 一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加以发展 (developing)。东方语言中的 篇章发展呈螺线型 (spiral),篇章的主题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阐述 。 从根本上讲,这是中西方各自 重综合(synthetic) 和重分析(analytic)习惯的外在表征。
例 1中隐喻的本体 “由于失恋而伤碎的心 ”,喻体 “叫花子的 烂腿 ”、“战士 的金床旧斑 ”、“害病的眼睛 ”、“破碎的皮肉 ”都不 是特定文化 (culturespecific)的产物 ,都是人们文化外经验的直 接体现 ,能够反映不同文化的人们此时 此境的共同情感 。因此 , 翻译时采取直译的方法再现了原文的形象 。一般地 ,翻 译普遍隐喻时不会涉及 特殊文化的障碍 ,译者可依据自己掌握的人类普遍经验或 常识 来进行理解并再现原文意象 ,一般均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
3.文化隐喻 所谓 “文化 ”,按照 Bates 和 Plog的定义是指 “社会成员在生 活中以及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中所共同形成 、通过习得的方 式代代相传的信 仰 、价值观 、习俗 、行为方式和人造物品构成 的体系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方式 ,不仅 是语言转换的过 程 ,同时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而文化差 异为翻译陡增了很多困难 ,译者必须在 信息转换和文化转换之 间作出抉择 ,因为很多时 候是不能两全其美的 。所以 ,浸淫了文 化元素的 隐喻要想忠实地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并非易事 。
从译文中可以看出,英语长句叠床架屋的结构尤其明显。它分别借用 from、with、 with和 from四 词的语法衔接手段,抽丝般地引出若干新信息 small towns(小城市)、 out dated fashions and aprovincial cosmopolitanism(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 a foreigner's old clothes used as a model(做样子的外国 人旧衣服),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思维过程和语篇,从而实现了对主题的全面说明,这种方式及其内在 逻辑连贯 与原文迥异,然而却是地道的英语表达。
2.普通隐喻
所谓普遍隐喻 , 顾名思义 ,是指普遍存在为所有文化所共有 ,其含义也能为不同 文化 的人所推知 ;还有些普遍隐喻则是对人类文明 发展的直接 见证 ,所有文化的人理应可以理 解 ,除非他是生活在非洲某个原 始森林的人 士
例 1:有人失恋了 ,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烂 腿 ,血淋淋地公开展览 ,博人 怜悯 ,或者时过境迁 ,像战士的金疮 旧斑 ,脱衣惊佩 。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 暗里隐蔽着 ,仿佛害 病的眼睛避光 ,破碎的皮肉怕风 。 Some people when jilted will immediately display their broken hearts in public and drip with blood like a beggar's scraped legs to stirpity.Or else,after the whole affair is over,they will pull up their clothes in the manner of a veteran and point it out like an old battle scar to arouse awe and wonder.Hung-chien only hoped he could conceal his scar in the dark recesses of his mind, like the infected eyes which shun the light or the torn flesh which fears the wind.
3.形合与意合
意合与形合是中西方综合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的又 一表现,是“构思方式和语言组织方式的悟性和意 合(parataxis)与理性和形合(hypotaxis)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 的一个区别就是形 合与意合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有人形象地将英语句子比作参 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则犹如大江波涛,层层 推进。由于语 篇连贯的隐显不同,在《围城》中、 英文本中,隐显不一的现象随处可见。
悟性意合的典型是古汉语,或言简意赅,凌虚传神,或模糊隐约,令人费解。 译成英文要使用增译 或减译。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原文中的“曾经沧 海难为水”主语是谁, 译者根据理解,增加 了一个第三人称单数 “他”,泛指所有有此经历的人。例 1中针对原文的隐性,译者分别增 加了“But”和“if”、 “and”这些词语 衔接手段,把它们变为显性.
例 1 :那女孩子年纪虽小 ,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红 霓 、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 嫣红开遍的花园 。她擦的粉不是来路 货 ,似乎泥水匠粉饰墙壁用的 ,汽车颠动利害 , 震得脸上粉粒一颗 颗参加太阳里飞舞的灰尘 。 Though a young girl,her face was made up in colors to rival the rainbow after a rain, sunlight through a prism, or a gaily arrayed flower garden in fullbloom.The powder she had on wasn't imported, but seemed more like what cementm asons used to plaster over walls.The bus shook so violently that particles of the powder from her face joined the dust and danced in the sunlight. 例 2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 ,脸上还依恋着笑 意 ,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 音。 FangHung-chien noticed that the trace of a smile lingered on MissT'ang's face when she was not smiling, like the last few notes that float in the air after the music has ceased. 例1中 ,作者将隐喻里面糅合了夸张和拟人的元素 ,例 是 把一连串的意象排比叠加 在一起 。,例 2是时隐喻中加了通感 ,例 加了轭式搭配 。。这些隐喻都力图拉大本 喻体两端的距离 ,使读 者产生一种陌生感 、新奇感 ,读来 “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 这些隐喻体现了钱钟书不同于其他 作家的显著的个人风格 ,译成英文时 ,应本着对 原文忠实的翻译 原则 ,保留原文意象 ,再现原文风格 。从译文来看 ,译者基本采用 直译的方法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翻译目标 。
例 1:这一张文凭 ,仿佛有亚当 、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 功用 ,可以遮羞包丑 ; 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 、寡陋 、愚笨 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 凭 , 好像精 神上赤条条 的 ,没 有包 裹 。 This diploma,it seemed, would function the same as Adam and Eve's figleaf.It could hide a person's shame and wrap up his disgrace.This tiny square of paper could cover his shallowness, ignorance,and stupidity.Without it,it was as if he were spiritually starknaked and had nothing to bundleu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