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经皮给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敷脐疗法与透皮吸收
脐部神阙穴属任脉、督脉,二脉互为表 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故神阙穴与诸 经百脉相通,又为冲脉之经所行之域。 冲用任脉之海,任、督、冲“一源三 岐”,三脉经气相通,更由奇经纵横, 串通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五官九窍和皮、肉、筋、膜密切联系。
3.足心疗法与透皮吸收
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 隋代《颅囟经》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明代薛已校注宋代陈自明撰写的《妇人 良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四、中药经皮给药理论及应用的 趋向成熟
经皮给药的渊源虽早,其应用范围和理 论基础并不十分明确,历代诸多著作中 均有涉及。纵观整个经皮给药的发展历 程,鼎盛时期及理论成熟应属清代。
一、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经 络穴位理论与透皮吸收研究
1.穴位疗法与透皮吸收 2.敷脐疗法与透皮吸收 3.足心疗法与透皮吸收
1.穴位疗法与透皮吸收
经络穴位的经皮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 论为基础,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 再通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 一般注射、口服时更好的药效,并在药 物与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脏 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经皮给药与外治法
中药经皮给药在中国医药学史中一直没 有单独成科,它的研究和应用散见于历 代外治法研究的文献中。
外治法的概念
外治法的概念分为广义 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 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 及注射给药以外施于体 表皮肤(粘膜)或从体 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 如药物外洗、敷、熏, 针灸、按摩、气功,音 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 属于广义外治法。
二、中药经皮给药的萌芽及产生
原始人类 甲骨文 《周礼· 天官》 《五十二病方》 这一时期,经皮给药已经初步临床应用,尚未形成 完整的体系,但其治疗思想已经形成,这为后世广 泛应用和发展经皮给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药经皮给药的发展
《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明确指出:“内者内 治,外者外治”,为外治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中药经皮给药《内经》中也有记载,如“桂心 渍酒,以熨寒痹”,“马膏膏法缓筋急”, “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等方法。 《内经》中针灸的运用和脏腑经络学说的产生, 为中药经皮给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药经皮给药
第一节 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进程
一、中药经皮给药基本概念及分类 二、中药经皮给药的萌芽及产生 三、中药经皮给药的发展 四、中药经皮给药理论及应用的趋向成 熟
一、中药经皮给药基本概念
定义:中药经皮给药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和基质将中 药制成专供外用的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 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或作用于皮肤局部产生药效, 及通过经穴效应发挥药效,起相应治疗目的的给药系 统。 归属: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中医治 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医文献 中有明确的记载。中药经皮给药方法众多,目前大约 有贴、敷、涂、洗、浴、淋、浸渍、围、裹、熏、熨、 药压、离子导入、药磁疗法等50余法。
中药经皮给药的特点
它不仅在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肛 肠科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中医学的一大特 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病症也有显著疗效,尤 其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 之人,不能服药之症,经皮给药与内服法有殊 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更有内服法所不及的 诸多优点。 对一些疑难之症,也往往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中药经皮给药值得系统整理和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狭义外治则指用药物、 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 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 疗的方法,自针灸形成专 科以后,狭义外治法的 概念一般不包括针灸。
外治的内容非常丰富, 据有关文献记载外治 法多达四百余种,概 括起来可分两大类: 即药物外治法、非药 物外治法,在临床中 往往相互配合,综合 运用。
在治疗科别上一般分 内病外治、外病外治 两大类,具体到临床 外治法又分为内科外 治法、外科外治法、 妇科外治法、儿科外 治法等。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狭 义外治法的药物外治 法,可应用于临床各 科疾病。
脚心涌泉穴是少阴经井穴,属为古今常 用急救穴位之一,具有滋阴降火,苏厥 宁神之功,其角质层与全身相比较薄, 很有利药物疗法的吸收,选择针对性强、 外用吸收快的药物,可达到穴位与药物 的双重作用。中药贴敷可以治疗腮腺炎、 感冒、高血压、神经衰弱、咽炎等多种 疾病。
二、中药经皮给药材料研究
(一)基质的研究 (二)中药现代经皮给药的常用剂型及 制备工艺研究 (三)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
经皮治疗系统
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一般是指经皮给药的新剂型,即皮 肤贴片(Dermal Patch)。 特点: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提 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 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给药次数等。
清代外治法的发展
徐灵胎 经皮给药的机理的阐述 第一部外治法专书:程鹏程《急救广生 集》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外治法专书:吴师机 《理瀹骈文》 赵学敏 《串雅内外编》 邹存淦的《外治寿世方》 陆晋生的《蜉溪外治方选》
第二节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技术的 现代研究进展
一、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 二、中药经皮给药材料研究 三、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方法进展
《伤寒论》火熏法发汗、猪胆汁蜜煎导便、赤 小豆纳鼻法、出汗过多还有用温粉外扑法 《金匮要略· 痉湿暍篇》“病有头中寒湿,故鼻 塞,内药鼻中则愈”。妇人病篇:“用蛇床子 散作坐药治妇人阴寒”。 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强调在临床中对“导 引、吐纳、针灸、膏摩”的运用。 《后汉书》华佗 手术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