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五章-海流-第五节-大洋环流及中国近海海流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工程环境学》
第五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
船舶工程学院 马 山 副教授
§5.5大洋环流及中国近海环流
本节内容:
§5.5.1、大洋环流 §5.5.2、海气相互作用 §5.5.3、中国近海环流
§5.5. 1、大洋环流
概述:
海流处处存在,流经各海区的海流相互连接就形成大洋环流 形成因素:风应力和海水温度、盐度起着主要作用 ,还有地理 地形特征、地球的自转效应 。依此可分为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
该发现意义:对大洋环流的经典 风生流理论是个挑战,改变了人们 对大洋环流结构的传统认识。
(2)流动特点:观测研究发现其蕴涵着巨大的能量,流 速大,流向多变,影响深度深,集中了大洋的大部分动能 ,但各洋流区的动能生布不均匀。
(3)影响作用:中尺度涡对于海洋中的海水大规模循环 与混合及物质输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声呐等航海 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由于中尺度涡的产生机制等尚未完 全清楚,对它的观测与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黑潮来自北太平洋赤道洋流 保留有北赤道洋流透明度大、 水色高、高温、高盐的水文特征 。
黑潮的主支自台湾东侧与那 国岛之间的狭窄水道,进入我国 东海后继续沿东北方向流动。
黑潮的流速和流量具有季节 性的变化,一般是3月份最强, 11月份最弱。
c西风漂流 组成:西风漂流是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自西向东流 的海流,在北半球主要是北太平洋洋流和北大西洋洋流,南 半球的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连接形成南极绕流
向与流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的洋流。 例如,在我国的南海,冬季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
表层洋流自东北流向西南;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 表层洋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2、热盐环流 :
海水的蒸发和降水, 大陆的径流, 海冰的结冰与融化等
推动海洋 环流的运动
海水温盐度 的分布变化
形成
海水密度 发生变化
产生密度梯度力 (形成海水斜压场)
§5.5.2、海气相互作用
1、概念:海洋与大气通过海气界面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间不断进行着 热力和动力过程,发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种发生在海气间的复杂物 理过程就是海气相互作用。
2、相互影响过程 海水表面受到大气风应力的作用,给海洋提供了动量输送,使海洋产生海 流与海浪等运动。 海洋通过海气界面给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影响着大气运动和全球气候变 化。
3、现象: 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人们发现发生在海洋中的“厄尔尼 诺(EI Nino)”现象与发生在大气中的“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密切 相关,且总是同时出现,反映出海洋大气系统的大尺度相互耦合作用,就 将两者合称为ENSO。
特征:在西风漂流区活动的大气气旋和风暴数量多,风大浪 大。尤其是南半球的海区更开阔,形成的风浪更显著,对途 经的船只构成巨大的威胁,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
西风漂流区的降水量大,造成其海洋表层的盐度较低。
世界洋流分布
d东边界流
东边界流是指在大洋东部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 具有寒流的水文特征
分布:主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洋流和秘鲁洋流,大 西洋的加那利洋流和本格拉洋流,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亚 洋流。
作用: A 使得大洋间的海水相通相连; B 使大洋各种水文要素、化学要素及热盐状况等能保持长期相对
稳定和连续变化; C 将热能从低纬度传向高纬度; D 在维持地球气候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
风生环流:由风在海面的长时间作用产生的环流。它影响的 是海洋的上表层,一般局限于海洋的混合层和温跃层上部。
上表层环流与大气环流: 两者之间很相似,洋流方 向同风向基本一致,存在 对应关系。
风生环流理论可用来解释 大洋上表层环流的形成机 理与特征。
上表层环流主要组成:
a赤道洋流系统 b西边界流
d东边界流
e南极绕极流
c西风漂流 f季风洋流系统
a赤道洋流系统 由南北赤道洋流、赤道逆流、赤道潜流组成。
南北赤道洋流是由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引起的风生海流,流动 较稳定,自东向西流经各大洋。 赤道洋流具有高温、高盐、透明度大的特征(100-300米)。 另外,在赤道流区的温跃层内存在一支较强的自西向东流动的 次表层流,横跨三大洋,其全年流速稳定,称为赤道潜流。
b西边界流 是指大洋西部沿着大陆坡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洋
流,包括湾流与黑潮,属于南北赤道洋流的延续。
作用:将低纬度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度
水文特征:是南北赤道洋流的延续而具有赤道洋流的水 文特征,是世界大洋中的最强海流。
湾流起源于大西洋北赤道洋流及越过赤道的南赤道洋流,是北大西 洋副热带环流系统中的强大西边界流,也称为墨西哥湾暖流。 流向东北,流速很大,表层最大可达250 cm/s,海面流动幅度约 100~150 km,是海洋中最强大海流之一。 具有高温、高盐、透明度大和水色高等水文特征。
特征:大量海水离岸西向输送而产生上升流,这是东边 界流的一个明显特征。此外,相比西边界流的幅窄流急 ,东边界流的流幅宽流速小。
e南极绕极流 南极绕极流是指在40°S与南极大陆之间在西风作
用下产生的自西向东绕南极流动的强大海流,海水流量 巨大。
f季风洋流系统 季风洋流系统是指某些海区主要在季风的作用下流
热盐环流:由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变化(温度差、盐度差) 产生的密度梯度力(压强梯度力)引起的流动。它主要发生 在大洋上表层以下。
1、风生环流 :
主要驱动力:风应力,其影响深度在几百到1千米左右。 重要特征:存在环流西向强化现象,表现为大洋西岸的海流 比东岸的海流流线密集,流速大(如北太平洋的黑潮、北大 西洋的湾流等都以流速快、流量大而闻名)。 造成洋流西向强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氏参量随纬度的变化
密度梯度力成为环流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中性浮标等得应用,对深层海水的流动逐渐有了认识与了解
描述大洋南北向热盐环流的简单模型。 运动特征:海水的密度决定着它的分布密度,不同密度的表 层海水沿等密度面下沉运动,直至达到平衡而停止下沉,组 成从底层、深层到次表层的大洋海水。
3、大洋中尺度涡
(1)观测发现:通过卫星遥感技 术和海洋声层析术,人们观测到各 大洋洋流中都存在一些巨大的水平 涡旋。其水平尺度约为几十到几百 公里(100-500 km),时间尺度约为 几周到几个月(20-200天),并以1-5 cm/s的速度在移动。
第五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
船舶工程学院 马 山 副教授
§5.5大洋环流及中国近海环流
本节内容:
§5.5.1、大洋环流 §5.5.2、海气相互作用 §5.5.3、中国近海环流
§5.5. 1、大洋环流
概述:
海流处处存在,流经各海区的海流相互连接就形成大洋环流 形成因素:风应力和海水温度、盐度起着主要作用 ,还有地理 地形特征、地球的自转效应 。依此可分为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
该发现意义:对大洋环流的经典 风生流理论是个挑战,改变了人们 对大洋环流结构的传统认识。
(2)流动特点:观测研究发现其蕴涵着巨大的能量,流 速大,流向多变,影响深度深,集中了大洋的大部分动能 ,但各洋流区的动能生布不均匀。
(3)影响作用:中尺度涡对于海洋中的海水大规模循环 与混合及物质输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声呐等航海 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由于中尺度涡的产生机制等尚未完 全清楚,对它的观测与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黑潮来自北太平洋赤道洋流 保留有北赤道洋流透明度大、 水色高、高温、高盐的水文特征 。
黑潮的主支自台湾东侧与那 国岛之间的狭窄水道,进入我国 东海后继续沿东北方向流动。
黑潮的流速和流量具有季节 性的变化,一般是3月份最强, 11月份最弱。
c西风漂流 组成:西风漂流是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自西向东流 的海流,在北半球主要是北太平洋洋流和北大西洋洋流,南 半球的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连接形成南极绕流
向与流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的洋流。 例如,在我国的南海,冬季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
表层洋流自东北流向西南;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 表层洋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2、热盐环流 :
海水的蒸发和降水, 大陆的径流, 海冰的结冰与融化等
推动海洋 环流的运动
海水温盐度 的分布变化
形成
海水密度 发生变化
产生密度梯度力 (形成海水斜压场)
§5.5.2、海气相互作用
1、概念:海洋与大气通过海气界面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间不断进行着 热力和动力过程,发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种发生在海气间的复杂物 理过程就是海气相互作用。
2、相互影响过程 海水表面受到大气风应力的作用,给海洋提供了动量输送,使海洋产生海 流与海浪等运动。 海洋通过海气界面给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影响着大气运动和全球气候变 化。
3、现象: 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人们发现发生在海洋中的“厄尔尼 诺(EI Nino)”现象与发生在大气中的“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密切 相关,且总是同时出现,反映出海洋大气系统的大尺度相互耦合作用,就 将两者合称为ENSO。
特征:在西风漂流区活动的大气气旋和风暴数量多,风大浪 大。尤其是南半球的海区更开阔,形成的风浪更显著,对途 经的船只构成巨大的威胁,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
西风漂流区的降水量大,造成其海洋表层的盐度较低。
世界洋流分布
d东边界流
东边界流是指在大洋东部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 具有寒流的水文特征
分布:主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洋流和秘鲁洋流,大 西洋的加那利洋流和本格拉洋流,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亚 洋流。
作用: A 使得大洋间的海水相通相连; B 使大洋各种水文要素、化学要素及热盐状况等能保持长期相对
稳定和连续变化; C 将热能从低纬度传向高纬度; D 在维持地球气候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
风生环流:由风在海面的长时间作用产生的环流。它影响的 是海洋的上表层,一般局限于海洋的混合层和温跃层上部。
上表层环流与大气环流: 两者之间很相似,洋流方 向同风向基本一致,存在 对应关系。
风生环流理论可用来解释 大洋上表层环流的形成机 理与特征。
上表层环流主要组成:
a赤道洋流系统 b西边界流
d东边界流
e南极绕极流
c西风漂流 f季风洋流系统
a赤道洋流系统 由南北赤道洋流、赤道逆流、赤道潜流组成。
南北赤道洋流是由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引起的风生海流,流动 较稳定,自东向西流经各大洋。 赤道洋流具有高温、高盐、透明度大的特征(100-300米)。 另外,在赤道流区的温跃层内存在一支较强的自西向东流动的 次表层流,横跨三大洋,其全年流速稳定,称为赤道潜流。
b西边界流 是指大洋西部沿着大陆坡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洋
流,包括湾流与黑潮,属于南北赤道洋流的延续。
作用:将低纬度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度
水文特征:是南北赤道洋流的延续而具有赤道洋流的水 文特征,是世界大洋中的最强海流。
湾流起源于大西洋北赤道洋流及越过赤道的南赤道洋流,是北大西 洋副热带环流系统中的强大西边界流,也称为墨西哥湾暖流。 流向东北,流速很大,表层最大可达250 cm/s,海面流动幅度约 100~150 km,是海洋中最强大海流之一。 具有高温、高盐、透明度大和水色高等水文特征。
特征:大量海水离岸西向输送而产生上升流,这是东边 界流的一个明显特征。此外,相比西边界流的幅窄流急 ,东边界流的流幅宽流速小。
e南极绕极流 南极绕极流是指在40°S与南极大陆之间在西风作
用下产生的自西向东绕南极流动的强大海流,海水流量 巨大。
f季风洋流系统 季风洋流系统是指某些海区主要在季风的作用下流
热盐环流:由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变化(温度差、盐度差) 产生的密度梯度力(压强梯度力)引起的流动。它主要发生 在大洋上表层以下。
1、风生环流 :
主要驱动力:风应力,其影响深度在几百到1千米左右。 重要特征:存在环流西向强化现象,表现为大洋西岸的海流 比东岸的海流流线密集,流速大(如北太平洋的黑潮、北大 西洋的湾流等都以流速快、流量大而闻名)。 造成洋流西向强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氏参量随纬度的变化
密度梯度力成为环流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中性浮标等得应用,对深层海水的流动逐渐有了认识与了解
描述大洋南北向热盐环流的简单模型。 运动特征:海水的密度决定着它的分布密度,不同密度的表 层海水沿等密度面下沉运动,直至达到平衡而停止下沉,组 成从底层、深层到次表层的大洋海水。
3、大洋中尺度涡
(1)观测发现:通过卫星遥感技 术和海洋声层析术,人们观测到各 大洋洋流中都存在一些巨大的水平 涡旋。其水平尺度约为几十到几百 公里(100-500 km),时间尺度约为 几周到几个月(20-200天),并以1-5 cm/s的速度在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