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教学 目的 的根 本要 求相 悖 离 , 也
是 对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理 论 主 张 置 之
不 顾 的 表 现 。 让 人 堪 忧 的后 果 是 学 生 不 再 喜 欢 语 文 ,他 们 抱 怨 语 文 课 枯 燥 乏 味 , 乏美 感 和 乐 趣 。 缺 长 此 以 往 , 种 “ 不 起 劲 ” 学 一 提 的
知和审美创造 的能力。” 因此 , 在 新课标 的理念指导下 ,高 中语 文
教 学 必 须 积 极 呼 吁 和 实 施 情 感 教 育。
的 学 科 ,这 一 性 质 决 定 了 语 文
不 仅 是 一 种 认 识 活 动 ,也 是 一 种 情 感 活 动 。因此 , 语 文 教学 中贯 在
让学 生

“ 情 ” 情 感 教 育 的 第 人 是
中贯 穿情 感 教 育 。所 谓 情 感 教 育 , 是 指 教 师 在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步 。情 感 是 文 章 的 内核 , 言 是 语
情 感显 现 的物质 外壳 。 因此 , 要
习 态 度 相 随 而 来 ,直 接 后 果 是 学
者 情感 色彩 的抑 扬顿 挫 的语 音 ,
问 题 的 症 结 在 于 语 文 教 学 缺 乏 激 情 ,教 师 不 能 恰 当 地 运 用 课 文 中 所 蕴 含 的 真 挚 情 感 来 叩 击 学 生 的 心 弦 ,激 发 起 他 们 在 感 情 上 的 共 鸣 。概 括地 说 , 是 一种 情 感 教 育 就
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 自觉 的审美意
识 和高 尚的 审美 情 趣 , 养 审 美 感 培
“ 文课 ,应 当 抓 住 语 言 材 语 料 , 认 知 的 基 础 上 , 略 其 中 蕴 在 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1)

《谈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并了解朱光潜的《谈美》;理解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提高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与教师展示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美”的三个特点,明晰“刚性美”与“柔性美”,并运用审美知识观照自我,观照人生。

3.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增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审美的本质及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

2.了解“美”的三个特点。

【教学难点】1.对“美”三个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面对这样一棵古松,您会想到什么?假如你是一位木商,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值几多钱的木料。

假如你是一位植物学家,你也脱离不了植物学家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而假如你是画家,那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木材商是站在实用的角度,植物学家是站在科学的角度,而画家则是站在审美的角度。

你觉得这些图片美吗?一、什么是美?1.你觉得什么是美?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这里,柳宗元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彰”,就是发现,就是唤醒,就是照亮。

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

但美并不在外物(自在之物)。

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不自美”)。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之中。

刚刚进入学校工作时,对于备课,讲课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学中学习的知识此时无用武之地,每天专注于写教案,讲课也过于形式化,不会变通,一时间觉得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慢慢的试着自己寻找帮助——听课,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成了我成长的阶梯。

听课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一种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师,是我的第一个师傅,也是我高中时期高三学年的语文老师,让我倍感亲切。

林老师的课,第一个特色就是内容丰富。

他讲解每一篇课文时,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引出很多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比课本更精彩的讲解,让你遨游在各个领域中。

他教会你很多人生哲理,教会你做人的原则。

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浅的课。

林老师的课,第二个特色就是对于课本的独特处理。

他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是一种演讲模式,课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这一点让我着实地佩服。

所以在第一年教学中,我也锻炼自己背着课本去讲授课文,对于一些要求背诵的文章,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讲授,必然在备课时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当你站在讲台上,全身心投入时,内心会特别的自信,有一种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时间久了,课堂成了自我成长,自我肯定的舞台。

跟随林老师学习的一年,让我成长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教学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团体里,我发现了不同,原来的我重于课本讲得是否生动,知识是否全面,在新的团队里,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占据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师在课本的基础上重于习题跟紧,课本与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倪校长,我的第二个引导者,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学生,也是一名幸运的老师。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

俗话 说 “ 读 书百遍 , 其义 自现 ” , 通 过 阅 读能 够 让学 生 对 文章
可 以采 用 朗 读 、 默读 、 选 读、 善 — 学 文章 的 字里 行间 都 充满 着浓 厚的 情 感, 塑 造的 人 物形象 非常的 逼 进行 更深层 次的 感悟 与 理 解。 因此 ,
并 通过 联想 和 想象 的 方 毅 真, 血 肉 丰 满 , 能 够 让 我 们 感 受 到 语 言 的 魅 力 所 在 。 为 此 , 必 须 要 品读 等各种 阅读方式 来 融人 到教 学 之 中 ,
让 学生能 够 自然 而然 地体会 到文学 作 品的语 言美与形 式美 。 土 } . 注重对文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剖析 , 这样才让学生能够从 内心中真 式,
正地 感受 到文 章 的情 感 , 同 时通 过 学 生 自己 的联 想 和想 象 等 方
通过对 阅读 朗诵 的 的训练 , 能够 将无 声 的文 字转 化 为有 声 的
进行 关感教学 。文 中主要 就 高中语文教 学中的美感 教 学进 行探 讨 。 关键 词 : 高 中语 文 ; 美感教 学 ; 素质教 育
中图分类 号 : G6 3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8 一 O O O 4 — 0 1
木、 毫无反抗意识的形象在文中有着相当深入地刻画 , 他是旧中 的朗读 中 , 培养 出 良好 的语感 与情 感 。在 朗读 时 , 做 到 读音 响 亮 、
பைடு நூலகம்
l I
国千千万万人 民的代表 。而文中的夏瑜则是另外的一个重要人 节 奏分 明、 抑扬顿 挫 , 能让 学生感 受 到美 的享 受 , 同时将 自身 的情 物, 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 有着一定的觉悟与政治理想——“ 这 感 融人到 读物 中去 , 可 以增强读 物 的形象 感 与 意韵 感 , 久 而久 之 ,

融美育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融美育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融美育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通过引入美育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形象描绘和语言运用,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经典描写,如“一年春好处处闻,曾记否,到东风第一枝。

”通过赏析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之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融入美育元素可以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阅读是一种审美活动,而美育正是对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美育元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阅读活动,如文学作品朗诵、文学作品音乐欣赏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使阅读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融入美育元素可以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关怀。

美育是一种注重情感体验的审美活动,其核心是对人的情感、品格、道德等进行的熏陶和磨炼。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入美育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茶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引起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人文关怀和情感的升华,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一、审美困境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审美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审美情趣不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审美情趣相对较低。

他们更倾向于浅薄、刺激性的内容,对于散文这种深沉、细腻的文学形式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情绪。

这种情况导致了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困难。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解、解析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无法真正体验到散文的魅力,从而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效果。

3. 学生审美能力薄弱学生的审美能力受教育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审美能力薄弱,无法深入理解和品味散文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很难从散文中领略到审美的乐趣。

二、突破之策1. 创新教学方式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情感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散文阅读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散文阅读更具视听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拓展散文资源散文作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散文作品进行教学。

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散文素材引入教学,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散文的力量和美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3. 强化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散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从而深入理解和品味散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范文、学习优秀作家的写作技巧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4. 联系生活实践散文是一种真实、生活化的文学形式,教师应该将散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作品感悟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途径,让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感悟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的底蕴,增进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让美感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让美感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让美感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摘要】美感教学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呢,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深入人物心中,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

一起去恨,产生共鸣。

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谋篇布局,体会作品中建筑式的美。

并且也要帮助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体味美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09-01文章不是无情物。

我们高中语文的教材,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大作,也有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契诃夫的名篇,同时也四大名著最高代表《红楼梦》。

仔细体会,题材新颖、体裁全面、格调清幽,一篇篇文质兼优的好作品构成一个华美、绚丽多彩的世界。

可以说,包阔了宽广深厚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美感情调四处洋溢。

原来,美能快乐,美能使人产生浓郁的兴趣。

可学生们为什么对美感洋溢、文质兼美的语文学科兴趣不高呢?探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发掘文章时不注意美感教学,机械地向学生讲令人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用美来吸引学生。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邀游。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方式,要大力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感性能,对学生要不断进行美感教育,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涨起来,是当今语文教学急需研究的主题。

那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美感教学呢?我尝试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1 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让学生深入人物心中。

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进而产生共鸣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力作,无不是情景交融的喷涌结晶。

文章中宣泄澎湃着感情的激流,塑造着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以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语文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体唯美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美感教育初探

高中语文教学美感教育初探
备 毙

高中语 文教 学美感教 育初探
。谢 丽 蕴
苏 联 教 育 家 列 节 夫 曾 说 : “ 文 应 该 让 孩 子 们 在 美 到 春 雨 润 物 般 的 作 用 。那 些 千 古 传 诵 的 名 家 名 篇 , 文 质 兼 语
的空间遨游 。 ”从这个 意义上 说 ,语文课 在引导 学生学 习 美 ,且 具有音乐 美,在声情 并茂 的朗诵中 ,学 生便 可 以领 的过 程 中,充分实现它 的审美教 育功 能是十分必要 的 。运 略 到这 些 美 ,受 到美 的熏 陶和 感 染 。 比如 ,讲读 徐 志摩


样 。这首诗 是诗人 的代 表作 品,我 们学 习的时候就应 该

重视作品的诵读,感受其文化美和韵律美
注 意诗 中体现 的这 ‘ 三美 ’ 。”接 下来 ,笔者 带着极为浓 烈 的、饱满 的深情 ,低 回、动情地 朗读诗歌第 一节 “ 轻 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普 列 汉 诺 夫说 : “ 则 凭直 感 的 能力 而 被认 识 。 ” 美
方 面 进 行 点 拨 引 导 , 帮助 学 生 解 决 难 题 。所 以 ,在 进 行 合作 右 的时 间,让学生进行 当堂练习,从而精确检测课堂教学的
探 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听之任之 ,还应对学生进行 有效性 。关于检测 的内容应该在 备课 的时候就先设计好 ,着 有效 的指导点拨 。通 过这样 的点拨引导,提高学生在教学过 重 针 对 课 堂 教 学 内容 中 的一 些 重 点 、难 点 ,另外 ,还 要 坚 持 程 中的参与程度 ,培养他们 的 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 精要 的原则,这样就能全面 了解 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的情况。 学生的主体地位 。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余满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以情感人,理寓情中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则再现生活的,是用一个个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之渐渐地忘记自身所在,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得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通过欣赏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判断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说,情感是美育的核心,有人把审美教育称为情感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与作品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优势,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了四个直觉形象(“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创造出一幅静态美的图画,通过画面能直觉地感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

再联系他的经历,则能进一步理解其实是把政治上的失落感,借助于画面而和盘托出,在讲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二、通过作品赏析,把握美的本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中,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丑为美,追求虚荣,自私自利,讲究吃喝玩乐。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作者:花万芹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4期如何把汉语的魅力和美感形象传授给学生需要相当大的技巧。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语文美感教学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美感教学很多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没有什么兴趣,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一篇文章,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每天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中,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美感和创新以及过于单调的教学模式。

我们应该实施美感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将语文中的“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语文恰恰是以“美”为主的,不仅是人物美、情感美,其中的写作技巧、写作特色无不包含美的存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对语文学习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美感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养,作为老师如果能够精心准备一节美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透出语文的美感,那何愁学生不对语文产生兴趣?二、如何有效进行语文美感教学很多老师把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结果学生课后依旧一窍不通。

有效的美感教学可以激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读写素质。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如下经验。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某个人能够对某件事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能够牵引着他不断地往更深次追求,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选用了不同特点、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文章,其包含的“美”也是各不相同、极其广泛的。

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利用好书本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说可以通过美文赏析、诗歌朗诵、写作训练等等方式来渗透、强化我们的审美能力教学,在课后可以组织美文征集、美文朗诵等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内心深处的审美能力。

浅谈高中语文爱情篇章的美感体验

浅谈高中语文爱情篇章的美感体验

浅谈高中语文爱情篇章的美感体验一、引言篇爱情的美是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之美,或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

——《傅雷家书》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

——罗素美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她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薄伽丘的确,爱情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也是不可回避的。

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爱情婚姻观也是必须的,对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实篇但现实中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1、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教育和心态,打造出的是不同时代关于爱情婚姻的流行词汇。

请看看流行在中学生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词汇:早恋、泡妞、网恋、坐台、小姐,偷情、包二奶、包二爷,第三者、插足者、一夜情、婚外恋、性骚扰、梦中情人、中国式离婚;只求今夜拥有,何必天长地久;男人有钱会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有知识不如有脸蛋,有脸蛋不如有老公……至于终身大事、白头到老、天长地久、山盟海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结发夫妻,糟糠之妻不下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等这些传统的美的爱情婚姻观和词汇,那似乎成了远古的声音甚至是绝唱!2、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再看看现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阅读的是网络爱情小说、黄色图片,背诵的是性药广告词,高唱的是“爱你快到床上来”,追逐的是超女、超男,崇拜的是性感影星、歌星。

至于“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孔孟诸子”“老舍茅盾”“红歌经典”……他们说那是“过去式”。

3、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甚至说:“语言最初并不是表达思想或观念,而是表达情感和爱慕的。

”或许源于此,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在学生爱情观形成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在显眼的单元,用了大量的篇幅,选用了各种体裁的爱情篇章,总计不下于30篇,占了近30%的比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简介本文档分析了几个精选的高中语文教学案例,旨在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研究成果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文学经典的教学这个案例研究了如何通过教授文学经典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启发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美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案例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这个案例研究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子课件、网络资源、视频等)来呈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教师可以生动地展示语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案例三:合作研究的实践这个案例研究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项目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合作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总结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研究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文学经典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合作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希望这些案例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以上是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加强美感教学,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加强美感教学,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加强美感教学,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感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本情感美。

抓住文章布局,体悟文本形式美。

【关键词】美感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使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构架,体会文本的形式美,感受文本语言美,领悟文本意境美;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获得情操陶冶,情感熏陶,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本情感美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多为优质文学作品。

在每篇课文中,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有着形象逼真、多元化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思考,给人以美的感受。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剖析文本情感,以自己的感知与丰富的想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然后指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来细细品味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发掘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本产生思想共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由细节突显浓浓的情感,使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典型,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来感受母爱的深沉。

在写作中,利用几件事情来体现人物,这是惯用的写作手法。

而本文作者并未选择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来描写母亲,而是捕捉一些生活典型,利用细节描写来反映出母亲那深沉的爱。

如在文章第二节中,主要表述了史铁生缅怀已过世的母亲以及对自己当时未能及早感悟母爱的深深忏悔。

在这一节中,虽然作者主要着墨在忏悔与反思上,对母亲进行直接刻画的语言较少,然而在寥寥数语中依旧可找出与母亲有关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浓浓深情。

譬如:①“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摘要】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关键词】美感审美语文教学师生美感教育又叫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育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研究实施语文教学美育的规律。

能力的培养,它认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就目前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市场的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那么,该如何加强高中生的美感教育呢?1.树立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审美兴趣,语文教育要注重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则常听一些学生在诉苦,他们觉得难以从课文中发现美。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语文课缺乏兴趣,没有通过跟文本的对话去欣赏美、发现美。

实际上,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一般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典型。

由此可见学生的审美美感的培养是有待教师进行引导的。

因为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作品风格审美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引学生如何去思考、去感悟。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找出它的“景点”,再以这个“景点”为切入点,这样可“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古诗词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现状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美育渗透的现状相对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的传授与艺术欣赏分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对古诗词知识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诗词的解读和记忆,忽视对其艺术价值的欣赏。

学生往往只重视诗词的考点和答案,而忽略了其背后包含的审美和文化内涵。

2. 缺乏真实体验和情感交流古诗词的美感是需要通过真实体验和情感交流来感知的,但现实中教室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对诗词的真实感受。

学生通常只是通过课本阅读或教师的讲解来了解古诗词,缺乏对其真实情感的体验和交流。

3. 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讲解、背诵和填空为主要形式,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学习兴趣的下降,影响了美育的渗透。

三、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改进策略1. 强调审美导向教学应将古诗词教学改变为以审美为导向的教学,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和审美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形象、意境和语言特点,使其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创建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诗词朗诵会、创作交流等方式,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美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来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与诗词之间的情感联系。

3. 创新教学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如配乐朗诵、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悟古诗词的美感。

高中语文教案(精选10篇)

高中语文教案(精选10篇)

高中语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精选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况。

2.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

能力目标1.体味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联类引申的写法。

2.品味作品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努力培养自己的美感,善于感受和沉思,与自然的交流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做一个生命丰盈、高雅的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鉴赏本文的语言,深刻体会其内蕴。

●教学难点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含义蕴藉的文章需要多次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无道理。

2.自主感悟,交流提高。

本文相对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宜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而严肃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尽可能地发挥同学的想像力、创造力,通过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充分交流,真正做到品读文章、理解文章、鉴赏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读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法;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摘句交流,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用智慧诠释生命,解读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沿着这位伟大的思想者的踪迹,去追寻自然,叩问生命。

二、作者简介教师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川端康成(1899~1972年),日本小说家。

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

幼年时,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给他终生留下了精神创伤。

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一、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我们知道,审美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了研究、了解的方便,我们在教材中把这一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心理准备阶段的“虚静〞、感知阶段的“感物〞、心意层面的“会心〞和神志层面的“畅神〞等等。

其中,“会心〞和“畅神〞比较难以理解,在这里着重谈谈审美体验的这两种精神状态。

我们用了“会心〞这个平易的词语,就暗示了审美是发生在一切人生活中的现实体验,一点也不神秘。

我们常说,心领神会,会心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就是对于所感觉到的东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动。

这种心意层面上的审美体验就是“会心〞。

“会心〞,是审美体验的第二层次或第二种境界。

不过,我们应明确指出,对自然现象的审美体验中的“会心〞,是在一种比喻的意义上说的。

意思是说,主体精神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愉悦,像两个人在倾心对话一样。

心意层面的“会心〞,标志着审美体验进入精神活动。

这可以更具体地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从对象方面说,它的形式和结构所表达的存在,传达了一种活跃的生命。

人们常说,山含笑,水含情,风在呜咽,云在流连……无非是说山水富有活力,显得生机勃勃。

在这些景象之中,人读懂了天地的“心〞。

第二,从主体方面说,他的情感和想象运动把一切对象都变成了心灵跃动的符号。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外在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主体情感的运动模式形成了一种异质的同构,白鹤飞翔在晴空,诗人的情感也升华到碧霄之上。

主体与对象、我与物之间的界限完全消失了,精神在这种主体与对象的交融中获得了愉快。

“会心〞,就是对事物生命的把握,又是主体情感的投射。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单方面对心灵的感动,也不是主体向事物的单向度移情,而是主体和对象的互相对答、同情与共鸣。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会心〞是主体心灵对事物生命的深刻把握。

这里的心,不是逻辑的心,而是妙悟的心。

妙悟是通过直觉一下子就切中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被体验着的对象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摘要】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其次是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第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美感教学实施
本来,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
术魅力的美感意蕴。

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

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正如古人所言:“披之以情,以情悟文。

”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

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表现,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例如,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的淳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一篇文章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

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

正如营造一座大厦,如何总体构架,我们要清楚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形成建筑形式新颖、独特的美感。

如果我们把
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

那么,我们必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作分析领会。

如,把握魏巍《我的老师》一文的材料安排:“难忘——依恋——思恋”,首尾呼应,提示中心,抒发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展现出老师的美好心灵。

全文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给人以统一和谐的美感。

又如,学习藏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己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

通过多层次的正反对比上的相宜搭配,抑扬褒贬的感情色彩的修饰成了“鲁迅先生崇高伟大精神的大厦”。

这就显示了其建筑形式的美。

诸如此类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印象。

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

”我们知道,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夜空的银星,抬头可以看得见。

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

因此,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
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的欣赏、想象中得到熏陶。

如教学《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

总之,利用美感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不仅能使文章形象鲜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