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景点知识:河南登封景点观星台

合集下载

观星台导游词

观星台导游词

观星台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山顶,是观赏星空的绝佳地点。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观星台的历史、建筑和观星体验。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观星台的历史。

观星台建于明朝,是为了观测天象而建造的。

在古代,人们观测天象是为了预测天气、农时和吉凶祸福。

观星台是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

观星台曾多次修缮,现在的观星台是清朝时期的建筑。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观星台的建筑。

观星台是一座八角形的建筑,高约20米。

观星台的外墙是红色的,上面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和彩绘。

观星台的内部是一个空心的八角形,中央有一根高约10米的石柱。

石柱上有许多刻着天文图案和文字的石板。

观星台的顶部是一个观测天象的平台,平台上有一些天文仪器和望远镜。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观星台的观星之旅。

观星台是观赏星空的绝佳地点,因为它位于山顶,没有光污染。

在晴朗的夜晚,你可以看到漫天的星星,甚至可以看到银河系。

观星台还有专业的天文学家和导游,他们会为你讲解天文知识和指导观星。

你可以使用观星台提供的望远镜和天文仪器,观测星星和行星。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参加观星台组织的天文活动和讲座。

观星台是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和观测天象的好地方,也是一个观赏星空和学习天文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有一个难忘的观星之旅。

谢谢大家!。

一把尺子量日月——登封观星台的故事

一把尺子量日月——登封观星台的故事

一把尺子量日月——登封观星台的故事◆温书乾周公测影量天地在河南登封市东南15千米的告成镇,耸立着一座不寻常的高大建筑物,这就是登封观星台。

人们也叫周公测影台。

本应立杆测影,为何建个台子呢?原来,巍然耸立的测量台相当于一个坚固的“表”,平铺于地面的则是“量天尺”,也就是石“圭”。

相传周公在这里主持过测影(约为公元前771年前后)。

西周的首都在今陕西宝鸡附近,为什么周公要到告成来测日影呢?周公平叛后体会,因交通通信不便,贻误战机,使人力物力消耗极大。

为此,他决定在中原建都,这对治理国家至关重要。

由此看来,夏、商二朝京都选定中原告成(原阳城)、安阳绝非巧合。

从而定论,得中原者得天下,便使他产生迁都之理念。

在占星术盛行的古代,迁都必须有适当理由来说服镐京的群臣。

解决之法,一是造阳城位于“地中”的舆论,京都必须建在天地之中。

二是验出四时,指导中原农业生产。

据说周公当时测量时,先是用土堆起的台子,起名叫土圭。

然后又用同一长度5根木杆,分别立在五个观测站,木杆的长度就是人身的平均高度(唐代8尺,有唐代立的周公测影台为依据)。

测景首先利用阳光的聚射,木杆在地上的投影,正当午时进行测影。

另外,在古天文中,奇数为阳数、天数;偶数为阴数、地数。

所以阳光照射,人身高之长的木杆,正当午时,在地上的投影合阴数地数,用绳长测影符合三才(天、地、人),所以周公测影工具:就是土圭、木杆和绳。

周公测影的模式:第一,土圭底座的中位线必须在子午线上。

第二,木杆必须与土圭上顶面相垂直(即900)。

第三,测影时必须在每天的正当午时(正当午时的概念,就是在正南正北子午线上,立一木杆,当阳光照射木杆的投影与南北线重合时,即为正当午时)这主要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中,测木杆(8尺之表)之影长。

周公从土圭、木表、测影中发现木杆影长变化的规律。

把木杆垂直立在土圭上,每天正当午时,测出木杆投影的长度。

日复一日,每天正当午时,木杆投影长度发生变化。

长期观测,进一步发现,木杆在正当午时的投影长度变化规律是:木杆的投影是在一个极小值和一个极大值之间呈周期性的往复变化。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凡是到河南登封旅行的朋友,大多都是奔着嵩山与少林寺而来。

其实,除了嵩山与少林寺,登封还有一座僻静的古迹,一直少有人去。

坐落在河南登封告成镇的观星台,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根据考证,登封观星台始建于公元1279年前后,恰好是元朝初年。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元世祖忽必烈任命郭守敬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史称“四海测验”。

郭守敬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了观测站,“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

地处中原腹地的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全国27个观测站的中心点。

整座观星台由坚硬的青砖石建成,分为高达12.62米的“台身”与平铺在水平地面之上的“量天尺”两大部分,历经7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按照古人的想象,地中位于大地的中心,所以,它是进行天文观测的理想的坐标原点。

古人认为“日月,星辰,不问春秋冬夏,昼夜晨昏,上下去地中皆同,无远近。

”因此,在“地中”进行的天文观测所得之数据,比之他处所得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登封观星台不仅造型端庄浑厚,而且功能强大。

它不仅可以用来观星,还可以用来观测日影,是一座集观星、测影、计时、计历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文建筑,堪比现代的“天文台”。

经过多年的观测推算,郭守敬终于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这部历法相比于现代科技推算出的太阳运行周期仅仅相差26秒,比欧洲领先了300多年。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时至今日,当年“四海测验”之中的其他观测站早已经无迹可寻,唯独剩下登封观星台完好无损。

可以说,在我国乃至世界天文历法史上,小小的登封观星台都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

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

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

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2010-07-30]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关增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上海 )摘要:本文结合对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演变及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指出:登封观星台是中国传统地中概念的实物见证,是影响中国天文学史发展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是元代中国天文学高度发达的实物见证,并在中外天文学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登封观星台天文学史地中概念〔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763-(2005)06-0080–06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81公里处的登封市告成镇,地处东经113°81’,北纬34°23′。

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伟大杰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长期以来,登封观星台备受人们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董作宾即曾涉足登封,考察观星台,并编印了《周公测景台调查报告》,对登封观星台的历史和现状做了详尽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家泰、伊世同、郭盛炽、陈美东等对登封观星台的科学价值做过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登封观星台的科学内涵,也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准备了条件。

本文在前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对登封观星台历史演变的解说,对其历史文化价值做拾遗补阙的探讨。

一、登封观星台是中国传统“地中”观念的历史见证登封观星台包括周公测景台、观星台、周公庙三部分。

其中周公测景台是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天文官南宫说奉诏建立的,观星台是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立的,周公庙则是明代为纪念周公测影定地中的行为而建立的。

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上面。

登封观星台的选址,与中国古代所谓的“地中”观念是分不开的。

地中观念首先是一种地理概念。

中国古人长期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是有限的,这样,大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这个中心就叫“地中”。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导语】汗⽔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对最美丽的情侣。

整理了“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常见地貌类型 (⼀)花岗岩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雄伟险峻的特点。

花岗岩易发⽣球状风化,形成巨⼤的“⽯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兀⽴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东泰⼭、崂⼭,安徽黄⼭、九华⼭,陕西华⼭,江西三清⼭,浙江普陀⼭,福建⿎浪屿等。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作⽤形成的顶平、⾝陡、麓缓的⽅⼭、⽯墙、⽯峰、⽯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东丹霞⼭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东丹霞⼭、福建武夷⼭、江西龙虎⼭、浙江江郎⼭、安徽齐云⼭、湖南崀⼭、贵州⾚⽔、⽢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和地表⽔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进⾏破坏和改造⽽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林、溶洞、峡⾕、天坑、天⽣桥、地表钙华堆积、桌⼭等。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西、云贵⾼原最为集中。

代表性景观有⼴西桂林⼭⽔,云南⽯林,贵州织⾦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佛⼭、重庆奉节天坑⼀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是⽕⼭喷发出的岩浆、⽕⼭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

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

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景物从不同⾓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

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等。

河南嵩山中岳庙、周公测景台、古观星台

河南嵩山中岳庙、周公测景台、古观星台

河南嵩山中岳庙、周公测景台、古观星台今年萌生了完成三山五岳登顶的愿望,五岳中已去过东南北三岳,8月30日,又踏上了攀登北岳的行程。

乘高铁到郑州东站时已下午4点,打车46元到郑州火车站,对面的客运中心站有发往登封去的豪华大巴,票价27元到登封。

行程一小时50分钟,晚7点半到登封客运站,打车到预定的武都大酒店。

酒店位置不错,在市政府斜对面,门口有2路车可直达中岳庙和嵩阳书院。

第二天早八点坐2路车到中岳庙站,下车后没发现中岳庙,一问才知,中岳庙有三个站,我提前一站下车了。

慢悠悠的10分钟走到了中岳庙大门,由于时间早,庙里只有几个零星的本地上香居民,正好参观和拍照。

嵩山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黄盖峰下,距登封市城东4公里,是我国建筑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庙宇之一。

包括太室阙以及嵩山黄盖峰上的中岳行宫,主体建筑从“名山第一坊”到后面的御书楼,全长1.3华里,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400多间,共七进十一层建筑,被称为“中州祠宇之冠”。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阙”;南北朝期间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

约在北魏时改为今名,后庙址复有变迁,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

宋乾德二年(964)增建行廊一百余间,祥符六年(1013)增修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明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大火。

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

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

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周灵王(公元前571--545年)的太子。

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声,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

那时嵩山有一个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

几十年后,有人在山中见到他,他说,告诉大家,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等我。

那日,果然见他乘白鹤,盘旋数日后才离去。

于是后人在缑氏山和嵩山的顶上都建立了神祠纪念他。

讲解登封景点解说词作文

讲解登封景点解说词作文

讲解登封景点解说词作文登封,这座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小城,藏着无尽的魅力和惊喜。

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领略登封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景点。

咱们先来到大名鼎鼎的少林寺。

一踏入少林寺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你瞧那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历史的光芒。

寺庙里的古柏,那可是有年头了,树干粗壮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它们就像岁月的见证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着少林寺的过往。

说起这少林寺的建筑,那真是独具匠心。

大雄宝殿里,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那佛像的表情,细腻得仿佛能跟你对话。

还有那房梁上的彩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每一笔都饱含着工匠们的心血。

我上次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僧人们在做早课,诵经声在大殿里回荡,那声音,既空灵又庄重,让人的心灵瞬间就平静了下来。

出了少林寺,咱们再去中岳嵩山瞅瞅。

嵩山的山路可不好走,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

不过,这一路上的风景那叫一个美!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有时候,还能看到小松鼠在树枝间跳跃,那灵活的小身影,别提多可爱了!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有一处平台,从那里望出去,云海翻腾,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就像仙境一般。

我当时累得气喘吁吁的,但是看到这美景,一下子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山上,还有一些清澈的小溪流,溪水冰凉冰凉的。

我忍不住用手捧起一捧水,洗了把脸,那感觉,透心凉,心飞扬!接着,咱们去嵩阳书院转转。

这嵩阳书院啊,可是古代的高等学府。

走进书院,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

院子里的石碑,刻着古人的诗词文章,那字体苍劲有力,让人忍不住赞叹。

书院里的教室,布置得简洁而庄重,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有一回,我在书院里碰到一位老先生,他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解古代的科举制度。

老先生讲得绘声绘色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听了一会儿,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正和那些学子们一起为了功名而努力读书呢。

最后,咱们不能错过登封的观星台。

【最新推荐】观星台导游词-推荐word版 (22页)

【最新推荐】观星台导游词-推荐word版 (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观星台导游词篇一:景点导游词)为考导游证不得不写的河南省八篇导游词少林寺导游词【一:沿途导】各位团友:大家好!论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携手旅行社欢迎各位大连的朋友来到中原之州----河南省做客旅游。

我是携手旅行社的导游员101,坐在我旁边驾驶位置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

此次,大家的中州之旅就有我们两个来为大家服务,我们以郑汴洛旅游线为主,计划用七天时间,共同携手探寻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历史。

我们希望真诚的服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在,大家往车窗外看,我们正行驶在连霍高速郑少洛段,前方客车行驶50分钟就到了我们今天旅游的目的地----嵩山少林寺景区,我利用车上的这段时间给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河南的情况!滔滔黄河情无限,悠悠文明八千年。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

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中原儿女。

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节,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

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部分都在河南一带繁衍生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文字—甲骨文,博大精深的《易经》充满哲理的《道德经》,均源于河南。

【中华几千年文明史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的朝代更迭,文昌武兴的历史剧。

从武王伐纣,春秋战国,刘秀中兴,三国争霸,武后亲政等神奇辉煌的历史,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皇天后土,厚重河南,珍藏在中原大地的历史文化遗存】说道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大家知道历史上,河南省的五大古都城市是哪几个吗,恩,对,有洛阳,开封,还有呢,安阳也是。

那还有没有呢,有,郑州也是的。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黄河南25公里,京广、陇海线在此交会,为我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

名胜河南·登封观星台

名胜河南·登封观星台

名胜河南·登封观星台作者:莫韶华0:00 / 00:44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告成村有一处古建筑,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科学家郭守敬所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观星台。

700多年前,观星台的成就是中国古人在天文学上的一座高峰公元1276年,一位长袍加身的指挥者,动用全国的物力、财力,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27地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并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而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他就是缔造了《授时历》的郭守敬。

经过郭守敬、王恂等人在观星台的辛勤观测与推算,终于在公元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此历法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天5时49分12秒,其精确度与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格里高利历》相当,但却早了三百年。

与现代科学推算出的回归年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相比,仅相差26秒。

中国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称赞。

在探索太阳年的长度上,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郭守敬等一批科学家采用圭表、针孔成像等简单有效的方法,最终获取了一个太阳年的精准长度,是中国人在天文学和天文历法研究上的一座高峰。

观星台是中国的天文观测中心作为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之一,观星台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对箕山,西倚王岭尖,东傍双庙岭,南临颍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环绕,是一处环境清幽的胜地。

观星台形如覆斗,灰砖砌筑,细腻挺拔,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

在观星台南14.3米,有唐代建立的周公测景台,是唐代在西周测日影定地中的基础上修建的重要天文遗迹。

观星台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等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0.59公顷,建筑面积657.41平方米。

除测景台和观星台两座天文科技建筑外,中轴线上还保存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建筑。

观星台导游词500字左右

观星台导游词500字左右

观星台导游词500字左右
大家好,欢迎来到观星台,我是你们的导游。

观星台位于山顶之上,
是一处观赏星空的绝佳地点,也是一处建筑艺术的代表。

现在,我将为大
家介绍观星台的历史、结构和观星体验。

观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它最初是一座军事哨所,用于监视潜
在的敌人。

在宋朝时期,它被改建成为一座观星台,供观测和记录天象。

明朝时期,观星台被再次重建,成为一座观赏星空和举行庆典的场所。

如今,观星台被视为一处文化遗址和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观星台的结构十分特殊。

它是一座四面八方的建筑,由九层台阶构成。

台阶的高度逐渐增加,呈现出一种渐进式的感觉。

观星台属于明清时期的
官方建筑,结构精巧,雕刻精细。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

观星
台的周围是一座园林,园艺师们在这里种植了各种名贵的植物,使观星台
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进入到观星台内部,来到最高层。

这里是一处宽敞的平台,环视四周,可以看到城市的全景和美丽的星空。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
自然的美妙、人文的智慧,以及观星的乐趣。

观星台也是一处天文台,监测、记录并研究太阳系、银河系与宇宙的运行规律和变化趋势。

每年的各
种天象,观星台都会组织专家和爱好者进行观测和研究。

好了,各位,我们的观星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希望你们在观星台度过
了一个美好的时刻,并感受到了它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最后,我想再次提
醒大家保持环境整洁,尊重文化和历史,一起守护观星台的美丽景色。


谢大家!。

登封观星台导游词(潇阳)

登封观星台导游词(潇阳)

登封观星台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城镇周公庙内,告成也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第一个夏朝的都城阳城的所在地,它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建都的地方,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军陈胜的故乡。

照壁首先咱们来看这尊照壁,它是清乾隆十三年建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照壁面朝门的一方为黄色,身后为红色围墙,两者交相辉映,显得特别显眼。

大家抬头看上方有四个大字“千古中传”,预示着观星台会流传千古。

周公测景台大家跟着往里走,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石台就是周公测景台。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周公测景台的它的一个外型像一个高字。

周公测影台总共分为两个部分,上方的圭和下方的表,周公测景台的圭和表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其尺寸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周公测景台总高度3.95米,下部的圭高为1.95米,上部的表为1.965米,折合成唐代的尺子正好是八尺,所以咱们称之为八尺圭表。

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部北边沿0.37米,约合唐尺为一尺五寸。

那么装备给大家介绍完了,那天地之中是怎么测量的呢?在周朝这个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天圆地方。

他们当时都认为大地东西南北长都是3万公里,那如果按照当时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准确的找出地球的中心就是1.5万公里。

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影差一寸,地差千里”,根据这样一个说法,如果我们想到找到天地的中心,只需要在某个地方测出影子为一尺五寸即可,那么周公当时在登封测量的时候当时正是夏至中午12点,测出来的影子的尺寸正好是一尺五寸,所以说由此证明这个地方是天地之中。

而这个一尺五寸的影子在咱们圭表上正好是看不到的,因为它和这个北部的边缘正好重合,所以说咱们看不到影子,所以咱们也把周公测景台称之为无影台。

周公在实地勘测的过程中,他发现影子的长短不一,于是就把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影子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然后再根据区域进行划分,找出春分和秋分,由此诞生了我们四时,包括后来的我们的24节气。

观星台优秀案例

观星台优秀案例

观星台优秀案例
观星台的优秀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例子:
1. 河南登封观星台: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站之一。

它由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年主持建造,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遗址。

2. 江苏盱眙天文观测台:这是中国首个光纤光缆增强的天文观测台,拥有国内领先的光纤光缆增强的天文望远镜,可以对暗弱天体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光谱观测。

3. 贵州平塘天文观测台: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所在地。

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对宇宙进行深空探测,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4. 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台: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文观测台之一,位于丽江古城以北的高山上,拥有多台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和观测设备。

这里的天文观测条件非常好,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

5. 北京天文台:这是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机构之一,拥有多台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和观测设备,涉及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天文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里的天文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观星台的优秀案例各有特色,但都拥有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和观测设备,以及专业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

它们不仅对天文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观星台导游词200字

观星台导游词200字

观星台导游词200字
欢迎大家来到观星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一些知识。

观星台是一个专门用于观赏星空的地方,这里的夜空非常干净,没有城市的灯光污染,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美丽的星星。

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极星。

北极星是北方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它位于北天极附近,所以被人们用来作为导航的标志。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星座。

星座是由一组星星组成的图案,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传说故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星座,比如大熊座、小熊座、仙女座等等。

除了星座,我们还可以观察行星。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在夜空中会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非常壮观。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观星的时间。

最佳观星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夜空最黑,星星最亮。

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在观星台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的使用方法

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的使用方法

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的使用方法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 的使用方法投稿时间:2011-08-19 15:22:47 投稿人:廖云开河南省登封告成观星台是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始建于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并公布的“世界9大神秘古观象台”中,登封告成观星台列第二位。

登封告成观星台的(量天尺),主要功能和贡献,测定回归年长度,获得超时代水平的成就,与现在数值仅差0.0003日,郭守敬利用他测定的有关天文常数,修订的“授时历”也是超时代水平的,世界上唯一能准确测量星球距离天文仪器,屈居第二位。

只要深入了解观星台的使用方法,就会知道(量天尺)至今还占领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位,世界上任何天文台都不能与登封告成观星台相比。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的科学方法令人佩服。

现将古代天文学家的测量方法与现在天文学家的测量方法作对比,从登封告成观星台的(量天尺)图中分析:古代天文学家使用的是三角形测量法,巧妙地在观星台上方设置一条横杆,把星光的射线分开,制造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再把横杆部份切去,剩下横杆至石圭的小三角形,再利用小三角形可丈量的优点,解决大三角形不可丈量的难题,是最明智的选择,最科学的方法。

现在使用的也是三角形测量法,就是先对恒星的角度进行测量记录,等到6个月后再对恒星的角度进行第二次测量记录,用前后两次角度的误差作为星球的角差距,合并成一个三角形,用一个天文单位做三角型的底线长度计算星球的距离,前后两次角度的差距,1秒角星球的距离就是3.2616光年,计算出星球的距离大部分都在几十光年到几十万光年,而且每一次测量的距离都不一样,现在测量到星球的距离还不断远离地球,就有了宇宙膨胀,宇宙大爆炸的新说法,不能测量不到星球距离就说星球移动。

现在是由不同时期测量的两条直线拼接而成的三角形,是个虚构的三角形,只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行为,两条直线可以重叠成一条直线,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所以计算出无限距离的星球。

观星台导游词大全

观星台导游词大全

观星台导游词大全篇一:景点导游词)为考导游证不得不写的河南省八篇导游词少林寺导游词【一:沿途导】各位团友:大家好!论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携手旅行社欢迎各位大连的朋友来到中原之州----河南省做客旅游。

我是携手旅行社的导游员101,坐在我旁边驾驶位置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

此次,大家的中州之旅就有我们两个来为大家服务,我们以郑汴洛旅游线为主,计划用七天时间,共同携手探寻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历史。

我们希望真诚的服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在,大家往车窗外看,我们正行驶在连霍高速郑少洛段,前方客车行驶50分钟就到了我们今天旅游的目的地----嵩山少林寺景区,我利用车上的这段时间给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河南的情况!滔滔黄河情无限,悠悠文明八千年。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

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中原儿女。

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节,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

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部分都在河南一带繁衍生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文字—甲骨文,博大精深的《易经》充满哲理的《道德经》,均源于河南。

【中华几千年文明史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的朝代更迭,文昌武兴的历史剧。

从武王伐纣,春秋战国,刘秀中兴,三国争霸,武后亲政等神奇辉煌的历史,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皇天后土,厚重河南,珍藏在中原大地的历史文化遗存】说道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大家知道历史上,河南省的五大古都城市是哪几个吗,恩,对,有洛阳,开封,还有呢,安阳也是。

那还有没有呢,有,郑州也是的。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黄河南25公里,京广、陇海线在此交会,为我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

郑州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汉514公里,东距连云港51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

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朝的都邑。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一下观星台200字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一下观星台200字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一下观星台200字观星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筑之一,位于登封市城东南7.5公里的告成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

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

河南登封观景台拍摄方向判断季节

河南登封观景台拍摄方向判断季节

河南登封观景台拍摄方向判断季节
【实用版】
目录
1.登封市简介
2.观景台的地理位置和功能
3.拍摄方向与季节的关系
4.判断季节的方法
正文
1.登封市简介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部,由郑州市代管。

它东临新密市,西接伊川县,南与禹州市、汝州市交界,北与洛阳市偃师区、巩义市毗连。

登封市地处北纬 34°35’~34°15’,东经 112°49’~113°15’之间。

2.观景台的地理位置和功能
观景台位于登封市境内,是一个专门供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拍摄风景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拍摄到登封市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色。

3.拍摄方向与季节的关系
拍摄方向的选择与季节密切相关。

不同的季节,太阳的位置和光线角度发生变化,因此拍摄方向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4.判断季节的方法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判断季节最重要的依据是太阳的位置和光线角度。

春天,太阳在东方升起,拍摄方向以东为主;夏天,太阳在东南方升起,拍摄方向以东南为主;秋天,太阳在西方升起,拍摄方向以西为主;冬天,太阳在西南方升起,拍摄方向以西南为主。

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植被变化和气候特点来判断季节。

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开始发新芽,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树叶逐渐变黄,冬天树叶凋零。

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大致判断出拍摄时的季节。

登封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登封县文管所;河南省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92-95页
主题词: 观星台;古代天文学;登封县;重要内容;天文台;农业生产;交汇处;二十四节气;游牧民族;古建筑物
摘要: <正> 登封县告成镇位于河南省嵩山之南,箕山之北,濒临颖河与五渡河的交汇处。

在这里有一座元初兴建的古建筑物登封观星台。

它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天文台(图见封底)。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需要,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的部门之一。

恩格斯指出,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测定和农业生产密切有关的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冬至和夏至的精确时刻。

进行这种测定所用的仪器叫做'圭表'。

登封导游词(精选2篇)

登封导游词(精选2篇)

登封导游词(精选2篇)登封篇1尊敬的各位游客,我是本次导游,大家就喊我小林吧。

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天地之中”登封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位于是登封市告成镇,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一起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

登封观星台在20xx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登封“天地之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观星台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高台就是周公测景台。

周公测景台是在此3000多年前周公测量天地之中的地方。

为什么叫天地之中呢?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就像一个碗罩在上面。

而余出来的部分就是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中间就是四海之内的中心是登封。

这座台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石柱为表,台座为圭20xx 年登封天地之中导游词20xx年登封天地之中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看我们的老祖先在3000年前就会利用圭和表来测量日影推算历法,这是他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多伟大呀!现在映入我们眼前的这处景观就是观星台。

它建于元朝(公元1267——1269年),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在公元1280年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

这里面展示了圭表的实物,大家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一下,看看古人的“量天尺”是什么样的。

周公庙是纪念周公旦的地方,里面有周公的塑像,他是我国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好了,就讲这么多,下面美丽的景致就请你们自己去慢慢游赏吧!登封导游词篇2今天我们要去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地处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

在登封观星台旁边,现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天文观测设备!

在登封观星台旁边,现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天文观测设备!

在登封观星台旁边,现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天文观测设备!在河南登封告城镇北,有一座观星台,这座观星台是元代天文学家主持修建的,也是目前现存的著名天文科学建筑物。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任命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王恂等人进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以改进、修订历法。

至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议:如今元朝疆域比之前大了很多,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不同、各地的时刻也不同,旧的历法已经不适用了,因此需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以编制新的历法。

(“唐开元年间,令南宫说天下测影,书中见者有十三处,今疆域比唐代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日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影。

)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议,派监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分别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

这二十七个地方散布在当时元朝境内,东起朝鲜半岛,西到河西走廊西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南海黄岩岛(据史书记载:“设监侯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也是足够领先于同时代的任何地方。

在这次四海观测中,,观星台的兴建和观测日影就在此时。

据说郭守敬亲临登封观星台主持观测,当时,这里观测的结果是:河南府——阳城(即今告成)北极出地34度太弱,见《元史·天文志》。

这也是目前位于登封观星台的由来,也是目前国内现存的少数几个元代观星台遗址。

至于元代郭守敬为何会选择这里设置观星台,这也是有渊源的,因为就在观星台南侧不远处,就是从西周开始,由周公主持修建的周公测景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古老的天文观测设备。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上天十分崇拜,不过由于帝王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因此对观测天象极为重视,往往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观天。

《世本》说黄帝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考试景点知识:河南登封景点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城镇,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地望十分优越,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

前后院落共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影台、大殿、观星台、螽斯殿等七进,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是世界上现存较早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

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18年(公元1218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历是1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三百年。

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

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各种天文仪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日晷,观星台现为对外开放的文物旅游景点。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北,东经113°08306±315,北纬34°24169±13。

中国历代许多天文学家曾到这里进行过天文观测。

《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古"影字",下同),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东汉郑玄在注释中引用郑众的话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

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

今颍川阳城地为然。

"今观星台南20米处,尚保存有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天文官南宫说刻立的纪念石表一座,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台"五字。

表高196.5厘米,约为唐小尺8尺,表下石座上面北沿6.6~37厘米,切近唐小尺1.5尺,故知此表在规制上与《周礼》所载土圭测景说相近。

现存观星台创建于元朝初年,距今约七百年。

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观星台系砖石混合建筑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

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

顶边各长8米多,基边各长16米多,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其收分比例表现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徵。

台顶小室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修葺时所建。

台下北壁设有对称的两个踏道口,人们可以由此登临台顶。

在环形踏道及台顶边沿筑有1.05米高的阶栏与女儿墙,皆以砖砌壁,以石封顶。

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隅各设水道一孔,水道出水口雕作石龙头状。

台的北壁正中,有一个直通上下的凹槽,其东﹑西两壁有收分,南壁上下垂直,距石圭南端36厘米。

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

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连平铺而成,下部为砖砌基座。

石圭长31.196米,宽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

石圭居子午方向。

圭面刻有双股水道。

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泄水池,呈长条形,泄水池东﹑西两头凿有泄水孔。

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后可自灌全渠,不用时水可排出。

泄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为东西向长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

中国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元初对古代的圭表进行了改革,新创比传统"八尺之表"高出五倍的高表。

它的结构和测影的方法﹑原理在《元史·天文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述。

当时建
筑在元大都的高表据记载为铜制,圭为石制。

表高50尺,宽2尺4寸,厚1尺2寸,植于石圭南端的石座中,入地及座中14尺,石圭以上表身高36尺,表上端铸二龙,龙身半附表侧,半身凌空擎起一根6尺长﹑3寸粗的"横梁"。

自梁心至表上端为4尺,自石圭上面至梁心40尺。

石圭长度为128尺,宽4尺5寸,厚1尺4寸,座高2尺6寸。

圭面中心和两旁均刻有尺度,用以测量影长。

为了克服表高影虚的缺陷,测影时,石圭上还加置一个根据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景符,用以接受日影和梁影。

景符下为方框,一端设有可旋机轴,轴上嵌入一个宽 2寸﹑长4寸﹑中穿孔窍的铜叶,其势南低北高,依太阳高下调整角度。

正午时,太阳光穿过景符北侧上的小孔,在圭面上形成一很小的太阳倒像。

南北移动景符,寻找从表端横梁投下的梁影。

这条经过景符小孔形成的梁影清晰实在﹑细若发丝。

当梁影平分日像时,即可度量日影长度。

登封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的仅有的实物例证。

所不同的是,观星台是以砖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铜表。

经过实地勘测推算。

直壁高度和石圭长度等结构与《元史》所载多相符合。

石圭以上至直壁上沿高36尺,从表槽上沿再向上4尺,即为置横梁处,恰在小室窗口下沿,很适合人们在台顶操作。

由此至圭面为40尺。

通过仿制横梁﹑景符进行实测,证明观星台的测量误差相当于太阳天顶距误差1/3角分。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

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太弱"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又据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孙承基撰《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砖崇台以观星。

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

"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观星台台体和有关文物进行了加固维修。

1961年,国务院规定登封观星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