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间隙调整

合集下载

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毕业作品】

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毕业作品】

任务书设计题目: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1)分析影响差速器结构参数的设计指标,完成差速器的设计步骤确定;(2)利用高级语言完成差速器参数化设计。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完成对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设计并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2)完成参数化设计软件一份;(3)完成差速器部件的三维建模和装配。

3.主要参考文献《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进度安排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摘要:直齿圆锥齿轮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差速器上,由于其形状很复杂, 设计过程中需要计算的参数很多。

一般是先计算其相关参数, 然后在CAD软件中手工造型。

其设计过程复杂繁琐,重复性劳动太多,并且对于同一类型但尺寸不同的圆锥齿轮不能实现模型的自动更新。

如果对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编制专用的圆锥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设计选择采用UGNX软件,利用UG二次开发工具UG OPEN API和VC++联合开发了汽车差速器圆锥齿轮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输入的参数精确而快速地生成齿轮实体模型,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关键词:差速器,直齿圆锥齿轮,UG,二次开发,参数化Parametric design of differentialAbstract:Straight bevel gears are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ial,because its shape is very complicated,a lot of the design process.Is generally the first to related parameters,and then manually in the CAD softwaremodeling.The design process is complex,repetitive work too much,and t update the same type but sizes of bevel gear can not achieve model.If the two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CAD software,making the bevel gear parametri design system can solve this problem.This design uses UGNX software,parameterized solid modeling system using the UG two development tool UG OPENAPI and VC++ joint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differential bevel gear,the system canaccording to the input parameters accurately and quickly generate gear solid model,greatly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and design efficiency.Keywords: Differential,Straight bevel gear,UG,Re-develop,Parametric目录1 前言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内容 (1)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2)2 差速器参数化系统 (3)2.1系统开发软件简介 (3)2.1.1 UG软件简介 (3)2.1.2 VC++简介 (3)2.2 UG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3)2.2.1 UG/OPEN API (4)2.2.2 UG OPEN UIStyler (4)3 差速器的设计 (6)3.1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 (6)3.2设计差速器的选型 (8)3.3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8)3.4差速器结构分析简图 (8)3.4.1差速器结构方案图 (8)3.4.2差速器的结构分析 (9)3.4.3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10)3.5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12)3.6锥齿轮最终设计方案 (15)3.7 差速器壳体的建模 (19)4 差速器的三维参数化建模 (20)4.1直齿锥齿轮的手工建模 (20)4.1.1直齿锥齿轮的建模思路 (20)4.1.2齿轮常用的齿形曲线—渐开线 (21)4.1.3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21)4.1.4绘制思路 (23)4.2绘制过程 (24)4.2.1建立渐开线齿廓曲线 (24)4.3差速器的整体模型 (27)4.4直齿锥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28)4.4.1创建人机交互界面——对话框 (28)4.4.2 编写菜单文件 (29)4.5 创建应用程序框架 (30)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附录 (37)1 前言1.1课题研究背景差速器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主要安装在驱动桥内,其各构件的强度和力矩的分配,对车辆的转向性能、通过性和可靠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差速器维修总结报告范文(3篇)

差速器维修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差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在车辆转弯时,保证左右两侧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从而使车辆能够平稳、顺畅地通过弯道。

然而,由于设计、使用、保养等因素的影响,差速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如异响、漏油、抖动等。

为了提高差速器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整体性能,本文将对差速器维修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二、差速器维修案例概述1. 案例一:路虎发现3差速器异响问题车辆型号:路虎发现3故障现象:车辆后部有嗡嗡声音,经检查为差速器问题。

维修过程:(1)拆解差速器,发现差速器进水导致锈迹;(2)清洗差速器内部,更换差速器油;(3)更换差速器轴承;(4)试车,确认无异常。

2. 案例二:埃安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故障修理车辆型号:埃安新能源汽车故障现象:变速箱维修过程中发现差速器故障。

维修过程:(1)拆解变速箱,检查差速器内部情况;(2)更换差速器轴承、齿轮等部件;(3)组装变速箱,进行试车测试;(4)确认无异常。

3. 案例三:过保检测之差速器漏油维修作业车辆型号:雪佛兰故障现象:差速器附近漏油。

维修过程:(1)检查差速器和四驱部件连接处的油封;(2)发现油封渗漏,申请更换;(3)更换油封,修复漏油问题。

4. 案例四:别克昂科拉变速箱故障维修车辆型号:别克昂科拉故障现象:后差速器抖动异响。

维修过程:(1)拆解后差速器,发现内部烧焦、油黑成墨水色;(2)更换离合器摩擦片、轴承等部件;(3)组装后差速器,进行试车测试;(4)确认无异常。

5. 案例五:ATS差速器响维修作业车辆型号:ATS故障现象:差速器响声。

维修过程:(1)拆解差速器,发现主动轴轴承损坏;(2)更换轴承,修复响声问题。

三、差速器维修经验总结1. 差速器故障原因分析(1)进水:车辆涉水或差速器透气孔堵塞,导致差速器内部进水,进而引起锈蚀、润滑性能下降等问题;(2)油封渗漏:差速器油封老化、损坏或安装不当,导致油液泄漏;(3)轴承损坏:差速器轴承磨损、变形或损坏,导致异响、抖动等问题;(4)齿轮磨损:差速器齿轮磨损、损坏,导致传动效率降低、异响等问题。

差速器润滑的优化设计

差速器润滑的优化设计

1前言大量的数据表明,汽车差速器初期容易出现烧蚀问题,出现烧蚀的部位—般为半轴齿轮与差壳轴径配合以及十字轴和行星齿轮轴径配合等处。

而这类零件的主要失效部位在其工作表面,因此分析差速器零部件工作表面的润滑情况即分析润滑油油膜厚度、工作表面的润滑状态具有实际意义。

为此引入最小油膜厚度的公式,提出从设计上改进零件的润滑结构,适当放宽运动配合间隙,从而有效避免差速器早期烧蚀问题。

Qic五es五eji黪1岔:—■卜‘暇同2最小油膜厚度和润滑状态的探讨根据Blok方程计算的最小油膜厚度为‰=1.66(,7%)2门牙门(1)式中17——-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弘一相对速度屠——接触点处当量半径口——调滑油粘压系数,一般为2.2×lO-S(m2/N)GL-585W/90齿轮油在40℃和100T时的运动粘度为182.1mm2/s和16.5mm2/s。

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公式为t7=p矿(2)式中p——.润滑油的密度,8.90X102kg/m3矿——-润滑油的运动粘度故在40℃和100℃时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为q40=0.16127Pa・st/loo=0.014697Pa‘s根据(1)式,带入参数,在4012和100x2不同运动粘度下,最小油膜厚度与坟鼬关系图,如图l、图2、图3。

2.50E.—06晕2.00E--06,J、油1.50E---06膜1.00E-06墨5.ooM0.00E+00_,∥27E--(/-f=j1.51姗慌07“1一”O.030.0450.060.09当量半径m图140。

c,1000转时,当量半径—最小油膜厚度关系5.O毗Ⅲ晕4.00E-06鑫3.00蝴膜2.00E--06蒸1.oo蝴O.00E—06/圣iBEx0/.—一.79E一06●一一,一一一Z・删卜∞’11Q岔一nRO.030.0450.060.09当量半径m图240。

C,2500转时,当量半径—最小油膜厚度关系1.00E--06晕8.00E-06蠹6.00嘶膜4.00E--06厚2.00E-06度O瑚p06/矾7鲫/..1■■5。

主减速器、差速器概述

主减速器、差速器概述
主减速器、差速器
驱动桥-主减速器
驱动桥的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或变速器〕传来的 动力经降速增扭、转变动力传递方向〔发动机纵置时〕 后,安排到左右驱动轮,使汽车行驶,并允许左右驱 动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驱动桥的组成:它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 驱动桥的类型:整体式和断开式驱动桥 整体式驱动桥与非独立悬架协作使用。桥壳为一刚性 的整体,多用于汽车的后桥。 断开式驱动桥承受独立悬架。多用于汽车的前桥
东风 EQ1090承 受双曲面 锥齿轮式 的单极主 减速器 (垮置式支 撑)
解放CA1091型汽车 双级主减速器,第 一级为锥齿轮传动 ,其次级为圆柱斜 齿轮传动
3.双速主减速器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些汽车的主减速器具有两个档〔即两个
传动比〕。可依据行驶条件的变化转变档位,这种主减速器称为双速主减速器。 行星齿轮式双速主减速器,它由 主、从动锥齿轮的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是通过主、从动锥齿轮沿各
自轴向位移来调整。主动锥齿轮轴向位移通过增减主动锥齿轮轴承壳与减 速器壳之间的调整垫片实现。从动锥齿轮轴向位移通过旋拧差速器轴承调 整环实现的〔不要转变轴承预紧度,需一侧拧入多少,另一侧拧出多少〕 或将左、右两侧的调整垫片从一侧调到另一侧,总垫片数不变。
--
圆周力/N
25~58 16.7~33.3 12.3~28.4 18.3~30.4
-10~30
2、 调整方法:单级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轴承就是
差速器轴承,其预紧度调整随构造不同而异。对整 体式桥壳来说,通常是通过两差速器轴承外侧的螺 母来调整的。旋进螺母预紧力加大,反之则减小。 对与变速器在一起的组合式构造来说,通常是通过 增减两差速器轴承外环与壳体间的两组垫片的厚度 来调整的。两组垫片总厚度增加,预紧度减小,反 之增加。

拖拉机转向系统的调整

拖拉机转向系统的调整

拖拉机转向系统的调整拖拉机出厂前,转向系统的各个间隙都已调整正确,通常在使用时不需要调整。

当使用一段时间或在保养时,应对以下部位进行检查和调整。

一、前轮前束的检查调整由于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轮毂轴承和横拉杆球头会逐渐磨损,达到一定磨损量后,将使前轮前束发生变化,影响方向操纵的稳定性,使轮胎和转向机件产生不正常磨损,因此,应定期检查调整前轮前束。

调整方法为:将拖拉机停放在平地上,方向盘居中位置(将方向盘从最左位置转到最右位置,并记下方向盘所转的圈数,然后从最右位置退回上述圈数的一半,既是方向盘的居中位置),分别调节左右拉杆接头长度(此时一边转向拉杆的伸长量等于另一边转向拉杆的缩短量),在前轮轴线同一高度上且从轮胎宽度的中间处,测量两前轮前端和后端的距离,使其差值在3~15 mm范围内。

二、前轮轴承间隙的检查调整正常前轮轴承轴向间隙为0.05~0.15 mm,在使用过程中,因轴承磨损,间隙增大,如不及时调整,轴承容易损坏。

检查时,先使前轮离开地面,按前轮轴线方向推移,看其活动量大小,如果移动量达到4 mm时就应进行调整。

调整时,应将前轴支起,使前轮轴承不受负荷,拆下轮壳盖,拔下开口销将螺母拧紧,然后退回1/6~1/5圈,最后装好开口销,再装上轴承盖即可。

三、机械转向系统的检查调整在拖拉机方向盘使用过程中会有磨损,当方向盘自由行程超过30°时,就应进行调整。

调整前,应首先检查前轮轴承、转向主销与衬套间的间隙,若间隙过大应予消除。

检查纵向拉杆、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是否变形、松动,如有应予消除,然后再进行如下调整。

1.球头销与座配合的调整。

前后移动纵拉杆,如有明显的晃动,说明其配合间隙过大,应进行调整。

调整时先取出开口销,再将密封盖拧到底,然后退回1/4~1/2圈,这时球头销应能转动自如,然后装回开口销。

2.转向器轴止推轴承的调整。

止推轴承间隙大将引起转向器轴的轴向窜动,检查时用手握住方向盘,并沿轴向推拉,当轴向间隙过大时,就拆下方向盘,松开锁紧螺母,再拧紧调整螺母,一边拧螺母一边转动转向器轴,当拧到没有间隙并有稍微的阻力时为止。

汽车主减速器的调整经典课件(帕萨特)

汽车主减速器的调整经典课件(帕萨特)

汽车主减速器的调整经典课件(帕萨特)主减速器的调整总图如图 4-191所示。

图 4-191 主减速器调整总图1-冠状齿轮的调整垫片 S1 2-差速器的锥形滚柱轴承 3-冠状齿轮的调整垫片 S2 4-传动小齿轮 5-传动小齿轮的调整垫片 S3 6-传动小齿轮的大锥形滚柱轴承 7-输入齿轮 8-输入齿轮的锥形滚柱轴承 9-输入齿轮调整垫片 10-传动小齿轮的小锥形滚柱轴承 11- 传动小齿轮的调整垫片 S4 12-输出齿轮 13-冠状齿轮 14-差速器的锥形滚柱轴承在修理变速箱时,惟独更换了那些直接影响主减速器性能和零件时,才需要进行调整。

为了避免进行不必要的调整,可参照表 4-13 进行。

表 4-13 变速箱零件更换后主减速器的调整*:如果重新调整了输入齿轮,也应重新调整行星齿轮架和 K1 与K2 之间的离合器(三)输入齿轮的调整( 1 )确定调整垫片的厚度装入带内锥形滚柱轴承内圈的传动轴,拧紧不带碟形垫圈和调整 垫片的内六角紧固件至 100N ·m ,拆下内六角紧固件。

装上千分表, 施加 3mm 的预紧量, 测量齿轮 B 和锥形滚柱轴承内圈 A 之间的距离 并记录测量值,如图 4-192所示。

碟形垫片的厚度( 1.5mm )必须加 到测量值上,例如测量值为 1.0mm ,则实际的数值为 2.5mm 。

冠状齿 轮 S1要调整 传动小 齿轮 S3+S4×传动小 齿轮S4×调整输 入齿轮 * × ××××××被更换零件变速箱壳体输入齿轮的锥形滚柱轴承 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成对更 换传动小齿轮、冠状齿轮成对更 换不带冠状齿轮的差速器 传动小齿轮的锥形滚柱轴承 差速器的锥形滚柱轴承 主减速器盖板传动小齿轮盖板、传动小齿轮 套筒、驻车锁止齿轮、间隔套冠状齿 轮 S1+S2××××图 4-192 测量齿轮和锥形滚柱轴承间距离如果从测量得出的数值(测量值+碟形垫片厚度) 中减去轴承的预紧量 0.18mm ,就可以得出高速垫片的厚度。

驱动桥差速器和主减速器解答

驱动桥差速器和主减速器解答

图2-148 断开式驱动桥
减 振器 弹 性元件 半轴
车轮 摆 臂 摆 臂轴 主减 速器
二、主减速器和差速器
(一)主差速器 (二)差速器
(一)主减速器
主减速器由一对大小啮合斜齿轮构成,小齿轮与输出 轴制成一体,大齿轮由铆钉与差速器的外壳连在一起,如 图2-149所示。
变 速器 从动 轴 (带 主动 锥齿 轮)
前 后转 动 检 查间 隙
百 分表
图2- 15 7 用百分表检 验齿圈与 主 动锥齿 轮的间 隙
放松
如果 间隙 过小
放 松多 少就 旋 紧多 少
拆下垫 片
主 动锥 齿轮 定 位垫 片组
放 松多 少就 旋 紧多 少
放松
增加垫 片
如果 间隙 过大
齿圈 位置
主动 锥齿 轮位 置
在调整齿 圈与主动 锥齿轮 时 ,本图 显示了移 动 方向 。 垫片用于 定位行星 齿轮, 轴 承调整 螺母用于 定 位环 齿 。
驱动桥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质量要小,并便于主减速 器的拆装和调整。由于桥壳的尺寸和质量一般都比较大,制造较困难, 故其结构形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便于制造。如图2164所示。
驱动桥壳从结构上可分为整体式桥壳和分段式桥壳两类。
图2-164 驱动桥壳
图2 - 1 6 4 驱动桥壳
(1)整体式桥壳
第五节 驱动桥
一、驱动桥的结构形式 二、主减速器和差速器 三、半轴与桥壳 四、万向传动装置 五、驱动桥常见故障检修 知识链接:四轮全轮驱动系统
一、驱动桥的结构形式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驱动桥壳等组成。 其主要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动力经过降 速,将增大的转矩分配到驱动车轮。

差速器间隙调整口诀

差速器间隙调整口诀

差速器间隙调整口诀1. 为什么需要调整差速器间隙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控制左右驱动轮的旋转速度差,使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转弯和悬挂路面。

差速器间隙的调整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差速器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车辆行驶时出现异响、抖动、转向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及时调整差速器间隙对于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2. 如何调整差速器间隙调整差速器间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调整口诀: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差速器间隙调整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包括扳手、调节螺栓、托盘、润滑剂、清洁剂等。

同时,确保车辆处于平稳停放状态,以确保安全操作。

2.2 解除连接首先,需要将差速器与驱动轮进行解除连接,具体操作如下: 1. 将汽车抬升至适当的高度,使用托盘固定车辆,保证稳定性。

2. 找到差速器的连接螺栓,使用扳手逆时针松开螺栓。

3. 将驱动轮从差速器上滑出。

2.3 调整间隙调整差速器间隙的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清洁剂清洁差速器的连接螺栓和孔口,确保无杂质和沉积物。

2. 计算出差速器的标准间隙,可以参考汽车制造商的技术手册或咨询专业人员。

3. 使用调节螺栓逐步调整差速器的间隙,注意每次调整后需紧固连接螺栓以固定差速器位置。

4. 不断测试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差速器间隙,确保最佳的驱动效果。

2.4 润滑和固定调整完差速器间隙后,还需要进行润滑和固定操作: 1. 使用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在差速器连接螺栓和孔口上,以减少摩擦力和磨损。

2. 进一步紧固连接螺栓,确保差速器稳固固定在驱动轮上。

3. 差速器间隙调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差速器间隙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安全第一准备工作时,务必确保车辆处于固定和平稳的状态,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切勿将手指或其他身体部分靠近旋转部件,防止受伤。

3.2 手动与自动差速器不同类型的车辆可能采用不同类型的差速器,有手动差速器和自动差速器之分。

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测选设备的分析与改进葛京辉

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测选设备的分析与改进葛京辉

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测选设备的分析与改进葛京辉发布时间:2023-06-03T01:52:50.99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6期作者:葛京辉[导读] 主减速器总成是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装配质量的优劣对汽车的运动性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测选设备是主减速器总成装配过程对调整垫片侧选的关键设备,其测量选垫精度直接影响主、从动锥齿轮齿侧间隙的大小,提高设备的测量选垫精度能够提高调整垫片选取的一次通过率,并改善主减速器总成的装配质量,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规划制造中心总装技术部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摘要:主减速器总成是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装配质量的优劣对汽车的运动性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测选设备是主减速器总成装配过程对调整垫片侧选的关键设备,其测量选垫精度直接影响主、从动锥齿轮齿侧间隙的大小,提高设备的测量选垫精度能够提高调整垫片选取的一次通过率,并改善主减速器总成的装配质量,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主要对现有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侧选设备侧选调整垫片不准确,造成齿侧间隙一次装配合格率低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改进方案,以及依据改进方案对设备的改进后达成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齿侧间隙;测量精度;合格率;差速器总成1主减速器总成的结构及作用介绍主减速器的装配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差速器总成的装配、主/从动锥齿轮总成的装配、主减速器总成的装配,其中主减速器总成的装配主要包括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的选择和装配,齿侧间隙的检测,锁紧螺栓的拧紧等内容,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的选装和齿侧间隙的检测是该部分装配内容的关键部分;主减速器总成的主要作用:汽车传动系统中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当发动机纵置时改变转矩旋转方向。

其中差速器总成调整垫片的作用:调整差速器总成左/右两侧的垫片,保证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间隙符合产品要求,防止因啮合间隙过大或过小造成主/从动锥齿轮异常磨损并发出异常噪音,不但降低齿轮使用寿命和主减速器总成性能,还带来烦躁的声音污染。

车辆驱动桥的结构、原理讲解以及检修、调整解析

车辆驱动桥的结构、原理讲解以及检修、调整解析

调整:移动主动锥齿轮,调整垫片9。 b. 啮合间隙
检查:将百分表抵在从动锥齿轮正面的大端处,用手 把住主动锥齿轮,然后轻轻往复摆转从动锥齿轮即可 显示间隙值。
调整:移动从动锥齿轮,调整螺母2,应一侧进几圈, 另一侧出几圈。
c. 从动锥齿轮的止推装置:支承螺柱6。
(三)双级主减速器 用于中、重型汽车,
三、差速器
(一)差速器功用、类型 1. 功用
把主减速器的动力传给左右半轴,并允许左右车轮以不同的转 速旋转,使左右驱动轮相对地面纯滚动而不是滑动。 车轮的运动状态:
– 滚动:v=rω – 滑动:v>0,ω=0——滑移;ω>0,v=0——滑转 – 边滚边滑:v>rω——边滚边滑移;v<rω,边滚边滑转 滑动的危害:轮胎磨损、动力损耗、转向和制动性能下降。
M1=M2=M0/2 汽车转向(两侧驱动轮阻力不同)
M1=(M0-MT)/2 M2=(M0+MT)/2 MT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M1=M2=M0/2
3. 缺陷 在坏路面行驶时,汽车的通过性差。 如左侧车轮陷于泥泞路面,右侧车轮位于良好路面, n1>0,n2=0,为什么?
(三)防滑差速器 1. 强制锁止差速器
分段式桥壳
3.桥壳的检修
1) 桥壳和半轴套管不允许有裂纹存在,半轴套管应进行探伤处 理。各部螺纹损伤不得超过2牙。
2) 钢板弹簧座定位孔的磨损不得大于1.5mm,超限时先进行补 焊,然后按原位置重新钻孔。
3) 整体式桥壳以半轴套管的两内端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两 外轴颈的径向圆跳动误差超过0.30mm时应进行校正,校正 后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不得大于0.08mm。
3) 以半轴轴线为基准,半轴中段未加工圆柱体径向圆跳动误差 不得大于1.3mm;花键外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不得大于 0.25mm;半轴凸缘内侧端面圆跳动误差不得大于0.15mm。 径向圆跳动超限,应进行冷压校正;端面圆跳动超限,可车 削端面进行修正。

差速器

差速器
根据结构特点不同,防滑差速器有强制锁止式、高摩擦式和自由轮式3种。其中,高摩擦式中又有摩擦片式自 锁差速器、托森差速器、蜗轮式差速器、滑块凸轮式差速器和粘性联轴器式差速器5种。
”托森“差速器是美国格里森公司生产的转矩感应式差速器,即差速器可以根据其内部差动转矩的大小而决 定是否限制差速器的差速作用。在结构上巧妙地利用涡轮蜗杆传动的不可逆原理而设计。作为一种新型差速机构, 托森差速器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在各种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双蜗杆
双蜗杆差速器(2张)
双蜗杆差速器是2014年国内新发明的产品,特点是将两个相互啮合的蜗杆倾斜安装于转子中,两个蜗杆轴端 分别与两侧的输出轴相连接,连接可用齿轮连接或万向节连接,齿圈安装于转子上,整体由轴承固定于壳体,动 力源由齿圈输入,两侧输出轴输出动力。
两个蜗杆采用小的导程角,导程角的大小决定自锁的程度,蜗杆与涡轮传动中,都是蜗杆主动,涡轮从动, 两个蜗杆相啮合,相当于都是彼此的涡轮一样,导程角小到一定程度时,两个蜗杆会产生互锁,只有两侧同时施 加扭力时才能转动,所以这就是能自锁的原因,而又不影响差速行驶。
Torsen差速器实现了恒时、连续扭矩控制管理,它持续工作,没有时间上的延迟,但不介入总扭矩输出的调 整,也就不存在着扭矩的损失,与牵引力控制和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没有传统的自锁 差速器所配备的多片式离合器,也就不存在着磨损,并实现了免维护。纯机械LSD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Torsen差速器可以与任何变速器、分动器实现匹配,与车辆其它安全控制系统ABS、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s,牵引力控制)、SCS(Stability Control Systems,车身稳定控制)相容。Torsen差速器是纯机械结构, 在车轮刚一打滑的瞬间就会发生作用,它具有线性锁止特性,是真正的恒时四驱,在平时正常行驶时扭矩前后分 配是50∶50。缺点是它的价格很贵。

《主减速器的调整》

《主减速器的调整》

《主减速器的调整》教学设计汽车专业科余登淮课程:汽车构造与维修课题:主减速器的调整课时: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授课,使学生在原有懂得主减速器结构及装配的基础上掌握主减速器调整中的关键技术,为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使学生懂得汽车在维修过程当中,必须按修理工艺进行,否则,修理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第二,主减速器在装配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轴承预紧度的调整及轮齿啮合印痕和啮合间隙的调整。

第三,在进行调整时应先调什么,后调什么。

第四,怎样调整主动圆锥齿轮与从动圆锥齿轮的轴承预紧度。

第五,如何调整主减速器齿轮副的啮合印痕与啮合间隙。

教学方法:行为引导法教学对象分析:上课的学生是03汽高(1)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有一半左右是来自历届高中毕业生,在社会上经历过劳动就业的锻炼。

自己用辛勤劳动赚了钱,只是认为自己没有较好的技能,所以认为不能得到更多大的发展,因而来高技学习,以便将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部分人属于“我要读”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后未能考上本科和大专(个别也被大专录取),认为来高技学习着重是学技能,动手能力强,将来走向社会比大专生竞争能力强,因而,在“落榜”后来高技读书,仍有出息,学习态度较端正。

也有一部分来自应届和其他中专学校的毕业生,本身就不爱学习,高考上不了,就业无能耐,家庭经济条件好,送来高技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贪玩,“属于要我学”的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细写教学日志,检查胸卡(2分钟)(二)复习提向,导入新课:主减速器装到主减速器壳体内,是不是将所有的螺栓拧紧了就完事了?为什么?(3分钟)(三)教学内容(35分钟)1、主减速器的调整质量是决定主减速器圆锥齿轮副使用寿命的关键。

在进行调整作业时,必须遵守的规则:(1)先调轴承的预紧度,再调整圆锥齿轮的啮合印痕,最后调啮合间隙。

差速器间隙调整

差速器间隙调整

差速器间隙调整这是要看具体情况而调了!下面告诉你方法!当啮合印记偏向大端时,将从动齿轮向主动齿轮靠近,若侧隙过小将主动齿轮向外移开;当啮合印记偏向小端时,将从动齿轮远离主动齿轮,此时若侧隙过大,将主动齿轮内移近;当啮合印记偏向齿顶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近,若此时间隙过小,则将从动齿轮向外移开;当啮合印记偏向齿根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开,若此时间隙过大,则将从动吃乱向内移近。

归纳了一句顺口溜,齿轮移动方向:大进从,根出主;小出从,顶进主;顶进主,小出从;根出主,大进从。

图上印泥看就行了,主要就是看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接触面来调整的,调整不好的话磨损得会很厉害的。

轴承调间隙不了,都是靠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来回纵向移动来调整差速器的。

这在修车里面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哦!呵呵!~~首先要先调整好轴承预紧度,就是你所说的轴承间隙。

调整到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无间隙感。

主动锥齿轮轴承间隙用两轴承之间的垫片调整,加垫片轴承间隙大,反之间隙减小。

从动锥齿轮(盆齿)用调整螺母调整。

用印泥是调整齿轮的接触面积是否正确,齿轮间隙是否合适。

当啮合印记偏向大端时,将从动齿轮向主动齿轮靠近,若侧隙过小将主动齿轮向外移动当啮合印记偏向小端时,将从动齿轮远离主动齿轮,此时若侧隙过大,将主动齿轮内移近;移动从动齿轮时,当一边的调整螺母退出多少,另一边要相应拧紧多少,以保证轴承的预紧度和间隙保持不变。

当啮合印记偏向齿顶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动若此时间隙过小,则将从动齿轮向外移动当啮合印记偏向齿根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动,若此时间隙过大,则将从动齿轮向内移动这个是靠主动锥齿轮和轴承之间的垫片来调整。

或减速器壳体和主动锥齿轮壳体之间的垫片调整。

答:差速器轴承属圆锥止推轴承,左右两只轴承止推面相对设置,轴承锥面(即滚棒锥面)朝外,设置在减速器壳上的差速器轴承外套以两侧相对朝向中间与轴承配套,其间隙由轴承座孔上的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调整。

手动变速器教学教案

手动变速器教学教案

第四节差速器的维修一、差速器的拆卸和安装差速器的拆装可以在变速器安装在汽车上时进行,差速器的拆装见图9-116;图9-116 差速器的拆装1-变速器壳体2-密封圈3-卡簧4-隔离环仅在带有啮合直径为30mm的法兰轴上使用5-法兰轴6-差速器7-盖8-梅花螺栓铝制:长36mm,25N·m;镁制:长42mm,20N·m 9-转速表的主动轮关于差速器拆装的几点说明:1拆装卡簧时,将法兰轴放在虎钳护口中,然后夹紧虎钳;用一只新的卡簧A,把原先的卡簧从法兰轴的槽中压出来;2间隔环拆卸时应使用~的内拉出器,如图9-117所示;如果间隔环太紧拉不出,应使用多功能工具VW 771;图9-117 拆卸间隔环3间隔环安装时,压入间隔环至挡圈并注意不要歪斜,如图9-118所示;图9-118 安装间隔环4法兰轴总成,见图9-119所示;注意滚针轴承环形轴承在已拆卸法兰轴时是不能自由转动的,这并不意味着轴承已损坏;图9-119 法兰轴总成1-法兰轴2-滚针轴承环形轴承3-间隔环4-间隔环当花键直径为30mm时应补充装入5-卡簧4差速器盖的标记“>Mg Al 9 Zn 1<”在图9-120所示箭头所指位置;图9-120 差速器盖标记二、差速器的分解和组装差速器的分解图见图9-121所示;图9-121 差速器的分解图1-变速器壳体2-调整垫片S23-圆锥滚柱轴承外圈4-圆锥滚柱轴承内圈5-盆形齿轮6-差速器壳7-六角螺栓60N·m+9008-圆锥滚柱轴承内圈9-用于转速表的主动轮10-圆锥滚柱轴承外圈11-调整垫片S112-盖13-差速器大行星齿轮14-差速器锥齿轮轴15-弹簧销16-差速器小行星齿轮17-球面止推垫片关于差速器分解和组装的几点说明:1圆锥滚柱轴承外圈从变速器壳体敲出时,旋出隔片A和B,直至它们插入外圈上壳体中的凹处内,如图9-122所示;拆卸后要检查调整垫片的损坏程度;图9-122 拆卸圆锥滚柱轴承外圈2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压入变速器壳体内时,将压板VW 472/1的锥体置入到外圈中进行安装,如图9-123所示;图9-123 安装圆锥滚柱轴承外圈3拉出圆锥滚柱轴承内圈时,使用通用双臂拉出器A,如图9-124所示;图9-124 拉出圆锥滚柱轴承内圈4压入圆锥滚柱轴承内圈时应采用挤压工具进行压入,如图9-125所示;图9-125 压入圆锥滚柱轴承内圈5拉出盖板侧圆锥滚柱轴承内圈可使用商业通用的双臂拉出器A,如图9-126所示;图9-126 拉出盖板侧圆锥滚柱轴承内圈6旋出隔片A和B,直至它们插入外圈上侧盖的凹处内,敲出盖板中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如图9-127所示;拆卸后应检查调整垫片的损坏程度;图9-127 敲出盖板中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7将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压入盖板内时,使用垫板VW 472/1和锥体置入于外圈内,如图9-128所示;图9-128 压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8敲出差速器保持架中的盆形齿轮时要将差速器壳卡在台钳上,如图9-129所示;图9-129 敲出盆形齿轮9把盆形齿轮加热到100℃,然后进行安装;放上盆形齿轮时,应使用自制的定心销A图9-130所示并采取一定措施保护手免受伤害;图9-130 安装盆形齿轮10将带有变速器油的球面止推垫片装入,放入差速器大的行星齿轮,差速器小的行星齿轮应偏心1800置入,并向内摆动,如图9-131所示;安装时用于差速器行星齿轮的轴应打入到端部位置,并保证牢固;图9-131 安装差速器行得齿轮11带有旋转槽的弹簧销拆卸时,用侧向切割钳拨出弹簧销刀拉出紧固套,如图9-132所示,安装时,把弹簧销打入至挡块;图9-132 拆卸弹簧销三、从动轴和盆形齿轮的调整调整从动轴和盆形齿轮,对于主传动器的使用寿命和运转平稳性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从动轴和盆形齿轮都是配对的,并用一台检验机控制在表面承压曲线图的最好位置和低噪声的状态下;通过轴向移动从动轴可以确定平稳运转的最佳位置,这时,齿轮侧面间隙就可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由校对规“R O”测出的偏差值“r”必须写在盆形齿轮的外面;传动组件从动盘和盆形齿轮应该成套更换传动组件的调整和标记示意图如图9-133所示;图9-133 传动组件的调整标记1-标记“0937”意即Oerlikon传动组件,其速比为37∶9 2-传动组件的配对号码312 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检验机测量的校对规的偏差“r”偏差“r”是以1/100mm标出的,例如“25”就意味着r= R O-检验机使用校对规的长度R O=盆形齿轮170mm R O=;盆形齿轮180mm R O= R-当传动组件处于最平稳运转时盆形齿轮轴和从动轴端面之间的实际尺寸V O-准双曲线偏心距差速器调整垫片的位置,如图9-134所示;图9-134 差速器调整垫片位置S1-变速器罩壳侧盖中的盆形齿轮用调整垫片S2-变速器壳体中的盆形齿轮用调整垫片S3-变速器壳体中的从动轴用调整垫片S4-变速器盖中的盆形齿轮用调整垫片在变速器上进行安装工作时,如果更换零件后直接影响主传动的话,则仅需对从动轴或传动组件进行重新调整,为了提高调整工作的效率,请参照表9-5进行;表9-5 调整一览表需要进行调整更换零件盆形齿轮S1+S2主动齿轮S3+S4尺寸“r从动轴仅调整程序“S4”扭转侧面间隙~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后盖×差速器壳体××从动轴圆锥滚针轴承××差速器用圆锥滚柱轴承××传动组件×××主传动盖××如果调换变速器罩壳,则也必须调整主动轴;一从动轴和盆形齿轮调整步骤调整目的是为了重新达到生产过程中从试验机上所得出的平稳运转的最佳位置;在所有装配工作和测试过程尽量细心并保持清洁,这是取得最好结果的前提条件;当必须调整从动轴和盆形齿轮时,为了工作程序合理,须遵守如下调整步骤:1求出用于差速器圆锥滚柱轴承的符合规范要求的预紧力的垫片总厚度“S总”S1+S2;2求出用于从动轴圆锥滚柱轴承符合规范要求的预紧力的垫片总厚度“S总”S3+S4;3垫片总厚度“S总”S3+S4应作如下分配:从盆形齿轮中心到从动轴顶部的尺寸应与生产时测量出的安装尺寸“R”一致;4垫片总厚度“S总”S1+S2应作如下分配:盆形齿轮和从动轴之间要有预先规定的齿轮侧隙;调整传动组件时必需的专用工具、检测仪器和辅助工具如下:组件的推杆VW 296;装配夹具VW 792/1;通用千分表支架VW 387;测量芯棒VW385/1;定心垫片VW385/3;测试用冲杆VW385/14;测量板VW 385/17;调节量规VW 385/30;块规板VW 385/33;盆形齿轮调整装置VW 521/4和VW 521/12;测量杠杆VW 388和夹持器3177;千分表和千分表接杆;二调整从动轴如果更换用于从动轴和变速器壳体的传动组和圆锥滚柱轴承,则需要按照下述步骤重新调整从动轴;1、求出总垫片S总S3+S4厚度的步骤调整从动轴圆锥滚柱轴承的预紧力1将没有调整垫片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推进变速器壳体以及变速器后盖中;为了测量垫片厚度及确定S4垫片,须始终采用垫征橡皮和压板;2装入不同厚度的压板,对于铝制造的变速器为或,对于镁制造的变速器为;3压入大圆锥滚柱轴承的内圈;4保护下面的圆锥滚柱轴承图9-135中箭头所示,压入小圆锥滚柱轴承的内圈;图9-135 从动轴5把从动轴放入变速器壳体内,放上变速器盖,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螺栓;6旋转变速器,使变速器盖指向下方,用杠杆VW 296按压到从动轴头部,直至圆锥滚柱轴承外圈紧贴变速器后盖,如图9-136所示;图9-136 压入从动轴7在保持压力的情况下,用手转动从动轴,以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8装上千分表,千分表接杆置于从动轴端部的磨削面上,以1mm预紧量放置到“0”,如图9-137所示;图9-137 装上千分表9将变速器旋转1800,使变速器盖朝上方;主动齿轮由手转动8圈,以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否则会使测量结果不正确;10读出千分表的间隙值,并作记录;求出S总S3和S4,S总=测量结果+预紧力常数值;假如测得的千分表间隙值为,则S总=+=;2、检查用于从动轴的圆锥滚柱轴承的预紧力步骤1在配件目录内选出所求得的垫片总厚度例如并装入变速器后盖的后圆锥滚柱轴承外圈S4侧2放上变速器盖,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螺栓;3把螺栓M10×20置于从动轴端部,将主动齿轮转至少8圈,这样就可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旋下螺栓;4安装好测量工具,并用螺栓紧固在变速器壳体上,如图9-138所示;图9-138 安装测量工具5预留1mm预紧量,将千分表测量范围3mm置零;6拧松变速器盖的螺栓,并旋转几次主动齿轮;当选用调整垫片正确时,千分表所指示的值应为至;3、求出尺寸“e”步骤1将求出总厚度举例中为的垫片放于变速器后盖中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后面S4侧;2重新装上变速器盖;3把螺栓M10×20置于从动轴端部上,将从动轴旋转8圈,以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松开螺栓;4把测量芯棒VW 385/1图9-139的调节环调整到尺寸a=35mm;尺寸b=75mm;通用测量芯棒须按图9-140所示进行配套,同时必须按表9-6选出千分表接杆;图9-139 测量芯棒VW385/1图9-140 测量芯棒的安装表9-6 千分表接杆千分表接杆A R O盆形齿轮例如VW385/15 180mm170mm5将调节量规VW 385/30按照盆形齿轮调整到R O,并放到测量芯棒上;6使千分表测量范围为3mm以1mm预紧力置于零,并将块规板放到主动齿轮端部上,如图9-141所示;图9-141 放置块规板7取下调节量规,将测量芯棒插入壳体中,如图9-142所示;当R O=时,必须旋入长为千分表接杆以取代千分表接杆VW385/15;8装入主传动的盖,4只螺栓应按对角拧紧;9通过可移动的调节环,将2只定心垫片向外拉,直到使测量芯棒用手可以转动为止;图9-142 插入测量芯棒10测定尺寸“e”:转动测量芯棒,直至千分表的表夹与测量板接触,并指示出最大的偏转量可逆转变点,该测出的值就是尺寸“e”黑色数字区,如图9-143所示;图9-143 测定尺寸“e”4、确定调整垫片“S3”的厚度S3=测出的值e最大偏转量+偏差值r在盆形齿轮上以1/100mm标出值;例如:千分表上读出的值“e”为,盆形齿轮上记录的偏差值“r”为,则“S3”垫片厚度=e+r=;5、确定调整垫片“S4”的厚度:S4= S总- S3;例如:垫片总厚度S总=,垫片厚度“S3”=,则垫片厚度“S4”= S总- S3=;6、进行校验性测量——检查尺寸“R”装入配有测量出的调整垫片S3和S4的从动轴,并在二个方向多次移动,插入通用测量芯棒,测定尺寸“R”;在正确选择好调整垫片时,千分表必须在逆时针方向红色数字区有读数,所显示的偏差值“r”公差在±内;7、当更换变速器后盖时应重新确定调整垫片“S4”1清洁壳体的分界面,把从动轴放入变速器后盖上,用手将主动齿轮转动8圈,以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2装配测量工具,用1mm预紧力将千分表3mm测量范围调到零位,如图9-144所示;图9-144 装配测量工具3拆下连同千分表的整套支持器VW 387,拆卸从动轴和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压板、调整垫片以及垫片,并装进新的变速器后盖;4将测量工具装到新的变速器后盖上,读取千分表上数值;5如果千分表上读取的数值大于,则调整垫片S4的厚度以减少其数值;6装上变速器盖,检查从动轴圆锥滚柱轴承的预紧力;三调整盆形齿轮调整差速器当更换变速器壳体、主传动器侧盖、差速器的圆锥滚柱轴承或传动组件时,需要重新调整盆形齿轮;1、求出垫片总厚度“S总”S1+S2步骤调整差速器圆锥滚柱轴承预紧力1拆卸从动轴;2用VW681拉出法兰轴的密封垫圈;3拆卸差速器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取出调整垫片;4将没有调整垫片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推进止挡块;5将不带转速表主动轮的差速器装进壳体盆形齿轮左侧侧盖的一侧,安装侧盖并用25N·m的力矩将螺栓拧紧;7把专用工具图9-145装到差速器壳体旁边的变速器壳体一侧;图9-145 安装专用工具8把测量板VW 385/17放到差速器上;9在两个方向将差速器转8圈,以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把千分表接杆放到测量板VW 385/17的中间,如图9-146所示;用1mm预紧量把千分表测量范围为3mm置于零位;图9-146 安装测量工具10将差速器上下移动图9-145箭头方向,读出千分表上的间隙值;2、确定S总S1+S2S总=测量值+预紧量常数值将求得总厚度的垫片装入变速器壳体中的圆锥滚柱轴承外圈后面S2侧;3、调整扭转侧面间隙步骤1将从动轴与S3和S4一起安装好,把S总S1+S2装入变速器壳体中,装好主传动器侧盖,并用25N·m的力将螺栓拧紧;在两个方向多次转动差速器,以使圆锥滚柱轴承下沉;2安装千分表接杆VW 382/10,如图9-147所示;图9-147 安装测量工具3按照盆形齿轮将测量杠杆VW388调整到尺寸“a”,盆形齿轮为180mm则a=72mm;盆形齿轮为170mm,则a=67mm;4将盆形齿轮旋至挡块,将千分表调整到零位,回转盆形齿轮并读出扭转侧向间隙;5当从动轴在差速器转动时随同旋转,则安装夹持器“A”3177,以便测得精确的扭转侧向间隙,如图9-148所示;图9-148 安装夹持器6然后装入差速器,使差速器圆锥齿轮的凹口朝向从动轴,继续转动后,将盆形齿轮旋转900,将测量过程再重复三次,把四个测量值相加,计算扭转侧向间隙的平均值;7插入夹持器3177时,差速器偏转1800装入,并且重复上述测量过程;4、计算扭转侧向间隙的平均值:扭转侧向间隙平均值= 第1次测量值+第2次测量值+第3次测量值+第4次测量值4如果各次测量得到的数值之间的偏差大于,那么安装的盆形齿轮或传动组件就不能正常工作;要复查安装工作,必要时应更换传动组件;5、求出垫片S2厚度与盆形齿轮相对S2=安装垫片的厚度-扭转侧向间隙的平均值+升高常数值6、求出垫片S1厚度盆形齿轮一侧S1=S总-S2安装好求出厚度的调整垫片,S1位于盆形齿轮一侧,S2与盆形齿轮相对,必要时可使用两只调整垫片;7、进行校验性测量三次测量扭转侧向间隙必须在~范围内;。

某适时四驱纯电动乘用车减速器Clunk问题分析与优化

某适时四驱纯电动乘用车减速器Clunk问题分析与优化

138AUTO TIME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1 引言随着汽车排放要求逐渐严苛,目前乘用车的研究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纯电车型上。

电动车的NVH 性能一直是评价其舒适度的关键指标。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车缺少发动机的掩蔽效应,各种噪声更容易凸显出来,特别是减速器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传动部件,其NVH 表现对整车的NVH 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减速器的异响主要分为:啸叫噪声、敲击异响和Clunk 问题,其中Clunk 也被称为Clonk 问题、瞬态冲击或者撞击噪声。

目前已有大量学者对减速器异响问题进行了研究,严生辉分析了某乘用车传动系Clunk 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策略[1];刘芳、许书超等人分析了某型汽车变速器Clunk 问题及其优化方法[2];马虎森、陈晓利研究了某客车传动系加/减油门Clunk 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3];贾晨光对变速器clunk 噪声评价方法与优化控制进行了研究[4];袁振松、陈清爽等人对某前置前驱车tip in Clunk 问题进行了优化[5]。

文章以某适时四驱纯电动乘用车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减速器Clunk 问题的产生机理,介绍了减速器Clunk 问题的高效测试排查方法,提出了仅对减速器做轻微调整的有效优化措施,解决了此纯电动乘用车的Clunk 问题;对于解决类似的纯电动车型减速器瞬态冲击异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Clunk 问题产生机理与燃油发动机相比,驱动电机动力响应隋甲龙 张成 吴松国 罗明杰 王章钊四川省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摘 要: 由于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系统的“硬连接”特点和电驱系统的瞬时响应特性,整车行驶过程中载荷瞬时交变工况下常会出现表现为金属敲击噪声和整车抖动的Clunk 问题,严重影响整车舒适性。

文章以某适时四驱纯电动乘用车前置减速器Clunk 问题为例,系统地阐述了Clunk 问题的测试分析与排查过程,并提出减小行半齿间隙的优化方案。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差速器常见问题解析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差速器常见问题解析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差速器常见问题解析1 2 3 4 5 6差速器作为新能源电驱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保证正常的车辆转弯,设计之初需对差速器的使用工况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壳体和垫片异常磨损、行星轴与行星轮异常磨损、烧死、行星轴断裂等现象、齿轮打齿、齿根断裂及行星轴断裂等严重失效问题,较高的差速器故障率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顾客带来了返修成本的增加。

如下图。

1.介绍差速器旋转慢的左侧半轴齿轮受到的转矩M2大,旋转快的右侧半轴齿轮受到的转矩M1小,左、右两侧转矩的和等于差速器受到的转矩M0,两侧转矩的差等于差速器的内摩擦转矩Mr 。

高速侧扭矩:M1=(M0-Mr )/2低速侧扭矩:M2=(M0+Mr )/2驱动桥差速器在重载工况下经常出现壳体和垫片异常磨损、行星轴与行星轮异常磨损、烧死、行星轴断裂等现象、齿轮打齿、齿根断裂及行星轴断裂等严重失效问题。

1.一方面由于垫片处的磨损量影响齿轮啮合位置从而影响齿轮强度;2.另一方面过多铁屑破坏了润滑油膜,严重时会造成齿轮与行星轴烧死进而导致行星轴断裂;3.润滑不畅导致差壳内腔热量及杂质排不出去,使零件间的磨损加剧,使行星轮发生异常磨损、点蚀打齿;4.润滑不好,在重载荷下行星轮与行星轴烧结,行星轴随行星轮转动导致行星轴受力方式发生改变,致使行星轴发生断裂。

1. 高速侧半轴齿轮2. 低速侧半轴齿轮 3. 齿轮轴 4.行星齿轮磨损机理简析*黏着磨损机理零件间相对滑动时,在破裂处形成焊点,继续运动,这些焊点又会分离。

零件间的分离如果在界面以下发生,使得金属在零件表面间相互转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金属磨屑。

零件间油膜抵抗剪切的能力不高,在高点处容易发生破裂,零件间表面的金属部分会发生直接接触,并且会产生摩擦热,产生较强的黏着,这些金属黏着点在相对运动时又会被剪断分离,表面损伤。

可以把黏着磨损的过程进行阶段划分:表面接触→高点塑性变形→油膜破裂→黏着连接→剪断分离→黏着链接的往复循环。

缓速器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缓速器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修理ABS,应急时可切断ABS输入
4.档位指示灯不亮
总电源开关已经关闭或总保险丝烧断
1.打开电源总开关
2.更换保险丝
5.指示正常但不工作
1.缓速器搭地线没有接触
接通地线
2.档位继电器保险丝烧断
更换保险丝
3.主电源线断线
用万用表检查,接主电源线
4.选择翘板开关损坏,未打开、断线
更换翘板开关,打开翘板开关,检查线路有无断线现象
整车气管排气阀排气排尽
缓速器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有时无
1.ABS信号灯忽亮忽不亮
ABS工作不正常(仅指缓速器与ABS连动情况)
修理ABS
2.控制部分插接件松动
检查插接件及接线处是否松动
插接件插紧并固定松动部分
3.搭地线松动
检查螺帽是否松动
拧紧
4.继电器吸合触点跳动
检查继电器接地线是否松动
拧紧







1.电压表电压偏低
6.搭地线接触不良或生锈
搭地线螺栓松动或接触面生锈
拧紧除锈
7.主电源线路电阻较大
从电瓶到缓速器整条大电流电路有部分接触不良现象
拧紧各接点螺栓,清除接触表面的腐蚀物
8.继电器盒部分继电器不吸,无电流输出
1.继电器线包损坏
更换
2.继电器保险丝烧坏
更换
3.档位主电源线断线
接通


1.缓速器一工作就烧保险丝
检查发电机输出电压
修理发电机
2.缓速器工作时大光灯明显暗淡
检查发电机大小及电流
加大发电机和电瓶
3.部分线圈有异味、变色或用万用表测量线圈不导通或电阻为零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毕业论文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安装在驱动桥的两个半轴之间的差速器进行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差速器非标准零件如齿轮结构和标准零件的设计计算,同时也介绍了差速器的发展现状和差速器的种类,对于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和工作原理也作出了简略的说明。

在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因此对差速器的结构和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通过利用CATIA软件对差速器进行建模工作,也让我在学习方面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半轴,差速器,齿轮结构目录1.引言 (1)1.1汽车差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汽车差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国外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现状 (1)1.2.2我国差速器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2)1.3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 (4)1.4毕业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5)1.5本章小结 (6)2.差速器的设计方案 (7)2.1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及结构分析 (7)2.2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8)2.3本章小结 (11)3.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12)3.1对称式行星齿轮的设计计算 (12)3.1.1对称式差速器齿轮参数的确定 (12)3.1.2差速器齿轮的几何计算图表 (17)3.1.3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9)3.1.4差速器齿轮材料的选择 (20)3.1.5差速器齿轮的设计方案 (21)3.2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设计计算 (21)3.2.1行星齿轮轴的分类及选用 (21)3.2.2行星齿轮轴的尺寸设计 (22)3.2.3行星齿轮轴材料的选择 (22)3.3差速器垫圈的设计计算 (22)3.3.1半轴齿轮平垫圈的尺寸设计 (23)3.3.2行星齿轮球面垫圈的尺寸设计 (23)3.4本章小结 (24)4.差速器标准零件的选用 (25)4.1螺栓的选用和螺栓的材料 (25)4.2螺母的选用和螺母的材料 (25)4.3差速器轴承的选用 (26)4.4十字轴键的选用 (26)4.5本章小结 (26)5.差速器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27)5.1差速器总成的装配 (27)5.2差速器零部件的调整 (27)5.3本章小结 (27)附图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2)1.引言1.1汽车差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雷诺发明了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曾被汽车专家誉为“小零件大功用”[1]。

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理(旧) 5.1-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检修学习手册

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理(旧) 5.1-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检修学习手册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检修》学习手册第一节驱动桥的功用、组成和分类一、驱动桥的功用、组成驱动桥是传动系的最后一个总成,是现代汽车传动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驱动桥的主要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或变速器)传来的动力经降速增矩、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后分配到左、右驱动轮,使汽车行驶,并允许左、右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驱动桥主要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组成,如图11-1所示。

图11-1 驱动桥的组成1-轮毂2-桥壳3-半轴4-差速器5-主减速器图11-2 断开式驱动桥结构示意图1-桥壳2-半轴3-支架4-主减速器5-差速器6-万向节7-驱动轮二、驱动桥的分类按悬架结构不同,驱动桥可分为非断开式驱动桥和断开式驱桥两种。

(1)非断开式驱动桥非断开式驱动桥又称整体式驱动桥,它采用非独立悬架,如图11-1所示。

整个驱动桥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连接,由于半轴套与主减速器壳是刚性连成一体的,因此,左右半轴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即左、右驱动轮不能相互独立地跳动,整个车桥和车身会随着路面的凸凹变化而发生倾斜。

这种驱动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工作可靠。

因此广泛地用于汽车的后桥上。

图11-3 断开式驱动桥1-减震器2-弹性元件3-半轴4-主减速器5-摆臂轴6-摆臂7-驱动车轮图11-4 轿车驱动桥示意图1-主减速器2-半轴3-差速器4-变速器输出轴5-变速器6-发动机7-离合器8-变速器输入轴(2)断开式驱动桥有些汽车为了提高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全部或部分驱动轮采用独立悬架,如图11-2所示。

其主减速器固定在车架上,驱动桥壳制成分段并用铰链连接,半轴也分段并用万向节连接。

驱动桥两端分别用悬架与车架连接。

这样,两侧的驱动轮及桥壳可以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车架上下跳动。

现代汽车的断开式驱动桥更多的是省去了桥壳,如图11-3所示,主减速器与驱动轮之间通过摆臂铰链连接,半轴分段并用万向节相连接。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轿车的驱动桥将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安装在一个三件组合的外壳(常称为变速器壳)内,如图11-4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速器间隙调整这是要看具体情况而调了!下面告诉你方法!当啮合印记偏向大端时,将从动齿轮向主动齿轮靠近,若侧隙过小将主动齿轮向外移开;当啮合印记偏向小端时,将从动齿轮远离主动齿轮,此时若侧隙过大,将主动齿轮内移近;当啮合印记偏向齿顶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近,若此时间隙过小,则将从动齿轮向外移开;当啮合印记偏向齿根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开,若此时间隙过大,则将从动吃乱向内移近。

归纳了一句顺口溜,齿轮移动方向:大进从,根出主;小出从,顶进主;顶进主,小出从;根出主,大进从。

图上印泥看就行了,主要就是看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接触面来调整的,调整不好的话磨损得会很厉害的。

轴承调间隙不了,都是靠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来回纵向移动来调整差速器的。

这在修车里面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哦!呵呵!~~首先要先调整好轴承预紧度,就是你所说的轴承间隙。

调整到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无间隙感。

主动锥齿轮轴承间隙用两轴承之间的垫片调整,加垫片轴承间隙大,反之间隙减小。

从动锥齿轮(盆齿)用调整螺母调整。

用印泥是调整齿轮的接触面积是否正确,齿轮间隙是否合适。

当啮合印记偏向大端时,将从动齿轮向主动齿轮靠近,若侧隙过小将主动齿轮向外移动当啮合印记偏向小端时,将从动齿轮远离主动齿轮,此时若侧隙过大,将主动齿轮内移近;移动从动齿轮时,当一边的调整螺母退出多少,另一边要相应拧紧多少,以保证轴承的预紧度和间隙保持不变。

当啮合印记偏向齿顶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动若此时间隙过小,则将从动齿轮向外移动当啮合印记偏向齿根时,主动齿轮向从动齿轮移动,若此时间隙过大,则将从动齿轮向内移动这个是靠主动锥齿轮和轴承之间的垫片来调整。

或减速器壳体和主动锥齿轮壳体之间的垫片调整。

答:差速器轴承属圆锥止推轴承,左右两只轴承止推面相对设置,轴承锥面(即滚棒锥面)朝外,设置在减速器壳上的差速器轴承外套以两侧相对朝向中间与轴承配套,其间隙由轴承座孔上的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调整。

在半浮式后桥壳中设置的差速器,其轴承间隙是以增减轴承止推面垫圈和两段后桥壳装配而调整的。

在主双级式减速器中的差速器,也就是二道减速的减速器里设置的差速器,其轴承间隙调整的方法是:先调整好二道减速的圆柱主动齿轮的圆锥止推轴承,然后将减速器外壳侧盖、垫片等拆掉,将齿轮移位,再将差速器装配,进行轴承间隙调整。

差速器轴承间隙调整合格后,再将拆掉的二道减速部件复原装配,这样实际上是进行部件单体调整,它可以防止两套部件相互影响而造成错觉。

如果先调整差速器轴承间隙,后调整二道减速圆柱主动齿轮轴承间隙,必然要将先调整好的轴承拆掉,再调整二道减速主动齿轮轴承,这就造成了二次装配差速器轴承间隙的误差,使轴承间隙不合适。

半浮式后桥壳差速器轴承间隙的调整仍然按照上述方法,不允许在调整差速器轴承间隙时带有圆锥主动齿轮(小八字齿轮)和圆锥上推轴承,否则会因大小八字齿轮的啮合而调不准确。

在调整差速器轴承间隙时,可以用检测靠表测量差速器轴向动量,间隙留量可参用近年交通部颁发的部标或国标。

如果一无检测条件,二无参用数据,要调整轴承间隙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先将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按相对方向调紧,直到差速器轴承不能转动为止,或在半浮式后桥壳差速器轴承止推面底部加足垫圈,以不让差速器抽承转动为止。

然后以。

0.05-0.08毫米薄厚的垫片逐渐拆垫或松动螺母,使差速器在其位置上转动自如,达到用手拨转一次能转1-2转为好。

但必须注意,应以差速器轴承盖或半浮式后桥壳紧固后的轴承间隙为准。

如果用调整螺母的方法调整好的轴承间隙,在紧固差速器轴承盖后轴承间隙出现变化,轴承不能转动,这是轴承外套受轴承盖压力的原因。

这时应用垫片在盖差速器轴承磨损的原因除严重缺乏滑油、差速器壳体变形、轴承颈不同心外,主要是由于轴承间隙调整不当。

轴承间隙调整过大时,轴承旷量会越来越大,导致传动衔接件加速磨损。

轴承间隙调整过小时,轴承摩擦的阻力就大,轴承座垫足轴承盖,也就是轴承盖螺栓紧固后不能使轴承外套收缩变形,同时轴承外套也不能在轴承盖内活动。

传动时产生高温,在润滑和散热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轴承烧蚀,在润滑和散热尚可的情况下,滚棒表面也会受到破坏(俗称轴承研坏)。

总之,保修时调整差速器轴承间隙是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关键,所以调整轴承间隙时要慎重,保养要及时。

一、拆卸后桥系统由桥壳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及制动器总成三部分组成。

后桥系统的拆卸过程,原则上按以下步骤操作:1、排干齿轮油;2、拆卸连接后桥的传动轴;3、拆掉半轴;4、取下主减速器总成;5、断开制动气室软管、管路之间的连接;6、拆下制动器总成;7、拆下轮毂制动盘总成;8、拆下ABS传感器;9、拆卸桥壳。

注意:1、应在拆卸前测量各齿轮的齿侧间隙。

2、拆卸差速器总成时,轴承盖拆卸前应在轴承盖上做对合记号,以防重装时错装。

(1)拆卸后桥总成1、将后桥总成固定支牢。

2、拆卸制动钳总成。

3、用专用工具或扳手拆下半轴螺栓。

3、轻轻抽出半轴,并在其花键部分通过油封时,缓缓转动半轴,以免拉伤半轴油封。

如图2-5-1果半轴不易拉动,可用铜锤轻轻击打半轴尾部中央,直到半轴可松动为止(图2-5-1)。

注:以上1-3项可作为半轴的拆卸过程。

4、用起子拆掉锁片上的三个螺钉,取出锁片。

5、用专用扳手拆掉调整螺母(图2-5-2)。

图2-5-2注意:拆下后的调整螺母,应在装配面上做好记号,以防错装。

6、稍稍转动轮毂制动盘,并用拉马向外抽拔,同时在制动盘上轻轻敲击,以震松外轴承内圈,待外轴承内圈松动后,取下轮毂及制动盘总成,但此时应注意该总成重量较重,不要摔坏或砸伤人。

同时注意外轴承内圈不要摔坏。

注意:以上1-6作为轮毂及制动盘总成的拆卸过程。

7、拆下ABS传感器,并注意保护好传感器探头不受损伤。

8、拆下制动钳安装板。

(2)拆卸主减速器总成1、在拆卸之前,测量和记录主被动齿轮的齿侧间隙;2、拆除锁片;3、在轴承盖和壳体上做装配记号;4、拧松轴承盖的固定螺栓,利用差速器扳手,拆下调整螺母;5、拆下轴承盖和螺栓;6、拆下差速器总成;7、利用拆卸器拆下主动齿轮总成,同时拆下O形圈和调整垫片。

(3)拆卸差速器总成1、拆下右边差速器壳(图2-5-10及图2-5-11);图2-5-102、拆下止推垫片和半轴齿轮(图2-5-12);3、测量和记录行星齿轮的齿侧间隙(图2-5-13);注意;测量齿侧间隙时,要压住行星齿轮十字轴。

4、拆除行星齿轮和十字轴总成,再从十字轴上拆下止推垫片和行星齿轮(图2-5-14);5、拿下半轴齿轮和止推垫片(图2-5-15);6、从差速器左壳上拆下被动齿轮(图2-5-16);图2-5-117、从差速器上拆下轴承(图2-5-17);图2-5-12图2-5-13图2-5-14图2-5-15图2-5-16图2-5-17二、清洗及检查清洗零件上面可能沾有脏油和淤泥。

清洗零件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蒸汽清洗,汽油清洗,酸或碱性溶液清洗,中性剂清洗,三氯乙烯清洗和磁力清洗。

在清洗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零件损坏现象。

因此,在清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检查。

1、金属件(1)汽油不同于别的方法,汽油几乎对污泥没有渗透或溶解能力。

除非零件表面被精确加工过,否则须使用金属丝刷子或别的工具去清除污泥,并洗刷两遍。

(2)碱性处理用碱性处理方法清洗钢件及铸铁件,效果非常好。

如果零件是由合金制成,则不宜采用碱处理。

2、橡胶件不能使用矿物油,可用酒精清洗,或仅用一干净抹布擦掉脏物即可。

3、防锈蚀在清洗完零件表面上所有废油和润滑脂后,在表面涂上一层干净的油,以防锈蚀。

检查零件在清洗之前,采用事先准备的测量仪器或工具进行检测。

根据指定的维修标准来断定零件是否适合再使用。

损坏零件应按要求修理或更换。

如配对零件中有一个被严重磨损,其装配间隙超过规定,可根据需要更换该零件或配对零件。

从预防性保养的观点来看,某些处于修理或磨损极限内的零件,应在它们超过极限之前就进行更换。

所有零件都应通过观察外观或使用红外线探伤进行仔细检查。

如果通过外观观察,发现任何以下反常现象,则该零件可根据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所有橡胶件,如O型圈、油封、密封垫圈等,当它们被拆卸后,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作废。

异常现象不均匀磨损变形不正常噪音(轴承等)铁锈失效或变弱(弹簧)变色弯曲偏磨刮伤变质(制动器摩擦片)裂纹配合不紧三、装配及调整后桥系统的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但要注意螺栓的拧紧力矩及轴承预紧力的调整。

螺栓装配的拧紧力矩(N.m)放油螺塞130-150油面孔螺塞130-150后制动钳紧固螺栓320-340后制动气室紧固螺母180-220主动齿轮大螺母550-750轴承座螺栓120-140从动轮螺栓580-680差速器壳螺栓220-280轴承盖螺栓440-490止动片螺栓35半轴螺栓140-180减速器壳与桥壳连接螺栓130-150涂胶零件及部位涂胶零件及部位胶型号推荐品牌从动轮螺栓Dri-Loc204预涂胶烟台乐泰公司(中国)差速器壳螺栓Dri-Loc204预涂胶烟台乐泰公司(中国)减速器壳与桥壳联接螺栓Vibra-Seal503预涂胶烟台乐泰公司(中国)桥壳法兰端面HZ-1耐油RTV 密封胶无锡胶粘厂维修标准项目维修标准修理极限磨损极限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十字轴间隙0.10-0.14mm0.3mm半轴齿轮凸台与差速器壳间隙0.21-0.31mm0.60mm主被动齿轮的齿隙0.20-0.30mm0.60mm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的齿隙0.25-0.35mm0.5mm轴间差速器行星齿轮间隙0.15-0.25mm0.45mm制动盘厚度37mm制动盘跳动0.15mm摩擦片厚度10mm制动气室推杆行程24mm45mm 主锥轴承预紧力45-75N差速器支承轴承预紧力80-12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