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范文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范文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议题。

此问题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变革,更涉及到社会观念、文化传统以及人权保障等多个层面。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态度和进程也各不相同。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背景、现状、影响及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背景及现状1. 背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出,源于对同性恋人婚姻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性别、性取向等多元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于同性恋者的接纳度也有所提高。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人权保障,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予以保障。

2. 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

如北欧的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家均已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允许同性伴侣注册为民事伴侣关系,享有部分婚姻权利。

然而,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同性婚姻持保留或反对态度。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影响1. 社会观念的改变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助于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使人们更加关注性别、性取向等多元文化,减少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也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2. 人权保障的进步将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有助于消除歧视,实现人人平等。

3. 家庭关系和继承权的保障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同性伴侣可以享受与异性夫妻相同的家庭关系和继承权保障。

这有助于维护家庭稳定,保障财产权益。

四、未来趋势及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性婚姻合法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未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以保障同性恋者的基本权利。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性伴侣的生育问题也将得到更多关注和解决。

此外,为了实现真正的平等,还需要在法律、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努力和改革。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在于社会观念和法律体系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社会,传统的婚姻观念认为婚姻是一种男女间的结合,是传承家族血脉,繁衍后代的方式,同时婚姻还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同性婚姻合法化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与传统观念相同,当前的法律体系也没有明确规定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我国将婚姻定义为一男一女的自愿结合,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明确规定了婚姻的目的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同性婚姻无法在现有的婚姻法律框架下被合法认可。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还体现在社会认同度的问题上。

尽管中国的社会逐渐开放,但同性恋在中国社会依然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偏见。

大部分人对同性恋持保留和排斥的态度,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大多数人对同性婚姻持否定态度。

这使得同性婚姻的法律合法化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同性婚姻合法化还面临着宗教信仰的困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对于民众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某些宗教中,同性恋被视为一种罪恶或违法行为。

这样的宗教信仰再加上对婚姻传统的坚守,使得同性婚姻面临着来自宗教社群的反对和困扰。

尽管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面临诸多困境,但在近年来,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包容度和认同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很多同性恋者开始勇敢地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不仅是个人,有些行业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也开始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一些国际上对同性婚姻合法化持肯定态度的国家的做法也为中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为了解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首先需要进行公众意识的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偏见,提高人们对同性婚姻的理解和认同。

应当逐步完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同性伴侣的权益,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创造条件。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对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经验,推动中国的进步。

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社会观念和法律体系的差异,以及社会认同度和宗教信仰的问题上。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在法律和社会两个层面上都存在困境。

从法律上看,中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律条款,仅在2017 年颁布的《婚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将婚姻定义为“男女双方自愿结成的夫妻关系”,排除了同性婚姻的法律合法性。

我国的法律体系基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将婚姻定义为一种“男女双方”关系,这与同性婚姻的概念有所冲突。

要将同性婚姻合法化,需要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订,将婚姻的定义从“男女双方”修改为“两个自愿结成的成年人”,以允许同性伴侣合法结婚。

同性婚姻合法化还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如财产继承、子女抚养权等。

现行的婚姻法将夫妻关系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了,包括婚姻双方的财产继承权和子女抚养权等。

如果同性婚姻合法化,就需要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重新界定和解决,以保障同性伴侣的合法权益。

还有一些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困境存在。

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认为是一种传宗接代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可能会对这种传统观念产生冲击,引发一些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争议和矛盾。

在社会层面上,同性恋群体在中国仍然面临着歧视和偏见。

许多人对于同性恋持保守态度,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违背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这种社会观念使得同性恋群体在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中面临困难,难以获得大众的支持和认同。

宗教信仰也对同性婚姻合法化构成了阻力。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众多的宗教信仰对同性恋持有保守态度。

许多人认为同性恋是违背宗教教义的行为,从而难以接受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面临着法律和社会的困境。

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依法修改现行的婚姻法,将婚姻的定义进行修订,以允许同性伴侣合法结婚。

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增加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和理解,以改变社会观念和态度。

也需要重视和尊重各种宗教信仰,寻求与宗教界的对话和共识,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创造条件。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范文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范文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开放,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性婚姻仍然受到法律和社会的限制,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本文旨在探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背景、现状及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

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背景与现状1. 背景同性婚姻是指同性别的人在法律上建立的婚姻关系。

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和性少数群体权益的关注,同性婚姻合法化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尽管在过去,同性婚姻被视为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以保障同性伴侣的权益。

2. 现状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

在欧洲,荷兰是最早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之一。

此外,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家也相继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然而,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禁止或限制同性婚姻的建立。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影响1. 社会影响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助于消除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上的歧视和偏见,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尊严。

同时,它也有助于维护人权和性别平等,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同性婚姻合法化还有助于减少因性别歧视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

2. 法律影响同性婚姻合法化意味着同性伴侣在法律上享有与异性伴侣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这包括财产继承、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

这使得同性伴侣能够享受到更为平等和全面的法律保障。

同时,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对刑法和刑法解释带来了影响,使同性间的犯罪行为受到更加公平的惩罚。

四、同性婚姻发展趋势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和性少数群体权益的日益关注,未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实现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深入,人们对于性别和性取向的观念也将逐渐发生变化。

这为同性婚姻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结论综上所述,同性婚姻合法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有助于消除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上的歧视和偏见,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尊严。

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与制度研究

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与制度研究

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与制度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的提高,同性婚姻话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性婚姻是指两个同性之间合法的、平等的婚姻关系,是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和变革。

那么,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和制度研究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呢?一、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是指法律对于同性婚姻的认可和管辖制度。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婚姻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家庭关系,而在同性恋者之间,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则需要个性取向的行使权利。

因此,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定就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议题。

目前,世界上有2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同性婚姻,这其中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在一些国家,同性婚姻已经成为法律的正式制度,同性伴侣完全可以享受到与异性夫妻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而在某些地区,同性婚姻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同性伴侣在很多方面都不能享受到异性夫妻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并且时常面临社会上的歧视和压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承认同性婚姻的法律制度。

在我国,婚姻是指男女之间的法律约束关系,同性婚姻还没有得到法定的确认。

但是,近年来对于同性恋的认知和包容度越来越高,不少人对于同性婚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过,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同性婚姻的话题都离不开各种议论和争议。

二、同性婚姻的制度研究同性婚姻的制度研究指的是,探讨如何在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构建合适的制度来支持同性婚姻的开展。

同性婚姻在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保障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如何保障同性伴侣的婚姻生活质量,如何解决异性和同性婚姻之间的不公平问题等等。

在国内,虽然同性婚姻还没有得到法律认可,但是已经有不少组织和人士在为同性婚姻争取权利和保障。

例如,在2019年,上海市常州路街道办事处首次证婚了一对同性恋恋人,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出现同性婚礼。

此外,也有不少倡导者呼吁推进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进程,理性地探讨相关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同性恋婚姻法律探讨

同性恋婚姻法律探讨

同性恋婚姻法律探讨摘要:同性恋婚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一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法律视角下同性恋婚姻是否应该被合法化的问题。

文章首先探讨了同性恋婚姻的意义,然后叙述了国际上的同性恋婚姻法律地位。

接着分析了同性恋婚姻的利与弊,并从隐私权、平等权等法律原则出发对同性恋婚姻这一议题做出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最后,本文结合国内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案例,提出关于同性恋婚姻法律化与否的建议。

关键词:同性恋、婚姻、法律、适用范围、法律后果正文:随着舆论的壮大和人们精神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通过立法让同性恋者的婚姻合法,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变化是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标志。

同性恋婚姻法律可能涉及到面广的法律问题,并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议题应该受到广泛关注。

同性恋婚姻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

比较典型的是,欧洲、北美、南美等国家或地区已经或正在通过法律让同性恋婚姻合法。

但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仍然被视为非法。

对于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是否应该实施的问题,社会分歧很大。

有人认为同性恋婚姻存在着诸多正面效应,如促进同性恋者的精神和物质福祉和提高平等性和社会认同感,而反对者则认为同性恋婚姻违反了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观念。

从法律适用范围上看,如果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同性婚姻法律适用的范围。

同性恋婚姻是指两个对性别相同的个体之间的婚姻。

由于传统婚姻不适用于同性恋婚姻,因此需要特别的法律方法。

从法律后果上看,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会引起很多法律问题。

首先,同性婚姻可以使同性伴侣享有婚姻法律上的各种权利,例如遗产继承权和福利受益人权利。

其次,同性恋婚姻还可能引发税收和社会福利问题。

一些人担心,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将会影响家庭价值观。

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尊重和承认同性婚姻已成为一种打破传统价值观的趋势。

在隐私权和平等权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按照个人的选择和自由来决定合法化同性恋婚姻。

中国同性恋法律规定(3篇)

中国同性恋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同性恋,即同性之间的爱情和性取向,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在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同性恋在中国社会长期被视为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逐渐开放,对同性恋者的权益保护也逐渐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同性恋法律规定,分析我国同性恋法律保护现状,并提出完善建议。

二、中国同性恋法律保护的历史回顾1. 同性恋在中国的法律地位自古以来,同性恋在中国社会并未受到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古代,同性恋行为虽然受到道德谴责,但并未被纳入刑法。

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同性恋在中国社会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在20世纪之前,同性恋在中国社会仍然被视为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

2. 同性恋在中国法律保护的历史演变(1)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重婚、纳妾、一夫多妻、有配偶者与他人通奸”,但没有提及同性恋。

此后,我国法律对同性恋的态度一直较为模糊。

(2)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同性恋问题,并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中有所体现。

如1983年,《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办法》中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通奸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犯重婚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应当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3)21世纪初: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我国对同性恋问题的关注逐渐升温。

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删除。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中,删除了有关同性恋的条款。

三、中国同性恋法律规定现状1. 同性恋在中国法律中的地位目前,我国法律对同性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自愿,男女双方年龄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但并未涉及同性婚姻。

2. 同性恋者的权益保护(1)反歧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同性恋者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中国法律规定同性恋(3篇)

中国法律规定同性恋(3篇)

第1篇一、引言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指同性之间基于爱情或亲密关系的性行为和情感表达。

在我国,同性恋现象一直存在,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同性恋在我国社会中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近年来,我国关于同性恋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法律规定同性恋的角度,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中国法律规定同性恋的历史演变1.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同性恋现象并不被禁止,甚至在一些时期和地区,同性恋关系还被视为社会上层人士的风雅之事。

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开始对同性恋现象进行批判和抵制。

新中国成立后,同性恋在我国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道德败坏”的表现,受到严厉打击。

2. 法律规定的变化(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结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男女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二、男女双方自愿结婚,不得强迫;三、男女双方不得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四、男女双方不得有精神障碍、生理缺陷等不能履行婚姻义务的疾病。

”此法对同性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2)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同性恋列为“流氓罪”的犯罪行为之一,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聚众斗殴,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任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四、调戏、侮辱妇女,情节恶劣的;五、聚众淫乱,情节恶劣的。

”这一规定对同性恋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3)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取消了“流氓罪”的规定,将同性恋行为从刑法中删除,但并未对同性恋行为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

(4)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同性恋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任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四、调戏、侮辱妇女,情节恶劣的;五、聚众淫乱,情节恶劣的。

论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

论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

论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逐渐趋于普遍,涉外同性婚姻的相关法律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我国,同性婚姻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政策和法律对于同性婚姻的立法和实践一直处于探索和变革的阶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同性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1.2 研究意义同性婚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情况,为相关法律实践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我国法律对同性婚姻的规定、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原则、国际条约与我国法律的关系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为保障涉外同性婚姻当事人的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结合跨境同性婚姻的认可与执行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可以探讨我国在处理涉外同性婚姻案件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提供建议和思路。

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理论探讨,也为司法实践和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我国法律对同性婚姻的规定2020年5月24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发布《关于依法严惩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的联合通告》,这是一则有关法律性质的通告。

在同一时间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将对妇女、儿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指导书国法进行相关修订与立法,以便更好地保护国家的民生。

关于依法惩治这类刑事犯罪是法治社会的必须要求,也是法治中国的民生基础。

在《联合通告》发布之时,我国对于同性婚姻的立法与规定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尚未对同性婚姻作出具体法律规定,同性婚姻在我国仍然不被承认合法。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引言:自古以来,婚姻一直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家庭建设的基石。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同性婚姻问题逐渐成为了公众议论的焦点。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同性婚姻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其在法律层面的地位和权益问题也愈加突出。

本文将就同性婚姻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首先,我们将概述同性婚姻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其次,我们将探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现状和争议;最后,我们将分析同性婚姻的法律权益和挑战。

一、同性婚姻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同性婚姻是指两个相同性别的人以婚姻为形式建立起的伴侣关系。

虽然同性婚姻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对其合法化的辩论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同性婚姻进行辩论和立法。

最早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国家是荷兰,该国于2001年通过了相关法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同性婚姻完全合法的国家。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跟进,如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和美国等。

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现状和争议在世界各国,对于同性婚姻的立法和认可存在着不同的立场和争议。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同性婚姻合法化,授予同性伴侣与异性夫妻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一直持保守态度,认为婚姻只能是异性之间的联姻。

这些立场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宗教、文化、社会价值观等。

同时,在一些国家,虽然同性婚姻法律上得到承认,但公众对此可能持有不同态度,这种认同差异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三、同性婚姻的法律权益和挑战同性婚姻合法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权益和挑战。

首先,同性婚姻合法化意味着同性伴侣享有与异性夫妻相似的权利,如财产共同所有权、继承权和医疗决策权等。

这为同性伴侣提供了法律保护,使他们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对待。

然而,同性婚姻法律化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还没有完善旨在保护同性婚姻伴侣权益的法律框架,导致同性婚姻伴侣在某些权益方面存在缺乏保护的情况。

此外,宗教、道德和道德约束的问题也时常引起争议。

同性婚姻受法律规定(3篇)

同性婚姻受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同性婚姻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

本文将从同性婚姻的历史背景、法律规定的演变、社会反响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现同性婚姻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同性婚姻的历史背景1. 同性恋现象的历史同性恋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记载,但长期以来,同性恋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甚至是犯罪。

在中国,同性恋现象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2. 同性婚姻观念的演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一些地区和城市开始出现同性恋社群,同性婚姻观念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

二、同性婚姻法律规定的演变1. 同性婚姻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空白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同性婚姻没有明确规定。

在《婚姻法》中,婚姻被视为男女双方的结合,同性婚姻无法得到法律认可。

2. 同性婚姻立法的尝试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和城市开始尝试为同性婚姻提供法律保障。

例如,2001年,上海市民政局首次为同性伴侣发放《同性伴侣证明》。

3. 同性婚姻立法的突破2015年,同性婚姻在我国香港地区获得法律认可,成为亚洲首个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我国同性婚姻立法提供了借鉴。

4. 同性婚姻在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地位2018年,我国同性婚姻在我国台湾地区获得法律认可,成为继香港、澳门之后第三个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同性婚姻在我国大陆地区法律地位的讨论。

三、同性婚姻的社会反响1. 同性婚姻的支持者许多人对同性婚姻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尊重人权、保障平等的表现。

他们主张同性婚姻合法化,以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2. 同性婚姻的反对者部分人对同性婚姻持反对意见,认为同性婚姻违背传统道德观念,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主张尊重传统,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

3. 社会反响的多元化总体来看,我国社会对同性婚姻的态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接受同性婚姻;另一方面,同性婚姻合法化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范文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范文

《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平等、自由观念的认知不断提高,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逐渐成为了全球的热点议题。

本篇文章将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阐述其背后蕴含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二、同性婚姻的定义及历史演变同性婚姻是指发生在性别相同的两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和家庭模式。

在世界各地,这一观念的接受度及实践方式有所不同。

在历史长河中,同性婚姻曾被视为禁忌,甚至被法律所禁止。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渐承认并保护同性伴侣的权利。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全球趋势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例如,荷兰是第一个在法律上允许同性结婚的国家,之后还有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这一趋势表明,社会对同性婚姻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高。

四、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社会影响1. 平等权利的体现: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是对同性伴侣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2. 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同性伴侣为家庭结构带来了新的形式和可能性,丰富了家庭形态的多样性。

3. 法律保障与权益保护:合法化的同性婚姻可以享受与异性婚姻相同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如财产继承权、医疗决策权等。

4. 社会观念的转变:虽然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在某些地区仍面临争议和挑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开始接受并支持这一趋势。

五、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观点及论据支持观点:1. 人权与平等的保障:尊重每个人追求爱情和婚姻的权利,是维护人权与平等的体现。

2. 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允许不同性别的伴侣组成家庭,有助于丰富家庭形态的多样性。

3. 促进社会进步: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开放与包容。

反对观点:1. 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人仍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异性恋才是正常的家庭模式。

2. 生物学角度的质疑:有人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认为同性伴侣无法自然生育后代。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

浅析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困境1. 引言1.1 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现状当前中国对同性婚姻的立法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即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结婚登记的案例,但这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

据统计,中国有相当数量的同性恋者,他们在面临婚姻、家庭等权益时受到很大限制。

与此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国的现状显得与之不符,引发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在中国,同性恋者在婚姻权益上仍然遭受歧视和排斥,缺乏法律的保障。

这种现状不仅导致他们在经济、医疗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地位。

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需求日益凸显,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

尽管在中国法律和社会文化方面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存在一定的困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对同性婚姻问题进行立法规范,实现同性恋者在婚姻权益上的平等。

这也使得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讨论和探索逐渐走向深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希望。

1.2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对平等权利和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伴侣,无论性别、种族或宗教信仰。

同性婚姻合法化可以消除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排斥,为他们提供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法律保护。

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于建立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

通过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化,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社会更加开放和进步,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和尊重。

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许多同性恋者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伴侣关系,他们也有权利享受结婚的权利和福利。

同性婚姻合法化可以保障这些家庭的权益,让他们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和认可,从而促进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仅是对同性恋者的保护和尊重,也是对家庭价值和社会稳定的促进。

2. 正文2.1 法律层面的困境在法律层面,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面临着诸多困境。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摘要]中国同性恋的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的权利需求和权利缺失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愈加凸显。

然而我国现行立法中却没有同性婚姻的相关规定,学者们对同性婚姻问题也是认识不一,没有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文主要运用历史考察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欧美国家同性婚姻的历史进程和立法模式进行考察。

同时结合我国的社会现状,深入论证在我国进行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我国应参照“渐进式”立法模式,分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立法。

希冀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为立法机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些依据,并最终达到维护同性恋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同性婚姻权利立法模式引言近年来,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和人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同性婚姻的立法活动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成为了全世界婚姻家庭法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同性恋群体也日益庞大,但由于我国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学者们更没有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导致同性恋群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为仍在“柜中①”的同性恋者献上一己之力,希望更多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尽早结束我国目前这种制度的空白状态。

一、同性婚姻概述本文以“同性婚姻”的研究为核心,所以在文章的开始,有必要对同性婚姻的含义及历史进程作简要介绍,以便文章能够顺利地进行。

(一)同性婚姻的含义在讲同性婚姻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同性”这个词。

同性在这里是指两个同样性别的人,它不单指男同、女同或者同性恋,还包括双性恋、性转换者或第三性,这里强调的“同性”,可以是来自任何一个群体的两个成年人。

②同性婚姻需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狭义上的同性婚姻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制度,即同性婚姻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不仅名称与异性婚姻相同,并且同性夫妇可以享有与异性伴侣完全相同的权利。

广义上的同性婚姻是指法律采取某种制度来对同性伴侣的关系进行规范,通过登记等程序给予同性伴侣部分或全部配偶权。

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同性恋群体不断得到关注,而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个人和团体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并阐述一些案例。

首先,近年来,我国社会的逐渐开放和包容已经使同性恋群体开始逐渐认同和支持。

虽然,我国还未正式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不过,如今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针对同性恋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例如,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广东省人民民主志愿者条例》中就规定,禁止任何人以性别为由歧视志愿者,对意欲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除外。

尽管这种政策不是直接针对同性婚姻的,但是,也反映出社会逐渐开始关注和重视同性恋群体的权益。

其次,我国未正式合法化同性婚姻的立场,与一些国籍的政府不同。

例如,美国,在2015年6月26日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决议,全国各州都被要求承认同性婚姻,这一事件成为人权、平等性和尊重个体自由的里程碑事件。

在澳洲,同性婚姻也已经被正式合法化,同性伴侣可相互继承、使用伴侣的姓氏、享有医疗福利、房贷等等。

对此,一些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群体希望我国能够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推进我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

最后,同性婚姻合法化也存在很多挑战和争议,如家庭价值观的扭曲、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不同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与同性婚姻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婚姻法的改革一直处于争论的状态。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体谅和尊重每个人的观点,通过包容与理解尽可能地协调不同的利益。

总之,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各方应该试着协商、妥善处理,让同性恋群体也享有平等的婚姻权利。

以下是最近几年中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的一些案例。

案例一:2019年上海市婚姻登记处一名职工向同性恋人提供了婚姻证明,但随后该婚姻证明被撤销。

此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人对于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持支持态度。

事后,上海市婚姻登记处表示是由于职工的错误操作,未经过领导批准。

婚姻法中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

婚姻法中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

婚姻法中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婚姻法中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引言婚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制度,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情感需求,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法律等多个层面。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婚姻法中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相关问题,从道德、法律和社会角度进行研究。

一、道德观点平等原则婚姻法中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一个主要道德观点是平等原则。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因此,同性恋者也应该享有与异性恋者相同的结婚权利。

如果我们认同平等原则,就应该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合理性。

爱与幸福婚姻作为个人追求爱和幸福的方式之一,同性恋者也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伴侣并建立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

如果我们认同爱和幸福是婚姻的核心,那么同性婚姻合法化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

个人自由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包括选择自己的伴侣。

同性婚姻合法化为同性恋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在法律上被承认并保护他们的权益。

如果我们认同个人自由是道德的基石,那么同性婚姻合法化就是理所当然的。

二、法律观点人权保护同性婚姻合法化符合人权保护的原则。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6条,每个人都有结婚和组建家庭的权利。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对这一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此外,各国宪法和法律中的非歧视原则也要求对同性恋者给予平等的法律地位。

社会稳定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事实上,同性恋者也有建立稳定家庭和共同生活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在婚姻法中得不到合法的保护和认可。

同性婚姻合法化能够为同性伴侣提供法律保护,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法律平等现代社会追求法律平等的原则,即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对法律平等的体现,使得同性恋者能够享受与异性恋者相同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如果我们认同法律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基石,那么同性婚姻合法化就是法律的必然。

三、社会观点多元文化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应该得到尊重。

婚姻法对同性婚姻的存在问题探讨

婚姻法对同性婚姻的存在问题探讨

婚姻法对同性婚姻的存在问题探讨随着社会观念的变迁和法律环境的改革,对于同性婚姻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活跃。

然而,婚姻法对同性婚姻的存在问题依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婚姻法对同性婚姻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观点和议题。

首先,婚姻法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指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结合。

这样的定义使得同性恋夫妇无法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益和保障。

例如,在继承财产、社会保险和养老金等方面,同性夫妻与异性夫妻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同性恋夫妇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应该和异性夫妇一样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因此,需要修改婚姻法的定义,以包容同性婚姻的存在,并确立他们的合法地位。

其次,婚姻法在保护子女权益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上,婚姻法赋予了父母双方对子女的共同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责任。

然而,在同性婚姻中,曾经可能出现亲生子女的生育方式并不容易,这可能导致一些法律上的模糊地带。

例如,在同性夫妻之间分手时,如何确保子女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婚姻法需要为同性夫妻的子女权益提供明确的保障。

此外,婚姻法对于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和权益的确立也受到了一些社会的抵制和偏见。

在传统的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只能在异性之间达成的契约,同性婚姻则被视为对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挑战。

这种观念在某些社会群体中存在,并反映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中。

然而,作为一个充满多元性的社会,我们应该鼓励包容和理解,消除对同性婚姻的偏见和歧视。

婚姻法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以确保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和平等权益。

最后,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可还面临着国际的差异和挑战。

虽然一些国家已经通过法律对同性婚姻进行了合法化,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同性婚姻仍然被法律所禁止。

这种国际差异给同性恋夫妇带来了困扰,使他们的权益和地位存在了不确定性。

国际社会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努力推动对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可,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尊严。

总之,婚姻法对同性婚姻的存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

同性家庭法律规定(3篇)

同性家庭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同性恋群体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我国,同性恋婚姻尚未合法化,但同性家庭法律地位的保护和权益的保障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同性家庭法律规定的背景、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同性家庭法律规定的背景1. 国际背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浪潮不断高涨。

自2001年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以来,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葡萄牙等数十个国家纷纷效仿,使得同性婚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2. 国内背景在我国,同性恋群体一直处于社会边缘,面临着诸多困境。

尽管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逐渐宽容,但仍存在许多歧视和偏见。

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同性家庭的法律地位和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二、同性家庭法律规定的现状1. 法律保护(1)婚姻法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虽然该法未明确规定同性婚姻,但根据婚姻自由原则,同性恋者享有结婚的自由。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尚未承认同性婚姻,同性恋者无法通过合法途径登记结婚。

(2)继承法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权男女平等。

虽然该法未明确规定同性伴侣的继承权,但根据法律规定,同性伴侣在继承遗产方面享有与配偶同等的权利。

(3)收养法我国《收养法》规定,收养关系成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亲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同。

这意味着,同性伴侣可以收养子女,但需符合法定条件。

2.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同性恋群体的权益。

例如,2008年,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同性恋群体的关爱和帮扶。

三、同性家庭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1. 法律缺失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尚未明确规定同性婚姻,导致同性家庭在法律地位上处于边缘化状态。

这使得同性伴侣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继承权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2. 社会歧视尽管我国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逐渐宽容,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同性家庭法律规定(3篇)

同性家庭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同性恋者在我国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然而,同性恋者在婚姻、家庭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法律障碍。

本文旨在探讨同性家庭法律规定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同性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同性家庭法律规定的现状1. 同性婚姻合法性目前,我国尚未明确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结为夫妻的民事法律行为。

然而,同性恋者无法在法律上获得与异性婚姻相同的地位和权利。

2. 同性伴侣权益保护尽管同性婚姻合法性尚未得到承认,但我国在同性伴侣权益保护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同性伴侣之间的财产关系可以参照夫妻财产关系处理。

3. 同性家庭子女抚养权在同性家庭子女抚养权方面,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

实践中,同性伴侣抚养子女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

三、同性家庭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1. 法律地位不明确由于同性婚姻合法性未得到承认,同性家庭在法律地位上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性,这导致同性伴侣在财产、继承、子女抚养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2. 法律保护不足尽管我国在同性伴侣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异性婚姻相比,同性伴侣在法律保护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在继承、子女抚养等方面,同性伴侣的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3. 社会歧视与偏见同性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面临社会歧视与偏见,这给同性伴侣及其子女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四、同性家庭法律规定的未来展望1. 完善同性婚姻合法性未来,我国应逐步完善同性婚姻合法性,使同性伴侣在法律上享有与异性婚姻相同的地位和权利。

这有助于消除同性家庭在法律地位上的不明确性,保障同性伴侣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2. 加强同性伴侣权益保护在法律层面,我国应加强对同性伴侣权益的保护,确保同性伴侣在财产、继承、子女抚养等方面享有与异性婚姻相同的权利。

同时,加强对同性家庭子女的抚养权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2014级法学本科贾建岗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同性恋”这一特殊的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同性恋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法律冲突日益呈现,因此,关于同性恋的权利如何保障,是否应当合法化以及如何使之适应中国国情,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同性结合合法化在我国的必要性,借鉴西方国家立法现状,对我国同性结合立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同性婚姻;同性恋;伴侣法一、我国同性恋现状(一)我国同性恋群体规模据艾滋病干预专家北川教授估计,目前,我国15岁至60岁同性恋人数约为3000万,其中男同性恋和双性恋2000万,女同性恋1000万。

著名性学教授银河则表示,按照金赛对美国同性恋者数量的统计和怀特姆关于各个社会和各类文化中同性恋者所占比例均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的权威说法,可以推测,同性恋者在我国也应当占到成年人口的3%至4%(约为3600万至4800万),如果关于同性恋成因的先天说可以成立,在未成年人口中的潜在同性恋也应达到这个比例,这种性取向也不可能通过治疗或者惩处而改变。

(二)我国同性恋者生存状态近年来,我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逐渐改善,但是,专家普遍认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依然很艰难,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

长期以来,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的同性恋者,大多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之中。

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

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三)我国法律对同性恋的态度1984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流氓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于“流氓罪”的解释,把同性恋行为包含其中。

1997年《刑法》取消了流氓罪后,只要是发生在两个成年同性双方自愿,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在公共场所并且没有严重性病,没有未成年人在场的同性行为,都不被法律所禁止。

但对于发生在同性恋者之间的其他行为则没有法律的规定。

我国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同性恋的态度则截然不同。

在许多情况下,同性恋一方面遭到执法人员的歧视,对他们进行人格侮辱。

除此之外,还将他们的性取向对外公布,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另一方面同性恋者还会受到行政处罚。

在司法过程中,同性恋的权利保护往往不周全。

一方面一味贯彻公开审判原则而将同性恋者的身份公开,另一方面未隔离羁押或者监禁使同性恋遭受其他犯人侵犯而没有寻求保护的途径。

(四)我国学理界对同性恋的态度对于是否应该通过立法来规制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理论界存在着争议。

其中持反对观点的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主:第一,法律保护的是群体利益,同性恋者并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第二,同性恋立法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第三:“法不禁止即自由”,同性恋者可以在不触犯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去追寻自己的幸福,毋须再另立法规制;第四,我国还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条件。

(五)同性恋受到社会歧视数千年来,虽然封建统治阶级对同性恋行为默许,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却一直将它视为一种不道德的可耻行为,这使得同性恋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

①家庭歧视。

这种歧视不仅来自于父母兄妹,还来自于为掩人耳目而被迫选择的传统婚姻。

公开自性取向的同性恋者通常会经历家庭不和,被拒绝和失败等各种挫折。

②学校、工作单位歧视。

几乎有一半同性恋者表明自己几乎每天都受到同学的言语辱骂;另有研究表明很多同性恋者被学校拒绝、隔离、虐待。

对于成年同性恋者,由于私生活的隐秘性,他们很难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这对于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③医护人员歧视。

林等对医务人员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中仍有57.2%认为同性恋是病态,这种偏见极有可能影响其对同性恋患者的护理。

二、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一)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良好的秩序是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前提。

长期以来,同性恋行为的无拘束性和无序化,以及不能被民众的认可和接受等因素,使同性恋者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恐惧,难以获得其对社会的信任感。

我国的同性恋者数量在总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部分人群的社会活动,对社会的安定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性恋自杀,被他人攻击,没有固定性伴侣而导致性行为混乱,卖淫,强暴事件屡见不鲜。

同性恋者只能隐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放肆地宣泄着自己的真正的情绪。

由于同性恋的行为不受到法律的调整,没有法律的规,不同于异性恋最终会受到家庭的束缚,他们的行为反而成为一种可怕的“绝对自由”的状态,其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后果,极易造成部分同性恋者滥交、放纵,不注重自我保护,大大增加了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成为传染疾病的高危人群。

(二)保护同性恋者合法权利的需要人格尊严是人在社会交际中应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没有任何人不希望得到尊重,而残酷的现实表明,同性恋者作为社会另类的弱势群体长期受到他人的歧视,他们公开身份后往往得不到起码的人格尊重。

法律不仅仅保护占社会大部分比例人的权利,它更要捍卫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

如果一部法律只能保护大多数人而不能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这部法律就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不完善的。

或许同性婚姻的提出跨越了社会大众的最低道德底线并且挑战了社会大众对过去同性恋者不认可,不接受,不了解现在却要直面问题的心里承受能力,但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不认可,而剥夺同性恋者的正常需求。

其实,同性恋者像异性恋者一样向往美好的婚姻生活,在保障异性婚姻权的同时,不应对同性婚姻加以区别的歧视对待。

前文已经述过,同性恋倾向并非同性恋者自主选择的,而是先天因素所致,否则任何人都不会选择这一被大众所难以接受的生活方式。

不能因同性恋权利的个体性倾向的特殊就导致该权利的丧失。

公民的结婚权是公民可以自己行使,不许任何人加以干涉的私权利,公民的性倾向也是如此,法律应当加以保护。

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民事法律制度实施的理念是“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

婚姻生活包括精神的共同生活,性的共同生活和经济的共同生活。

社会主流观点认为,婚姻的两性的结合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基本模式,同性结合由于生理原因不能达成繁衍生息的目的,故违背自然规律的病理状态。

人作为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差别就是人可以思考。

一味地追求繁衍生息而忽略了人的感受,无疑与动物没有差别。

如果我国能针对同性婚姻进行立法,充分表明了我国尊重人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仅关心大多数人,少数人的权利同样能得到承认。

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明确支持我国法律所贯彻的反歧视原则和婚姻自由原则,使同性恋者的权利保障不再陷入无法可依的法律适用问题。

(三)消除对传统婚姻破坏的需要社会越是对同性伴侣的结合不接受,对同性恋不宽容,就会有越多的同性恋者迫于社会压力而委身于异性婚姻中。

尤其是在中国,加之于传统文化规的压力,选择单身的极少。

越多的同性恋者被迫进入异性婚姻,就会使得越多的他们的异性配偶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因为这样的异性婚姻哪有幸福可言,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的异性婚姻的最大的破坏。

而这种不幸的婚姻也必会给他们的孩子、亲人带来诸多的烦恼与痛苦,因此,在中国的三千万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将影响到至少近亿人的幸福,这能说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吗?谁又能说近亿人的幸福是个可以忽视不去着手解决的事情?而如果能够从法律上确认同性伴侣的合法性,就会使同性伴侣们在强大的法律保护下去寻求自己真正的幸福婚姻。

而另一方面,法律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规,往往被民众视为判断善恶是非的最终标准,它有着指引作用。

所以,一旦法律确认同性伴侣的合法地位后,必然起到引导人们改变对同性恋的观念的作用,必会极促进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向着更加宽容、平等的和谐方向发展,这也就会使同性恋者最终不再会因世俗的压力而躲避在异性婚姻的框架里,从而消除对传统婚姻的破坏,还上亿人应有的正常生活。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对同性婚姻进行立法,是保障社会少数群体的立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体现。

国际上评定国家人权保护状况的重要标准就是国家对少数群体的立法保护程度。

我国在人权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在保护少数民族和妇女儿童权益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西方某些国家仍然把人权问题作为攻击我国的有力武器,故意无视各国国情所存在的差别,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无理抨击。

我们必须为证明我国在人权保障领域的先进性提供的更多有力的证据。

同性恋群体只占世界人口的3%~4%,他们自然属于少数群体,如果我们承认同性婚姻,保障同性恋者的权利,极体现我国对少数群体的保护与重视,也是我国反击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无端生事的有力证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公民依法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通过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能够使同性恋者的权利保障问题迎刃而解,我国的法制建设就向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的同性恋者也是普通的中国公民,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为社会各尽其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因此,对同性婚姻进行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直面并解决的一部分。

三、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一)婚姻模式在该种模式下,同性结合与异性婚姻一样,受相同婚姻制度调整,只是将传统婚姻制度中的“异性结合”改为“异性或同性结合”,比照异性婚姻制度实行同性婚姻制度,该种同性婚姻意味着双方按照法律规定建立起配偶关系,进入婚姻生活。

目前只有荷兰等少数国家对同性恋者立法采取婚姻模式,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大胆前卫地采用该种模式。

(二)契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同性恋者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组成共同生活的关系。

法取契约模式,制定民事同居契约(PACS),即指两个异性或者同性的成年自然人为了组织其共同生活而缔结的合同。

可以看到,这种契约模式适用于全体公民。

该模式的实质要件是双方达成一致,订立并且在主管的法官面前登记民事团结契约本身可以说表明了双方的合意。

但是,这并不排除缔约中诸如欺诈、暴力胁迫或者认知错误的缺陷。

在上述情况下,缔约各方均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官提起撤销之诉,诉讼时效为自契约成立之日起5年。

(三)伴侣模式伴侣模式即准婚姻模式,同性恋者通过登记为伴侣关系,双方共同生活,并享有部分专属于同居伴侣双方的权利。

伴侣模式是折中同性恋者的正当需求与社会大众的容忍程度的产物,介于婚姻模式与契约模式之间,既比婚姻模式自由,又比契约模式具有人情味,并被大多数国家所适用。

目前就我国国情来看,传统的异性婚姻观念不是靠简单的几条法规能改变的。

从传统一男一女的婚姻家庭制度不可能在短时间过渡到传统婚姻制度与同性婚姻制度并存,在同性恋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阶段,贸然对同性婚姻进行立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指导性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