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五年制预防自制大纲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d6a5f1187c24028905fc31e.png)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山东大学医学院二○○二年五月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
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
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
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
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
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
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
五年制临床医学 外科学大纲
![五年制临床医学 外科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53bb45852458fb770b5697.png)
外科学教学大纲(教材外科学第六版主编:梁力建人民卫生出版社)昆明侨联自平综合学校五年制医学专业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外科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分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难点: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理解、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临床常用各种操作技能的掌握。
具体重点难点详见理论教学内容。
(二)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掌握:外科学的范畴,外科病人发展的趋势和学习方法熟悉:外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了解:外科学的进展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见后实践课)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掌握:水和钠的代谢紊乱,钾的代谢紊乱和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外科补液的方法,制定补液方案熟悉:正常的体液平衡,代谢性碱中毒了解:呼吸性酸、碱中毒第四章输血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和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熟悉:自身输血的方法及移植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了解:自身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及移植常用方法第五章外科休克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临床分期和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常见的外科休克的治疗原则。
熟悉:休克的发生、分类和病理;几种常见的外科休克第六章多器官功能衰竭掌握: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2.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熟悉: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了解: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七章麻醉掌握:1.麻醉前病人准备项目和用药目的,2. 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期间的观察要点,常用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的防治。
熟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了解: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麻醉、复合麻醉概念和方法并能进行简单操作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掌握:1.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诊断、预防,2.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急救的基本操作3. 掌握常用复苏药物及其给药途径熟悉: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了解:复苏后监测和处理第九章疼痛治疗了解:疼痛生理、止痛门诊,疼痛治疗的方法。
最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见习大纲
![最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见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8569b6195f312b3169a5ff.png)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见习大纲《外科学》见习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用)一、总学时:90学时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神经外科常见病——颅内压增高4学时(二)神经外科常见病——颅脑损伤4学时(三)胸部损伤——肋骨骨折、血气胸4学时(四)食道癌4学时(五)肺癌4学时(六)腹外疝2学时(七)颈部疾病4学时(八)乳腺疾病4学时(九)腹部损伤2学时(十)急性化脓性腹膜炎2学时(十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癍痕性幽门梗阻2学时(十二)阑尾疾病2学时(十三)结、直肠与肛管疾病4学时(十四)急腹症的鉴别诊断4学时(十五)胆石症及胆道感染4学时(十六)门静脉高压症2学时(十七)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2学时(十八)泌尿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感染8学时.(十九)尿石症,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6学时(二十)骨折总论及四肢骨折10学时(二十一)骨关节结核2学时(二十二)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2学时(二十三)骨肿瘤2学时(二十四)颈肩部疼痛2学时(二十五)脊柱骨折2学时(二十六)腰间盘突出症2学时三、具体安排(一)神经外科常见病—颅内压增高【目的要求】1、了解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类型。
2、掌握颅内压增高的调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颅内压增高的后果、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的机理、脑疝的急救措施、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熟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急性脑疝的类型。
【地点】神经外科病室、神经外科示教室。
【时数】4学时【教具】挂图、CAI、颅脑CT、MRI、头颅X线摄片、腰椎穿刺包。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教师带领学生见习典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病例。
(一)询问病史重点:1.发病诱因:是否有劳累、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排便等诱因;2.询问疾病的发生经过:如起病时间、发病急缓、头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等)、恶心、呕吐(是否为喷射性)、视物不清、眼球运动、复视、意识、呼吸、脉博、血压、头晕、猝倒、抽搐等;3.既往史:高血压史。
外科学(五年制临床、全科)教学大纲重点知识总结
![外科学(五年制临床、全科)教学大纲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d5bea49ec3d5bbfc0a7437.png)
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 二、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级。 三、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四、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二、典型病例举例。 【自学内容】 脊髓血管畸形及脑卒中章节。
第二十一章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一、先天性脑积水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 二、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原则。 三、颅裂和脊柱裂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时期。 四、狭颅症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 五、颅底陷入症的病因及诊断与治疗。 六、先天性脑积水的两大分类、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七、颅裂和脊柱裂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目的和时期。 八、颅底陷入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自学。 【自学内容】 先天性脑积水、颅裂和脊柱裂、颅裂、脊柱裂、狭颅症、颅底陷入症。
5. 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 6. 掌握损伤性血胸的病理生理。 7. 进行性血胸的判断标准和急救治疗。 8. 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 1. 水封瓶引流装置的原理并掌握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2. 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3. 血胸的来源。 三、了解 1. 肺挫伤、ARDS 与胸壁损伤的关系。 2. 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讲授时数】 课堂讲授 3 学时,见习 1.5 学时。 一、概论 0.5 学时。 二、肋骨骨折 0.5 学时。 三、气胸 0.5 学时。 四、血胸 0.5 学时。 五、创伤性窒息 0.25 学时。 六、肺损伤 0.25 学时。 七、心脏损伤 0.25 学时。 八、膈肌损伤 0.25 学时。 【讲授内容】 一、概论 1. 胸部损伤的分类。 2. 紧急处理。 3. 急诊室开胸手术。 二、肋骨骨折 1. 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2. 肋骨骨折的治疗。 三、气胸 1. 气胸的定义及分类。 2. 闭合性气胸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 3. 开放性气胸的定义、病理生理及急救处理。 4. 张力性气胸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 5. 水封瓶引流装置的原理及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四、血胸 1. 血胸的定义、病理生理。 2. 血胸的临床表现。 3. 血胸的治疗。 五、创伤性窒息 1. 创伤性窒息的定义。 2. 创伤性窒息的临床表现。 3. 创伤性窒息的治疗。 六、肺损伤
(完整版)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完整版)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78194d0c22590103029d02.png)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二○一四年三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属性:必修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目的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临床五年制《外科学》各论教学大纲
![临床五年制《外科学》各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4577b6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9.png)
临床五年制《外科学》各论教学大纲《神经外科学》教学大纲颅内压增高【目的要求】1、熟悉颅内压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机理和与临床的关系。
3、掌握脑疝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授课内容】1、颅内压的自动调节及代偿。
2、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类型、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脑疝的分类、典型症状及处理。
【自学内容】课前了解本章节内容。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考题】1、颅内压的调节。
2、颅内压增高的形成机制。
3、脑疝的诊断及治疗。
颅脑损伤【目的要求】1、熟悉颅脑损伤的分类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2、熟悉各种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3、掌握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
【授课内容】1、简述颅脑损伤的危害性、损伤机理及分类。
2、介绍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散性轴索损伤、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
3、重点讲述颅底骨折、颅内血肿(急、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G1asgow昏迷评分。
【自学内容】课前了解本章节内容。
【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1、前、中、后颅窝骨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受伤机制和颅脑损伤的关系。
颅内肿瘤【目的要求】1、了解颅内肿瘤的分类(WHO)。
2、熟悉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授课内容】1、颅内肿瘤的分类。
2、颅内肿瘤的一般症状和局灶症状。
3、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4、颅内肿瘤的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课前了解本章节内容。
【教学时数】讲课: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自学。
【思考题】颅内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的治疗原则。
颈部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颈部解剖标志与分区。
2、了解甲状腺的解剖生理特点。
3、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4、熟悉甲状腺肿的类型、诊断及治疗原则。
5、掌握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五年制毕业实习大纲外科
![五年制毕业实习大纲外科](https://img.taocdn.com/s3/m/445415b8050876323012125c.png)
《外科学》毕业实习大纲
(五年制)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主编孙辉
副主编
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顾问何尔斯泰
临床医学五年制毕业实习轮转科室学时分配表
注:实习共分三大组,每14周轮换。
【实习目的】
一、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与外科有关的临床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综合培训,培养学生临床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感性上认
识外科临床工作的意义,常规工作内容,外科治疗的范围和重要
性。
了解一些外科临床工作中采用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掌握常见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和术后处理,了解基本手术过程,
熟悉日常医疗工作,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简单手术操作。
三、在教师指导下能参加外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及抢救。
四、掌握外科常见操作方法。
五、了解外科常用药物名称、剂量及副作用。
【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为15周(含麻醉)。
【实习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8-中医外科学大纲5年制
![18-中医外科学大纲5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f264774cf46527d3240ce0c7.png)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 学 时:72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 分:4适用对象: 五年制中医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教材的实施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并注意与临床实习相匹配,分段教学,做好典型病例示教的临床见习。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总 论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成就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2、了解外科疾病命名规律、含义、分类、为学好各论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2、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3、外科疾病分类释义分总纲类、疮疡类、皮肤病类、肛门病类、肿瘤类及其他类。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目的要求】1、掌握辨阴阳、辨肿、痛、痒、脓、麻木,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善恶顺逆等内容。
2、熟悉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与辨证。
3、了解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外科疾病的经络辨证。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2ad61a52d380eb62946d4d.png)
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的范畴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等疾病。
教材为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学生,总学时10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63学时,见习45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历史和我国外科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学习外科学的正确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 0.5学时三、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内科学的关系,外科学发展的历史,重点强调作为外科工作者和外科医师的必备条件。
四、自学内容我国在外科领域的成就。
第三章无菌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树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术的重要意义。
2. 掌握常用灭菌法和消毒法。
熟悉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术手套的方法熟悉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方法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二、学时数 4.5学时(理论授课1.5学时,见习3学时)三、教学内容从切口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实际作用讲起,突出无菌术的重要性。
讲清楚无菌术的概念。
四、临床见习内容1. 自学煮沸法、消毒液的浓度、术前准备、手术进行中的规则和手术室的管理。
2. 录象示教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域消毒和铺巾技术。
3. 了解进入手术室的要求和路径,介绍手术室在建筑上和结构上的要求,展示各种消毒剂及其规格。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调节机理。
2. 掌握各型缺水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 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及防治。
5. 熟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 6学时(理论授课3学时,见习1.5学时)三、教学内容1. 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 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预防医学《外科学》大纲
![预防医学《外科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7c49751eb91a37f1115c52.png)
预防医学专业《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34003101,外科学总课时68学时,周学时4,学分3.5,开课学期:第6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随着新的理论与技术不断涌现,社会进步与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外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现代外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等五个方面的许多疾病。
它涉及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
在治疗方面主要运用手术和/或非手术的方法进行处理。
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对卫生管理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着重强调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
应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要点、预防和治疗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
课程既注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又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纲按掌握、理解和了解三级说明每一疾病的深度。
3.教学内容与时数安排:4.本课程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2008年1月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黄家驷外科学》吴阶平、裘法祖主编,2000年12月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总论中以外科学定义和外科学的范畴为重点;各论中以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着重介绍有关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等知识,简要讲述治疗原则和常用手术方式,以适合非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另外课程中适当介绍近年来外科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结合外科学的实验和见习为主,强调“三基”训练。
教学方法上要着重介绍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手段上注意选择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及应用多媒体教学,结合“问题”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外科疾病的逻辑诊断思维。
外科学大纲(临床五年制)
![外科学大纲(临床五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a3944ca30029bd64783e2c42.png)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1章绪论1.1 外科学的范畴1.2 外科学的发展基本要求:了解外科学的范围、发展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领会学习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学习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第4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4.1 概述4.2 体液代谢的失调4.3 酸碱平衡的失调4.4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理解外科病人生理需要量和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
了解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及其重要意义。
理解等渗性缺水、低钾血症的外科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理解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重点与难点: 等渗性缺水、低钾血症的外科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6章外科休克6.1 概论6.2 低血容量性休克6.3 感染性休克基本要求: 了解外科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了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
理解外科休克的诊断和监测,理解外科休克的治疗原则,理解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重点与难点: 外科休克的微循环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诊断和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病因。
第7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7.1 概论7.2 急性肾衰竭7.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4 应激性溃疡7.5 急性肝衰竭基本要求: 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理解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发病基础与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预防,理解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基础与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重点与难点: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断和预防。
第8章麻醉8.1 概论8.2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8.3 全身麻醉8.4 局部麻醉8.5 椎管内麻醉8.6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8.7 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基本要求:了解各种麻醉的有关概念,了解麻醉前各项准备工作及其重要性,理解局麻药常用剂量,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操作步骤、并发症的防治,了解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要领。
五年制毕业实习大纲外科
![五年制毕业实习大纲外科](https://img.taocdn.com/s3/m/3b354f89f01dc281e43af0c0.png)
《外科学》毕业实习大纲
(五年制)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主编孙辉
副主编
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顾问何尔斯泰
临床医学五年制毕业实习轮转科室学时分配表
注:实习共分三大组,每14周轮换。
【实习目的】
一、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进行及外科有关的临床知识及基本技能的
综合培训,培养学生临床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外科临床
工作的意义,常规工作内容,外科治疗的范围和重要性。
了解一些外科
临床工作中采用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掌握常见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和术后处理,了解基本手术过程,熟
悉日常医疗工作,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简单手术操作。
三、在教师指导下能参加外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及抢救。
四、掌握外科常见操作方法。
五、了解外科常用药物名称、剂量及副作用。
【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为15周(含麻醉)。
【实习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外科学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81学时)学分:9.0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定向培养)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及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外科学基础(101004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建议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及其临床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外科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及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配合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堂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一)目的要求: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概念、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的机理及特殊检查方法。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病因。
3.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掌握脑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颅内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相关解剖、生理2.颅内压增高的机理、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形成的概念、病因及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结合临床介绍典型病例,加强感性认识。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一)目的要求:1.熟悉头皮、颅骨及脑各部分的解剖。
2.掌握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原发性脑损伤(尤其是脑震荡、脑挫裂伤、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病情观察及处理原则。
4.掌握颅内血肿的治疗原则。
5.了解开放性颅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6.了解颅脑损伤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及国内分类标准。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
2.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
3.继发性病变的类型和表现。
4.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脑损伤的处理原则。
第二十二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一)目的要求:1.熟悉常见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病的诊疗原则。
2.了解不同性质的颅脑肿瘤的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了解椎管内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学时安排:1学时(三)教学内容:1.常见颅内肿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治原则。
2.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原则。
2.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表现及处理。
3.了解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了解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5.了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6.了解颈部肿物的诊治及处理原则。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颈部及甲状腺的局部解剖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及术前准备。
3.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的原则和术后并发症。
4.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5.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6.几种常见的颈部肿物的临床表现。
7.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四)示教内容:病例示范: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
颈部肿块病例的临床分析。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体格检查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2.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其预防方法。
3.了解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4.了解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5.了解乳头渗液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6.了解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7.掌握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病理分型、转移途径;了解其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指征和方法。
8.了解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常见症状及体格检查,常用辅助检查方法。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3.乳腺纤维腺瘤及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5.常见乳房肿块及乳头渗液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6.乳腺癌的发病概况、高危因素、常用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临床分期,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指征和原则,不同期别乳腺癌综合序贯治疗原则及发展趋势。
(四)讨论课内容:掌握乳房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方法;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讨论常见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二十九章肺部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病理、分期、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掌握肺结核胸部改形术的适应症、手术要点。
3.熟悉肺结核外科治疗的原则。
4.熟悉肺结核肺切除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5.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6.了解肺部其它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肺癌的病理、分期、临床表现及诊断及手术治疗。
2.肺结核外科治疗的原则。
3.肺结核肺切除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四)自学内容:肺部其它良性疾病(如肺大泡、支扩、肺结核),肺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五)示教内容:肺癌病例示范或病案讨论,胸部X线片和片,电化教学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
第三十章食管疾病(一)目的要求:1.熟悉食管癌的病理、分期,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了解食管良性肿瘤,腐蚀性食管灼伤,贲门失驰症,食管憩室等食管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
2.食管癌的分期。
3.食管癌的诊断。
(四)自学内容:食管良性肿瘤、腐蚀性食管灼伤、贲门失驰症、食管憩室等食管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示教内容:食管癌病例示范或病案讨论,X线食管着影片、片、纤维胃镜,病理标本等电化教学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
第三十七章胃十二指肠疾病(一)目的要求1.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防治。
3.掌握胃癌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分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4学时(三)教学内容:1.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手术方式及术后主要并发症防治。
3.胃癌的病理大体类型、扩散及转移、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分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自学内容:1.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
(五)示教内容:1.病例示范:结合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2.通过观摩胃癌手术或录像,了解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手术操作。
第三十八章小肠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和病理生理。
2.掌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单纯性肠梗阻及绞榨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4.了解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5.了解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短肠综合征、小肠肿瘤的诊治。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短肠综合征、小肠肿瘤的诊治。
(四)实验(见习)内容床边介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三十九章阑尾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
3.了解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小儿、妊娠期、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四)实验(见习)内容:1.结合临床病例,讨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通过手术录像示教阑尾切除术的操作步骤。
第四十章结、直肠及肛管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和痔的诊断和治疗。
2.掌握结肠癌、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治疗和手术原则。
3.掌握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指征4.掌握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原则5.了解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6.了解结肠、直肠及肛管的解剖和检查方法。
7.了解乙状结肠扭转、直肠脱垂。
和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诊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5学时(三)教学内容:1.结肠、直肠及肛管的解剖概要,直肠及肛管的检查方法。
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3.肛瘘和痔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5.结肠癌、直肠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分期、临床表现、诊断、术前综合治疗原则和手术根治原则(四)见习内容:1.讲解并示范直肠指检方法。
结合病例,介绍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和痔的临床特点,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结合临床病例,介绍结肠癌、直肠癌的病理特点、诊断方法、综合治疗方法和手术根治方式。
第四十一章肝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肝脓肿的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了解肝解剖生理概要。
4.了解肝包虫病病因、诊断、治疗方法。
5.了解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3学时(三)教学内容:1.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指征。
2.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