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1)心房扑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min。
现在是34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5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6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min。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若不很快恢复 则会转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QRS-T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极不匀齐的 低小波(颤动波);频率200500次/min。
现在是4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其表现为振幅不等地在等电位线上上下下扭动;
室性波形宽大,不具有QRS及T波的特征;
其心率在180-250次/min之间变化。
现在是31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4.扑动与颤动
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超过异位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时, 便形成扑动或颤动(纤维颤动), 可发生于心房和心室。
现在是44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1)窦房传导阻滞
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到; 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Ⅰ型和Ⅱ型。
现在是45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短, 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象);
现在是2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23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课件

左心室肥大
总结:
阅读心电图,要想知道是否存在某侧心腔肥厚。 怎么办??
首先,要检查V1中P波是否是双向; 第二,检查V1中的R波及S波,再检
查V5中的R波。
这非常重要,请紧记!
2.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 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 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 人和心脏病患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 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在以下情况下应十分重视: 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 心功能差或心脏扩大。 临床有眩晕、黑朦等。
心电图上室早为多源、成对、连续≥3个, 出现RonT现象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
一、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给予精神安慰,症状明 显者加用镇静剂,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二、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 1.急性冠脉综合征:出现室早需迅速治疗,首选
4.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秒,T波
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室速频率通常为140~220次/分,心律略
不规则。
偶有夺获心房,或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后二者是室速的可靠证据。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无血流动力 学障碍者,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也可 使用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无效时用胺 碘酮或心脏电复律;对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者,首选心脏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引起 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
胺碘酮、利多卡因静注,有效后维持治疗。 2.慢性心脏疾病:除对因治疗外,无症状者可不
必治疗。症状明显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胺碘 酮等治疗。
3.心房颤动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 不规律,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 搏、房颤和房扑等。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在急救现场或医院急诊室,心电图可 以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电异常,为后续 的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挽救患 者的生命。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 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 身体,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 图结果。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 快速入门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异常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 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肌炎
总结词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详细描述
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 、药物等多种因素。心电图可以表现 为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变化。治疗 心肌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 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状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 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 和变化规律。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培训课件

传导阻滞
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表现为PR间期延 长、QRS波群增宽或形态异常等。
02 危急值概念及意义
危急值定义与分类
危急值定义
指某项或某类心电图检查异常结果,而当这种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 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心电图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 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掌握了心电图危急值的基本知识
学员表示对危急值的定义、类型和处理流程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
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员对危急值的识别 和处理更加熟练和自信。
3
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学员认识到在Leabharlann 理危急值时,需要与其他医护人 员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安全。
考核评估方式及标准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和时限在正常 范围。
T波
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方向与QRS主波方向 一致。
U波
为T波后的一个小波,方向与T波相同,产生原因尚 不完全明确。
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 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其他常见心电图危急值案例
• 案例一:患者女性,25岁,因胸闷、气短就诊。心电图示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诊断 为心肌缺血。
• 案例二:患者男性,60岁,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就诊。心电图示电轴右偏,V1导联R/S>1, RV1+SV5>1.05mV,诊断为右心室肥大。
• 案例三:患者女性,40岁,因心悸、乏力就诊。心电图示P波高尖,肢体导联电压增高,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 • 案例四:患者男性,50岁,因突发剧烈胸痛就诊。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显著抬高并伴有异常Q波形成,诊断为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1

补充:异位兴奋灶的出现可能提示心脏疾患
心率快速估算法
一个RR间期大格(5小格)数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心房扑动(呈2∶1下传)
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 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
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
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在 QRS综合波中先出现的负向波称为Q波, 首先出现的正向波为R波,R波后再次出现 的负向波称为S波,S波后再出现的正向波 称为R’波,R’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为S’。 整个综合波均属负向波者统称为QS波。正 常成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 0.11s。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束支传导阻滞
复习: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右束支将
激动迅速传到右心室,左束支将激动迅 速传到左心室。
任何一束支存在阻滞都会导致该侧
心室的激动延迟。
一般情况下,左右心室同时除极,产生QRS 波,如果一侧心室存在阻滞,该侧除极的时 间就会延长,心电图上就会出现“增宽的 QRS波”。 复习:正常的QRS波:0.06~0.10s 所以,如果心电图上看到“增宽的QRS 波”≥0.12s (3小格),则证明存在阻滞!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臵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受检者出现不适
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意波形的形态、振幅和时限等特征,结合受检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重视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疑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例,需进行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
避免将正常变异误判为异常,如窦性心律不齐、非特异性ST-T改变等。
注意识别伪差和干扰波形,以免对结果造成误判。
室性期前收缩和束支传导阻滞现象
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表现为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非ST段抬高型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
心肌梗死
主要为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室壁运动异常等表现。
不同导联间波形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导联间的P波、QRS波群、T波等形态和振幅,可以判断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是否正常。
各导联间差异性分析
典型异常心电图识别与排除
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等,通过心电图特征性表现进行识别。
传导阻滞
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根据心电图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QRS波群形态及时限等进行判断。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在心电图上常位于QRS波群之后,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多样,可根据其形态判断心室除极的顺序以及是否存在传导阻滞等。
方向与T波一致,产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复极化的结果。
标准导联
包括I、II、III导联,电极分别置于左右上肢和左下肢。
应用前景
自动化诊断辅助系统发展趋势
心电图机的操作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心电图导联
1、肢导联:有双极肢导联和加压单极肢导联两种。 1)双极肢导联(标准导联):有Ⅰ、Ⅱ、Ⅲ三个。
心电图导联
2)加压单极肢导联:有avR、avL、avF三个。
※肢导联的导线有红、黄、绿、黑4种颜色。红色连接右上肢;黄色连接 左上肢;绿色连接左下肢;黑色连接右下肢。
心电图导联
2.胸导联: 自胸部电极引出的电位经过一个电阻至心电放大器输入端的正极,将负 极连接中心电端,中心点的电位基本不随心脏激动而变化。 胸导联是单极导联,引出的电压就是胸电极安放处的身体表面的心脏激 动时的电位变化。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定义: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 致窦房结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引发以心动过缓 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心律失常,并引起相应症状体征 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病因: 1、心脏病变损害窦房结。 2、SA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 3、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SA功能
接通电源,功能选择静态心电图检查 1开机。 2 按定标,走纸速度等键。横轴定标时间:走纸速度25mm/s、纵轴定
标电压10mm/mv。 3 检查描笔的位置,调针至心电图纸正中。 4 按开始键开始描记心电图。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
5、按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 V7、 V8导联的顺序描记心电图。 完成录图。
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高血钾的心电图表现: ▪ 血钾>5.5~6.0mmol/L时,T波振幅增高,基底部变窄,呈帐篷样 ▪ 7~8 mmol/L时,P波增宽,振幅减低,提示房内传导延缓 ▪ >8.5 mmol/L时,心房高度抑制,P波消失,出现“窦室传导”或交界性 心律 ▪ 9~11 mmol/L时,室内传导延缓,QRS增宽,可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发生心室停搏
内科学诊断学重点心电图快速识图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次/分,P波形态 正常,RR间期缩短。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60次/分,P波形态 正常,RR间期延长。
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快慢不一,P-P间期差 异>0.12秒。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扑动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秒。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250-350 次/分。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频 率100-2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方向与QRS 主波方向相反。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性搏动,频率100-250次/分。
3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QRS波、T波消失,代之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
传导阻滞与预激综合征
03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面向缺血部 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 (水平型或下斜型)和(或)T
波倒置。
有些患者可出现ST段抬高,常称 为“变异型心绞痛”,多表现为 一过性,ST段抬高常伴对应导联
ST段压低。
T波改变可表现为低平、双向或 倒置,ST-T改变呈特征性动态演
药物治疗后心电图变化
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如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室早减少等。
长期随访心电图表现
评估药物治疗的远期效果,如心律失常是否复发,心功能是否改善 等。
案例三:特殊人群异常心电图鉴别诊断
儿童异常心电图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表现为心律不齐、ST-T改变等。
心电图基础知识 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 所引起的房室传导延缓或中断传导,按阻滞的程度分 为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类型
参数 P-R 间期 分级
Ⅰ° 延长>0.20s
QRS 波群脱落 无
不完全性
1型 递增 Ⅱ° 2型 固定
有 循环往复 有 成比例
完全性
Ⅲ° 不定
房室分离 房率>室率
步骤五:分析QRS波群
T波常与QRS主波相反。 3.完全性代偿间歇。 4.可有多形性室早或多源性室早。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QRS波群,频率(心室率) 120~180次/分,节律规则;
2.QRS宽大畸形,时间>0.12秒; 3.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之间无固定关系,且频
率<心室率。P波下传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和波。
(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记录纸
每 个大方格(横、纵各5个小方格)长、宽各为5mm。 • 心电图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走纸速度 为 25mm/s , 则 每 1 小 格 代 表 0.04s , 每 1 大 格 代 表 0.2s,每秒钟走纸5个大格; • 心电图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一般标准电压 设置为1mV(毫伏)=10mm(即10小格),则每1小 格电压是0.1mV。
P-R间期
• 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 •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 时长:0.12~0.20秒(3~5小格)。
QRS波群
• 为心室除极波; • 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Ⅰ、Ⅱ、Ⅲ导联
的QRS波群主波一般向上; • 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 • 正常人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一. 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a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前侧壁V5—V7 Ⅰ avL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 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见异常心电图

02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01
02
03
波形稳定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该稳 定,没有突然的波动或变 化。
波形规律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该是 有规律的,各波的时间间 隔和振幅都应该是相对恒 定的。
波形正常范围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该在 正常范围内,例如P波、 QRS波、T波等。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查或治疗等。
心电图解读的注意事项
排除干扰因素
心电图解读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如电磁干扰、电 源干扰等,以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合临床资料
心电图解读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资 料,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动态观察
对于一些异常心电图,需要动态观察其变化情况, 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心电图主要反应心肌细胞电兴奋的传播和恢复过程,包括心房和心室的电兴奋过程。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心电图机是记录心电图的仪器,由记 录器、放大器、滤波器、定标器等部 分组成。
心电图记录方法包括常规导联、加压 单极导联和交替导联。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安放在人体不同 部位,以记录和显示心脏电活动的通 路。通常采用6个肢体导联和3个胸导 联。
内分泌系统疾病
心电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 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
某些心电图异常可能与消化系统 疾病相关,如胃食管反流病。查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是运动员体检中筛查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常 规手段。
评估心脏负荷
心电图可以评估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心脏的负 荷和功能状态。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 见异常心电图
目录 CONTENT
心电图基础知识

额面心电轴
1.定义: 指心室除极过程中,QRS 波群在额面上 的偏移。 2.电轴偏移的分类:顺钟向转为电轴右偏 逆钟向转为电轴左偏 3.*电轴偏移的计算方法: • ①查表法:利用Ⅰ、Ⅲ 导联QRS波群电压代数和 查表,求出心电轴值。 ②目测法: 观看QRS波群主波方向。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心电图 基本知识
第一讲 心电图基本知识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值 第三讲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四讲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心电图概念(重点) 2、除极、复极的概念 3、与心脏电位波形、强度有关因素 二.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1.定义; 2.导联线及与人体的连为(重点); 3.常用导联 (难点):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极化状态
电源: 当细胞膜一段受到 刺激后激化状态发生逆转, 膜外阳离子进入细胞内, 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 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 外仍带正电荷,于是形成 膜内外电位差,尚未除极 的部位称为电源。 电穴: 已除极部位为电穴。 从而形成一对电偶。 除极:心肌细胞膜内带正 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 为除极,又称为去极化。 复极:由于细胞的代谢作 用,细胞膜又迅速回到极 化状态,这一过程成为复 极。
心电图各波的组成、命名
• P波 心房除极产生的小波称为P波。 • P-R间期 P-R间期为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即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 • QRS波群 心室除极产生的综合波称为QRS波群,形 态变化较大。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 波称为Q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波之后的正 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只有一个 负向波称为QS波。根据每个波的相对大小分别用大、 小写英文字母来命名,如Rs、qR、qRs等。 • ST段 ST段是心室除极结束后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 为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等电位线。 • T波 心室肌快速复极产生T波。 • U波 U波的形成可能与心肌后继电位有关。 • Q-T间期 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称Q-T间期,从 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RonT现象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
一、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给予精神安慰,症状明 显者加用镇静剂,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二、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 1.急性冠脉综合征:出现室早需迅速治疗,首选 胺碘酮、利多卡因静注,有效后维持治疗。 2.慢性心脏疾病:除对因治疗外,无症状者可不 必治疗。症状明显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胺碘 酮等治疗。
4 75
5 60
6 50
心率 300
次/分
正常心电图: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是: ①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②PR间期 0.12~0.20秒; ③频率在 60~100次/分; ④ P-P间距固 定,同一导联P-P间距之差< 0.12秒。
正常肢体导联:
一般电轴在正常范围时, I、II、aVF导联QRS主波向 上。aVR导联QRS主波向下。 III导联在II、aVF导联无明 显异常Q波下可呈Qr型,Q 波时限可达0.04s,无明显挫 折。
AMI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
条标准中的两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 动态改变。
A、一般处理
吸氧;持续心电、血压监测; 建立静脉通路;除颤仪床旁备用; 卧位与活动控制;患者教育; 充分镇痛:硝酸甘油1~2片舌下含服,可3~5分 钟内追加1次;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2.5~5mg 静注,必要时重复; 保持大便通畅,可以予肠道润滑剂,如20%甘 露醇80ml或适量,必要时重复,但不宜用藩泻 叶; 饮食少量多餐,清淡为主;
8.其他:①高血钾
高血钾
9.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特征: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上抬+缺 血型T波 定位:前间壁 V1-V3
前壁 广泛前壁 下壁 高侧壁 正后壁 右心室 V1-V4 V1-V5 II、III、AVF I、AVL V7、V8、V9 V3R、V4R、V5R
AMI的诊断
心房颤动
房颤的治疗
病因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
预防复发
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电复律
抗凝:预防栓塞
治愈:RFCA
4.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秒,T波 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室速频率通常为140~220次/分,心律略 不规则。 偶有夺获心房,或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后二者是室速的可靠证据。
室上速的处理
2.药物治疗: 2.1 维拉帕米和三磷酸腺苷:为多数室上速的 首选药物,前者宜缓慢注射;而后者应原液快速 静脉注射。 2.2 毛花甙丙:对伴有心衰者首选。 2.3 苯肾上腺素和间羟胺:低血压者首选。 2.4 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及β受体阻滞 剂,应注意其副作用
室上速的处理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PCI)
外科搭桥手术(CABG)
谢谢!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本图心房率96次/分,心室率80次/分,P-R间期逐 渐延长,每3~4个P波有1个P波后QRS波脱漏,呈3: 2~4:3下传。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P-P整,R-R整,数个P波有1个未下传心室,下传的PR恒定,QRS为室上性。本图2个P波有1个下传(2: 1),下传的P-R 间期固定0.14s,心房率96次/分,心 室率48次/分。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QRS形态多与窦性相同。 心率在160~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通常由一个房早触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的处理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 1.1 刺激咽部诱发呕吐。 1.2 Valsalva动作: 1.3 颈动脉窦按摩: 1.4 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
3、电轴右偏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左室肥大
V5导联是面向左心室的,故左心室肥厚 时,增大的除极波必然朝着V5导联移动,结果 就出现V5出现高大的正向波(R波)。
V1面向心房,和V5除极的方向刚好相反, 所以,V1导联必然会出现深深的S波! 具体数字:V5的R波高度+V1的S波深度> 35mm时,就存在左心室肥厚。
B、抗血小板治疗
1、应当迅速开始抗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 马上给药(300mg,3D)并持续用药(50-325mg, 常用量100mg 1/日),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 血,呈剂量依赖性。 2、阿司匹林过敏或胃肠道疾患不能耐受患者, 应当使用氯吡格雷(玻力维),第一天300mg, 以后75mg/d;或者抵克力得250mg,2/日,共一 周,后改为250mg/d; 3、 静脉使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由 于价格昂贵,国内尚不能常规使用;
左心室肥大
总结:
阅读心电图,要想知道是否存在某侧心腔肥厚。 怎么办??
首先,要检查V1中P波是否是双向;
第二,检查V1中的R波及S波,再检
查V5中的R波。
这非常重要,请紧记!
2.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 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 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
7.房室传导阻滞(A-V block)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指房室之间的传导障
碍。可发生于房室结、希氏束或左右束支
按严重程度分:Ⅰ度AVB:房室传导延缓但无
脱落;Ⅱ度AVB:有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入心室; Ⅲ度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心房 激动均不以传入心室.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21s,固定。 (本图为低钾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 0.26s,心率87次/分,无QRS脱漏。
心室颤动的处理
• 胺碘酮可在室颤对CPR、除颤、血管升压药 无反应时应用。首次剂量300mg静脉/骨内注 射,可追加一剂150mg。 • 利多卡因可考虑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物。首 次剂量为1-1.5mg/kg,如果室颤持续存在, 间隔5-10min重复给予0.5-0.75mg/kg静推, 总剂量3mg/kg。
正常胸导联心电图:
V1、V2导联反映右室面心肌 激动的图形,呈rS型, R/S<1. V3导联反映室间隔心肌激动 的图形, 呈RS型,R/S≈1. V4、V5、V6导联反映左室面 心肌激动的图形,呈Rs、R、 qRs或qR型,R/S >1。 胸导联的R波电压从V1到V5 导联应逐渐增加,S波电压从 V2到V6导联应逐渐减低以至 没有S波。
右心房肥大
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 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 联上最为显著。
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 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
小结:
出现双向p波
心房肥大!
特点:P波增宽>0.11s,呈双向型,以在V1导 联上最为显著。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无血流动力 学障碍者,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也可 使用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无效时用胺 碘酮或心脏电复律;对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者,首选心脏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引起 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二、预防复发: 防治病因、祛除诱因:如纠正心肌缺血。 药物预防: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 等可用于预防。 外科手术或射频消融术:对折返引起的室 速有效。
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大而宽 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右房肥大 左房肥大
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
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
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
双侧心房扩大
右室肥大
1、V1导联出现正向波,R>S。 2、V1导联的大R波在V2~V6逐渐 变小,V5导联中S > R 。
(右胸至左胸导联逐渐变小)
出现双向p波 -- 心房肥大!
右房肥大
特点:assw 1、右心房比左心房先除极,P波的宽度增加, 出现双向P波,并且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高大。
2、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在 II、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 3、补充知识:此心电图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
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 常见异常心电图
浏阳市中医院
心电图各波段示意图
心率测算
心电图的每一个横格代表时间为0.04秒,每一个 纵格代表电压为0.1毫伏. 心率的测算: 心率(次/分)=60秒/P-P或R-R间期 1大格=5小格(一小格0.04秒x5)=0.2秒
格数 1
(大)
2 150
3 100
3.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表现为心房肌不协调地颤动。心 室率多较快。阵发性者多见于无器质性心 脏病患者;持续性者最多见于风湿性二尖 瓣病变,其次见于冠心病患者。其他病因 有高心病、甲亢、肺心病等。房颤发生在 无心脏病变基础者,称孤立性房颤。
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RR间期绝对不等。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人和心脏病患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
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房性前期收缩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多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交界性早搏
特征: 1.提前出现的正常的QRS波群,其前面有逆行P'波,P'-R 间期<0.12秒 2.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