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__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概述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概述

1059 35.3%
最大出口 美国 市场
最大进口 日本 来源地
其他贸易伙伴:香港第4,韩国第6,以后依次为,台\俄\澳\加
二、2005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35
2952亿
30
23.1%
25
34.9%
20
1558.9亿 1393.1亿
15
12.2%
高水平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松下等离子、索尼爱立信
研发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相继落户。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情况
1.6
提高百分点 2.3 占总额比重
增长
金额($百亿)
0
20
57.8%
57.1% 40% 40.9%
3246亿 3386亿
40
60
进口 出口
(五)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实现全面增长
(二)进口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 进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快
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进口需求特 别是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旺盛。 另外,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进口额增 加;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下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刺 激了进口需求。 2004年下半年,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 政策措施逐步取得成效,进口需求受到抑制,进口增 幅比上半年明显回落。 上半年进口增长43%,下半年增长30.3%,如果剔除 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因素,进口回落幅度更大。基于同 样原因,从9月份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扭转了逆差 的局面,全年实现了3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年 2003年 2004年
(一)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年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 出口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世界经济增长强劲,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服务贸易

21
•
在国内设立商业存在的限制主要包含在外国投资的规 范和针对特定部门的规定,它们都会严重影响国外企业进 入国内市场,比如外商持股比例的要求、企业合法实体形 式的规定(如要求与当地企业合资)、特定资产的所有权 以及运作范围(如限制分公司数量及地点等)、新企业入 境必须进行经济需求测试等。
22
• 2)自然人流动 • 环境服务很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垃圾处置等, 因此该部门受自然人流动限制的影响。限制自然人流动就 会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国际招募来降低员工成本;另外,对 经理人员和主管级的住所要求也会对外国供应者造成不利 的影响。在自然人流动方面,还有一个限制就是对作为自 然人服务供应者本身的限制,如国籍要求、资格要求(如 必须是高级管理人才、专家或技术人员)、移民政策、签 证限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这些也影响着环境服务 的跨国提供,进而影响环境服务贸易的发展。
30
•
这是因为随着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城市化不断加 强,这些经济体开始逐步颁布严格的环境法规,将环境服 务的发展纳入世界发展的轨道,环境服务不断发展。但总 体上这些国家所占比例仍然很低。亚洲(除日本外)只占 5%,拉美占2.4%,中东占1%,非洲占1%。(Ferrier, 2003)。目前,发展中国家是环境服务的净进口 (UNCTAD2001)。
6
• 排除:水的采取、净化和分送服务,被列入18000号分类 (即自然水)。 下水道的建设、修理和改造工程,被列入51330号分 类(即水道、港口、堤坝和其他水利设施的建设工程)。
7
•
940294020废物处置服务 废物的收集和处置服务。废料、污物、垃圾和废物的 收集服务,不论是从住家或者从工业性、商业性设施;收 集、运输,通过焚烧或者其他方法的处置服务。废物的减 量服务也被包括在内。 排除:废物或者碎料的交易服务被列入62118号分类 (即基于收费或合同的货物销售服务)和62号分类(即为 了回收的废碎料批发贸易服务)。关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和 实验服务被列入第85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共254页文档

讲序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讲 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价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五讲 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及封闭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第六讲 均衡的存在证明 ➢第七讲 简单封闭经济模型中的对偶性及生产可能曲线
➢第八讲 生产可能性曲线推导 ➢第九讲 比较优势 ➢第十讲 要素价格差异问题
• 生产函数曲线
X L
o
k K
L
• 在齐次函数的假设下,生产函数还可用等产量曲线来描述。
令=1/X 则 根 据 齐 次 性 假 定 ,生 产 函 数 可 以 写 为 : 1= F( K/X,L/X) =F(k,L), 这 里 k,L分 别 代 表
两 种 要 素 的 可 变 投 入 系 数 。
K
进出口的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 如进口依存度由1980年的 12.6%提高到2005年64.5%。
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 80年49.7%提高到2004年的93.2%。
• 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引发的理论思考
1、贸易的增长为什么会表现为工业所有部门的同时增长。 2、贸易的发展为什么导致出口产品的产业覆盖面越来越宽。 3、贸易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大。 4、政府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5、中国能忍受多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 观经济学基础
• 一、对厂商技术的描述
XF(K,L)
K 和L分别体表资本和劳动力 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
F ( 0 ,L ) F ( L ,0 ) 0
• (2)生产函数F是关于K和L一阶齐次
X F (K ,L ), 0
令 k=K/L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 单元测试20(原卷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一带一路”是圆梦之路,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意义重大.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我国可以()A.向①地区输出大量剩余劳动力B.从②地区进口大最的石油C.向③地区出口先进的工业技术D.从④地区进口热带农产品2.“南水北调”工程跨越黄河的次数是()。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3.中国信息产业网2011年12月21日讯入世10年来,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对外贸易和经济都取得了迅猛发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坚持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互利共赢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B.调整产业结构C.发展D.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4.下列人类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B.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C.在华北平原发展节水农业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非可再生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B.土地是万物之本C.荒漠也属于土地资D.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6.下列行为符合绿色生活要求的是()A.提倡多使用一次性餐具B.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C.倡导节假日多送纸质贺卡D.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7.某研究机构对北京一周内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1)一次性物品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纸杯B.牙刷C.塑料袋D.纸巾(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购物时使用环保袋B.节日少赠送贺卡C.不用手帕,多用一次性纸巾D.保护森林,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8.读黄河流域简图,完成下题。
(1)图中四处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位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丁处泥沙淤积严重,治理的关键在于()A.加强监测与预报B.加固两岸堤坝C.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D.在丁河段挖沙9.中国古人的下列行为或主张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封山育林,定期开禁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10.下列行为中,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是()A.餐饮行业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B.垃圾分类回收利用C.提高捕鱼技术,增加渔业产量D.大量开采地下水11.《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概述(ppt 90页)

2020/7/4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二、对外贸易税收
(二)进出口关税 1、含义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 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2020/7/4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二、对外贸易税收
2020/7/4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一、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
1、经济调控手段含义 2、特点 ※
(1)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 (2)间接性 (3)非歧视性 (4)非强制性
2020/7/4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一、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
1、经济调控手段含义 2、特点 3、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调控手段 ※
1949-1978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实行对外贸易统制,并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1950年《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个进出口管理条例
2020/7/4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概述
二、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统制贸易管理 2、新中国建立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措施
二、对外贸易税收
(二)进出口关税
1、含义
3、中国关税政策的演变
2、作用
2020/7/4
4、中国关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
全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海关估价制度 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内实行公平统一 的关税制度 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
补充:关税类别
•一、按照商品流向分类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二、按照征税目的分类 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2020/7/4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 免费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对外贸易开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对我国对外贸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战略上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为做好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实行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
2、掌握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及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基本原则,出口贸易,进出贸易的政策措施,对外贸易价格的职能作用。
3、掌握对外贸易盈亏的构成及如何争取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4、了解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内容,掌握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2学时)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对外贸易的性质统制政策第二章实行对外开放与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4学时)实行对外开放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发展对外贸易是赶上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三章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2学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产品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2学时)产品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第五章对外贸易管理(2学时)对外贸易管理的基本原则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第六章出口贸易(2 学时)出口商品及出口市场发展战略出口销售及出口商品生产发展战略第七章进口贸易(2学时)进口商品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资第八章对外贸易价格(4学时)对外贸易价格的职能和作用对外贸易价格的构成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外贸易作价原则和做法进出口物品的国内价格体系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第九章对外贸易盈亏(4学时)对外贸易盈亏的形成对外贸易盈亏状况及原因盈亏核算指标分析提高对外贸易盈利减少亏损的途径第十章以外贸易经济效益(4学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第十一章对外贸易体制(4学时)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新时期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五、教学手段与方法(含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讲授,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六、上机实验内容、作业无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前续课程: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政策比较后续课程:国际商务管理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第十一章 仓储保税制度

第三节 储运货物保税制度的实施
三、货物提出保税仓库
按另一项海关制度办理的方法
看着从国外直接进口
复出口
货物不从保税仓库提出的情况
第四节 中国的进出口货物保税政策
一、中国仓储保税制度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 改革开发以来 1990年以来
我国的保税区具有以下特点:
四、中国保税仓储货物的海关监管
1、我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物资的管理
(1)保税仓库所存货物的规定 (2)设立保税仓库的条件
(3)对保税仓库的管理 (4)对保税仓库所存货物的管理
(5)保税货物的风险分析
第四节 中国的进出口货物保税政策
2、我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物资的保税管理
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 业物资公司进口物资保税管理办法》
专门从事来料加工,进件装配复出等业务。对于这类生产性的保 税工厂,海关审批较为严格,对其加工项目的规定也作了严格的 限制。
4、海关监管仓库是一种主要存放已经进境,而无人提取的货物,
或者无证到货、单证不齐、手续不全以及违反海关有关规定等, 而海关不予放行,需要暂存在海关监管下的仓库里等候处理的货 物。海关监管仓库还可以储存已对外成交和结汇,但经海关批准 暂不出境的货物。
第三节 储运货物保税制度的实施
一、货物存入保税仓库的程序
填写保税报关单
报关单签字 检验
海关登记
第三节 储运货物保税制度的实施
二、货物在保税仓库内的存放
货物在保税仓库中所允许的搬动
对货物处理
所有权转让
转仓
货物在保税仓库中的失灭
数量与质量与原货不符
涉及禁止或限制进口货物 未按期复出口 人力不可抗拒的货物灭失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内容简介:本书从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入手,展开对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相关理论的介绍,详细分析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类型、特征等内容,对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各种新动向展开了讨论,并针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中国对外贸易概况。
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进行全面的掌握,还可以使读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即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和解读当今国际以及国内贸易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经济、贸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广大干部和业务人员的参考读物。
图书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引言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引言第一节国际分工第二节世界市场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引言第一节自由贸易理论第二节保护贸易理论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引言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第二节跨国公司概述第三节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第四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引言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第二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六章关税措施引言第一节关税概述第二节关税的种类第三节关税制度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七章非关税措施引言第一节非关税措施概述第二节非关税措施的影响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八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引言第一节鼓励出口的措施第二节经济特区政策第三节出口管制的措施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引言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及其影响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十章国际贸易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引言第一节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第二节关贸总协定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引言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国际技术贸易第三节国际贸易传统经营方式第四节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国际电子商务本章小结思考题第十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概况引言第一节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三节中国与区域经济合作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
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
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
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讲解

(三)出口商品战略的内容
1.“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2.“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3.“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4.“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5.“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3、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9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十五和十一五计划期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由单方面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转向更加平衡的全面 开放战略 3.“引进来”为主的开放模式,转变为“引进来”、“走 出去”的双向开放模式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
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 ( GDP )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 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贸易 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 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 标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表明 我国经济开放度提高,对外贸易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15
概述: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4743.0
14221.2 17606.9 21738.3 25616.3 22073 29727.6 36420.6
31.5
23.2 23.8 23.5 17.8 -13.9 34.7 22.5
2492.0
7620.0 9690.8 12180.2 14285.5 12017 15779.3 18986.0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 世界贸易增长率 3.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 著提高 4.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依存度较高 5.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6.进出口市场不断扩展 7.对外贸易方式多样化 8.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9.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 基地 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分析

思想 ;9 1 , 家 全 面 取 消 了财 政 的 补 贴 , 过 19 年 国 通
‘
二、 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外贸易发展 战略,
并对 实施效 果进 行 客观 评 价 , 此 基础 上 充 实 在 新 的 内涵 , 贸易大 国 向贸易 强国转变 从
19 9 0年 , 针对 我 国对 外 贸 易过 于 集 中在 美 国 、
整理 与分 析和初 步 的思考 。
关 键词 : 改革 开放 ; 外 贸易 ; 对 基本 状况
中图分 类号 : 8 A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42 8 ( 0 0 0 —3 ( 1 7 —8 5 2 1 ) 10 一4 )
改 革开 放 3 0年 以来 , 国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取 得 我 了举世 瞩 目的成 就 , 构 与 规 模 、 业 分 工 地 位 与 结 产 环 节 等方 面都发 生 了深刻 变 化 , 国 已进 人 世界 经 我 济大 国行 列 , 济 总量 ( D 2 0 经 G P) 0 8年 底 已 经 超 越
经济 的开 放水 平 、 利用 外商 直接 投 资 等方 面进 行 初
步 的整 理与 分析 , 并作 简单 的思 考 。
一
、
逐步 破 除计 划 经 济 下 的 外 贸 体 制 ,
以贸 易 理 论 和 对 市 场 经 济 的 分 析 为 基 础 , 逐
德 国位 居世 界第 三 , 易伙 伴 已达 20多个 。改革 贸 2 开 放至 今 , 国进 出 口商 品 总量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 我 进
第 1期
2 0拄 01
陕 西青 年职 业 学 院学报
J u n lo h a x u h Vo ai n lCo lg o r a fS a n iYo t c t a l e o e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开课对象:2005级国际商务(专科)学时:36一、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将外贸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课程。
对于国际商务的学生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国际商务理论的四门课程之一,成为其取得国际商务的执业资格,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使其了解并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了解并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运用的外贸战略;2、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工作的具体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外贸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分析研究我国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对外贸易的作用4、中国对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1、出口商品战略2、以质取胜战略3、科技兴贸战略4、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5、进口商品战略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1、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2、对外贸易的经济调节手段3、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1、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2、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3、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4、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5、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2、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1、中国货物贸易概述2、中国货物贸易结构3、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1、中国技术贸易概述2、技术引进3、技术出口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1、服务贸易概述2、中国服务贸易出口3、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十章中国与WTO1、入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WTO进出口公平制度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WTO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1、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2、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3、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4、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5、中国与其单独关系区的经贸关系四、课程的重点、难点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重点部分:1、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2、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3、中国各阶段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状况和效果难点部分: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2、外贸依存度、外贸代理制等有关概念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重点部分: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国际分工、国际价值3、新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技术差距论、需求重叠论难点部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我们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因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重点部分:1、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2、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难点部分:1、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含义2、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的必要性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重点部分:1、外贸立法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调控手段的含义2、对外贸易管理模式、关税配额管理、出口主动配额、WTO基本原则等概念3、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调控手段;难点部分:1、经济调控手段相对与其他管理手段的特点2、实施外贸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重点部分:1、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2、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主要因素3、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4、外贸宏、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及提高宏、微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难点部分:1、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4、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与做法3、影响外贸价格因素的供求弹性;4、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货币因素;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重点部分:1、外商在我国投资的主要形式;2、我国利用外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4、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内容与必要性难点部分:1、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2、直接投资国对资本输出国和东道国的贸易效应3、相互替代税、互补共存税、“走出去”战略等有关概念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重点部分:1、出口依存度、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构、加工贸易等基本概念2、改革开放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特点、货物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变化难点部分:1、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概念应用2、加工贸易的特点及来料加工等概念的掌握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重点部分:1、技术贸易、专利权、专业技术、技术引进、技术出口等基本概念2、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和贸易方式以及中国技术贸易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难点部分:1、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2、中国技术出口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重点部分:1、国际服务贸易、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境外消费等基本概念2、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观念的理解难点部分: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迅速发展的原因2、中国对服务业开放所作承诺的阶段性原因和主要内容第十章中国与WTO重点部分:1、世界贸易组织、倾销、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本概念2、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难点部分: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重点部分:1、配额限制、贸易摩擦、市场经济地位等概念的理解2、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关系的基本政策和主要原则3、中国与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的贸易关系的发展情况、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贸易关系状况以及对外贸易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难点部分:1、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前景2、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现象分析五、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占30%七、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王绍熙、王寿椿编著,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PPT】第11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菲律宾
7.5Βιβλιοθήκη 21.191.356.3
81.0
泰国
4.7
25.2
75.1
72.5
72.2
南非
18.2
53.2
48.7
36.8
肯尼亚
12.1
20.7
33.9
30.7
坦桑尼亚
14.1
16.2
18.1
25.8
智利
4.3
9.1
15.4
11.9
11.3
阿根廷
13.9
23.2
32.4
32.2
23.5
墨西哥
32.5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征
案例11-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20世纪50年代,著名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 维什和德国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0~100年间,英国的贸易条件大 幅度上升了,由此他们推断,发展中国家由于依赖廉 价的初级产品出口而使其长期贸易条件恶化了(即每 单位出口商品所换回的外国商品数量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与大量出口制成品的先进工业国相比,发展中 国家因不公平的国际交换更容易陷入收入下降的困境,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来说是很不利的。这一有 关发展中国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观点被学界称为 “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促进国内上下游产业联系,加速形成国
内统一大市场 丰富消费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
需求 产品示范和技术溢出带动产业革新、技
术进步乃至制度发展 促进收入积累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
Y
C* Q
C 进口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我国对外贸易政策青岛大学王碧莲目录摘要 0一、前言 0(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别 (2)(一)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2)(二)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别 (2)1.自由贸易政策 (2)2.保护贸易政策 (2)3.管理贸易政策 (2)三、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3)(一)建国初期国家统制的保护贸易政策 (3)(二)适度开放的保护贸易政策 (3)(三)贸易自由化的保护贸易政策 (4)(四)国际规则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对外贸易政策 (5)四、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启示 (7)(一)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7)(二)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启示 (8)结论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自1949年建国以后,直到加入WTO,中国逐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关系,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对外贸易成就的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政策。
各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情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进行的研究,对于当今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所构成:第一部分,前言: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综述了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别。
主要是明确、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类型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启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研究分析了我国各个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程,进一步找到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存在的历史问题。
第十一章 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及借鉴《国际金融学》PPT课件

二、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情况
(一)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大事件
人民币的跨境业务从起步到不断的发展壮 大,一直受惠于国家相关部门的推波助澜, 正是一些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才得以形成 今天人民币跨境业务的良好发展的局面。下 面是一些促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的大事件:
(二)目前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情况
从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 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先行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人民币的跨境 业务就算步入正轨了,国务院以及相关部 门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步步为营、稳扎 稳打,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使得人民币跨 境业务发展到今天的高度。通过下面几个 方面来阐述一下人民币跨境业务在这两年 来的一些发展情况 。
—
(二)开辟更广泛伙伴市场,以品牌战略及 高端产业链助推资本走出去。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避免对外资依赖和产业 空心化;通过产业品质升级,使境内外资更多 通过就地采购供其境内生产链,减少加工贸易 占出口的份额;推动品牌战略和资本输出,增 强走出去企业人民币定价和产品就地销售能力; 借鉴欧洲美元、石油美元和东京日元离岸市场 等货币国际化经验,形成多元化境内外人民币 离岸市场,打破传统国际主要交易货币习惯, 提升人民币优势货币地位。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 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0年6月22日,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 下发《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 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银监会关于扩大跨境贸
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银 发[2010] 186号),明确扩大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试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政策要 点:一是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 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 地区;二是增加北京、辽宁、江苏、浙江、 福建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 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激发了各类企业特别是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民营企业出口首 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0亿美元,增长68.6%,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7%。 改革了出口退税机制,不仅当年发生的出口退税 没有形成新的拖欠,而且还清了历年累积的欠退 税,改善了出口企业的现金流量。
(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较快,自美国进 口小幅下滑。
三、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1、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 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
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 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 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 水平。
15.3 12.7
42.3% 29.6%
20 40 60
659.3亿 843.3亿
一季度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80 100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加快,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国内产能扩张较 快的钢铁、电解铝、煤、焦炭、水泥等产品出口大量增加。
(三)国有企业出口提速,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
200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企业性质一览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40
37.1%
进出口总额:
35
35.7%
11548亿美元
30 25 21.8% 20 15
1000亿
10 5
2000亿
4名
3000亿
贸易增长
年度进出口增量 (百亿)
世界贸易排名
3名
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一)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年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 出口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世界经济增长强劲,
二、2005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35
2952亿
30
23.1%
25
34.9%
20
1558.9亿 1393.1亿
15
12.2%
※对外贸易总体上 保持了平稳较快增 长的态势,但也出 现了一些新情况和 新变化。
总额(百亿) 同比增长
10
5
0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一)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明显放慢。
一季度,出口延续了2004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增幅 与去年同期的34%和去年全年的35.4%基本持平。
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部分产品国内产量增加、去 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明 显放慢,增幅同比回落了30.1个百分点。
原油、食用植物油、钢材、铜材、初级形状的塑料 等商品进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 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 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 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 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3、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
45
40
43%
35
30.3%
30
25
20Leabharlann 151050 上半年
下半年
进口 出口
0
36% 5614亿
35.4%
5934亿
全年增长 贸易量(百亿)
20 40 60 80
进口增长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外资持续稳定流入极大推动对贸易增长
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 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
金额单位:亿美元
(四)纺织品出口平稳增长,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五)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量增价升。
受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高能耗、高污 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一些商品的出口量由去年同期下降转为大幅增长 不少商品出口价格与出口量同步攀升
在配额取消和关税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由于国内 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回落,汽车和汽车零件进口分 别下降了48.8%和31.7%。
受出口较快增长和进口放慢的双重影响,一季度实 现贸易顺差165.8亿美元,而近两年同期均为逆差。
(二)加工贸易出口稳定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加快
增幅同比提高 增长
金额(亿美元) 0
东扩后的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 易伙伴
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 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 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贸易额首次突破了 1000亿美元,达到1059亿美元,增长了 35.3%。
其他贸易伙伴:香港第4,韩国第6,以后依次为,台\俄\澳\加
(二)进口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 进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快
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进口需求特 别是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旺盛。 另外,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进口额增 加;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下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刺 激了进口需求。 2004年下半年,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 政策措施逐步取得成效,进口需求受到抑制,进口增 幅比上半年明显回落。 上半年进口增长43%,下半年增长30.3%,如果剔除 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因素,进口回落幅度更大。基于同 样原因,从9月份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扭转了逆差 的局面,全年实现了3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概述
目录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2005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3、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第二节 中国外贸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
1、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困境 2、中小型外贸企业困难 3、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 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 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 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高水平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松下等离子、索尼爱立信
研发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相继落户。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情况
1.6
提高百分点 2.3 占总额比重
增长
金额($百亿)
0
20
57.8%
57.1% 40% 40.9%
3246亿 3386亿
40
60
进口 出口
(五)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实现全面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