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案例分析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旨在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及实施情况。
二、案件简介某化工厂(以下简称“化工厂”)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
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019年,当地居民向环保部门投诉,反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环保部门调查核实,化工厂确实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然而,化工厂在整改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020年,当地居民再次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追究化工厂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超标排放污染物,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气超标,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水污染防治,规定了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超标,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针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了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案例分析环境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但环境法律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本文以一起环境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环境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某化工厂位于我国某市,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
近年来,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周边居民反映,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农作物减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多次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周边居民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
(二)案例分析1. 环境法律问题(1)废气、废水排放超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该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超标,违反了法律规定。
(2)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违反了法律规定。
(3)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该化工厂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了法律规定。
2. 案例处理在接到投诉后,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该化工厂确实存在废气、废水排放超标、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作出了以下处罚:(1)责令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2)对化工厂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为人民币XX万元。
(3)责令化工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进行整改。
(4)对化工厂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拘留期限为XX天。
三、对策建议针对环境法律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污染环境罪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我国刑法设立了污染环境罪。
本文以一起污染环境罪案例为切入点,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2018年5月,某化工厂因排放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导致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受到污染,造成严重后果。
经调查,该化工厂在未取得相关环保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排放至附近的河流中。
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进行了立案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同时,当地检察机关以污染环境罪对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王某提起公诉。
三、法律分析1. 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在本案中,某化工厂未取得环保审批手续,擅自排放含有重金属的废水,严重污染了环境,符合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
2. 犯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案侵犯了国家环境保护制度,破坏了生态环境,符合污染环境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某化工厂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含有重金属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符合污染环境罪的客观要件。
(3)主体要件:本案中,某化工厂法定代表人王某作为直接责任人员,符合污染环境罪的主体要件。
(4)主观要件:某化工厂法定代表人王某明知其行为会污染环境,仍故意为之,具有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故意。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污染环境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由于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故当地检察机关依法对王某提起公诉。
四、结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污染环境罪案例,充分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环境污染犯罪的严厉打击。
法律法规政策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某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法》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实施与挑战。
二、案例分析1. 案例概述某地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尤其是冬季采暖期间,PM2.5浓度居高不下。
为改善空气质量,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包括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提高能源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 案例分析(1)法律法规政策实施情况在《环境保护法》的指导下,某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包括:①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对工业污染源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②提高能源结构。
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燃煤污染。
③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
对机动车实施尾气排放检测,对超标排放的车辆进行处罚。
(2)法律法规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②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环境保护法》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困难。
③执法力度不够。
部分执法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执法不严,存在监管盲区,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④公众参与度低。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面广,但公众参与度较低,对政策实施的监督作用有限。
三、法律法规政策实施挑战1. 政策执行难度大。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领域,政策执行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但实际工作中,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2. 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环境保护法》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困难。
专门环境法律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化工厂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化学原料及产品的制造、销售。
该厂位于我国某省某市,占地面积约50亩,职工人数约200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厂的产值逐年攀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案件经过1. 案件发现2019年3月,某市生态环境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涉嫌环境污染。
经进一步调查,某市生态环境局认为该化工厂存在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2.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对该化工厂进行立案侦查。
经调查,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也未按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
同时,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法院审理案件移送至某市人民法院后,法院依法受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
4. 一审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某化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也未按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行为已构成环境污染犯罪。
据此,法院依法判决某化工厂犯环境污染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同时,判决某化工厂赔偿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民币五十万元。
三、案件分析1. 环境法律责任概述环境法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污染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 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化工厂因环境污染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主要原因如下:(1)某化工厂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也未按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结合一起环境污染案件,对环境法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8年5月,某化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排放大量废气、废水。
当地居民投诉后,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化工厂确实存在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经检测,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本案中,化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属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2.超标排放污染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不得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属于超标排放污染物。
(二)法律责任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责令停产整治。
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环保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执行及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述案例名称:XX工业园区污染环境案案由:环境污染当事人:原告:XX市环境保护局被告:XX工业园区案情简介:XX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区,主要从事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该园区部分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XX市环境保护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经调查取证,XX市环境保护局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XX工业园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机构、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防治机构、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机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院依法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违法排污。
2.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因违法排污行为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破坏环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某化工企业污染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该企业长期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在案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依法对污染企业进行查处,并对责任人进行了追究。
二、案例基本情况1. 案件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2. 案件地点:某市某区3. 案件当事人:(1)被告:某化工有限公司(2)原告: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某村村民代表4. 案件事实: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水、废气,导致周边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2018年3月,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联合对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超标排放废水、废气等问题。
随后,两家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然而,在整改期间,某化工有限公司仍未达到环保要求,继续超标排放废水、废气。
2019年2月,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再次对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此次事件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强烈不满,村民代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某化工有限公司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审理过程1. 一审法院判决:一审法院认为,某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超标排放废水、废气,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判决某化工有限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环境修复费用共计人民币1000万元。
2. 二审法院判决: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某化工有限公司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某化工有限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过程中,依法对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罚,保护了环境权益。
环境的法律问题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工业园区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园区内有几十家企业,主要从事化工、电子、纺织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周边居民和政府的关注。
2018年,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发现园区内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法律问题分析1. 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依照国家或者地方的规定,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在本案中,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超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损害,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在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应当依法对企业进行调查,核实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
3. 环保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加强对环境质量监测。
在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放的废气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判断企业是否违法的重要依据。
4.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某化工企业的违法行为造成了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损害,企业应依法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5. 企业内部管理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
在本案中,某化工企业未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三、案例分析1. 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法律保护环境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
本文将以XX 市一起环境污染案件为例,分析法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二、案件概述2018年,XX市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因排放超标废水,被当地环保部门查获。
经检测,该公司排放的废水COD(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3倍。
此外,该公司还涉嫌未按规定设置废水处理设施,直接将废水排放至附近河流。
XX市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整改废水处理设施。
然而,该公司在整改过程中,仍存在超标排放废水的行为。
2019年,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了罚款人民币100万元的处罚决定。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国家实行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本案中,该公司排放超标废水,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的防治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
本案中,该公司排放超标废水,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序和实施等内容。
本案中,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了罚款人民币100万元的处罚决定,属于行政处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若该公司排放超标废水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保护环境的作用本案中,XX市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罚,体现了法律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促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从而保护环境。
触犯环境法律案例的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本文以某化工企业污染事件为例,分析触犯环境法律案例,以期对环境执法工作提供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化工企业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企业位于我国某市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00亩。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不强,该企业存在多项环境违法行为,如超标排放废气、废水,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等。
2019年,该市环保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化工企业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经调查,该企业废气排放超标5倍,废水排放超标3倍,且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固体废物。
此外,该企业还存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擅自建设生产线、未按照规定设置污染治理设施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超标排放废气、废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该化工企业超标排放废气、废水,违反了环保法规,损害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2)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处置固体废物,不得非法倾倒。
该化工企业非法倾倒固体废物,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3)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擅自建设生产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企业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建设。
该化工企业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擅自建设生产线,违反了环保法规。
(4)未按照规定设置污染治理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应当设置污染治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该化工企业未按照规定设置污染治理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
2. 法律责任分析(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对该化工企业进行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
环境法案例分析
案例1、武胜县冷冻三厂被判赔偿损失案【案情】1996年四川省武胜县张明学自筹资金购买了100吨铁船1只,船内设养鱼舱5个,养鱼水面积93.5万平方米,于同年5月投入嘉陵江养鱼,船体距上游武胜县冷冻厂排污口100米左右。
1997年10月17日上午9时许,县冷冻厂查验呆板,清洗高压储液氨桶,清洗的污水直接流入嘉陵江,进入张明学的养鱼舱内。
10时左右,鱼开始跳动、死亡。
12时许,舱内鱼大部分死亡,共约5570斤。
张明学获知情况,立即请县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公安局派员现场察看,经环保监测人员收罗水样化验:县冷冻厂排污口处污水每升含氨氮1737.374毫克,张明学船舱内养鱼水每升含氨氮129.30毫克,其中,非离子氨浓度每升水1.62毫克,凌驾国度《地面水情况质量标准》规定的非离子氨浓度应当小于每升水0.02毫克的80倍。
武胜县法院审理认为:县冷冻厂超标排污使部分江水变质,变质江水进入养鱼舱内,是张明学饲养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应当依法赔偿张明学的经济损失。
为此,依照《情况掩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执法之规定,作出前述判决。
【思考题】1、作出此判决的执法依据是什么?2、我国情况执法体系的组成是什么?【法条链接】《情况掩护法》第三十七条:未经情况掩护行政主管部分同意,擅自拆除大概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凌驾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情况掩护行政主管部分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
《情况掩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情况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担当到损害的单位大概小我私家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凭据当事人的请求,由情况掩护行政主管部分大概其他依照执法规定形式情况监督治理权的部分处理惩罚,当事人对处理惩罚决定不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实时采取公道步伐,仍然完全不能制止造成情况污染损害的,免于包袱责任。
《情况掩护法》第四十二条:因情况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大概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盘算。
法律_环境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某市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长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引发了周边居民的不满和抗议。
二、案件经过1. 环境监测发现问题某市环境保护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该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超标,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浓度也超过国家标准。
经调查,该企业未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环保设施,也未向环保部门申报排污情况。
2. 居民投诉和抗议周边居民反映,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他们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于是,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严肃处理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3. 政府介入调查在居民的压力下,某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案,成立调查组对该化工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掌握了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4. 依法处理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对该化工企业作出了如下处罚:(1)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并立即整改环保设施。
(2)对超标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超标收费,并处以罚款。
(3)对该企业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
(4)将此案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环境违法行为的危害该化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该企业的行为还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 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环保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监管部门,有责任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本案中,环保部门在接到居民投诉后,及时介入调查,依法处理了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体现了环保部门的责任和担当。
3.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案中,政府在接到居民投诉后,高度重视,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依法处理了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环境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减少污染排放。
本案例将围绕某化工企业因违反环境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的事件进行分析。
二、案例概述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位于我国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在2018年,该公司因违反环境法律法规,被当地环保部门查处。
根据调查,该公司在2018年1月至6月期间,未按规定进行废气处理,导致废气排放超标。
经检测,该公司排放的废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此外,该公司还存在非法倾倒废液、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废气排放超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该公司在废气排放方面违反了法律规定,构成了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根据此规定,该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非法倾倒废液、固体废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禁止非法倾倒、堆放、处置固体废物。
”该公司在非法倾倒废液、固体废物方面违反了法律规定,构成了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非法倾倒、堆放、处置固体废物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此规定,该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了以下处罚决定:(1)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废气排放达标。
生态环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的一大难题。
XX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018年,XX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50%,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XX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一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查处。
本文将以XX市某钢铁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案件为例,分析生态环境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XX市某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钢铁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钢铁生产、加工、销售业务。
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导致废气排放超标。
2018年,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废气排放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三、案件审理1. 调查取证XX市环保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某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
经查,某钢铁公司确实存在废气排放超标问题。
环保部门依法对超标排放的废气进行了监测,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2.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环保部门对某钢铁公司作出了如下处罚:(1)责令某钢铁公司立即停止超标排放废气行为;(2)对某钢铁公司罚款人民币50万元;(3)责令某钢铁公司缴纳环境保护税。
3. 案件审理结果某钢铁公司不服行政处罚,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某钢铁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适当。
据此,法院驳回了某钢铁公司的诉讼请求。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环保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监测等方式,认定某钢铁公司存在废气排放超标行为。
这表明,在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中,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需要依靠充分的证据。
2. 法律法规的适用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某钢铁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
这说明,在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中,法律法规的适用是确保案件公正、合法的关键。
环境污染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本文将以一起环境污染案件为例,分析环境污染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市一家化工厂因违法排放废水,导致周边水体污染,造成附近村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经检测,该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村民联名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要求追究该化工厂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属于违法行为。
2. 法律责任承担(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后仍不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本案中,化工厂因违法排放废水,导致周边水体污染,严重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当地环保部门应当责令化工厂限期治理,并依法对其进行罚款。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的违法行为导致村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村民有权要求化工厂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因污染造成的损失。
(3)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案中,化工厂的违法行为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问题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为切入点,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周边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当地居民反映,该污染导致鱼虾死亡,农田减产,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经环保部门调查,认定化工公司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超标排放。
随后,当地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
三、案例分析1. 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1)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任务、制度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废水排放,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原则、制度、标准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公司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超标排放,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3)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犯罪和刑罚。
本案中,化工公司排放的废水造成周边水体严重污染,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
2. 案例的法律分析(1)化工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化工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废水排放,造成周边水体污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①责令停止违法行为;②处以罚款;③赔偿受害人损失;④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2)受害人的权利救济根据《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受害人有权要求化工公司赔偿其损失。
受害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与化工公司协商解决;②向环保部门投诉;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环境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政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XX市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其法律环境对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案例将通过对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法律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法律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充电设施建设、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
近年来,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
三、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法律环境分析(一)国家层面法律环境1.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法》: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汽车产业中的战略地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3.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二)地方层面法律环境1. 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地方性政策支持。
2. XX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提出了XX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为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3. 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了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XX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1. 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足:部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企业、消费者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高。
2.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部分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影响了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
环境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环境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以某地发生的一起环境污染事件为例,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2019年,我国某地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泄漏,污染了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环境。
该事件导致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恶化,许多居民出现身体不适。
经检测,泄漏物质中含有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威胁了周边居民的健康。
三、法律分析(一)环境污染侵权责任1. 侵权行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有害物质泄漏,其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侵权行为。
2. 侵权责任承担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某化工厂作为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环境行政处罚1. 违法行为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关闭。
在本案中,某化工厂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构成违法行为。
2. 行政处罚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某化工厂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某化工厂停业、关闭,并处以罚款。
(三)刑事责任1. 违法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某化工厂的行为可能构成刑法上的污染环境罪。
环境方面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化工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工厂地处我国某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员工约200人。
多年来,该工厂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污染事件近年来,周边居民反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具体表现为:1. 大气污染: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导致周边空气质量恶化,居民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水污染: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固体废物污染:化工厂产生的固体废物,如废酸、废碱、废活性炭等,未经妥善处理,直接堆放在厂区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法律分析针对该化工厂的污染事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
对于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污染。
对于排放水污染物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二)行政处罚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并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
具体措施如下:1. 责令整改:要求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
2. 罚款:根据化工厂的违法行为和造成的污染程度,环保部门对其进行了罚款。
3. 责令关闭:若化工厂拒不执行整改措施,环保部门有权责令其关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法案例分析
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学1403班马欢军2001140318
一、案例简介
金桥公司从事人工养殖大鲵行业,但在其之后建成的荆门水泥公司产生的噪声、粉尘污染造成金桥公司大鲵病变,经鉴定金桥公司共遭受经济损失5278910元。
故金桥公司向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荆门水泥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同时要求葛洲坝集团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一审法院认为认定荆门水泥公司对金桥公司养殖基地存在污染侵权行为,但是认为金桥公司提交的证明损失的鉴定报告证明效力较低,数据缺乏真实性。
法院判决葛洲坝荆门水泥有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武汉金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请求的部分损失。
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金桥公司认为司法鉴定合法有效,应当获得请求的全部损失。
同时葛洲坝集团公司应当承担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
荆门水泥公司认为其已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属于达标排放,故不存在侵权行为;金桥公司据以主张权利的多份鉴定报告,其鉴定资格、鉴定程序和方法均不符合法律规定,金桥公司无法证明其损失是荆门水泥公司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所致;荆门水泥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金桥公司从未提出异议,应依法减轻或者免除荆门水泥公司的责任。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经当多次现场调查,确认荆门水泥公司确实存在噪音、粉尘污染的客观事实,荆门水泥公司对金桥公司构成污染侵权。
原告提供的证据能够确定大鲵死亡与荆门水泥公司排污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对金桥公司的损失进行鉴定虽有瑕疵但有原始记录相印证,司法鉴定合法有效。
而金桥公司作为专门从事大鲵养殖并以此为经营行为的法人可以预见荆门水泥公司风险。
但其在明知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仍然按期催产最终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因此金桥公司亦对大鲵繁殖损失有一定过错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荆门水泥公司与葛洲坝集团公司为相互独立的法人,不存在对金桥公司的环境污染侵权行为,金桥公司、胡四权要求葛洲坝集团公司承担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无事实与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二、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焦点是荆门水泥公司应否对金桥公司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以及金桥公司的损失如何认定。
三、案例评析
围绕争议焦点对本案件进行分析,案件的争议围绕环境侵权的三大构成展开,即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损害后果的认定,以及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本案的评析也以此为脉络展开。
(一)达标排放是否不存在侵权行为
对于是否存在侵权行为,荆门水泥公司以自己已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属于达标排放来抗辩,所以不存在侵权行为。
这涉及到环境侵权行为的认定是否以行为的违法性作为构成要件的问题。
环境侵权实行无过错责任,只要环境侵权行为人实施了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他人的财产权益和人生权益造成损害加害人就要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国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排放污染物。
事物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某些消极作用就抛弃了其积极作用。
只要这种消极作用是在我们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就不应当阻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环境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不同于环境行政责任,达标排放虽然在行政法上合法,但是这种合法性不能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
作为排污者承担行政责任的界限就是看是否遵守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它承担的是行为人对国家承担的责任。
而民事责任则是平等主体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承担的责任,以填补损害为目的。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是环保部门决定排污单位是否需要缴纳排污费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
现行法律体现所确定的排污标准虽然承认一定限度内的污染行为的合法性,但其标准不完全是以环境本身所能容纳、达到自净能力的污染容量为标准,而是考虑到企业现有技术能力和承受能力而制定的。
污染排放标准是一种政府与经营者的力量妥协。
排放标准高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这不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同时政府的税收也难以保证。
即使是合法的排污并不一味着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害后果,而有损害就应有救济。
有无过错虽然不是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
但是过错在损害赔偿当中并不是毫无意义,受害人或者第三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能免除或者减轻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这被称为混合过错。
在本案中金桥养殖公司本身也具有过错,其具备的专业知识本可以预见到荆门水泥公司的风险但仍然进行催产。
所以二审法院根据双方过错程度进行责任划分是公平的。
这是在事实因果关系证明责任成立的基础上进行政策性和法的价值判断从而确定了损害赔偿范围。
(二)损失如何认定
在环境侵权中损失的认定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本案中的一个争议焦点。
原告请求与一审、二审法院认定的赔偿金额均存在反复出入。
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损失的确定是应当由原告举证的,并不适用环境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
损失的赔偿看似很容易确实但实践中被害者往往因为没有确实证据认定具体的损失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在本案中金桥公司举出了一系列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收到到损失,包括催产记录、武汉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对金桥公司损失所作的鉴定报告、湖北省水产局组织专家做出的鉴定评估意见、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测试中心(武汉)出具的《对荆门金桥大鲵种鱼水繁殖基地5尾大鲵种鱼死亡原因的认定》以及宜宾研究所出具的《对荆门金桥大鲵良种泉水繁育基地大鲵(种鱼)死亡原因的认定说明》等证据证明因环境侵权遭受的损失。
在外人看来金桥公司提供的证据已经很正式充分了,但是一审法院却以金桥公司提交的证明损失的鉴定报告证明效力较低,数据缺乏真实性对于部分损失不予认可。
损失认定的问题其实涉及到损害评估的专业问题。
现行损害评估的法律规定
的缺失使得受害人难以得到充分科学的损害证明。
金桥公司因其有较为充足的经济实力有能力申请损害鉴定,但是对于其他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无力承担高昂的鉴定费用。
对于某些损害的鉴定甚至没有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能够认定,这无疑关上了救济的法律之门。
在本案中荆门市水产局向湖北省水产局发出《关于恳请省水产局委托水产科研机构为我市特种水产养殖企业因环境污染遭受损失基于评估鉴定的函》后,湖北省水产局依职权组织该领域权威专家,经过现场查勘、听取汇报、审阅资料、质询讨论后,形成鉴定和评估意见。
损害评估高度依赖科学证据与专家证言。
损害鉴定程序也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所以双方便对鉴定意见合法性存在争议。
(三)因果关系举证责任
证明存在侵权行为和存在损害后果之后,应当证明行为与后果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尤其是刑法推崇因果报应,侵权责任则在于填补。
环境侵权中为了保护相对弱势的受害人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
本案中荆门水泥公司试图通过否认原告提出的证据来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然而被告只是否认原告的证据没有证明效力而没有完成其法定的证明责任。
实践中原告不必要作出严格的证明,只需要作出表面性的举证达到初步的证明义务,即只要达到盖然性程度便可。
倘若被告不能作出推翻原告依据的证明便认为因果关系存在。
本案中原告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初步证据,使得法官对诉讼请求确信和支持。
这时候举证责任已经倒置,理应由被告提供证据证明其行为不可能损害结果。
(四)连带责任
本案的特点在于金桥公司在一审和二审中均提出让葛洲坝集团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请求。
查阅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网后得知,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是葛洲坝集团公司的分公司,而葛洲坝荆门水泥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是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可见荆门水泥公司与葛洲坝集团公司是相互独立的法人。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荆门水泥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以自己的名义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本案也不符合“刺破公司的面纱”的规定。
原因在于金桥水产养殖公司提出了500多万的巨额赔偿,担心葛洲坝荆门水泥公司无力承担,而葛洲坝集团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资金雄厚更容易能够足额获得赔偿。
金桥水产养殖公司的这种担忧并不是个案,受害人在碰到环境侵权案件时候更希望抱一个大腿。
因为向一些小企业请求赔偿,有时候即使获得了最后的胜诉,企业索性申请破产。
最后受害人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只能拿着判决书兴叹。
为消除这种担忧使得受害人得到应有的补偿应当使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通过环境责任保险来分散加害人的风险,通过损害补偿基金来应对加害人灭失或无力赔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