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精心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1.2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1.3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1.4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1.5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观察的结果。

1.6实验法: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7调查法: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极其有关条件。

1.8问卷法: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1.9测验法: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1.10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2.1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

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

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2.2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工作。

2.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4顺应: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2.5平衡: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2.6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2.7假设-演绎推理: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先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2.8命题推理:指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命题就可以进行的推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

本文将从该学科的历史、理论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儿童的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以及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

这些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也逐渐形成,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不断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和经验,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这个理论不仅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除了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社会发展方面,亨利·温曼提出了父母-儿童关系的理论,认为父母与儿童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情感发展方面,爱德华·斯普林格提出了情感的阶层理论,认为个体在情感发展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基本的需求满足到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这些理论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和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他们还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情感发展水平来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

此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为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例如,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总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提出成熟决定论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是一一格塞尔2. 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一一廖世承3.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一一皮亚杰4.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皮亚杰5. 苏联心理学家一一维果茨基6. 高尔顿主张用什么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一一统计法7. 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哪个年龄段一一4-5岁8. 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一一临床法9.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维果茨基10. 我国近现代,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一一陈鹤琴1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一一华生12. 哪种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否认遗传的作用一一行为主义13. 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段是一一3到6,7岁14. 先天愚型又称一一唐氏综合症15.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16. 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段是一一0到3岁17.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哪个年龄段一一5到6岁18. 以下哪种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一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19. 主要是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年龄段是一一11、12到14、15岁20. 几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一一2岁21. 格塞尔于1929年设计了什么实验一一爬梯实验22. 言语的发展从婴儿多大能说出第一批真正理解的词开始的一一1岁左右23. 幼儿几岁时能正确辨认前后方位——4岁时24. 幼儿几岁时能够辨别上下方位一一3岁时25. 婴幼儿期哪方面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一一身高26. 高中阶段处于哪种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一一创造性思维27. 幼儿几岁时开始以自身为中心够辨别左右方位一一5岁时28. 几个月大的婴儿其眼睛的调节功能已基本上接近成人的水平一一4个月29. 青春初期是哪个阶段一一高中阶段30. 大脑皮质完全成熟大约要到多少岁左右一一13岁31. 大脑皮质开始成熟,大约从几岁开始——9岁32. 具备相互性角色采择技能的阶段是一一10到12岁33. 婴儿依恋处于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是多大一一3到6个月34. 具备社会信息角色采择技能的阶段是一一6到8岁35. 衡量个人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一肌肉力量36.1个月大的婴儿能看清距眼睛多少厘米处的物体一一20厘米37. 学生性格发展的剧变期是哪个阶段一一初中阶段38. 大约到多大时,人们就能根据儿童的身高来估计他们成人后的身高了9,10岁时39. 个体的青春发育期是哪个阶段一一初中阶段1. 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一一高尔顿2. 独立-顺从说的提出者是一一阿德勒3.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一一逆向迁移4. 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的提出者是一一威特金5. 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上,儿童智商在85~115之间的占到一一68.26%6.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一一奥苏泊尔7.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一一顺向迁移8.1913-1917年苛勒进行了一系列哪种动物的学习实验一一猩猩9.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一一奥苏泊尔10. 认为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境的是一一加涅一一在美国影响较大的学习分类是哪位学者的分类一一加涅11. 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桑代克--- 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 桑代克12.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一一斯金纳13. 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的学者是一一班杜拉14. 性向说人格类型学说的提出者是一一荣格15. PQ4R阅读策略中的最后一个R指的是一一复习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于哪个年龄段的儿童16. 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于哪个年龄段的儿童一一0到3岁17. 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各种行为是指一一道德行为18. 对于品德发展的研究,采用“对偶故事”的是一一皮亚杰19. 成就需要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一一默里20.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一一海德21. 行为主义的晚近代表人物是一一班杜拉22. 对于品德发展的研究,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是一一科尔伯格23. 对各种动机理论大综合的理论是一一马斯洛的理论24. 品德培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一通过实践形成道德行为习惯25. 关于品德结构的研究,“功能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一一章志光26.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一一马斯洛2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需要的是指一一自我实现的需要28. 以下哪个方法是引起品德不良学生醒悟的方法一一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华生的儿童教育观的内容有:不体罚儿童、培养儿童各种习惯、教育标准要多样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皮亚杰提出心理结构的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高尔顿做了哪些研究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双生子的研究、血缘关系的研究、家谱分析法的研究初中生亲子关系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行为的独立性增加、思想观点上与父母发生分歧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选择性、亲密性、易变性小学生的主要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游戏的种类:单人游戏、集体游戏、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初中生的自我体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现成人感、出现自卑感、自尊感增强桑代克的学习律包括: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智力、人格、学习风格的差异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我国传统的品德因素构成观点认为,品德的组成部分包括一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需要的包括一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教师的个性特点包括一一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前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一一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一一社会习俗的定向、秩序和法规定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二、成熟及其作用三、环境及其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八章个别差异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四、超常儿童的诊断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一、什么是智力落后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三、智力落后的成因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第九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过程的模型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二、智慧技能的学习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元认知三、学习策略的分类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一、什么是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特征三、动作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二、品德的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二、品德不良的转化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二、学习动机的变化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二、育人的角色三、管理的角色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教育机智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学业成绩测量与评价的概述一、测量、测验与评价二、学习测量与评价三、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学习测验的类型一、教师自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测验的质量分析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二、测验整体的质量分析第四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学习评价二、形成性学习评价三、终结性学习评价四、三类学习评价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二)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就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拥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道就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跟踪研究c纵向研究d横贯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明确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掌控比较严苛,所赢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低,数据比较可信,结论经得住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1.d2.ad3.cd4.a5.bd三、1.√2.×3.×4.×5.√四、略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身心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早年及种族就是什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社会角色一、教师的角色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

它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

教师由于其任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管理的角色、研究的角色和学生心理调节者。

(一)教书的角色研究者张承芬等人认为,教师要扮演好教书的角色,必须很好地完成如下任务:(1)激发学习动机。

(2)有效组织教学。

(3)评定学习。

具体落实就是完成三种角色身份: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执行者、教学的监控者。

(二)育人的角色1.言传育人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必须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给他们对事物的正确观念、正确认识、正确态度,教给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想方设法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转变成学生的道德信念。

2.身教育人者优秀的教师会努力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良心培养良心,诚实地为祖国服务去培养学生忠于祖国。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要“传道”、教做人。

(三)朋友的角色教师要想扮演好学生的朋友角色,就要努力做到:(1)淡化自己教师身份,多考虑与学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

(2)平等待人,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能理解和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与分歧,真诚地对待学生。

(四)管理的角色教师要充当的另一个角色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第二是纪律的监督和维持者。

(五)研究的角色1.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要教好知识,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

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2.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教育对人类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包括在教育中应用发展心理学的原则、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等。

一、教育中的发展心理学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了解这些发展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指导个体教育的重要原则。

首先,教育者应该了解个体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教育者可以根据个体的认知水平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情感发展也是教育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情感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情感能力会随着体验和社会交往的增加而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来促进个体的情感发展。

最后,社会发展对于个体的教育也至关重要。

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并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教育者可以提供机会让个体与他人互动,并学习适应和合作的社会技能。

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育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经验,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

学习通过教育的形式,可以拓宽个体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可以塑造个体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学习到如何理解和分析社会情境,如何处理情绪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教育的过程可以帮助个体发展社会技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

此外,教育还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和价值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通过灌输知识和价值观念,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个人价值观。

三、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个体的心理发展对于教育的效果和方式也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需求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计划。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研究的是
人类在生命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首先,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各个阶段,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
展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理
论框架,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些
理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情绪发展,以及重要的生活事
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以促进学习和
教学的效果。

它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
方法、评估和测量、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等。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提供有
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的指导原则。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为发展心理学提供有关学生在不同教育环境下发展
的研究结果。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教
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和家庭等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为发展心理
学提供更多实证证据。

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学科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发展,而教育心理学研究教
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两者相互交叉,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
支持和指导原则,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促进。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1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②成本低、费用低,省时省力③避免研究结果受到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1.2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②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③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

1.3聚合式交叉设计的优点:①在短时间内既能了解各个年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生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②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1.4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客观性原则:①坚持实事求是地揭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为研究的目的②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1.5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发展性原则:①要在思想上树立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②要坚持教育是促进一个人心理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1.6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①始终牢记所研究的对象是人,要考虑所施加的实验条件对其心理发展的当前和长期影响,特别是要主注意这些条件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那些不利影响②明确教育研究对学生心理发展锁起的主导作用,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不能为研究而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③尽量控制实验研究中一些意外事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1.7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②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然性、应用性之间的矛盾③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1.8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坚持伦理性原则这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②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又让学生(被试)知情的义务,即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③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被试)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理学(期末复习)发展与教育⼼理学第⼀章发展理论1.发展:发展贯穿⼈的终⾝,指的是⼈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脑⽪层最⼤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乐等认知加⼯,还具备分析、应⽤、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5.⼼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然因素预先决定的,⼼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的或⽅向⽽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理发展的⽔平与形式。

(华⽣:给我⼀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个婴⼉,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种专家:医⽣、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亚杰认为个体⼼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理结构,从⽽产⽣⼼理的量变和质变⽽实现的。

(⼼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的过程中的⼀种建构过程。

)社会⽂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符号⽽进⾏⼈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致使其⼼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级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他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回答人类个体是如何从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这个问题。

它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即是社会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

狭义上的指个体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心理学是受达尔文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的,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诞生有两个观点,其一为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二为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它所要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哪些: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医疗、文艺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其特点是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的实施和总结与反思。

2.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其特点有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高效和创造性的洞察力。

第二章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5.图式: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6.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第三章8.偶发记忆: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记忆的目的性较差,在记某些材料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记住,而将一些重要的东西忘记了,这就是偶发记忆,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

9.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和(或)多动为主要症状的身心疾病。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仅仅出现注意障碍,有的则会活动过度,而有的儿童这两个问题都会出现。

注意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涣散,对所有的事物或活动包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均无法集中注意力;活动过度主要表现为冲动、多动、情绪不稳定、控制力差、无法安静下来等等。

)第五章14.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并及时给予强化,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

17.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

18.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发现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学习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19.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即是将新知识纳入原先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先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因此,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20.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一种包摄性较广、概括性较强、最稳定、最清晰的引导性材料,通常是新概念的上位概念。

根据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的作用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后者的作用在于比较新旧知识,增强两者的可辨别性。

2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当代学习理论的新进展。

第七章25.心智技能:心智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是直接调节智力活动的一种程序性知识。

心智技能也可以定义为,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

心智技能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27.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通过在所学信息和原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使新信息变得更易于理解。

很多记忆术都采用了精细加工策略。

28.元认知: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元认知指向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以认知过程本身作为认知对象。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

第八章29.学习迁移:桑代克最早将其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般都把迁移定义为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既包括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也包括新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对已有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积极的影响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为负迁移。

第九章30.问题解决: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面对问题情境,个体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有意识地使问题的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31.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的状态,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比较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因此,定势本质上反映了刺激的时间序列模式如何影响问题解决。

3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概念是德国心理学家登克尔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是往往只看到某种事情的通常功能,而看不见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心理上的功能固着,实际上与刺激物呈现时的空间集合有关,功能固着的程度还与最初看见它的功能的重要性有关,早期功能越重要,功能固着越明显,功能通融越困难。

功能固着影响人们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二、选择题第一章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882年,德国生理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这标志者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理研究的年龄扩展到青少年。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从生物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提出其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美国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 H. Erikson)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心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并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从儿童期延长到整个人生全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用准确的、数量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到1913年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系统而又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成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其他心理学家,如詹姆斯、鲍德温、卡特尔、杜威都极力主张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儿童教育中。

2.苏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20~30年代,影响较大的心理学家有维果茨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聂恰耶夫等人。

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强调儿童发展中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提出儿童发展的“历史文化观”和“内化说”。

到了40年代至50年代末,重视结合儿童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实践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反对西方心理学简单把动物学习的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学习中。

60年代以后,不仅注重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而且重视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成果、加里倍林的活动学习理论以及彼得诺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加梅佐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等都很著名。

把发展心理学研究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正是苏联心理学研究的一大特点。

3.中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908年出版了由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5年,陈鹤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

1962年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和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内部印发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也相继开设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

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和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此后,我国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们经过不断努力,陆续出版了一些译著、专著和教材,发表了一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标志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1.记住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内容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3.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印刻现象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

屈赖恩(Tryon,R.C.)的白鼠走迷津实验(第七代差异显著)——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顿(Galton,F.)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遗传决定论;哈洛和他的同事隔离恒河猴实验——环境决定论的早期经验作用;墨森总结了早期进孤儿院儿童的发展状况——环境决定论的早期经验作用;劳伦兹(K. Z. Lorenz)发现的“印刻现象”第三章1.儿童注意的类型与品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定向性注意和选择性注意4.感统失调、感觉剥夺与感觉超负荷儿童感知觉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感统失调(信息超载和信息不足)、感觉剥夺与感觉超负荷这三种常见的感知觉障碍。

第五章1.学习理论及其代表性人物(1)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2)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3)以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顿悟—完形学习理论,(4)后来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华生的行为“习惯说”或称“刺激—反应说”为代表、(5)以美国的斯金纳为代表人物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6)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7)以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8)以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9)以冯•格拉塞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条件反射的种类反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3.强化的种类(要会运用,可能举例进行判断)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与负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