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09d82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 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 子构成的,因此原子核带正电,其所带的正电 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大得 多,质子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 1 836 倍,因此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 2 个电子); (4)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
(n 代表电子层数).
+ 11 2 8 1 钠 Na
+ 20 2 8 8 2 钙 Ca
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有很 大影响。
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如多数金属原子; 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如许多非金属原子;
也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 子,如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原子。
第2课时 原子质量的计量 原子中的电子、离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导入
1 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7×10-26 kg, 1 个铁原子的质量为 9.288×10-26 kg。 书写、记忆和运算都很不方便 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计量原子的质量
新课探究
原子质量的计算
以碳 12 原子的实际质量(1.993×10-26 kg) 的 1/12 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①相对原子
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 个碳原子质量的1/12;③√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 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
是“千克”;⑤√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 和中子数之和;⑥√ 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 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D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7b5f9b14e852458fb5767.png)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原子中的电子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微观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已认识原子中的电子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把微观知识宏观化,理性知识感性化,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佐证认识原子中的电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原子中的电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在上节课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本节课着重学习核外电子的有关知识。
而原子中的电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性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层离核的远近与电子的能量有关,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强调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是指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知道离子的表示方法。
对原子、分子、离子进行比较。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解释微观世界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符号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知识的兴趣。
(2)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子中电子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原子中的电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原子中的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836bd9fa551810a6f5248673.png)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排布特点:电子在 核外是按照能量由 低→高,由里→外 分层排布的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高速运动)
• • • • • 1、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4、先排满里层再往外排电子 5、最外层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氦2个)
7个横行,18个纵行。每1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 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请你回忆: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依据是核外电子 运动的能量不同。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 图表示。 3.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4.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由原子 得失电子形成的。 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的性质具有一 定的规律,形成了元素周期表。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种类 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4个
原子的化学性质
易失电子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电子
部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8个(He为2个)
离子
+11 2 8 1
+17 2 8 7
钠原子Na
氯原子Cl
+11 2 8
+17 2 8 8
NaCl
钠离子Na
+
氯离子Cl-
离子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失去2个电子
•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上离 子所带电荷数及所带电荷 的正负。例如Mg2+、S2。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317d988e9951e79a892735.png)
❖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 中子不带电 ❖ 质子数=电子数
正负电荷 总数相等
原子不显电性
【稳固练习】
【稳固练习】
【稳固练习】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什么?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2.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内除电子外还有体积很小,质 量很大的粒子。
这个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
原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核
有 关 原 子 的 假 设 之 三
卢瑟福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原子行星模型:
1、原子的中央是由很重的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 2、远离这个核的是很轻的带负电的电子。 3、电子绕着核转,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
【动画展示】
一:原子结构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用其他的方法是可以再〕
原
中子〔不带电〕
子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质子数) 。
阅读上表〔表4-1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一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 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近 代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二:汤姆森原子模型——葡萄干
面包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 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面包〕,在这个球里 面散布着很小的带负电的电子〔葡萄干〕,这些电子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df51f04941ea76e59fa040d.png)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班级:一、单项选择题1 .小丽同学在学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形成了以下熟悉,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原子由居于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C.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2 .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氮的原子结构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C.氯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D.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3 .以下相关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自行车轮胎暴晒后炸裂一一分子间间隔变大B.水通电分解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一一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一一瓶中气体一定是A. 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B. 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C.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响产生共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4 .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成绩:A. 表示的是质子CO25 .稀土元素镐〔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镐属于非金属兀素B.镐原子的质子数为66C.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D.稀土资源需合理利用和保护6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稳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c相对应的是〔〕A.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7 .以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1-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①②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小的是阳离子8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以下关于衰变后的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碳原子核, 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9 .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可知,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12B. 14C. 16D- 2410 .分子和原子根本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分子不停运动,原子不动D.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 .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12 .醋酸结构式如图.以下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o魂题干o乱展子O氧用六A.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醋酸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是不相等的C.醋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每个醋酸分子中有8个原子核13 .分析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两者电子层数相同 D.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14 .以下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有导电性C.夏天烧烤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具有可燃性D.金刚石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15 .硒是人体中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硒原子的质子数是 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以下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中子数为45B,原子序数为34C.核电荷数为79D.核外电子数为3416 .以下对分子、原子、离子的熟悉正确的选项是〔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物质C.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17 .下到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B.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A.两者质子数不同 C.两者元素种类相同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2C.过滤、吸附、蒸储、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18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以下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两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两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D.水中氧原子的化合价为 -219.2021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 的葩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这种葩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5,相对原子质量为 133,那么其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A. 188 55 C. 55 7820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B.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如果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就变成了离子 D.分子里一定含有原子,分子大原子小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B.由⑥可知铭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gC.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D.③和⑤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1价D.水可以用来检验某些装置的气密性B. 78 78D. 23 5521 .关于以下符号或图本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25 .以下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C.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D.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26 .关于对分子,原子的熟悉,正确的选项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2 .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卜列对该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x 的值一定等于10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稳定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电中性的原子2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24 .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NaClC.①②属于同种元素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D. 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二、填空题27 . (4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以下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2)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 __.(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28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铝元素.(2)钙离子.(3) 3个二氧化碳分子(4)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29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以下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30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 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289,那么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31 . (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3个铁原子 ;②2个镁离子 ;③n 个臭氧分子 ;④在硫酸根离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6价.(2)某元素R 在人体内能调节体液平衡,缺乏该元素会造成心率不齐,过量那么会使人恶心腹泻.该元素的原①x 的值为;②该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③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面 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32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如图A 、R C D 四种粒子共表布 种兀素.(2) D 原子在化学反响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 元素和D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3 .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和;水是由 构成的.34 .我国创造较早且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奉献的三大化学工艺是BCD35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GJ⑨囚 四 ©(1)现以第三周期(第11-18号元素)为例,仔细观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11〜18号元素排在一行的依据是;(2)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 Z=;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Y= (填数值);(3)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4)钙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那么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 在上表中位于 (选A. B. C)处.36 .用化学用语填空:2N; 3个水分子 ;硫酸根离子 ;铁离子 .1 H2 He4M33 Li 6, 5414 Be曳0125 K10. 61 E C1 IZ. 01 7 N 14.018 0 16.0O9 F 1 LS. 00 10 Ne 纵13 1112 Mg 13 Mr HS ISP16 S17 Ci ItiAr 露9924,312配M 弭g翼,635.特39,薜(1)从图中查出硅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主族;(2)X2+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那么 X 的元素位于期表中第三周期,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3)图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 不同;(4)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组是;(填序号)① N& Cl ② O、S ③ F、C1 ④ Cl、Ar:5)假设图表示的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那么38 .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和如图的信息填空(1)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 ,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丙图所示粒子属于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甲、乙、丙三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3)写出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39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填序号)(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4) 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5) 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 ;(8)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9)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40 .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B所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响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填序号,下同);(3) 表示阳离子的有 , 其离子符号为(4)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41 .物质有微粒构成,请用微观知识答复以下问题.⑴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钠原子易 (填“失去⑵用微粒的以下特性填空(填数字序号):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八月桂花飘香是由于.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C. 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可以说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I C2、[WEI D3、[二】B4、【誓爰]A5、【香妾】B6、【普奏】B7、【迨玄】D8、【一】B9、【爸妾】D10、【注D11、J D12、:"】C13、【芭爰】B14、:..]C15、【答案】B-B17、1“:D18、【三五】C19、I岸安』e20、ID21、【铜目A22、I,【答支】A23、|A24、I【花友】A25、|【假设雍】C26、二、填空题【假设累:〔1〕原子;〔2〕原子族. 愦子;〔3〕分子,原子、中子;〔4〕原子郎调子和中子.1、2、团i6 g号口【苔有〔1〕衿子〔2〕原子心〕膑子近质子〔4〕分子、原表中子〔5〕电子[5〕质子和电子〔八质子和中子3、【香妾】614、【春当[rtOj soi- 14口〔或勺01 5、【三亲;二得到如56、「;- z r*「¥二£【一盆:造既制止巧楔襟罪 8、【工夏】电孑后数相同(2)1* 7⑶国(4 ) 201 至品,6⑵岸剧A.E 阳圻A【假设言】醛X&分②®⑤①⑤宜①®⑥②13、 [一有浮到 BDCN/AUE 14、10、 【艺会】两个题原子2/Fg/ 11、【一二]四"工都,二量化接咬于裁 15、 【笞到 9、。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探索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探索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3db70a6f1aff00bfd51e05.png)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分析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过程与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原子的结构的发现史探究过程中,树立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主义观点,以及敢于质疑,科学探究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重点:原子的结构2、难点:对原子结构的微观认识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自读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用具: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教学教程:复习:1、分子有哪些性质?举例说明。
2、水分解,合成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两个实验可以获得那些信息?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内容,乘上启下,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导入:通过学习我们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是不是一种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呢?(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思考并做出有关判断通过提出的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探究释疑,合作交流: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球体呢?至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带负电的电子,人们才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原子的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转换。
{出示}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撞击金箔实验图示利用多媒体投影α粒子撞击金箔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一部分改变了运动方向,而有少数的被反弹回来呢?{讨论}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总结点评}:绝大多数通过说明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
有很少的被反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微粒了。
并且说明这一部分带正电,且体积比较小那么这个质量比较大的粒子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图,学生观察卢瑟福的α粒子撞击金箔实验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汤姆森的观点,卢瑟福的α粒子撞击金箔实验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对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原来抽象的事物变得比较形象直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意识。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课件 第一课时(26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课件 第一课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0eae860b4c2e3f572763c4.png)
在原子结构中, 核外电子数=核 电荷数
因此整个原子就 不显电性了。
在原子结构中就有了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核电荷数(或质 子数)。
. 原子
乒乓球
地球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 都比电子大得多,质子质量 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因 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 原子核上。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金
金钢石
原子的基本性质:
➢ 质量和体积很小 ➢ 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 ➢ 总在不断的运动
思想升华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道尔顿实心球——汤姆森西瓜模型——卢瑟福有 核模型——薛定谔电子云模型——?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 辛,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家不懈探索,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 步步走向深入,走向未来……未来人们对原子的认识将会怎样,这肯定不是终点,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名称 氢 氧 钠 氯 碳—12 碳—13 碳—14
符号
H O Na Cl C—12 C—13 C—14
质子数 1 8 11 17 6 6 6
中子数 0 8 12 18 6 7 8
核外电子数 1 8 11 17 6 6 6
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
➢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 原子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2.钠原子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则钠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是( A )
A.11
B.12
C.23 D.1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③一切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⑤原子不显电性 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⑥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第3节原子的构成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第3节原子的构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63e8c36edb6f1afe001f27.png)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逐步认识到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质量的计量。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原子的结构(1)【自学探索】:阅读课本36页第一自然段后回答问题1.1897年汤姆森实验的新发现是什么?2.电子是否带电?带何种电荷?3.电子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判断:1.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能再分的论断。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不带电,而电子带负电。
()4.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用其他的方法原子仍可以再分。
( )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金箔就是加工的非常薄的金片,金原子几乎是单层排列。
(2)α粒子实验1.汤姆森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结构是什么样的?2.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发现了什么现象?3.什么是α粒子?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推论1.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一个和核外带负电的若干个构成的。
原子核由和构成,质子带电,中子电。
质子的质量和中子的质量。
质子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阅读课本38页“活动天地”2—3,完成下题:1.在原子中:数= 数= 数2.判断:(1)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2)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3)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电子()(4)原子对外不显电性()(5)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质量()(6)原子一定比分子小()(3)原子【学生练习】:阅读课本38页最后自然段后回答问题:1. 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7c33795ddccda38366bafd0.png)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一、原子的构成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
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
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
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5e1a62cfc789eb172dc8a2.png)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2.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原子的结构1.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依据有哪些?3.阅读课本认识原子的结构,思考交流: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材料阅读: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3)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
(5)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若能分你的证据是什么?二、认识原子中的电子1.阅读教材,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并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尝试画出钠原子、氯原子(17个质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的性质的影响,分析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的可能情况。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2)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3)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课件展示氧原子结构图)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共20张PPT)
![鲁教版九上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5637cd4693daef5ff73d3e.png)
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质量
碳12原子质量
×
1 12
★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1”,但不写出
★(在低序原子中:)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一、原子的结构
1、α 粒子的散射实验 2、原子核特征 3、原子的构成
元原素子的化最学外性层质电决子定数于决原定子元的素最的外化层学电性子质数。。
一、原子的结构
1、α 粒子的散射实验 2、原子核特征 3、原子的构成
4、探寻原子构成规律
二 、相对原子质量 三、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定义
2、离子符号的表示
四、离子的形成
+3 21 +4 22 +5 23 +6 24 +7 25 +8 26 +9 27 +10 28
Li Be
BC
N
O
F
Ne
+11281 +12282 +13283 +14284 +15285 +16286 +17287 +18288
Na Mg Al
Si
P
S
Cl Ar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个 ( He 2个 )
2、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
X值应为_1_0_,该原子的符号
是_N_e__。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 离子,那么X值为_1_2_,符号是_M_g_2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3310c667ec102de3bd8967.png)
第三节原子的组成讲课稿三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第一感谢学校给了我此次学习和锻炼的时机。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原子的组成》,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提出责备与建议。
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剖析、教法剖析、学法指导、教课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省六个方面说说我的教课方案。
一、教材剖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包含原子的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要点介绍原子的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而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状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纳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经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①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②初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足利用教材供给的图、表等资料,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归纳等方法获守信息并进行加工。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教育。
②联合张青莲教授的优秀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课重、难点要点是原子的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和相对原子量看法的形成。
二,学生剖析我们学校地处偏僻地域,学生课外知识有限的,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讲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供给一些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破难点。
幸亏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看法,初步研究了物质组成的神秘。
可是,他们其实不知道原子能否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究竟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教法剖析:基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波及的实验较少,所以在教课中采纳研究议论法、情形教课法、剖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议论相联合来进行教课。
四、学法指导: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想为主,理解抽象的看法和结论存在必定困难,在教师指引和帮助下,学生能睁开想象,经过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共15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bf2ef8de80d4d8d05a4fec.png)
E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C
2、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BCE 3、属于原子的是 ADE
4、属于阳离子的是 C
5、属于阴离子的是 B
6、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D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按照能量由低→高, 由里→外分层排布的 排布特点2: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 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 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 15 2 8 5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也叫最外层)
+2 2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 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11日星期四7时28分56秒07:28:5611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7时28分5 6秒上午7时28分07:28:5621.11.11
Mg 2+
离子所带电荷数
Cl 若离子所带电荷数=1时,
-
(1略去不写 ),如
想一想怎样表示? 两个镁离子: 2Mg2+
氧氧离原子子结结构构示示意意图图
oO2- +8 2 86
我们知道,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 子,那么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吗?
Na
Cl
失 去 一 个 电
得 到 一 个 电
子
子
_
4、离子也是构N成a+物质的一种粒子Cl
NaCl
点燃
钠 + 氯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索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索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22961816fc700abb68fc36.png)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推论物质的原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结合质子、中子及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数据,推证“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初步了解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对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培养质疑、反思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与教材相关的课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由此“打开”原子,步步深入了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等,变化的事实,但是对学到的微观知识认识的仍很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并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及模拟动画等,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想象和推理,从而促进理解。
【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电子(-)原子{ 质子(+)原子核{中子(不显电性)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公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2.3原子的构成(34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2.3原子的构成(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c9e4121711cc7930b7164e.png)
分 析
相对原子质量 =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一个钙原子的实际质量 =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一个钙原子的实际质量= 40× 1.993×10-26 Kg ≈ 6.64×10-26 Kg
原子构成
原子中的电子
温故而知新
原子核
质子
一、原子的构成:原子
最外层 电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第二层(最多容 纳八个电子)
电子层
原子核
+12 2 8 2
层内电子数
第三层也是最外 层(最多可容纳8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个电子)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 子)
各层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
的电子层上,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 能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2. 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n电子层数) 3.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最外层电子部不超过8个(前18号元素)。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
不同点 再分,变成新的分 再分,没有变成其他
子
原子。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 合形成分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的真实 质量
原子质量 质 量(Kg)
氢
1.67×10-27
氧
2.657×10-26
铁
9.288×10-26
原子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极不方便。 国际上采用相对质量
2.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当中,每个结构代表的是什么?
3. 离子有几类,它们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4. 根据P41“原子的稳定结构”,完成下列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原子的结构(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电子在______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构成的。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______,都比电子的质量______,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上。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______。
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______,②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③弧线表示______,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______之和。
3.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多数______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许多______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______的。
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______的原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_____。
m,则实际质量为g n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g______。
若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
6.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x的值为_____;(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A B C7.如下所示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铁是由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水是由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a=时,该粒子是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8③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______。
8.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小虎认为:“这个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正确还是错误_____,原因是______9.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填序号)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C电子层数D质子数(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10.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两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11.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实心球体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2.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13.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下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abcd B.abc C.bcd D.ad14.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1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⑤化学计算一般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④⑤C.③⑤D.②③15.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A.B.C.D.16.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17.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C.氯化钠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18.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D.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19.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20.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3.348×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 B.2 C.3 D.421.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右图表示的是金属原子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该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化学性质相似2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23.学习科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24.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A B.B C.C D.D25.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26.小美从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它有两个电子层B.它的核电荷数为12C.它表示阴离子D.它表示相对稳定结构27.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6个质子和8个中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电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28.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的粒子符号为Na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④中x可能为8参考答案1.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差不多 大得多 原子核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详解】(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一个电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原子核,②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碳-12 112相对质量 11212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质子数与中子数【解析】 【详解】以一个碳-12原子(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1-1212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3.正 阳离子 金属 负 阴离子 非金属 不变 稀有气体 【解析】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多数金属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许多非金属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只是核外电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稀有气体的原子。
4.原子 离子 【解析】 【详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
5.12nmM-N 【详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ng12n=1m mg 12⨯。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M-N 。
6.35 B 【详解】(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x=2+8+18+7=35;(2)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关系密切.溴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与B 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所以,性质相似. 故答为:(1)35;(2)B .7.原子 分子 10 阴离子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微粒种类的依据是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1)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①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10a =。
② 8a =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属于阴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③ 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氯化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8.错误 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而该变化中原子变成了其他原子,所以这种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详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即原子的种类不变,而该变化中原子变成了其他原子,所以这种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9.A 离子【详解】由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在原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故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10.原子很小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或原子核很小,或原子核带正电,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或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或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或原子核中有带电粒子,或原子核由不同粒子构成等)(作答合理即可得分,写出二条即可)【详解】根据原子构成示意图可知,原子的直径很小,说明原子也很小,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