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今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论文】

论当今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论文】

题目:论当今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

关键字:医患关系看病贵看病难信任医疗制度媒体舆论医闹医疗改革未来信仰

摘要:2012年开年以来的一系列医务人员伤害事件将医患关系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伤害事件的动机,是事件主角对医务人员(尤其医生)深深的仇恨、以及广大民众对医务人员泛化的仇恨。仇恨的原因,可以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病贵与以药养医的制度;(2)看病难与医生人文关怀不够;(3)医疗纠纷中的医患立场与医闹、媒体。各种势力的相互博弈,形成恶性循环,医患之间相互放别,不再信任。医生处在这中央,有他的艰难抉择。医疗的未来决定于制度的改善、医生和整个社会向善的力量。

正文:

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一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一未成年患者杀死优秀的医学硕士生王浩。这个事件以及同仁医院徐文事件等一起,伤害了很多医务人员的心。

然而,人民网发布相关消息后(发布当时为弄清始末,,消息中称“疑似医疗事故”),调查称网民的评论中超6成民众对哈医大杀医案“高兴”。这则消息一出,受伤的是所有医务人员。

民众对医生哪来这么大的仇恨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病贵与以药养医

通用公司要倒闭了。加拿大工人的一般时薪是22美金,而汽车工会的工人时薪是62美金。这种造价的车在世界范围内是没有竞争力的。但其中的原因分析之一令人印象深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平均每生产一辆汽车就拿出2000美金支付员工的医疗开支。而我国一直用廉价劳动力保持国际贸易的顺差。即使利润微薄,江浙的小厂也能做下来。这样的优势背后是很多的牺牲:没有加班工资,没有保险金,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必要的工作安全保护,没有许多。如果把一切都规范起来,加班给双倍工资,加上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金,结果将是立竿见影的:很多工厂就关门别做了,做不了。

如果中国能够做到,品均每辆汽车里有2000人民币用作医疗开支,每支牙膏里有2毛钱的医疗投入,每个人工资里有一份强制性医疗保险,中国人看病还会这么贵吗?

就从定价上看,中国看病与美国能相比,是不贵的。美国药品研发需要的时间和FDA批准推广上市的难度使每颗药都很金贵。国人看病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要从病患个人的腰包里出。中国老百姓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存一辈子的积蓄,到老或者还没老,很可能就因为一场大病,全丢进了医院,心疼是当然的。

而政府财政支出给医院的部分,只占医院支出中很小的一部分比例。医院虽是公立机构,却要自己创收,去养活医院里的医生、养活这些机器。

由此就不难理解,病患用医生积蓄来看病,最后全进了医生的腰包里,即使

医生不收红包,他也会怀疑医生故意开药、多做检查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医生本该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变得以公谋私不能不说是一种道德沦丧。

恨就此生发。

2)看病难与医生的人文关怀

看病难也是中国人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挂号窗口每天排起游龙一样的长队,像菜市场一样繁忙几乎是每个三甲医院的情形,而二甲甚至很地段一点的医院、卫生所却门可罗雀。医生的书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经验。小医院越没人去,医生就越没经验,去的人就越少。无限恶性循环……再小的病大家都爱上大医院看,其实病人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我凭什么花钱,给小医生练手?

大家都明白,所有的大医生都是从小医生成长来的。但是大家都不想吃亏,都没想到这样下去医生群体会青黄不接,最终没有人给下一代看病。

这也是医生行业的特殊性:越老越吃香。

所以人们开始抱怨,排一个专家号要3点起来去排队,省力点从黄牛那里买,价格却高的可以上天了。大家宁愿等专家教授等的耽误了病,也不愿意给小医生看。

专家门诊每半天3~4个小时要看几十个号,算算平均每个人就5分钟。哪里够中医一个望闻问切?于是大家开始抱怨医生只顾埋头写病例,开检查,不多两句嘘寒问暖,不多一点人文关怀。医生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此又不得不对比国外,且不说许多国家一个专家一天只能预约5个号,某些地区医保还都指定了每个患者去你居住地的医院看病,如果你私自要调换医院,保险的额度还有改变。一天5个病人,我可以一个人花一个小时仔仔细细给你看了。

大家茶余饭后聊起就医经历,共鸣的是“看医生冷脸”。仇恨继续生长。3)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立场与职业医闹、媒体舆论

中国人本有祸福相依的命题,劝道世人看淡得失,认识天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东西不可请求,没有缘分也是枉然。但现代社会倡导科学,有神论和宿命论都被搁置一边。一部分病人理解的科学,是相当片面、不科学的。

病相复杂,很多同病不同症,同症不同病。不说疑难杂症,就是普通感冒,美国每年死于普通感冒并发症的人就有三万六千人(心术第8集,称数据可靠),更不用解释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即使是CT、MRI也只是了解构造的一种手段,呈现出来的和我们手术中看到的可能相去甚远。最基本的阑尾手术,非常有经验的外科主任也有在手术台上3小时才找到阑尾的事迹。人和人有不是不一样的,不是大家都长了一双眼睛一张嘴,大家就可有用同样的药,做同样的手术,有一样的治疗效果。极少但总存在一些人对几乎所有人都不过敏的东西过敏,甚至因为过敏失去生命。

但患者很难理解。感冒并发一个心肌炎就去世了,他们认为这里面必定有医生的失误,死于感冒和死于癌症是两回事。医院一定要为他们的“过错”赔偿。

患方集全家、终生之所蓄,倾囊而出,只换来病人撒手人寰,现实的确很残酷,但看病不是别的买卖,你付了钱,就能买个药到病除。

对于患方不能接受的“意外”,理解为医生的“事故和失误”,多少能让他们心里有个着落。这便有了医疗纠纷。

再来谈谈医疗纠纷中医院不战而败的尴尬地位。

医方可以在公堂上不承认意外是诊治的错误,但患者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其中有蛮狠的,更是有足够的精力天天来医院挂横幅,烧纸钱。咒骂“黑心医生道德丧尽”。为了求和谐,医方只能在对峙中败下阵来。医院还要正常运作,患者还要来看病,医生还有骨子里的责任,要以大局为重。医生都该是悲悯的,怜惜众生的。患者是弱势群体。所以想要息事宁人,不管对错,都得出一笔。

长此以往,更催生了“职业医闹”这个千夫所指的行当。这就像是医患纠纷这个炎症,最后却生了医闹这个毒瘤。

而不良媒体也从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噱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这块放大镜,民众了解了许多极端的例子。当然社会需要媒体的舆论监督,但它将恶放大,淡化了更广泛存在的善。

各种力量相互博弈,产生了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失。医生和患者对立起来,我们都知道90%的患者都是善良的,通情达理的,但不知道10%来着不善的患者怎么样混迹其中,所以为了防备着10%,医生只能对每个患者都留有余地地去沟通,让患者自己做治疗方案的选择,而少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意见、更完善的做各项检查以免漏诊误诊。而患者也怕遇见医生行业中少数良莠不齐的“莠”,开始用录音笔录下医生的每句话。就是因为这小部分人的恶,让大家把善良都包裹起来,形成了厚厚的心墙。大家都带着对彼此的防备合作对抗疾病。信任的建立需要数十、数百年,但信任的丢失可能只要区区十几年,甚至短短几年。

在整个医患环境的中央,站着的一直都是医生。医生面临这样的环境,要做困难的抉择。

《心术》的制片人之一孙昊,在幕后花絮中说过,医生是“趋向道德完善的社会人、自然人”。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医生的责任和当前形势下的坎坷。一、医生和警察、律师、法官一样,都坚守着这个社会最后的责任和信仰。面对地沟油、三聚氰胺等等让人丧失信仰的礼崩乐坏的社会大环境,民众需要医生是坚挺的最后几根脊梁之一。医生有三重境界,(1)下医治病救人:能看好病人的疾病,一个技工的标准;(2)中医人文关怀:你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悯人之心,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3)上医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医生也许偶尔能治愈,但要经常去帮助,时时在安慰病人。正如白岩松所说,沟通、关怀和爱永远是解决办法,去沟通,能让患者理解医生的善,能获得病人的信任,这点非常重要。二、医生也来自每个普通的家庭,他也需要维持生计,以此为生。如果医生的收入不用和麦药挂钩,医生的白色收入能和他们的付出对等,和教师一样,那么我想医生就不用挣扎着在养家糊口和开药之间做抉择了。多少医生退休以后哪怕到门诊逛两圈心里都是舒坦的,因为他们半生奋斗在这里,这种成就感很微妙。大多数医生都有仁爱之心,如果制度好,他们不用每天苦苦煎熬在这份仁爱和自己的收入之间。

医疗改革一直在进行着,未来终有一天,医院会从一个企业、一个盈利机构这个尴尬的立场,转变为福利机构,医生不用不情愿却不得不披上买药这身狼皮。但时下,我们正处在转型期,阵痛是少不了的。每个医生都必须是两个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