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毕业论文:张骞西使新说

合集下载

浅析张骞“凿空”之举及其历史意义

浅析张骞“凿空”之举及其历史意义

浅析张骞“凿空”之举及其历史意义作者:李瑞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18期[摘要]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寻求友好邦交和政治联盟为目的的外交家、探险家,他“凿空”西域,刷新了西汉王朝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原同西域广泛联系的开始,也意味着古代丝路商道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始,对于加强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人类的文明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张骞;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18-02“凿空,开通也”,?譹?訛历史意义巨大,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记载了张骞的功绩:“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张骞“凿空”之举打开了中西方直接交往的大门,使内地和西域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联系。

他两次出使西域,长达20年,行程万余里,贯穿多国家,近年来国内外给予这条古代东方商路以持续的关注和热情,张骞堪称是“一带一路”理念的最早践行者。

一、张骞“凿空”之举(一)张骞及其所处历史背景西汉建立初期,由于连年征战,国贫民乏,当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入侵之时,汉初的皇帝们大多数采用的是消极保守的防御政策。

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 [摘要]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寻求友好邦交和政治联盟为目的的外交家、探险家,他“凿空”西域,刷新了西汉王朝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原同西域广泛联系的开始,也意味着古代丝路商道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始,对于加强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人类的文明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张骞;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18-02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国力渐盛,政治上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社会上经济繁荣得到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个人简历范文

张骞出使西域个人简历范文

张骞出使西域个人简历范文以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张骞的角度出使西域个人简历为例。

生平经历:张骞,字季常,汉族,西汉中期儒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前164年,出生于汉中郡南郑县。

少年时,他在家族中接受了严格的儿童教育,培养了他扎实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智慧。

成就和经历:1. 年少有为:年轻时,张骞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决策能力,在汉代官府于公元前139年发起的赐姓活动中,张骞因为在修筑长城期间的重大战功而被封为公爵,凭借着这个荣誉地位脱颖而出。

2. 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汉武帝之命,率领着一支由100多名官兵和近千名随从组成的使节团前往西域。

他们的使命是与西域蛮夷交往、开辟新商路,以及探索出使途中的安全问题。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到达西域,并同当地各族人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贸易合作。

3. 外交策略:张骞倡导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与西域各族建立友好关系。

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推动了汉朝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他为西域各族人民搭建起了通往中原的桥梁,缔结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扩展了中国的疆域。

4. 历史纪录:张骞还撰写了《史记·张骞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详细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他的勇敢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汉朝历史上的传世名人。

退休与离世:张骞在公元前114年退休回京,为汉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将西域的文化、物产带回中原,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并在后世流传至今。

大约在公元前113年去世,享年51岁。

总结:张骞的个人简历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和伟大的历史功绩。

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节,他不畏艰险,开扩了国土,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力。

他的外交才华和智慧为后代树立了榜样,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杰出代表,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外交遗产:张骞的出使西域开创了中国与西域地区直接交流的先河。

他通过友好交往和贸易合作,使得西域各族对中原文化和商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关于实践的议论文

关于实践的议论文

关于实践的议论文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实践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实践的议论文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记只专注于书本,不免枯燥乏味。

游学这一新模式的倡导,更能让学生切身体会。

可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他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

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买,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

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直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三澍,十年“隐居”杭州,只为实践真理。

毕业之后,大学同窗各奔前程。

而他一个人跑到杭州,在西湖岸畔流连,或作画,或沉思。

偶尔帮人搞装修,工地上的活儿样样舍得起放得下,这段经历,令他受益非浅,诚如他所言:“搞建筑设计最忌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亲身实践,让王澍折挂世界建筑诺奖。

因为知道实践的重要,有了哥伦布避风斩浪,扬帆远航,发现新大陆的壮举;有了哥白尼苦心观测,创立日新说,写出《天体运动》这部巨著;更有张骞鞍前潇洒,开通丝绸之路,鉴真东渡,开辟海上航线。

他们无不告诉我们:躬行实践的重要。

赵括的“纸上谈兵”仍响在耳畔,因为忽略实践,饱读兵书的他只能眼看着士兵被血淋淋地踏在敌军马下。

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使中国日新月异,焕以夺异光彩。

青春路上,走出书本,且行且思,用实践撷一高枝珍果,笑看人生。

走在生命路上,勿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用实践赢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关于实践的议论文2在我生活里,启示虽多,可对我的影响大的几乎没有什么,唯有一次启示,被我记得牢牢的,像昨天刚发生似的。

从张骞通西域看中华民族的开创精神和民族的聚合力——谈七年级历史新课改中的情感教育

从张骞通西域看中华民族的开创精神和民族的聚合力——谈七年级历史新课改中的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知识点虽然不多但其所涵盖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深层次的教师的主导意识不仅在预案中完整体现更要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方式在过程与方法中体现出来在实践与学生学习互动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动手练习大胆质疑展示能力的全过程借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维普资讯
1 . 目标 :课程标准 ・ 知识 《 实验稿》 除了要求学生对 历史史实的掌握外 , 还提出“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 知 识迁 移 能力 , 步 了解 一定 的 归纳 、 析 和 判 断 的逻 逐 分 辑 方法 ,初步 形成 在 独立 思考 的基础 上得 出结论 的能 力。” 依此 , 本课将“ 张骞通西域经过 , 中央对西域 的有 效 管辖 , 绸之 路 ( 海 ) 丝 陆 和班 超经 营 西域 ” 内容 作 为 的 基 本知 识 , 引导学 生 在此 基 础 上 , 步 认 识 中国历 史 并 初 文 明是 中原人 民和 边疆 少数 民族 共 同创 造 的 ,认 识 到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初始 ,是 中华民族主动 开创与世界文明沟通的奠基性的工作 。 2 . 目 :课程标准 ・ 能力 标 《 实验稿》 出“ 提 不刻意追求 有 中国特 色学科 体 系 的完整 性 ”我认 为 并 不 意味 着 不 , 要 求历 史 学科 体 系的完 整 ,历 史 学科 的完 整 体 系是 一 个 科学 的体 系 。一 个专 业 的历 史 教 师对 此有 着专 业 的 认识 。 本课的内容与第 l 课《 2 大一统的汉朝》 在内容上 有 着 必然 的联 系 , 汉 一 统 整 体 的 一 部 分 , 是 因此 , 了 为 培养学 生综 合 归纳 的 能力 ,必 须 增加 汉 一 统 与边 疆 开 发、 民族 问 的融 合联 系起来 , 养 学生 在 诸 多 历史 现 象 培 中 , 考 内在联 系 的 能力 ; 过 丝 绸之 路 带 来 的东 西 文 思 通 明 的交 流 , 养学 生广 阔 的历 史视 野 , 考 由古 代 文 明 培 思 交 流 给今 天社会 大 市场 交 流带 来 的历 史 反 思 ,培 养 学 生跨学科 的综 合思 维 能力 。 3情 感 态度 与 价值 目标 :课 程标 准 ・ 验 稿 》 求 . 《 实 要 理解 并热 爱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 化传 统 , 形成 对 祖 国历史 与 文化 的认 同感 , 步 树 立对 国家 、 初 民族 的历 史 责任 感和 历史 使命 感 , 养爱 国 主义 情 感 … …” 培 纵观 中 国历史 的民族 关 系 ,说 到 底就 是 一 个 交流 、融合 及 聚 合 、 展 的关 系 。这是 我们 今 天 中华 民族 团结 、 发 的 发 奋 基 点 。因此 , 引导学 生 学习过 程 中必 须完 整体 现 这些 在 知识 , 设 置 这 一 目标 时 , 先 应 明确 , 学 生 认 识 到 在 首 使 少数 民族 对边疆 开 发作 用 的重 要 性 ; 次 , 其 认识 到 中华 民族 的文 明是 5 6个 民族共 同缔造 的 。学 习 张骞 、 超 班 为报效 祖 国 、 固 民族 团结 和联 系 , 创 世 界文 明 交 流 巩 开

张骞得安石国榴种入汉考辨

张骞得安石国榴种入汉考辨

张骞得安石国榴种入汉考辨石榴的引入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西域交流史。

石榴在晋以后的文献中基本认为是张骞引自安石国。

石榴在3、4世纪之前的文献记载中没有什么记录,安石国这个国名也没有见于正史中,这决定了它传统说法疑点重重。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均没有机会从安石国带回石榴。

文章通过文献考察推证、借鉴,前人经验,找到安石榴的真正入华历史——石榴是由张骞之后的使者从安息国带回汉地。

标签:石榴;张骞;西域;安石国;康居国;安息石榴,亦名安石榴,在中国别名丹若、沃丹、冉若、金罂、金庞、天浆、石榴等。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笔下的文采,但是对于石榴的史学考究做得并不多。

尤其是对石榴的起源问题,一直都有很多疑问和分歧。

这种疑问的根源是缺乏石榴传入时期(即西汉)的直接文献记录,甚至直至公元3世纪、4世纪之前都没有石榴的记录。

现存最早的记录应该是晋代陆机《与弟云书》(详见下文),后世一些文献基本与此说法相同,但是仍有其他文献与此有矛盾的记录;《本草纲目》中的安石榴篇记录此名字来源于《别录》(已失),但是却有没引原文;《药性论》、《本草拾遗》、《本草衍义》中只有关于石榴的植物学叙述,却没有关于其历史的记载;宋朝苏颂《本草图经》只是说石榴来自西域,①却没有对具体哪个国家作论述。

总之,在石榴的传出国家及传播人物等问题上,史籍没有给我们一个好的答案。

一、对张骞与石榴关系的探索遍及我国南北的石榴,传统认为是传自西域安石国的,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如下文献资料:西晋陆机《与弟云书》云:“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

”②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四中有陆机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

涂林,安石榴也。

”卷十的“果”一篇中记载有《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蒲桃。

”封演的《封式闻见记》卷七记载“汉代张骞自西域得石榴、苜蓿之种,今海内遍有之。

”明代《群芳谱》记载:石榴“本出涂林安石国,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篇一」我读了一片课文叫《丝绸之路》,我大致给大家讲讲。

有一次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的袍子很漂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听说美丽的长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那时没有飞机、汽车是怎样把中国丝绸送到遥远的罗马的呢?在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西域”共同抗击匈奴。

但是在路上就遇到了匈奴兵,张骞一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也被当成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后,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

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在一天夜里逃了。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的到了西域各国,并了解了哪里的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然后一起打败了匈奴,打出了一条路。

张骞用了一生的精力打通了这条路,表现了我们中国人是很厉害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篇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

张骞是第一个走过丝绸之路的。

张骞让世人知道它并不是无法通过的!人们通过它。

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联系在一起。

从那以后以前中国所没有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虫、黄瓜、芝麻、无花果。

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被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并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过多次文化交流。

中国人将国外文化长处加入中国艺术中,中国艺术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切是从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踏上这伟大的路时开始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篇三」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历史上,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本拉登和ISIS,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的机遇和梦魇。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通史、一部人类简史,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评价: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试图站在中间地带,站在喋喋不休的东西方争论之间,在喑哑失声的中东-中亚立场,来重新梳理阐释我们人类最近两千多年所走过的发展足迹。

张骞出使西域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

张骞出使西域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

张骞出使西域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骞出使西域优秀读后心得阅读感悟篇1在中国古今时代中,有许多的英雄先烈。

是他们,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知识;是他们,让我们享受到了新的生活,创建了新的国家;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这段日子中,我学习了《丝绸之路》这一课,并认识了创建“丝绸之路”开端的张骞!初识他的时候,我只知道他只是一个运货的而已,可我没想到他却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电影有许多镜头,使我目不暇接,但最使我记忆深刻的画面。

就是匈奴抓住了张骞让他见单于时,要求去节墨面的情节。

当时,我看见张骞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脸色发白,衣服破烂不堪,已经奄奄一息了。

这时,单于召见张骞。

侍卫走到外面,站到张骞面前,趾高气扬地说:“我们本单于要待见你,你要去节墨面。

”“去节墨面?那是对我们汉朝的侮辱,我就是死,也不会去节墨面!”“我说你这个张骞,是不是找死啊!”就在这时,单于说:“把他带进来!”张骞进去了,侍卫让他跪,他也不跪。

这时,我深深地感到张骞全身充满正义感,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当我听见“去节墨面”这个词时,感觉挺稀奇的。

在网上一查,原来是这个意思:“去节”是没收节杖,节杖在汉朝代表天子,则去节是对使节的轻视和侮辱;“墨面”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就是在脸上刺青,是一种惩罚。

髡首墨面以毁其容。

多么可怕,残忍的词语……可见当时,张骞是多么的气愤!对于张骞。

我有许多佩服之处。

首先在匈奴地带生活了整整十年,一般对普通人来说,饮食起居都已经不成问题了,就永远居住在这里吧,反正汉朝的人肯定都以为我死了。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可张骞不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即使被匈奴军一次次抓回来,可他总是锲而不舍,一直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议论文说理训练素材

议论文说理训练素材

【参考】 1、 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 言,反而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 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在认识到 自己任性、奢靡的弱点的基础上加以改正? 又哪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又哪能出现“贞 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假如李世民不敢直面魏征的批评而掩饰自 己的错误,假如李世民不能勇于对镜自责, 没有以人为镜时刻对照,他怎么能开创影响 深远的贞观盛世?正是他学会了照镜子,方 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成就了一代圣 君的美名。
• •
优秀文段:原文部分(第一段)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 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 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 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 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 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 璀璨人生! •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 • 总结:方法一——假设分析法
正反对比法提升法: 沉稳从无欲而来。(分论点)孟子曰:“无欲者, 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 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 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正面分析)如来佛祖抛 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 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 事则乱。(反面分析)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 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 襟。可见只有不为私欲所牵制,才能保持宠辱不惊、 从容来去的沉稳,才能于纷乱熙攘中闲庭信步、静 观云卷云舒。(结论) 分析:分论点+正面分析+正面例子+反面分析+反面 例子+结论

评价张骞的名言

评价张骞的名言

评价张骞的名言1. 张骞啊,那可是了不起的开拓者,就像在黑暗中点亮火把的人!想想看,他要是没去西域走那一趟,咱能知道那么多外面的事儿吗?例子:要是没有张骞,我们可能都不知道西域有那么多神奇的东西,这影响多大啊!2. 张骞真的太牛了,简直就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之星啊!他的勇气和决心,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例子:我们遇到点困难就退缩,再看看张骞,面对那么多未知都勇往直前,真让人佩服!3. 张骞呀,他就是那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启了那么多新的可能,多厉害呀!例子:别人都不敢去西域,只有张骞敢,这不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开了新的美食世界吗?4. 张骞绝对是个大英雄,他的功绩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谁能不赞叹呢?例子:几千年过去了,张骞的故事还被人传颂,这不就说明他像山峰一样让人难以忽视嘛!5. 张骞啊,那可是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的人啊,他的贡献能不大吗?例子:他带回来的那些东西和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变化呀,这惊喜还不够大?6. 张骞,简直就是行走的传奇,谁敢说他不伟大呢?例子:他走过的路,经历的事,随便拿出来一件都够传奇的了,这还不够伟大吗?7. 张骞是个超级勇敢的人啊,就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不畏惧任何风雨!例子:我们遇到点小风小浪就不行了,张骞可是像雄鹰一样在广阔天空中闯荡啊!8. 张骞呀,他可是历史的推动者,这作用可太大了吧!例子:没有他的推动,很多事情的发展可能就不一样了,这作用能不大吗?9. 张骞是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人啊,他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例子:当我们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张骞的精神,是不是就像被阳光照耀一样有了力量?10. 张骞,绝对是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人,他的故事就是一部精彩的大片!例子:他的经历那么精彩,可不就是一部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大片嘛!我的观点结论:张骞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

丝绸之路历史小论文

丝绸之路历史小论文

丝绸之路历史小论文篇一:论文——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内容摘要:丝绸是我国的特产,它已经有了5500年的历史。

丝绸被传到世界各地也是从我国古代唐代开始的。

它被世界各地人们所喜爱,被用做各种高级服饰的材料。

现如今国际贸易有了新的发展,而对于我国传统手工业的丝织品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会用我学到的知识来应对各种国际环境,把我过传统纺织品发扬光大。

关键词:丝绸、丝织品、服饰、市场丝绸是我国的特产,从古代的丝绸之路时便开始了丝绸在全世界的流通。

古时,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享受得到的奢侈品,而如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今,丝绸不再只是富人享受的特权,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不过,丝绸的需求量却没有因此减少。

丝绸良好的透气性和贴身的柔和质感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友人们对它的追求。

作为现代的女孩子,虽然我们还是很喜欢欧美时尚和日韩风情,但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对我们自己祖先所创造的纺织物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缤纷艳丽的服装世界中,我仍然坚信丝绸它还是独有着一股吸引力,那么就让我来继续为它发扬光大吧!古代丝绸之路由中国起始,穿越中亚,进入欧洲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我们的丝绸之路,但终点却会是再全世界。

而如今的丝绸之路也会与我的祖辈们一样分为海上与陆地丝绸之路之分。

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站——日本日本虽不在丝绸去往西方的路上但日本也受中国文化印象,在三国时期便传入日本,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的关系,从古至今日本仍然一直在中国进口丝绸做为高级的衣料,尤其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

时至今天,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仅从质量,甚至款式都要求极为严格。

他们不仅要求质量有保证同时还要求更多的样式可供选择,并且追求名牌和高标准的售后服务。

那么,对于日本这个市场我采取的策略就是高质量高价格。

由于日本市场需求量较大且支付能力较强,鉴于如此,我会大力提高质量和样式,并且加大广告投入和其他宣传,把品牌做成名牌,且提高售后服务,以此来迎合日本人的心理。

斯文赫定与张骞的西域之行及其影响

斯文赫定与张骞的西域之行及其影响

摘要:张骞出使西域是历史学中一个耳熟能详的重要历史事件,他使内地和西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联系。

近代,斯文赫定又一次进入西域,但这次斯文赫定的西域之行却被我们忽视,虽在学界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并非像张骞出使西域那样家喻户晓。

张骞出使西域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斯文赫定却以科学考察为方式、以文化联系为纽带,将西域又一次引入人们视线。

通过对斯文赫定与张骞的分析,浅述两位伟人的西域之行及其历史贡献。

关键词:张骞;斯文赫定;西域之行;影响在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关于西域的介绍始于张骞出使西域。

[1]经过十几个世纪的沉寂,西域又一次进入人们视野。

“截止到十九世纪,西方探险家已基本完成了对欧洲、美洲的科考,对南美洲、非洲等地区较为熟知”。

[2]到20世纪,随着地理考察的进展,西方学者逐渐把目光集中到亚洲腹地,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

[3]在此背景下,西域又一次被世人关注。

斯文赫定同张骞跨越千年,同西域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为西域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一、张骞与斯文赫定的西域之行介绍(一)张骞西域之行楚汉之争时,匈奴乘机扩张领土,控制当时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经常侵扰汉王朝疆域,自刘邦至文帝,鉴于国力状况,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以维持和平。

汉武帝时期,由于他本人的文治武功及国力强盛,对匈奴展开积极攻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骞登上了历史舞台。

据记载,“汉武帝下令后满怀报复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踏上征程”。

[4]他先后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度出使西域。

期间,他曾被匈奴俘获,在匈奴地区,过了几年囚犯生活,虽在匈奴娶妻生子,但仍不辱使命,秉持汉节。

当时的汉武帝,也只是听闻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并没有到过此地。

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使中原王朝同西域取得联系的使者,正是张骞的西域之行,使文献中有了西域的记载。

在他的联络之下,中原同西域联系加强,为我国以后庞大的疆域和现今的版图状况奠定基础,也为中原和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打下基础,影响深远。

有关历史小论文

有关历史小论文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三个转变:课堂容量普遍变大、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变浓;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空间。作为当代的年轻教师,我们有信心,有义务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新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有决心、有能力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为历史课堂增光添彩!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仿写与作文历史人物典型事例

仿写与作文历史人物典型事例

仿写与作文历史人物典型事例一、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又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如果没有爱迪生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没有他含辛茹苦、反复试验,哪里会有耀眼的白炽灯的及早发明!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理,哪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如果没有袁隆平的历尽艰难、遍试种苗,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辛苦试验、矢志不移,哪里会有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的出现!如果没有邓小平的废寝忘食、日理万机,没有他几千个日日夜夜的深入群众、反复探索,哪里会有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诞生!如果没有江泽民夜以继日、费尽心血,没有他十多年始终如一的考察研究、勤奋思索,哪里会有伟大思想“三个代表”的问世!二:依照下面的句子,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并要求所选的事实材料与推出的观点一致。

无论是经两代人写出《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完成《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忍辱负重写就千古杰作《史记》的司马迁;无论是苦心钻研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人,还是患有重病却探究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金;无论是勤学苦读数十载才完成鸿篇杰作《资本论》的马克思,还是尝遍百草终究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无论是运算推理十几年才发现“陈氏定理”的陈景润,还是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终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

三、在下文标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a.续写的句子要符合大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b. 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斜体字的句式相同。

“张骞”形象在日本历史小说中的新视角——以陈舜臣《张骞》为例

“张骞”形象在日本历史小说中的新视角——以陈舜臣《张骞》为例
D e c . ( 1 a ( 下)
“ 张骞 ” 形 象在 日本 历 史小 说 中 的新视 角
— —
以陈舜 臣《 张骞》 为例
钟 响
8 3 0 0 5 4 )
( 新疆师范大学 , 新疆乌鲁木齐
[ 摘
要] ‘ ‘ 张骞” 凿通 西域世人 皆知 , 他 不但 出现在 史书、 教材 中, 在文 学作品 中也时有登 场。 日本 作为与 中国颇
[ 本于 U 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并取材 中国历史进行创作。从二 战前 的武 田泰淳 , 中岛敦 到战 后的井上靖 , 司马辽太 郎, 陈舜 臣 , 以及壕本青史 , 伴野朗等 , 在 他们 的创作生涯 中都努力选取 中国史 料进行创作 , 极 大地 丰富 了他们 的创作领 域。以 日本 的作家数量 以及 中国历史为 题材 创作 文学作 品的数量来看 , 放 眼世界 文坛 , 恐 怕没有 哪个 国家 可以与 日本 比肩 。这 也给 中国的外 国文学研究 工作者提 供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6 . 2 4 . 0 8 8
有渊 源的邻邦 , 其近代作 家多有创作 以中国历 史为题材的小说 。本论拟 以 日本作 家陈舜 臣的小说 《 张骞》 为例 , 比对 中 日间张骞形 象的不 同。 [ 关键词 ] 张骞 ; 日本历 史小说 ; 形象 [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6 ) 2 4 - 0 1 8 9 - 0 2
的郎官 , 为人毅 勇果决 , 忠于职守。他不顾个人安 危 , 应募 出使 西域 , 很受武帝 嘉赏 。这一 年 , 张骞奉 武帝之命 , 率百余 随从 , 辞别西安 , 西赴万里绝域 ” 。 此外 由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 新 疆地方 史》 对 这段 历史 这样描述“ 汉武帝决定联 络大月 氏断匈 奴右臂 , 以彻底 战胜匈 奴, 于是招募志 愿 出使西域 的人 , 张骞 ‘ 以郎应募 , 使 西域 ” ’ 。 以上 或教材或科 普类丛 书 , 对定 格张骞形 象发挥 了极大作用 。

张骞出使西域论文

张骞出使西域论文

包头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论张骞出使西域院系: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专业:09历史学学号:***********名:**指导教师:吕喜林讲师撰写学年:2010 至2011 学年二零一零年十一月论张骞出使西域摘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发现西汉王朝对西域的开拓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西汉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张骞“凿空”西域促进了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融合,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和影响千年的“丝绸之路”,当时的汉帝国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影响整个东北亚地区千年之久的国际政治格局。

关键词:张骞;“凿空”;民族融合;历史意义一、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社会发展到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87年),史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凛庚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仔千陌之间成群,守间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人人白爱而重犯法”[4]。

可谓“财力有余,士马强盛”。

武帝于是“动远略”,开始讨伐匈奴、通西域,与外界交往。

武帝即位的第6年(前138年,建元三年)获悉,被匈奴驱逐西迁的大月氏任想报复。

武帝即派郎官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欲使大月氏与汉配合,夹击匈奴。

张骞率百余名随从刚出玉门关,即被匈奴抓获。

匈奴单于大怒言:“月氏在吴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听我乎?”张骞在匈奴羁留十几年后,方逃出匈奴重新西行。

沿途跋涉,射猎充饥,西越葱岭,经大宛、康居,终于到达出使目的地大月氏。

大月氏人自认为新居之时水草丰美,肥沃安定,又与汉距离遥远,所以不愿东返故地。

张骞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转到大夏,了解了大夏及周围不少邻国的情况。

一年以后,张骞取道南山,从羌中道返回时,又被匈奴所俘获,一年后,匈奴君臣单于死,趁匈奴内乱,方逃出匈奴。

张骞的生平事迹及历史成就新议

张骞的生平事迹及历史成就新议

张骞的生平事迹及历史成就新议摘要:张骞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张骞两次出使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世界视野,同时也为中亚跨入新经济时代带来了勃勃生机,开通了中国经中亚通往旧大陆的商道。

张骞提出了从西南夷经印度半岛北部到大夏,包括今之西藏地区在内的中国西南地界走向的实证性见解,以及进行实地探索的可行性报告,顺应了盛汉风行的中国政制一体化思潮。

关键词:西汉盛世张骞汉武帝匈奴大月支乌孙张骞与汉武帝刘彻几乎是同一时间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历史人物。

张骞年龄长于刘彻,参政汉廷则在公元前141年景帝去世,刘彻继帝位之后。

张骞为郎及第一次出使西行的时间,始于武帝以建元纪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40年至前126年),历十五个年头。

一、受命汉廷西使大月支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

生于汉文帝后元年间(公元前164~前157年),是西汉盛世卓越的自由民政治活动家,而于盛汉的立国方略、外交事务、民族关系、地理探险等领域多所建树,并对后继者发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百余人的探险队伍由陇西出发,往使大月支。

途经匈奴右贤王地界,而被拘羁送往单于庭。

张骞在匈奴滞留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

后移徙匈奴西部属地,寻机出奔;西行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为发导译人员,将张骞一行送抵康居,由康居转致大月氏,最后到达大夏。

其时大月氏臣服大夏而君之,且土地肥饶,已安其居而乐其业,加之距汉地遥远,殊无对匈奴1复仇的愿望。

张骞经过年余的外交活动,对葱岭以西的人文地理特征有了总体性把握,因欲改道傍南山从羌中返汉,但复为匈奴所羁留。

张骞受汉廷派遣第一次西行出使大月支,极大地拓展了盛汉朝野对世界认识的新视野,为此后汉廷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外交、经济决策,提供了客观而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中亚跨入新经济时代带来了勃勃生机,此前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

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

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 (《大宛列传》) [1];而中国经中亚通往旧大陆商道的开通,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至今仍为举世传扬。

作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作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篇一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哎,说提高学习效率这事儿,感觉自己像是上了贼船,不得不提高啊!不然期末考试那阵仗,想想都头大。

我以前学习那叫一个“随心所欲”,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嗯…打游戏。

结果呢?期末考试直接把我从天堂打入了地狱,那种滋味,别提多酸爽了。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赶一篇论文,我简直成了个学习机器。

那论文题目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一听就头大,感觉比爬珠穆朗玛峰还难。

我首先是去图书馆,那简直人山人海,我就像一条在沙丁鱼罐头里挣扎的小鱼,好不容易找到个座位,就开始查资料。

我记得我当时查到一个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里面详细描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各种艰难险阻,什么翻山越岭啊,遭遇强盗啊,差点被饿死冻死等等,我看得那是相当投入,完全忘了自己是在查资料写论文。

我甚至还脑补出了张骞当时的表情,他肯定一脸懵逼加无奈,这西域之路也太难走了吧!然后我开始写论文,写着写着,我发现自己写的那些东西,好像跟张骞的经历更像是一个游记,而不是一篇学术论文。

我当时就崩溃了,感觉自己写的全是废话,一点学术价值也没有。

我赶紧停下来,重新梳理思路,把论文大纲重新写了一遍,这回我可不敢再天马行空了,而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来。

最后,我总算把论文交上去了,虽然写的过程很痛苦,但是最终成果还不错,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从那以后,我算是彻底明白了,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只靠蛮干,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方法。

篇二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简单的是,你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行。

难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比登天还难。

我以前就属于那种,啥方法都试过,但就是不见效的那种人。

我曾经尝试过番茄工作法,25分钟学习,5分钟休息。

结果呢?我25分钟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脑袋里全是游戏里的boss和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5分钟休息呢,我手机都还没摸热乎,25分钟又到了。

我简直怀疑人生,这番茄工作法对我压根没用。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引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正文: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毕业论文:张骞西使新说张骞西使新说全文如下:一张骞首次西使,旨在为汉联结月氏、夹击匈奴。

《史记·大宛列传》记其出使背景曰: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今案:月氏原来是一个强大的遊牧部族,其统治中心东起今祁连山以北,西抵今天山、阿尔泰山东端,且一度伸张其势力至河套内外。

公元前三世纪末,匈奴兴起於蒙古高原,遏阻了月氏东进的势头。

约前177/176年,匈奴大举西进,将月氏逐出上述故地,大部分月氏人西迁至於伊犁河、楚河流域,赶走原居该地的塞人,停留下来。

史称这部份西迁的月氏人为“大月氏”。

[1]传文所谓“匈奴破月氏王”,结合同传关於“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的记载,可知破月氏王者为老上单于(前174-161年)。

这就是说,西迁伊犁河、楚河的大月氏有一次遭到匈奴的沉重打击,其王被杀,但匈奴这次打击,並没有使大月氏放棄伊犁河、楚河流域。

传文所谓“月氏遁逃”,不过是“败北”的意思。

很可能老上在位时大月氏为收复失地,曾一度东进,因被击败而西向退却。

果然老上时月氏已逃离伊犁河、楚河流域,张骞於武帝建元年间(前140-135年)往使便没有现实意义。

要之,张骞首次西使的对象是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

二《史记·大宛列传》接着说:“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今案:匈奴将月氏逐出该地後,不仅控制了祁连山以北,直至天山、阿尔泰山东端的大片土地,且进而控制了包括准噶尔盆地在内的阿尔泰山南麓,以及原来可能役属月氏的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

[2]因此张骞一行出陇西,往赴大月氏所在的伊犁河、楚河流域,势必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终於被匈奴拘留。

单于所谓“月氏在吾北”,也表明当时大月氏确实尚在伊犁河、楚河流域。

三《史记·大宛列传》又载:“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今案:大宛位於今费尔干纳盆地。

[3]张骞自匈奴得脱後,究竟取何道抵达大宛,因史无明文,历来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以下三说:二说张骞乃经由“西域北道”,亦即沿天山南麓西行抵达疏勒後,越过葱岭抵达大宛的。

盖《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提到的南北道诸国有姑师、楼兰、扜?和于阗四国,其中姑师即车师无疑是北道之国。

既然张骞返途取南道,则去路应为北道,否则难以说明为何提到姑师。

[5]三说张骞乃经由天山北路,亦即自漠北取道准噶尔盆地、伊塞克湖南岸、纳伦河谷到达大宛的。

盖匈奴控制西域後置僮仆都尉於北道,张骞未必敢取北道。

《史记·大宛列传》且称姑师“临盐泽”,知张骞並未经过姑师,有关情况因传文致误;传文没有提到龟兹、疏勒亦可为证。

同传所载西域事情独详於乌孙,足见张骞所由为天山北路。

[6]今案:三说均有未安。

1《史记·大宛列传》称张骞离开大月氏後,“並南山,欲从羌中归”。

这不仅表明他归途取南道,而且表明他吸取了去途被匈奴拘留的教训。

者正从反面证明张骞去途所取並非南道。

2《史记·大宛列传》提到姑师,主北道说者以此为证。

其实张骞西使之时,姑师不在北道,而在罗布泊西北,确实“临盐泽”。

[7]因此不能由於传文前半部提到姑师而断张骞去途取北道。

传文没有提及龟兹、疏勒等北道诸国,也令人难以首肯张骞赴大宛乃取北道。

4以上三说既不能成立,张骞西抵大宛最可能的途径便应该是取道巴尔喀什湖北岸,沿楚河南下,穿越吉尔吉斯山脉,复顺纳伦河进入费尔干纳盆地。

[8]又,张骞出陇西後被匈奴拘捕,地点虽然不明,但被捕後“传诣单于”,则很可能是被押送到漠北的单于庭。

这也就是说,张骞“西走”大宛可能是从漠北出发的。

考虑到《史记·大宛列传》“居匈奴中”一句,《汉书·张骞传》作“居匈奴西”,则张骞更可能是从阿尔泰山南麓西走的。

四五《史记·大宛列传》又载:“[张骞]留岁馀,还,並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今案:此处所谓“南山”,指西域南山,即今喀喇昆仑、昆仑、阿尔金山。

而张骞归途很可能沿南道,经于阗、扜?後,抵达位於罗布泊西南之楼兰,复北上至泊西北之姑师。

《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留下了这四国的记录,表明张骞很可能是经过姑师之後再次被匈奴拘捕的。

张骞“並南山”应是事实,但结合同传“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的记述来看,却未必果真穿越羌人地区。

“欲从羌中归”不过是他的打算,很可能他在知道“羌人恶之”後,便採取了“少北”的路线,结果又为匈奴所得。

[12]又,张骞再次被拘留後,很可能同前次一样,被“传诣单于”,並被押送至原流放地(因而得会其胡妻,终於相偕归汉),直至军臣单于(前161-126年)死後,纔乘乱得脱。

张骞之归年,《资治通鉴·汉纪》繫於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军臣单于即死於是年。

由元朔三年上溯十三年,则张骞动身於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

[13]据此推算,建元二年至元光六年(“十馀岁”)为首次被匈奴拘留时期。

元光六年(前129年)自匈奴中得脱,抵达大月氏。

元光六年至元朔元年(“岁馀”)为滞留大月氏时期。

元朔元年(前128年)末踏上归途。

元朔二年初至三年(“岁馀”)为再次被匈奴拘留时期。

元朔三年归汉。

[14]应该指出的是,张骞滞留大月氏期间,发生了塞人入侵安息事件,这很可能是大月氏第二次西迁引起的连琐反应。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汉书·西域传》所见“乌弋山离国”的成立。

[15]张骞的报告对塞人入侵事件並未涉及,也许是直至他踏上归途,消息尚未传至大月氏的缘故。

六张骞第二次西使,旨在为汉联结乌孙,夹击匈奴。

结合《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和《汉书·西域传》等有关记载可以考知,乌孙本来遊牧於哈密一带,很可能一度役属月氏;前177/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大举进攻月氏;月氏放棄故地西迁;很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溃败的月氏人衝击乌孙的牧地,杀死了乌孙昆莫难兜靡,时难兜靡之子猎骄靡新生,其馀众因持此遗孤投奔匈奴。

猎骄靡长成後,军臣单于令率其族人守卫匈奴西界。

前130年,猎骄靡在匈奴支持下,远征伊犁河、楚河流域。

军臣单于死後,猎骄靡不复“朝事”匈奴。

[16]因此,张骞第二次西使,就其目的地而言,和第一次並无二致,也是伊犁河、楚河流域。

张骞使乌孙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如前所述,乌孙故地在今哈密一带。

其时因浑邪王降汉,这一带“地空无人”。

其地若为汉之盟国控制,对於隔绝匈奴与西域的联繫确实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不妨推测,张骞於建元中出使时,也有招诱大月氏东居故地的计划。

此外,《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建议武帝联结乌孙时称:“既联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则使乌孙尚有开+东西道的用意在内。

盖据同传:“自乌孙以西至安息,以近匈奴,匈奴困月氏也,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及至汉使,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

所以然者,远汉,而汉多财物,故必市乃得所欲,然以畏匈奴於汉使焉”。

可见至少在张骞使乌孙之前,乌孙作为匈奴的属国,事实上妨碍着汉与西域诸国的交往。

七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使乌孙时,武帝“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齎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遣之他旁国”。

可谓盛况空前。

但是,张骞抵乌孙致赐谕指後,由於乌孙“国分,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又一次“不得其要领”而归。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此举意义重大。

“盖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

可以说这是乌孙走上与汉结盟道路的开始。

而乌孙的向背,对於西汉最终战胜匈奴至关紧要。

[17]张骞使乌孙虽不得要领,却收效於日後,筚路蓝缕之功,诚不可殁。

《史记·大宛列传》又载,“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及诸旁国”。

今案:副使所使诸国大致就是张骞首次西使亲临和传闻诸国。

其中,于窴、扜?应该是张骞首次西使途径的南道国家,而所谓“大夏”,或即役属大月氏的若干原大夏国“小长”。

张骞使乌孙究竟取什麽路线,史无明文。

如果允许推测,其去路似乎可以认为是沿阿尔金山北麓西进,抵达罗布泊西南的楼兰,自楼兰北上,到达泊西北的姑师(今楼兰古城遗址一带),复沿孔雀河西进,取西域北道经龟兹到达乌孙。

[18]当时,汉征匈奴已取得重大胜利,特别是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西域王浑邪降汉後,出现了《史记·大宛列传》所谓“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的局面。

既然沿南山即阿尔金山至盐泽即罗布泊空无匈奴,张骞取此道使乌孙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虽然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已将匈奴逐至漠北,但匈奴並未失去对阿尔泰山南麓包括准噶尔盆地的控制,因而天山北路对张骞来说未必是坦途。

至於张骞的归途,不妨认为与去路相同。

八张骞使乌孙的年代,史无明文,一般认为他启程於元狩四年,归汉於元鼎二年(前115年)。

今案:元狩四年,汉兵击匈奴於漠北,西域道可通。

张骞於是年被遣出使乌孙,並不是没有可能。

但严格说来,这一年祇能看作张骞动身年代的上限。

而据《史记·大宛列传》或《汉书·张骞传》,可知张骞这次西使中途未受梗阻,似乎也没有在乌孙作较长时间的停留。

《资治通鉴·汉纪》既繫张骞归汉於元鼎二年,则不妨认为张骞动身於元鼎元年或二年。

又,《史记·大宛列传》称,张骞抵乌孙时,乌孙“王老”。

《汉书·张骞传》也说,其时乌孙“昆莫年老”。

这位乌孙王或昆莫便是难兜靡之子猎骄靡。

七十曰“老”,猎骄靡生於前177/176年,至元鼎初不能称“老”。

因此,此处所谓“老”,不过张骞所得印象。

至元封年间,昆莫尚汉公主时,《汉书·西域传》又称“昆莫年老”。

既论婚嫁,所谓“老”,纔可指实为“七十”。

[19]九《史记·大宛列传》称:“[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

因此史迁称张骞西使为“凿空”。

何谓“凿空”?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

骞开通西域道”。

然而考古学和文献的证据都表明,西域道早在先秦就已经开通。

[20]就汉代而言,西域与中原的关係,有据可稽者,如《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对策之言有曰:“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