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无菌术-来源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外科学第八版第二章无菌术

外科学第八版第二章无菌术

43
无菌术
*
无菌术\穿衣.mov
超链洗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上).flv
43
无菌术
*
病人手术区的准备
术前备皮:洗澡(尤其注意肚脐、会阴等处的积垢)、换手术室清洁衣、剃粗毛等。 手术皮肤消毒: 碘酊与酒精法 络合碘法:适用于婴儿、面部、口腔、会阴部等的消毒。 酒精法:适用于植皮区的消毒。
43
无菌术
*
物理的灭菌法
放射线 原理:破坏微生物的酶和核酸等。 常用于不耐热的抗生素、激素、微生素、一次性缝线、导管、注射器等制品。
43
无菌术
*
化学消毒法
43
无菌术
*
化学消毒法
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加入高猛酸钾:用于熏蒸,1h可消毒,6-12h灭菌。刺激性强。
43
无菌术
*
二、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43
无菌术
*
物理的灭菌法
高压蒸气法:分为下排式和预真空式 原理:高温的饱和水蒸气换掉灭菌物品内部的空气,高温高压,可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压力:104.0~137.3kPa 温度:121~126℃ 时间:30分钟 物品经高压灭菌后,可保持包内无菌2周
43
无菌术
*
物理的灭菌法
煮沸法:常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 100 ℃并持续15 ~20分钟可杀灭细菌,>1小时可杀灭芽孢。 注意:1、缝线和橡胶类煮沸后放入,煮沸时 间短,10分钟。 玻璃类需包裹,冷水中放入。
43
无菌术
*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物理的灭菌法:热力、紫外线、放射线。 化学消毒法:有药物浸泡法、熏蒸法。

外科学-无菌术精选全文

外科学-无菌术精选全文
第二章 无 菌 术 ASEPSIS
潍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邱玉金
个人简历
骨科医学硕士(脊柱外科专业) 潍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副主任、教授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主任、主任医师
附属医院综合楼手术室
附属医院综合楼手术室
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任何人都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无菌面貌的改进
第一节 手术器械、物品 的灭菌、消毒法
(一)高压蒸气法
设备 高压蒸气灭菌器 适用范围 耐高温物品 金属器械、玻璃、搪瓷、塑料及橡胶制品 各种物品的灭菌时间不同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低温甲醛蒸气法: 有蒸格的容器内,气体浓度3-11mg/L,温度50-80 ℃,灭菌时间30-60分钟。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环氧乙烷气体法: 浓度450-1200mg/L、温度37-63 ℃、1-6h达灭菌要求,有效期6月。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法(干燥物品) 设备内激发辉光放电,以过氧化氢为介质,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发挥灭菌要求。浓度大于6mg/L、温度45-65 ℃、28-75分钟达灭菌要求。
条件 下排式 压力102.9kPa 温度达121℃ 维持20-30′ 预真空式 压力205.8kPa 温度达132-134℃ 维持4′
*
*
2. 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缘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按污染物处理。
3. 手套破损或污染应更换。前臂及肘部污染应更换手术衣,布单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 同侧手术人员调换位置,应先后退一步,背靠背再转身到另一位置,防触非无菌区。

第二章外科无菌技术教案资料

第二章外科无菌技术教案资料

第二章外科无菌技术谢琼学习目标1.解释无菌技术有关概念。

2.说出手术野污染的可能途径及各条途径的控制措施。

3.正确进行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消毒与铺巾配合、手术室清洁与消毒等操作。

在操作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格的无菌观念。

第一节无菌技术与无菌观念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空气、尘埃、水和泥土,还是我们周围物体的表面,都有微生物存在。

人的皮肤及其附属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中,以及鼻咽部、胃肠道、生殖道也存有微生物。

在手术、穿刺、注射、插管等操作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微生物即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和空气进入伤口,引起外源性感染。

外科无菌技术就是运用灭菌和消毒方法,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为外科手术过程提供尽可能完全的无菌条件或环境,防止外源性感染。

能将物品上致病微生物杀灭的措施,称为消毒。

消毒法一般杀不死细菌芽胞,但已使微生物减少到不致于引起外科感染,如目前常用的大部分化学药物消毒法。

凡能杀灭物品上所有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病毒、真菌等,以防止接触感染的措施称为灭菌。

如目前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法等。

灭菌虽然彻底、可靠,但应用范围有限,如高压蒸气灭菌不可能用于皮肤。

故外科无菌技术是灭菌与消毒的综合应用,相互补充。

此外,还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这是防止已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手术人员手臂及病人手术区不再被污染的可靠保障。

所有外科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好各项无菌技术,更重要的是树立无菌观念。

在进行手术和各项诊疗操作过程中,应牢记一切与伤口或体内组织器官接触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

若无菌的物品与非无菌的物品接触,则变为有菌的,必须重新灭菌或消毒后才能使用。

要严格按此法则规范个人意识和动作,否则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均可能污染伤口而导致感染,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第二节手术野污染的预防手术野污染的途径通常有5条:①手术器械物品;②手术人员的手臂;③病人手术区皮肤;④感染病灶或空腔脏器内容物;⑤手术室空气。

外科无菌术

外科无菌术

实验一外科无菌术【目的要求】1. 认识无菌术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

2. 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学时安排】4学时【教材与参考书】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吴在德主编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郭晓惠主编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北京大学出版社)【实验教具】1. 无菌毛刷、肥皂或肥皂水,酒精或新洁尔灭的泡手桶,无菌小毛巾。

2. 干手套,消毒手术衣,消毒液,消毒器械,各种手术铺巾、模型。

【实验方法】1. 带教老师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

【实验内容】第一部分手术人员术前准备一、传统的肥皂水洗手法:1. 做好洗手的准备——手术人员换上手术室准备的清洁衣裤和鞋子。

剪短指甲,去除积垢。

手部、前臂有破损或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2. 先用肥皂作一般洗手,再用无菌刷蘸肥皂水刷洗手和臂部,从指尖到肘上l0cm处,两臂分段交替刷洗。

3. 同样的方法和顺序共进行三次洗刷,每洗一遍约需3分钟,三次共需约10分钟。

4. 取无菌小毛巾擦干两手、前臂、肘关节和部分洗刷过的上臂,注意对摺毛巾的技巧和擦干顺序。

5. 将双手,前臂和肘部浸泡在70%的酒精桶内5分钟或1:1000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或1:2000洗必泰(浸泡3分钟),浸泡范围应达肘上6cm处。

6. 浸泡好的双手必须上举,不可下垂,保持双手上举,作拱手姿势。

二、新型灭菌剂的刷手法:1. 碘尔康刷手法的操作技巧:2. 灭菌王刷手法的操作技巧:3. 目前应用的消毒液品种很多,还有如活力碘、碘伏等,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三、穿消毒手术衣1. 取出消毒手术衣,提住衣领二角并轻轻抛起,两手迅速插入袖管,两臂前伸,让巡回人员帮助穿上。

2. 向前稍弯腰,使腰带悬空,两手交叉,提取腰带向后递,由巡迥护士在身后将腰带系紧。

3. 如为全遮盖式手术衣,腰带由巡回护士持无菌钳或洗手护士解开,从背面环绕至前面,交由术者自己系紧。

外科绪论、无菌术

外科绪论、无菌术

科学新进展。
2、 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无菌操作原则。深刻理解无菌术在外科学中的重要性。
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
3、了解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学会手术区的消毒和辅无菌巾。(外总要求掌握)
4、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了解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述,用多媒体科件
无菌术的概念及重要性已在课程中反复强调,他是一切外科实践中的基础,至关重要。讲 述起来教枯燥,难以理解,因此穿插了 5 段录象资料;将在外总实验课中重点学习,通过反复 实践,树立无菌观念和执行规范操作,你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受益非浅,作好充分的准备。
责任心/敬业奉献/惊人的胆略和细致的作风/鹰的眼睛/敏锐的洞察和判断能力/灵巧 的双手
小 结 是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
怎样学习外科学和做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首先重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 论”;其次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扎实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紧密结合,提 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医生的基础职责是解决医疗、预防工作的 实际问题,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从技术上外科医生应由三部分组成:术前的诊断和术前准备、 手术操作、术后的处理。
复习思 考题、 作业题
1. 外科疾病的范畴包括哪些? 2. 怎样理解外科范畴的相对性。 3. 做一名外科医生应具备哪些条件? 4. 什么是无菌术? 5. 常用的灭菌、消毒法有哪些? 6. 简答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下次课 预习要 点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实施情 况及分 析
3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2. 外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学者式外科医生之性格特征

外科无菌术

外科无菌术

外科无菌术目的和要求:1.学习外科无菌术,复习无菌术、消毒、灭菌概念及方法。

2.了解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3.熟悉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4.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自19世纪中期提出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第一节手术室的管理规则手术室是无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包括几个重要部分:①卫生通道用房(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②手术用房,③手术辅助用房(洗手间、麻醉间等),④消毒供应用房(消毒间、器械存放间等),⑤办公用房(医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等)。

根据需要还需配备教学用房及实验诊断用房。

一、手术室的分区根据洁净程度,手术室可分为有菌区和无菌区。

有菌区包括卫生通道用房、办公用房等,无菌区包括手术用房、手术辅助用房。

有菌区和无菌区应严格隔离,并应有醒目的分界标志。

无菌区还可划分为“相对无菌区”及“绝对无菌区”,摆放手术器械及敷料一侧可视为“绝对无菌区”,未穿手术衣者应禁止在此区穿行;摆放麻醉器械一侧可视为“相对无菌区”,非手术人员应将活动范围局限于此区。

二、手术室的管理规则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戴手术帽及口罩。

临时出手术室需换外出衣裤和鞋,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要求遮住口鼻,参加手术人员应修剪指甲、除去甲缘污垢。

2.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禁止吸烟及大声喧哗,禁止使用移动电话。

3.手术室应尽量减少参观人员入室,参观者亦应正规穿戴参观衣、裤、鞋,配戴口罩、帽子,且只允许在指定地点参观,不得靠手术台太近或过高,不得触碰手术人员,参观感染手术后,不得再到其他手术间参观。

4.平诊手术需提前一天送手术通知单,并注明所需特殊体位及备用特殊手术器械,急诊手术可临时送手术通知单。

外科学2无菌术

外科学2无菌术

第一节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第二章无菌术无菌术(asepsis)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

对外科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

在人体和周围环境,普遍存在各种微生物。

在手术、穿刺、插管、注射及换药等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

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从理论上讲,灭菌( 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胞。

消毒(disinfection)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从临床角度,无论灭菌或消毒,都必须杀灭所有致病微生物,达到临床无菌术的要求。

通常对应用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按灭菌要求处理,即预先用物理方法(如高温等)或化学方法(如戊二醛等)把相关物品上所有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某些特殊手术器械、手术人员手臂、病人的皮肤、手术室的空气等按消毒的标准进行处理,去除有害微生物。

无菌术的内容不仅涉及各种灭菌和消毒的方法,相关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需遵循一套操作规程,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

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及制度,确保无菌术的实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国内不少医院更新了仪器设备,使无菌术的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

层流手术室的建立、环氧乙烷和等离子气体灭菌的广泛使用,以及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制备等一系列措施显著地提高了灭菌、消毒的效果,为外科各项临床工作发挥了极好的保障作用。

第一节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视频文本(一)高压蒸气灭菌法是目前医院内应用最多的灭菌法,效果很可靠。

高压蒸气灭菌器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种。

下排气式灭菌器的式样很多,有手提式、卧式及立式等,但其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相同。

均由一个有两层壁的耐高压的锅炉构成。

蒸气进入灭菌室内,积聚而使压力增高,室内温度也随之升高。

外科学绪论、无菌术(教案)

外科学绪论、无菌术(教案)

《外科学》课程设计(首页)课程名称:外科学任课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系部: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授课对象:本科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章节:第一、二章绪论、无菌术基本教材:《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学资源:1、《外科学》第八版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外科学的范畴、无菌术和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

2.熟悉:外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对外科学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外科学的学习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外科学的热情。

掌握无菌术的原则,并贯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

(三)情感目标本节是外科学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绪论的讲解,使学生对教师本人和外科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掌握无菌术的概念和手术区的消毒等,使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并贯穿于工作当中。

1. 中医外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医学史上外科开始很早,公元前14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疥”“疮”等字的记载。

在周代(公元前1066一公元前249年),外科已独立成为一门,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秦汉时代的医学名著《内经》已有“痈疽篇”的外科专章。

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华佗(141-203年)擅长外科技术,使用麻沸汤为病人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

南北朝,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483年)是中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其中有金疡专论,反映当时处理创伤的情况。

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610年)中,叙及断肠缝连、腹庙脱出等手术采用丝线结扎血管。

唐代,孙思邀著《千金要方》(652年)中,应用手法整复下领关节脱位,与现代医学采用的手法相类似。

宋代,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992年)记载用砒剂治疗痔核。

明代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中,记述切断气管应急用丝线缝合刀口,2.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

1.外科基本概念与无菌技术教案

1.外科基本概念与无菌技术教案

1.外科基本概念与无菌技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关于外科基本概念与无菌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外科的基本概念、无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范。

本节课内容是外科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外科学的概念和无菌技术了解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无菌技术。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外科的基本概念、无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无菌操作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无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范。

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实践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无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范,并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外科基本概念和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应用无菌技术。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外科基本概念和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

演示法: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展示无菌技术的正确操作过程。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无菌技术实践操作,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无菌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讨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外科学》等相关教材。

活页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活页教材,如无菌技术操作指南等。

教学视频:收集或制作关于无菌技术操作的教学视频资料。

教学器材:准备无菌技术操作所需的器材和物品,如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PPT、Flash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八、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教学时间:上课初的5分钟。

教学内容:通过互动问答、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无菌技术的主题。

第三章外科无菌术

第三章外科无菌术

❖ ①灭菌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 55cm×33cm×22cm;
❖ ②灭菌器内包裹不要排得过密; ❖ ③包内和包外各贴一条灭菌指示纸带(长约
6~8 cm),当温度达到120℃,并维持15分 钟时,指示带上出现黑色条纹,表示达到灭 菌要求; ❖ ④易燃易爆物品和锐利器械,不宜用此法; ❖ ⑤瓶装液体要注意防爆; ❖ ⑥已灭菌的物品应做记号,并与未灭菌的物 品分开,以免弄错; ❖ ⑦每次灭菌要有专人负责; ❖ ⑧一般可保留两周。
95%酒精20ml,碳酸氢钠10g,加蒸馏水至 1000ml。
北京配方:石碳酸20ml,甲醛200ml,碳 酸氢钠200g,加蒸馏水至2000ml。
❖ 3、注意事项 ❖ ①浸泡前,应将物品洗净擦干,去除油脂;
❖ ②消毒物品要全部浸入溶液内;
❖ ③有轴节的器械(如剪刀),轴节应张开; 管瓶类物品内外均应浸到;
外科无菌术内容
❖ (1)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和灭菌 ❖ (2)病人手术区的准备 ❖ (3)手术人员的准备 ❖ (4)无菌操作规则
一、基本概念
❖ 无菌术——针对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称为无菌术。包括抗菌法、灭菌法、一 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 灭菌法——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 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高温、 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
灭消毒法、PVP碘消毒法。
(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方法与手术人员消毒法基本相同,区别是一般
用涂擦法; ②一般由一助执行; ③消毒前征询麻醉师意见; ④消毒时应由中心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伤口或
肛门、阴道手术时,应自手术区外周向中心涂擦; 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的15 cm 的区域,
如手术有可能延长切口时,消毒范围应当扩大。

2外科总论无菌术

2外科总论无菌术
外科学
无菌术
滨州医学院 外科总论教研室
无菌术: 无菌术:
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 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 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 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 理制度。
灭菌: 灭菌:
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高温:高压蒸汽、煮沸、火烧等。 紫外线:可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和 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 支原体和病毒等。常用于室 内 空气的灭菌。 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的制备过 程。如抗5~20分钟, 在水中煮沸至100℃,并维持15~20分钟, 一般细菌即可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 需煮沸1小时才能被杀灭。 需煮沸1小时才能被杀灭。 高原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亦低,煮沸 灭菌的时间需相应延长。海拔高度每增高 300米,灭菌时间应延长2 300米,灭菌时间应延长2分钟。 高压锅:10分钟即可灭菌。 高压锅:10分钟即可灭菌。
第三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能接 手术人员一经“洗手” 触其他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 触其他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 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以上部位。 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以上部位。 也不要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和用 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物品, 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物品, 不准拾回再用。 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若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 手术中若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 应立即更换。若前臂或肘部触碰到有菌区, 应立即更换。若前臂或肘部触碰到有菌区, 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套袖。 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套袖。
3、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干手套, 如用干手套 应先穿手术衣, 如用干手套,应先穿手术衣, 后戴手套; 后戴手套; 如用湿手套 湿手套, 如用湿手套,则应先戴手套 后穿手术衣。 后穿手术衣。 没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内面; 没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内面; 已带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已带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外科无菌术

外科无菌术

二、无菌术方法分类及使用
录像) (2)煮沸灭菌法 录像 )煮沸灭菌法:(录像 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 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丝线及 一般灭菌15~20分 橡胶类物品灭菌 ,一般灭菌 分 杀灭芽胞1小时以上 钟,杀灭芽胞 小时以上 高原地区可用压力锅灭菌, 高原地区可用压力锅灭菌,压力 为127.5kpa,温度 ,温度124℃,10分钟左 ℃ 分钟左 右即可灭菌
二、无菌术方法分类及使用
②压力及温度:1.06~1.40kgf/cm2 压力及温度: 121~126℃ 维持 分钟,灭菌后 分钟, ℃ 维持30分钟 物品一般保留2周 物品一般保留 周,后需要重新灭菌 注意要点: ③注意要点: a.包裹大小规格一般应小于 包裹大小规格一般应小于 55cm×33cm×22cm × ×
三、外科手术分类
(一)按专科分 可分为骨科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可分为骨科手术 、 泌尿外科手术 、 妇 产科手术、脑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等。 产科手术、脑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等。 (二)按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 可分为大手术、中等手术、 可分为大手术、中等手术、小手术 。
三、外科手术分类
(三)根据手术的时间缓急程度 1、急症手术:病情紧急,拖延手术 、急症手术:病情紧急, 可能延误病情危及生命或导致局部病变迅 速恶化,必须尽快施行手术。 速恶化,必须尽快施行手术。 指病情迅速变化, (1)急救手术 指病情迅速变化,直 接威胁病人生命而需立即施行手术, 接威胁病人生命而需立即施行手术,如急 性窒息时所做的气管切开术, 性窒息时所做的气管切开术,大血管损伤 时的止血手术等。 时的止血手术等。
二、无菌术方法分类及使用
(2)破伤风、急性坏疽感染: )破伤风、急性坏疽感染: 按1平方米空间 平方米空间40%甲醛液 甲醛液2ml加 加 平方米空间 甲醛液 高锰酸钾法计算,产生蒸气, 小时 高锰酸钾法计算,产生蒸气,12小时 后开窗通气。 后开窗通气。

《外科无菌术》课件

《外科无菌术》课件
无菌操作
在灭菌条件下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 品都是无菌的。
03
外科无菌术的应用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
01
手术室应合理布局,配备齐全的手术设备和器械,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空气净化与消毒
02
手术室应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手术过
程中的污染风险。
人员流动控制
发展历程
早期的外科手术
在无菌术之前,手术的感染率非常高,手术室条件简陋,缺乏有 效的消毒措施。
外科无菌术的提出
19世纪中叶,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提出了外科无菌术的概念, 强调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无菌状态。
现代外科无菌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外科无菌术已经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 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方面的无菌要求。
手术室环境对无菌要求极高,但往往存 在空气净化效果不佳、环境卫生不达标 等问题。
VS
应对策略
加强手术室空气净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确保空气质量;定期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清 洁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加强手术室管 理,确保进出人员遵守无菌规程。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的挑战
部分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严格。
外科无菌术的重要性
外科无菌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它极大地提高了 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未来外科无菌术的发展方向
新型消毒和灭菌技术的研 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高效、更 环保的消毒和灭菌技术出现,如低温灭菌技 术、等离子灭菌技术等。
个性化医疗的结合
未来外科无菌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医疗,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精准的手术方案和预防感染的 措施。

兽医外科学第二十一章 无菌术

兽医外科学第二十一章 无菌术
④ 聚乙烯酮碘
• 又名聚乙烯吡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碘伏、碘附、活 力碘的主要成分。
• 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 且毒性低。
• 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细菌芽孢 作用较弱。
• 用于器械浸泡、手臂消毒,常用7.5%溶液(有效碘0.75%) 消毒皮肤,1%~2%溶液用于阴道消毒,0.5%溶液以喷雾 方式用于鼻腔、口腔、阴道的黏膜防腐。
第一节 防腐与无菌的概念
煮沸灭菌注意事项: ●物品完全浸没水中; ●橡胶和丝线类应于水煮沸后放入,持续煮沸
15 min即可取出,以免煮沸过久影响质量; ●玻璃类物品要用纱布包好,放入冷水中煮,以
免骤热而破裂。若为玻璃注射器,应拔出其内 芯,用纱布包好针筒、内芯; ●煮器的锅盖应严密关闭,以保持沸水温度。
灭菌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 法(主要为物理方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微生 物。
消毒
消毒(disinfection):通常是指用化学的方法 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 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第一节 防腐与无菌的概念
常用灭菌与消毒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法: ●蒸汽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蒸汽压力在
●体积较小时,可以考虑采 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 法或化学药物浸泡法。大 件器皿可以使用酒精火焰 烧灼灭菌法。
玻璃和一次性注射器
第二十一章 无菌术
第一节 防腐与无菌的概念 第二节 手术器械与用品灭菌与消毒 第三节 手术人员、施术动物和场所
的准备与消毒 第四节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第三节 手术人员、施术动 物和场所的准备与消毒
第二十一章 无菌术
第二十一章 无菌术

外科无菌操作技术知识讲解

外科无菌操作技术知识讲解

五、手术室的管理
1、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符合功能、 流程合理和污染区分开。
2、进入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制度。 3、现代化的手术室层流空气洁净技术。 4、一天内多台手术时,安排遵循先无菌后污染,先健
康后传染的原则。 5、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24小时消毒一次。定期监
测参加手术者手卫生、空气卫生和消毒物品卫生(做 细菌培养)。
3、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戴无菌手套的原则是未戴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的里面,已 经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4、脱无菌手套的方法
脱手套时,未脱手套的手不可触及自己的皮肤,己脱手 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5、穿无菌手术衣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 戴好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面。
• 化学气体灭菌法:适 用于不耐高温、湿热 的医疗器材、材料的 灭菌。有环氧乙烷气 体灭菌法、过氧化氢 等离子灭菌法和甲醛 蒸汽灭菌法等。
• 药液浸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适用于锐利 手术器械、内镜等消毒。
• 电离辐射法:属于工业化 灭菌法,主要应用于无菌 医疗耗材和某些药品。
三、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
不同手术部位的消毒范围
2、手术区的铺巾
铺无菌单:保护手术野 方法:先铺四块小的治疗巾,固定,再铺中单两块,最
后铺大单,头侧应盖过麻醉架,两边及足侧应超过手 术台边缘30cm。如果铺巾的位置不对,则只可由内向 外移,而不能由外向内移。 铺中单和小单后,应再次消毒手臂(浸泡或涂抹消毒液 ),然后穿手术衣和戴手套,最后才能铺大单。
•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 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外科无菌术-医大讲课

外科无菌术-医大讲课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 和芽胞)的方法。因此,灭菌比消毒的要求高。
消毒的方法:
物理消毒法:热力,高压,燃烧等。
消毒的方法:
化学消毒法:1865年8月12日,首次碳酸消毒。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

常用消毒剂:
络合碘(碘伏,聚维酮碘,Pivodone I, PVP-I):
0.01-1%, 能杀灭病毒、芽胞、细菌和真菌。对肝炎 病毒0.01%的浓度5分钟即可灭活。 无气味,刺激性小,用于皮肤和粘膜的消毒、艾滋病 的预防消毒。 基本取代其它外科用消毒剂。
手术切口的铺巾:
用四块无菌巾,每块的一边折回1/4。 每侧铺盖一块无菌巾。 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铺相对不洁 区(如会阴部、下腹部),最后铺靠近操作 者的一侧。 用布巾钳夹住交角处,以防止移动。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穿手术衣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 认为是有菌地带。 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 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另换 无菌手套。 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加套无菌袖套。
美逸柔:洗必泰,是一种毒性、腐蚀性和刺激 性都很低的安全消毒剂,不能杀灭结核杆菌、 病毒和细菌芽孢。用于外科手术前洗手。
常用消毒剂:
环氧乙烷:常温下无色气体, 易燃、有毒 (100~200ppm对人能致死):不能高压消毒的 手术器械,器材等。
新洁尔灭(溴化苄烷胺 ):0.05~0.1%,易溶于 水,刺激性小,对芽胞无效:外科洗手及皮肤 粘膜消毒; 浸泡手术器械。
常用消毒剂:
乙醇:75%,消毒力不强,对芽胞无效,皮肤, 体表消毒。 碘酒(酊): 2.5%,皮肤消毒,有刺激性,不能 用于粘膜消毒。需要乙醇脱碘。 福尔马林:40%溶液挥发慢, 刺激性强, 能杀灭 细菌和芽胞, 6~24h,用于物品表面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无菌术来源:李斌的日志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自19世纪中期提出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第一节手术室的管理规则手术室是无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包括几个重要部分:①卫生通道用房(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②手术用房,③手术辅助用房(洗手间,麻醉间等),④消毒供应用房(消毒间,器械存放间等),⑤办公用房(医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等).根据需要还需配备教学用房及实验诊断用房.一,手术室的分区根据洁净程度,手术室可分为有菌区和无菌区.有菌区包括卫生通道用房,办公用房等,无菌区包括手术用房,手术辅助用房.有菌区和无菌区应严格隔离,并应有醒目的分界标志.无菌区还可划分为"相对无菌区"及"绝对无菌区",摆放手术器械及敷料一侧可视为"绝对无菌区",未穿手术衣者应禁止在此区穿行;摆放麻醉器械一侧可视为"相对无菌区",非手术人员应将活动范围局限于此区.二,手术室的管理规则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戴手术帽及口罩.临时出手术室需换外出衣裤和鞋,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要求遮住口鼻,参加手术人员应修剪指甲,除去甲缘污垢.2.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禁止吸烟及大声喧哗,禁止使用移动电话.3.手术室应尽量减少参观人员入室,参观者亦应正规穿戴参观衣,裤,鞋,配戴口罩,帽子,且只允许在指定地点参观,不得靠手术台太近或过高,不得触碰手术人员,参观感染手术后,不得再到其他手术间参观.4.平诊手术需提前一天送手术通知单,并注明所需特殊体位及备用特殊手术器械,急诊手术可临时送手术通知单.5.无菌手术间和有菌手术间应相对固定,如连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或感染手术,严禁在同一个手术间内同时进行无菌及污染手术.每次手术完毕后,应彻底洗刷地面,清除污液,敷料及杂物.6.手术完毕后应及时清洁或消毒处理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对具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术器械及废物应作特殊处理,手术间亦需按要求特殊消毒.7.手术室内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周应彻底大扫除—次.8.患有手臂化脓性感染的患者或呼吸道炎症的人员不能进入手术室.9.手术室外的推车及布单原则上禁止进入手术室,手术病人应在隔离区换乘手术室推床.第二节消毒及灭菌技术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是外科无菌术最重要的环节.凡用物理方法及化学灭菌剂彻底消灭与伤口或手术区接触的物品上所附着的细菌,以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称灭菌法.灭菌法能杀灭—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等).用化学消毒剂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器械消毒,手术室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及病人的皮肤消毒,称为消毒法,消毒法只能杀灭病原菌与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胞.一,灭菌法灭菌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灭菌剂法,以物理方法为主.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其中以高温灭菌法最为普遍,主要用于杀灭手术器械,布单,敷料和容器等物品上的细菌.高温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以及火烧灭菌法,后者易使器械损坏,且效果不太可靠,除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紫外线灭菌法主要用于手术室,换药室内的空气灭菌,但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应注意防护,以免引起结膜炎和皮炎.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但对纺织物品无效.二,消毒法消毒法一般包括清洗和消毒两方面,清洗是用肥皂水或化学溶液,洗掉物品和皮肤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以利消毒剂和细菌的接触,能提高杀菌效果.消毒是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涂擦来杀死细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碘酊,酒精,碘复,戊二醛等,此外,甲醛薰蒸法可消毒缝线,内窥镜及塑料导管等.消毒注意事项:1.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有管腔的物品应将管腔中空气排除.2.挥发性较大的消毒液应严封加盖,应定期测其浓度并及时更换,浸泡物品应清洗干净,擦干,轴节要打开.3.中途若加入物品,先前浸泡的消毒器械需重新计算浸泡时间.4.消毒过的物品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除去消毒液,避免刺激组织.第三节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虽然无菌设施以及各项消毒灭菌技术为手术提供了一个无菌操作的环境,但是,如果没有—定的规章来保持这种无菌环境,则已经消毒灭菌的物品和手术区仍有可能受到污染,引起伤口感染,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无菌操作原则: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和前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手术台以下的床单也不能接触.2.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手术人员不要伸手自取,应由器械护士传递,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3.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背靠背进行交换,出汗较多或颜面被血液污染,应将头偏向一侧,由他人代为擦拭,以免落入手术区内.4.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触碰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如果无菌布单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可靠,应加盖干的无菌单.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后,检查胸,腹等体腔,认真核对器械,敷料(尤其是纱布块)无误后,方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体内,产生严重后果.6.切口边缘应用大纱布块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切皮肤用的刀,镊等器械不能再用于体腔内,应重新更换.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应用消毒液再次涂擦消毒皮肤一次.7.切开空腔器官之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好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8.手术如需额外添加器械,应由巡回护士用无菌钳夹送,并记录增加物品种类及数目,以便术后核对,手术人员严禁自行取物.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尽量减少在手术室内走动,有条件的医院可设专门的隔离看台,或现场录像转播.10.施行连台手术,若手套未破,可由巡回护士将手术衣背部向前反折脱去,手套的腕部随之翻转于手上,脱手套时注意手套外面不能接触皮肤,此时术者勿需重新刷手,仅需用消毒剂重新消毒即可,但前一手术为污染手术,则需重新刷手.第三节手臂消毒法,手术区域的消毒与铺巾目的和要求:1.熟悉肥皂刷手酒精消毒法.2.掌握穿脱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的正确方法.3.掌握手术区域皮肤消毒,铺巾的正确方法.器材:洗手刷,肥皂或肥皂水,酒精泡手桶,小毛巾,手套,手术衣,消毒常用:器械,切皮巾,中单,剖腹单等.一,手术人员的准备手术人员的准备工作包括常规准备,手,手臂皮肤的准备,以及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 (—)手术人员常规准备手术人员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里更换清洁洗手衣,裤和拖鞋,取下手上的饰物,剪短指甲,去除甲沟污垢.戴好口罩,帽子.戴眼睛者可用肥皂液涂擦镜片后,再擦干,以防止呼出热气上升使镜片模糊.双袖卷至肘上12cmo注意患上呼吸道感染,手臂皮肤破损或有化脓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手臂皮肤的准备手和手臂皮肤的准备习惯称为洗手法,其目的是清除手和手臂皮肤表面的暂居细菌.方法有多种,手术人员可根据情况选择.1.肥皂洗刷并酒精浸泡法(1)先用肥皂将手,前臂,肘部和上臂清洗—遍(图5—1).(2)取第一把无菌洗手刷蘸灭菌肥皂液刷洗手和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处,共分三段,双手交替对称刷洗.刷洗顺序为:第一段从指尖一拇指桡侧一背侧一尺侧一掌侧一指间(虎口)到食指二中指,无名指,小指(每个手指和指间均按拇指同样顺序刷洗),手掌,手背,腕部掌,桡,背,尺侧面.第二段:从前臂掌面,桡侧面到背,尺侧面.第三段:从肘部至肘上l0cm.(3)用清水冲净手和手臂上的肥皂.冲洗时手朝上,肘部朝下,注意肘部的水不能流向手部.(4):再取第二把无菌刷刷洗,方法同…上.如此连续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5)取一条无菌小毛巾,擦干双手后将小毛巾对折成三角形,放于腕部,三角尖端指向手部.另一手抓住下垂两角,拉紧毛巾旋转,逐渐向上移动至肘上.再将小毛巾翻面对折,用同样的方法擦干另一手臂.注意小毛巾不能向手部倒退移动,握巾的手不能接触小毛巾已使用过的部分(图5—2).(6)将手和手臂浸泡在盛有70%酒精的桶内5分钟,注意浸泡范围应达肘上6cm.浸泡时各手指分开,用桶内小毛巾轻擦双手及前臂.浸泡完毕,屈曲肘部使酒精由肘部流入泡手桶内.双手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手也不可触及桶边和未消毒的物品,否则,应重新洗手.2.新洁尔灭洗手法:对酒精过敏的手术人员适宜本法.新洁尔灭溶液是一种能抑制细菌呼吸酶的消毒液.其刷手的方法与肥皂刷手酒精浸泡法相同,刷手时间可缩短为5分钟.洗手后将手臂浸泡在l%新洁尔灭溶液内5分钟.在浸泡前彻底冲净皮肤上的肥皂.因为新洁尔灭在水中溶解成阳离子活性剂,肥皂在水中溶解成阴离子活性剂,由手臂带入的肥皂残液将明显降低新洁尔灭的杀菌效力.浸泡完毕后,应拱手自干,不可用毛巾擦干,否则影响新洁尔灭在皮肤表面形成的药膜.每桶新洁尔灭消毒液应在使用40人次后更换.3.活力碘洗手法:活力碘为聚吡咯酮与碘的络合物.其作用广泛,将它涂擦在皮肤上,络合物慢慢释放的新生态碘使微生物组织的氨基酸或核苷酸上的某些基团碘化,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活力碘具有较强和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1)先用肥皂清洗双手及双臂至肘_klOcm.(2)用浸润10%活力碘(含有效碘l%)的纱布或海绵块涂擦双手及前臂至肘上10cm共3分钟,清水冲净.(3)取无菌小毛巾擦干手及前臂.(4)取活力碘纱布(或海绵)两手交替依次涂擦手指,指蹼,掌,前臂至肘上6cm,不脱碘即可穿手术衣,戴手套.4.碘复洗手法:碘复为聚乙烯吡咯酮与碘的复合物,它的作用机理与活力碘相似,其操作方法与活力碘洗手法相同.5.灭菌王洗手法:灭菌王是不含碘的高效复合型消毒液.首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及手臂,用无菌毛刷蘸灭菌王液3—5ml刷手和前臂至肘上10cm,时间为3分钟,清水冲洗后,无菌小毛巾擦拭干.然后,再用浸润灭菌王的纱布(或海绵块)涂擦手和前臂至上肘6cm处,待干后穿手术衣和戴手套.注意本晶禁与肥皂,甲醛,红汞,硝酸银合用.6.连续手术洗手法:如手术者要参加多台手术,在第一台手术后由助手解开手术衣腰带,将手术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脱下,使手套口随衣袖口翻转于手上,再将右手抓住左手手套翻折部外面拉下;然后,以左手指插入右手手套内面将右手手套推下.然后在70%酒精或1%.新洁尔灭内浸泡5分钟,稍凉干再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再次上台手术.注意在脱手套过程中手部不能接触手套外面以免污染.如双手已被污染或前一次手术为污染手术,则在连台手术前必须按洗手法重新洗手,消毒手和手臂.7.急诊手术洗手法:当病人生命危急,需紧急手术时,不容许按常规程序洗手,此时只需用肥皂进,行一般清洗,用毛巾擦干后先戴一双无菌手套,然后穿无菌手术衣使手套在手术衣袖口里面,最后再戴一双无菌手套.也可用3%碘酊涂擦手及手臂,再用酒精脱碘后,即戴手套和穿手术衣.另外,灭菌王洗手法,—活力碘或碘复洗手法,都可作为急诊洗手法.注意事项:刷手时应由手指到手臂,双手交替对称逐渐上行,用力适当,不能漏刷,尤其应该注意甲缘,甲沟,指蹼,前臂尺侧和肘部的刷洗;冲洗时两手向上屈肘,使水从指尖流向肘部,而肘部的水不可流向手部;用新洁尔灭洗手法,手,手臂浸泡完毕让其自干,不可用毛巾擦干以免影响皮肤表面形成的药膜而降低药效;擦手的毛巾尖端朝手部,擦手顺序为手腕,肘,上臂,不可倒擦,抓巾的手指不可接触小毛巾用过的部份.(三)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手和手臂消毒仅能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而在皮肤皱纹内和皮肤深层如毛囊,皮脂腺等存在的细菌不易完全消灭.手术中这些细菌会逐渐转移到皮肤表层,所以在手和手臂消毒后还必须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防细菌污染手术野造成感染.L.穿无菌手术衣:双手消毒后,呈拱手姿势,用背部开门.入手术间,开始穿手术衣.穿手术衣方法如下:(1)取出无菌手术衣,站在较宽敞的地方.(2)认清衣服的上下,正反面并注意衣服的折法.手术衣的衣襟(开口)对前方,袖筒口对自己,提住衣领,向两边分开,轻轻抖开手术衣.(3)将手术衣轻轻向前上方抛起,两手臂顺势伸入袖内,手向前伸.(4)请巡回护士从身后抓住两侧的衣领角向后拉,双手前伸出袖口.(5)稍弯腰使腰带悬空(避免手接触手术衣正面),两手交叉提起腰带中段向后传递(腰带不交叉,手不能超过腋中线),请巡回护士将腰带系好(图5—3).2.穿包背式无菌手术衣:在手术中,手术人员的背部,往往会触及手术器械台以及手术人员相互接触而造成无菌区的污染.包背式手术衣是在普通手术衣的背部增加了一块三角巾,穿妥后可将术者背部包裹,减少了手术中污染的机会(图5—4).(1),(2),(3),(4)同上法.(5)戴好无菌手套(图5—5).(6)解开胸前衣带的活结,右手捏住三角部相连的腰带,递给巡回人员或已穿戴好手术衣和手套的手术人员,巡回人员应用消毒钳夹住腰带的尾端,穿衣者原地自转一周,接传递过来的腰带并:于胸前系好.注意事项:取衣时应一次整件地拿起,不能只抓衣领将手术衣拖出无菌区.穿衣时,双手不能高举过头或伸向两侧,否则手部超出视野范围,容易碰触未消毒物品.未戴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手术衣的正面,更不能将手插入胸前衣袋里.传递腰带时,不能与协助穿衣人员手相接触.3.戴干无菌手套(图5—5)穿好无菌衣后,取出手套夹内无菌滑石粉,轻轻地涂擦双手,使之干燥光滑.若为一次性手套则无需预先涂擦滑石粉.用左手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从手套袋内取出,分清手套左右,将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再用右手2,3,4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左手指飞,掌插入手套内.双手分别折叠腕部衣袖,将手套翻折部拉上盖住手术衣袖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减少对组织的刺激.注意事项:戴干手套时,先穿手术衣,后戴于套;来戴手套的手只可接触手套的内面,而不应接触手套的外面,相反:已戴上手套的手,只可接触手套的外面,而不应接触手套内面;等待手术时,双手应拱手置于胸前或放置于胸部的衣袋里.切不可下垂或双手交叉置于腋下.二,手术区域的准备(一)手术前的一般准备为防止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切口内:病人在手术前一日或当日应准备皮肤,又称备皮.如下腹部手术,剃除腹部及会阴部的毛发;胸部和上肢的手术应剃除胸部及腋下毛发.头颅手术应剃除一部份或全部头发.皮肤上若留有油垢或胶布粘贴痕迹需用乙醚或松节油擦净,除去皮肤上的污垢并进行沐浴,更衣.骨科的无菌手术除常规准备皮肤外,术前每天一次,连续三天,用7 0%酒精清毒手术部位,并用无菌巾包裹.(二)手术区皮肤消毒目的是杀灭皮肤切口及其周围的细菌.一般由第一助手在洗手后完成.1.常用消毒剂2有2.5—3%碘酊,70%酒精,10%活力碘(含有效碘为1%),碘复原液,或1%新洁尔灭等.使用碘酊消毒时必须用70%酒精脱碘.对于粘膜,婴儿皮肤,面部皮肤,肛门,外生殖器一般用,5%活力碘,1%新洁尔灭酊.2.消毒方法2一般情况下,第一助手在手臂消毒后,站在病人右侧(腹部手术),接过器械护士递给卵圆钳和盛有浸过消毒剂的棉球或小纱布块弯盘,左手托持弯盘,右手持夹棉球或纱布,用上臂带动前臂,腕部稍用力进行涂擦术野.3.消毒方式2从中心向外环形旋转展开或从上至下平行形或叠瓦形涂擦,从切口中心向两侧展开.4.消毒原则2由清洁区开始到相对不洁区,如一般的手术是由手术区中心(切口区)开始向四周(由内向外),切忌返回中心.会阴,肛门及感染伤口等区域的手术则应由外周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涂擦(由外向内).5.消毒范围:至少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图5—6).注意事项:用碘酊消毒时,应等碘酊干后,再用酒精脱碘2遍,才能更好地发挥碘的灭菌作用;涂擦时应方向一致,忌来回涂擦,每次涂擦应有1/3~1/4的区域重叠,不可留下未消毒的空白区,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棉球或纱布,不可再擦已经消毒的部位;消毒腹部皮肤时,先将消毒液滴入脐窝内,待皮肤消毒完后,再用棉球擦拭脐窝.(三)手术区无菌巾的放置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须的皮肤以外,其它部位均用无菌巾遮盖,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以腹部手术为例.1.铺巾原则:中等以上手术特别是涉及深部组织的手术,切口周围至少要有4—6层,术野周边要有2层无菌巾遮盖.2.铺巾范围:头侧要铺盖过患者头部和麻醉架,下端遮盖过患者足部,两侧部位应下垂过手术床边30cm以下. ×3.铺巾方法:手术区域消毒后,一般先铺手术巾(皮肤巾)再铺中单,最后铺剖腹单.铺皮肤巾顺序为:由器械士将皮肤巾递给助手,传递时注意皮肤巾折边方向.先铺相对不洁区(如会阴部,下腹部)然后铺上方,再铺对侧,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还有一种方法是先铺对侧,下方,上方,最后铺操作的一侧.如果操作者已穿好手术衣,则应先铺近操作者一侧,再按顺序依次铺巾.铺好皮肤巾后,用布巾钳固定皮肤巾交角处.在上,下方各加盖一条中单.取剖腹单,其开口对准切口部位,先展开上端(一般上端短,下端较长)遮住麻醉架.再展开下端,遮住患者足端.注意事项:1.铺巾时,助手未带手套的手,不得碰撞器械士已戴手套的手.2.铺巾前,应先确定手术切口的部位,铺巾外露切口部份的范围不可过大,也不可太窄小,行探查性手术时需留有延长切口余地.已经铺好的手术巾不得随意移位,如果必须移动少许,只能够从切口部位向外移动,不能向切口部位内移,否则更换手术巾,重新铺巾.3.铺切口周围小手术巾时,应将其折叠1/4,使近切口部位有二层布.4.铺中,大单时,手不得低于手术台平面,也不可接触未消毒的物品以免污染.第一助手消毒铺巾后,手,手臂应再次消毒后才能穿手术衣,戴手套继续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