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
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周长
•能够准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周长计算题
二、课前准备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准备画布,便于讲解
•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支铅笔和一张作业纸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老师放一个绣花球上来,问学生绣花球外面有什么?
•讲解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通常用字母 P 表示。
3.2 教学重点
•讲解周长计算方法:例如矩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 P = 2 (a + b)。
•让学生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3.3 练习
•给学生出现一个由多个矩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计算周长。
•让学生配对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
3.4 总结归纳
•老师复习本课讲解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5 作业
•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需要学生回去完成。
•让学生完成老师出的周长计算题并批改答案。
•让学生写一篇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周长的文章,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到三个以上的例子并进行描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画图和实际计算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商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协作的能力。
作业的设置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了所学知识,并通过文章的写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第1节【第二课时】 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周长的概念;2.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学生能够分别用周长和面积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2.教授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将面积和周长联系起来;2.让学生能够用周长和面积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四、教学内容1.通过图形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如何用周长和面积来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五、教学方法1.图形展示法;2.实践操作法;3.小组讨论法。
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图形,然后问学生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自我探究1.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2.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3. 教师讲解1.教师讲解周长的概念;2.教师讲解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4. 学生操作1.让学生在小组内使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计算自己选定的图形的周长;2.让学生互相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并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将自己选定的图形和其他同学的图形进行比较,看看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周长和面积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
6.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用周长和面积来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七、教学评价1.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来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周长的概念;2.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用周长和面积来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1.在操作环节,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等工具,这需要在下次课堂上进行纠正;2.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有些讨论内容有些泛泛,需要在下次课堂上加强细化和深化。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正确指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判断、摸周长、指周长、测量周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身边的实物使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而含义,掌握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身边的实物使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围花边的情境。
师:学校马上要举行摄影比赛,赵老师精心挑选了几幅照片准备参赛,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为了让这些作品更加美观,我打算把它们放进这些不同的造型框里,然后再给他贴上花边!但是问题来了,每种形状需要多长的花边?我该怎么办?生:用绳子围一圈,量一量。
师:就听你们的!让我们起围一围。
每种形状需要多长的花边?【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呈现同学们熟悉的活动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围花边的情景也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二、围一围,理解一周。
1.小组活动,围花边。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相框模型,小组合作为相框添加一条漂亮的花边吧!!√k活动要求1人■.1人协助•2人检■.2.ift-iΛ:■花边・要注■[什么?2.对比围好的花边,辨析一周。
师:请同学们瞧一瞧,哪些相框的花边围的更合适?(把作品贴黑板,并编号)好在哪里呢?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缺口。
生:花边刚好围了一圈。
师:…圈,这个词用的真好,请你来指一指,一圈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上台,手指沿着一个图形边缘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一圈再回到这个点。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精品教案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一年一次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地选拔运动员,他们把蚂蚁们分为快乐队和幸福队,经过商量,快乐蚂蚁队决定借用你们的照片,让蚂蚁们沿着照片四周爬一圈以决定胜负,蚂蚁沿着照片的四周爬一圈,究竟要爬多远呢?
学生动手测量照片一周的长度。(指导学生边测量边计算,可以一个人测量,也可以小组合作测量。)
课题
第五单元周长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44---45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结:你们测量的快乐蚂蚁队的蚂蚁们要爬的距离,也就是照片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情境演示,建立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电脑演示:幸福蚂蚁队的蚂蚁们沿树叶爬行一周
学生感受到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描一描,建立丰富的表象。
卡片:银杏叶枫叶
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
3.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出示各种素材,让学生感知周长。
4.通过计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1)【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 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周长和周长的实际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围、量、观察和比较,理解和认识周长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在方格图中数一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在故事中找到与我们今天学习有关的内容。
师讲故事∶小白兔种了许多的大白菜,眼看就要丰收了,可是,有一群淘气的鸡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小白兔种的菜。
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被这些小鸡们糟蹋了,小白兔非常着急。
为了保护这些蔬菜,小白兔想了一个办法,它打算用纱网将菜地围起来。
可是怎么围呢?小白兔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是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有效?学生交流后汇报∶第一种全封闭的最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1)]二、探究新知1.一笔画树叶。
师∶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要求用笔描出你手中的这片树叶。
然后交流一下描的过程。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描的过程并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2.引导思考,形成结论。
师问∶在描的时候,我们是从哪点开始的,到哪一点结束的。
中间有没有断开过?学生回答∶都是沿树叶的外边沿描,从一点开始描,最后笔又回到这一点,中间没有断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到的结论后出示课件∶(1)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中间没有断开过,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2)都是沿着树叶的外边沿描的。
师提要求∶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围绕数学书一周封面,描一描数学书的形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生活中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直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会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周长应用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提问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发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案三篇
【导语】《什么是周长》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也是⼩学⼏何初步知识中的⼀项重要内容,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周长》的第⼀课时。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创设情境,谈话导⼊。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凉了,⼀⽚⽚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师今天也给⼤家带来了⼀⽚⼤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只⼩蚂蚁也⾮常喜欢这⽚树叶,(拿⼩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蚂蚁是怎样在这⽚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圈),⼀圈还可以怎么说?(⼀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周的问题。
(板书:⼀周) ⼆、动⼿实践,感悟周长 1、摸⼀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你最喜欢的,先摸⼀摸它的⾯,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摸它的边线。
(2)学⽣进⾏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周的? (4)学⽣展⽰,(边说边摸)。
2、描⼀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描⼀描吧! (2)学⽣进⾏描树叶活动。
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来描⼀描这⽚⼤树叶的⼀周呢?(找⼀名学⽣到前⾯描树叶模型的⼀周)。
你能不能告诉⼤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指着,说出从哪⾥开始,⼜从哪⾥结束。
)拿下树叶模型,⼤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样吗?有不同⽅法的同学请举⼿?(找⼀名同学再来描⼀描,说⼀说。
) ⼩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周是吗? 3、找⼀找 (1)在⽣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象树叶⼀样有⼀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 同桌之间找⼀找,摸⼀摸,说⼀说。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 什么是周长》精品教案
第1节什么是周长【第二课时】什么是周长一、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3.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指一指,下面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1.出示方格图中的图形,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2.描一描。
可以在数之前先让学生用彩笔分别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3.数一数。
先让学生看到每个方格边长是1厘米,数一数,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独立尝试得出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16、26、14),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
4.说一说。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展示,说说各自的方法。
注意:图形的边线可以分成两类:水平方向的边线和竖直方向的边线,在同类的边线中有很多是同长的。
所以,更有效的策略是分别计算这两类边线的长度,再求和。
(三)知识梳理,巩固练习探索一般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1.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观察第1题的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说说小公园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描一描,明确小公园的周长就是环绕公园的小路的总长度。
尝试独立求出周长,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方法。
组织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对于能根据数据特点、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周长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独立完成后集体展示交流,分别说说三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将每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得出周长,对于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算法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引导其他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遇到的类似问题。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周长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介绍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学习如何使用软尺或直尺测量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 应用周长知识:将周长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花园的围栏、计算跑道的长度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准确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模型、软尺、直尺、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软尺或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好奇心。
2.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描述周长的概念。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测量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讨论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4.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教师提供反馈,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周长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板书设计中心词:周长分支:定义、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应用实例图表: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示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个简单的花园,计算围栏的长度。
3. 创新挑战:调查家中或学校中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周长知识。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步骤。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学会使用尺子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周长的概念,即图形边的长度之和。
b. 掌握使用尺子测量图形边的长度,并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周长的概念。
b. 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互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建立“一周”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并具备了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能力。
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并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图形卡片)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并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A:它们都是有边的图形。
教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图形都是由边组成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这些图形的边的长度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B: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教师:非常好!尺子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图形的边的长度。
除了边的长度,还有没有其他的概念可以描述图形的特征呢?学生C:周长。
教师:正确!周长就是描述图形边的长度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周长。
2、概念讲解(教师示意围绕图形的动作)教师: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的长度之和。
我们可以把周长想象成是围绕着图形的一条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 什么叫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什么叫周长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能够用公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通过练习巩固了解和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3.巩固和加深对周长的认知。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周长;2.怎样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1. 自主探究活动1:教师先拿出一根棒子,然后问学生:这根棒子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根棒子交还给你,如何才能知道这根棒子的周长?活动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几个边?这条线段的周长是多少?如果将这条线段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计算。
2. 提高学习1. 教师讲解周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可以用板书进行概念讲解。
2.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周长计算方法和公式,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3.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周长计算训练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周长计算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1.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周长计算练习,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对于练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
2. 课堂测试: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简单应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和提高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巩固练习。
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周长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周长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绳子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周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猫围着花坛跑了三圈,请问小猫一共跑了多少米?”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围巾、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周长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一节——什么是周长。
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用直尺或卷尺围绕封闭图形一圈,读取长度即可得到周长。
3. 周长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简单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3.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卷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尝试测量它们的周长。
2. 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用直尺和卷尺测量图形卡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探讨周长的计算方法。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周长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测量身边的物品,如书包、桌子等,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得到的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物品,尝试测量它们的周长,并将结果与同学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周长来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概念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周长的定义周长的定义是学生理解周长的基石。
在课堂上,我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向学生解释了周长的定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一、主题:《长方形的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教学目标:1、体会多种方法探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体会发现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关于周长计算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入新知师: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好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一起学习它们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长方形的周长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该怎么计算?方法一:笑笑: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一周的长度,由四条边组成,所以我们可以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也就是宽+长+宽+长,所以算式是:5+3+5+3=16厘米。
(利用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方法二:淘气:只用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两条相等的长和两条相等的宽,也就是宽×2+长×2,所以算式是:5×2+3×2=16厘米。
(利用长方形的图形特征)方法三:妙想:我们还可以这样计算,把长方形四条边进行分组,一条长和一条宽为一组,可以分成两组,也就是(长+宽)×2,所以用(5+3)×2=16厘米。
(利用邻边分组)所以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把四条边直接加起来。
第二种是先算两条长,再算两条宽,最后再把他们加起来。
最后就是先求出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再乘2。
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四)正方形的周长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该怎么计算?方法一:笑笑:量出四条边的长度,把所有边长都加起来,也就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列式为3+3+3+3=12厘米。
方法二:淘气:只用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因为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也就是边长×4,列式为3×4=12厘米。
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教学设计教
案
____年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树叶,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关于周长这个概念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含反思、学习单)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含反思、学习单)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周长;2.学会如何测量周长;3.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概念及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呈现一幅世界地图,介绍地球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意义;2.教师抛出问题:怎么测量地球的周长?引导学生思考,并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答案。
2. 观察、实验(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长方形图形,请学生算出周长,然后让学生通过测量方法验证是否正确,学生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2.教师再给出一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请学生操作测量周长,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用周长这个概念去描述图形的大小?3. 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教师讲解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合作探究(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形状图(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测量每个图形的周长,并提交报告;2.学生利用周长的概念解决日常问题(如衣服边的长度、操场边界的长度等)。
5. 总结反思(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是否存在不理解的问题。
四、学习单1. 单元目标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将会:1.知道什么是周长;2.学会如何测量周长;3.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单元内容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3. 单元总结周长是用来描述图形边界长度的概念,是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
通过测量周长,我们可以计算出图形的大小,解决日常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测量并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概念的引入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周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周长。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4.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6.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什么是周长2. 板书内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2. 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4.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是否存在普遍问题,如何解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周长现象,如围操场跑步的轨迹、篱笆围成的花园等,引导学生关注周长。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意义与概念;2.能正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3.观察图像并能得出对应的周长;4.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1.周长的定义和意义;2.如何正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学生们已经学过的概念,小学生对周长并不是很了解,对于如何测量周长仍然不甚清楚。
2. 观察与讲解(10分钟)通过学习PPT,老师向学生介绍周长的概念和定义,讲解测量周长的步骤及技巧,并且与学生们一起观察和探究周长的定义与含义。
3. 实践操作(25分钟)让学生们形成小组进行活动,自由拼凑不同的直线,观察该图形的周长,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自己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4. 讨论和小结(10分钟)在活动的最后,老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回顾今天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记忆。
5. 课后作业(5分钟)安排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四、教学手段1.PPT;2.教具: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测量周长。
因为学生数量较多,利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和实践,方便教师更好的跟进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测量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但是在本次实践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多于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并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多方面进行耐心引导和帮助。
同时,老师也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和提醒,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画一画1、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2、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
3、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
4、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
二、描一描,量一量5、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
6、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
(培养动手能力。
)7、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8、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
)9、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
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摸一摸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
(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2、找一些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
(如:课本、黑板、文具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四、算一算,比一比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科书第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五、课堂回顾六、课后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
第二课时游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教学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灯片。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游园(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
(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二、活动二:算一算(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三、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
((4)(5)(6)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
3.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第①图: 4+5+6=15(cm)第②图: 5+5+4=14(cm) 5×2+4=14(cm)第③图: 6+6+6=18(cm) 6×3=18(cm)●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①出示情境:新年快到了,三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要把教室好好打扮了一番。
你看,他们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
②学生看图,整理数学信息: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理解题中“至少”的含义:即要算出黑板的周长)③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黑板的周长。
④交流讨论各种计算方法: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34+12+12=92(分米)34×2+12×2=92(分米)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相加,再乘2:(34+12)×2=92(分米)(说出算式中每个数34、12、2所表示的含义)⑤回答问题:花边至少长92分米。
⑥小结: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学生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思考练习六第一题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P49 3 学生独立完成四.作业:练习六第5题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60cm60cm 60cm(a)10cm(b)6cm8cm6cm 2cm 6cm(5) 2cm (6)2cm4cm6cm第五课时拼桌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米尺、小棒、细铁丝。
教学过程:一、拼一拼、想一想。
1、拿出准备的几张正方形纸片,模拟拼桌子活动:每张桌子的桌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
2张桌子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2、师:看到“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分米)。
3、师: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操作并计算,小组交流并汇报。
)(1)8×6=48(分米)。
(2)32×2-2×8=48(分米)(3)(8×2+8)×2=48(分米)4、师:如果是3张桌子这样拼起来呢?(学生模拟操作并计算交流。
)(!)8×8=64(分米)(2)3×8×2+8×2=64(分米)5、如果是四张这样的正方形桌子,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试试看。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
)(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10=80(分米)。
(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8×2×4=64(分米)或8×8=64(分米)。
(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围一围,在具体操作中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2)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摆一摆。
P50 8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总结规律。
实践活动。
P51第六课时交通与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二、步行中的数学问题1、边谈话边出示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理解图意。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②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小东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
2、先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65×10=650(米)②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650+650=1300(米)或 650×2=1300(米)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走多少米路?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3、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学生可能会出现12×6=72(秒)的错误。
]②帮助解决问题:小东共上了几层楼?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从1楼到6楼共走了几层?(5层)③订正:小东从一层到家的时间是12×5=60(秒)=1分三、买火车票的数学问题1、出示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2、出示问题,先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①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4张需多少元?先明确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间,找到相应的票价为每张156元;买4张就是156×4=624(元)②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191×3=573(元) 500元不够③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310元)④张叔叔预定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票价+手续费=310×2+5×2=630(元)四、线路图中的数学问题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独立观察并思考: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估计走哪条路最近。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两方面结合起来。
)280+150+190=620(米)五、课后实践活动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交通标志知多少:通过向父母长辈、交通警察请教,上网、看书查询,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