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网课章测试选择题
100道马原选择题(问题详解修正版).

马克思主义根底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内核〞是〔B 〕A 、辩证法思想B 、唯物主义思想C 、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法国启蒙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根本内容;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根底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B 、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D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锐化;E 、现代西方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BCD 〕A 、控制论;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 、生物进化论;E 、信息论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变化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明确〔B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B 〕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相对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10、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斗争性和同一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变动性和稳定性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开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C 〕A 、否认之否认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12、如下选项中,表现坚持适度原如此的是〔A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 、兼听如此明,偏信如此暗;D 、城门失火,殃与池鱼13、在哲学根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X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完整word版)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D】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空间是指【B】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6.规律是指【A】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8】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原多项选择题(标准答案学生的)

多项选择题 (共74个)绪论:(共5个)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 AD )A.唯物史观的创立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BC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共18个)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 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 )。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联系的特点有:( AB D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斗争性 D.普遍性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BCD )。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套典型的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B.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矛盾C.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资本主义参考答案: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证分析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参考答案:B. 辩证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民主社会主义B. 和谐社会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D. 资本主义参考答案: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2.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因为私有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通过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分化的历史阶段,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当今世界的贫富分化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参考答案:在当今世界,贫富分化问题愈发严重,这背后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压迫。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造成贫富分化问题的本质根源,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消灭私有制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最终消除贫富分化,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富裕。
结语以上是关于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从(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研究对象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C.阶级属性D.主要内容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B)。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

哲学部分第一章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A.哲学与世界观毫无关系 B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与世界观没有区别D.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3、“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5、“上帝在我心中”的观点是(c)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b)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先有桥的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桥,表明( b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8、把世界的本质单纯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是(c)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b)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10.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c)A.它的具体性B.客观性C.客观实在性D.变化、运动性11、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这样,才能(a)A.确定地区分事物B.理解事物的统一性C.理解运动的形式D.理解运动的原因1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13、“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否认意识存在的庸俗难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1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15、“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马原分章节试题答案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B)A、“科学之科学”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科学的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A、17世纪4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A、工业革命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现代西方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C、变化发展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多因多果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试题

马原考试试题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马原的考试试题,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对马原知识的理解。
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 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C. 价值和剩余价值D. 阶级觉悟和阶级组织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
A. 真理、和谐、人民B. 自由、平等、公正C. 爱国、团结、进步D. 勤劳、勇敢、正直3.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B.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指导C. 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D.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根本途径4.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线是()。
A. 实事求是B. 革命斗争C. 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D. 科学论证5.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的根源是()。
A. 人的自由本能B. 人的私心和贪婪C.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 社会分工的要求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实践论等。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包括党的最高理论和最高纲领、党的最高机关和组织原则、党的领导原则和党的纪律原则。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发展规律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形态的更替和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国家和政权?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利益所建立的暴力机器。
政权则是国家机器的核心和实际运作机构。
5.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形态。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5.黑格尔在对待辩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 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 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系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空间是指【B】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6.规律是指【A】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对立统一的观点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原选择题答案

马原选择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A. 辩证的观点B. 历史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D. 唯物的观点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A. 科学实验B. 社会生产实践C. 社会交往实践D. 社会生活实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A. 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C. 正确地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D. 以上都是答案:D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A. 它的产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B. 它正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 它正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D. 以上都是答案:D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B.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C.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 以上都是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 共产主义理论D. 以上都是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义在于()A.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B.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C. 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D. 以上都是答案:D。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百喻经"中有一那么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那么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那么C.在事物的开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认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2.爱迪生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屡次试验。
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屡次失败。
爱迪生答复:"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局部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展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展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展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增殖补偿D.劳动补偿5.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BA.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B.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开展C.改进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6.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论D. 经济危机理论答案:A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个人奋斗D. 科技进步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 实践是主观的B. 实践是客观的C. 实践是理论的D. 实践是抽象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否定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人为的D. 随机的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唯物主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答案:ABD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ABCD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静止不变的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资本积累理论C. 劳动价值论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理论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处省略15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辩证法,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此处省略2题)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导致劳动者失业和贫困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原选择题题库-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C)A.不可知论B.唯实论C.可知论D.辩证法2.“我思故我在”是( 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 )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C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C)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D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D)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C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B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B)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15.感觉、知觉、表象是(A)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满分80分)1. 【2006年单选1】恩格斯说:“鹰必翔于千里之上,而视力有限;兽穴于千寻之下,而听力无界。
日月、星辰、电、光、热、声、功,在宇宙之间,无处不有,无处不无。
鹰不能飞翔于千里之上,兽不能穴居于千寻之下,只是分工所引起。
”这段话表明()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A2. 【2007年单选2】与“沧海桑田”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A3. 【2007年单选8】下列属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是()A. 人们能通过实践认识规律B.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利用规律C.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答案:C4. 【2008年单选1】下列属于发展的实质的是()A. 事物数量的增减B. 事物场所的变动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答案:C5. 【2008年单选5】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是()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与偶然C. 本质与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6. 【2008年单选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由()决定的。
A. 社会生产方式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社会意识形态D. 社会革命答案:B7. 【2009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原有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利润总额翻一番。
这主要体现了()A.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生产成本的降低C. 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D. 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A8. 【2009年单选5】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是()A.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B. 科学实验活动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9. 【2009年单选9】商品之所以能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是由于()A.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B. 商品的价值客观存在C.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D. 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答案:C10. 【2010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而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70%。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D.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C.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直线式上升B. 循环式发展C. 螺旋式上升D. 随机式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生产力D. 社会关系答案:1-5 A, B, B, C,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
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盈利的来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试论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2.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D)A.阶级斗争理论B.剩余价值论C.辩证法D.科学的实践观3.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B)A.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B.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C.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D.摆脱了哲学的指导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C)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C.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A)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6.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D)A.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马克思主义(ACD)A.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对于不断发展着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了C.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D.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8.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因为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CD)A.劳动价值论B.科学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历史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AD)A.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B.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C.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东西D.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哪些是(ABCD)A.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D.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第一章1.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AC)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B)A.世界上的事物是永恒发展的B.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3.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A.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C.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D.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ABC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D)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D.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A.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人的主体地位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8.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B)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D.“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C)A.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B.具有更多的创造性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D.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二章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里的“基础”指的是(B)A.认识B.实践C.感觉D.价值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D)A.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B.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C.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D.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C)A.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B.都揭示了真理是主观的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D.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5.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D)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A.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C.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ABC)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8.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这说明(ACD)A.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C.正确的认识未必会导致成功的实践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9.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A.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C.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10.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D)A.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第三章1.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这段话表明(B)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B.生产关系可能阻碍生产力发展C.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性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2.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两句话表明(D)A.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B.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D.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B)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D.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4.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B)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C)A.二元论历史观B.不可知论的观点C.英雄史观D.唯物史观7.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作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句话表明(ABC)A.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B.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C.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D.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8.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内涵是(BCD)A.人的本质是抽象的、孤立的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C.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D.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ABCD)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及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0.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ABCD)A.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C.考查人们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D.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四章1.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则是(B)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
表面看来,好象个人是出卖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
但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A.劳动的价格B.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C.劳动的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D)A.价格B.价值交换C.使用价值D.价值4.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A.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B.它具有计量单位C.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D.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5.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A.人民当家作主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6.资本流通的目的是(C)A.获取消费资料B.获取使用价值C.实现价值增值D.发展社会经济7.下列选项关于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BC)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8.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还在于(ABCD)A.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B.劳动力是蕴藏在人们身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它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C.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D.劳动则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发挥9.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C)A.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D.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BCD)A.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B.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C.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D.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第五章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C)A.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2.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C)A.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B.知识经济行业之中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中D.高度垄断行业之中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A.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D.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4.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C)A.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B.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C.垄断地位获得的D.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5.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B)A.实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趋同”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C.扩大国家关系的民主化D.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6.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B)A.混合联合企业级B.跨国公司C.国际康采恩D.国际卡特尔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是(AC)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C.降低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D.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8.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D)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B.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C.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D.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9.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A.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B.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D)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第六章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D)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D.科学社会主义2.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其中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C)A.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B.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20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