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
第22卷 第5期2010年10月中国海上油气CHIN A OF FSH OR E O IL A ND G A SV ol.22 N o.5O ct.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2030)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SC 06T J TQL 004)部分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周心怀,男,高级工程师,现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E mail:zhouxh 3@ 。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周心怀1余一欣2,3汤良杰2,3吕丁友1王应斌1(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摘 要 在对渤海海域13条区域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解剖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确定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并进行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
渤海海域不同地区新生代盆地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沉积地层时代和厚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地质结构和沉积地层的差异,渤海海域可分为辽东湾坳陷(海域)、渤中坳陷、济阳坳陷(海域)、黄骅坳陷(海域)和埕宁隆起(海域)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可划分出二级构造单元35个,其中凸起13个、低凸起4个、凹陷18个。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地质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构造单元划分对优选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生代盆地 盆地结构 构造单元 在不同阶段的油气勘探过程中,查明盆地结构和进行构造单元划分是盆地普查和区域详查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为圈闭预探提供重要依据。
盆地内部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划分有利于明确勘探方向,合理部署勘探工作[1]。
在油气勘探初期,由于资料缺乏,不同研究人员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以及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积累,对盆地结构和如何划分构造单元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此时依据新资料对盆地结构和构造单元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的数值模拟与异
第6期侯恩光等:沂河流域山东段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955·可分别得到因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各自产生的径流影响量。
突变年之前沂河流域的实测平均径流量为21.787×108m3,理论平均径流量为22.5×108m3;突变年之后沂河流域的实测平均径流量为25.134×108m3,理论平均径流量为23.854×108m3。
具体如表5所示。
表5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统计值Table5Contribution rate of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to runoff年限Duration平均降水量/mmAverage precipitation实测平均径流量/×108m3Live average runoff理论平均径流量/×108m3Theoretical average runoff降水影响量/×108m3Effects of precipitation人类活动影响量/×108m3Effects of humen1965-1988739.93421.78722.5 2.067 1.281989-2016789.88225.13423.854由表5可知,降水量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增大的影响量为2.067×108m3,贡献率为61.76%,而人类活动的影响量为1.28×108m3,贡献率为38.24%,故由此可以量化得出人类活动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增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结论(1)沂河流域1956-2016年径流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65年为径流量的最重要突变点,其次为1989年;23年、11年和6年分别对应径流量变化的第1、第2和第3主周期;(2)沂河流域1956-2016年降水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64年为降水量的最重要突变点,其次为1989年;在1956-1969年、1970-1989年和1990-2016年分别以10-12年、14-18年和20-30年的时间尺度呈周期性变化,23年、11年和7年分别对应降水量变化的第1、第2和第3主周期;(3)在各个5年时段沂河流域径流量的极值比和变差系数均比降水量的大,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更大且变化效果更为显著;(4)沂河流域径流量和降水量在1965-2016年的最重要突变点为1989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该流域径流量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61.76%和38.24%,由此可量化表明人类活动对沂河流域径流量增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周心怀;张新涛;牛成民;刘豪;黄江波【摘要】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内发育“云梯式”和“栅栏式”两种断裂体系,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左旋走滑、古近纪伸展-走滑和新近纪强烈右旋走滑3个阶段.走滑构造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形成,而且还影响了中、深层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油气的富集层位.结合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走滑构造带内“中转站式”、“网毯式”、“复合式”及“阶梯式”等4类油气成藏模式,近些年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8页(P215-222)【关键词】成藏模式;走滑构造带;郯庐断裂;渤海湾盆地【作者】周心怀;张新涛;牛成民;刘豪;黄江波【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郯庐断裂带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巨型线性构造带,也是切割岩石圈深大断裂,沿NE向延伸约2 400 km,自南向北切过华南板块、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等4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1-2]。
郯庐断裂带沿线发育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多个含油气盆地,并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聚集成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3-8]。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郯庐断裂带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密切关系被勘探实践不断证实,先后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认识,如“晚期成藏理论”、“近源晚期优势成藏”[9-12]。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在剖面结构上包括两个层序 ! 即沉积 作用明显受同生断层控制的古近系和沉积作用基本上不受断 层影响的新近系 " 第四系 # 古近纪的断层作用还伴随有大量 的火山作用 ! 且以玄武岩系列为主 ! 新近纪 " 第四纪时期的火 山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 大量的地壳测深资料表明盆地区的 地壳明显薄于周边山区 $ 或隆起区 %! 且盆地 内 部 的 上 地 幔 隆 起与盆地基底面呈镜像反映 # 这些宏观的地质 " 地球物理现
!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断构造基本格局
在石油勘探中 ! 通常将渤海湾新生代盆地 划 分 为 . !/ 个
收稿日期 &055%+5’+5( ( 改回日期 &055%+"5+%" 基金项目 & 国家 )’.% * 项目 $7"’’’5&%%5% % 资助 # 作者简介 & 漆家福 ! 男 !"’(. 年生 ! 博士 ! 教授 ! 从事构造地质学 ’ 盆地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289: & ;<9=>;?@AB@CABDE #
第 %4 卷第 4 期
中
国
地
质
./01%4!(/24 F@>B !,--&
,--& 年 # 月
"#$%$"& ’( )*’(+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 及其成因解释
漆家福
!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45##&’#
提要 &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 % 个裂陷带和 4 个裂陷区 ! 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 # 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 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 ’ 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 # 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 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锁断层系统 ! 在盆地区具有分散的透入性特点 ! 并控制着古近纪断陷的分布和演化 # 在 伸展构造变 形 基 础 上 叠 加 了 % 条 北 北 东 向 " 北 东 向 右 旋 走 滑 断 裂 $ 带 %! 后 者 及 其 伴 生 构 造 组 成 盆 地 中 的 呈 带 状 展 布的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 # 伸展构造是一种 ) 水平层状的 * 薄皮构造 # 正断层向深部收敛或终止于中地壳内的拆离断 层面上 # 走滑构造是一种 ) 垂直带状的 * 厚皮构造 # 浅层的走滑断层以多种方式并入到深断裂带中 # 这两种构造系统 是盆地区新生代时期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两种作用机制的具体表现 # 关 键 词 & 裂陷盆地 ( 伸展构造 ( 走滑构造 ( 渤海湾 文献标识码 &6 文章编号 &"555+%,(. $055& %5"+55"(+5/ 中图分类号 !"#$%&’
渤海湾盆地
郯 庐 断 裂 带 晚 侏 罗 世 区 域 挤 压 应 力 场
郯庐 断裂 带及 邻区 晚白 垩世 王氏 期与 古近 纪拉 伸应 力状 态图
渤 海 湾 盆 地 及 其 周 缘 构 造 体 系 分 布 示 意 图
北京—塘沽—蓬莱走滑断裂带,
济源—黄口走滑断裂带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 新生代是 渤海湾盆地的成盆期,渤海湾 盆地的沉降带是按一定规律变迁。 在整个大的区域构造背景下,沉降带 表现为由早到晚从周边向中心迁移,由 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最后集中到渤 海海域 • 烃源岩表现为西南老,东北新
(三)区域地质构造
(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 (六)油气田形成特点
(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烃源岩类型
烃源岩西南老东北新 根据湖盆古气候、水介质条件及沉积环境等条件,可将渤 海湾盆地的生油凹陷分为: • 以富腐泥型为主的生油凹陷,如辽河西部凹陷; • 含腐殖质的腐泥型的生油凹陷,如东营、饶阳、歧口、 沾化凹陷; • 含腐泥质的腐殖型的生油凹陷,如廊固、板桥、南堡凹 陷; • 富腐殖型的生油凹陷,如东濮凹陷。
大港油田
辽河油田
• 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 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 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中原油田
(赵文智,2000年)
•泥质岩层:泥岩、页岩。渤海湾盆地的主力产油层沙 二-沙四段Es2-4,盖层为Es1中部和Es3上部的暗色泥岩、 页岩(自上而下,依次是Es1→Es4)。
渤海湾盆地各坳陷的盖层与气层分布示意图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 种类型: 潜 山型火山岩油气藏、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 地层- 岩性油气藏
渤海湾盆地缓坡带类型及其油气分布特征
渤海湾盆地缓坡带类型及其油气分布特征赵珊;刘华;蒋有录;王永诗;郝雪峰;张聪【摘要】含油气盆地缓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明确各类缓坡带油气分布样式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渤海湾盆地为例,基于构造分区影响下的缓坡带基底产状,将缓坡带划分为简单型缓坡带、过渡型缓坡带和复杂型缓坡带3种类型.研究表明,简单型缓坡带构造活动弱,基底形态呈单斜式,倾角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为主,油气富集层系单一,以早期成藏为主,具有典型的“一字型”油气分布特征;过渡型缓坡带构造活动较强,基底呈双斜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构造-岩性为主,存在少量地层油气藏,富集层系跨度较大,油气借助于断层和砂体配置运移,具有“阶梯型”油气分布特征;复杂型缓坡带构造活动强,基底形态呈三斜式,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为主,且地层油气藏数量相对较多,油气富集层位跨度大,具有“梳齿型”油气分布特征.【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13页(P223-235)【关键词】构造样式;成藏模式;油气分布;缓坡带;渤海湾盆地【作者】赵珊;刘华;蒋有录;王永诗;郝雪峰;张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渤海湾盆地是主要发育中生代与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断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二级构造带——缓坡带约占盆地总面积的2/5,具备油气藏形成的优越地质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1-2]。
前人依据缓坡带形态特征[3]、层序特征[4]、成因和结构[5]、地层沉积特征[6]、构造样式[7]和断裂活动强度[8]等提出了大量的划分方案,不同类型的缓坡带在油气藏类型、油气富集层位与油气运移路径等方面差异明显。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
第34卷第3期岩性油气藏V ol.34No.3收稿日期:2021-07-29;修回日期:2021-09-05;网络发表日期:2021-11-04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七年行动计划”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新领域勘探关键技术”(编号:CNOOC-KJ135ZDXM 36TJ 08TJ )资助文章编号:1673-8926(2022)03-0060-10DOI :10.12108/yxyqc.20220306引用:何玉,周星,李少轩,等.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2,34(3):60-69.Cite :HE Yu ,ZHOU Xing ,LI Shaoxuan ,et al.Genesis and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on overpressure of Paleogenein Bozhong Sag ,Bohai Bay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2,34(3):60-69.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何玉,周星,李少轩,丁洪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摘要:通过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测压、测井数据建立全井段地层压力曲线,划分其垂向超压带,并根据垂直有效应力-速度交会图、烃源岩发育层段及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了超压成因和类型,完善了超压成因的识别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古近系东二下段至沙三段均发育异常超压,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随着地层年代变老,超压成因由欠压实向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等非欠压实成因变化。
②欠压实超压多发生在厚泥岩段,声波速度变化小,岩石密度较小,垂直有效应力稳定;有机质生烃超压层段的声波速度低于正常压实地层的速度,但随深度增加略有增大,垂直有效应力较小;流体传导超压一般发生于不具备自源型超压生成条件的流体封存箱,声波速度及岩石密度均为正常压实趋势,实测压力纵向上随深度线性增加,表现为同一压力系统。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沉积相
第23卷第3期古地 理学报Vol. 23 No. 32021 年 6 月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Chinese Editioo )J u n . 2021文章编号:1671-1505 (2021) 03-0525-14 DOI : 10.7605/gdlxb.2021.03.029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一二叠系残留地层沉积相**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编号:121201050017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8)共同资助。
[byChioa-ASEAN Maritime Coperation Fund Project (No. 12120100500017001) and ths Natiood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oa ( No. 4137218)]收稿日期:2020-04-20 改回日期:2220-07-07杨仁超1李 阳1汪 勇2李文厚3赵永福2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管理中心,山东东营2/7022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摘要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一二叠系残留地层为近年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为明确古潜山储集层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沉积序列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一二叠系古潜山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发现:(1)古潜山区石炭系一二叠系残留地层厚度变化很大,石千峰组被剥蚀殆尽;(2)石炭纪一二叠纪研究区经历了海陆交互相—海陆过渡相T 河流相的演化过程,其中本溪组及太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潟湖、潮坪及障壁岛相,山西组沉 积时期发育三角洲相,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可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天然堤及泥炭沼泽等微相,而上、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心滩、河床滞留沉积及泛滥平原微相;(3)受 沉积环境演化的控制,本溪组一太原组的砂体呈斑块状展布,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砂体呈近北东一南西向条带状展布。
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_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
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_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7卷第6期2010年12月Vol.37,No.6Dec.,20101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特征1.1古近系地质结构特征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地质结构在海域大体上可划分为NNE 向和近东西向略偏NWW 向以及NE 向3类构造体系。
1.1.1NNE 向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展布于辽东湾坳陷内,其地质结构为箕状断陷夹凸起的构造格局(图1)。
辽西箕状断陷与辽中箕状断陷夹辽西低凸起,两箕状断陷均为东断西超(剥)的单断构造格局(图2),说明辽西凸起为单断结构;以及辽中箕状断陷与辽东箕状断陷夹辽东凸起,而辽东箕状断陷为西断东超(剥)的构造格局,说明辽东凸起为双断结构,其可延至渤中坳陷的渤东低凸起。
1.1.2渤南东西向略偏北西西向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展布在海域南半部,其地质结构也为箕状断陷夹凸起的构造格局。
从北向南为秦南断陷与南堡箕状断陷、渤中箕状断陷夹石臼坨凸起构造格局,南堡箕状断陷、渤中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
沙垒田凸起北有南堡、渤中两箕状断陷,南有歧口、沙南箕状断陷所夹,歧口、沙南两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
埕北低凸起北有沙南箕状断陷,南有埕北箕状断陷所夹,两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
渤南凸起北有渤中箕状断陷、渤东箕状断陷、庙西箕状断陷,南有黄河口箕状断陷所夹,这种箕状断陷都为北断南超(剥)的单断构造格局。
垦东凸起—莱北低凸起,北有黄河口箕状断陷,南有莱州湾、青东箕状断陷所夹,这3个断陷也都为北断南超(剥)的单断构造格局。
昌北凸起北有莱州湾—青东箕状断陷,南有潍北箕状断陷所夹,潍北箕状断陷同样是北断南超(剥)的构造格局(图1,3)。
1.1.3北东向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体系在海域只有庙西凸起为NE 向,受渤东箕状断陷和庙西箕状断陷所夹的双断结构。
1.1.4渤海海域古近系东西向隐蔽横断裂是不同方向构造体系的调节带(传递带)渤海海域南半部古近系构造格局是近东西向凹凸相间北断南超(剥)箕状断陷构造带与渤中坳陷的渤中低凸起呈相互垂直拉张构造样式,其分界从庙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刘春成1戴福贵2杨津2杨克绳3(1.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3.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研中心,河北涿州072751)提要:本文以地震信息为基础,应用多旋回先张后压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史理论[1,2],系统阐述了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
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差异性主控因素
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差异性主控因素摘要:含油气盆地不同地区油气分布层系及富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统计资料及前人成果为基础,探讨了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多种因素控制了不同凹陷古近系油气差异性富集:凹陷生烃条件从根本上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差异,盆地东、西部地温场及烃源岩演化的差异是造成“东富西贫”油气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烃源岩层系生烃差异性和主力生烃层系、生储盖组合和断层输导作用控制了油气纵向富集层系。
关键词:油气分布;差异富集;断层输导;主控因素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0.63×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0.36×1012m3。
但不同坳(凹)陷油气分布层系和富集程度差异悬殊,总体具有“东富西贫”、“纵向多层系分布”等特征。
古近系为主力含油气层系,石油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61%以上,已发现十多个亿吨级大油田。
前人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区新近系和前古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条件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对不同地区古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的研究还较少。
古近系作为渤海湾盆地主力生储层系,是未来增储的主力领域。
本文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古近系油气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富集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以期对该盆地古近系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
1凹陷生烃条件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源控论”认为,油源区控制油气田分布,油气生成后就近运移聚集在油源区或其邻近地带,烃源岩分布对油气分布起重要作用。
渤海湾盆地孔店组烃源岩主要在盆地边缘潍北、沧东-南皮等少数凹陷提供油气源,沙四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济阳坳陷和冀中坳陷,沙三段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沙一段烃源岩分布局限,主要集中在冀中坳陷和环渤海一带,东营组烃源岩仅分布于渤中坳陷。
整体上,沙三段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最大,由此向上、向下层段烃源岩分布面积逐渐减小,从而控制了古近系油气平面分布的分区性。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共有四类八种型式(图13)
1.构造圈闭油气藏
①穹隆型圈闭。位于二级构造带轴部。有时呈披覆构造,有 时呈挤压背斜。
油气层在构造顶部厚、边部薄,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如王徐庄 油田和濮城油田等。
②逆牵引型圈闭(滚动背斜)。位于凹陷或二级构造带主断层 下降盘。圈闭由同生断层下降时的重力塌扭作用所形成。常沿 着主断层下降盘成串分布。油气藏受构造高点控制,深部高点 依次向断层面下倾方向偏移。上下油藏各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如胜坨油田和港东油田等。 ③断块型圈闭。构造被一系列断层所复杂化。油藏分布在断 层两侧,靠断层愈近,油藏厚度愈大。油水界面比较复杂。各 断块之间,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厚度不等,油水界面不一致, 甚至原油性质也有差异。如东辛油田和临盘油田等。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由三条大断裂呈羽状排列, 走向北北东,构成渤海湾盆地 区的西部边界。 7.黄河深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延伸200km,为内黄 隆起与开封拗陷的分界断层,是盆地的南界,
上述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边界及盆地内大型沉 积拗陷区和隆区,使盆地内构造呈 现东西分带 南北成块的格局.
1.郯庐断裂带
2.齐河_广绕深断裂带 3.聊兰_埕西深断裂带 4.沧东深断裂带 5.宝坻_昌黎深断裂带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 7.黄河深断裂带
凹陷是拗陷内次一级的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较厚的 下第三系沉积。全区共划分了50 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在 拗陷内多呈雁行排列。如冀中拗陷内就有四排呈北北东 雁行排列的 凹陷, 下第三纪凹陷的基本型式有两种,即单断型凹陷和双断 型凹型(图3—5)。 1.单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 下掉另一侧台升的箕状凹陷. 它们一般分布在拗陷腰部。 单断式凹陷是常见的凹陷形式。 2.双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 断裂发育稍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 陷,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上第三纪形成的凹陷,断裂活动一般较弱,在凹陷中 心部位沉积厚度最大,如渤中凹 陷。
2-2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一、概况盆地类型:华北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燕山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
面积:近20×104km2。
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的一部分以及渤海海域。
区域构造:东临胶辽隆起,西以山西台向斜为邻;南靠东濮凹陷南缘,北接燕山褶皱带。
1955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1964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目前已经找到100多个油气田,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大港、中原等油气田区。
资源量:石油188.4亿吨,探明71.69亿吨;天然气2.12万亿方,探明储量0.52亿吨。
主要油气田油气产量产量辽河华北大港冀东胜利中原合计1997年1504.1468.143561.12801.2402.15671.6石油1998年1452.08473.0243063.812731400.175550.081997年15.51 3.29 3.890.3310.0211.5768.01天然气1998年12.013.133.540.469.1811.963.52天然气产量(亿方)5101520辽河华北大港冀东胜利中原1997年1998年ʯÓÍ°ú¾¼£¨ÒÚ´Ö£©50010001500200025003000¾É·Ó¸ª±²óµÛ¹º´«Ê¤½ûÖÐÔ1997Áê1998Áê二、盆地演化与地层1.地层基底:太古界—中下元古界;沉积盖层:Pt3-Pz准地槽和地台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Mz-Kz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累积沉积厚度33000米。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付小东;吴健平;寿建峰;王小芳;周进高;张天付;郭永军【摘要】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广泛发育一套湖相混积成因“泥灰岩”,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孔渗、压汞、扫描电镜、CT、核磁共振等分析,揭示了该套特殊成因混积泥灰岩储层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明确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指出致密油勘探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束鹿凹陷Es3(下)泥灰岩主要包括互层混积的纹层状泥灰岩和结构混积的块状泥灰岩两类,矿物组成均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白云石,粘土矿物与石英、长石含量低.储层孔隙度一般低于4.0%,基质渗透率一般小于10×10-3 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发育两大类8亚类储集空间,基质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不同岩石结构的泥灰岩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差异明显,纹层状泥灰岩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强,表现出双重或多重孔隙介质特征,孔渗条件和孔隙结构优于块状泥灰岩.混积泥灰岩有利储层发育受沉积亚相、岩石组构、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构造缝等因素综合控制;斜坡内带及洼槽区半深湖-深湖亚相的高TOC纹层状泥灰岩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目标.【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14页(P78-91)【关键词】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沙河街组;束鹿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付小东;吴健平;寿建峰;王小芳;周进高;张天付;郭永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国外学者Mount 1985年首次提出“混合沉积物”的概念,提出了4种混合沉积物的成因类型[1]。
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富集理论、勘探技术及前景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富集理论、勘探技术及前景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页岩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石油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深盆湖相区页岩油的富集理论、勘探技术及其前景,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进行具体研究。
渤海湾盆地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页岩油富集条件、勘探技术方法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渤海湾盆地乃至全球深盆湖相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概述了深盆湖相区的地质特征,包括地层结构、沉积环境、页岩油生成条件等。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页岩油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如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储层物性等,并建立了相应的富集评价模型。
随后,本文详细介绍了页岩油勘探的关键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测井评价、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技术等,并结合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的实例,对勘探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展望了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前景,分析了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富集理论深盆湖相区作为页岩油富集的重要区域,其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为页岩油的生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深盆湖相区的页岩油富集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深盆湖相区通常发育有丰富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生物降解和热演化,可以转化为页岩油。
黄骅坳陷古近系的优质烃源岩主要由湖相泥页岩组成,富含丰富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有机质,为页岩油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封闭保存条件:页岩油的形成和保存需要良好的封闭条件。
在深盆湖相区,由于沉积速率快,压实作用强,形成了较为致密的页岩层,这些页岩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页岩油的逸散和流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设计成果:
剖面从西至东主要经过了太康隆起、黄花岗洼槽、白沙断裂 构造带、原阳洼槽、太平镇断裂构造带、陡门断裂构造带、 封丘凸起、鲁岗断裂构造带;主要沉积了六套地层,从老至 新分别沉积了太古宇磁性基地、下古生界-太古宇地层、上古 生界-三叠系地层、侏罗系地层、古近系地层和新近系地层
二、圈闭评价与井位部署
1.课程设计要求
结合储集层分布与构造图识别圈闭,给圈闭编号,并说明圈闭类型,读出不同圈闭基础参数(溢 出点海拔、高点海拔、圈闭幅度等) 为对圈闭进行地质评价,需确定圈闭的相关参数。请根据所给条件,读取不同圈闭的相关参数填 写到表4-1,其中不同圈闭配套条件的参数相同并已给出。之后,根据下式计算不同圈闭的含油 气概率,参数标准见表4-2。 容积法计算资源量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结合本区深一级断裂的分布与重力场分布图,总结大断裂在重力场分布上的主要识别标志。
设计思路:
1.重力资料 2.断层分布图 3.二者叠合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设计成果:
大断裂发育的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偏高
大断裂发育的地区布格剩余重力异常也偏高
开深1 318.0 2157.5 2765.0 3000.0 3348.0 3816.0 缺失 缺失
杜2 266.0 1454.0 3076.5 缺失 缺失 2637.0 2991.0 3802.0▽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2.地质资料概况
断层分布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渤海地层简介
渤海上古生界岩性特征及其含油性
典型岩性: 石炭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砂泥岩为主夹海相 灰岩和煤层,底部常见铝土岩。 二叠系:属内陆盆地沉积,以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 岩和内陆红色杂色碎屑岩为主,常见岩性有:黄绿色、 紫红色致密砂岩、黄灰色泥岩、夹煤层、铝土岩。 典型剖面:埕北低凸起上海20井 矿产: 含煤性好,煤层稳定,是华北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 不是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石臼坨上见一二叠系出 油点,为致密砂岩裂缝储油。
寒 武 中寒 系 武系 下寒 武系 震 旦 亚 界 早 中 元 古 界 │ 太 古 界
Z
渤海早第三纪地质简史
早第三纪早期(古新世-始新世早期)渤海发 育了范围小,彼此分割的单断沉积凹陷(湖泊)。中 晚期(始新世-渐新世)本区拉张断陷加剧,改变了早 期那种分割的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湖盆。这一时期 湖盆深,水域面积大,长时间沉陷,形成了两套以深 水沉积为主的暗色泥岩沉积,后来成为主力生油岩系 (沙三、东下):湖盆周围的外围水系和湖盆内古岛 水流作用的不断建造,形成了大量的水下扇、扇三角 洲、三角洲、浊积体和少量冲积扇。这些沉积体后来 成为主要的储油层。
深水湖泊
亚热带 湿润型
裂陷 Ⅱ幕
蓝灰、绿灰、灰色泥岩与砖红 E 3S 4 色泥岩互层,夹碳酸盐岩薄层 。 E 3k 1 E 3k 2 E 3k 3 以紫红色砂岩、砂砾岩为主。 黑灰色泥岩为主。 以紫红色砂岩、砂砾岩为主。 孔店组俗称“红-黑-红”
孔 店 组
白 垩 系 侏 罗 系
k
J
深灰色泥岩为主,夹凝灰质砂 砾岩、灰质泥岩、玄武岩、安 山岩。 凝灰质砂岩、砂砾岩为主,夹 泥岩、煤层。 另一种剖面类型:以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为主。
分布
•含油性:沙三上是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如歧口 18-1油田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摘要】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走滑反转型、凹中隆披覆型、陡坡断块型和缓坡断鼻型等5种主要成藏模式,且具有独特的成藏规律:紧邻(潜在)富烃凹陷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必要条件;优越储盖组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保障;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聚集区带;晚期成藏中“时-空-源”成藏条件的耦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10页(P10-19)【关键词】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郯庐断裂;晚期成藏;新构造运动【作者】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东部,面积约20万km2,是中生代以来叠置在华北古生界克拉通基底上的多旋回裂谷断陷盆地[1]。
盆地四周分别受燕山褶皱带、太行山造山带、鲁西隆起区及辽东-鲁东隆起带的限制,整体呈“菱形”。
在多期伸展拉张和走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2-3],盆地内凹凸相间,以陆源湖泊沉积为主,在古近纪发生多幕裂陷和沉降充填,从而形成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多种类型的优质储集体[4-7],并在盆地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8]。
渤海海域是渤海湾盆地现今的海域部分,是由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面积7.3万km2,可供油气勘探面积约5.1万km2,占整个渤海湾盆地面积的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主要烃源岩有三套:下第三系烃源岩、中生界烃源岩和石炭 -二叠系烃源岩。
几乎每一个坳陷内都有多个凹陷,其中,
至少有一个主要凹陷最为有利。
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生油最丰富,其内部及周围有10多个 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占60%以上。 -东濮坳陷的临清凹陷。
A 构造的垂直差异活动、膏泥岩塑性流动等引起地层变形。 在E沉积期或后产生,生储盖组合发育完整。
辽河双台子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图
4、 逆牵引背斜带:渤海湾广泛发育,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断层受张力作用拉开,下盘地层因重力塌落,形成逆牵引背斜。 如:胜利、杨二庄和海四井等。
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和同生断层底劈隆起油气藏类型
上述二级构造在单断凹陷和双断凹陷内分布方式不同。。
1、凸起潜山构造:顶部Pz或AnPz隆起高,部分缺失E。
形成披覆构造,E各组段超覆于翼部。 与断裂活动和差异压实有关。
港西、石臼坨、孤岛等凸起潜山构造带。
2)潜山背斜构造带:潜山背景上继承性发展的E背斜构造带,
顶厚翼薄,翼部为超覆-不整合关系。
3、 背斜带:成因多。 E沉积后形成,生储盖组合完整。
5、 断鼻带:1)一般分布于凹陷斜坡部位。2)有些在基岩隆起背景上发育
形成;3)有些在斜坡上冲积扇和水下扇因上覆层的差异压实而成。 构造向盆地内倾末,沉积盖层向构造顶部减薄,以致超覆、尖灭。如:纯化镇、
塘沽等。
辽河陆上、滩海油藏剖面对比图
齐44井 —— 驾4井油藏剖面图
辽河滩海地区油藏分布图
6、 断阶带:发育在主断层的伴生断裂内,主断层与基底断裂有关。
渤海湾盆地
一、概况
盆地类型:华北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燕山期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
面 积: 近20×104km2。
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 山东、河北、河南、 辽宁 的一部分以及渤海海域。
区域构造:东临胶辽隆起, 西以山西台向斜为邻; 南靠东濮凹陷南缘, 北接燕山褶皱带。
1955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
1964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
目前已经找到100多个油气田, 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 大港、中原等油气田区。
资源量:
石油188.4亿吨, 探明71.69亿吨;
天然气2.12万亿方, 探明储量0.52亿吨。
主要油气田油气产量
产量 石油
天然气
1997年 1998年 1997年 1998年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辽河 20
15
10
1997年 1998年
石油产量(亿吨)
华北 大港 冀东 胜利 中原
1997年 1998年
天然气产量(亿方)
5
0
辽河 华北 大港 冀东 胜利 中原
二、盆地演化与地层
1.地层
基底:太古界—中下元古界;
沉积盖层: Pt3-Pz准地槽和地台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
单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双断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断裂发育较晚,两 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陷。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如辽河 东部凹陷。
双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2.二级构造划分
在一级构造内根据构造特征的不同做进一步划分: 1)多为正断层活动带,方向性强,面积在100-500km2之间。 2)常具有2个以上的成因相似的局部构造。 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3)盆地内共有170多个二级构造。 依据基底起伏、断裂形态、发育特征、构造带成因、区域构造位置等 分为7类:
断层逐级下掉,形成台阶。落差大,水活动,容易造成油气的差 异分布。
7、 斜坡带:发育于坳陷周边斜坡上,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超
覆或推覆现象频繁。如:曙光、大王庄等斜坡构造带。
曙光油田(辽河油气区-地层、断层)
四、生储盖特征 1.生油岩
近海内陆湖盆是油气生成的重要地区.本区由一系列近海内陆
湖盆组成,它是陆源生物汇集和水生生物繁殖的有利场所。
Mz-Kz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累积沉积厚度33000米。
渤海湾地层综合表
2.演化
华北地台基础上经多期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一系列下第三系箕状凹 陷组成的断陷盆地。
盆地基底由At、Pt1、Pt2等三套变质岩组成;
Pt2-Pz(印支运动前):为华北地台一部分,发育Pt2-3和Pz1碳酸盐岩建造, Pz2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
Mz 和Kz裂陷活动特别明显,形成多断、多阶,垒、堑相间的面貌。
坳陷是大面积接受较厚的E沉积的地区。
沧东深 带
断
带
渤海湾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图
宝坻-昌黎深断裂带
齐河-广饶深断裂带
郯 庐 深 断 裂
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坳陷与隆起之间 以大断裂控制
1.盆地内部一级构造划分为坳陷和隆起:
6个坳陷:辽河坳陷、渤中坳陷、
济阳坳陷、黄华坳陷、 冀中坳陷、临清—东濮坳陷。
2个隆起:沧县隆起、埕宁隆起。
太行山 东 麓 深 断 带
深断
聊兰-埕西
黄河深断裂带
坳陷内分布若多个断陷构造,共分布47个断陷;
断陷类型:单断式
双断式
两种
单断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下掉,另一侧抬升的箕状凹 陷。
一般分布于凹陷腰部。常见。
辽河 1504.1 1452.08 15.51 12.01
华北 468.1 473.02 3.29 3.13
大港 435 430 3.89 3.54
冀东 61.1 63.81 0.33 0.46
胜利 2801.2
2731 10.02 9.18
中原 402.1 400.17 11.57 11.9
合计 5671.6 5550.08 68.01 63.52
湖盆边缘:一般富集陆生植物、孢子花粉和轮藻等; 湖盆中心:水生生物明显增多,尤以藻类为主。
每个凹陷都有一个沉积中心=生油气中心。在持续稳定沉积条 件下有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控制油气的分布:凹陷内部及其周围地区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场 所。
渤海湾盆地有几十个凹陷。
一般,有利的凹陷是:继承性沉积、埋藏深度大、面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