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引言童谣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不仅能够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而且还能够帮助儿童掌握语言,增强记忆和韵律感。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首宜兰童谣的课程设计。
童谣简介宜兰童谣是一种歌曲形式,对于宜兰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通常是由一组词和句子组成的,可以用来教授词汇、概念,加强儿童的学习成果。
这些歌曲往往是简单而又生动的,由儿童所喜欢。
在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一首充满活力与快乐的宜兰童谣,这首歌是《小毛驴》。
安排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听懂童谣的歌词;•能够准确的模仿童谣的节奏;•听出童谣中的基本旋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首先,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首童谣。
老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来解释这首歌的歌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主题。
第二步:接下来,老师应该把这首歌在班级里播放一遍,让孩子们能够听一份歌曲。
第三步:在听完歌曲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
老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将歌曲的主旋律唱一遍;2.要求学生用口吸一口气,按照旋律唱唱这些词语;3.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口琴式的跟唱,表示出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感情。
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获得许多好处。
学生将掌握童谣的基本知识,并且加深对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将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这首宜兰童谣所带来的快乐。
总结本文以宜兰童谣《小毛驴》为例子,介绍了这道童谣的教育与学习。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东西,而通过本文提供的课程设计,我们相信,每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童谣的美好,并在童谣中找到快乐和感动。
欢迎大家将这个教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尝试,也欢迎多关注我们的分享,与我们分享您对教育的看法和心里。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
教学设计表学科音乐授课年级章节名称《宜兰童谣》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宜兰童谣》师作曲家鲍元恺以台湾童谣《丢丢铜》为素材改编创作的管弦乐,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片段。
歌曲《丢丢铜》为五声徵调式,四二拍。
歌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6小节,第二乐句8小节。
学习者分析1.具有识谱能力2.能够演唱单声部旋律3.能够辨别部分管弦乐器的音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参照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1知道《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
2.能够哼唱主题《丢丢铜》3.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钟声,火车鸣笛,火车行进的声音,及主题出现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分段欣赏《宜兰童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对管弦乐合奏乐曲的兴趣和对地方民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唱会《丢丢铜》并听辨出其在《宜兰童谣》中出现的次数及用什么乐器演奏解决:跟琴学唱,带着要求反复聆听。
教学设计思路一、问题导入师:在我国二百多年前的台湾北部山区宜兰,那里三面环山,木材丰富,但道路艰险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伐木者要想将木材运送到台北地区,如果你是伐木工人你会怎么做?2识别图片中的乐器并辨别其音色”3模仿图片中乐器的演奏动作四、初次完整聆听《丢丢铜》在《宜兰童谣》中出现了几次?(4次)五、再次聆听(1)听一听《丢丢铜》每次出现的时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并用相应的动作模仿。
第一次:双簧管第二次:长笛第三次:弦乐合奏第四次:管弦乐合奏(2)单独聆听第四次《丢丢铜》出现时的音乐。
六、参与合作将全班分为四大组,分组模仿《丢丢铜》出现时不同乐器演奏的动作并随音乐演奏。
七、拓展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视频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依据的理论。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音乐《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
《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二年级下册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及宜兰童谣《丢丢铜》。
2. 区分不同管弦乐器的音色特点。
3. 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材分析】《宜兰童瑶》选自鲍元恺《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采用台湾宜兰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重新编曲而成,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各自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
它们合着那灵逸跃动的节奏、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儿童欢快、喜悦的心情。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宜兰调》,是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一一“火车行到(伊都阿莫呀伊达丢暧哟)碰(啊)孔内,碰孔的水(伊都丢丢铜子伊都阿莫啊依都丢仔(伊都)低落来....”。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象声词却被保存下来。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欣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环境了解不多,所以在课件上多些体现。
动机和兴趣上,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童谣《丢丢铜》让学生熟悉《宜兰童谣》中主旋律出现,并能听辨出主旋律出现次数和使用的不同乐器及音色。
2.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感受乐器活泼欢快的情绪以及台湾童谣的魅力。
能分辨钟声、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感受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难点】听辨乐曲中主旋律出现的次数及演奏乐器和音色。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2、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改编,并能哼唱歌曲。
3、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进行的声音,并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4、初步认识了解独唱、合唱、器乐合奏三种不同的音乐形式。
2新设计1、歌曲导入2、初步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并听辨模仿火车的声音3、学唱歌曲《丢丢铜》4、听辨《宜兰童谣》中《丢丢铜》主题的主题旋律出现次数5、观看演奏视频,认识主奏乐器6、欣赏合唱版《丢丢铜》7、课堂总结及作业安排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经过一年半的音乐学习,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了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模、看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管弦乐在课堂中活起来,深入浅出,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宜兰童谣》选自鲍元恺《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采用台湾宜兰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重新编曲而成: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的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
它们合著那灵逸跃动的节奏和轻快爽朗的旋律,绘声绘色地进入了这首洋溢着生机与童趣的管弦乐曲。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宜兰调》,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火车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丢,哎呦磅空内。
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像声词却被当做无确切含义的诙谐衬字保存下来。
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难点:分辨乐曲中模仿火车的声音及主旋律《丢丢铜》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宜兰童谣的节奏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举例,或者运用一些教具、图表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宜兰童谣的基本概念。宜兰童谣是台湾宜兰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我们了解台湾民间音乐的重要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月亮月光光》为例,分析宜兰童谣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美好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节奏型和结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4.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协调配合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相关音乐素材,开展自主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宜兰童谣《月亮月光光》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型及结构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宜兰童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宜兰童谣》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时《宜兰童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宜兰童谣》又名《丢丢铜》,是中国台湾宜兰民歌,曲调常被填上不同的歌词。
现在我们听到的歌词是表现宜兰开通火车时,人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的情景。
歌曲《丢丢铜》为五声徵调式,四二拍。
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歌曲中有些是台湾的方言,如“丢丢铜”是台湾宜兰的方言,形容水滴落时发出的声音。
作曲家鲍元恺以中国经典民歌为素材创作了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共有24首。
其中《宜兰童谣》是以台湾童谣《丢丢铜》《天天乌》为素材改编的。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但他们对一些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现性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象生动地进行歌唱。
三、教学目标1.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中国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的,并能哼唱旋律。
2.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火车行进的声音,并能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能感受《快乐的牧羊人》欢快的情绪,并能分辨领唱、齐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四、学习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丢丢铜》主旋律。
2.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二)教学难点:1.掌握《丢丢铜》主旋律。
2.用乐器参与演奏。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双响筒、三角铁。
六、教学活动(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童谣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童谣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童谣不仅可以诵读,还可以谱曲演唱,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首南方童谣《一只鸟仔》。
【教学意图】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感受不同的音乐创作。
师:多么欢快的一首歌曲呀,它和我们接下来学唱的《丢丢铜》几乎是相同的旋律。
师:《丢丢铜》是一首台湾省著名的童谣,表现了铁路通车时,宜兰儿童的喜悦心情。
老师范唱歌曲。
(二)新课教授、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演唱旋律。
(注:注意连音线的演唱、大跳音程的音准。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宜兰童谣》又名《丢丢铜》,是台湾宜兰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歌词是表现宜兰开通火车时,人们欢呼雀跃的情景。
《丢丢铜》为五声徴调式,四二拍。
歌词中有台湾方言,如“丢丢铜”是台湾宜兰的方言,形容水滴落时发出的声音,属于象声词,就像我们熟悉的“滴滴答”的的意思。
“碰孔”也是台湾方言,是隧道道的意思。
作曲家鲍元恺以中国经典民歌为素材创作了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共有24首,其中《宜兰童谣》是以台湾童谣《丢丢铜》为素材改编的。
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片段。
音乐模仿了火车鸣笛和车轮的隆隆声,通过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火车出站、通过隧道的情景,也表现了火车通车时人们们的欢快心情。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经过一年半的音乐学习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了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听、唱、看、表现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使原本学生接触较少的管弦乐,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听辨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2.过程与方法: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改编,能哼唱歌曲旋律,并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3.知识与技能: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进行的声音,并运用打击乐器和动作参与音乐的表现。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的,运用不同的手段,参与、感受、表现音乐。
2.教学难点:分辨乐曲中模仿火车的声音及主旋律《丢丢铜》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能区分不同乐器的演奏。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锣、纸、沙桶、电子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随音乐进入教室(播放歌曲丢丢铜视频)随音乐做律动.2.再次欣赏①同学们知道歌曲的内容吗?②是什么地方的童谣?③背景介绍④试着学喝这首歌曲的旋律。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宜兰童谣欣赏”,通过聆听和学习宜兰地区的传统童谣,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学习目标1. 能够认识并熟悉宜兰童谣的旋律特点与音乐风格。
2. 通过听辨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宜兰地方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听辨任务:学生能够通过聆听童谣片段,识别出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线条和音色特点。
2. 表达任务:学生能够用语言或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谣,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对宜兰童谣的理解。
4. 知识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宜兰童谣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宜兰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习童谣做好铺垫。
2. 初步欣赏:播放宜兰童谣的完整版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韵味和风格。
3. 分段欣赏:将童谣分为若干个片段,逐一播放,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片段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4. 听辨练习:教师通过提问和听辨活动,检验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
5. 表达与创作:鼓励学生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谣。
6. 文化交流:介绍宜兰童谣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
7. 总结反馈: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上的听辨练习和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宜兰童谣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再次聆听童谣,记录自己的感受,或创作一首简单的歌谣,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宜兰童谣片段》课件.
《宜兰童谣片段》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宜兰童谣片段》,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地方民谣”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宜兰童谣的历史背景、韵律特点、歌词含义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宜兰童谣的基本韵律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民谣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宜兰童谣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宜兰童谣的韵律特点和歌词含义。
重点:掌握宜兰童谣的基本演唱方法和韵律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钢琴。
学具: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宜兰童谣片段,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民谣的魅力。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宜兰童谣的历史背景、韵律特点、歌词含义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宜兰童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典型的宜兰童谣,进行逐句讲解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演唱方法,老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展示(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宜兰童谣简介2. 韵律特点3. 歌词含义4. 演唱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宜兰童谣,并理解其歌词含义。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分析宜兰童谣的韵律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宜兰童谣的基本演唱方法和韵律感。
课后,老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地方的民谣,了解其特点,培养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在下节课分享,增进同学们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宜兰童谣,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小学音乐_小学二年级人教版音乐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宜兰童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听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
2.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体会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有层次有效的引导学生听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听音乐,排火车进教室。
老师演唱《丢丢铜》2. 介绍作者、作品,出示作者简介3.师:今天我们将跟随着着他的音乐走进台湾。
4.学唱《丢丢铜》,教师范唱师:是不是很有趣,我们来学一学吧!(出示歌单)1学歌词:教一次,加上(依都),有节奏念一次2 带歌词唱3跟琴轻声哼唱介绍歌曲背景,加深情感体验师:谁来说说歌词表达什么意思?(生)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人在返回宜兰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通到宜兰,木材改用火车运送。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跟唱《丢丢铜》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吧。
(播放伴奏音乐,师带领律动)三、听赏《宜兰童谣》1. 分部欣赏A.呈示部是啊!旧式火车的车轮声、车铃声和汽笛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嬉闹,合着轻快的节拍,爽朗的旋律,进入了作曲家的管弦乐。
2.听辨主题(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丢丢铜》的曲调在音乐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作曲家想表达什么?(生)师小结:作曲家通过将主题音乐一次次加强加快,烘托出了快乐热烈的气氛。
3.体悟音乐形象师: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出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乐曲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它们模仿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边听比想象。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感受童谣的旋律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2. 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宜兰童谣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作业内容1. 完成《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课堂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搜集有关宜兰童谣的资料,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3. 分组合作,选择一首宜兰童谣进行编排表演,包括歌曲演唱、舞蹈、道具等。
4. 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宜兰童谣的小文章,分享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搜集资料和编排表演可分组合作,但需每位成员参与。
2. 课堂笔记、资料搜集和文章撰写要求认真、详细,能够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
3. 编排表演需注重音乐和舞蹈的协调性,展现宜兰童谣的特色,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 每位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笔记的详细程度、资料的搜集质量、编排表演的表现形式和文章撰写的逻辑性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本次作业的反馈意见或建议可向老师反映,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
2.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表现和反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下一阶段的教学。
3. 老师将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宜兰童谣这一传统音乐文化,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作业反馈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宜兰童谣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音乐欣赏:学生需在家中通过网络或音乐资源,完整地欣赏《宜兰童谣》的片段,并尝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歌词解读:学生需仔细阅读并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尝试用白话文的形式,解释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含义。
3. 音乐笔记:在家长的陪伴下,学生需记录下自己听歌过程中的感受,包括对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体会,形成一份简短的音乐笔记。
4.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对《宜兰童谣》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创作自己的小短诗或小故事,主题需与童谣内容相关。
5. 家庭互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孩子共同探讨童谣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增进亲子间的音乐文化交流。
三、作业要求1. 音乐欣赏:学生需确保完整地听完整个童谣片段,并做好记录。
2. 歌词解读:解释需准确,语句要通顺,家长可协助但不得代笔。
3. 音乐笔记:记录要真实、详细,能够反映出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
4. 创作活动:内容需积极向上,与童谣主题相关,鼓励创新和想象。
5. 家庭互动:家长需积极参与,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歌词解读、音乐笔记、创作活动及家庭互动等方面的表现。
2. 教师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音乐感受。
3. 评价标准将包括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理解深度、创意及家庭互动的参与度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音乐学习任务。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3.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宜兰童谣的深入欣赏和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前言作为一篇音乐教案,了解背景、了解学生水平是必要的。
本篇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学习宜兰童谣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谣,同时学生要熟悉文化背景与语言风格。
二、童谣的定义童谣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小曲,属于民间诗歌的一种。
一些长期流传的经典童谣,如《三轮车上的姑娘》等都成为了大众乐曲。
童谣简短,易于记忆,动听悦耳,rhythms有趣,是为小孩儿欢乐舞蹈而编写的一类通俗曲目。
童谣不仅具有歌颂父母,祖国的作用,还有着人类成长道路上的温馨,友情,美好的回忆。
三、音乐欣赏本节要学习的宜兰童谣片段,歌名为《我家有只弹簧猫》。
宜兰童谣是东南亚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独具浪漫色彩,曲调轻松愉快,歌词通俗易懂。
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可以针对以下几点特别注意:1.语言风格: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歌曲的歌词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认真聆听,体验到歌词的趣味,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2.节奏:本曲的节奏简单易学,适合小学音乐教学。
而在学生学唱时,应注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掌握歌曲的基本韵律。
3.起承转合: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理解歌曲的起承转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有助于更好地唱出这首歌。
四、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先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教授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进行学唱。
3.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唱歌,老师进行引导和点播,让学生更加自由地体验和感受音乐。
4.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音乐元素,例如:用不同的节奏或音调进行创作。
五、总结本教案主要介绍了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片段)“我家有只弹簧猫”的欣赏及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熟悉童谣的基本特性,熟悉国家文化等,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快乐与满足。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和学唱宜兰童谣,了解台湾童谣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节奏感,通过乐器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童谣的韵律。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份课堂笔记,记录下你对宜兰童谣的感受和理解,包括音乐、歌词、文化背景等方面。
2. 模仿宜兰童谣的节奏,创作一首自己的童谣,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寻找一些其他台湾童谣,进行欣赏和了解,并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和看法。
4. 观看一部介绍台湾文化的纪录片,了解台湾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状,并写下你的观后感。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全面覆盖课堂所学知识,并能够体现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 创作童谣和观后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得抄袭或复制网络内容。
3. 提交作业时,需注明作业名称和完成时间,并拍照或扫描提交电子版。
4. 作业提交后,请与老师交流反馈,说明自己在完成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原创性、交流反馈情况等。
2. 老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优秀作业将有机会在班级或学校展示。
3. 未按时提交或提交质量不佳的作业,将影响最终成绩。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 学生可主动向老师咨询自己的作业情况,老师将给予解答和指导。
3. 反馈意见将通过班级群或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作业,并与老师积极交流反馈,共同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宜兰童谣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培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2.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这一单元共安排了 4 课时,本节课是第 2 课时。
教材中选入了 3 首宜兰童谣《丢丢铜》、《小星星》和《青春舞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浓厚的民间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简单的节奏。
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宜兰童谣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童谣,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宜兰童谣的特点,能够熟练演唱教材中的歌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音乐课堂。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教材和音响设备。
3.准备相关的音乐道具,如手铃、沙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宜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宜兰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对宜兰童谣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简单介绍宜兰童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 分钟)教师播放教材中的歌曲《丢丢铜》,让学生初步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
在歌曲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 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丢丢铜》,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理解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理解歌曲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演唱和演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宜兰童谣(片段)的音乐素材,以及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2. 准备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供学生演奏。
3.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师生问好。
2. 音乐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宜兰童谣的故事,引出课题《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学习1. 播放《宜兰童谣》片段,感受乐曲情绪及蕴含的文化内涵。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了解宜兰县的风土人情。
(2)教师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宜兰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宜兰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再次聆听乐曲,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和旋律。
(1)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和旋律。
(2)教师示范拍手、拍腿等动作,学生模仿学习。
(3)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节奏,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认识。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分组合作表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完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1)学生自主探究:用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2)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多种方式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了解童谣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童谣片段,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对宜兰地区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课后聆听和欣赏作业:学生需在家中再次聆听和欣赏《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录音,仔细品味其中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场景和感受。
2. 乐器演奏作业:学生需选择一种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手风琴等),根据录音中的节奏和旋律,尝试演奏《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片段。
学生需录制演奏视频或音频,以供教师评价和反馈。
3. 文化探究作业: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宜兰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并选取一个方面(如美食、建筑、民俗活动等)进行深入探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录音、演奏视频或音频、报告等作业。
2. 作业质量: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录音清晰、演奏准确、报告内容丰富。
3. 合作互助: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帮助,共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 注意事项:请勿在公共场合录制或播放演奏视频或音频,以保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权益。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录音、演奏视频或音频、报告等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2. 评价标准包括:音乐表现力、演奏准确性、创意性、报告内容丰富性和文化理解程度等。
3. 对于完成优秀的作业,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展示机会,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进行集中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学生可随时向教师咨询和寻求帮助,教师将尽力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3. 对于在演奏或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宜兰童谣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欣赏欣赏《宜兰童瑶》教学设计
《宜兰童瑶》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宜兰童瑶》选自鲍元恺《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采用台湾宜兰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重新编曲而成,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各自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
它们合着那灵逸跃动的节奏、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儿童欢快、喜悦的心情。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宜兰调》,是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火车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丢,哎呦磅空内。
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象声词却被保存下来。
二、教学目标能够听辨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听辨乐曲的结构及乐器的音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管弦乐作品《宜兰童瑶》。
(二)聆听童谣导语:在欣赏这首音乐作品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听两首歌曲,分别是《丢丢铜》和《天黑黑》。
1.聆听台湾童谣《丢丢铜》提问:你们猜猜这是哪里的歌曲?教师播放视频:丢丢铜仔简单介绍:《丢丢铜》也叫《丢丢铜仔》或者《宜兰调》,是台湾宜兰的童谣,这首歌曲表现了山里通了铁路之后,孩子们迎接火车到来时高兴的心情,“丢丢铜”是个象声词,形象的表现出老式火车穿过隧道时,洞顶落水的声音。
2. 聆听台湾童谣《天黑黑》导语:下面我们来听第二首歌曲《天黑黑》。
教师播放视频:《天黑黑》。
简单介绍:《天黑黑》也叫《天乌乌》,也是台湾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讲的是阿公在天黑的时候扛着锄头去挖山芋,挖着挖着,挖出了一只大泥鳅,并且为了把泥鳅煮的咸一点儿或淡一点儿和阿妈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打破了锅鼎,很有意思吧。
(三)聆听《宜兰童谣》1. 教师简单介绍《宜兰童谣》有位作曲家听到这两首童谣非常喜欢,就采用这两首童谣的旋律改编成了管弦乐的作品《宜兰童谣》,并且收录到《台湾音画》这部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宜兰童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谁来说说?(相机出示乐器图片介绍)
师小结:同学说的真不错!欣赏音乐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3.介绍管弦乐队 师:(接上)而这么多音乐形象是由这样一支管弦乐队塑造的。(出示管弦乐队图片)它 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演奏大型器乐曲。
B.中部
1.初听感受 师:火车开远了,孩子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山间。(播放音乐)
教学目标:
宜兰童谣(片段) 教学设计
1.听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 2.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体会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 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 赏能力。
师:下面我们也学学演奏家们把这部作品演奏一次吧。
(完整听赏, 跟音乐律动)
四、小结
1. 师:谢谢大家!演出非常成功。《台湾音画》是一部展示台湾人民生活情趣的 画卷。 《宜兰童谣》只是其中一个乐章,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听听其他七个乐章,去领略充
满魅力的台湾风情。
跟唱《丢丢铜》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吧。(播放伴奏音乐,师带领律动) 三、听赏《宜兰童谣》
1. 分部欣赏 呈示部 是啊! 旧式火车的车轮声、车铃声和汽笛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嬉闹, 旋律,进入了作曲家的管弦乐。
合着轻快的节拍,爽朗的
2.听辨主题(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丢丢铜》的曲调在音乐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变化?通过
教学难点: 有层次有效的引导学生听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听音乐,排火车进教室。 老师演唱《丢丢铜》
2. 介绍作者、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3.师:今天我们将跟随着着他的音乐走进台湾。 4.学唱《丢丢铜》,教师范唱
这些变化,作曲家想表达什么?(生)
师小结:作曲家通过将主题音乐一次次加强加快,烘托出了快乐热烈的气氛。
3.体悟音乐形象
师 :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出示四种乐器的图
片)乐曲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它们模仿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
边听比想象。(课
件播放呈示部音乐)
主题
。(指名学生反馈)
师: 在大型乐曲中, 通常中部音乐会与呈示部有鲜明的对比, 以便于音乐的发展。
C 再现部
师 :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中,快活的嬉戏着,这时 ~(播放音乐)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生)
师:像这样完全重复前面音乐的发展手法,叫再现。而这个乐段叫做再现部。
3.完整欣赏
师: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生)
2.熟悉主题 师:其实,这段音乐也是根据一首台湾童谣《天乌乌》改编的。让我们跟着音乐用 地哼唱。边唱边跟着音乐轻轻的律动。
U 轻声
3.对比欣赏
师:这段音乐与开始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听赏卡。 (播放音乐,生小组讨论)
乐部
呈示部
中部
再现部
师:是不是很有趣,我们来学一学吧! (出示歌单)
1 学歌词:教一次,加上(依都),有节奏念一次 2 带歌词唱 3 跟琴轻声哼唱 介绍歌曲背景,加深情感体验 师:谁来说说歌词表达什么意思?(生)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人在返回宜兰 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 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通到宜兰, 木材改用火车运送。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 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