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4 探索宇宙》教案_8
小学科学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学科学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宇宙是广阔、无垠的,由星系、星云、恒星和行星等组成的知识。
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学生能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综合探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性及其组成结构。
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子课件、图片、实物模型、学生实验表格。
学生准备:笔记本、书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将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了解宇宙吗?”“宇宙有多大?”“太阳系有几个行星?”等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2. 探究活动(30分钟)(1)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实验表格和一份资料。
学生根据实验表格上的步骤进行实验,并结合资料填写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探索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太阳系各行星的模型制作或展示等活动,加深对太阳系的认知。
(2)实验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兴趣。
3. 知识讲解(4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和图片展示,教师给学生讲解有关宇宙和太阳系的知识。
包括宇宙的概念、宇宙的组成、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的特点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拓展延伸(20分钟)通过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引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14课 《探索宇宙》(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命存在的范围及其特点;②探索宇宙对生命存在的意义;③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以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①通过思维导图,探究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等知识点的联系;②能够理解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③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探究宇宙、探索未知的热爱;②注重班级合作,加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①生命存在的范围及其特点;②探索宇宙对生命存在的意义;③太阳系中行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①通过思维导图,探究知识点的联系;②理解行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过程。
三、教学方法:1. 动手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2. 讲授法:通过讲课,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探究性学习法: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合作学习法:加强班级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问题,“生命存在的范围在哪里?具有哪些特点?”2.核心探究:(1)生命存在的特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等。
(2)探索宇宙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了解外部环境,有效保护生命、开发资源。
(3)太阳系中的行星:了解行星的位置、大小、运动轨迹等特点,探究行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行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过程。
4.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
5.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了解宇宙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6. 思考总结: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通过口头表述或写作,将知识点融入课堂。
3.班级群体评价。
小学科学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
小学科学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探索宇宙:开启奇妙的科学之旅引言:探索宇宙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的基本概念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和认知的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宇宙的组成、宇宙的起源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程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3.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宇宙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宇宙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和学生讨论一下:你们知道什么是宇宙吗?宇宙是什么组成的?Step 2:学习宇宙的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的概念、宇宙的大小等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大小是不是无限的?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星球?Step 3:探究宇宙的组成(15分钟)通过课件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
包括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在哪个星系中?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Step 4:了解宇宙的起源(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包括大爆炸理论、演化论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Step 5:人类对宇宙的探索(20分钟)通过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人类登月等事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探索宇宙?Step 6:小结(5分钟)通过复习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让学生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探索宇宙丨冀教版(2)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对宇宙有个整体的认识,知道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宇宙是由银河系及其他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组成的,宇宙无限大。
2.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宇宙是无限大的。
难点: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
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有关宇宙的资源(纸质版+电子资源包);媒体课件、有关宇宙的视频和文字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太空吗?关于宇宙你知道些什么呢?看样子大家都对宇宙都非常感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瑞和号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二)了解太阳系播放视频《从地球到太阳系边缘》,并解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我们的飞船挣脱了地球引力飞向太空。
从太空中回望地球,这颗蔚蓝色的星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卫星,月球,我们最好的伙伴,近距离观察它竟如此迷人。
在太阳系中,这个火热的星球是唯一的恒星,这就是太阳!太阳为生命提供了光和热!向外看去,在地球之外还有多少这样的星球呢?咦,迎面而来的火红的星球是什么?哦,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
我们穿过小行星带,这颗戴着腰带的美丽星体是木星,木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是个逆时针旋转的漩涡。
啊,这里还有一颗有许多光环的土星,像戴了个大帽子,我们去看一看。
越过天王星和海王星,我们已经接近了太阳系的边缘。
宇宙,我们来了!(三)探索宇宙1、探究:宇宙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有充满探究欲的同学才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宇宙的资源,请同学们带着学习记录单上的任务,小组合作,查找资源,分析讨论完成学习记录单。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学习记录单上的任务。
3、小组汇报交流。
(四)巩固反馈1、同学们学得非常好,已经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宇宙。
下面有两个闯关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来挑战一下?2、总结通过今天的探索学习,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宇宙的奥秘。
教学设计《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中的第14课第1课时14、探索宇宙【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学生成为信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这就确定了科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探究活动还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来进行。
教师的“导”正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成为真正独立的探究主体。
【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一)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
地球组成物质包括:1、岩石、沙、土壤;2、水;3、空气。
(二)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1、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2、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3、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4、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三)天空中的星体:1、太阳与月球;2、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3、探索宇宙的历史。
研究地球与宇宙,使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现在多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方式。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设计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第14课《探索宇宙》中的第1课时。
几年来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等基本的基础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表述和交流,并能根据要求制作简单的模型或实物。
【教学目标】1、能积极搜集有关望远镜、宇宙探测器的资料,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意见。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4 探索宇宙》教案_14
《做个火箭工程师》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探索宇宙》活动三的内容。
主要授课内容为让学生认识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制作火箭,利用反冲力发射火箭。
根据实际情况,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二、学习者分析:整体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同学。
他们中大多数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和操作能力,但一般理论知识了解不够透切,不能以较简单的方法完成操作。
个体分析:个体状况参差不齐,这是因为少数学生对火箭发射的原理有所了解,大多数人一知半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反冲力的原理。
2、掌握制作火箭、发射火箭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的综合素养。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实验猜想、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社会责任目标:1、让学生体会万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科学、技术与社会目标:让学生了解反冲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学生对反冲力的理解不容易掌握,通过学生猜想、亲自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2、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八部分:1、结合万户“飞天”的故事,引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进行教学导入。
2、组织研讨交流,进行古今火箭的对比,初步渗透火箭发射原理的认识。
3、寻找模拟火箭发射动力,探究学习反冲力与喷气方向和充气量大小的联系。
4、通过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反冲力。
5、教师指导制作火箭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研讨,交流制作火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观察火箭构造及思考各部分的功能。
7、汇报如何让火箭飞的又高又直的方法。
制作并发射火箭。
8、启发并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反冲力的应用。
七、依据的理论在玩中学、做中学,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
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描述天体(如星球、恒星、星云等)及行星运动的基本特征,了解人类的太空探索历史和意义;2. 能够运用实验室活动理解天体的特征,探究行星运动规律;3. 能够初步了解太空探索的技术手段。
过程与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室活动构建知识体系,从实际中学习天体特征和行星运动规律;2. 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太空探索的基本技术手段,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探索未来、拥抱科技的意识,关注太空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天体的特征和行星运动规律;2. 掌握初步的太空探索技术手段。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天文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星云、黑洞等;2. 帮助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中的椭圆轨道。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课前预习(5分钟)利用“大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太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逐一记录下来。
第二步导入新课(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图,并提问“冬季星座都有哪些?”“夏季星座都有哪些?”等。
2. 提出“探索宇宙”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第三步学习新知(30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天体的分类和特征,包括:恒星、行星、星系、星云等。
2. 通过实验室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行星运动规律,包括:行星公转、行星自转、日食、月食等。
3. 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地球与其它行星的比较。
4. 通过多媒体资料,回顾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成就。
第四步实践探究(20分钟)1. 利用太阳地球月亮等模型,观察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体验行星运动规律。
2. 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中的椭圆轨道。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天体的分类和特征、行星运动规律的掌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探索宇宙冀教版
14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望远镜。
2、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我国的航天史,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是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4课内容,这一课主要是带领学生了解人类各种宇宙探测、太空飞行方面的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上走过的历程。
让学生体会人类智慧的创造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激发其对宇宙探索和科学学习的兴趣。
一、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六年级学生感知仍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小学其他年级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
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
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经验概况六年级学生有了三年科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大都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思考,爱与表现。
六年级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表现出的观察的认真度,思维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小组合作分工的合理性上也较中低年级有很大提高。
三、知识认知程度六年级的学生几乎人人都知道宇宙这个名词,一提宇宙,他们会想到广阔的天外世界,想到非常新奇的遥远地方。
可是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宇宙里有什么?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的?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是散乱无序的,是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
但是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后,对地球以外的天体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应时而生,学生能发挥主动性,自己去搜集感兴趣的图片文字和视频材料,主动学习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就。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4 探索宇宙》教案_12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中第14课《探索宇宙》“活动1”教学内容“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本单元作为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领域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几年来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史:肉眼→望远镜→宇宙探测器。
其中,“望远镜的天文应用”是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人类进入现代天文学的重要标志。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浩瀚的宇宙”已经有了整体上的认识,但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学生在生活中对望远镜已经有一些了解或接触过,但很零碎,不系统,更没有自己动手制作过。
因此,学生会对本次节课的知识与制作活动充满浓厚的好奇与兴趣。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设计教学如下:实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了解望远镜的发明,发展、原理及应用等相关知识。
(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设计并独立制作一个自己的望远镜。
(三)科学态度目标:积极参与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出自己的望远镜。
教学难点:设计自己的制作方案,体现材料与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胶枪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望远镜的资料和制作材料。
教学流程:共四个部分:话题导入、认识望远镜、制作望远镜,课外延伸。
第一部分话题导入,引出研究问题。
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古人用肉眼观察(浑天仪:观测月球和其他星体的仪器)→用望远镜观察(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第二部分:认识望远镜,进行知识拓展。
1、第一个发明望远镜的人是谁呢?是怎样发明的?2、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是谁?用什么意义?3、望远镜的发展、种类和作用。
(关注科技前沿:我国的天眼)4、研究简单光学望远镜的组成与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探索宇宙丨冀教版(5)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过程与方法:对提供的材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人类太多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对宇宙的初步客观认识。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辅助环节:1.回顾导入,引出课题师:我们之前学过了在夏季大三角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有一条——银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银河等更多的宇宙奥秘。
揭题板书——探索宇宙2.出示学习目标师: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初步认识宇宙。
(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初步发展过程。
(教师进行补充渗透,如我们要认识宇宙的结构,特点。
)二、探究学习环节1.学习环节一,膨胀的宇宙。
1.1出示自学指导一看教材,解决以下问题:太阳系在怎样的一个天体系统中?它的名字和规模是怎样的?是不是唯一的,和它一样的天体系统又叫做什么?宇宙有多大?1.2学生展开自学活动,教师巡视。
1.3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汇总。
(教师视情况补充宇宙一些知识等。
在光年环节学生行进光年距离的计算,感受光年的长度,接下来和银河系直径进行对比,感受银河系的大小。
)2.学习环节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2.1出示自学指导二看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恒星的一生经历怎样的阶段?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描述恒星呢?会用一个什么词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呢?在你的脑海里或意识里,宇宙是个什么样的了?2.2学生展开自学活动,教师巡视。
2.3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汇总。
(教师在学生汇报基础上介绍恒星的一生知识等,使学生认识到恒星不恒,宇宙中在不断在发生变化。
)三、当堂训练环节1.引入:我们是站在古往今来的那些科学巨人们的肩膀很快的了解宇宙,人类探索宇宙可是从古到今从没有停止过的,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你知道这些巨人们是怎样来探索宇宙的吗?2.出示自学指导三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贡献?在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你知道哪些呢?3.学生展开自学活动,教师巡视。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4 探索宇宙》教案_7
做个火箭工程师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万户的故事,了解我国火箭发展史。
(2)通过实验,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3)经历制作一个火箭模型并放飞的过程,感受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通过对比试验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高更直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探索使火箭飞得更高更直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气球打气筒剪刀细线教学过程;师:这些图片你们熟悉吗?生:熟悉,神舟九号师: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力量,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它的成功发射也让我国探索宇宙的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神舟九号是靠什么力量送入太空的?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师:(出示火箭图片)火箭不仅可以发射飞船,还可以发射其它的宇宙探测器,比如说卫星,火星探测器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远更准确的宇宙信息。
所以,我们的火箭工程师们是非常伟大的。
今天,我们在座的同学也来做一个小小火箭工程师,你们愿不愿意?(板书课题:火箭工程师)我们模仿着制作一个火箭模型。
我们要制作并且发射一个火箭模型,我们需要了解那些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制作一个火箭模型,我们得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还得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们得知道它的外形,(板书:外形)我们想要发射一个火箭模型,我们得知道它是靠一种什么力量升到太空中去的。
也就是我们要研究它的动力。
(板书:动力)我们的先辈和火箭专家们也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火箭的制造技术。
其实,早在1000千多年前,火箭就由我们中国人发明制造了,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早想到了利用火箭将自己送上天,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谁来说一说?生: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上天的人是我国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他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面,手里各拿一个大风筝,他想借助火箭向后喷出火的推力将自己送上天空,但由于当时用火药作为火箭的燃料,最终,火箭爆炸了,万户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探索宇宙丨冀教版
探索宇宙【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宇宙。
2、明白宇宙有什么样的性质。
3、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观察P P T中的图片,看看这些图片中的人都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二、膨胀的宇宙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请同学们自学“膨胀的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在书中做好笔记并且完成以下习题。
(1)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银河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
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约。
(3)光每秒传播,光年就是光一年传播的距离,计量恒星间单位。
(4)目前人们还发现了超过100亿个。
(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5)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距离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都没有看到边缘,而且宇宙还在不断。
4、学生汇报,教师补充(结合p p t中的内容)二、充满活力的宇宙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请同学们自学“充满活力的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在书中做好笔记并且完成以下习题。
为什么说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4、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4 探索宇宙》教案_19
做个火箭工程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3、科学知识目标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小火箭,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能力,深刻理解火箭飞行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制作小火箭的材料,有关火箭发射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火箭发射视频提问:从视频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并回答。
师:关于火箭及其科学家的资料,同学们搜集了哪些资料?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才知道你们对火箭知识的了解还真不少。
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小火箭?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师:要想做小火箭,我们还得先来解决一个问题:用什么做小火箭的动力?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有没有玩过吹气球的游戏?学生交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玩吹气球游戏。
观察与思考:1、气球向哪个方向飞出?2、空气向哪个方向喷出?3、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气球是靠反冲力前进的,火箭工作也是利用了反冲力的原理。
小火箭的动力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小火箭吧!出示课件:制作小火箭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师:小火箭做好了,我们让它飞起来吧!出示课件生:展示小火箭并试飞。
各小组记录情况。
学生交流成果。
通过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
师: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有很多,如:装饰(工艺)、吹气量(动力)、材料等因素。
出示课件:火箭的制作发射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投入的航天事业,现在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箭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火箭工程师还需要学习很多,希望同学们努力!作业布置: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小火箭,让它飞得更高更直。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册《探索宇宙》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第十四课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宇宙1.宇宙的解释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44【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3.彗星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
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4.流星体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4 探索宇宙》教案_8
14 探索宇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方法:师讲授与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宇宙探测器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浑天仪图片讲述:在北京建国门有一个古天文观象台,那里保存着我国古代一些天文观测的仪器,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铜球最引人注目,大家认识吗?2.学生观看并回答(那就是——浑天仪)3.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1:制作自己的望远镜1.认识各种望远镜(1)教师:探索宇宙少不了一项工具——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2)学生交流。
(3)教师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①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
星空中用肉眼只能看到(6000)颗左右的亮星。
他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星空,发现宇宙比他原先想象的更丰富、更广阔、更令人神往。
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进入了现代天文学的时代。
②牛顿的反射望远镜1670年,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制成了他的反射望远镜。
它原理是使用一个弯曲的镜面将光线反射到一个焦点上。
这种设计方法比使用透镜将物体放大的倍数高出数倍。
③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转动它的“巨耳”,对准天空,就能接收到来自遥远宇宙的各种电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
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宇宙应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梳理并且重点掌握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工具、艰辛与发展,了解我国空间技术的飞速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一是并用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2、介绍运载火箭。
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
4、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
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乐于合作和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探索宇宙的艰辛与发展,关注我国的空间技术最新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神九升空”视频,师:你了解神九吗?
2、师讲述:神九带着我国宇航员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对于宇宙,同学们有哪些问题?
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提问: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3)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
(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2、介绍望远镜:
(1)要求学生小组查阅资料,全班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①天文望远镜②光学望远镜
③射电望远镜④太空望远镜
(2)讲述: 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3)介绍现代的望远镜:①天文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天文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
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
②射电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③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
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他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介绍“光年”的含义:由于使用了望远镜,人们看到了远处的各种星体,发现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长度单位来计算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为星体之间的长度单位。
光每秒钟走30万千米,一年走94608亿千米。
)
3、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
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小组查阅资料,全班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
4、介绍航天器
(1)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
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
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
(2)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
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
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
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3)讨论:
(1)根据以上情况,请你总结一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由错误到正确,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现象到规律。
)
(2)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
5、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1)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2)根据学生介绍,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万户——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等
(3)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三、知识延伸
1、了解中国航天大事记。
学生自由默读补充资料。
2、拓展性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这样做是否值得?
四、拓展作业
1、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把相关的资料、故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2、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资料,办一个小小展览会或办一份手抄报,发布在校园网上,大家一起来交流。
五、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古代---眼睛
望远镜
现代---火箭
航天器
未来---?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宇宙本身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怎么来的?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学生了解不多,体会不深,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这些,更加激发他们想探索宇宙的兴趣。
茫茫宇宙,有多少奥秘等待这我们去探索,我们可以用科学方法了解它,认识它,学生能意识到这些,本课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