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合集下载

严羽《沧浪诗话》临济曹洞高下论解

严羽《沧浪诗话》临济曹洞高下论解

严羽《沧浪诗话》临济曹洞高下论解严羽《沧浪诗话》以综合性的理论气质和以禅喻诗之特色而显著于中国诗学。

七百多年来,《沧浪诗话》的影响及世人的接受不断发生变化:宋元之际其影响基本不出福建邵武之一隅,明人一改其诗学之地方影响,至清则质疑和纠谬之见迭出,此风气亦延及近人。

仅就《沧浪诗话?诗辨》而言,以临济、曹洞譬喻诗之优劣所引的质疑,明清以来,至今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

就此,本文综前人之说,浅谈陋解。

一、诗禅论质疑的提出诗禅交涉非自严羽之时始。

隋代便见“禅门”、“僧诗”说法,唐代“禅僧与诗客”往来不断,常常是“每禅诵之隙,辄赋诗”。

嘲杜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甚至说:“谈禅之诗”已“上下千年”。

“诗禅”一词,大体早自杜甫。

或许他也是最早论及“诵诗”与“禅理”的。

普遍“以禅喻诗”认为乃严羽首创,尽管对“以禅喻诗”为宋诗之风不持异议,但早在杜甫时,就谈到对“以诗喻禅”的认识,他说:“昔人以诗喻禅,唯然有之。

禅家有言,切忌道著,诗非训诂,最嫌直说。

”李白诗中也多禅诗偈语,如“道禅心不废诗”。

“比诗于禅,乃宋人常谈”,“丛林个个谈宗旨”嘲在各种诗派那里几乎都蔚然成风。

禅之始佛,其实禅在印度也“总是和诗学融合在一起的”。

而譬喻之法,自《诗经》、《离骚》始就步人中国诗学之正统,且在古印度《奥义书》时和佛教创始阶段,释迦本人就是一位善用“譬喻开悟众生的语言大师”。

但作为“议论见解,多出前人”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开篇以譬喻指法,论诗禅之关系时却在明清招来了不少非议。

《诗辨》云:“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林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

……”李维桢质疑“论禅则非。

临济、曹洞有何高下?”。

陈继儒发问“此老以禅喻诗,瞳目霄外。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引言:严羽的《沧浪诗话》被大家誉为宋朝诗话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被誉为宋代诗话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沧浪诗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表达了严羽特有的理念,对宋代诗话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对严羽《沧浪诗话》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

第一部分:《沧浪诗话》的背景与特点《沧浪诗话》是严羽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版时间为宋苏轼元年(1131年)。

严羽出生于宋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长期潜心研究、思考宋代诗话文学,最终完成了《沧浪诗话》这部著作。

《沧浪诗话》分为十大章节,共六十四词,涉及宋代诗话文学的前沿研究。

严羽以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从宋代诗话的新颖性、宋人诗歌创作的背景、宋代文言文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宋代诗话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严羽还从追求自由、志向高远、坚持抗争、坚守信念等方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

第二部分:《沧浪诗话》的教育意义《沧浪诗话》不仅记录了宋代诗话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还散发出丰富的文学教育意义。

首先,《沧浪诗话》告诉我们,文学是人类自由的表达。

严羽在书中把宋代的文学视为自由的象征,他提倡人们用文学表达自我,通过文学去追求自由。

其次,《沧浪诗话》教育我们坚持追求理想,志向远大。

严羽在书中多次提到,宋朝作家们热衷于追求自由,并为能实现自由而奋斗、坚持不懈。

他们虽然处于封建社会,但他们勇于追求自由,这种激情和毅力让他们成功走向自由。

第三部分:《沧浪诗话》的影响《沧浪诗话》的影响很广泛。

首先,它为宋代诗话文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时至今日,宋代诗话文学依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沧浪诗话》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宋代诗话文学史研究的发展。

其次,《沧浪诗话》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术思潮。

严羽提倡自由,教导人们勇于反抗体制,并且努力去实现自由。

他的思想和主张,使学术思潮更加锐利,从而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宋代是一个文学的繁华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诗话家。

在这个时代,严羽的《沧浪诗话》(The Poetry of the River)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被认为是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本文将就《沧浪诗话》为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以及严羽在诗话中体现的主题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论述和探讨。

一是严羽的《沧浪诗话》成为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严羽将每首诗话的内容和风格细致地展示,以此来揭示宋代文化的独特性和变化,如第三章的弦曲,以及第六章的庆生等。

他的作品受到宋代文学界的普遍赞誉,《沧浪诗话》被认为是宋代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二是严羽在诗话中体现的主题和思想。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理念,揭示出宋代文化中崇尚古典文化和尊重自然的思想主张,如轻重荣辱的礼教,尊重古典的传统思想和道德标准,以及要求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同时,严羽在诗话中通过新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元素,如第三章的弦曲,第九章的洞庭湖,第十八章的哥舒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凝练性和情感张力。

三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使用的文体。

《沧浪诗话》使用了古典抒情诗体,结合了宋代文学中的“言情”,如第十二章的“阳关三叠”,第十五章的“鹊桥仙”等等,以及严羽的辞藻。

严羽的诗句沉着、清新,由于精致的表达,使人们感受到宋代文化的高雅之美,和抒情的内心世界。

四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理论认识。

严羽在诗话中认为,诗是一种伟大的艺术,不仅能表达荣辱苦乐,而且还能表达文学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同时,严羽认为诗也是一种修养,能够帮助人们实践道德准则,以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

《沧浪诗话》是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严羽在这部著作中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理念,以及用了新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元素,而且还有严羽在诗话中的理论认识,这些内容都使《沧浪诗话》成为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沧浪诗话》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破,攻三百年诗病;一是立,提出诗的宗旨、诗的作法等,这一点是作者的主要贡献。

全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其核心在《诗辩》,它包含了严羽的诗歌理论“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

”(《答吴景仙书》),而其余部分则基本上是他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运用。

严羽主要通过他的“妙悟说”和“兴趣说”,展开了他对诗歌刨作中的作者和作品两大部分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理论。

一《沧浪诗话》开篇以论诗如论禅而引出其“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诗辩》之四)此段话之核心,在于指出诗歌之道在于“妙悟”,严羽的“悟”是一种自然的审美直觉思维,而“妙悟”就是这一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严羽认为诗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悟”,它与个人学历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可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但要是没有“悟”,他永远也当不了一个诗人。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当一个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他要摆脱现实世界的形象束缚,摆脱抽象思维的羁绊,来把自己整个的生命、情感切入对象,他的理智、情感、意志在瞬间融合为一体,直接去体悟、把握对象,从而洞见世界、人生的意义。

因为这种创作主体感情的表达很难以用日常的言语来进行表达,所以严羽借用了禅家语言“妙悟”来笼统概述之。

但是“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思维,虽然可能是人所共有的,但要进入“妙悟”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严羽在讲了“妙悟”之后,紧接着讲“学诗者以识为主”(《诗辩》之一),强调“识”对学诗者的重要性。

“识”也就是审美鉴赏能力,即辨别诗歌高下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反复对前人佳作进行吟诵,那么就能通过“识”的途径来达到“悟”甚至“妙悟”的境界。

浅议严羽《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

浅议严羽《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

浅议严羽《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在我国诗学发展史上别具特色,颇为引人注目。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以禅喻诗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描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他的观点影响深远。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一、佛教“禅”对严羽的影响禅,首先是一种宗教,在其从印度舶来与中土柔和的过程中,顺势融合出一种精湛的人生之道,也在文化领域里演绎出了别样风景,尤其对文学艺术,一千多年来,犹如风过树摇,其响不绝。

到了宋代,禅宗得以高度发展,士大夫谈禅成了一种风尚,以致到了不谈禅无以言诗的地步。

诗与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禅喻诗更是成为他们之间互相附庸风雅的时髦之举。

禅宗也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开始的“不立文字”发展成为“不离文字”;由以前的静默观照而变为“参悟”禅家的机锋警语。

妙语偈言必须靠“悟”才能获得佛家真谛。

禅宗向来认为任何文字都难以表达禅的意蕴,但为了将佛家理论流传下去,他们不得不依靠文字。

但他们认为重要的还是“悟”,禅与诗的共同之点除了皆用文字,共同点就是“悟”或“妙悟”。

“学禅必悟禅境,学诗须悟诗境”,宋代文人在诗与禅的关系上,可谓深有体会。

韩驹《陵阳先生诗》卷一《赠赵伯金》:“学诗当如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龚相《学诗得》、《诗人玉居》卷一:“学诗浑如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

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

”戴复古《论诗十绝》、《右屏诗》卷七:“欲参试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

个里稍关心有悟,发为言句自超然。

”以上诗句皆阐述了“妙悟”在学诗与参禅方面的重要性。

“悟”本来就是禅宗用语,因为佛家强调必须靠“悟”才能进入禅境,得到真谛。

东汉许慎《说文》称:“悟,觉也。

从心,吾声。

”可见,“悟”与“妙悟”也有一个“渐修”与“顿悟”的过程。

所以杜甫才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经过一个漫长的学习研究阶段,才能“一朝悟罢正法眼”,获得了悟之后的快感。

所以宋代禅宗对诗歌的影响不仅有诗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有领悟诗歌真正含义的方法。

《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本义

《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本义

浅谈《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本义严羽的诗歌理论是以禅喻诗,但是,应该怎样理解以禅喻诗,历代诗论家无论是赞成的或是反对的似乎都没有抓住严羽的要旨。

那么严羽的”以禅喻诗”的本义是什么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以禅喻诗”并非始自严羽,正如郭绍虞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诗禅之说原已成为当时认得口头禅了。

[1]既然如此,严羽自称”以禅喻诗”……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2]岂非大言不惭?其实不然。

郭绍虞就此解释说,沧浪之诗禅可以分为二义。

以禅论诗,其说与以前一般的诗禅说同;”以禅喻诗”才是沧浪的特见。

”以禅论诗”是就禅理与诗理相通点而言的;以禅喻诗,又是就禅法与诗法相类之而比拟的。

[3]笔者认为”以禅喻诗”的本质在于”喻”,在这里诗与禅的关系只是一种比喻,也就是说用禅学的用语来比喻学诗赏诗写诗的情况。

而且,严羽运用禅学的用语只是用他所理解的意义并不一定按照禅学的意义来取譬的。

[4]”以禅喻诗”,自唐至宋,早已不是什么新的课题,由禅而诗,早已展开了两条途径:一条是沟通禅定与诗思,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相互参照,诗向禅靠拢,形成一种独特的诗的美学风格;另一条途径是借鉴禅理丰富发展诗歌理论,将禅家那种求得精神解脱的生命体验转化成为具有审美创造意义的生命体验。

[5]我认为第一种途径主要是从诗的欣赏的角度,把参禅的悟比成赏诗的极致,是获得一种生命体验的审美诗性情感。

第二种途径是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把诗人通过对前人作品的长期学习,而最后自觉掌握作诗规律比成参禅以后的悟。

一、从诗歌的创作过程来看严羽”以禅喻诗”首先提出”妙悟”,以为这是诗道的根本,”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那么所说的”妙悟”是在什么范畴内,具休指什么?为什么他要拈出”妙悟”来论事,我觉得这个必须分析清楚。

佛家之悟、妙悟、顿悟,含意相近,所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又称悟、顿门,这在佛家都是指豁然开朗地佛教真谛的情景。

论《沧浪诗话》的理论构架

论《沧浪诗话》的理论构架
严羽的《沧浪诗话》前人多有评说,而且多有争论,而终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妙悟说,兴趣说,别才别趣说,以禅喻诗等几个方面。我们应该着眼于《沧浪诗话》整个理论构架中去分析。
《沧浪诗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 考证。其核心部分即基本的理论问题都集中在《诗辩》中展开论述的,因此,这是我们分析《沧浪诗话》理论构架的主要部分。而《诗体》《诗法》《诗评》这三个部分总体上属于诗歌批评,而《考证》部分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而且较复杂,《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主要是作者的诗论宗旨及其诗学的主张,可以理解为全书的自序。所有这些形成了《沧浪诗话》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严羽的“妙悟说”“别才说”“以识为主说”,实质上是有其内在逻辑联系的,即以“妙悟”为核心,系统展开对诗歌创作主体、审美自觉思维活动的分析,揭示出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差异——“悟”与“别才”,主体创作高潮中思维活动的特质——“妙悟”,主体可能达到妙悟的途径——“识”,从而构成了他的诗歌创作主题论。
“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的层次划分是相当成熟完备的。中国古代的诗歌批评,多重诗歌风格的自觉把握,但也有不少建立在分析研究基础上的诗歌批评和理论建构。最初的“言、意”之辩等不专论诗歌,但诗歌文本论中的“言意”二元说却深受其影响。“言意象”三分法在魏晋玄学中产生,刘勰进一步总结为“情文、形文、声文”,到唐代,白居易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意”的四分法,自宋代严羽,始将诗歌文本划分为五个层面,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至此,中国古代诗学的文本构成理论便告成熟。
“不涉理路”并非排斥诗歌中的理性内容,而是说诗歌是情感形象的艺术,如诗中涉及哲理思想、理性内容则应该自然巧妙、不落痕迹地溶于情感形象当中,随感情形象而情感化或形象化。

读严羽《沧浪诗话》

读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沧浪诗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

其核心部分即基本的理论问题都集中在《诗辩》中展开论述的,这也是我们分析《沧浪诗话》理论构架的主要部分。

而《诗体》《诗法》《诗评》这三个部分总体上属于诗歌批评,而《考证》部分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而且较复杂,《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主要是作者的诗论宗旨及其诗学的主张,可以理解为全书的自序。

所有这些形成了《沧浪诗话》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于此书中的理论前人多有评说,而且多有争论,而终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妙悟说,兴趣说,别才别趣说,以禅喻诗等几个方面。

《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

《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有极大的现实针对性,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诗辨”阐述理论观点,是整个《诗话》的总纲。

“诗体”探讨诗歌的体制、风格和流派;“诗法”研究诗歌的写作方法,“诗评”评论历代诗人诗作,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基本观点。

“考证”对一些诗篇的文字、篇章、写作年代和撰人进行考辨,比较琐碎,偶尔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思想。

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


释迦牟尼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 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而为禅宗初祖;如六 祖惠能故事(早年遇尼无尽藏者读《涅槃 经》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后投奔 五祖弘忍,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岂 然? ” ,后五祖传衣钵时与首座神秀作偈 而成六祖;后隐于怀集四会间,至南海法 性寺闻而僧争论幡动抑或风动时说“即非风 动,亦非幡动,乃是心动。”)

而“悟有浅深”,每位诗人并不是都能在 自己的创作中完美地遵循这种艺术规律, 因而造成了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不 同,亦即形成了诸家体制的高下之别。 (悟有透彻之悟和一知半解之悟的不同, 前人作品也有第一义与第二义之别)

严羽认为诗歌艺术的奥妙,即非语言所能 表达清楚,亦非理论所可阐述明白,必须 在对大量诗歌佳作的直觉思维中,从内心 去感受和体验,方能领略其中奥妙,这就 是诗家的妙悟。

就诗歌创作而论,妙悟,当是指诗人对于 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显 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 所以,严羽说: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 色” 。把领会诗歌创作的特殊性作为诗人 创作最重要的条件。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它有系统的理论主张特别是提倡以禅喻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别才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涉及到诗歌美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曾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严羽《沧浪诗话》论妙悟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 的一部诗话著作,它有系统的理论主张, 特别是提倡以禅喻诗,强调“别才”、 “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 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涉及到诗歌美学中 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曾对元明清三代的 文学理论批评,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沧浪诗话》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破,攻三百年诗病;一是立,提出诗的宗旨、诗的作法等,这一点是作者的主要贡献。

全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其核心在《诗辩》,它包含了严羽的诗歌理论“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

”(《答吴景仙书》),而其余部分则基本上是他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运用。

严羽主要通过他的“妙悟说”和“兴趣说”,展开了他对诗歌刨作中的作者和作品两大部分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理论。

一《沧浪诗话》开篇以论诗如论禅而引出其“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诗辩》之四)此段话之核心,在于指出诗歌之道在于“妙悟”,严羽的“悟”是一种自然的审美直觉思维,而“妙悟”就是这一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严羽认为诗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悟”,它与个人学历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可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但要是没有“悟”,他永远也当不了一个诗人。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当一个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他要摆脱现实世界的形象束缚,摆脱抽象思维的羁绊,来把自己整个的生命、情感切入对象,他的理智、情感、意志在瞬间融合为一体,直接去体悟、把握对象,从而洞见世界、人生的意义。

因为这种创作主体感情的表达很难以用日常的言语来进行表达,所以严羽借用了禅家语言“妙悟”来笼统概述之。

但是“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思维,虽然可能是人所共有的,但要进入“妙悟”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严羽在讲了“妙悟”之后,紧接着讲“学诗者以识为主”(《诗辩》之一),强调“识”对学诗者的重要性。

“识”也就是审美鉴赏能力,即辨别诗歌高下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反复对前人佳作进行吟诵,那么就能通过“识”的途径来达到“悟”甚至“妙悟”的境界。

可以看出,严羽的妙悟说、别材说和以识为主说,实质上是有其内在逻辑联系的,即以妙悟为核心,系统展开对诗歌创作主体审美直觉思维活动的分析,揭示出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差异——“悟”与“别材”;主体创作高潮中思维活动的特质——“妙悟”;主体可能达到妙悟的途径——“识”,从而构成了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摘要宋代诗话种类繁多,作品丰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精品,是宋代最系统、最优秀的诗话论著。

针对诗坛上“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学主张,严羽以盛唐诗为楷模,并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吟咏情性”、“妙悟说”和“兴趣说”,尖锐批判了苏、黄诗风、江西诗派、四灵及江湖诗派,同时也抨击了理学诗派,深入分析了诗歌的缘情本质、诗歌创作的思维特点、诗成之后的审美境界,探讨了“什么是诗”、“如何学诗和作诗”的问题,把诗歌引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沧浪诗话;吟咏情性;妙悟说;兴趣说《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严羽的《沧浪诗话》以艺术论对抗工具论,以情感性纠正学理性,是一部优秀的诗学理论著作,从艺术形式方面为我们指出了什么样的诗歌是真正优秀的诗歌,并确立了盛唐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一、诗歌的本质:“吟咏情性”诗言志,这是从《诗经》就开始的传统,《沧浪诗话》的理论落脚点正在于此,使得严羽以极大的自信为诗正名。

《沧浪诗话》论说的诗歌审美特征,首先就是以情性美为其标志。

严羽认为,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是“吟咏情性”。

《沧浪诗话》开宗明义第一章《诗辨》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这段文字构成了严羽诗学观念的基础。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表明严羽对诗歌的认识很有辩证意味。

严羽认为诗歌与书、理无直接关联,但又不能因此而废学、废理,否则诗歌创作就无法达到极致。

严羽认为真正伟大的诗人是多读书,多穷理的,但在诗歌的创作中则将书与理消化尽,能够采用诗歌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不涉理路,不落言荃”实际上是接触到了诗歌通过形象表达情感的思维方式。

严羽所说“诗者,吟咏情性也”也就是“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内容。

解读《沧浪诗话.诗辨》

解读《沧浪诗话.诗辨》

解读《沧浪诗话.诗辨》在严羽的作品《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贯穿于整个作品中。

而对于“以禅喻诗”,自古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本文首先从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出现“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和“以禅喻诗”的内涵,然后从“以禅喻诗”“入神”“参”“识”以及“妙悟”“兴趣”等多个角度解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最后阐述《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文学价值。

诗话萌生、发展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其繁荣时期,其中由严羽所创作的《沧浪诗话》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特色对后世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然而《沧浪诗话》的这一特色同样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大家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始终没有统一。

赞同者既肯定“以禅喻诗”这一手法的精妙,也肯定其对后世诗学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反对者则对“以禅喻诗”之“喻”字的恰当性提出了质疑。

这种争议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今学术界对“以禅喻诗”这一特色同样也是争论不休。

一、发生“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1.外部原因东汉时期,佛教思想才刚刚传至中国,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佛教思想的发展受了非常大制约。

后来由于玄学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佛教思想才以求蓬勃发展并在南朝时已经开始盛行。

佛教思想的盛行对当时文人的思想、犯罪行为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比较小的影响,而受到佛教思想影响所产生的宫体诗、玄言诗、禅林诗以及山水诗等也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及至后来北宋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诗话,在各种轻易或是间接因素的影响下,禅学也逐渐带入至诗话中来。

同时,禅悦风气的流行以及当时的文化整合思潮也推动了禅学在诗话中的扩散,构成了“以禅喻诗”的特色。

2.内部原因胡晓明指出“以禅喻诗”发生的内部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在不能驳斥感性经验的前提下,禅宗思想给诗话增添了超越性和距实性,境界更加高远;第二,诗话从“物”至“境”的提高与禅宗思想异曲同工,有著思想上的关联;第三,诗话在语言精简方面的经验和禅宗对语言的认知就是相连的。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严羽(七世纪初)是中国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沧浪诗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的第一部,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学的奠基之作。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于诗歌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下面将对《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进行分析。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首先对诗体进行了宏观的区分,将诗分为五体,即绝句、律诗、雅颂、吟咏和辞章。

继而对每一种诗体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绝句是唐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诗体,它由四句构成,在《沧浪诗话》中被称为“小雅”。

严羽指出,绝句应以意义高远,词藻优美为特点。

他进一步对绝句进行了分为琅琊体、徐陵体和太原体等几个流派的区分。

律诗是另一种常见的诗体,它是在声律上进行了限定的诗歌形式。

严羽认为律诗应以音韵谐和为标志,注重字句平仄的搭配。

他在《沧浪诗话》中还对律诗的格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七言律、五言律、六言律等。

雅颂属于辞章体的一种,是用来歌颂崇高的事物的一种诗体。

严羽认为雅颂应以文辞雄丽,意义庄重为特点。

他对《诗经》中的雅颂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对雅颂诗的评价标准。

吟咏是一种描述感受或景物的诗体,它更注重情感表达。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吟咏分为山水吟、花草吟、古文吟和俗文吟四个类别。

对于吟咏的要求,严羽主张以描绘清新悠远的山水以及展现感受为核心,同时注重节奏和韵律。

辞章是古代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它是细致入微的辞章结构的典范。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辞章分为抒情辞章、笔意辞章和议论辞章三个类别,对于每种辞章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通过对《沧浪诗话》中诗体分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严羽对于不同诗体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对于每种诗体的分类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评价。

严羽的诗体分类体系在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试论严羽

试论严羽

试论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的主要思想理论【摘要】:作者身在宋朝,却极力推崇前朝的诗歌而贬低本朝的诗人作品,在我看来,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常人贵远疏亲,向声背实,又暗于自见,谓己为贤”这句话评价他可算是合理。

【关键词】:妙悟、兴趣、别材、别趣。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歌理论批评著作,约成书南宋理宗绍定,淳化年间。

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全诗分为:《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其中第一册《诗辩》用以禅寓诗的方法总论诗歌艺术特征,提出了为全书核心理论纲领的“兴趣说”和“妙悟说”。

本文则通过结合唐宋诗歌中的某些具体作品来浅论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的主要思想理论。

一、学诗方面。

严羽在《诗辩》中提出学诗要以识见为主,取法要高,认为学盛唐以前的诗是学诗的正路,指出具体的做法是多咏读作品,蕴涵于胸,自然领悟。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以下简称《诗辩》)中写道:“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总体地说,严羽对魏晋、盛唐诗歌地位的评价还是相当准确的。

“魏晋风骨”以及“盛唐气象”都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两个高峰。

但是这两个高峰的出现都是有着其社会背景的。

魏晋时期的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许多诗人年少时过着安稳的生活,而后因频繁的战争致使他们生活颠沛流离,他们年少时体会过安定生活的乐趣,所以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平定战乱,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因而他们的诗歌慷慨激昂,关注现实,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曹植《白马篇》中的游侠形象。

而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交通便利,对外关系密切,士人阶层崛起,人民安居乐业,唐人的风格面貌是积极向上的,所以盛唐诗歌风格多样,笔力雄健,气势豪迈且贴近生活实际,如李白的《将进酒》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

基于严羽“妙悟”说的以上两点主张,我们可以得出“妙悟” 说的两大思想来源。即中国“禅宗”思想和传统宗对严羽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他诗论重要的思想来源。禅宗的妙悟, 其特点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种对佛性的领悟,是不可言喻 的,只能自己心里去体会,如人喝水,冷暖自知,谁也不可能说清楚。严羽 据此认为诗歌艺术的奥秘,既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亦非理论可阐述明白, 必须“自家实证实悟”,从大量上乘佳作中,凭借内在的直觉思维,从内心 去感觉和体验,方能默会艺术之味,领略此间奥秘,这就是诗家的妙悟,它 和禅家的妙悟是何等的相似。禅宗的这一思维与艺术思维互通。严羽“以禅 喻诗”,不仅在于“禅悟”通于“诗悟”,而且在于禅为诗提供了一种审美 艺术精神。严羽在此基础上,“妙悟”论诗,其实质是强调诗歌艺术有自己 的特点。从主观对客观、心对物的关系上说,它不是理性的认识,而是直感 的默契。
严羽在认识到禅道与诗道相似的基础上,提出了“妙悟” 说,这是《沧浪诗话》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理论之一。
“妙悟”一词出自佛教典籍,最早见于东晋释僧肇撰写的《涅槃无名论》: “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就是对本质的认识,即在修行 过程中,为了达到对佛经的觉悟,就要“妙悟”。这种“悟”是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体会。而严羽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强调对人的内在情性的 领悟。因此诗歌的艺术奥秘也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只能对其进行超越性 的领悟。于是,严羽在“以禅喻诗”的基础上提出了“妙悟”说。 “妙悟”说是严羽美学理论中突出审美主体性、弘扬自我性灵的最具独 创性的命题。这是宋代禅宗美学在诗歌理论中结下的硕果。“妙悟”说主要 是针对北宋以来诗坛上弥漫的一股“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的恶劣风气,特别是针对江西诗派的雕琢剿窃与四灵、江湖诗派的步趋晚唐 的陋习有感而发的理论主张。

论《沧浪诗话》与“以禅喻诗”

论《沧浪诗话》与“以禅喻诗”

论《沧浪诗话》与“以禅喻诗”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文学批评特别是诗学批评的代表作。

严羽的诗歌理论是针对宋诗中的江西诗派提出来的,自己也以“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诗辨》)自诩。

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门,卷末附有《与吴景仙论诗书》一文,以第一部分为核心。

其中以禅论诗、妙悟之论、别材别趣之说、兴趣、气象之说等是严氏主要的诗歌理论。

“以禅喻诗”是严氏诗论最重要的观点,“妙悟”又是“以禅喻诗”的核心。

标签:严羽;以禅喻诗诗话,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论诗之体,它始创于欧阳修,而后历经数代,到清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如继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之后,南宋又有张戎的《岁寒堂诗话》、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将后三者定位为“鼎足”之三者。

其中《沧浪诗话》它集宋代诗学研究之大成,是“宋代诗话的压轴之作,也是宋代文学批评特别是诗学批评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沧浪诗话》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门,卷末附有《与吴景仙论诗书》一文,以第一部分为核心。

严羽论诗立足于它“吟咏性情”的基本性质,《福建文苑传》亦以“扫除美刺,独任性灵”总括严氏诗论。

全书完全不涉及诗与儒道的关系及其在政治、教化方面的功能,而重视诗的艺术性和由此造成的对人心的感发,这与理学家的文学观恰成对立。

1 严羽写《沧浪诗话》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诗歌艺术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

宋诗要有新的创造,必须独辟蹊径。

散文化和议论化便成为当时宋代诗坛的一个特色,这确实是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现象。

但是江西诗派却过分强调,他们过多地发议论、讲道理,排比典故、掉书袋,片面追求文字工巧,这些倾向的恶性发展,违背了诗歌发展的艺术规律,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被奉为江西派之祖的黄庭坚就提出诗歌创作要“以理为主”,认为“词意高深要从学问中来”(《论诗帖》),强调“无一字无来历”,“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再答洪驹父书》),提出“夺胎法”和“换骨法”(参看《冷斋夜话》卷一),主张创作要对古人名作“不易其意而造其语”,“窥入其意而形容之”。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王文辉(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郑州 450046)摘要:严羽的诗学思想主要见于《沧浪诗话》等,《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它改变了北宋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以记述诗人创作轶事为主要内容和供消遣的随笔形式,代之以严谨的理论体系和独创的批评观点,其诗学见解鲜明尖锐,独树一帜,同时它也是历代诗话中最富有理论性和体系性的论诗著作之一。

钱钟书《谈艺录》评价严羽的诗学成就说“沧浪别开生面,如骊珠之先探,等犀角之独觉,在学诗时工夫之外,另拈出成诗后之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韵,不仅以学诗之事,比诸学禅之事,并以诗成有神,言尽而味无穷之妙,比于禅理之超绝语言文字。

他人不过较诗于禅。

沧浪遂欲通禅于诗。

”关键字: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妙悟说;别材;别趣Introduction to Yan Yu "zhen blue waves"Wang Wenhui(Chinese department of HeNan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Zheng Zhou450046)Abstract: Instrument qing, yanyu, word and word Dan hill, is the author of poems "song blue waves roll" and poetics "zhen blue waves". Yanyu's poetics thoughts mainly in the surging wave zhen, etc., the surging wave zhen zhen song dynast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oetics, it change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ince ouyang xiu "June 1 zhen zhen works onaccount of poets anecdotes and essay form of entertainment, replacing them with rigorou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original criticism point of view, its poetic insight sharp sharp, unique, and it is also the richest in all previous dynasties xie zhen poetics theory and system sex work.Qian zhongshu "art recorded" in the evaluation of yanyu's poetic achievements said "the special blue waves, such as LiZhu agent first, such as rhino horn of sleep, alone in the poems, the time, the other out into a realm of poetry, witty, has charm, not only to float to learn things, and the poems into god, words and poor taste of the seconds, than in the majest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zen Buddhism. Others, however, the poem in the zen. Hence to blue waves through zen poetry."Key words: zhen blue waves; In order to chan yu poetry; Miao said enlightenment; Don't material; Don't boring严羽,字仪卿,又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生卒年月不详,大致生活于南宋光绍熙至理宗淳佑年间, 曾因避乱浪迹江湖,饱经忧患,终身布衣,著有诗集《沧浪吟卷》和诗论《沧浪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篇一: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考点:考点名称:科举制科举制含义: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

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298年。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高门士族拥有政治特权,世代垄晰高官显位。

南北朝时士族门阀已日趋腐朽。

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取科举取士的办法,隋初规定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科,由州县学送生徒到中央参加考试。

隋炀帝时又置进士科,科举制逐渐形成。

唐朝前期,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发展:开创──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继承和完善──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进一步发展──北宋初期:实行分级考试、改革考试方法等;中期: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结束──清末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

评价:进步性:①改变了秦汉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②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严羽是元代文学家,他所著的《沧浪诗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论,对诗歌的各种体裁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严羽对诗歌的体裁分类,以及《沧浪诗话》对于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研究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于诗歌体裁的分类。

在他的分类体系中,严羽将诗歌分为了四大类:古体诗、律体诗、绮体诗和词。

古体诗是指古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律体诗则是指律诗、律绝句和绝句,绮体诗则是指繁体诗或称肯定体诗。

最后一类词则是指词牌体诗。

在这四大类诗体中,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了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它是指每句诗都由五个字组成的诗歌形式。

而七言诗则是每句诗由七个字组成,相比于五言诗,七言诗更显庄重和沉稳。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古体诗的结构、韵律、用词、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丰富了后人对于古体诗的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古体诗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律体诗是另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律体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律诗、律绝句和绝句都是律体诗的具体形式,它们在结构和格律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表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严羽的《沧浪诗话》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律体诗的鉴赏和研究资料,对于中国古代律体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绮体诗是较为独特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绮体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于绮体诗的研究和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一类词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一种由音乐伴奏的诗歌,它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抒发诗人的心情。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词的研究与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沧浪诗话》中对于诗歌的体裁分类和研究都相当细致和全面,严羽的研究成果为后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分类严羽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沧浪诗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严羽对唐代以后的诗歌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分析和归纳,深入剖析了诗歌的意境、语言、形式等方面,为后人研究古代诗歌和文学理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唐代以后的诗歌主要进行了五大诗体分类,分别是:律诗、绝句、长短句、歌行和七绝。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个诗体进行介绍。

一、律诗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是以七言或五言为韵律,要求每句字数相同、音节相同,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排列。

严羽认为,律诗是“机锋诸体之首”,要求诗人严谨规范、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求在格律上不失优美,在意境上更加深刻。

二、绝句绝句是一种四句连续抒情的形式,它源于唐代,是唐人诗歌的最高峰之一。

严羽认为,绝句的韵律短小精悍、意境优美抒情,是“五言之秀,藏之精微”。

因此,这种诗体被广泛诗人所用,并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一。

三、长短句长短句,是指长句和短句交替排列而成的一种诗歌形式。

严羽认为,长短句诗体表现了对情感和抒情的更深入和更细腻的处理,是唐诗后期的创新之作,对于表现“变幻多姿,层次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贡献。

四、歌行歌行是指一种长篇抒情诗歌,在结构上有明显的抒情过程与抒情结局。

严羽认为,歌行诗歌形式多样,自唐代以来的变化和发展极大,可谓“无奇不有,无伦不变”。

在意境和音乐性方面,歌行也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五、七绝七绝是指一种每句只有七个字的四句诗体。

严羽认为,这种诗体“情义短促”,在表现短篇、简洁的诗歌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特点。

七绝的语言简练明快,平白直言,能表达出浅显的情感和极简的思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经典形式。

总的来说,严羽的《沧浪诗话》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对后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对于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一定影响,同时也为后人审美观念的培养和启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沧浪诗话》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破,攻三百年诗病;一是立,提出诗的宗旨、诗的作法等,这一点是作者的主要贡献。

全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其核心在《诗辩》,它包含了严羽的诗歌理论“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

”(《答吴景仙书》),而其余部分则基本上是他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运用。

严羽主要通过他的“妙悟说”和“兴趣说”,展开了他对诗歌刨作中的作者和作品两大部分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理论。


《沧浪诗话》开篇以论诗如论禅而引出其“妙悟说”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诗辩》之四)
此段话之核心,在于指出诗歌之道在于“妙悟”,严羽的“悟”是一种自然的审美直觉思维,而“妙悟”就是这一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严羽认为诗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悟”,它与个人学历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可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但要是没有“悟”,他永远也当不了一个诗人。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当一个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他要摆脱现实世界的形象束缚,摆脱抽象思维的羁绊,来把自己整个的生命、情感切入对象,他的理智、情感、意志在瞬间融合为一体,直接去体悟、把握对象,从而洞见世界、人生的意义。

因为这种创作主体感情的表达很难以用日常的言语来进行表达,所以严羽借用了禅家语言“妙悟”来笼统概述之。

但是“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思维,虽然可能是人所共有的,但要进入“妙悟”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严羽在讲了“妙悟”之后,紧接着讲“学诗者以识为主”(《诗辩》之一),强调“识”对学诗者的重要性。

“识”也就是审美鉴赏能力,即辨别诗歌高下
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反复对前人佳作进行吟诵,那么就能通过“识”的途径来达到“悟”甚至“妙悟”的境界。

可以看出,严羽的妙悟说、别材说和以识为主说,实质上是有其内在逻辑联系的,即以妙悟为核心,系统展开对诗歌创作主体审美直觉思维活动的分析,揭示出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差异——“悟”与“别材”;主体创作高潮中思维活动的特质——“妙悟”;主体可能达到妙悟的途径——“识”,从而构成了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


在完成了对诗歌创作主体的分析后,严羽随即转入对诗歌本身的分析。

严羽在《诗品》中还明确提出了他品评诗歌的标准——“入神”。

严羽是从“入神”这一概念切入对诗歌自身的分析的。

“诗者,吟咏情性也。

”吟咏情性的极至是“入神”,“入神”的核心内涵是兴趣、气象,即所谓“兴趣说”。

因而,“兴趣说”是直接源于严羽对诗歌本体特征的认识的,并且成了严羽诗歌作品理论的核心内容。

严羽的“兴趣说”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吟咏”,二是“性情”。

“吟咏”作为严羽的理解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诗辩》之五),即既不能是逻辑推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上,严羽在此是从语言的角度抓住了诗之为诗的一个特征。

诗要表达一种超乎平常的意境,靠平常的语言是不行的,但现成的又没有一套可以借用的语言,限于当时的条件,严羽不能全面地对诗的语言特质进行分析、表达,所以后来才会产生诸多争议。

由此可见,严羽是以“兴趣说”为核心来展开他的诗歌作品理论的。

“吟咏”、“情性”则分别从语言和诗的本体构成提出了对诗歌作品的具体要求,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入神”,也就有了“别趣”。

而整个“兴趣说”,则是植根于他对诗的本体的看法——“诗者,吟咏情性也”,所以,他的兴趣说,别趣说等等,也是有其内在逻辑联系的。

通过前面对严羽关于诗歌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两方面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严羽的诗歌理论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从创作主体方面看,他以
“妙悟说”为核心,对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创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特质等都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从作品方面看,他以“兴趣说”为核心,对诗的本体构成,诗的语言特质,诗的品评标准,作了提纲挛领的揭示。

而这两个方面的逻辑连接点,则是他关于诗的本体的看法。

吟咏性情,是主体的活动,故必然涉及对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创作过程中思维特质的分析。

主体吟咏情性的结果是诗,故必然涉及作品的本体构成、语言特质、品评标准,因此,“妙悟说”“兴趣说”都源出于“诗者,吟咏情性也。

”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如是,《诗辩》也就完成了严羽的诗歌理论。

严羽的诗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盛唐为法”的口号为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吟咏情性”的命题对公安派、竟陵派的“独抒性灵”深有影响。

“唯在兴趣”、“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迹可求”等理论主张明显地影响了王士祯的“神韵说”。

此外,像王夫之、叶燮、王国维诸人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吸收了严羽的诗歌理论。

在这一方面,严羽和《沧浪诗话》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