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设计教学反思1.通过情景图引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培养了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3.笔算加法是有法则的。

但计算法则不是对学生做的规定,而是学生对计算方法、要领的理解与把握。

在学生探索出加法笔算方法并做了练习之后,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较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年级数学上册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探索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机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2.在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向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迁移,因此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获得了成功参与的喜悦,也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加法技能的掌握。

三年级数学上册,允许算法多样化。

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如果不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教学反思1.注重知识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第一课:认识数字
目标
- 认识数字1-10
- 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 能正确分辨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1-10的认识
- 通过图示和实物配对,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 引导学生用手指标示并边数边说出数字1-10。

- 让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数字1-10的顺序
-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

- 命名数字卡片的顺序,让学生边命名边指向相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图示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数字的意愿。

2. 认识数字: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物,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边说边数。

3. 正确书写数字:引导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4. 数字的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并命名数字的顺序。

5. 小结:复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图示:数字1-10的图示和实物图片
-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评估
-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边指着数字卡片,边说出数字的顺序。

- 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10的能力。

- 反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书写数字的错误。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数字的游戏,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数字1-10的位置。

第二课:数一数
(继续编写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减法、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再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因此教学例2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
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口算。

教学过程:
1/ 8
2/ 8
3/ 8
4/ 8
5/ 8
6/ 8
减数的个位,所得结果再相减。

1.转一转,再做减法。

思考:你能列出多少种减法算式?试一试。

2.某玩具店有A、B两种公仔。

(1)A版公仔比B版公仔贵多少元?
(2)店铺消费“满80元减15元”。

两种公仔各买一个,实际付了多少元?
7/ 8
8/ 8。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

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1分、1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钟表、家用小闹钟。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认识“秒”,知道1分=60秒↓↓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看——课件出示: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引导学生明确是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时、分、秒
时间单位的换算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

一次最多能运350箱。
(三)选一选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二)认识毫米
1厘米=10毫米
二、探究新知
(二)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二)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三)认识分米
10厘米=1分米
1分米=10厘米
二、探究新知
(三)认识分米
三、知识应用

×
(三)解决问题
三、知识应用
520-350=
170(米)
情况一:
(三)解决问题
三、知识应用
情况二:
520+350=
870(米)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
800+700=
400+500=
900-500=
330+150=
420-110=
190-160=
52
(二)小猫过河
17
三、知识应用
(三)解决问题
36-8=
28(岁)
50-28=
22(岁)
方法一:
50-36=
14(岁)
8+14=
22(岁)
方法二:
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2时至2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表扬
四、课堂总结。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具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
作业:习一的1~3,5,6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半分钟=30秒
教学反思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与方法:
2.在与老师共同的探究中,理解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3)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6)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3)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5)第4课时估算 (18)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0)第三单元测量 (23)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3)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5)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7)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29)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2)第6课时解决问题 (35)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39)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40)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2)第3课时练习课 (45)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8)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0)第6课时练习课 (51)第7课时解决问题 (53)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5)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57)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58)第1课时倍的认识 (59)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61)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63)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66)第1课时口算乘法 (66)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68)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70)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2)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4)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6)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8)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0)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1)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3)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5)第12课时解决问题 (87)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89)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2)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4)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5)第1课时四边形 (95)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0)第3课时周长 (106)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08)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12)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16)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16)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18)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20)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22)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24)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26)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28)第1课时集合 (129)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33)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34)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36)第3课时复习测量 (139)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42)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44)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48)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新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新版】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一课时教学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材第14页)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难点: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终于进入了世博园,同学们想不想进纪念品商店逛一逛呢?【设计意图:借助轻松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3。

师: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生:知道了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生: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师:谁能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呢?先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算法跟大家分享?生1:求这一天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计算上午与下午卖出“海宝”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80+550。

计算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80可以看作是38个十,550可以看作是55个十,这样38+55=93,所以380+550=930。

生2: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竖式笔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这样就是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肯定表扬。

生: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师: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呢?生1: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其实就是计算上午与下午卖出的“海宝”相差多少个,用减法计算,550-380=170(个)。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生2:因为550可以看作55个十,380可以看作38个十,我们可以先计算55-38=17,所以550-380=170。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3)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6)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4)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6)第4课时估算 (19)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1)第三单元测量 (23)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3)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5)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7)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30)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3)第6课时解决问题 (36)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40)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42)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4)第3课时练习课 (47)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0)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2)第6课时练习课 (54)第7课时解决问题 (55)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60)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61)第1课时倍的认识 (62)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64)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66)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69)第1课时口算乘法 (70)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72)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73)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5)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7)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9)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82)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4)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5)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7)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9)第12课时解决问题 (91)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93)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6)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8)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9)第1课时四边形 (99)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4)第3课时周长 (111)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13)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17)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21)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21)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23)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25)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27)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29)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31)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33)第1课时集合 (134)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38)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40)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42)第3课时复习测量 (145)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48)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50)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54)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

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四边形(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四边形(优质教案)
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那么多的图形。有圆形、三角形,还有不少的四边形。听说过四边形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它交交朋友。(板书:认识四边形)
1.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边,几个角?
答案: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
(1)数学课本是四边形。( )
教师点评和总结:
(2)课桌面是四边形。( )
(3)教室里的黑板面是四边形。( )
(4)每一个四边形都有四条边。( )
答案:√√√√
3.看图填空。
说说上图中有( )个四边形。
答案:1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5分钟)
1.初步感知:其实,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很多四边形(课件出示)。试着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认识四边形
课题
认识四边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四边形的认识是学生对“图形与几何”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通过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分辨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互动中感受四边形的特征。
通过利用学具与生活中的四边形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四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四边形》一课是一节概念课,同时这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这一教学内容是通过“说一说”、“找一找”、“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1.关注生活经验,提供感性材料。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更新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更新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更新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同时,也要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研究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是三年级二班,共有41名学生。

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同学研究惯、研究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研究当中来。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包括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字编码,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集合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研究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且可操作的案例。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目标: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第一单元:认识数的概念课时1: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2.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数的概念: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的表示方法。

3.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给出一些自然数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入负数的概念,并和自然数进行比较,说明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6. 数的分类:根据数的特点,分析并分类给出的数。

7.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教案PPT;- 黑板、粉笔;- 学生练册。

课时2:数的比较和数线教学目标:-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能够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1.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2.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大小关系,引出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介绍和讲解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入数线的概念,解释其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探索数线的使用方法。

4.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数线的实际使用,让学生掌握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部编本(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部编本(教师用书)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明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1、两人为一组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内容及步骤
批注摘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换算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步骤
批注摘要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步骤
批注摘要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步骤
批注摘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