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 导学案Word版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 导学案Word版

经济生活复习7.1课案【学习目标】1、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和必然性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预习案】一、按劳分配1、决定因素:2、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从而促进的发展。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它体现看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4、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内容:2、意义:知识归纳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1)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资金、津贴收入。

(2)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债权人取得)的利息、私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3)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例如房屋出租获得的租金、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等。

(4)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包括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5)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6)按信息要素分配,是指提供市场信息获得的收入。

【探究案】1、判断一下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①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500元。

②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③王悦购买股票,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万美元。

④小赵开了一家超市,故宫30人,一年纯利润是15万元。

⑤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了一个商人,房租一年5000元。

⑥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⑦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一年净赚5万元。

⑧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

2、知识补充: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还有非按劳分配的和。

高中人教版经济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人教版经济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概述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本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决定的。

国家收入的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则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主要包括政府征税和百姓纳税两个方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为三课六框。

第七课主要介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意义;第八课讲述的是我国的国家收入分配,主要讲解财政、征税和纳税的基本知识。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复习目标】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重点难点】重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 2、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难点: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考点梳理】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__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当前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在___________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_________。

(2)必然性:是由我国___________ 决定的。

___________ 是前提,___________ 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直接原因。

(3)重要性: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___________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______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______________。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 _的内在要求,是 _的体现。

(二)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1、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参考答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参考答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参考答案
15、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TT资和居民收人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16、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人增加,蟹的消费量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参考答案
15、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①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16、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3分)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3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分)。

2018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8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构建知识体系来源:学_科_网Z_X_X_K]三、易错点剖析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3、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5、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6、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7、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8、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探究案】探究一:(2015〃福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分蛋糕》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45%。

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1.4%。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图中的问题支招。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探究二:(2015·临汾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脱离“温饱”困境,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更加关注公平。

工薪阶层目前成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主体;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之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小,覆盖水平低,社会保障资金大多投向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小,转移支付模式单一,难以承担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任等现象广受人民群众的诟病,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问题。

(7分) (2)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15分)【训练案】一.选择题1.(2016·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课导入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有哪些来源?各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学习目标1.理解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及其必然性。

(重点)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原因。

3.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及意义。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要求:(1)范围:___________范围内。

(2)对象:___________。

(3)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____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要素的种类:_____要素、_____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等。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重大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_______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__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_________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__________、推动经济发展。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1.内容:___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_____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___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新知探究探究活动一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居民收入翻番”新目标,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探究活动二认识按劳分配目前,国有企业内部要求以“岗薪制”代替“身份等级制”分配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岗薪制”属于何种收入分配方式?以“岗薪制”来替代“身份等级制”的不合理分配方式有何意义?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4.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原因?探究活动三其他分配方式小李在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工作,工资、奖金收入颇丰。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教学知识要点】1、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意义;2、其他分配方式3、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重点】1、列举我国目前存在的分配方式2、正确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教学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方式)(一)按劳分配1.含义?⑴范围:公有制经济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农村集体经济中承包收入)⑵分配依据:⑶分配内容:⑷分配结果:“中秋节,某国有企业给每位职工发了两盒月饼。

这两盒月饼是否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收入不是按劳分配。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⑴前提条件:⑵物质基础:⑶直接原因:3.按劳分配的意义?4.按劳分配的地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1.各种生产要素分配:⑴按劳动要素分配:A.个体劳动所得;B.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比较: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⑵按资本要素分配:A、私营企业主、外商的税后利润;B、各种投资收入:利息、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3)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4)按管理要素分配:(CEO的年薪)(5)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转让金、租金。

【小结:分配方式】【公有制范围】1、国有经济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工资、奖金、津贴) + 其他分配方式2、集体经济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 其他分配方式3、国家、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范围】1、个体经济:按劳动要素分配2、私营经济:①职工的工资 ----- 按劳动要素分配②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3、外资经济:①职工的工资 ----- 按劳动要素分配②外商的税后利润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农村集体经济中承包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劳动要素分配:C.个体劳动所得;D.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7课导学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7课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必要性、意义、作用;并会判断个人的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3.知道个人的哪些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4.知识联系: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习重点重点:①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通读教材P58—60页,然后完成知识填空。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3、熟记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一、自主生疑(一)基础填空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为主体,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

①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和,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提高,从而促进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的根本否定,是和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地位5.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和。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包括:、、和。

6.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的意义:①一是确认:。

②二是尊重:。

③三是有利于:。

(二)预习自测1.对于按劳分配的理解,正确的是:()A.非公有制经济也实行按劳分配B.分配的尺度只讲质量不讲数量C.分配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D.是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实行按劳分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①将劳动者的收入与个人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技能④使剥削阶级能够更好地管理劳动者,获得更大的利润⑤根本否定了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⑥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三)我的疑问:二、互动解疑课堂探究近年来李某一家生活水平节节攀高。

经济学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经济学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习提纲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起决定作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假设我们班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名为211咨询公司。

这是一家私营企业,你们都是老板请来的咨询师,待会会有一些顾客慕名而来,就一些分配问题上的问题来咨询大家,大家有没有信心?好,那么为了保证我们的咨询效果良好,请大家先预习第58-60页的课文内容,等下很好的为顾客服务。

同时找到下面这些问题:是什么按劳分配--主体 为什么是什么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 是什么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为什么主题情境李想,高中毕业后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通过奋斗提高收入,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收入分配问题有不少疑惑,让我们尝试解答他的问题。

情境一:李想高中毕业后被一家服装公司录用,成为一名普通服装包装工人。

这是一家公有制企业,拥有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包装工人等500人。

下面是李想想请事假5天。

1. 咨询问题一:李想:我每天和王道一样劳动,为什么我的工资与他还有差别呢? 咨询结论:李想和王道虽然在工作中能够都付出了体力和脑力劳动,但是他们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有差别的。

其中,王道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质量要比李想高,所以他的奖金高于李想。

且李想因为请假导致他在劳动时间(劳动数量)上少于他人,因此他的出勤奖也少于王道,这正是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按劳分配的具体内容。

2.咨询问题二:在公有制企业中,大家共同劳动,都是企业的主人,可不可以按需分配?为什么?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够高,还无法实现按需分配。

3.当今社会提倡公平、和谐。

为了实现公平,进行平均分配不是更好?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实行个人消费品绝对的分配,对劳动者来说是最大的不公平。

4.哪些因素决定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低水平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不平衡情境二:李想觉得在这家企业工资不理想,还不如自己出来做生意,打算在市区开一家服装店。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学习目标】1、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一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二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4、三条重要措施:实现社会公平的三条重要措施【方法指导】1、本课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理解和记忆的任务较重,难度较大。

要重点关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的三个重要举措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2、理解与巧记:(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3、知识拓展: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

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

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

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吃“大锅饭”,就会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基础梳理案】一、问题导学1、填空(请按照达标要求和提示,掌握教材,在教材上标记)知识点基本内容及要求必然性(原因)意义按劳分配提示:分配范围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提示:记住关键词(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提示:从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两方面理解(最好缩短,便于记忆)达标要求了解能理解、记住能记住2、计算:小华父亲在国有铁路企业工作,月工资收入6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月工资收入5000元,小华在外资企业工作,月工资收入4000元。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导学案-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导学案-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扬州树人学校2020-202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编制人:审核人:一、【高考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兼顾效率与公平二、【知识体系】(以分配为核心)三、【考点解读】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为什么要实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实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1)原因: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提醒】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中除按劳分配外,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举例:国有(控股)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等、农民种植、养殖收入等都属于按劳分配。

私营、外资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生产要素收入。

农民将承包的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版权专利费等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把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新题赏析】1.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后,村民王某将自家责任田转包给了某民营农业服务公司,除每年获得8000元转包费外,作为该公司股东每年还能获得10%的分红,在该公司上班每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精导:构建框架夯实基础【梳理体系整体感知】【要点再现重点默记】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决定因素⑴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⑵客观必然性(由什么决定的):①生产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②现阶段,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⑴性质:是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⑷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

①前提:;②物质基础:;③直接原因:。

⑸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从而促进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没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理解)。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的制度。

②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⑴含义及表现(是什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

⑵意义(为什么):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实现、。

⑶措施(怎样做):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含答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含答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前预习案[展示考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一.填空:(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是什么:。

(2)为什么: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①是什么(内容和基本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如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②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A: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C: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要求: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个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必然性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意义收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分效率与公平的含义配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政策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认识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要求知识联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公民的投资方式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所有制的性质与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关系;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效率与公平的含义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处理办法疑点点拨:四个区别(1)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

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

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第二,性质不同。

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

(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4)公平与平均主义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而平均主义意味着要取消任何差别。

典型题解题分析:例1(单项选择题)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A.、投资股票的风险收入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A、D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A是按资本要素分配,D是按劳动要素分配,C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懂得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懂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培养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的自觉性【重点】我国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难点】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课前预习案】要求:利用课前20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理解掌握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

【知识梳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1)是什么:(2)客观必然性:(为什么)2、按劳分配(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内容及要求:(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 _________________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从而促进 _______________ 。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分配的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 ___ 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部分【课标导航】(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②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③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④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⑤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2、能力目标①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②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的自觉性②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①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③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第二部分课前预习案【预习范围】教材P58-60【预习时间】20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查阅资料、梳理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知识】(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是什么:2、客观必然性:(二)按劳分配1、含义2、基本内容和要求:①分配范围:②分配对象:③分配标准和尺度:④分配的结果:3、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

①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5、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这是由决定的。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等按贡献参与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一、考纲考点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二、课时知识建构三、考点解读考点1、2按劳分配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原因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

学习小贴士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考点梳理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学习小贴士(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

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

【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

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4)科技人员自办实体,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

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获得的收入属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考点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1.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保证人们的。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①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②分配秩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

难点突破: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3.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价格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下,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

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的功能。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是要加大税收等经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促进效率与公平,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考点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认识误区(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错误原因:(2)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错误原因:(3)贫富差距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无弊。

合作探究: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学依据?(形成橄榄型收入格局的依据)第七课课时练1.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2.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特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

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统计局首次公布了近10年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

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下列利于降低基尼系数的做法有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自发调节作用②发展生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降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这是自2005年首次调整后的连续第九年增长。

这一举措将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5.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

”一个国家的财政史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财政①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②关系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完善③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④决定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2012年,消费、投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断优化,但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还是偏低。

下列措施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是①加大投资比重,扩大生产规模②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③增加出口总额,优化出口结构④改革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7.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财政收入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所得税14.4%12.5%28.6%15.5%26.7%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

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②目的是稳定市场物价水平③可以促进社会分配公平④可以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2011年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为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为4000元,农闲时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

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③打工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9.我国财政是利民财政、惠民财政,财政支出的方向将更多的倾向于解民困、惠民生。

本着这一原则,2014年财政要出巨资继续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这说明财政可以①提升生存质量,改善人民生活②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③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④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0.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杜会公正,政府要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④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②尊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体地位③兼顾效率与公平④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收入差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