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延宕行为的缘由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a33efb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亲被杀而陷入深深的悲伤和迷茫之中。
然而,剧中的主角却常常拖延不决,导致剧情发展令人焦虑。
这种拖延行为成为了这部戏剧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反思的人,常常对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感到困扰。
他对道德和伦理问题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不愿不加思索地行动。
他不希望轻易地对他人或事件下判断,而是需要获取足够的证据和信息来支持他的行动。
这种谨慎和犹豫使得他的行为往往拖延不决。
其次,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内心的纠葛和矛盾感。
他在剧中扮演了复仇者和思想家的角色,他对于自己是否有资格为父亲报仇感到犹豫。
他深受丹麦社会的道德约束,也对复仇这一行为产生了恐惧和犹豫。
他担心自己会践踏法律和伦理准则,却又无法抗拒对父亲复仇的需求。
这种内心的矛盾让他陷入了迟疑不决的状态,拖延了复仇的行动。
此外,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还与他对真相的追求有关。
他一直试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继父克劳迪斯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然而,在他努力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他也陷入了怀疑和不信任的境地。
他开始怀疑幽灵是否是真实的,是否可以相信幽灵所说的话,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智。
这种追求真相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使得他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被拖延。
最后,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可能与他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他常常陷入对死亡的思考和探索中,对死亡的本质和意义有着无法解释的迷思。
他思考着死亡是否是一个永恒的黑暗,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似乎无法采取行动来面对自己的处境,从而导致了行动的拖延。
总的来说,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谨慎和犹豫、内心的矛盾、对真相的追求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都使得他无法立即行动起来。
这种拖延行为使得剧情紧张度增加,也让观众对哈姆莱特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哈姆莱特的延宕
![哈姆莱特的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1d797b708e9951e79b892715.png)
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
首先,我很怀疑所谓的“哈姆莱特的延宕”是莎士比亚故意为之。
剧本中说哈姆莱特在第一次准备手刃杀父凶手---也就是现任国王的时候,哈姆莱特因为国王在祈祷,认为此时杀了他会送他上天堂而放弃了复仇的机会。
试问一个弑兄娶嫂的罪大恶极的恶棍怎么可能进得了天堂,难道仅仅因为偶尔的良心发现而祈祷就会远离地狱进入天堂?所以,我觉得莎士比亚是为了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而特意使哈姆莱特放弃的。
第二,把宗教信仰的问题放在一边,也不管哈姆莱特怎么理解天堂的和地狱。
我觉得哈姆莱特延宕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关心自己的名誉。
作为丹麦王子,他一直在国民心中有着良好的声誉,他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在哈姆莱特即将死亡的时候,他还叮嘱霍拉旭将行事的始末昭告世人,他说:“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可见,他对名誉的重视程度是何等之高。
虽然他知道叔父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元凶,可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进行证明,在没有证据的时候贸然为父报仇,会令自己陷于不义的境地,他害怕不明真想的群众误解他,所以哈姆莱特延宕了,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而延宕。
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
![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2f3c85e7856a561252d36f2c.png)
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一方面,反动势力强大。
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少数)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罪恶与封建势力交织)所进行的斗争。
另一方面,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的局限性。
(1)人文主义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哈姆莱特面临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精神痛苦的内容较复杂,一方面为现实中的罪恶与理想不能实现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个人所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个人在精神上的打击而痛心;(2)思想局限更表现在脱离群众、孤军奋战。
最后,哈姆莱特身上还存在善于思考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及不少旧思想的负担。
关于《哈姆莱特》是一个悲剧,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关于哈姆莱特悲剧的成因却众说纷云。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说:“《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思想家的悲剧”。
但国内批评家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主导看法是认为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悲剧客观上是由于敌对的一方也即封建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而哈姆莱特也即人文主义者的代表的力量相对弱小。
主观上则是由于哈姆莱特作为人文主义者有着自己的局限。
比如:过分相信思考的力量、脱离群众、孤军奋战等等。
因此这种观点也可以称为社会原因说。
西方批评家则倾向于从个体角度寻找原因。
最有影响的一种看法是认为哈姆莱特天性软弱、犹疑,担当不起“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
歌德认为,《哈姆莱特》剧描写的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认在不能胜认的人身上,这出戏,完全是在这个意义里写成的。
”也就是说哈姆莱特“被要求去作不可能的事,这事的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
如他是怎样的徘徊、展转、恐惧、进退两难,总是在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去他面前的目标,再也不能变得是快乐的王子了”。
因此,哈姆莱特“非常软弱而忧郁”的思想使他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
此种观点也可以称为个性缺陷说。
但是,从社会角度来寻找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其方向是正确的。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0fd681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报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剧中体现的多种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
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
黑格尔正确地指出:“哈姆雷特固然没有决断,但是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哈姆雷特对复仇行动的回避归因于对世界透彻的了悟。
哈姆雷特认识到了人生不可摆脱的荒谬,因而相信任何活动“都不能对事物的永恒状况有所改变”;真正行动果敢的人,必定需要“一种幻象的帐幕”来欺骗自己延宕的原因之一:敌强我弱,敌在暗,我在明处----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既是贤明的国王、英勇的战士,也是温柔的恋人和正直的父亲(1.2.143-46; 3.4.63-73),在他身上可以同时看到日神海披里安、战神马尔斯、甚至大神宙斯的影子。
对于哈姆雷特而言,这个形象(幻象)是与世界普遍的邪恶败坏相对立的另一极,支撑着自己的信仰大厦。
然而,鬼魂所揭示的另一个父亲形象却动摇了哈姆雷特的信仰,给他造成了比父亲之死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是鬼魂的开场白:“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判定有一个时期要夜游人世,/ 白天就只能空肚子受火焰燃烧,/ 直到我生前所犯的一切罪孽,/ 完全烧净了才罢”(1.5.15-19;卞之琳译)。
在叙述完克罗迪斯谋杀自己的情节后,鬼魂又哀叹道:“我就这样在睡梦中由一个弟兄/ 一下子夺去了生命、王冠、王后!/ 就在罪孽深重里一命归天,/ 来不及举行圣餐礼、忏悔、涂膏,/ 来不及结一结清楚,就叫我算了帐,/ 不管我满头是未清未净的红尘”(1.5.82-87;卞之琳译)。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2aa8684ee45c3b3567ec8bc9.png)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9955b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3.png)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在《哈姆雷特》中,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叔叔是怎样杀死自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哈姆雷特自己的怀疑,但他并没有立即杀死叔叔,因为他不完全相信那鬼魂,认为那鬼魂也可能是恶魔,如果错杀叔叔,他会后悔。
于是,他就想其他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怀疑。
他利用一队演员,让他们来表演谋杀的情景。
如果确实是叔叔杀死了他父亲,他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后来事实证明了叔叔的罪行,但是哈姆雷特还是没有采取行动。
当哈姆雷特去母亲的房间时,看到了叔叔在祈祷,他认为如果在叔叔祈祷时杀死他,叔叔就会被送上天堂,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依然没有采取行动。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延宕非常明显。
除了哈姆雷特一直无法果断的为父报仇,剧中哈姆雷特所说的一些话也非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犹豫不决,例如他自言自语的说:“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戏剧中没有直接给出哈姆雷特犹豫的原因,但事实上有许多因素造就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浅析其延宕的原因。
首先,哈姆雷特想要完美,害怕后悔。
在他看到鬼魂之前,他也怀疑他父亲的死亡,但是他也不确定。
当他看到了那鬼魂,鬼魂告诉他其父亲是被他叔叔谋杀的,即使这样依然不能说服他,他害怕那鬼魂或许是恶魔从而误杀了叔叔。
尤其是后来当他看到他叔叔在祈祷时,他依然犹豫,因为不想让叔叔有机会进入天堂,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其次,哈姆雷特拥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
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雷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雷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b8225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0.png)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哈姆莱特是莎翁四大悲剧之首。
一个典型的复仇悲剧。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从大学回家,发现父王突然逝去,叔叔继承了王位并与他的母亲结了婚。
家庭和王国的重大变故使王子陷入了悲痛、迷惘和疑惑中。
父王鬼魂的显现,向他揭示了可怕的事实:他的叔叔以*险的手段弑兄、篡位、娶嫂。
哈姆莱特必须报仇,面对强大的敌手--国王,哈姆莱特怎样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呢?剖析剧情,他整个的复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父仇不共戴天、复仇决心弥坚;第二阶段是气馁消极甚至走向宿命,沦落到与雷欧提斯一般--仅仅为荣誉而复仇。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变化,就是复仇行动的延宕,这也正是这部悲剧的生命力之所在,因为#一切戏剧都有延宕,没有了延宕也没有了戏文。
本文现从以下三方面来浅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从先前对父亲鬼魂的深信不疑、誓死复仇到怀疑父亲的鬼魂是魔鬼,在引诱他走向沉沦,表面上看是哈姆莱特在用理*控制感情,而实际上这是他在冷静之后深感复仇愿望难以实现而对复仇理想产生了动摇。
至少,他承认自己#柔弱忧郁,就是一种自暴自弃。
透过后面一段自白,我们可以猜度哈姆莱特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是多么希望那个鬼魂是一个魔鬼啊!如此自己就不会沉沦,因为血海深仇不复存在。
到后来,哈姆莱特甚至开始宽恕自己的仇人,他杀害了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雷欧提斯向他寻仇时,他是这么说的:#凡是我的所作所为,足以伤害你的感情和荣誉,挑起你的愤激来的,我现在声明都是我在疯狂中犯下的过失。
%%要是哈姆莱特在丧失他自己心神的时候,做了对不起雷欧提斯的事,那样的事不是哈姆雷特做的。
那么是谁做的呢?是他的疯狂。
他把所犯的过失归罪于自己失去心神的疯狂,而不是归罪于哈姆莱特。
按他的逻辑,可以看出在他的内心深处,已开始原谅他的仇人,认同罪恶是他的仇敌在利欲薰心时造成的,他的仇敌并不是他的叔叔,而是薰心的利欲。
更何况他亲眼所见他的仇敌在为自己所犯的罪恶在深深忏悔。
浅谈哈姆雷特的延宕
![浅谈哈姆雷特的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e40d2c5f312b3169a451a4de.png)
浅谈哈姆雷特“延宕”之原因《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在世界戏剧史上享有盛名。
这部戏剧刻画一位为父亲复仇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代表人物,一句“生存还是死亡,只是一个问题”向全世界提出哲学上的终极命题。
同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则充分说明了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复杂性。
而自从这部悲剧创作出来之后,探讨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作品层出不穷。
其中,探讨最多的便是哈姆雷特的突出性格——延宕。
本文,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浅谈哈姆雷特这一性格的原因。
依据地理决定论的观点,一切在此土地上生存的人以及因人产生的事物都会因此土地而产生其特殊性。
由于笔者对于此理论的认可,首先将从这一点开始探讨“延宕”的原因。
丹麦是一个临海的北欧国家,它的一部分领土已经进入到北极圈之内。
气候恶劣,物质匮乏。
远古时代的丹麦人想要在这样一块不毛之地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同暴风雪抗争,以寻求栖身之地;还必须在惊涛骇浪中冒险,以捕获勉强果腹的食物。
因此,存活下来的丹麦人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用于冒险的精神,果断的抉择以及坚强的意志。
然而剧中的哈姆雷特似乎并不具备以上这些丹麦人必须具备的性格。
他性格内向、忧郁、时常犹豫不决,而且有一些理想主义。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概念“集体无意识”。
同时,正是由于如此艰苦的环境使得丹麦人都心特别容易崩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积累的增加,交通的便利;南欧国家享乐主义的文化辐射。
丹麦人冰山般的性格开始融化,而哈姆雷特便是其中的代表。
但是他的“集体无意识”让他在沉溺于周围的享乐风气当中的同时,却也意识到这种享乐的风气正将丹麦带上一条不归路。
他说:“这是一种酗酒享乐风俗,使我们在东西各国受到许多非议,人们称我们为酒徒醉汉,讲下流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使我们各项伟大的成就而因此而大为失色。
特别是前国王鬼魂的出现更加让潜藏在他灵魂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与丹麦人的原始性格被激活。
这两种性格,软弱与集体无意识时刻缠绕着哈姆雷塔。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2)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c08ddf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5.png)
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2)三、宗教观念是延宕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又一帮凶二、敌人的强大势力是迫使哈姆莱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哈姆莱特的杀父仇人是现任丹麦国王,与国王为敌意味着与整个丹麦的政权和军队为敌,而哈姆莱特的复仇势力又是如此此渺小,仅有一个与他并肩作战的朋友--霍拉旭,就连自己的母亲也在仇人的行列。
以哈姆莱特的微弱之势,如果公开直接地挑战国王无疑是飞蛾扑灯。
因此,不管是怯于敌人的势力,还是讲究复仇的策略,哈姆莱特只能身不由已地选择延宕。
哈姆莱特虽然有着刚强的品质和超人的武艺,但他也是凡人,面对强大地阴险地敌手,他也感到害怕、犹豫。
在每一个基-督教徒的心里,天堂是极乐世界,地狱是悲惨城堡。
哈姆莱特也是这样认为的,他面对的敌手无比强大,但他却轻易放弃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举手之劳便可成功复仇的机会。
这并不是因为哈姆莱特一时的仁慈,而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在作祟,此时他的敌手正在祈祷、忏悔罪恶,这样杀死他便是送仇人进天堂,因此他说:#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荒淫纵欲的时候,在赌博,咒骂或是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
可见,在哈姆莱特的复仇观念中,简单的残杀肉体,使灵魂脱离肉体,并不是目的,真正的复仇是将敌手的灵魂送进地狱。
因为宗教力量的束缚,哈姆莱特开始怀疑自己复仇的动机和可行性,在一次跟霍拉旭的对话中,他这样质问自己:#凭良心说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上天会不会嘉许我替世上剪除这一戕害天性的蟊贼,不让他继续作恶?不管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虔诚的信徒,就算他是在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开脱,这个借口也是宗教观念,上帝给予他提供的,这使他在行动时迟疑不决,#最后带着宿命的观点向敌手发起冲击。
宿命的观点实质上就是包括在基-督教教义之内的,在基-督教#上帝论中,上帝是#天地至高一神,掌握着人类的幸福、仇恨、灾难,人的命运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凡夫俗子摆脱不了宿命,也无法与命运抗争。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96def1f650e52ea5518982b.png)
关于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关于这个话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研究家,都试图给出一个最恰当的解释,可是几百年来,莫衷一是,于是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前人的理论成果,以达到深刻了解这本著作的目的。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大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从主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雷特的自身性格分析,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或只单纯从剧中的哈姆雷特的个人性格方面分析,或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主观倾向来解释哈姆雷特性格中的人文主义倾向,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哈姆雷特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这里就不多加考证了;其二、从客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雷特在剧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去发掘,认为客观因素是他拖延复仇的主要原因,以普劳曼,瑞特逊,克兰和魏尔德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外部条件对哈姆雷特不利导致他行动延宕;其三、综合论这种观点将哈姆雷特的主观性格与当时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哈姆雷特性格稳重,谨慎,内向,多疑,复杂矛盾,但是他并不是不善行动的人,他深知自己有责任改造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可是他性格中的软弱使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杀死克劳狄斯,从而接替他登上王位,治理国家,因此便一拖再拖,最终酿成悲剧。
有的学者将此观点升华,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时代局限性,更加深入的剖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延宕之谜。
心理性格理论是哈姆雷特复仇延宕内因论的核心。
19世纪莎士比亚评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柯尔律治从自己的平衡理论(感官的事物的注意力与心灵作用的冥想之间的平衡)中提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源于“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经历全都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哈姆雷特主观上具有治理国家的愿望和理想,可是他性格里的懦弱与谨慎,使他成为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还有一种说法是结合莎翁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哈姆雷特,赋予他人文主义的光环,他之所以迟迟不肯复仇是因为他“不愿采取和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不相符合的步骤”。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b935d6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4.png)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的延宕是指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迟迟不采取行动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批评中,被认为是该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哈姆雷特的延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思考,也为戏剧中的紧张氛围和情节发展增添了悬念和深度。
哈姆雷特的延宕究竟源自何处?有一种解读认为,他的犹豫不决是因为他对复仇的后果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意识到,复仇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暴力和杀戮,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
与此同时,他也感到对于父亲被谋杀的愤怒与悲伤之间的矛盾。
他面临着对家庭忠诚和社会正义的选择,以及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探索。
这种内在矛盾使得哈姆雷特的决策变得复杂而艰难。
另一种解读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因为他被困在一种思考和疑虑的状态中。
他对现实的把握和对真相的追求使他沉浸在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试图通过戏剧来验证克劳迪斯是否真的是凶手,以及如何处理他所感受到的“至真之爱”。
这种孤立和困惑使得他陷入了一种沉思的状态,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同时,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反映了他对自身角色的怀疑和对行动的恐惧。
他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具备清晰的理智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然而,他也深陷于自我怀疑的漩涡中,担心自己对复仇的行动可能导致更大的悲剧。
他思考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试图找到一条符合他内心追求的行动路径。
他的犹豫和迟疑是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的产物。
哈姆雷特的延宕使得剧中的紧张氛围得以保持并不断升温。
观众被悬疑所吸引,期待着主人公的下一步行动。
这种延迟的效果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复杂角色的复杂心理描写。
他的内心纠结和犹豫使得观众与他产生了共鸣,考虑到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动选择。
除了剧情和角色层面的展示外,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剧中。
哈姆雷特的延宕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犹豫和拖延,也可以被视为整个故事中时间的延缓。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2aa8684ee45c3b3567ec8bc9.png)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课外阅读】哈姆雷特性格延宕分析
![【课外阅读】哈姆雷特性格延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1209d3172ded630a1cb60b.png)
【课外阅读】哈姆雷特性格延宕分析延宕就是拖延。
在任何一个个人身上都可以有延宕,但哈姆雷特身上的延宕却是必然的。
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是的哈姆雷特性格延宕。
1、慎行的性格赫休斯曾说过如果哈姆雷特坐上王位,他一定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不错,哈姆雷特仁爱、贤明、慎行。
但在这叔父弑熊去扫的环境中,他的慎行使他显得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哈姆雷特在城墙上见到了父王的灵魂,得知父王被杀的真相,但他又过于慎行:“我要教这班演员们在叔父面前演出父亲遇害的过程, 那时我可注意他的反应, 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待他有变时, 我自然晓得如何去办。
我所见到的那个幽魂也许是个恶鬼, 而恶鬼有能力化为美形, 趁我忧郁脆弱时来蛊惑我, 使我沉沦堕坠。
是的, 恶鬼的确是有此本领的。
我可用此剧为陷阱来补捉国王良心内之隐秘, 获得最确凿的证据。
”由此为了确凿的证据,他错过了很多杀死克劳地的机会,也为他以后的悲剧结果埋下了伏笔。
2、周围人物的仇视、背叛父亲死了,母亲改嫁给了叔父,叔父成了国王。
哈姆雷特对父亲之死有所怀疑,但两个月来一直闷闷不乐。
后来好友出卖自己,心爱的奥菲利亚溺死,雷提尔要为父报仇。
周围的人一个个的背叛,使得哈姆雷特孤独而忧郁。
母亲改嫁使得哈姆雷特不敢相信女人,甚至说:“软弱者,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对心爱的奥菲利亚他多次说道:“能去尼姑庵吧!”周围的人渐渐的站到了他的对面,只有小哈姆雷特独自奋战,这使得他心中及孤独忧郁,又充满了矛盾。
他一方面感叹人类的人类的美好,一方面又揭示人性的丑恶:“人类是个多么美妙的杰作, 它拥有著崇高的理智, 也有无限的能力与优美可钦的仪表。
其举止就如天使, 灵性可媲神仙。
它是天之骄子, 也是万物之灵。
但是, 对我来讲, 它岂不是朽如粪土? 人们已无法令我欢欣--就连女人。
”是现实环境使哈姆雷特变得忧郁、延宕。
3、剧作的需要莎士比亚创作此剧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崇尚人性,触动了封建神权的利益。
莎士比亚希望通过剧作指出文艺复兴中的遇到的某些问题。
3.1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3.1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6aee4edce2f0066f53322e7.png)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原因
“复仇者哈姆雷特内心是反对复仇的,内心反对复仇的哈姆雷特是复仇者。
”
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很多地方表现的很犹豫不决,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
对于他在复仇过程中所表现的延宕的原因,文学批评家向来众说纷纭。
先前众人的研究,不外乎以下五个基本论点:
一、剧情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政治原因
当时社会都已认可新王克劳迪斯,挪威王子又蠢蠢欲动妄图侵略丹麦,如果王子此时复仇杀叔,则有亡国的危险。
三、从哲学方面考虑
哈姆雷特一直在思考人生、人性的问题,这些考虑使他觉得存在本身是不是有意义,进而否定了复仇的意义。
四、宗教方面考虑
因为西方的宗教有一种赎罪的心理,这样导致哈姆雷特不敢轻易行动,因为复仇本身也是一种罪恶。
五、精神分析方面
哈姆雷特有些恋母情结,从一开始不满父亲分享母亲的爱,后来叔父夺走母亲的爱,哈姆雷特想独占母亲的爱,所以想杀死叔父。
但如果他杀死叔父,他就是杀死另一个哈姆雷特,一个想独占乔特鲁德的人,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都是想单独占有乔特鲁德,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哈姆雷特行动延宕。
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是由其敏感而细腻的思索引起的,再加上外部环境的错综复杂,终究使这个“快乐的王子”变成了“忧郁的王子”,一个从没有面临过困顿的人,肯定没有办法一下子接受眼前的事实,更何况是身负重托的王子。
其他:
1.哈姆雷特复仇动机的强弱变化造成了复仇行动的延宕;
2.激烈的内心活动造成复仇行动的延宕;
3.潜意识的认识观念所带来的复仇行动的延宕。
1。
1.5 哈姆雷特延宕的解读
![1.5 哈姆雷特延宕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ed0c23be87101f69e3195d7.png)
3、人文主义的教养和宗教教育
他要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全 部铲除。如果采用暗杀的复仇手段,哈 姆雷特的斗争便失去了意义。他看到社 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 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 人,但是人文主义的教养和宗教信仰阻 止他采用这样的手段。
4、恋母情结说
弗洛伊德提出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说, 认为叔父实现了哈姆雷特自己的占有母 亲的欲望,复仇是为了杀死另外一个 “本我”,因此产生延宕。哈姆雷特的 叔父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夺走了母亲的 爱,而他要杀死叔父独占母 爱,但如果杀死叔父,那么他的行为与 叔父就没有什么区别,进而导致了哈姆 雷特的延宕。
哈姆雷特延宕的 解读
1、剧情的需要
哈姆雷特的迟疑造就了悲剧的矛盾冲 突,一波三折,使这部悲剧情节的突转、 发现尤其精彩、扣人心弦。
2、气质秉性说
歌德在著述《威廉万斯特的学习时代》 中提出的气质秉性说,认为一个伟大的 任务发生在一个没有办法承受它的人身 上所造成的行为延宕。
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 哈姆雷特的问题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 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 重任,正如歌德所说:“这是一株橡树 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 瓶里。”
5、伦理批评
哈姆雷特面临着一个伦理困境:克劳迪 斯有了新的伦理身份,他不仅是哈姆雷特 的叔叔,还是哈姆雷特的父亲以及他的国 王。杀害一位国王和父亲将成为沉重的道 德枷锁,因此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哈姆莱特的延宕
![哈姆莱特的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efc5e200f12d2af90242e64f.png)
哈姆莱特的延宕*如何阐释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人物哈姆莱特的延宕一直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难题,不过,也正因为是一道难题,它才为不同的批评视角与批评方法施展自己的拳脚提供了舞台。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从父亲的鬼魂那里得知一个惊人的秘密:现任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谋杀了前国王(哈姆莱特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诱使王后改嫁给他。
父亲的鬼魂要儿子为自己复仇,听了父亲的述说之后,哈姆莱特也发誓要复仇。
但事实上,哈姆莱特的复仇计划被一再推延。
首先哈姆莱特怀疑鬼魂之言的真实性,他必须证实鬼魂之言,因此他以多种方式来测试叔父与母亲。
当鬼魂之言被证实后,他又深感这一谋杀事件与整个社会邪恶有内在关联,而当他将自己的复仇与伸张社会正义联系起来时,他又怀疑自己是否有维护整个社会正义的能力,“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啊,真糟,天生我偏要把它重新整好”。
更要命的是,一旦将个人的复仇同对抗整个社会的邪恶联系起来,他又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问题”。
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固然不好,冒险反抗,拼死一搏也未必更好,因为谁也未从死亡的国度回来告诉世人,是悲惨的人间好还是不可知的冥界好。
总而言之,哈姆莱特越来越失去了复仇的理由,他犹豫困惑,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只是偶然杀死了叔父,而事实上他的复仇计划与行动都被抽空了。
关于哈姆莱特“延宕”的根源,众说纷纭。
歌德的著名分析是哈姆莱特的延宕出于他的道德责任感与软弱天性的冲突。
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既是一个美丽、纯洁而道德高尚的人,又是一个天性软弱、缺乏坚强意志的人。
一方面,他意识到自己有为整个社会伸张正义和重整乾坤的神圣责任,他不能丢弃这一责任,另一方面,他又没有足够的心灵力量担负起这一责任,因此,他在行动中一再犹豫、彷徨,以致于最后被他肩上的担子所压跨。
“莎士比亚要描写: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
这出戏完全是在这个意义里写成的。
这是一棵檞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个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生长,花盆就破了。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https://img.taocdn.com/s3/m/75f9ff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4.png)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文章格式: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提要:延宕是哈姆莱特这一经典戏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对哈姆莱特的行为之延宕展开解读,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绪论:延宕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角色在决定行动或者采取某种措施时的迟疑或进展缓慢。
哈姆莱特这一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角,其行为之延宕成为剧情的核心之一。
该延宕具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也对剧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巨大的决策压力哈姆莱特作为丹麦的王子,他面对父亲被杀、母亲嫁给杀父之仇人等复杂的困境,陷入巨大的决策压力。
他需要面对复仇与忍耐的抉择,这种冲突导致他犹豫不决。
他对于是否将父亲的死复仇的挣扎,使得他的行为不断延宕。
二、矛盾的人格特质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特质的人物。
他既是理性思考问题的哲学家,又是冲动行动的战士。
这种矛盾使得他在行动上总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他思考着复仇的合理性、后果以及自己的责任,这也导致了他的行为的延宕。
三、对真相的追求哈姆莱特是一个渴望真相的人。
他深思熟虑,需要确保他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他选择了通过装疯来探寻真相。
这种追求真相的过程延长了他采取行动的时间,造成了延宕的现象。
四、复仇行动的后果思考哈姆莱特对于复仇的行动思量再三。
他担心自己的行动会导致更多的灾难,他是否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复仇。
这种对后果的深思熟虑又使得他的行为不断地延宕,导致剧情的发展缓慢而紧张。
五、延宕的剧情烘托延宕成为该戏剧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向读者展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挣扎和思辨的过程。
通过延宕,作者能够更好地烘托出角色的复杂性,展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增强戏剧的张力。
结论: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是该戏剧的核心之一,其原因既有个人心理因素,也有剧情的需要。
他面对复仇与忍耐的抉择,承受决策压力,深思熟虑后果,追求真相等,导致行动的延宕。
这种延宕不仅仅是角色个性的体现,也是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延宕行为的缘由
在一定程度上,哈姆雷特的延宕行为是他性格发展的典型特征,由此可烛照哈姆雷特的深层心理结构。
关于哈姆雷特延宕的基本原因,各家解释不一。
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延宕,是因为他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柯尔律治认为哈姆雷特过分耽于思考;叔本华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行为与他的厌世主义相关;弗洛伊德及其门徒厄内斯特·琼斯则以恋母情节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如此等等。
上述原因虽然也能部分解释哈姆雷特的行为,但更好的做法应从文本内原因和非文本原因两方面来找,其中最关键的文本内原因是哈姆雷特的权欲与其道德考虑之间的冲突;文本外原因则是,莎士比亚有意用哈姆雷特的行为来影射伊丽莎白时代女王宠臣埃塞克斯伯爵在图谋推翻女王时犹豫不决的长期延宕。
传统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大多把哈姆雷特看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
哈姆雷特身上确实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闪光,但更多的时候,他却是一个因失掉父亲和王位继承权之后悲愤交加而又无可奈何,处于进退两难的封建王子。
他身上也有较浓厚的与人文主义精神相违背的情绪,例如厌世情绪、宿命感、封建等级观念等。
他几乎憎恨一切,认为丹麦社会是一座监狱,认为“时代脱节”了,这固然可以解释为是哈姆雷特对奸王杀兄夺嫂行为深感悲愤的结果,但也未尝不与子承父位的封建传统被打破这一客观情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