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共4课时)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沈从文,体会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自由、自然的原始乡村生活,淳朴、剽悍的民风。
2 学习写作自传。
【教学重点】1 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2 探讨人应当怎样生活。
3 体会沈从文自然、朴实、优美的文风。
【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讨论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阅读全文二检查基础知识导入。
1 、将正确的读音和书写填在括号内。
琅琅()上口强h à n( ) ku í le ǐ()ō u ()斗x ī()落竹篙()鳜()鱼缝罅()擘()画zh ē nzhu ó()()誊()录y ō ng ()肿2 、分别列举符合下列文体分类标准的沈从文的其中一部作品。
⑴短篇小说集()⑵中篇小说()⑶长篇小说()⑷论文集()3 、填空题。
自传,是()的文章。
在叙述方法上,可采用()法和()法,《从文自传》就是采用()法来写成的。
【答案】1 、琅琅(l á ng )上口强悍傀儡殴斗奚落竹篙(g ā o )鳜(gu ì)鱼缝罅(xi à)擘(b ò)画斟酌誊(t é ng )录臃肿2 、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
3 、字数生平和思想演变过程顺叙法和倒叙法顺叙法三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板书:1~2 节:上学、逃学3 节:从军4 节:入报馆四阅读课文,课堂讨论: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分解问题:1 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分别指什么?——“小书”指课本;“大书”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1:第六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了解沈从文的成长经历。
3.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总结略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感悟沈从文先生真诚、豁达的生活态度。
2.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这本大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1.体会作者对生活百态的宽容与真诚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沈从文先生的深刻感情。
3.体会作品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
4.正确理解沈从文所说的“逆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暖花开日子是人们外出旅游的最佳时节,如果给你一个旅行的机会,你会选择哪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座著名的古城——凤凰古城,那里风景优美,大家一起去看看。
(幻灯片)从大家的表情中我已经猜到你们此刻,身未动,心已远。
除此之外,这里还出了一位名人:沈从文。
沈从文是何许人也?大家所说的是给的名字前冠以许多的“家”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北大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可是,老师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纯正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乡下人(幻灯片)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从文先生的自传《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板书:课题)二、内容梳理在探究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一场热身赛,我这里有四道题,看看哪些同学能抢到这次加分的机会,请听题:1.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分别指什么?小书:书籍、课堂、传统书本教育。
大书:美妙的大自然,一生不能穷尽的社会。
2.沈从文为何逃学?他天资聪颖,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望沈从文本身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在学校以外的广阔世界里他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3.沈从文逃学之后都做了什么?打架、看戏、爬树、采药、钓鱼、洗澡游泳观察大自然、了解社会4.沈从文是否真的排斥学校?哪些句子能证明?我想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得向些新地方,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理解逆境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2. 帮助学员认识到逆境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价值。
3. 引导学员学会从逆境中寻找机会和动力,培养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逆境的普遍性: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2. 逆境的价值:逆境可以促使我们成长、进步和变得更强大。
3. 应对逆境的方法:如何从逆境中寻找机会和动力,培养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逆境的普遍性,接受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完美。
2. 认识到逆境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3. 掌握应对逆境的方法,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员准备相关的故事、案例和素材,用于引导学员理解和思考。
2. 教员准备教学PPT,包括逆境的普遍性、逆境的价值和应对逆境的方法等内容的展示。
3. 教员准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员参与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员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员对逆境的思考,引导学员认识到逆境是生活的一部分。
2. 讲解:教员详细讲解逆境的普遍性和价值,通过PPT展示和讲解相关的内容,帮助学员理解和接受逆境的存在。
3. 小组讨论:教员将学员分成小组,提供一些逆境的案例,让学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在逆境中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如何应对逆境的方法和经验。
4. 分享: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讨论和分享的结果在全班进行分享,让其他学员从中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教员对学员的分享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逆境的价值和应对逆境的方法,引导学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6. 作业:教员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员深入思考和反思逆境对于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和动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员深入了解逆境的实际情况,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2. 分析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理解其对逆境的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传记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沈从文作品中的细腻情感和深刻思想的理解。
2. 对逆境的态度的探讨和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沈从文的传记和相关文学作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沈从文的传记和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章:沈从文的生平背景1.1 介绍沈从文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
1.2 介绍沈从文的学习经历和文学创作起始。
1.3 引导学生关注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沈从文的文学成就2.1 介绍沈从文的主要文学作品和特点。
2.2 分析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3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沈从文的文学才华。
第三章: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3.1 引导学生关注沈从文作品中对逆境的描绘和表达。
3.2 分析沈从文对待逆境的态度和思想。
3.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逆境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的意义。
第四章:沈从文的影响和启示4.1 分析沈从文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4.2 引导学生思考沈从文作品对个人成长和文学创作的启示。
4.3 总结沈从文的作品和人生经验对学生的启示。
第五章:综合活动5.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沈从文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逆境的态度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沈从文作品对个人成长和文学创作的启示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体会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自由、自然的原始乡村生活,淳朴、剽悍的民风。
2、学习写作自传。
【教学重、难点】1、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2、探讨人应当怎样生活。
3、体会沈从文自然、朴实、优美的文风。
【预习案】【知识链接】1、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2、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里斯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执教者张玉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沈从文,体会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自由、自然的原始乡村生活,淳朴、剽悍的民风。
品味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过程:梳理结构——整体感知——走进作者——品文读人——回眸作者——启迪人生——结语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展示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文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基本内容,品味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1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把握其传奇色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
2品味关键性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罗曼·罗兰在《名人传》曾说:“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吧。
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象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探寻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为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有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大师——沈从文,一同探寻他早年的人生经历对其今后人生的影响。
(二)梳理结构全文自然分为四个小节,请概括出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四个小节共写了几个时段的经历?分别是哪几个时段?明确:把握结构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错误!(三)整体感知师:在这两个时段中,作者记叙了许多事,说说文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事。
学生时代:看戏,钓鱼,逃学,游泳,殴斗从军生涯:司书,虎狼太多,大人决斗师:你们觉得这些事情有趣吗?(学生七嘴八舌说有趣)真的很有趣吗?学生思考:没趣(四)走进作者师:作者在这篇自传的序言中曾说1部分读者可能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
这是读者的感受2(我想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材质平凡的乡下青年,在社会剧烈大动荡下,如何在一个小小天地中度过了二十年噩梦般恐怖黑暗的生活。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认识到生活中逆境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帮助学员学会正确看待逆境,培养积极的心态。
3. 引导学员掌握应对逆境的方法和技巧。
4. 增强学员的心理韧性,提升抗挫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逆境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学会正确看待逆境。
2. 难点:掌握应对逆境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韧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逆境的定义、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员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应对逆境的方法和技巧。
4. 情景模拟法:模拟逆境情境,锻炼学员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逆境的定义、特点、影响及应对方法。
2. 案例材料: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纸笔:用于学员做笔记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员思考逆境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讲解逆境的定义、特点和影响:介绍逆境的概念,分析逆境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讲解逆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员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应对逆境,引导学员从中汲取经验。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应对逆境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
5. 情景模拟:模拟逆境情境,让学员亲身参与,锻炼应对逆境的能力。
6. 总结和反思:总结课程要点,引导学员认识到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
六、教学拓展1. 观看逆境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让学员更直观地认识到逆境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以及逆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邀请嘉宾分享经验:邀请曾经经历过逆境并成功应对的嘉宾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让学员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员对逆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提升。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员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学员在现实生活中应对逆境的实践成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质课教案_5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会写自传。
学会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
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重点】1、怎样略读;2、提炼传主事迹,丰富自己的作文论据;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散文化写作自传的手法,品味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法和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关于《从文自传》《从文自传》和他的另一部分传记体作品《记胡也频》是最先为沈从文赢得了声誉的两本书。
《从文自传》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份很好的传记材料。
首先总是描述给予沈从文写作和生命给养的湘西古城;追溯其先祖时,作为苗人的祖母也是必被提到的一员;作品有大量篇幅描写沈从文幼年因反抗私塾的刻板和压抑而逃学、骗人;其少年时的行伍生涯也是传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对于各类他人所作的传记,这是一份可资参照的原始资料。
《从文自传》不仅真实地揭露了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认知,也鲜明的体现出他成熟思想精神的特征。
他运用自己最擅长的乡村生活的题材,以“乡下人”的视点关注的形态,表现了自己重塑民族传统的责任。
沈从文一生执着的眼光,可割弃的情结,自明于心的责任,都在这一部自传中有所表现,所以,了解《从文自传》对于理解沈从文创作中的主题走向、人生意蕴以及叙述模式,都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三、快速略读,理清传主人生轨迹略读提示:这是一篇散文化手法写成的传记,选材十分广泛。
所以,只需抓住这篇文章的“神”——“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来快速阅读课文。
1.读完后归纳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K12学习】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案
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
2、引导学生了解沈从文的成长经历。
3、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总结略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感悟沈从文先生真诚、豁达的生活态度。
2、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这本大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1、体会作者对生活百态的宽容与真诚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沈从文先生的深刻感情。
3、体会作品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
4、正确理解沈从文所说的“逆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回忆《边城》的主要内容,概括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这篇传记与之前学过的人物传记有什么区别?3.沈从文生活内容相当丰富,却始终伴随艰辛,有哪些呢 4.面对生活中的艰辛,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一、回忆《边城》导入 1、《边城》情节在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湘西小城茶峒,生活着以摆渡为生的祖孙俩。
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外孙女翠翠天真烂漫,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纯朴、善良,在这个远离尘世的小城过着宁静美好的生活。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萌生一段朦胧、唯美的初恋。
傩送的大哥天保也爱上翠翠,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却不幸遇难。
受此打击,傩送也远走他乡,留下翠翠一人孤独的守候,“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2、地位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意见拘束轻视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脆脆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学习沈从文的代表作品《边城》中所体现的生命观;3.理解逆境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沈从文的生平、文学成就和代表作《边城》;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逆境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0分钟)•让学生先通过课外阅读、网络等途径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老师简要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沈从文是哪里人?他有哪些著名代表作品?他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是什么?2. 逆境与生命观(30分钟)•让学生阅读沈从文代表作《边城》中的相关片段,思考故事中人物所体现出的生命观;•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如何理解片段中“逆境也是生命的恩赐”这一观点?逆境为什么能够成为生命的恩赐?我们在遭遇逆境时应该怎么做?3. 文学创作与人生态度(40分钟)•让学生学习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历程和创作思想,思考文学创作与人生态度的关系;•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思想有哪些?它们与他的人生态度有何关系?文学创作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哪些启示?4. 总结和反思(10分钟)•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回答几个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逆境与生命观以及文学创作与人生态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启示和帮助?四、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生命观和人生态度;2.组织学生组内讨论和交流;3.辅以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感。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作家的主要作品和文学特色;2.学生通过阅读《边城》中相关片段,进一步了解了沈从文的生命观和对逆境的理解;3.学生通过学习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思想和人生态度,对文学创作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高中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集《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王明全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教学目标】一、总结传主的主要生活经历,梳理文本结构。
二、在传主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启迪人生,感悟“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取论据的能力,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的你又经历过怎样的逆境,你又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分享)沈从文的生活中也存在逆境,但他把逆境看作生活的恩赐。
二、仰望作者生参考课后有关资料(2.关于作者),教师幻灯片补充(设计意图:借助资料,回顾作者生平事迹,初步感知)三、文本研读(一)探寻沈从文独特的人生轨迹归纳概括每一个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的“艰难曲折”的经历。
(幻灯片展示)(二)总结传主的主要经历,梳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三)品文读人,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四、拓展训练1、讨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逆境?(教师布置,学生讨论)2、感悟传主生活态度,提炼传主人生事迹,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启发)五、作业:逆向思维训练:请以“逆境和顺境”为话题写一段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的话。
(也是200字左右)六、课堂总结(引用教师用书中的话语) |2对于强者来说,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开阔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
愿你们的生活没有逆境,愿你们的逆境都可以化为人生的精神财富,愿你们携着逆境中获得精神财富奔向辉煌。
||||。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质课教案_16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1、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思想,从而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4、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写自传。
5、培养学生提取论据的能力,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
【教学重点】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教学方法】361教学法教师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对于逃学、打架斗殴的学生,你会怎么评价?你能想象他以后的人生会有怎361教学模式样的轨迹吗?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逃学、打架斗殴的学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二、解题 (一)文体知识:1、文学性传记: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传记文学。
2、自传,是( 自述生平和思想演变过程 )的文章。
在叙述方法上,可采用(顺叙)法和(倒叙)法,《从文自传》就是采用( 顺叙 )法来写成的。
(二)传主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现代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北大教授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1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2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3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4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
三、整体感知(一)感悟主旨《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节选自《从文自传》,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文学性传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质课教案_7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了解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沈从文清新的文字。
【教学难点】理解他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过沈从文作品的读者,对他笔下原始、神奇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大概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位穿着草鞋从边地走来,没有上过多少学,却最终成为教授和大作家的“乡下人”,自身就极富传奇色彩。
二、走进作者、作品论真实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
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
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
许多真实中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
最令人厌倦的是一半对一半。
纯洁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真实。
真实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糊涂。
可是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还是太纯洁了。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
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
质朴最不容易受骗,连成功也骗不了它。
“以真诚换取真诚!”——可是,这么一换,双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诚了吗?刻意求真实者还是太关注自己的形象,已获真实者只是活得自在罢了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活当然很美。
不过,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谈得上这些。
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者介乎其间,而非超乎其上。
一个人内心生活的隐秘性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隐秘性是内心生活的真实性的保障,从而也是它的存在的保障,内心生活一旦不真实就不复是内心生活了。
天赋,才能,眼光,魄力,这一切都还不是伟大,必须加上真实,才成其伟大。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会写自传。
2、能力目标: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情感目标: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习写自传。
三.教法和学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基本要求 1、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思想,从而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4、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二、专题研究指导 1、文本研读本文是略读课,阅读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揣摩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自己设题自己答疑的能力。
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着力于情景再现,进入沈从文在湘西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
本文节选部分是《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
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同时以湘西为背景,展示了湘西的人民性情的强悍与民风的淳厚,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和神秘新奇的情趣。
本文属于文学性传记,用散文笔法写成,叙述与描写并重,故事性较强,阅读时应多留意其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
这一特点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可以参照题型设计中的【能力训练】来理解。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梳理选文脉络,结合现代媒体信息,探究传主的人生轨迹,把握其传奇色彩;品味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情感目标:感悟主旨,了解逆境对传主的意义,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从传主的自我描述和现代媒体信息比较中把握逆境对人生的意义,获得生活正能量;难点是品味细节,感悟传主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与学生共同回忆《边城》(小说、电影)引入新课,并了解学生课外信息处理能力。
二、了解传主(展示视频片段)(投影)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三、研读课文1、梳理文脉(讨论后投影)童年——学习生活第一节: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第二节:我上许多课自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青年——从军历程第三节:保靖第四节:一个转机2、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文本有关细节的关键词语中概括传主的经历和环境特点,探讨传主及周围人的个性品质(结合填表)。
(投影)3、重点研读(1)朗读135页第二、三段,研讨文字的深意。
(投影)(2)找出一些评述性语段,品味传主的人生态度。
4、理解题意(投影)逆境 恩赐学习生活:艰辛困苦 传主 “乡下人”教授从军历程:坎坷动荡 品质 “湘西”世界 四、启迪人生让学生讨论课文读后的人生感悟(学生结合展示收集的媒体信息)。
归纳:1、课题是传主的名言。
它告诉我们:困难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求生活的意义。
2、热爱读“大书”。
传主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
他从这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取法原始甚至野性的活力,汲取生活营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行。
五、拓展延伸提问:我们阅读“人物传记”的意义是什么?1、关于传记:我国传记文学有悠久的历史。
司马迁首创“纪传体”之后,人物传记几乎成为古代史传的主要形式。
人教选修《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人教选修:《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1、学会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2、了解本文“文学性传记”的特点,感悟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学重点]1、怎样略读;2、提炼传主事迹,丰富自己的作文论据;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散文化写作自传的手法,品味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在学习《边城》时,无不被沈从文笔下原始、神奇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所倾倒。
这位穿着草鞋从边地走来,没有上过多少学,却最终成为教授和大作家的“乡下人”,凭着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念和毅力,从边远底层的农村,一步步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他早年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始终滋养着他的灵魂,转化为后来观察与批判都市文明弊病的一种角度,成为他生生不息创作源泉。
为节课,我们就从他的自传中来了解他艰难曲折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同时,同学们还可将这篇传记看做是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
它告诉我们:困苦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寻生活的意义。
二、快速略读,理清传主人生轨迹。
略读提示:这是一篇散文化手法写成的传记,选材十分广泛。
同学们初读可能不明中心,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只需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快速阅读就行了。
那么,这篇文章的神是什么呢?就是文章标题中“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阅读时,可围绕下面的问题和任务进行:1、从文中可看出作者的生活非常宽广,但这样的生活中却始终伴随着哪些艰辛呢?2、作者是怎样面对这些艰辛的,能否找出一些关键语句进行品味?3、读完后归纳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一)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二)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新式学校依然不能尝到知识,就到各种场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有狩猎的艰难、打架的流血、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
人教高中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集《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贾艳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人教版选修遵化市第一中学贾艳华 |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河北遵化市第一中学贾艳华【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青少年时代生活,理解逆境与恩赐的深层含义。
2.欣赏课文的的细节描写。
3.正确理解作者对学校与大自然、社会的态度。
4.了解的自传的基本特点,尝试着写自传。
【重点】欣赏课文的的细节描写。
【难点】了解沈从文青少年时代生活,理解逆境与恩赐的深层含义。
【学具】PPT 多媒体 qq 上传功能【学情分析】授课学生为高二年级,已经学过沈从文的《边城》,对其所展示的湘西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是沈先生的自传,可以借助此文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人美、景美源于他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
他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却以一个下层士兵的身份,成为使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著名作家。
他从湘西的大山走来,带着苗家子弟的朴实、厚道和剽悍。
他自诩“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
他是-- 沈从文沈从文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今天我们就透过这节“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感受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人生。
二、检查预习 1、关于自传自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大类,由传主本人而非通过其他人来叙述自己的生平。
对人生的整体回顾,或者是对人生主要经历的回顾。
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是用来追忆本人和他人经历以及重要事件的一种文体。
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
2、关于作者视频展示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北大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代表作品:小说《边城》《长河》散文《湘西》《湘行散记》 | 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评价: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一个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3、关于字词田塍傀儡石杵猛鸷镌雕鸭雏细蔑拮据豺狼薪饷誊录狼嗥藩旗忸怩轮廓尸骸三、粗读文本:本文共节选四章,依据生活年龄,分为两部分童年求学逃学为什么会与我们的人生经历有反差?青年军旅生活求学知人论世童年求学青年军旅生活逆境社会的动荡知识的贫乏私塾知识的贫乏学习的动力恩赐社会风气的深刻感受健康体魄沈从文在求学期间不论是在私塾,还是新式小学,他都在逃学,为什么还能成才,而且成为大才?他的逃学是冲破“之乎者也”的枯燥文句,亲近大自然,用一颗童心发现自然美,打开自然与社会这本“大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选修:《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1、学会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2、了解本文“文学性传记”的特点,感悟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学重点]1、怎样略读;2、提炼传主事迹,丰富自己的作文论据;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散文化写作自传的手法,品味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在学习《边城》时,无不被沈从文笔下原始、神奇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所倾倒。
这位穿着草鞋从边地走来,没有上过多少学,却最终成为教授和大作家的“乡下人”,凭着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念和毅力,从边远底层的农村,一步步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他早年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始终滋养着他的灵魂,转化为后来观察与批判都市文明弊病的一种角度,成为他生生不息创作源泉。
为节课,我们就从他的自传中来了解他艰难曲折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同时,同学们还可将这篇传记看做是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
它告诉我们:困苦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寻生活的意义。
二、快速略读,理清传主人生轨迹。
略读提示:这是一篇散文化手法写成的传记,选材十分广泛。
同学们初读可能不明中心,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只需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快速阅读就行了。
那么,这篇文章的神是什么呢?就是文章标题中“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阅读时,可围绕下面的问题和任务进行:1、从文中可看出作者的生活非常宽广,但这样的生活中却始终伴随着哪些艰辛呢?2、作者是怎样面对这些艰辛的,能否找出一些关键语句进行品味?3、读完后归纳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一)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二)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新式学校依然不能尝到知识,就到各种场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有狩猎的艰难、打架的流血、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
(三)保靖:到保靖想当兵,却没人可依靠,就只能当一个护兵,但自己的勤奋没有让艰难的生活压倒,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虎狼的威胁。
(四)一个转机:进报馆使自己的学问和能力不断长进,调回去后又经历了疾病的煎熬和同学淹死的惊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终于决心向北京进发。
从上述过程中我们能否发现作者写作这篇自传时取材的用心吗?——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
这篇传记是一篇散文化传记,所以选材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但是,却紧紧围绕“艰难曲折”这样一个中心。
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三、根据上述略读实践,归纳略读的方法:略读,首先应抓住文章标题暗示给我们的主旨,然后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文中能表现这种主旨的语句,并看看作者为表现文章主旨选取了哪些材料,再根据这些材料的详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以这篇课文为例,由于作者是用散文化手法所写的自传,材料看似繁多,实际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那就是传主经历的“艰难曲折”,然而,传主又并没有被这样的艰辛所压倒,而他始终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着理想和希望,才最终能成长为一个作家和教授。
在文中,我们明显能找到一些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思考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深化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在略读时就应和标题对应能够抓住它,然后细心品味,如:(1)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这表明传主永远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
尽管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但从没让自己消极,而是向往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我们虽各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做事,却生活得十分健康。
有时即或胡闹,把所有点点钱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
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需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做居间介绍。
——这表明传主对自己卑微生活的乐观精神。
正是传主用这种健康、乐观的心理态度,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也正因为他有着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够驱散卑微生活所带来的阴影而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分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
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
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
——这表明尽管传主的生活举步维艰,但永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在艰苦中的奋斗精神,心中常有理想,也甘愿为理想受苦奋斗。
(4)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
我明白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且应当如何去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这表明传主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的方向。
能够支撑他战胜各种“艰难曲折”的正是这种宽广的胸怀,也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使他最终能成长为教授和大作家。
现在,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这些语句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上面这些语句,不断暗示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揭示传主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但是语句没有华丽的词藻,口语化十足,显得非常质朴。
四、感悟传主生活态度,提炼传主人生事迹,积累写作素材:刚一上课时老师就说过这样的话:“同学们可将这篇传记看做是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
”我们现在就来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请大家以“逆境与成才”为话题,写一段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的话,其中必须用上本文沈从文的基本事例。
(200字左右)——教师示例:观点一:逆境能激励人成才。
观点二:逆境能激发人的斗志而有所作为。
观点三:在逆境中永葆理想的青春。
逆境能激励人成才古今中外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才。
著名作家和教授沈从文,经历了童年的生活艰辛,又经历了从军的颠沛流离,最终成长为一名大作家和教授的事实证明:逆境和挫折不可怕,它反而是激励人成才的催化剂。
当一个人身陷逆境时,不要沉沦,不要失望,而应勇敢面对,把它当作磨砺人意志的磨刀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人的成才都是从艰苦的磨砺中得来的。
欧阳修也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说得就是太安逸的生活往往消磨人的意志,逆境和挫折才能激发人去奋斗、去成才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
2、逆向思维训练: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
逆境能激励人成才,是不是说顺境中就不能成才了呢?这个问题在我们当今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再请以“逆境和顺境”为话题写一段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的话。
(也是200字左右)——教师示例:观点一:逆境容易使人放弃,顺境更易使人成才。
观点二:正确面对逆境,珍惜顺境机会。
观点三:逆境延长成才的时间,顺境能缩短成才的周期。
五、作业:任选上述2中观点完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一、人物小传的写作:导言:这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已经学习了传记的各种形式,所以,这一课,我们在前面学习课文范文的基础上,来学习写作人物传记。
由于是初学,所以我们只写一写人物小传。
这种文体,实用性非常强。
将来我们就业时所要写的简历,实际上就要用到小传的写作方法。
因此,希望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要领。
文体与技巧指导:小传是传记的一种,既然是传记就要注意史学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一般说来,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要做到这两者的统一,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对材料的选择。
传记不同于史料,不是纯客观的生平记录,无论写得详还是简,都要围绕主题来写。
为此,除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外,还要认真地选择与组织材料。
只有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
不能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贯穿,更不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
传记作品要完全真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至重要细节。
一个重要细节的失真就会动摇全篇传记的价值,更不要说重要情节了。
但这并不是说,撰写传记要照葫芦画瓢,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毫不遗漏记录下来。
恰恰相反,要有重点、有详略,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
为了将人物写得形神兼备,也可以适当地作些文学渲染(《托尔斯泰》就是范例)。
这些渲染必须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
此外,对传记人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刻画,不能因为喜欢这个人物就只写好的,对其进行美化;也不能只写坏的,对其进行丑化。
对传记人物的刻画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胡写。
3、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传记是写人的。
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
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
甚至还往往会使作品流于一般化、模式化。
要使传记写得生动感人,就应该认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用创造性的笔法来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
为了把人物写活,就必须从各个侧面挖掘和占有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即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及轶事、趣闻等,进行描写和渲染。
但是,绝对不能任意虚构。
二、布置写作任务:从下面两题上任选一题。
1、写一篇自传。
2、给自己最了解的人写一篇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