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5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_7
人造地球卫星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非常喜欢。
师:我带来一部短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播放视频。
二、设疑自探。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吗?
生提问题。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人造地球卫星》。
师板书《人造地球卫星》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能够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卫星有哪些用途?人造地球卫星为什么绕地球飞行而不落下来?学生读问题。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自学。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师指导交流。
三、解疑合探。
师:人造地球卫星为什么能够绕地球飞行而不落下来呢?
学生猜想并汇报。
学生讨论猜想的正确与否。
学生小组内设计验证实验、实验材料。
全班交流汇报,师指导。
学生开始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指名汇报实验结果。
师板书。
四、总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所获,师指导。
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冀人版)
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和用途2、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原理3、知道对地静止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实验、模拟、归纳、整理等科学探究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造卫星的探究兴趣,体会人造卫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用途和飞行原理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三、教学准备PPT课件、乒乓球、细绳、相关视频资料、学生活动手册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我国共发射200多颗卫星,居世界第二,这些卫星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场正在俄罗斯举行的足球比赛实况转播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些都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功劳?正是有了人造地球卫星我们才能接收许多遥远的信息,生活才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那么,什么是人造地球卫星?它有什么用途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课堂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吧课题:15人造地球卫星(二)探究与发现1、认识人造地球卫星及其用途人造地球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人造地球卫星:就是环绕在地球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搜集世界各国近几年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侦察卫星:具有侦察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以定期或连续监视,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
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等国发射了大量的侦察卫星。
搜集的情报种类可以包含军事与非军事的设施与活动,自然资源分布、运输与使用,或者是气象、海洋、水文等资料的获取。
如俄罗斯“1otosS1”侦察卫星、美国“锁眼”-12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
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大约能够覆盖40%的地球表面,使覆盖区内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时相互通信。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5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_12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分析和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的原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需要一定的速度。
课前准备:课件、小瓶、棉线。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师:同学们请往前看,你们知道图片中地球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人造地于卫星你都知道哪些什么呢?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师:这些人造地球卫星不分昼夜的环绕着地球运动,而且用途非常广泛,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
师:那谁知道,人造地球卫星为什么能绕着地球转动起来呢?生:猜想师:那谁说得更有道理呢,下面咱们共同来看一个动画,分析一下。
二、观察分析动画1、师:边播放边介绍动画内容。
2、生:猜想发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会怎么样?并看动画验证。
3、学生分析动画说明了什么。
4、师小结:当发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到地面上,而是绕着地球转动起来,人造地球卫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射的。
三、根据动画内容,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师板书四、模拟实验1、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还需要一个拉力。
2、比较模拟实验中和真实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拉力分别由谁提供。
3、小结得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需要两个条件:一定的速度和地球引力提供的拉力。
五、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引导学生交流课下查到的有关人造地球卫星应用方面的资料。
拓展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时所需的拉力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板书设计: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条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定的速度1、---------二、地球引力(拉力) 2 ----------3、------------。
小学科学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学科学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标题:探索宇宙奥秘——人造地球卫星引言: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地球上的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实现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
其中,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科技成果。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的教案,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意义、组成和运行原理,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人造地球卫星的意义及组成(500字左右)人造地球卫星是由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制造并送入太空,围绕地球进行飞行的人造天体。
它们的出现对我们打开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宇宙,还对科学研究、通讯、导航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造地球卫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卫星本体和载荷。
卫星本体是卫星的主体结构,包括机身、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
而载荷则是卫星的“大脑”,它可以携带各种仪器和设备,如摄像机、天线、传感器等,来执行不同的任务和功能。
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800字左右)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过程:发射和轨道稳定。
1. 发射:卫星发射是将卫星送入太空的过程。
通常通过火箭进行,火箭能提供足够的推力,将卫星送入太空。
在发射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发射时间、轨道高度和倾角等,以确保卫星能够稳定地进入预定轨道。
2. 轨道稳定:一旦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它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维持着固定的轨道运行。
这种轨道通常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它使得卫星能够在地球上的某一固定点上停留,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匹配。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500字左右)人造地球卫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一些应用领域。
1. 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卫星可以拍摄地球的大气层,提供全球各地的气象信息,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变化。
同时,卫星还可以观测全球气候现象,为科学家们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数据。
2. 通信和互联网:卫星通过无线电通信技术,实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通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人造地球卫星|冀教版(15)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更多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探索地球卫星运动规律和原理的兴趣。
模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思维能力,体会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原理。
同时通过模拟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推理出影响人造卫星运动的因素。
教学内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真正地迈入太空航行的时代。
在灿烂的星河中,目前已经有5000多颗地球卫星。
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航天事业的思想感情。
活动一“多种功能的卫星”,通过查阅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人造卫星的多种形状和不同用途,了解卫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引导学生研究卫星的飞行原理,体会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1、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2、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六根0.5米长的棉线、六个乒乓球、六个小木棍、六杯沙子、六根钉子、六个纸槽、六个托盘,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报告五张。
教学过程:人造地球卫星一、多种功能的卫星科学卫星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二、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地球引力。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人造地球卫星》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人造地球卫星》教案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第十五课人造地球卫星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有关情况,了解现在的航空航天情况。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三、教学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四、课时:1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回到2003年10月16日,去感受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刻,想去吗?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杨利伟着陆的录像。
问:看完这段录像,你想对大家说什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如果答不出,可再提示:有关这段录像的情况,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生:时间:2003.10.15,绕地球14圈,在太空中的时间是21小时23分钟,意义。
)小结:杨利伟飞天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世界上第241次栽人航天飞行,是属于我们中国的。
现在,我们继续了解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学习“人造地球卫星和长征火箭”。
二、学习新课:1.交流: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课文,并搜集了一些有关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我猜想,同学们肯定有不少收获和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课文,将你知道的有关人造卫星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过一会儿,我们汇报。
大家想交流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的意见确定交流的时间,大约7——8分钟。
学生交流,师巡视。
2.汇报:(1)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有关我国人造卫星的情况,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自由说,每位学生说后,老师都给简单的评价或让学生评价。
A(如说到“东方红一号”,可让学生接着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B(如说不到“东方红一号”,问: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的标志是什么?出示图片,谁能给大家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过渡: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我这里有一张图表,是各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情况。
人造地球卫星-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造地球卫星-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和构成部分。
2.了解人造卫星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
3.能够描述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迹和应用场景。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造地球卫星的概念及分类2.人造地球卫星的构成和发射过程3.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和作用4.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迹及其原理和规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卫星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卫星的种类(人造卫星、天然卫星)。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要制造卫星?•通过讨论,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人造地球卫星。
2. 主体环节概念与分类•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人造地球卫星,分别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理解各类型的卫星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历程和分类方式,并展示不同类型的卫星的运行轨迹。
构成与发射•利用视频等资源,对学生进行人造地球卫星的构成和发射过程的介绍。
结合教材,让学生了解卫星内部的构造,比如电脑、芯片、天线等。
并通过图表等方式了解卫星的发射过程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卫星发射的主要阶段和要素。
应用与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和应用,特别是太空探索、通信、导航等领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分析数据等方式,理解卫星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运行轨迹•利用讲解、在线课程等方式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迹和规律,通过图表、流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卫星运行的轨迹和原理。
3. 总结环节•总结和归纳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和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开展小组/个人评价,根据其表现和贡献程度,量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避免单一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人造地球卫星-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造地球卫星-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教案涉及的教材内容为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名为《天文与地球》中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包括卫星的定义、作用、发射以及相关技术等。
1.2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作用、发射的基本知识。
2.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和分类方式,并了解卫星运行的轨道和相关技术。
3.了解人造卫星在地球科学、通讯、地理环境监测、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1.3 教学重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作用、发射和运行轨道1.4 教学难点卫星种类和分类方式及运行相关技术二、教学设计2.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板书和互动结合的方式进行。
2.2 教学流程2.2.1 导入(5分钟)根据学生们的已知识,通过问题导入本节课内容:“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人造地球卫星?它有什么作用?”2.2.2 渗透(5分钟)通过直观的视频、图片、模型等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体内容:人造地球卫星。
2.2.3 讲授(25分钟)根据教材,在讲授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作用、发射以及卫星种类和分类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卫星运行的轨道和运行相关技术,同时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和思考卫星的实际作用和应用。
2.2.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谈谈对卫星的定义、作用、应用等方面的感悟和理解。
2.3 教学重点解析2.3.1 卫星的定义、作用、发射和运行轨道卫星的定义:人造卫星是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或其周围的物体。
卫星的作用:人造卫星主要用于通讯、地球科学、地理环境监测、军事安全等方面。
卫星的发射:卫星的发射主要有火箭发射和卫星捕获两种方式,而火箭发射是目前主要的发射方式。
卫星的运行轨道:根据卫星的使用而区分,主要有地球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低轨道等几种类型。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人造地球卫星|冀教版(2)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造地球卫星》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中第三课的内容。
“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史,以及人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探索宇宙,设计和发明的各种各样的仪器和设备,在各种先进观测仪器和航天仪器设备的帮助下,人类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查阅人造卫星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卫星运动规律和原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航天事业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六年级上册《太阳系的奥秘》和六年级下册《浩瀚的宇宙》和《探索宇宙》的内容,已经从总体上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料分析能力,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核心,这就为本课查阅及分析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以及设计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飞行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设法调查出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难点: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五、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查阅和收集各种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环节,让学生反复利用模型模拟人造卫星飞行,进而准确的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组装模型,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轨道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人造地球卫星?它是如何产生的?2. 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科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3. 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在通信、导航、气象、地球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4.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火箭发射、卫星进入轨道的过程。
5.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知识:轨道类型、轨道倾角、轨道高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种类、作用及发射原理。
2. 教学难点:卫星轨道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造地球卫星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造地球卫星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发射原理和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知识,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技术:介绍卫星发射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如火箭技术、卫星分离技术等。
2. 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领域:详细讲解卫星在通信、导航、气象、地球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七、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著名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案例,如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卫星发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人造地球卫星|冀教版(14)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本节主要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和用途以及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进一步巩固在六年级以前对模拟实验和对照实验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人造地球卫星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更好的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宇宙充满神秘感和兴趣,但缺乏太多的感性知识,希望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
另外六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课通过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
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学生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1.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六、教学准备:棉线、乒乓球、小木棍、沙子、铁钉、纸槽、托盘,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1、同学们, 2014年的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飞机失踪事件牵动着亿万颗心。
第15课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教案)-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及作用。
2.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3.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及应用。
4.能够简要介绍我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及作用。
2.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3.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难点:1.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2.能够简要介绍我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听、说、看、实验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自我介绍,并询问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的理解。
2.展示一张人造卫星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卫星的名称和作用。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
人造地球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送入太空,用于观察地球或通信、导航等用途的卫星。
2.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天文观测、通信和遥感。
3.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人造卫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卫星主体、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运行原理主要是通过卫星制造商提供的行星力学模型,让卫星利用火箭的助推器进入预定轨道。
4.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及应用。
人造卫星有很多种类,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通讯、导航、气象、地质、资源、科学研究等类别。
应用也很广泛,如红外遥感、地形测绘、通信、GPS导航等。
5.介绍我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应用。
我国的人造卫星主要有鹊桥、嫦娥、天舟等。
主要应用于通信、气象、资源调查、科技研究等领域。
三、实验(25分钟)1.展示卫星制作模型。
2.让学生操作模型,了解卫星主体、太阳电池板、控制系统等部分的构造。
3.运用小火箭进行实践,掌握人造卫星的起飞、进入轨道等基本原理。
四、总结(5分钟)1.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简要总结。
2.与学生交流,他们掌握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5分钟)1.回家收集与人造卫星相关的新闻报道。
2.寻找一些照片或视频,了解人造卫星的实际应用。
4.15《人造地球卫星》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人造地球卫星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人造地球卫星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内容逻辑关系
-卫星的概念: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卫星的分类:自然卫星、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分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与运行
-发射过程:发射前的准备、发射方式、发射场的选择
-运行原理:轨道类型、速度、周期
3.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
-通信:提供电话、电视、互联网等服务
-导航: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
5.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未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方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六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此外,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合作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人造地球卫星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概念、发射与运行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人造地球卫星的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5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_6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2.能通过搜集的各国人造卫星的资料按一定标准分类。
3.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难点:用模拟实验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师:你们看到过宇宙中景色吗?现在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欣赏一下。
出示宇宙图片。
师:看完刚才的图片,感觉如何?生:非常美!师: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浩瀚的宇宙总是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想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这一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你们刚才所看到的这些美丽的景象只是沧海一粟,微乎其微,可你们知道这些壮观的宇宙景象是科学家们通过什么拍摄的吗?生:人造地球卫星。
师:不错,一语中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
(师板书:人造地球卫星)二、阅读分析卫星的种类及作用师: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很神秘,但是不要急,过一会儿我们就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播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视频。
)教师观看学生们看视频的表情。
师:这是什么场面?生:卫星发射场面。
师:感觉怎么样?生:很壮观。
师:真是一飞冲天,横空出世。
同学们,老师知道课下你们也搜集了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一些资料,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学习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看看你到底搜集了多少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整理的数据资料,教师及时评价总结。
师:搜集的材料很详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刚才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资料,让老师分享了你们的研究成果。
和大家一样,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观看图片,学生一起读出名称。
老师适时用课件进行讲解说明。
教师总结:看来卫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卫星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三、模拟人造卫星飞行实验师:对于卫星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卫星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呢?生: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这是为什么?生:太空中人造卫星很多,他们会撞上吗?生:人造卫星靠什么燃料飞行?……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我们今天就拿其中一个重点来研究,为什么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原因。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设计
《人造地球卫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轨道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和特点。
2.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火箭推进、发射场和发射过程。
3.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计算:圆形轨道、椭圆形轨道和轨道转移。
4. 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通信、导航、气象、遥感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发射过程。
3. 第三课时: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计算方法。
4. 第四课时: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领域。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发射原理和轨道计算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程报告:检查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应用领域的了解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造地球卫星原理与应用》2. 辅助材料: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3.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航天机构官网等4. 软件工具:轨道计算模拟软件、航天器设计软件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基本概念、发射原理和轨道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人造地球卫星应用案例,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领域和创新前景。
冀教版科学《人造地球卫星》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第十五课人造地球卫星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有关情况,了解现在的航空航天情况。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三、教学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四、课时:1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回到2003年10月16日,去感受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刻,想去吗?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杨利伟着陆的录像。
问:看完这段录像,你想对大家说什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如果答不出,可再提示:有关这段录像的情况,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生:时间:2003.10.15,绕地球14圈,在太空中的时间是21小时23分钟,意义。
)小结:杨利伟飞天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世界上第241次栽人航天飞行,是属于我们中国的。
现在,我们继续了解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学习“人造地球卫星和长征火箭”。
二、学习新课:1.交流: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课文,并搜集了一些有关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我猜想,同学们肯定有不少收获和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课文,将你知道的有关人造卫星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过一会儿,我们汇报。
大家想交流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的意见确定交流的时间,大约7——8分钟。
学生交流,师巡视。
2.汇报:(1)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有关我国人造卫星的情况,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自由说,每位学生说后,老师都给简单的评价或让学生评价。
A(如说到“东方红一号”,可让学生接着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B(如说不到“东方红一号”,问: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的标志是什么?出示图片,谁能给大家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过渡: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我这里有一张图表,是各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情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人造地球卫星|冀教版(12)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让学生了解一些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一些成就,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更多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探索地球卫星运动规律和原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认知目标
1.能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2.了解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按标准分类。
3.能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得卫星方面的知识。
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探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
1问题法导入:
让我们看幻灯片,卫星图片展示出来,你对图片上的卫星了解吗?
教师介绍图片上的卫星的特点和各种用途。
1.同学们知道杨利伟在太空中的飞行的视频吧,他驾驶着神州五号飞船
2,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名字叫是东方红1号,是中国科学家打破外国技术封锁自己研制的……
3.世界第一课人造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
后来有了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返回式卫星,……
生物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
风云气象卫星,……
地球同步通讯卫星
3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交互活动:
教师阅读课文25页
学生谈谈卫星的应用。
教师: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依靠艰苦努力,我国的卫星从无到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说明了中国人民是聪明的,智慧的,勤劳勇敢的有能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学们应充满自信,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造地球xx
教学设计思想:
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更多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探索地球卫星运动规律和原理的兴趣。
模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思维能力,体会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xx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特别振奋人心的图片,边欣赏边思考你有什么体会?(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相关图片)
1师:看完图片,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体会?
生:很激动。
生:很让人羡慕啊。
生:杨利伟可真棒啊!我也想乘坐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
师: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成功的绕地球进行了飞行,那“神州五号”是什么卫星你知道吗?
生:人造地球xx。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揭开人造地球卫星的神秘面纱。
(板书:人造地球xx)
二.探究过程
(1)资料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大量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和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内容,交流后选择1、2个你认为最精彩的资料到前面来汇报,组内其他同学作为补充,看看哪个组汇报的最完善!
生:组内进行交流。
师: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收获多多,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其他同学作为补充。
生:交流资料,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适时板书:卫星用途:气象、侦查、资源调查、导航等。
)
师:同学们介绍的资料非常的丰富,老师也按耐不住了,我这儿也有一部分资料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世界上最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这颗卫星从太空向地球发出“滴滴”的声音,这声音虽然微小,却震惊了世界,同时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到现在为止,人类共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
(展示:xx人造地球xx的内容。
)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卫星的功能很多,卫星对于一个国家确实很重要。
2…….
师:卫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卫星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2)提出问题
师:对于卫星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卫星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呢?
生: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这是为什么?
生:太空中人造卫星很多,他们会撞上吗?
生:人造卫星靠什么燃料飞行?
……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我们今天就拿其中一个重点来研究,为什么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原因。
(3)猜想假设
生: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吸引。
生:是科学家的作用。
生:是遥控的作用。
师:同学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非常精彩!要想知道谁的猜想正确,该怎么办?
生:做实验。
(4)设计实验
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和以前的不太一样,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个模拟实验,我们先来看下面的这个问题
(出示问题:实验用什么材料?棉线、乒乓球分别模拟什么?)
生:材料有棉线、乒乓球、小棍、橡皮泥。
棉线模拟地球引力,乒乓球模拟卫星。
师:(出示温馨提示:卫星的飞行速度不同,卫星离地球距离不同,卫星质量不同,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模拟实验?)下面我们就围绕着这几个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先设计方案。
3生:小组讨论,交流方案。
师:哪一个组来说一下你们的方案?其他组认真听,一会儿进行补充。
生:交流方案。
师: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把棉线举过头顶。
生:站在里同学远一点的地方。
生:旋转的小球不要击伤同学或自己,不要让小球脱手。
生:小组同学要注意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边实验,边思考,边记录,看一看你有什么实验发现。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找到一个比较快的组,把实验结论板书到黑板上。
)
(5)汇报交流
师:我们请这个组来读一读你们的实验结论,其他组听一听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说出不同的意见。
)
生:我们组认为绳子越短,拉力越大,其他方面都相同。
师:出现了不一样的体会,不要紧,我们再回到实验,让实验来说明问题,先听清这次实验的要求,要保持小球的质量不变,小球的速度不变,棉线一次放到最长,另一次放到最短,这一次你再来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操作。
生:绳子越短,拉力越大
师:小球能够做圆周运动,是因为有绳子的拉力,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之间并没有绳子,他是靠什么绕地球飞行的呢?
生:是地球的引力。
(板书∶飞行原理:地球引力)
师: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认识了卫星,之所以能围绕地球飞行,是因为有地球引力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只有地球引力,卫星就可以绕地球飞行了吗?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卫星放在我们的操场上,它就能飞行了
吗?它靠什么飞行呢?那还需要什么条件?卫星之所以能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原因是什么?
4生:需要有很高的速度,还有地球引力。
师:解释的很精彩!要有一个足够的动力,要给卫星一个足够的速度,“神舟5号”飞上太空就需要很高的速度。
(板书:速度)
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特殊的卫星。
边看图片,边听录音。
这是什么卫星?
生:是地球同步卫星。
师:根据名字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生:他转动的速度和地球转动的速度一样。
师:从地球上看,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静止的。
师:它真的是静止不动的吗?
生:它只是相对于地球来说是静止不动的,如果相对于火星,它又是运动的,参照物不同。
师:试用以前学过的相对运动的原理,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解释自己的结论。
老师已经准备好了这个模拟实验的步骤要求,课下同学们到老师这来取,看看那一个组设计的最完美,最有创意。
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我们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
(三)升华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经历每一个探索的过程,享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成为一个爱科学,懂科学的人。
板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