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与矫正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任性的孩子,是指那些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不服从规则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常常会让父母感到头疼,因为他们的任性行为让家庭和社会关系变得紧张。
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复杂的,通常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在遗传方面,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较为倔强的性格,这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在环境方面,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对于任性孩子的教育,父母和老师需要综合考虑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要正确理解任性孩子的性格。
任性的孩子通常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和沟通。
父母和老师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不要一味责备和指责,而是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要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任性的孩子常常与父母形成对抗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需要通过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和规则。
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任性的孩子常常不愿意接受规则和约束,这时父母和老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制定规则和约束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人权利和意见,让他们参与规则的制定,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任性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父母和老师需要正确理解孩子的性格,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感和需要,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只有适当的教育策略和努力,才能帮助任性的孩子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第一篇:行为矫正的重要性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愈加普遍,其中任性行为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行为矫正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行为矫正主要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得孩子的不良行为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性格、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这个孩子的行为矫正计划。
首先,行为矫正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行为不良一旦得到有效的矫正,家长们将不再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忧虑,同时也可以避免孩子的行为不良逐渐恶化。
其次,行为矫正可以提高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行为矫正过程中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乃至心理状态有改变,这将激发他们的自控意识,从而长远地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最后,行为矫正还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信任。
行为矫正不是只教了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也要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孩子的内在情况,建立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沟通。
这对未来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任性孩子的不良行为应及早得到行为矫正,这对孩子本身、家长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多种多样,如打砸东西、撒泼打滚、顶撞、妨碍家务、叛逆情绪等。
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因孩子的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行为呢?很多家长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任性,没有正常的教育训练,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虽然孩子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幼儿行为,但更多是因为外部因素因素的作用。
例如,缺乏父母的良好引导、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小朋友之间互相影响、缺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缺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引导等。
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背后隐藏了一些因素,家长和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背景,尽早制定出行为矫正计划,使得孩子逐渐成长为独立、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乖巧孩子。
对于有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正,家长和老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从而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行为矫正。
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研究
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研究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任性行为是指孩子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获得更多关注、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掌控情境的行为。
任性行为常常表现为孩子情绪失控、撒娇、哭闹、抗拒等不适当的行为。
这些行为既扰乱了孩子自身的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也给家庭和教育者带来困扰。
因此,研究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并提出实施这些策略的建议。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1.发展阶段。
在幼儿阶段,孩子正在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进行探索,并试图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由于幼儿的情绪和认知控制能力仍然不完善,他们往往没有其他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因此出现任性行为。
2.注意力需求。
幼儿在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嘉奖,通过任性行为可以吸引到关注。
3.控制欲望。
幼儿正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任性行为,他们尝试掌控情境、引导他人的行为。
4.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幼儿任性行为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他们没有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1.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矫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提供稳定、支持、尊重的家庭环境,给予幼儿爱、关怀和温暖。
2.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教育者应该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任性行为,并制定明确的策略来加以矫正。
3.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对幼儿的行为矫正至关重要。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与幼儿沟通并制定适合的规则,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4.积极的反馈和强化。
通过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强化,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其他形式的肯定来加强幼儿正确的行为。
5.教导情绪调节技巧。
幼儿的任性行为常常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有关。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导幼儿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倾诉情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任性及其对策
幼儿任性及其对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任性行为是幼儿时期常见的表现之一、幼儿的任性行为常伴随着表达需求和探索世界的欲望,但也给父母和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幼儿任性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首先,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幼儿正处在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他们希望能够主动探索世界和满足内心的需求,这种欲望常常通过展示任性的行为来表达。
另一方面,幼儿在情绪控制和自我调节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当他们无法得到满足或受到限制时,容易陷入情绪失控的状态,表现出任性的行为。
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理解幼儿需求的表达方式。
幼儿通过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此,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倾听和观察幼儿的表达方式,尽可能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合理的回应。
当幼儿提出其中一种需求时,可以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建立稳定和积极的亲子关系。
幼儿的任性行为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
当父母和教育者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以及稳定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被尊重的需求。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爱和关怀、耐心倾听和理解幼儿的感受、积极和合理的限制等方式,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从而降低幼儿的任性行为。
再次,指导幼儿积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任性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良好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指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积极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倡导积极育儿方式,从源头预防幼儿的任性行为。
幼儿的任性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采用积极的育儿方式可以减少幼儿的任性行为的发生。
积极育儿方式包括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表扬和鼓励积极的行为、设置适当的规则和界限、提供良好的示范等。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和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之一。
任性行为指的是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任性、固执和不合群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幼儿自身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
对于有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正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行为分析是行为矫正的第一步。
分析幼儿的行为是为了找出他们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个性特点等。
通过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并与其他幼儿的行为进行比较。
还可以与家长、教师和心理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为行为矫正提供指导。
针对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幼儿行为发展的关键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行为。
家长应该尽量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长还可以通过规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和奖惩制度,引导幼儿正确行为。
建立适合幼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也是行为矫治的重要方面。
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序的学习场所和合理的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奖励、惩罚、示范和引导等。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也是行为矫正的重要环节。
心理专家可以通过与幼儿和家长的个别或家庭会诊,了解任性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在心理疏导和辅导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对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行为矫正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任务。
通过行为分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可以有效地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引言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幼儿期,孩子可能会出现任性行为,如情绪失控、不听从指令、拒绝合作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通过实践与研究,探讨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一、任性行为的表现与原因1.1 表现在幼儿期,孩子的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情绪失控、不配合、固执己见、不服从等问题。
这些行为可能会给教师和家长带来困扰,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1.2 原因任性行为的表现往往是孩子对于环境、情绪或需求产生不适时的一种应激反应。
可能是因为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也可能是因为孩子过于依赖或者独立性不足,导致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2.1 沟通与引导在面对幼儿的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情绪的表达,教会孩子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静下心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表达,然后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情绪,最后给予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2 表率与激励幼儿是模仿学习的阶段,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我们要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
我们还要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加以激励和肯定,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受欢迎的。
2.3 规则与限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为他们树立一系列的规矩和限制,使他们在规范中学会尊重和自控。
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予处罚或者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且为下一次的改正做好准备。
2.4 合作与支持矫正任性行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合作。
在处理孩子的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矫正方案。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范文
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以供大家参考!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1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邢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个案邢,男,3岁半,小班幼儿。
姥姥、姥爷带大,该幼儿任性、暴躁、易发脾气、习惯指挥他人、语言过激、爱哭等。
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他才肯让爸妈走。
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大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
与小朋友在一起,他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情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仿佛很冤就是个哭。
在班里,常常情绪暴发,有时说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过激的话。
不过,邢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一、家长性格脾气的遗传和影响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脾气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吵架,说话声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语。
在很大程度上对邢有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影响全家视邢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邢百依百顺,让其为所欲为,不愿听到别人说邢的“不”字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隔辈溺”。
父母有时脾气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从家长,便强制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任性孩子的性格形成因素有很多,包括天性、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对于任性孩子的教育,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引导他们发展良好的性格特点。
任性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天性有关。
有些孩子天生的个性比较倔强、自我,不容易听从他人的劝告和意见,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任性行为。
在教育上,家长应该关注并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不要试图强行改变他们的性格。
家庭环境对任性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迁就他们的任性行为,任由他们得逞,那么任性行为会越来越严重。
相反,如果父母过于严厉,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表现出任性行为。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同时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引导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度,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育方式对任性孩子的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任性行为,家长不应该用强制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是应该采取积极引导和激励的方式。
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自己任性行为的不合理之处,培养他们对于事物的理性思考能力。
父母也可以适当给予孩子奖励以激励他们改正任性行为。
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如坚持做事情的计划安排、遵守规则和约束等,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格。
为了塑造任性孩子的性格,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言行举止,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任性的行为,要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相处,以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对于任性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教育,关键是要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同时注意自身榜样的力量。
只有父母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角度教育孩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健康成长。
对幼儿任性行为为父母管教方式
对幼儿任性行为为父母管教方式幼儿任性行为及其父母的管教方式导言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历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性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任性的行为,这给父母带来了不少困扰。
面对幼儿的任性行为,父母的管教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论述幼儿任性行为的特点,分析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探讨有效的父母管教方式。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特点1. 暴躁情绪:幼儿时期的孩子情绪常常忽高忽低,很容易生气、焦虑,或者对某些事情过于敏感。
2. 自我中心:幼儿在认知和行为层面上非常自我中心,他们对于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没有太多限制和约束感。
3. 行为矛盾:幼儿的行为常常出现矛盾,例如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但另一方面又依赖成人的关爱和帮助。
4. 欲望满足: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常常追求即时满足,无法延迟享乐。
二、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幼儿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阶段: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在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处理情绪。
由于认知和沟通能力的限制,幼儿可能会表现出任性的行为。
2. 社会环境:幼儿在家庭、幼儿园或其他社交场合中接受各种各样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导致幼儿出现任性行为。
3.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环境。
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父母管教幼儿任性行为的有效方式1.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
2. 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榜样:父母应该给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则,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行为。
同时,父母也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应对冲突和挑战:当幼儿出现任性行为时,父母应该保持冷静并有效地应对。
他们可以试着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并通过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平衡自己的情绪。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面临孩子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与他人的关系紧张或者在学校和社交场合得不到认可。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行为矫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小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一名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分析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首先,针对任性的行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幼儿可能出于某种原因出现任性行为,例如,在面对变化、焦虑、疲乏或其他不适感时,幼儿可能出现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此外,缺乏管教和规矩也会加剧孩子的任性行为。
家长应该耐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找到任性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其次,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规矩和纪律,对于任性行为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
有规矩可循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惩罚制度,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明确的界限,自觉遵守规则,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惩罚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松,需要在情理之中,恰到好处。
最后,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对于孩子的任性行为,家长不应该批评、责备或者失望,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总结:行为矫正是一种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但是,在进行行为矫正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和表达方式,找到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同时,家长应该对孩子施加恰如其分的压力,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家有小孩,难免会遇到任性的幼儿,这会让父母感到无奈和苦恼。
但是,面对幼儿任性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行为矫正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首先,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出现原因进行逐一排查。
幼儿任性行为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性格、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原因。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
行为矫正是一种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愿,缺乏合作精神和自制力。
这些行为包括拒绝服从,经常发脾气,对规则和约束不敏感等。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等。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行为矫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干预:一是建立积极的肯定性关系。
父母或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起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注重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表现,以增强孩子们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是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制定明确的家规和班规,告知幼儿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三是提供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动力。
对不当行为要适当惩罚,让孩子明白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担当责任。
四是培养社交能力。
提醒幼儿注意他人感受,培养友善和合作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鼓励幼儿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行为矫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建立积极的肯定性关系、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提供合理的奖惩制度和培养社交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这将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自控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设立明确的目标:明确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遵守规则的意识等。
2.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增加亲子或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干预创造有利条件。
4. 打造激励机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奖励措施,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适时赞扬和奖励他的行为,并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奖励,如游戏时间、小礼物等。
幼儿园孩子任性的原因及措施
幼儿园孩子任性的原因及措施幼儿园孩子任性的原因1、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
由于亲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
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2、家人溺爱家长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那他的心智一定更健康。
可是父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爱的界限,若是过度的宠爱,便会滋长孩子的任性心理。
他们会觉得,父母疼爱自己是应该的,甚至觉得外人也应该如此才行。
可是孩子不知道,家人之所以宠溺,是因为大家不想他受委屈而已。
但是旁人,没有义务如此包容和忍受他的缺点,自然也就不会宠溺。
最后的结果,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耐心,而且不懂尊重。
幼儿园孩子任性的措施1、不要说教孩子任性哭闹是欲求未被满足时的一种发泄方式,这能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压抑,防止负面情绪淤积甚至恶化。
如果此时家长打断孩子发泄,硬要对其说教,孩子根本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反而会更加烦躁,说教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所以,父母要先让孩子发泄出来不良的情绪,等其逐渐冷静下来再安抚,这样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转移孩子注意力当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如果发现有些任性,当他们安静不下来时,父母可以尝试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拉他们去看其他新的玩具,或者是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停止任性,几次之后他们就意识到自己不该乱发脾气,为所欲为了。
3、跟孩子约法三章有些孩子到了特定的场合就会任性,比如每次去超市总会哭着闹着要买一些玩具,这时父母可以事先跟他们约法三章。
比如规定每次去超市,他们只能自己挑一个50元以内的玩具,守住这个原则,不管孩子如何哭闹,父母不为所动,他们就会懂得规矩了。
对幼儿任性行为为父母管教方式
对幼儿任性行为为父母管教方式幼儿任性行为与父母管教方式引言:幼儿任性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幼儿阶段是个体性格形成和社会行为习得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幼儿任性行为进行适当的管教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并论述父母在管教幼儿任性行为时的合适方式。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1. 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性格差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任性倾向,这与其天生的个体特征有关。
2. 自我认知与掌控能力的发展:幼儿阶段是认知和自我掌控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还在学习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 过度依赖和自主性的冲突:幼儿长时间处于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使得幼儿形成过度依赖的心理,但他们也有与父母产生独立性的冲动。
二、父母在管教幼儿任性行为时的适宜方式1. 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是了解其内心世界、理解其任性行为存在的原因的前提。
父母应采取一种开放和倾听的态度,耐心倾听幼儿的感受和想法,并与其交流建立2机制的沟通,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权利和机会。
2. 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幼儿的任性行为往往与情绪的管理能力不足有关。
父母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积极情绪管理技巧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指导他们掌控情绪的方法。
3. 建立明确的规范和界限:适度的规范和界限对幼儿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
父母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制定明确的规则,并给予适当的自主选择,鼓励他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 提供适宜的替代行为:当幼儿表现出任性行为时,父母可帮助他们寻找适宜的替代行为,引领他们以更积极、更适合社交环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5. 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在幼儿表现出正向行为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形成积极行为习惯,并逐渐转化任性行为。
6.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亲密、关爱和支持的亲子关系,父母能够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更有效的引导和管教。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于一名有任性行为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对行为矫正的分析与矫治进行探讨。
要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任性行为多半源于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他们常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关注和体谅。
幼儿可能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通过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环境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也可能对幼儿的任性行为产生影响。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矫治。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父母可以设置一些规则和奖惩机制,指导幼儿正确地表达情绪和需求。
教师和保育员也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活动规则,引导他们尊重他人,分享资源。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是长期养成的,改变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
在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保持耐心和稳定的心态,避免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
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与幼儿积极沟通和交流,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研究
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研究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塑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一些任性的行为。
这些任性行为可能会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交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一、了解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任性行为是幼儿个性的自然表达,同时也是其不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
幼儿的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需求不得到满足,注意力分散,自主意识缺乏,或者是受到了环境变化的影响。
因此,了解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是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关键。
二、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儿童行为管理策略之一。
家长应该建立亲密、温馨、支持的关系,以帮助幼儿树立纪律、理解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成为积极正面行为的榜样,鼓励和认可幼儿在行为表现上的努力和改进。
三、有效的沟通和表达情感幼儿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其情绪表达不畅所致。
家长应该教导幼儿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通过语言、绘画或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此外,家长还应该培养幼儿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求帮助。
四、以正反馈为主的奖励系统奖励系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可用于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奖励和赞扬,以增强正面行为和激发积极性。
这将有效地减少幼儿的任性行为。
五、提供适当的界限和规范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需要给予适当的界限和规范。
家长应该在幼儿行为中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及时给予幼儿反馈。
同时,应该向幼儿解释这些规则和期望的原因,以帮助幼儿理解并接受这些规则。
六、提供适当的选择和自主权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也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选择和自主权。
这将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应该提供一些可行的选择,让幼儿在其可接受范围内做出决策,以减少他们的任性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了解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提供有效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以正反馈为主的奖励系统,提供适当的界限和规范,以及提供适当的选择和自主权,都是帮助幼儿克服任性行为的重要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论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及教育策略孩子的性格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任性是一种常见的孩子性格特征。
任性的孩子往往表现为难以控制的情绪、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等等。
任性的孩子性格形成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个人性格等因素有关。
针对任性孩子的教育,家长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策略,引导孩子逐渐克服任性的问题,建立健康的性格特征。
一、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可能会过度受到宠爱或者纵容,导致孩子性格变得任性。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需求往往会被过度满足,孩子习惯了自己的意愿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变得更加任性。
2. 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出现偏差。
对于任性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溺爱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
3. 个人性格一部分任性的孩子可能天生就具备一定的倔强或者固执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性格特征也会导致孩子出现任性的表现。
二、针对任性孩子的教育策略1.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任性的孩子通常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往往表现为一时的冲动或者情绪爆发。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需要通过意志力的培养,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活动或者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让孩子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冷静思考、理性表达,而不是歇斯底里地发脾气。
2. 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约束任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约束,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规矩和约束,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当孩子违反规矩时,需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3.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任性的孩子往往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情绪,理性思考,学会自我调节,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条件来维持情绪的稳定。
浅析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与矫正
浅析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与矫正【内容摘要】每个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当今独生子女的任性更厉害。
看着一个个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依百顺,要么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我们也会听到有这样的声音“没办法,这孩子和他爸妈小时候一样!随根!”根在哪?根就是教养者的态度和尺度。
其实,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只要弄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就能轻松应对矫正孩子的任性。
任性,是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独生子女和末生的孩子中较为明显,属于一种心理卫生的问题。
儿童任性的主要表现为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采取无理取闹的一些行为,以要挟成人,如哭闹、踢打成人、摔东西、不理成人等。
因此,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就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与矫正浅析几点:一、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一)遗传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分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类型,孩子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天生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有个性”的孩子,这与家长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1】(二)心理反抗期(生长发育特点)在幼儿成长过程中,2-3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唱反调”,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
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如愿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
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
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
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在幼儿园中,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
与其它问题行为相比,任性行为更加显眼和对其他幼儿产生更大影响。
因为任性行为往往涉及到对其他幼儿在某种程度上的伤害或打扰,比如抢玩具、拒不分享等。
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幼儿任性行为问题的原因,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方法以及具体实践。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1.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阶段,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所以幼儿会倾向于任性行为。
2. 经验少幼儿经验很少,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他幼儿的感受,所以他们难以追求同伴关系和和谐相处。
3. 自我为中心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可能导致幼儿具有任性行为。
1. 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幼儿不知道自己要和其他幼儿相处,所以他们需要学会沟通技巧,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同伴之间。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及动作语言。
2. 提供正面反馈幼儿需要肯定和鼓励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行为。
提供正面反馈可以让幼儿觉得自己重要,这将鼓励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 制定规则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规则制定为游戏或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到游戏和故事的有趣和关联性。
制定规则可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通过遵守规则和监督在幼儿园中行为出现改变。
三、具体实践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1. 赞扬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可以赞扬幼儿的行为。
这将让其他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制定规则中的奖励。
2. 监督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中要监督幼儿的行为,确保每个幼儿都遵守制定的规则。
当发生不良行为时,老师需要及时干预。
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保持自我控制。
3. 鼓励参与教育工作者可以让那些比较任性行为的幼儿参与到小组活动或团队项目中。
这将使幼儿更容易融入集体,从而改变任性行为。
4. 给予事件的正面反馈给予正面反馈可以鼓励幼儿重复好的行为并改善任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与矫正【内容摘要】每个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当今独生子女的任性更厉害。
看着一个个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依百顺,要么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我们也会听到有这样的声音“没办法,这孩子和他爸妈小时候一样!随根!”根在哪?根就是教养者的态度和尺度。
其实,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只要弄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就能轻松应对矫正孩子的任性。
任性,是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独生子女和末生的孩子中较为明显,属于一种心理卫生的问题。
儿童任性的主要表现为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采取无理取闹的一些行为,以要挟成人,如哭闹、踢打成人、摔东西、不理成人等。
因此,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就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与矫正浅析几点:一、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一)遗传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分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类型,孩子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天生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有个性”的孩子,这与家长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1】(二)心理反抗期(生长发育特点)在幼儿成长过程中,2-3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唱反调”,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
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如愿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
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
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
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
(三)后天养成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
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一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对宝宝溺爱、娇惯、放任、迁就。
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宝宝的逆反心理,不管你说的对不对,他都不愿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
父母蔑视宝宝的人格,总爱讽刺、挖苦、责骂他,或者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
你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宝宝虽然心里明白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拧”着来对抗。
父母平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在潜移默化中,宝宝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父母把宝宝的缺点看成优点,宝宝越是强硬,越感到他有“个性”,助长了任性行为。
二是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
由于亲子交往常常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
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二、任性孩子行为的矫正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
”【2】所以说爱,也要讲科学也要有理性,爱,绝对不能宠;爱,也应有限度。
作为家长和幼教工作者,要彻底根除儿童的任性行为,必须从家庭教育方式着手,即实行民主型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既要鼓励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又要对儿童有适当的要求和限制,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儿童的规范行为。
同时,对于儿童已经形成的任性行为,应该采取行为矫正的方式,即应用行为学的原理,对儿童的任性行为加以纠正和矫治。
首先要承认孩子有些要求是合理的(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次又要告诉他们有些要求是家庭和社会条件所不容许的。
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物质要求,父母的娇宠,竞争中的取胜,别人的承认,都不是任性所能解决的,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与他人的合作。
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矫正要注意采取儿童心理规律的方法。
(一)教育任性孩子应注意的问题当孩子已有任性表现时,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绝不可死板教条、千篇一律的采取措施。
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家长在教育任性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是任性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别人,适度保留孩子性格中的霸气,还是有必要的,这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从中外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大人物身上我们可略见一斑。
如拿破仑、爱迪生、爱因斯坦、毛泽东等都存在这样的性格特质。
但太过分,那就有害而无利了。
其二是任性的孩子不代表学习能力差,有的可能对某个领域有特殊的爱好甚至有所贡献。
但对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的层面,事业的成功率会受一定的影响。
在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观念中,如果性格不健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就把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德、智、体、美、社会交往五育并重的范畴,可能就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
【3】其三是孩子的任性不是人格的表征,是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
因此,父母和幼教工作者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及社会认可的规则,通过引导、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的。
所以,父母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教育任性孩子的方法其一是习惯培养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
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
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其二是提前预防法。
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临近时,要事先预测好,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
如我儿子在一岁多时,每晚洗澡时自己也要拿条帕子来玩水,我们给他洗好了,他还要玩水,硬是不肯起来,冬天洗澡时间太长又担心他感冒。
所以后来在洗澡之前我就跟他说好,洗完澡了马上要起来,不能再玩水了,不然就不给他帕子玩,这样子果然奏效。
其三是严格一致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
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玩。
对待孩子的有些要求,父母要认真协商斟酌后再答复孩子,既然答复了就要保证兑现,不能出尔反尔;对于孩子那些不应该满足的无理要求,父母双方要一样地坚决拒绝,一样地始终如一,一样地决不让步,一样地决不妥协!在这些问题上,父母双方决不能“一人唱黑脸,一人唱红脸”。
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4】其四是精神转移法。
在孩子任性发脾气时,爸爸妈妈也可以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
”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其五是情感理解法。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
孩子要求不合理时,不管他哭得多厉害,都不能屈服。
要注意的是,你应该很严格地要求他,但绝不能伤害他的自尊,更不能威胁他说,你不爱他了。
你要让他知道:“我很爱你,但你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必须改正。
”如果他真的很伤心,就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抱抱他,但绝不要求他不哭。
其六是鼓励支持法。
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比较好的行为,如通过语言说明来陈述自己的合理要求时,成人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到有事情时必须采用正当的方式来向成人说明,而不是通过哭闹来表达,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其七是适当惩罚法。
当前几种方法都不太奏效时,可以适当采用惩罚的方式。
目前对儿童比较安全的惩罚方式主要有罚时出局和反应代价。
所谓罚时出局就是让孩子暂时离开强化的场所,比如正在玩的游戏和正在做的其它有趣的事,什么时候不再有不良行为时就可以回来;反应代价则是当儿童出现了某种不良行为时,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拿走一定的好处或者权利,比如适当地剥夺一定的看电视、游戏的时间,由此让他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减少问题行为,当然,惩罚的方法应该尽可能少用,特别要避免使用提法,因为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更多消极影响。
【5】其八是暂时回避法。
当孩子的情绪比较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方法,孩子自会慢慢停止哭闹。
有一次就要吃饭了,儿子非要吃果冻不可,我拒绝了他,他就大声哭闹起来。
我使个眼色给丈夫,我们先后走进里屋,把他一个人留在客厅。
开始,他仍然大声哭喊:“给我果冻!”过了一阵,哭声低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听不见声音了。
我们出来一看,他正在那儿玩手指呢!后来,我和丈夫有了默契:每当他任性哭闹时,我们照旧做自己的事,不理他,当然事后,少不了要给他讲讲道理。
儿子闹了几次后,以后就很少出现这种行为了。
其九是交往学习法。
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和亲戚、邻居家的小孩一起玩。
孩子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能,还因为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感染力,对其他小伙伴好的品格得以暗示和强化。
如小伙伴爱护玩具、尊重父母、懂事等,得到其家人表扬与肯定,给孩子自己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小伙伴快乐的情绪中感染自己的情绪和提高认识。
其十是增长知识法。
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固执已见。
孩子还不易分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
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其十一是激将诱导法。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生成的骨头,长成的筋,天生的拧种”,改不了啦。
其实不然,孩子毕竟还小,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
如:孩子非常害怕打针,在打针前,家长和孩子说:“打了针病就会好了”之类的话,孩子还是不愿意打针。
还会任性的说:“我就不打针。
”那么家长可换一种方法说:“你不是说要和解放军叔叔一样勇敢吗?我看你没有解放军叔叔勇敢!”以此来诱导和化解孩子的任性。
其十二是对比强化法。
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喜欢的是不任性的孩子。
当孩子刚要任性发作时,家长可以借以前听话时的例子引导他克制自己不任性。
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家长还可以在孩子任性时或任性后,对其任性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
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严格要求,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总之,对于纠正和预防孩子的任性,关键是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必须从生活小事抓起,必须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建立生活常规入手。
在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中,其实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做”,要求儿童按照一日生活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不做”,即要求孩子抑制自己的不合理愿望和要求,按照正常的行为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