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省思政课说课比赛获奖——《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教案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时数:6课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以及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许多重要观点。
1958年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革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严重的挫折,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新矛盾新问题时,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导致文革的严重错误。
尽管如此,党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案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邓小平理论概论第三章)前言这一章主要讲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也就是邓小平谈的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去建设社会主义。
所以,我们这一章的要求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什么样的探索,取得什么理论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并把它当作首要的问题。
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那么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怎么样在实践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所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要理解的问题,一共分为三个大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年---1978年)(一)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1978年以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什么样的探索,取得了什么成果。
与两个问题相关。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要走自己的路,为什么要提出走自己的路。
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成果。
这和两个历史背景相联系:总结第一个5年计划出现的经验教训和借鉴苏联经验。
建国初期,由于我们自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建设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当中,我们直接把苏联模式搬抄过来,苏联模式是有弊端的,比如说国民经济失调,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重工轻农等。
在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们国内出现了对工农商的改造过快过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轻农,冒进等等的情况,同时在国际社会主义,特别是和我们一样照抄照搬苏联模式的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1956年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直接导致了波匈事件的爆发,许多国家纷纷提出要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板书)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2.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过程: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板书)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没有,列宁、斯大林那里没有,毛泽东那里没有。
虽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思想在他们那里都可以找到,但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理论概念,他们更多的是讲社会主义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实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做出了一些预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商品和货币交换,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但是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以极其谨慎的态度告戒人们,不要教条地预测未来,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未来实施社会主义的具体措施将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
列宁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在初期,列宁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聚集力量,打败了内外敌人,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是,当他发现用直接过渡的办法搞经济建设困难重重时,没有机械地照搬本本,而是从实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充分运用商品、市场和经济手段,取得了成功,为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建立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
斯大林否定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苏联模式”,其主要特征:第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全民所有制(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集体农庄)占绝对优势。
第二,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国家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
第三,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采取行政手段管理生产。
第四,实际执行“级别工资制”和相同级别条件下的平均分配。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教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和“中国梦”的实质。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对比法、课堂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一)提出过程: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那么,应该怎么“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呢?他认为,讲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同时,邓小平还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四个不是”和“一个没有”的观点,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一个没有”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第二阶段:1986年9月,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3、第三阶段:1990年12月,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
他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我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案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制度安排。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并分享个人对这一概念的观点与理解。
通过总结与回顾,我们将全面、深刻并灵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二、背景概述1. 主题文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 主题文字:“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指核心要素、根本属性和核心价值。
三、深度评估我们将深入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文字:“核心要素”核心要素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在经济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领域,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制度。
在文化领域,核心要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 主题文字:“根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制度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又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既注重集体利益,又重视个体权利,既坚持中央集权,又鼓励地方探索。
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3. 主题文字:“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共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指南。
四、广度评估除了深度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外,我们还将广度评估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本质 教案
社会主义本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
主义本质的概括,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漫画、视频、小品、举例和提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和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科学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学习,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
并通过课后的思考题,训练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以及首要任务
三.教学难点: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PPT课件制作;视频资料搜集;小品准备
七.课时:
1课时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任务
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本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本质》,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本质》选自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书中第六章的第一节。
本教材主要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部分内容。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今天要说的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是本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
是承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桥梁。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把握,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设计依据:我们都知道,邓小平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对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解答。
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学生从宏观上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理论。
设计依据: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同学对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加以解释说明。
(三)教学目标我结合大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能力目标:了解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党在这一特殊时期做出的英明决策,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的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说学情我的授课对象是刚升入大学的大一高职学生,且大多是理科生。
他们的文化基础并不十分牢固,尤其对高中政治、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比较生疏。
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选择上,更偏重基础性知识的讲授,力求简单明了。
社会主义本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本质》,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本质》选自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书中第六章的第一节。
本教材主要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部分内容。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今天要说的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是本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
是承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桥梁。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把握,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设计依据:我们都知道,邓小平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对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解答。
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学生从宏观上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理论。
设计依据: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同学对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加以解释说明。
(三)教学目标我结合大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能力目标:了解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党在这一特殊时期做出的英明决策,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的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说学情我的授课对象是刚升入大学的大一高职学生,且大多是理科生。
他们的文化基础并不十分牢固,尤其对高中政治、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比较生疏。
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选择上,更偏重基础性知识的讲授,力求简单明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2. 社会主义的本质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三、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四、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和把握2.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的实践和探索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的典型例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的问题。
教案内容:一、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1.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2. 社会主义的特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等。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包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1.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2. 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兴趣。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第五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一框,主要讲解社会历史的本质。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2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1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本质。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社会历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
【科学精神】探究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公共参与】根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观点设计人生规划,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教案)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013)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各自的论断及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三、教学时间:4课时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和讨论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提出此命题的背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的。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缺乏经验。
同时,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对我们进行了经济援助。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当时的国内国际情况,使我们选择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苏联模式有以下特征: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完全排斥其他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或混合型所有制形式。
(2)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安排,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一切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和安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3)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特点及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主要是1957年以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邓小平最早是在1980年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样一个范畴。
1992年初,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有五句话,三个要素:(1)把生产力放在首位来界定社会主义。
(2)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
(3)从动态的把握上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二、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及其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区别;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和这个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意义;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2.社会主义的本质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区别3、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教学学时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在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是以1956 年党的八大前后为起始的。
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有过成功,也发生了严重失误。
这一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到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等人探索的正确发展阶段;从1957年下半年到“文化大革命”是探索的曲折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导思想的错误趋向和正确趋向并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背景1、国际背景:苏联模式存在弊端和苏共“二十大”的思想冲击(1)苏联在处理农、轻、重关系上的失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批评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2)苏联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上的失误。
毛泽东批评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 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包括了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 系问题,同时以包括了社会主义要最终 达到的目标,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 的统一。
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意义
1)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与特征不同) • 抓住社会主义的核心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什么是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2)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 3)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在 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 平;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 阔的道路;在政治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 要求。
五、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本质之一,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 正确认识剥削和两极分化;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 本质要求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社会的本质要求,既强调了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第一,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 适应的物质文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积极推进民主建设,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的政治文明。 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的精神文明。 第四、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的生态文明和社会 文明。[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生 态环境] 第五,正确处理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 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内涵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 展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中体现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 路线上。它统一于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实践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指明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高中人教版政治高三上册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稿模板
高中人教版政治高三上册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稿模板
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对于新学期的新课程有一个更全面的教学计划,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政治高三上册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人从说教学内容、说教学目标、说难点重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介绍了经济生活中生产什幺、怎幺生产、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后,本课学习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背景与舞台。
前一框市场资源配置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了市场经济的含义、优点及局限性。
这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市场经济。
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专题四第三课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根本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他把生产力能不能迅速发展,提到社会主义够不够格、站不站得住,有没有优越性,体现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高度,对发展生产力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关系作了透彻的阐述。
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从总体上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在具体制度、机制方面尚不完善,这就需要改革。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了。
二、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不同的。
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在全社会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也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对于实践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就会导致两极分化,重演旧中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讲授
有 机 整 体
生产力问题 (手段)
忽视生产力发展,片面 追求单一公有制
社会关系问题(目的)
混淆手段与目的,鼓吹 私有化
课程第 二 部 分
价值引领 公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 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 提供了最可靠制度保证, 应有的价值引领功能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 种私有化等错误观点 公有制是但并非社会主 义内涵中的唯一本质性 元素,邓小平的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无须一一罗列 出来 总结回答问题二
运用学生熟悉和易接受的网络 数据分析工具,明确传统社会 主义观的特征
教师提问
运用对比法,提出问题一 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环环相 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教师提问
制度特征≠本质
教师讲授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 最根本性质的概括,而传统社会主义观所关 注仅仅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性质的外在表现 剖析关键因果关系,回答问题 一
学生讨论 教师讲授 教师引导
课程第 一 部 分
教师引导
误判在于其认识还囿于传统社会主义观,结 合网页分析以及数据采集软件,现场演示人 们判断时出现的三个主要高频词是:计划经 济、公有制、宪法规定等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五句 话)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观(三个词)的科 学性与创造性? 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特征(如计划经济,公 有制等等)是否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流法
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 印度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 设疑式导入:营造问题 情境,创设认知冲突, 引用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展示印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却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 近乎全部学生都会认为印度不是
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 学生掌握邓 小平的社会 主义本质理 论的提出、 科学内涵和 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运用理论分 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力,消除歧 见,增强对 社会主义本 质理论的认 同
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
理论所彰显 的社会主义 价值目标与 维度,所蕴 涵的富强、 公平等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课后思考题
20 世纪初,桑巴特提出了“为什 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经典问题。 此后,关于“美国有没有社会主义 ” 的争论不断。请同学们运用本课知识, 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参考书目
邓小平 . 邓小平文选 ( 第 3 卷 )[M]. 人 民出版社, 1993. 许征帆. 社会主义本质论 [M]. 山东人 民出版社, 1999.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教师讲授
坚持问题导向、凸显问题 意识,“主义”结合“问 题”
课程第 三部 分
价值引领
坚决反对“ 剥削万岁论 ”,“剥削 有利论”。 今天允许一 定的剥削正 是为将来最 终消灭剥削 创设条件
激发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富强、公平、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的价值维度
课程第四部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新 的知识点
指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下节课教学 做铺垫 ,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板
书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科学性 制度特征≠本质
三、公有制? 四、有机用网络资源演示此问题的 关注度,使学生理解到,这节课 讨论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热度很 高的,很生活化的问题,更是关 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 问题
教师引导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场景中提炼出理论问 题,完成新课的导入
课程第 一 部 分
教学重点
完整准确的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的科学内涵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科学性与创新性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有机的整体
“消灭剥削”与现行政策 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95后”工科大二学生
影响教与学效果的不利因素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以时间为序
学情分析
教学困境
教学对策
所学内容与之 研究性教学, 前课程重复, 学习态度方面 “老题新解” 课前知识储备 学生自认为已 多持轻视态度 ,体现思想深 掌握该课知识 度和理论高度 推崇技术至上 “主义”切合 学习态度方面 ,不少学生有 “问题”,缩 课中学习状态 容易忽视本课 “思政课无用 短理论与实践 程学习 论”观点 的距离 课堂学习情境 与课后生活情 课后学习效果 境的反差使得 学生观念容易 摇摆不定 教学效果课后 合理解释经典 打折,影响思 理论与现行政 政课的教学时 策之间差异 效性
◇ 上一节课内容的自然延伸 ◇ 下一节课教学的坚实基础 ◇ 承上启下
教学过程
事关全局 不容忽视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能不能学习好这课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 对整个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关 系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全局。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
从问题一出发,递推因果 关系,自然延伸更深层次 的问题二
课程第 二 部 分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旦割裂两者间的联系 ,必定会对理论产生种种 误读,集中体现对公有制 的认识上 运用因果分析法,枚举法, 罗列并分析割裂必然导致 的种种危害中,反证出邓 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 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程第 一 部 分
把高度发 达的生产 力这个社 会主义的 首要特征 排除在外
教师讲授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三 个明显缺陷
对比分析中体现理 论的科学性与创新 性
教师小结
邓小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 ,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更高级 更本质的本质属性,把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 学水平
教师引导 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提出自己对 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 2-3分钟,或1-2人发言,畅所欲言 邓小平的标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 提出过程及其理论概括(五句话) 展示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运用邓小平 的标准为问题找出正确答案 温故知新,提倡自主学习 摒弃填鸭式单向灌输,主 张师生对话,柔性灌输 明确本课核心内容 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 际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好奇心和求知欲 强,逻辑思维和 抽象思维好
教 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链教学模式”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以教学目 标为导向, 以教学大 纲为依据, 确定本节 课教学核 心问题
分解转化 “一节两 目三个知 识点”为 三个问题, 形成“问 题链”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照本宣科
答疑解惑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 学 内 容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 第六章第一节 ◇ 一节两目三个知识点 ◇ 2015年教材修订时未涉及
教学过程
课 程 地 位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
◇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为一个科学 思想体系的基本标志
教学过程
所 处 作 用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95后”工科大二学生
影响教与学效果的有利因素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学习习惯好 学习氛围好
教学优势 回答问题积极, 发言踊跃,有利 于教学过程中的 师生互动 重视归纳与演绎 ,善于分析与综 合,对问题敏感
教学对策 适合组织课堂讨 论 较为适应问题教 学法、比较教学 法、因果分析法 等教学方法
教师小结
课程第 三 部 分
请学生思考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成 为私企老板,与五句话中的“消灭剥 削”是否有矛盾? 利用3-5分钟时间鼓励学生讨论,发言 ,在思想争鸣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批判,是基于抽 象的伦理道德原则,还是基于历史唯 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 剥削现象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是一个客 观存在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发展生产力,无须讳言;社会主 义就是要消灭剥削,但消灭剥削是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还不要 ,还不能完全消灭剥削 回到问题一,结合现实话 题,引导出问题三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提升理论深度,深化学生 的认识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 导学生分析解决了 问题一
离开解放 和发展生 产力和共 同富裕来 抽象地孤 立地讲制 度
传统社 会主义 观的缺 陷
把非本质 的东西 (如计划 经济)也 列为社会 主义的特 征
课程第 二 部 分
教师讲授 随机要求同学复述本质理论(五句话 )“为何未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否意味着否定或者排除了公有制”? 通过多媒体课件列举建国以来对公有 制的两种典型错误观念 为什么在认识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 系上,我们会出现反差如此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