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地球物理测井1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13.2.2划分渗透层
⑵确定层界面时,以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为主参考其他测井方法进行。
13.3 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定量分析
对渗透层必须进行岩性和孔 隙度的定量分析 。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⑴骨架岩性识别图法(MID)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1 n
对于冲洗带:
S xo a b Rmf R m xo
1 n
13.4.2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②径向电阻率比值法:
R / R Sw R R xo mf w xo R /R S xo R R t w t mf
⑵体积模型法: ①对于单矿物岩性的储集层只用一种孔隙 度测井即可。 Ⅰ 纯地层 Ⅱ 泥质地层 ②对于双矿物岩性的储集层最少需要两种 孔隙度测井方法 。 Ⅰ纯地层 Ⅱ泥质地层 ③对于三种矿物岩性的储集层,需要三种 孔隙度测井资料 Ⅰ纯地层 Ⅱ泥质地层
13.4 储集层的含油气性分析
储集层中是否含有油气,含有 多少油气。 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两种。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Ⅱ用MID图识别岩性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单矿物的位置、 双矿物的位置、 多矿物的位置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 ⑵M-N值交会图法 • ①M-N值交会图识别岩性的原理
13.3.1储集层岩性的定量分析 ——交会图法识别岩性
M
t f t ma
ma f
0.01
t f t
b f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经典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经典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通过对地下岩层进行电磁、声波、核子等各种物理方法的测量,获取有关地层、含油气性质等基本参数的数据。
测井数据对于判断油气藏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综合解释几种经典的测井资料,包括测井曲线、测井解释方法等。
一、测井曲线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GR)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测量的是地层的自然伽马辐射强度,是一种常用的测井曲线之一。
自然伽马辐射是由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钍、钾和铀等的衰变所产生的。
GR曲线的峰值反映了岩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通过与岩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岩层的类型和含油气性质。
2. 电阻率测井曲线(ILD、Rt)电阻率是指物质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阻率测井曲线测量了地层的电阻率值。
岩石的电阻率与其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以及岩石的含油气性质密切相关。
ILD曲线是测量液体饱和度等含油气性质的重要参数,而Rt曲线通常用于描述岩石的电阻性质。
3. 声波测井曲线(DT、ΔT)声波测井曲线主要是通过测量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来获取有关地层岩性和孔隙度等参数。
DT曲线即声波传播时间曲线,反映了声波在地层中传播所需的时间,ΔT曲线是声波时差曲线,它可用于计算地层中流体的饱和度。
二、测井解释方法1. 直接解释法直接解释法是根据测井曲线的特征进行判断、推断,结合地层信息和岩性特征,直接得出结论。
例如,根据GR曲线的峰值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油气层的存在与否,以及油气层的厚度和含油饱和度等。
2. 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法是通过建立地层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来进行解释。
通过计算测井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得出地层岩性、岩相、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推断。
例如,通过计算GR曲线与含油饱和度的相关系数,可以判断油气层的含油饱和度等。
3. 分层解释法分层解释法是根据地层的特点和垂向变化进行测井解释。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规律性变化和层段特点,将地层划分为若干层段,再对每个层段进行解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发展史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称为半定量解释阶段
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测井资料采集技 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先后问世的CSU、CLS3700、MAX-500等 测井系统使测井系列得到极大丰富,测井资料解释摆脱手工定 性解释阶段,开始进入应用计算机的半定量解释阶段。解释评 价软件有:POR、SAND、CRA等,各油田还根据自己的的特 点研制开发了自动判别油气水层程序等多种应用软件,可以定 量计算孔、渗、饱、泥质含量、可动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 等参数,还可以通过地倾角测井,解释地层倾向、倾角、断层 等构造问题,研究沉积相变化等
3、工程和生产测井方法 固井质量检查:CBL-VDL、SBT、MAK-II 井温测井、套管损伤检查 生产测井方法:产液、注水
4、其它单项测井方法 地层倾角、自然伽马能谱 长源距声波、电缆地层测试(RFT、FMT) 碳氧比、介电、电磁波测井
测井系列选择
• 砂泥岩剖面(以冀中地区为例) 标准测井——2.5m、SP、CAL 组合测井——SP、GR、CAL、ML、0.4m、4m ILD-ILM-LL8、AC、CNL、DEN 新方法可选(MRIL、HDIL)
思路 地层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POR=
AC - 180 ×.
620 - 180
1
CP
交会
k
0.136 4.4 Sirr 2
孔
隙
时差、密度、中子
渗透率
电阻率
骨
岩性曲线
架
Sw
(
abRw m Rt )
1பைடு நூலகம்n
SH=(SHLG-Gmin)/(Gmax-Gmin) Vsh=(2 GCUR×SH-1)/(2 GCUR-1)
测井综合解释-3
83
65
80
4
Pe<Py
Pe>Py
Pe<Py
Pe>Py
合计
油层测试点
水淹层测试点
备注:Pe为压力系数,Py为平均原始压力系数
通过查找邻近注水井注水情况及生产井的产水情况,结合本井所处的构造位置,确定水淹方向、水淹层位及水淹程度。由于水淹十分复杂,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在测井曲线有所显示,但有时却没有显示或异常显示幅度太小,会被岩性物性的变化所掩盖,而结合动态资料,可以克服单纯依靠静态资料解释的缺陷,提高解释的准确性。
05.6.射孔,日产液34.1t,油14.3t,含水58.1%。
05.5射开2047.1~2.73.4m,日产油19.2t,含水1.5%。
常见岩石的测井特征表
大于钻头直径
高值
极低
基值
最低、钾盐最高
接近于0
约2.1
约220
岩盐
接近钻头直径
高值
基值
最低
约50
约2.3
约171
石膏
接近钻头直径
高值
基值
将测井曲线按一定的比例关系重叠在一起,通过分析其相对位置和幅度差,进行定性解释。 1、三电阻率曲线重叠:以相同的对数比例重叠,可识别含油性 油层:高阻值,减阻侵入 ILD>ILM>LL8 水层:低阻值,增阻侵入 ILD<ILM<LL8 干层:高阻值,三电阻率曲线近于重合
43-46号层,投产日产油14.6t,水0
计算储集层渗透率
直接获取地层流体样品
分析储集层压力系统
RFT(Repeat Formation Tester)一次下井可以重复测量储集层的地层压力,并可取得两个地层流体的样品。
2-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颗粒之间的胶结物越少,则其孔隙空间越大、连通性越好影响最大。
2、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其基 本化学成分都是碳酸盐类(如CaCO3、MgCO3)。这类储集层的油 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而且日 产千吨以上的高产油井大多在碳酸盐岩油田中。我国华北的震旦 系、寒武系和奥陶系的产油层,四川震旦系和二叠系、三叠系的 油气层,以及中东和近东一些高产大油田,均属于这类储集层。 碳酸盐岩一般都比较致密,其原生粒间孔隙度在1~2%左右。 但因其脆性和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形成各种裂缝和孔洞。一半 认为,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缝洞在内的总孔隙度在5%以上, 碳酸盐岩就可能具有渗透性。因此,与碎屑岩储集层相比,碳酸 盐岩储集层具有储集空间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
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
评价储集层物性的参数:
孔隙度和渗透率(Φ、K)
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参数: Sh、Sw、Swb(Swi) 储集层的厚度 H、he
二、储集层的基本参数
1、孔隙度(porosity) 储集层的孔隙度: 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反映储集层储集能力的参数。 测井解释用常用的孔隙概念有:
2、碳酸盐岩储集层
(3)洞穴型储集层:主要是指由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其他次生 变化形成的比粒间孔隙大得多的孔洞(2毫米以上)。这类孔洞形 状不一,大小悬殊,小的4毫米左右,大的体积可达几千立方米, 常沿着裂缝及地层倾斜方向分布。这是富集油气的一种重要的孔隙 类型,常是钻遇高产油气层的一种显示。钻井遇到洞穴,会出现放 空和泥浆漏失现象,洞穴越大,漏失越严重。对于通常测井的探测 范围来说,大洞穴的出现带有局部的性质,并不是处处都有。因此 虽然有人就洞穴对测井解释的影响进行讨论,还没形成系统的方法。 目前测井解释只考虑较小的洞穴,并认为它们在测井探测范围 内是均匀分布的,把洞穴和裂缝一起处理,它们的体积占岩石体积 的百分数称为缝洞孔隙度,在测井解释中,也不单独区分洞穴性储 集层。 近年来,其他类型的储集层如火成岩储集层受到重视,该类储 集层岩性复杂,其产能主要取决于后期的成岩变化,它与碳酸岩储 集层的储集空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测井原理是指利用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对地下岩石层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的过程。
通过测井原理,可以获得有关地下岩石层中所含矿物、岩性、含水性、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信息,从而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
测井原理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物理现象和原理:1. 电性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电导率等指标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例如,导电层岩石通常具有良好的含油性能。
2. 密度测井原理:根据地下岩石的密度差异,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例如,含有矿物质量高的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
3. 声波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4.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核磁共振信号有不同的响应。
综合解释是指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地下岩石层的具体性质和分布。
综合解释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校正和质量评估:初步检查测井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排除可能的误差和异常点。
2. 数据融合:将来自不同类型测井仪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3. 数据解释:根据测井原理和地质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得出地层的特征和性质。
可以使用图表、剖面图等方式展示解释结果。
4. 建模和预测:根据解释结果,建立地下岩石层的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决策。
综合解释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测井数据,以及地质知识和经验。
准确地解释地下岩石层的性质和分布,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测井是指通过在井中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测量,获取岩石与地层流体的相关参数,以进一步研究地层性质、划分地层并评价储层的一种技术。
测井数据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能提供地层、岩性、含矿性、砂体的性质、产层流体情况和含油、含水饱和度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井的基本原理和综合解释方法。
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两大类:电测井和常规测井。
电测井是指利用地层的电性差异进行测量,主要应用在地层的电性性质识别和解释上。
常规测井则是通过测量地层的物理性质来分析地层的结构和岩石组成。
电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直流电阻率测井和感应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是指测量地层电位的变化,通过解释地层界面的电位变化来分析地层结构;直流电阻率测井是指测量地层电阻率的大小,通过分析电阻率的变化来判断地层的岩性以及含水饱和度;感应测井是指利用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的电导率,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来判断地层的饱和度。
常规测井主要包括伽马测井和声波测井。
伽马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伽马射线的能量,来识别地层的岩性和含油饱和度;声波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评价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和岩石组分。
综合解释是指通过将多种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获得更全面的地层信息。
常用的综合解释方法包括轻质矿物解释、井壁构造解释、沉积相解释和储集层评价。
轻质矿物解释是通过测井曲线的测量值和标定数据,计算得出地层轻质矿物(如长石、云母等)的含量,进而判断地层的成因和古环境。
井壁构造解释是通过分析测井曲线上的微小变化和异常,来识别地层中的构造特征和异常体,并揭示地层的构造状态和构造演化过程。
沉积相解释是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在井下评价地层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相界面等,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储集层评价是指通过综合分析测井曲线的多种参数,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来评价储层的质量和可储性。
总之,测井原理和综合解释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测井解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2、统计法 根据岩层电阻率与岩心观察(或试油资料) 根据岩层电阻率与岩心观察(或试油资料) 的统计,确定油层最小电阻率。 的统计,确定油层最小电阻率。
二、标准水层对比法
在解释层段用测井曲线找出渗透层, 在解释层段用测井曲线找出渗透层,并将 岩性均匀、物性好、 岩性均匀、物性好、深探测电阻率最低的渗 透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 透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将解释层的电阻 率与标准水层相比较,凡电阻率大于3 率与标准水层相比较,凡电阻率大于3—4倍 标准水层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气层
K = f (φ , S wi )
饱和度(saturation) 三、饱和度
1、利用阿尔奇(Archie)公式求取饱和度 利用阿尔奇(Archie)公式求取饱和度 (Archie)
F =
a
φ
m
Ro = Rw
Rt b = I = n Sw Ro S
w
=
n
a ⋅b ⋅ R m R tφ
w
四、储层厚度
二、利用微电极曲线划层
微电极测井曲线反映泥饼的性质; 微电极测井曲线反映泥饼的性质;通常在 泥饼的性质 渗透层有泥饼存在 有泥饼存在。 渗透层有泥饼存在。 砂泥岩剖面中的渗透层 微电极视电阻率 渗透层, 砂泥岩剖面中的渗透层,微电极视电阻率 Ra一般小于 一般小于20Rm;且微电位与微梯度有正的 一般小于 ; 微电位与微梯度有 幅度差。 幅度差。 好渗透层, 好渗透层,Ra<=10Rm,较大的正幅度差; ,较大的正幅度差; 较差的渗透层, 较差的渗透层,Ra=(10-20)Rm,较小的正 ( ) , 幅度差;非渗透层, , 幅度差;非渗透层,Ra>20Rm,曲线呈尖锐 的锯齿状幅度差的大小、正负不确定。 的锯齿状幅度差的大小、正负不确定。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1、测井解释收集的第一性资料:①钻井取芯②井壁取芯和地层测试③钻井显示④岩屑录井⑤气测录井⑥试油资料2、测井数据预处理在用测井数据计算地质参数之前,对测井数据所做的一切处理都是预处理。
主要包括:①深度对齐:使每一深度各条测井数据同一采样点的数据。
②把斜井曲线校正成直井曲线③曲线平滑处理:把非地层原因引起的小变化或不值得考虑的小变化平滑掉。
④环境校正:把仪器探测范围内影响消除掉,获得地层真实的数值。
⑤数值标准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是确定每条曲线的幅度变化和明显的形态特征反映的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结合地区经验,对储集层做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综合解释由各油田测井公司的解释中心选择的处理解释程序,有比较富有经验的人员,较丰富的资料对测井数据做更完善的处理和解释,它向油田提供正式的单井处理与解释结果,综合地质研究,还可以完成地层倾角、裂缝识别、岩石机械性质解释等特殊处理。
1、地层评价方法以阿尔奇公式和威里公式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定量评价储集层的方法,包括:①建立解释模型;②用声速或任何一种孔隙度测井计算孔隙度;③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④快速直观显示地层含油性、可动油和可动水;⑤计算绝对渗透率;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2、评价含油性的交会图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3、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储集层产生流体类别和产量高低, 与地层孔隙度和含油气、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和原油性质等有关。
束缚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的相互关系,是决定地层是否无水产油气的主要因素,绝对渗透率是决定地层能否产出流体的主要因素,束缚水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没有一种测井方法可直接计算这两个参数。
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1)将试油证实的或综合分析确有把握的产油。
油基泥浆取芯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就是束缚水饱和度。
2)深探测电阻率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作为束缚水饱和度。
3)根据试油、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测井综合解释 1
在未向井中通电
的情况下,放在井中 的两个电极之间存在 着电位差。这个电位 差是自然电场产生的, 称为自然电位。在井 中的自然电场是由地 层和泥浆间发生的电 化学作用和动电学作 用产生的。测量自然 电位随井深的变化叫 做自然电位测井。
Nv
井中电极M与地面电极N 之间的电位差
M
影响因素:
泥浆矿化度的影响; 淡水层幅度变小; 水淹层的幅度和基线发 生变化; 泥浆含有某些化学或导 电物质; 地面电场的干扰 。
的泥质砂岩 d.菱铁矿
测井解释面临的难题
2、地层水矿化度低且多变的油气层 油气层与水层的电阻率都高,难区分
3、砾岩、火成岩油气层评价 非均质性特别严重,物性差。
4、复杂岩性裂缝性油气层 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别严重
测井解释面临的难题
5、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层 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别严重
6、低孔隙低渗透致密砂岩油气层 油气层与干层差异不大,难以区分。
率曲线为主配合自然电位曲线划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自然伽马曲 线主要用于划分岩性、确定储层泥质含 量,进行地层对比。
⑴划分岩性 砂泥岩剖面:自然伽马曲线读值在
砂岩处最低,粘土(泥岩、页岩)段最 高。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的读 值介于二者之间,并随着泥质含量的增 加而升高。
碳酸岩剖面:自然伽马曲线读值在纯石灰 岩、白云岩最低,泥岩、页岩段最高。泥 灰岩、泥质石灰岩、泥质白云岩介于前二 者之间,也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4、钻井采油工程
钻井工程中
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 何形态的变化,估算地层的孔隙流 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压裂梯 度,确定下套管的深度和水泥上返 高度,检查固井质量、确定井下落 物位置、钻具切割等。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2 声波时差
2 岩性密度
声波成像
3 自然电位
3 补偿中子
核磁共振
4 自然伽马
4 声波时差
5 井径 6 井斜
5 自然电位 6 自然伽马能谱
7 井径
8 地层倾角
9 双感应—八侧向(上古)
表2 油探井测井系列
1:500测井项目
1:200测井项目
(全井 )
(目的层段)
1 双感应
1 双感应—八侧向
2 声波时差
• 我国第一次测井是由著名地球 物理学家翁文波,于1939年12 月20日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 1号井实现的。
1、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用测井资料划分井剖面的岩性 和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岩性、储油物 性、生产价值和生产情况。其任务:
1、储层评价(岩性、储油物性、生产价值 和生产情况 )。
2、划分地层的年代和岩性组合 3、评价一口井的完井质量 4、描述和评价一个油气藏。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 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 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 在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煤、 金属矿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 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各种物理 参数和井眼的技术状况,解决地质 和工程问题。
世界上第一次测井是由法国人
斯仑贝谢兄弟与道尔一起,在 1927年9月5日实现的。
• 岩石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总 体积的百分数
• (2)有效孔隙度
• 岩石有效(不包含泥质孔隙) 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 分数
• (4).绝对渗透率
• 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时测量的渗 透率,因为常用空气测量,也称空气 渗透率。测井通常只计算绝对渗透率。
• (5)有效渗透率
• 当岩石孔隙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存在时, 对其中一种流体测量的渗透率称为有 效渗透率或相对渗透率。
测井综合解释-2
周波跳跃
以上主要是对记录滑行纵波而言,对于滑行横波,由于地层的横波低于纵波,因此要想记录到滑行横波,所选择的源距更要加长,这也是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能够记录和测量横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声波测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层的横波速度小于井内流体中的纵波速度的情况,即软地层或者低速地层的情况。这时,利用常规声波测井,如普通声速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都不能测量到横波。在软地层中要测量横波速度,目前是采用偶极横波成像测井。
常用系列:2.5米和4米底部梯度电极,0.4米电位电极。
梯度曲线 电位曲线
•影响素
测量的视电阻率是电极系附近各种介质导电性的综合反映:
减阻屏蔽
1、电极系附近的地层电阻率和层厚是主要影响因素; 2、不同的电极系,测量的曲线数值和形状不同; 3、泥浆电阻率、井径、围岩电阻率及其厚度影响数值, 4、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 减阻屏蔽、增阻屏蔽
声波曲线的特点: ①当目的层上下围岩声波时差一致时,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 ②岩层界面位于时差曲线半幅点。 ③在界面上下一段距离上,测量时差是围岩和目的层时差的加权平均效应,既不能反映目的层时差,也不能反映围岩时差。 ④当目的层足够厚且大于间距时,测量时差的曲线对应地层中心处一小段的平均读值是目的层时差。
特点: 贴井壁测量,同时测量微梯度和微电位两条曲线。前者主要反映泥饼附近的电阻率,后者反映冲洗带电阻率。 探测范围小(5cm和8cm),不受围岩和邻层的影响。 适用条件:井径10-40cm范围。
选用微梯度和微电位两种电极系以及相应的电极距目的是要它们在渗透性地层上方出现明显的幅度差,因此,不但要求两者同时测量,而且要将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用同一横向比例画在一起,采用重叠法进行解释,根据现场实践微电极测井主要有以下应用:
地球物理测井:第07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2020/12/12
3
2020/12/12
测井图的一 般认识:
曲线名 曲线单位
曲线道 线型 线宽/粗 刻度类型
左右刻度 第二比例 深度道 深度比例 解释结论 岩性 井壁取心
4
2. 测井解释的要求和层次
基本要求
➢ 选择合适的测井系列,并保证测井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 收集尽可能多的第一性资料; ➢ 选择合适的解释模型; ➢ 综合地质、试油及邻井资料,综合分析,给出综合解释结论。
2020/12/12
2
多井解释
➢ 地层对比 ➢ 复查解释结论 ➢ 二次解释和多次解释 ➢ 沉积相研究 ➢ 油藏描述
(3)常用解释结论
➢ 储层的测井解释结论一般包括 油层、水层、气层、油水同层 (含油水层、含水油层)、干 层、疑难层等;
➢ 如果是水淹层测井解释,则需 要解释油层水淹级别(多个水 淹级别)。
【参见课本P170表11-1】
(3)电阻率系列
用途:准确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计算饱和度、区分油水等 测井方法选择:两大类,即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最常用感应)
➢ 侵入较浅:深感应或深侧向皆可 ➢ 侵入较深:若Rxo<Rt(盐水泥浆、低侵)用侧向,反之用感应 ➢ 一般Rmf>3Rw时用感应,Rmf接近或小于Rw时用侧向; ➢ 常用组合测井确定Rxo、di、Rt:双感应-微聚焦,双侧向-微球等。
实际选择方法
要根据工作目标、结合地区特点及钻井泥浆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 (参看课本 P174 表11-4 所列实例)
裸眼井基本系列(九条线):
三孔隙度(声波、密度、中子)、三电阻率(深、中、浅)、SP、GR、CAL
2020/12/12
11
2020/12/12
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的综合解释
图4-3-6
2)声阻抗反演模拟-ROVIM
ROVIM(ρv Inversion Modeling) 是 法 国 CGG公司的非线性波阻抗反演算法,是通过多
道处理实现零炮检距偏移地震剖面向波阻抗剖 面的转换。本方法的输入是偏移剖面、地震子 波和初始模型。初始模型包括宏观模型、微观 模型和模型参数三部分。
模式识别的主要步骤包括: (1)确立已知模式; (2) 提取特征参数; (3) 对黑箱式映射的模拟或进行标准样本学习; (4) 根据模拟或学习得到的推理规则,对其它
样本作判别分类; (5) 对判别分类结果作地质解释并验证。
3、地震岩性模拟
地 震 岩 性 模 拟 (Seismic Lithologic Modeling-SLIM)是用正演的思路把地震剖
油藏描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地质描述旨在建立油藏的总体概念;
• 地震描述是要提供油藏构造和储集体 几何形态等方面精细的解释成果;
• 测井描述最终提交井位点处精确的各 种储层参数;
• 综合评价则需要完成油藏总体的定量 描述成果。
油藏描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油藏静态描述:研究油藏的类型、结构 特点、岩性、砂体的分布,厚度、储量 计算、评价等。
验的地质信息或数理统计关系; (2)层位追踪对比; (3)地震属性分析,形成若干种沿层属性参数数
据文件;形成研究区内所有井的井旁地震属 性参数文件; (4)建立井内先验信息和井旁地震信息之间的某 种对应关系或判别模式; (5)判别与综合解释,包括编制相应的图件; (6)检验。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
图4-3-7
原始剖面 Jason反演剖面
3)井约束的地震波动力学储层参数反演技术-PARM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测井是油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测井可以获取井筒内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地质信息,帮助油田工程师和地质学家做出准确的解释和预测。
本文将全面介绍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方法和技巧。
一、测井资料的分类与应用范围测井资料按测井方法可分为电测井、声测井、核子测井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测井方法能提供不同的地层信息。
电测井主要用于测量地层的电性质,如电阻率、自然电位等;声测井则用于测量地层的声学性质,如声波传播速度、衰减系数等;核子测井则用于测量地层的核辐射特性,如自然伽马辐射强度、中子散射截面等。
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勘探阶段,测井资料可以帮助确定油藏的存在与分布情况;在开发阶段,测井资料可以评价油层的产能、储量和岩石物理性质;在油井改造和采油过程中,测井资料可以指导井筒的完井和油藏的增产措施。
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1. 初步解释:初步解释是对测井曲线进行质量控制和基本分析的过程。
通过检查测井曲线的合理性、对比相邻测井曲线的关系,可以初步了解地层的特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初步解释的目的是将测井曲线的主要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为后续的综合解释提供基础。
2. 地层分类解释:地层分类解释是根据测井数据中的地层识别信息,将井段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
通过对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结合岩心分析结果和模拟数据,确定地层的划分标准和解释模型。
地层分类解释的目的是将复杂的测井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地层单元,为后续的油藏评价和井筒设计提供基础。
3. 物性解释:物性解释是根据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定量计算地层的物理性质。
通过建立地层物性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推测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物理性质。
物性解释的目的是为油田工程师提供关键的地层参数,为油藏开发和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4. 地质解释:地质解释是将测井资料与地质模型进行对比和综合,揭示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构造特征。
通过将测井曲线与地质模型进行匹配,可以推断地质界面的位置、断层的存在以及油藏分布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目录绪论 (2)第一章自然电位测井 (6)第二章电阻率测井 (11)第三章声波测井 (26)第四章放射性测井 (39)第五章工程测井方法 (61)第六章生产测井 (82)第七章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93)绪论一、测井学和测井技术的发展测井学是一个边缘科学,是应用地球物理的一个分支,它是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地质学的问题,并已在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煤田、工程及水文地质等许多方面得到应用。
30年代首先开始电阻率测井,到50年代普通电阻率发展的比较完善,当时利用一套长短不同的电极距进行横向测井,用以较准确地确定地层电阻率。
60 年代聚焦测井理论得以完善,孔隙度形成了系列测井,各类聚焦电阻率测井仪器也得到了发展,精度也相应得以提高。
测井资料的应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车载计算机和数字测井仪也被广泛的应用。
到现在又发展了各种成像测井技术。
二、测井技术在勘探及开发中的应用无论是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石油、天然气、煤等,在勘探过程中在地壳中只要富集,就具有一定特点的物理性质,那我们就可以用地球物理测井的方法检测出来。
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往往埋藏很深,只要具有储集性质的岩石,就有可能储藏有流体矿物。
它不用像挖煤一样。
而是只要打一口井,确定出那段地层能出油,打开地层就可以开采。
由于用测井资料可以解决岩性,即什么矿物组成的岩石,它的孔隙度如何,渗透率怎么样,含油气饱和度大小。
沉积时是处于什么环境,是深水、浅水、还是急流河相,有无有机碳,有没有生油条件,能不能富集。
在勘探过程中,可以解决生油岩,盖层问题,也可以对储层给予评价,找到目的层,解释出油、气、水。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用测井可以监测生产动态,解决工程方面的问题。
井中产出的流体性质,是油还是水,出多少水,油水比例如何,用流体密度,持水率都可以说明。
注水开发过程中,分层的注入量,有没有窜流,用注入剖面测井都可以解决。
生产过程中,套管是否变形,有没有损坏、脱落或变位,管外有无窜槽,射孔有没有射开,都需要测井来解决。
对于设计开发方案,计算油层有效厚度,寻找剩余油富集区都离不开测井。
测井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来说,自始至终都是不可缺少的,是必要的技术。
它服务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三、储层分类及需要确定的参数1.储集层的分类及特点石油、天然气和有用的流体都是储存在储集层中,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储集空间的,并彼此相互连通,存在一定渗透能力的的岩层。
储层性质分析与评价是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
1) 碎屑岩储集层它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等。
世界上有40%的油气储集在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由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和胶结物组成。
最常见的矿物碎屑为石英,长石和其他碎屑颗粒;胶结物有泥质、钙质、硅质和铁质等。
控制岩石储集性质是以粒径大小、分选好坏、磨圆度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含量和胶结形式有关。
一般粒径大,分选和磨圆度好,胶结物少,则孔隙空间大,连通性好,为储集性质好。
2) 碳酸盐岩储集层世界上油气50%的储量和60%的产量属于这一类储集层。
我国华北震旦、寒武及奥陶系的产油层,四川的震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油气层,均属于这类储层。
碳酸盐岩属于水化学沉积的岩石,主要的矿物有石灰石、白云石和过渡类型的泥灰岩。
它的储集空间有晶间孔隙、粒间孔隙、鲕状或钟孔状孔隙、生物腔体孔隙、裂缝、溶洞等。
从储层评价和测井解释的观点出发,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归为二类:一类为原生孔隙,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另一类为次生孔隙如裂缝、溶洞等。
前者孔隙较小分布均匀。
后者孔隙较大,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
按孔隙结构特点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分为三类:孔隙型、裂缝型和溶洞型等。
(1)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它是粒间、晶间、生物腔体孔隙等,还有石灰岩白云岩化后重结晶形成的均匀分布的孔隙。
它们都是孔隙性的碳酸盐岩储集层。
它们适用的测井方法和解释方法与碎屑岩储集层基本相同,也是目前测井资料应用最成功的一类储集层。
(2)裂缝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这类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构造裂缝和层间裂缝组成,由于裂缝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可能极不均匀,故孔隙度和渗透率也可能有很大变化,油气分布也不规律,并且裂缝发育带渗透率高。
(3)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这类储集层主要由溶蚀作用产生的。
洞穴形状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往往具有偶然性。
用常规测井方法进行解释有很大困难。
2.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在储集层的评价中,需要测井解释确定的参数有储层厚度、孔隙度、油气饱和度和渗透率。
1) 孔隙度岩石在形成过程及后期作用中会有粒间孔隙、晶间孔隙、裂缝及洞穴等。
根据孔隙流体在孔隙中能否流动,孔隙可分为总孔隙、有效孔隙。
有效孔隙指互相联通的孔隙。
总孔隙指所有的孔隙空间。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与岩石的体积之比。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 饱和度孔隙中油气所占孔隙的相对体积称为含油气饱和度,通常也用百分数表示。
饱和度又分为原状地层含烃饱和度、冲洗带残余烃饱和度、侵人带含烃饱和度,可动烃饱和度等。
束缚水饱和度S wirr。
是另一个重要的饱和度概念,通过它与总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可以知道储集层是否能出水。
3)岩层厚度主要指储集层的岩层厚度,指的是有效孔隙,含烃饱和度下限所确定的岩层顶底界所具有厚度。
4)渗透率为了评价储层的生产能力,应了解油气水流过岩石孔隙的难易程度。
当粘度为-3 2 1310 Pa s的流体,在单位时间1s钟内,两端压差为latm时,通过岩石单位截面lcm 的流体体积为该岩石的渗透率为i卩m.渗透率分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为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时对岩石所测量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为岩石孔隙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流体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所测量的渗透率,为该流体在这种岩石中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它表示某种流体流过岩石的难易程度。
四、测井系列的选择合理和完善的测井系列是保障测井解释准确的先决条件。
合理的测井系列可以解决岩性问题,层厚、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及泥质含量问题。
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不同的测井系列组合,见表1。
i •泥质指示和确定岩性的测井方法选择泥质指示应能划分泥岩和非泥岩,并能确定泥质含量。
基本上各种测井方法都能不同程度的进行泥质解释。
最常用的是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微电极。
另外岩性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个别的地区,由于沉积速度快,自然电位不稳定,也可以用其他测井方法解决泥质问题。
在以后的泥质砂岩解释中有详细说明。
测井系列选择的标准是能准确的划分钻井剖面的岩性,能够准确的确定孔隙度,能够确定地层的含水饱和度,或油气饱和度。
如碳酸盐岩地层,三种孔隙度测井确定孔隙度,微球形聚焦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双侧向确定深浅电阻率,井径和自然伽马确定泥质含量。
再如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积地层,至少有一种孔隙度,微电极,深浅三侧向,加井径和自然电位,有时加自然伽马。
表i裸眼井测井系列井内流体研究参数推荐的测井项目淡水钻井液岩性S w R wS xo —R mf①一V clayK — p几何参数自然电位、自然伽马、自然能谱、岩性一密度测井感应测井或侧向测井或电位一梯度电极系测井微球形聚集测井(MSFL )或微侧向测井(MLL )或微电极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或)声波测井地层测试器(RFT)地层倾角测井,四臂井径测井,井斜测量盐水钻井液岩性S w —R wS xo—R mf①一V clayK — p几何参数自然伽马、自然能谱、岩性一密度测井,自然电位双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或微侧向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或)声波测井地层测试器(RFT)地层倾角测井,四臂井径测井,井斜测量油基钻井液岩性S w —R w①一V clayK — p几何参数自然伽马、自然能谱、岩性一密度测井感应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或)声波测井地层测试器(RFT)四臂井径测井,井斜测量空井岩性S w R w①一V clayK — p几何参数自然伽马、自然能谱、岩性一密度测井感应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温度测井四臂井径测井、井斜测井2.电阻率测井方法的选择由于钻井后测井是在井眼中进行,井眼的大小。
钻井液性能的差别,使得渗透层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存在冲洗带、侵人带和原状地层的电阻率上的差异。
电阻率测井应能反应冲洗带、浅、中、深的电阻率数值上的变化。
岩层的电阻率高低,岩层的厚薄,影响地层真电阻率数值。
所以选用的测井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需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线性范围、探测半径、聚焦的强弱、围岩和井的影响大小。
对低电阻率地层一般选用双感应一八侧向、微球形聚焦。
对高电阻率地层一般选用,双侧向一邻近侧向、微侧向电阻率系列。
对于较薄的地层微电极,三侧向或普通电阻率测井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地质问题。
3•孔隙度测井方法的选择孔隙度测井一般探测深度较浅,对于储集层一般仅限于冲洗带。
声速测井方法适用于粒间和晶间孔隙,不能反映次生孔隙中的裂缝溶洞,适用于均匀分布的孔隙度。
中子孔隙度测井只反映岩层的含氢量的大小,并随含氢量的增加探测深度减小。
密度测井反映的是岩石的总孔隙度,分不清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天然气对三种孔隙度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