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句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dce87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3.png)
文言文句子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
文言文以其严谨的结构、优美的修辞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及其翻译。
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孟子说,“贫穷的时候要做好自己,富贵的时候要做好全天下。
”。
2.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华而不实,很少有仁德!”。
3. 荀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
翻译,荀子说,“人人都吃饭,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味。
”。
4. 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翻译,孟子说,“聪明好学,不以问下为耻。
”。
5.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于别人。
”。
6. 荀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翻译,荀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
7.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孟子说,“贫穷的时候要做好自己,富贵的时候要做好全天下。
”。
8.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
9. 荀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
翻译,荀子说,“吃喝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
”。
10. 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翻译,孟子说,“聪明好学,不以问下为耻。
”。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及其翻译。
这些句子虽然古老,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和道理却是永恒的。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智慧和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言文的精髓,让这种古老的文字永远流传下去。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37f0d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3.png)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篇1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2、原文:齐宣王使人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必须三百人。
南郭处士被请来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给这三百人奖赏。
后来宣王死了,齐闵王当上皇帝,他喜欢一个一个听,南郭处士逃跑了。
3、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一片芦苇白苍苍,清晨白露结成霜,我那心爱的人儿哪!就在河水的那一旁。
4、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着,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菜。
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看见,照旧挥锄除草,看它跟瓦片、石头没有什么不同;华歆看见,把金子拾起来,丢下锄头离开了。
他们有曾同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正好有官员乘着大车、戴着官帽经过门前。
管宁(无动于衷),依旧读书;华歆却把书扔下,出去观看。
管宁把所做坐的席子割作两半,跟华歆分开坐。
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5、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文言文短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短篇原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781ac9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e.png)
【导语】⽂⾔⽂的学习好⽐是另⼀门语⾔的学习,语⾔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原⽂和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短篇原⽂和翻译 诫⼦书 【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依靠内⼼安静来修养⾝⼼,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扰⽆法达到远⼤⽬标。
学习必须静⼼专⼀,⽽才⼲来⾃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法增长⾃⼰的才⼲,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飞驰,意志随岁⽉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穷困的破舍⾥,到时悔恨⼜怎么来得及?【篇⼆】⽂⾔⽂短篇原⽂和翻译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经纶世务者,窥⾕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变成相同的颜⾊。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百⾥左右,奇异的⼭,灵异的⽔,天下独⼀⽆⼆的。
⽔都是青⽩⾊的,清澈的⽔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的⽯头,可以直接看见,毫⽆障碍。
湍急的⽔流⽐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文言小语段
![文言小语段](https://img.taocdn.com/s3/m/64e83d7e0b1c59eef8c7b4e6.png)
文言文小语段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59e88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4.png)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1.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先秦〕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 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 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 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 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王,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天时: 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 气候。
地利: 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 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 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 内城。
郭: 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 围。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35aa4b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6.png)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去实践它的人,去实践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注释: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注释:宇宙不停运转,君子应该不断地自我加强修养。
8.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翻译注释: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1. 谁谓秦无人?翻译注释:谁说秦国没有人?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注释: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注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文言文小句及翻译
![文言文小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8094a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1.png)
1. 子路,汝闻斯乎?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民所以事其
上者,忠也。
此三者,天下之达道也。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翻译】
1. 子路啊,你听说过这些吗?君子学习的道理,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教
导人民,这就是善;人民对待上级的态度,这就是忠。
这三者,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2. 人从古至今谁能不死,留下赤诚之心照耀史册。
3.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
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4. 春风吹得马蹄疾,一天之内看尽了长安城的繁华。
5. 人生得意时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6. 不合礼节的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不要做。
7. 仁者见到就思考,智者见到就行动。
8. 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上下求索。
9. 士人为知己而死,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10.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文言文小片段及翻译
![文言文小片段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1749b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c.png)
文言文小片段及翻译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悯)翻译有个忧虑他的禾苗短不低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整天下来十分烦躁地返回家,对他的家人说道:“今天没命了,我协助禾苗短低了!”他儿子小步驶去看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干枯了。
天下不期望自己禾苗紫带慢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处而退出的人,就像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盛称协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是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连累了它。
注释闵(mǐn):同“悯”,害怕,担忧。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忽。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曰:对,说。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烦躁,困苦,精疲力尽,文中就是引申义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枯萎,干枯。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太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存有“亚圣”之表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回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把事情搞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心愿回去搞,即使存有正直的心愿,幸福的动机,结果也就可以就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叶公子低不好龙,钩以写下龙,挖以写下龙,屋室雕文以写下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到之,弃而还跑,失掉其魂魄,五色无主。
就是叶公非好龙也,不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翻译叶公讨厌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隐起装饰的也就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晓得后,便从天上上升至叶公家里,龙头乘在窗台上探视,龙尾伸向了厅堂里。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1984c0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c.png)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1、乌贼求全【原文】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
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释文】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
2、哀溺[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原文】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
文言文短句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短句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7d3f9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5.png)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注释:1. 学而:学习之后。
2. 时习:按时温习。
3. 说:通“悦”,高兴。
二、《论语·为政》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注释:1. 三省:反省。
2. 吾身:自己。
3. 忠:忠诚。
4. 信:诚信。
5. 传:传授。
三、《论语·八佾》原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八佾(古代舞蹈队形)在庭院中跳舞,这是可以容忍的,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注释:1. 八佾:古代舞蹈队形,由八行八列组成。
2. 是:这。
3. 可忍:可以容忍。
4. 孰:什么。
四、《论语·里仁》原文:富而不骄,贫而不谄,何如?翻译:富有而不骄傲,贫穷而不谄媚,怎么样?注释:1. 富:富有。
2. 骄:骄傲。
3. 贫:贫穷。
4. 谄:谄媚。
五、《论语·雍也》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释:1. 己所不欲:自己不愿意承受的。
2. 施:施加。
通过以上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的这些短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学习这些短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短句,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d4006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简短文言文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简短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b60b9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f.png)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简短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学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丰富的意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篇精选的经典文言文短篇及其现代汉语翻译,让我们一同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华。
1.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银台之郊。
今诸葛强弩之末,青梧血脉监维基之操。
盖将自宋以来,文学之道盈盈,凡览世之文献,此为最豪华者。
翻译:滕王阁是滕县故郡洪州的新座,座落在洪州城外的银台地上,美丽如翼轸星辰。
如今,这里已不再有当年诸葛亮那强悍的弩术,也没有那美丽的苍梧树,却有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大成之作。
自从宋代以来,文学的发展日益壮大,经过历代的积淀,滕王阁序成为了无数文献中最丰富华美的一篇。
2.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名,是无法用言语命名的。
它没有名字,却是天地的起源;它有名字,却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常常没有欲望去感受其奥妙;常常有欲望去窥探其端倪。
这两者虽然源于同一,却有不同的名称,合称之为玄。
玄又妙到了极致,是所有奥妙的门户。
3. 《出使安东》涛涛淮海,奔流至此;饥鸣风虎,连夜骈阗。
方骖素褭,弦歌将毕。
旌旗影动,霜露寒姿。
轻装远行,躞蹀潜禽。
端拱硕果,乘舆骏马。
趋如群鸟,驻如霹雳。
迅雷烈风,夜击长戈。
翻译:波涛汹涌的淮海江水,奔流而至;因饥饿而嘶鸣的狂风,夜间呼啸不止。
马车上乘坐着华服青年,演奏着美妙的弦歌。
旗帜在风中飘动,霜露使人感到寒冷。
轻装出行,步履轻盈如禽鸟。
摘取珍果,坐在马车上。
前进的速度宛如一群小鸟迅速飞行,停下时却像一道闪电。
犹如暴风骤雨,夜间撞击着长矛。
4. 《黄州快哉亭记》黄州快哉亭,一名半亭。
凡此亭之别名,没有别亭之云。
是了,丈口尚未终南之固亭,想黄鹭快哉了忽蔽顶上之蜻蜒。
腾双齐兮焉得金牌,治理水及亭桥之愿得兹告成。
文言文短篇及译文精选【5篇】
![文言文短篇及译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00636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4d.png)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短篇及译⽂精选【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及译⽂精选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惊⽈:“卿今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蒙⽈:“⼠别三⽇,即更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起谈论议事,鲁肃⼗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和政治⽅⾯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分别⼏天,就应当⽤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2.⽂⾔⽂短篇及译⽂精选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此⾮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纠合骁健,⾔于睿⽈:“晋室之乱,⾮上⽆道⽽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相鱼⾁,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
今遗民既遭残贼,⼈思⾃奋,⼤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誓⽈:“祖逖不能清中原⽽复济者,有如⼤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千余⼈⽽后进。
译⽂ 当初,范阳⼈祖逖,年轻时就有⼤志向,曾与刘琨⼀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厌恶的声⾳。
文言文翻译语段
![文言文翻译语段](https://img.taocdn.com/s3/m/e61086b6284ac850ad0242eb.png)
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克回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文侯又说: “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它却因此 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 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 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 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 七、枯 梧 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 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 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 “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 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 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
翻译: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 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 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 就请求给他当柴火。那邻居很不高兴 说了:“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 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 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怀疑枯 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二、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 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 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 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 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 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 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 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 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 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 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三、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很 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 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 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对守门的说:“我是李 太守的亲戚。”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 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 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 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元 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过一会儿 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 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孔文举说:“你小时候 一定是很聪明的人了。”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文言文一小段翻译
![文言文一小段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51b022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6.png)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现代汉语):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于学习,到了三十岁就能自立于世,到了四十岁就不再对事物感到困惑,到了五十岁就明白了天命,到了六十岁就能顺应各种声音,到了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不会越过规矩。
”
原文(文言文):
孟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之所由兴,贵以正。
教之所由废,贵以邪。
是故,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翻译(现代汉语):
孟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后天的习惯却会使人相去甚远。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一。
教育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因为它遵循正道。
教育之所以会废弃,是因为它偏离了正道。
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扬人的优点,纠正人的缺点。
”。
文言文积累摘抄加翻译
![文言文积累摘抄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56f92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7.png)
一、摘抄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翻译:读书读到万卷,下笔时就会如有神助。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该自强不息。
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翻译:春风吹得马蹄快,一天之内看尽了长安城中的花儿。
7.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翻译: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二、摘抄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2.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孟子·尽心上》翻译:有仁德的人看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看到它就会行动。
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老子》翻译:水太清澈就没有鱼,人太精明就没有朋友。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翻译: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求索。
5.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翻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6.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虑,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7.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https://img.taocdn.com/s3/m/c3575f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b.png)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于是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尽头是水源,于是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似乎有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入。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来来往往的种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年纪大的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他们见到渔人,都感到非常惊讶,询问他来自何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外来者,都来询问。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短句文言文加翻译
![短句文言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3122e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d.png)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
吾乃与二三好友,共赴郊外之花园,以赏春光,抒胸臆。
(译文: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我和几位好友,一同前往郊外的花园,以欣赏春光,抒发心中的情感。
)步入园中,柳絮纷飞,桃花笑靥。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众人欢笑,共赏美景。
(译文:走进园中,柳絮飘飞,桃花含笑。
春风吹拂脸庞,暖意融融。
大家欢声笑语,共同欣赏美景。
)行至曲径通幽处,见一古亭,红柱绿瓦,古朴典雅。
亭前小桥流水,鱼儿戏水,颇有一番情趣。
(译文:走到一条幽静的小径,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红色的柱子,绿色的瓦片,古朴典雅。
亭前的小桥流水,鱼儿在水中嬉戏,颇有几分情趣。
)亭中有一石桌,四周围以石凳。
吾与众友围坐石桌,品茗谈心,畅谈人生。
(译文:亭中有一张石桌,四周摆放着石凳。
我和几位好友围坐在石桌旁,品茶谈心,畅谈人生。
)忽闻鸟鸣声声,原来是几只黄鹂在枝头欢唱。
众人皆为之驻足,静心聆听,仿佛置身于仙境。
(译文:忽然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声,原来是几只黄鹂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大家都不禁停下脚步,静心聆听,仿佛置身于仙境。
)日暮时分,天边泛起红霞,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众人依依不舍,告别花园,踏上归途。
(译文:傍晚时分,天边泛起红霞,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花园,踏上了归途。
)此次游园,吾等尽兴而归。
心中感慨万分,不禁吟诗一首,以抒发心中所感。
(译文:这次游园,我们尽兴而归。
心中感慨万分,不禁吟诗一首,以抒发心中的感受。
)诗曰:春光明媚景无限,花园游赏乐无边。
柳絮桃花笑春面,鸟鸣声声入耳弦。
亭前小桥流水静,石桌围坐品茗闲。
日暮红霞映湖面,波光粼粼如镜悬。
归途依依心所感,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的阳光明媚,景色无限美好,花园中的游赏乐趣无边。
柳絮和桃花笑迎春面,鸟儿的鸣叫声声入耳,宛如琴弦。
亭前的小桥流水静静流淌,石桌围坐,品茗闲聊。
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镜子悬挂。
归途中,心中感慨万分,趁着年华,饮酒作诗。
小段文言文加翻译
![小段文言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79132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1.png)
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余与二三好友,共结伴游于郊外。
晨曦初照,山川秀丽,鸟语花香,风景如画。
遂择一山径,徐徐而行,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烦恼。
行至半山,遇一古寺。
寺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僧人梵音缭绕,宛如置身仙境。
余等入寺,参拜佛像,虔诚祈福。
忽闻寺僧言:“此山有灵,若心诚则感应。
”余等闻之,心中默念,果见一奇石,似麒麟,栩栩如生。
寺后有一溪流,水清见底,鱼儿嬉戏,蝶舞蜂飞。
余等沿溪而行,见一老翁,持钓于溪边。
翁年逾古稀,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余等与之交谈,翁言:“此溪乃山之灵脉,每年春日,均有游客至此,寻求福祉。
”余等感叹,人生百态,尽在于此。
午后,余等至一湖畔,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中渔舟唱晚,遥闻歌声,悠扬动听。
余等泛舟湖上,荡漾于碧波之间,心随湖水,飘荡无际。
日落时分,余等登高望远,只见夕阳余晖,洒满大地,万物生辉。
余等感慨万分,人生如梦,春光易逝,当珍惜眼前时光,与好友共度美好时光。
译文:《春日郊游记》春天阳光明媚,万物焕然一新。
我与几位好友一起,结伴到郊外游玩。
清晨的阳光照耀,山川秀丽,鸟鸣花香,风景如画。
于是我们选择了一条山间小路,缓缓前行,心情舒畅,忘却了世间的烦恼。
走到半山腰,遇到一座古寺。
寺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僧人念经声声,宛如置身仙境。
我们进入寺庙,参拜佛像,虔诚地祈祷。
突然听到僧人说道:“这座山有灵气,如果心诚则会有感应。
”我们听后,心中默默祈祷,果然看到一块奇特的石头,仿佛是麒麟,栩栩如生。
寺庙后面有一条溪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蝴蝶和蜜蜂在空中飞舞。
我们沿着溪流前行,遇到一位老翁,他正坐在溪边钓鱼。
老翁年过古稀,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我们与他交谈,老翁说:“这条溪流是山的灵脉,每年春天,都会有游客来到这里,寻求福祉。
”我们感叹,人生百态,都在这里展现。
午后,我们来到湖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中的渔船在晚霞中唱歌,远处传来歌声,悠扬动听。
我们划船在湖上,荡漾在碧波之间,心随湖水,飘荡无际。
文言文带翻译注释短
![文言文带翻译注释短](https://img.taocdn.com/s3/m/d457ee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3.png)
吾昔游太华山,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予与二三子携酒而往,望山之巅,云雾缭绕,如临仙境。
车行数里,至华阴县。
县治颇整,人民安居乐业。
予等投宿于一家客舍,主人甚好客,酒馔丰美,令人忘忧。
次日晨起,遂登山。
山道崎岖,曲折回环,步履维艰。
予等虽疲,然心向往之,未尝稍懈。
行至半山,见一古刹,名曰“灵泉寺”。
寺内僧人热情款待,设茶水以解疲乏。
又行数里,见一石峰,巍峨耸立,直插云霄。
此峰名“南峰”,为华山之最。
峰顶有“炼丹台”,传说是古代仙人炼丹之地。
予等攀援而上,虽气喘吁吁,然心旷神怡。
登南峰之后,又往“西峰”。
西峰之下,有一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
瀑布旁有一石台,台上有一古碑,碑文记载了此地的历史变迁。
游罢西峰,又至“东峰”。
东峰之巅,有一巨石,形似莲花。
此石名“莲花峰”,乃华山四绝之一。
登临其上,极目远眺,群山环绕,云海茫茫,令人心旷神怡。
日暮时分,予等遂下山。
山道崎岖,夜色渐浓,蚊虫扰人。
然予等意犹未尽,仍相携前行。
及至山下,已疲惫不堪,遂返客舍。
此行也,虽艰辛万状,然得见华山之奇观,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归途中,予等吟诗相赠,以抒怀古之情。
【译文】我过去游览太华山,那时正值九月,正是秋天的开始。
那天,天空晴朗,气候清爽,和风和煦。
我与二三个朋友带着酒前往,望见山的顶峰,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车子行驶了几里路,到达华阴县。
县城治理得很好,人民安居乐业。
我们投宿在一户客店里,店主非常热情好客,酒菜丰盛,让人忘记了疲劳。
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上山了。
山道崎岖,曲折回环,行走困难。
我们虽然疲惫,但是心中向往,未曾稍作懈怠。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座古庙,名叫“灵泉寺”。
庙里的僧人热情款待,设茶水给我们解渴。
又行走了几里路,看到一座石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这座峰叫做“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
峰顶有“炼丹台”,传说这里是古代仙人炼丹的地方。
我们攀登上去,虽然气喘吁吁,但是心情舒畅。
登上南峰之后,又去了“西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3.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4.看见一位妇人穿着粗布丧服坐在毛驴上,隐约之中(感到)和妻子很相像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5.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③必不吾受也④君奚患焉6.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
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
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
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不然,我将烹汝。
”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①天下后服者先亡矣②王疾先下汉王③汝能止汉军,我活汝④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⑤而公不为若更言7.①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②大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③你(如果)能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着④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⑤你爷爷不会为了你而另换一个说法8.《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
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8.常常在于人的出处去就辞受取与(应取一个什么准则)方面9.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
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9.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②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10.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
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
仕蜀为观阁令史。
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
遭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②乡党以为贬议10.①宦官黄皓独掌大权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心地附和他②乡里给了(陈寿)贬抑的品评1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②太祖口貌如故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1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1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礼以为国典。
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1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1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②间召问群臣臧否③濂惟举其善者对11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15.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15.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1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16.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趋于仁义17.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王曰:“喏。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王曰:“善。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17.论述说明,本来就是凭着所了解的,来解释所不了解的,而使别人了解18.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②禁之奈何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18.①布帛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遮体之物了,木材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作为国家守备之需的了②如何才能禁止呢③人们的所有行为,不是图名就是图利19.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在右已。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9.①发觉烤肉厨师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自己不再吃了,给烤肉厨师吃②每当遇到危难,常常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护着自己20.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②太师谁撞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20.①仅仅是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罢了②太师您撞谁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21.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
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
”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
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②吾所穷者,郗雍也③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④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21.①观察他们眉眼间的表情便能够发现实情②让我们隐于困境的,就是郗雍③使教化在朝廷上得到提倡,在百姓中得到奉行④老百姓如果有羞耻之心,那么还做什么窃贼呢22.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重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①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②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22.①大禹是个圣人,竟然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②怎么能够只是游乐安逸荒疏沉醉,活着对于时世无益,死去名声不能传播于身后23.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